《驚弓之鳥》教學反思精選

《驚弓之鳥》是人教版語文教材第三單元的一則寓言故事,講述的是古時候一位叫更羸的射箭能手,他發現了天上飛的一隻大雁不用箭,只拉一下弓弦,就從天上掉了下來。原來更羸通過細緻的觀察後早已瞭解到,這是一隻受過箭傷、孤單失羣的大雁,聽到弦響就嚇得從天上掉下來。整篇課文按照先果後因的順序展開敘述,環環相扣,具有相當強的邏輯性和教育性。在參與集體評課後,我內心有了很多體會,並對本課進行不同角度的反思

《驚弓之鳥》教學反思精選

基於本課文體形式——寓言的獨特性,因此我在課程伊始帶領學生回顧了之前學習的內容,強化學生對於寓言這種藉助一個生動有趣的故事傳達深刻道理的文學形式的理解,併爲結尾處點明寓意埋下伏筆。在簡單複習本課生字詞後,開始了對正文的學習。

首先我在大屏幕上展示了課文第一自然段“更羸是古時候魏國有名的射箭能手”這句話,讓學生在集體朗讀後說說你能得到什麼信息。令我感到欣喜的'是,學生們能夠憑藉個人思考分別找到“古時候魏國”、“有名”、“射箭能手”等詞,因此我便以這句話爲突破口,引導學生思考:爲什麼說更羸是射箭能手?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從而讓學生在通讀課文過程中,完成填空題,也就自然而然地將課文大意概括出來了。但爲了鍛鍊學生概括和口語表達能力,這裏如果請更多同學依次提高難度,最後試着不依賴填空,自己複述課文,會更有助於全體學生對課文大意的把握。

這篇課文內容本身難度並不高,但由於涉及到許多更羸與魏王的對話,語言生動形象,因此在完成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二者教學目標的同時,更不能忽略引導學生讀好人物對話並進一步分角色有感情朗讀課文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在學習課文二至四段時,我先請同學分魏王、更羸、旁白三個角色朗讀,並給出閱讀提示:思考更羸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魏王是什麼反應?也許是還沒有深入瞭解文章的原因,我原本藉助分角色朗讀活躍上課氣氛的想法卻沒有收到適當的效果,學生們無法輕易讀出魏王語言中的懷疑、更羸的胸有成竹和謙虛,反而由於朗讀課文時的不熟練導致思維產生了不連貫性。因此我讓同學在更羸說的句子中找到“只要……就”這組關聯詞,請不同學生多次朗讀,最後順利體會到更羸自信的語氣和性格特點。同樣在學習六、七兩段時,基於之前的學習和鋪墊,學生們對兩個人物已有所瞭解,所以就不難在朗讀中體會到魏王吃驚、讚歎的語氣變化,全班男女生的分角色齊讀也就自然地將課堂氛圍推至高潮。

除了注重對學生的朗讀訓練之外,老師還應創設語境,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理解課文內容,從更羸仔細觀察、認真分析、做出推斷中受到啓發,學習對事物進行判斷推理的方法。因此在講解課文難點第五自然段中兩個“直”字時,我請同學邊想象大雁“直往上飛”和“直掉下來”的情景,邊有感情朗讀這句話。學生們的思維十分靈活,他們能夠感知到大雁飛得既賣力又着急、掉得既筆直又迅速,但我在備課時缺乏一點對學生答案的預設,將兩個“直”字的不同含義以固定答案的形式出示在屏幕上,從某種角度來說,不利於發散性思維的延伸,限制了學生話語權和表達觀點的慾望。相反,如果我指名不同學生邊讀句子邊體會“直”字含義,並及時給予鼓勵,將會拓寬受衆面,充分調動學生課堂參與積極性。

最後小組內互學八、九段的過程,反映了本課的又一教學重難點,學生們能夠準確找出更羸觀察和分析的部分。爲了讓學生對本課知識有清晰的框架,我根據板書進行了梳理和總結。

總的來看,講授了《驚弓之鳥》這一課,我有得有失。學生們靈活的思維讓我的授課過程較爲流暢,但同樣也使我注意到,作爲教學主體的學生在教學活動應處於積極主動的地位。在教學中,教師不但要讓學生學會知識,更要抽出大量的實踐來培養學生自己學習的能力,收穫學習語文的方法,這是“以生爲本”現代教學觀念的最重要之處,也是我今後亟需注意和修改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