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綜合優秀教案及教學反思《老鼠阿姨的禮物》

身爲一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班綜合優秀教案及教學反思《老鼠阿姨的禮物》,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班綜合優秀教案及教學反思《老鼠阿姨的禮物》

活動目標】

(1)情感目標:對故事充滿期待與好奇,感受正確地待人接物。

(2)知識目標:通過操作,進一步理解眼睛、耳朵、手、鼻子、嘴巴等器官的作用。

【活動準備】

故事ppt課件、禮物盒、眼罩人手一個、卡片、沙錘鈴鼓和碰鈴各一個、葡萄乾、糖果若干。

【活動過程】

1、說說自己收過的禮物,激發興趣

(1)說說自己是否收到過禮物,是什麼禮物。

(2)今天也有人來送禮物了,會是誰呢?引出故事《老鼠阿姨的禮物》。

2、看ppt顯局部,仔細觀察

(1)老鼠阿姨會把禮物送給誰呢?(引導幼兒從動物的特徵去猜測)提問:這是誰?你從哪裏看出來的?

(2)它們是怎樣去拿禮物的?

(3)教師配樂講故事。

3、作體驗,再識感官

(1)教師:眼睛是很有用的,它可以用來看東西(出示"眼睛"圖片)。今天用其它的辦法來猜猜禮物盒裏是什麼?你有辦法麼?

(2)教師出示眼罩和樂器,請1名幼兒上臺戴上眼罩,聽指令找出鈴鼓在哪裏。

提問:你用了什麼辦法?出示"手"圖片。

(3)引導幼兒不用眼睛、不用手,用其他的辦法找出碰鈴在哪裏。

提問:你是靠什麼聽出來的?出示"耳朵"的圖片。

(4)教師:老師這裏有一盒好吃的東西。如果不用眼睛、手、耳朵,還有辦法猜出來嗎?請2~3名幼兒利用鼻子聞、嘴巴嘗的'辦法猜猜是什麼食物。出示"鼻子""嘴巴"的圖片。

教師小結:原來,我們身上有好多器官都是有用的,要好好愛護它們噢。

(5)繼續觀察圖片小兔———耳朵———聽;小豬———鼻子———聞;小松鼠———手———摸;小青蛙———嘴巴———嘗。

4、測禮物,感受快樂

(1)出示禮物盒,教師發給幼兒眼罩,請幼兒通過聽一聽、聞一聞、摸一摸的辦法猜猜盒子裏到底藏的是什麼禮物,並記錄幼兒的猜測。

(2)結合PPT,教師繼續講述故事。

(3)遊戲:變魔術。師幼共同分享盒子裏的禮物。

教學反思:

在《老鼠阿姨的禮物》這一活動中,我改編了繪本原有的畫面主,把聽一聽作爲重點,讓幼兒根據聲音的輕響去分辯糖果的多少。在第一環節看畫面,引發關注,採用PPT形式播放了四個小動物、老鼠阿姨,(老鼠阿姨手中還抱着一個大箱子)很形象的讓幼兒一看便知道老鼠阿姨來送禮物了,小朋友都好奇的關注着,都在猜測着是什麼禮物呢。第二環節是聽聲音,猜測禮物。當老師搖一搖手中的瓶子,幼兒就猜出了糖果,接着讓幼兒去聽,哪個罐子裏糖果多。初次,我是用硬糖裝在罐子裏讓幼兒判斷,幼兒都能根據聲音輕響來判斷。但在當軟綿綿的糖裝在罐子時,因爲搖起來輕輕的,所以幼兒就誤認爲裏面罐子裏是空的。結果當我打開一看,幼兒大吃一驚,滿心歡喜的看着,因爲罐子裏裝得滿滿的都是糖。讓幼兒三次練習聽,根據幼兒原有經驗基礎,循序漸進,讓幼兒自己去猜,自己去發現音量與物體多少與材質都是有關係的。

在本次活動中,包含了多個領域的學習內容。例如:數學領域:小動物排列的序數,動物與禮物數量的對應,幼兒從不同方向數數時的序數的變化。科學領域:禮物聲音的響度與禮物的多少、材質有關。還包含了文明禮儀教育“謝謝老鼠阿姨,你真好!”等等。不足之處就是幼兒個別講述的機會較少,應該鼓勵孩子完整地把話說完。

小百科:老鼠是哺乳綱、齧齒目、鼠科的齧齒類動物,俗稱“耗子”,是哺乳動物中繁殖最快、生存能力很強的動物。全世界約有三千多種老鼠,無論室內、野外都可以看到它們的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