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一堂複習課

以下這些方法是小編根據許多學霸的複習方法總結的,如果大家能按照這些方法複習的話,相信每門功課提高十餘分不是什麼大問題。

如何上好一堂複習課 篇1

重視基礎知識的複習

首先要抓好課本撫卹注重對基礎知識的複習,不要盲目的複習一些難題和複雜的題,要注重對課本基礎知識的瞭解,在融會貫通的基礎上了解基礎知識,較好的完成了基本功德爾訓練時,可適當精選一些課外題,作爲補充練習,進一步鞏固已經取得的複習成果。

適當的做些複習筆記

複習筆記主要是對複習進行整理和總結,經複習中的要點、難點列出來,把複習成果用簡練、形象的形式記錄下來。在平時進行單元複習的時候,將複習成果整理成複習筆記,等到期、期末複習時,在把筆記拿出來看看,就可以迅速達到已有的複習高度,減少不必要重複勞動,使複習一次一次深入。

合理的安排時間

卡巴整塊複習時間均等的劃分成三塊。第一段時間把規定學科的知識複習到及格的水平;第二段時間達到良好的水平;第三段時間就是精益求精的過程,爭取通過複習使對知識的掌握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並對各個科目知識始終保持一種整體感。

分清緩急輕重

學會尋找突破口,向弱科要分數,因爲把一門功課從六十分提高到七十分的難度,往往小於把一門功課從七十分提高到八十分。應該力爭做到“強科更強,弱科不弱;強科無弱項,弱科有強項”。

複習時段的選擇要合適

每個人都應該清楚自己的一天中黃金時間是哪個時間段,定出在情緒高漲的時候進行復習纔是最正確的決策,在精神低落的時候進行復習什麼科目都要有一個很好的計劃。如果覺得一時情緒不佳,就做一些興趣比較濃厚的題目,有助於進入學習狀態。

如何上好一堂複習課 篇2

一、提出問題

目前許多教師對複習課的講法缺少改進和創新,不符合新課程標準,上覆習課,有的教師先領着學生一起回顧全章基本知識,基本思想方法,然後就是講解一些典型習題,以鞏固全章的基本知識與技能。教師有的大量收集習題、試卷,讓學生在題海里苦戰:有的“爆炒冷飯”,讓學生機械重複地練習,期末複習時甚至讓學生把書後的《總複習》做好幾遍;有的採用“練習→校對→再練習→再校對”的教學方式,把學生會做每一道複習題作爲教學目標。這樣,教師累得不行,學生苦不堪言,而收效未必有多大。我們曾經聽取學生意見,請他們談談感受,他們說,“前面那些知識點的總結,有些我們已經知道,老師再重複一遍,覺得特沒勁,若能讓我們自己整理總結,自己選擇一些好的問題來複習,可能效果會更好”。在新課改的今天如何上好一節複習課,需要我們進行認真的分析研究。

二、傳統複習課模式分析

複習課作爲中學各科教學的重要課型之一,長期以來存在着以下問題:一是教師以講解作爲教學的主要形式,不能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二是學生常以記憶作爲複習階段學習的主要形式;三是以大量的機械操練作爲知識鞏固的主要手段與形式。這樣的複習課教學模式使得教師把主要精力放在查閱大量參考書與收集試題上,學生時常感到疲憊不堪。

複習課不能上成習題課。怎樣上好複習課,提高複習效果,是每位教師最爲關心的問題。長期的教學實踐證明上好複習課關鍵在於教師的設計是否有新意,能否激發起學生對複習課的興趣,使之能讓學生像對學習新知識一樣充滿熱情地投入到複習中去。這就需要教師有創造性地引導和指導複習,體現一定的設計藝術,以此吸引學生,使學生能抓住重點,全面、系統地掌握已學知識並在此基礎上獲取真正意義上的溫故而知新。

新課程倡導建構學習,強調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發現、交流合作的學習方式。在重要的複習階段,倘若依然是過分依賴課本、被動學習、死記硬背,或是教師簡單羅列所學的繁多的知識點,把它們一一清點給學生,或是在舉幾個常見的類型題後變爲機械的學生訓練,類似於此的種種做法正是在複習教學階段中容易走入的一大誤區,久而久之,必將使學生產生厭煩情緒,是我們應該摒棄的陳舊複習方法。

三、新課程背景下如何上好複習

(一)更新觀念,提高課堂教學藝術。

1、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更新教育觀念,始終堅持以學生爲主體,以教師爲主導的教學原則。

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去理解的東西,才能成爲自己的東西,纔是他真正掌握的東西,按我們的說法就是:師傅的任務在於導,徒弟的任務在於悟。複習課也不能由教師包講,更不能成爲教師展示自己解題“高難動作”的“絕活表演”,而讓要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讓他們在主動積極地探索活動中實現創新、突破,展示自己的才華智慧,提高知識素養和悟性。作爲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教師的任務是點撥、啓發、誘導、調控,而這些都應以學生爲中心。複習課上有一個突出的矛盾,就是時間太緊,既要處理足量的題目,又要充分展示學生的思維過程,二者似乎是很難兼顧。我們可採用“焦點訪談”法較好地解決這個問題。因大多數題目是“入口寬,上手易”,但在連續探究的過程中,常在某一點或某幾點上擱淺受阻,這些點被稱爲“焦點”,其餘的則被稱爲“外圍”。我們大可不必在外圍處花精力去進行淺表性的啓發誘導,好鋼要用在刀刃上,而只要在焦點處發動學生探尋突破口,通過訪談,集中學生的智慧,讓學生的思維在關鍵處閃光,能力在要害處增長,弱點在隱蔽處暴露,意志在細微處磨礪,通過訪談實現學生間、師生間智慧和能力的互補,促進相互的心靈和感情的溝通。

2、設疑激趣,提高複習課解題教學的藝術性

在複習時,由於解題的量很大,就更要求我們將解題活動組織得生動活潑、情趣盎然,讓學生領略到學科的優美、奇異和魅力,這樣才能變苦役爲享受,有效防止智力疲勞,保持解題的“好胃口”。一道好的題目,即便具有相當的難度,它卻像一段引人入勝的故事,又像一情節曲折的電視劇,那迭起的懸念、從生的疑竇正是它的誘人之處,“山重水複”的困惑被“柳暗花明”的喜悅取代之後,學生又怎能不讚嘆自己智能的威力?我們要使學生由“要我學”轉化爲“我要學”。

課堂上要想方設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創設情境,激發熱情,有這樣一些比較成功的做法:一是運用情感原理,激起學生學習的熱情;二是運用成功原理,變苦學爲樂學;三是在學法上、教學生施展“點金術”等等。

(二)創設情境,引出課題

沒有問題產生條件下的學習只能是“接受式學習”,因此學科教學首先應使學生產生問題,複習課教學同樣不能例外。教師必須創設良好的“問題情境”創設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及具有鮮明時代背景的情境,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即複習了重要的知識點,又使學生感到知識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

(三)小組合作,探究整理

傳統複習課,教師往往把目標定位在“查缺補漏”上,因而呈現給學生的是支離破碎的題目。烏申斯基有句名言:“智慧不是別的,只是組織得很好的知識體系”。因而,要把複習課定位在“促進知識系統化”目標的實現上。通過回憶與看書,以章節爲單位蒐集與課題有關的所有知識。

由於課題本身所容納的知識點的不同,有些知識在學生頭腦中很快就會再現,而有些知識可能被遺忘。因而要讓學生通過回憶再現,當學生不能完全回憶時,可以結合教材去搜查,教師及時板書,這樣,學生有了初步的記憶表象,爲課堂進一步系統複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系統化整理。當學生蒐集與課題有關的知識點,並明確了每個知識點的意義及學習這一部分所用到的學習思想方法以後,重要的首先不是通過練習去鞏固,而是要讓學生對這些知識加以整理,從而使知識系統化(提出要求:小組合作,根據這些知識點之間的聯繫,用你喜歡和擅長的方式進行整理,如網絡法、集合法、表格法、列主題綱要、列符號綱要等等,通過這些知識性、肯定性結論的獲得,進一步感受知識獲得的曲折過程)。對於整理好的小組及時進行鼓勵表彰。

準備必要的材料。一是教材。學生主要通過教材蒐集不能回憶的知識點,通過教材弄清各知識點的意義,更重要的是通過尋找各知識點的原始出處,能使學生回憶當初學習時所用的思想方法,重溫當初解決問題時那種由衷的喜悅。二是必要的學具材料,這是完成複習課教學任務的物質基礎。

教師要巡視指導,體現“組織者、指導者和參與者”的作用。

(四)彙報交流,評價反思

對前一階段的整理結果作全班性交流,給學生充分表現自己才能的機會,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闡述自己的整理結果和思維過程,在展示學生思維活動的過程中,重要的不只是讓學生說出“是怎麼做的`”,而是“是怎樣想到要這麼做的”。另外,評價目標不能定位在辦法“好”與“不好”上,要體現“不同的學生學習不同水平的知識”和“學生可以用自己的方法學習”的教學理念。

(五)總結梳理,構建網絡

如果學生的整理結果能提示知識之間的聯繫,形成較爲完整的知識系統,完全可以用學生的“作品”進行知識梳理。當學生的“作品”還不能滿足目標時,教師應引導學生對各小組的整理結果進行觀察,不斷補充與完善。教師在備課時也準備一套這樣的“作品”,但並不用於讓學生去“抄寫”,而是在學生整理的結果中作點滴補充,以學生的結果爲主。

(六)精選例題,拓展創新

陳題新講。在教學過程中,部分例題在經過一次講解之後,往往被放置一邊,久而久之,造成了學生輕視舊題,一味求全獵奇,從而走入題海的現象。實際上,好的例題猶如一部名著,可以一講再講,細細揣摩,尤其在複習階段的教學中,將其變化延伸,拓展學生思維,於舊題中挖掘出新意,耐人尋味,留給學生的印象也深刻的多。有時學生們自己想出來的作法,會大大出乎教師的意料,使我們不得不喟嘆學生們的聰穎與睿智,同時也爲自己選了一道好題而回味無窮。

小題大講。有些例題,簡潔易證,但內涵豐富,若能深入挖掘,善加變化,往往能舉一反三,達到以例代類的效果,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通過做一題達到會一類,甚至知一片的目的。這樣的例題在複習中何樂而不取呢!

多題一講。有些例題,圖形的結構、問題的背景、解決方法有類似之處,甚至有些題目就是同一題設條件,只是求證的結論表現形式不同而已,因此進行多題一講是很有必要的。它可以使學生感覺到很多題目可以藉助於同一核心知識來解決,只要將題目的內涵與外延挖掘徹底,進而靈活運用就可以了。

四、上好複習課應注意的幾點:

(一)教師必須認真備好課,對知識進行綜合,擴大課堂容量。這裏所謂的備課,是指老師要建立“板塊意識”,通過比較、提煉,對重要知識在綜合的基礎上進行“壓縮”,把精華的東西集中到課堂上來。複習課的“應試性”必須突出,複習的目的是爲了考試,這是不容置疑的前提。因此,老師在備課時,必須在研究試卷的基礎上把握好考點,課堂上直奔主題,在考點上下功夫。

(二)教師要抓好課前診斷與終結性的反饋。所謂課前診斷,就是在導入新課時要對上一節課複習的內容要點進行簡短的提問,一方面與本節複習形成知識鏈,提供背景材料,另一方面也是防止學生遺忘的有效措施,避免學生上節課複習完後,在課外對課堂上覆習的知識不聞不問,課前診斷能保證學生至少在本課前幾分鐘能夠迅速地回顧一下相關的知識;終結性的反饋最好是針對該堂內容的練習題,落實書面上,老師儘可能多地瞭解學生的掌握情況,做到“堂堂清”,以便能讓學生及時的彌補缺漏。

(三)教師要精講巧練,老師當好“主持人”,將課堂定位在學生的“學”上,精講不等於少講,巧練不同於多練。教師在科學設計好複習步驟的同時,也要講究複習課堂的動態生成,學會傾聽,善於抓住細節,適時、適度地解決學生的困惑,不斷髮現學生練習中的問題,該講的時候不妨講透,不該講的時候,多說句就是罪過。

(四)教師在課堂上還要做一些必要的應試技巧方面的指導。很多老師到了複習結束、考試的前一兩天時才匆匆地將應試的祕訣傾囊相售,殊不知,這種填鴨式的“速成法”並不奏效。因此,需要老師結合複習內容,在適當的“情境”中,經常性地向學生傳授些應試的技巧,細水長流,方能讓學生內化於心,訴諸於行。

(五)複習目標要明確。

複習目標對複習課起着導向、激勵、調節和評價的作用,可以喚起學生的重視和興趣。複習目標的確定要考慮到下面的因素。依據教材。複習要從教材整體性出發,按知識體系或按章節單元,抓住重點與難點,來考慮複習目標,使學生能初步對知識的整體性進行把握,進一步對重點與難點知識進行加深與拓寬,從多層次、多角度認識重點與難點知識,以求解題時不會遇到大的障礙。依據課程標準。既要考慮到學段目標,又要考慮到學習內容的具體目標。依據學生實際。所謂學生實際就是對學生的主認知和能力要了解,對學生求知心理特點要掌握。既要研究學生的羣體,又要研究學生的個體。尤其要對基礎好的和基礎差的學生要有不同的目標要求,要因材施教,使他們各有所得實際教學活動中,就某一節課的目標而言應有所側重,不要平均使用時間和精力,要有計劃地將課堂複習目標重點定位在認知、能力、情感的某一方面,從而保證學生整體素質的協調發展。

只有改進教學的方式方法,課堂上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纔會很高,而且不會感到厭聽,學生一直處於積極的狀態之中,不僅掌握了知識與方法,而且也獲得了積極的情感,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何把複習課上得有聲有色,如何把複習課的自主權還給學生,使學生成爲課堂的主體,讓複習課煥發生命的活力,提高複習課課堂教學效率,應是我們重點研討的課題之一。

如何上好一堂複習課 篇3

新教師應該如何上好課!

俗話說得好:好的開始等於成功的一半。一個剛剛纔走上講臺的新老師,如何上好第一堂課?上得好不好?直接影響到學生對教師的信任,影響學校領導對你的評價,甚至還會影響到你的職業信心和你的職業發展前景。

作爲一個多年的教導主任,聽過很多課,尤其是新老師的課聽得最多,但是大多數新老師的課上得都不怎麼樣,也有少數新老師的課上得很出色,從且夠迅速進入校領導的視野,憑藉實力獲得更多的機會。那麼,下面就讓我告訴新老師們如何上好課。

一、新教師必須要重視備課環節。

任何一個老師,上課前都要充分地備好課,備課是上好課的前提。新老師在此環節尤其要重視,大家都知道這個環節的重要性,那一個新老師的課如何才能讓學生喜愛,讓校領導欣賞呢?因此,備課環節一定要記得三備:備內容、備教法。

1、備內容。在上課前,準備好課程內容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一堂課的核心,因此想讓自己上好一堂課,要根據課堂教學目標進行設置,教學目標要適應每個學生,有一句經典的制定教學目標的原則:得讓孩子跳一跳,才能夠得着。意思就是教學目標不能設定過高或過低,太高了大家都達不到,太低了又失去了教學的意義。

2、備教法。大家都說“教學有法,教無定法”,這個意思就是說教學是有方法的,但是不同的課,不同的學生,採用的方法是不一樣的。就是同一節課,用同一個班的學生,不同的老師來上,所採用的方法也不會完全相同,那什麼纔是適合自己的方法呢?這是一個新老師最需要研究的問題。舉個例子:小學數學四年級,教學《三角形的三邊關係》一課時,學生對三角形的認識還停留在基礎的認識:三條邊圍成的圖形。那如何才能讓學生理解三邊關係呢?如何這個時候,你選擇用講解、課件演示的方法,都不是最適合的方法,而是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的基礎上,設計一些活動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讓學生經歷擺長短不同的小棒的過程,自然他就能自己去總結失敗與成功的經驗,才能真正理解三角形的三邊關係。

3、備學生。這是一個新老師最不容易控制的方面,但是又是必須面對的。所謂備學生,就是指要了解及分析自己所教學生的實際情況,實事求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這對授課效果有直接影響。經常聽到有許多老師的課花了不少心思,設計很巧妙,可是上課的效果一點都不好,學生很多時候都無動於衷,無法與老師形成有效互動。這就是典型的沒有備好學生,沒有備好學生的原因主要是:教學環節的設計沒有圍繞學生的學來展開。這是新老師最需要注意的地方,現在教學的方式不在是以教師爲主體,而是以學生爲主體,老師只是引導者,所以備學生就是一切教學活動都是以學生爲主。當然,備好學生並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多思多想,多從學生角度思考問題,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就會領悟方法。

二、新教師必須要重視上課環節。

一個新老師,課堂是充分展示自我的舞臺,上好每一節課也是每個老師的夢想,那麼新老師上課環節應該注意哪些點?我認爲應該抓好以下4點:

嚴格執行教案。

作爲一名新上崗的老師,最怕的就是執行教案不嚴格,一旦養成習慣,這個老師在專業上將很難有所發展。有些老師,常常上課時講一兩個知識點,就開始“跑題”,講一些與課堂教學“無關”的東西,當然,並不是真的無關,這樣就會造成教學重點不當重點,非重點倒花了許多時間,這樣到了下課時間卻完不成教學任務,這也是許多老師上課拖課的原因,是學生最討厭的老師,新老師千萬別養成這種壞習慣,一定要嚴格執行教案指定的教學任務。

2.牢記教學環節。

新老師都有一個共性,就是上課都記不住教案,而上課時又是不能經常看教案的,尤其是有人聽課時,一緊張就更容易忘記教學內容。那應該怎麼辦,其實很簡單,上課前不要牢記每句話,每個字,平常上課只要記住幾個大的教學環節就行了,只要大的環節不錯,這節課就不會差到哪裏去。平時自己養成一個習慣,用一本小本子記下當天要上課的幾個大環節,上課時放在講臺上,忘記時看一眼,這樣很快就可以想起每個環節的講授內容了。

3.注意語言精練。

聽過許多老師的課,說話顛三倒四,囉裏囉嗦的,或是喜歡重複說過的話,更有甚者有口頭禪,這些都是作爲一個老師的大忌。其實這些壞習慣都是從新老師開始養成的,而且一旦養成是很難改的。如果你從站上講臺的第一天開始,就有意識的注意這些問題,做到說話語言準確精練,將是你在今後專業成長中的一個優勢。

4.注重課堂生成。

這一點對新老師的來說要求有點高,這是一項要求極高的技能。但如果從職業生涯的開始就意識的訓練自己,那你的專業成長將突飛猛進。那課堂生成是什麼意思呢?許多新老師可能並沒有聽說過“課堂生成”這個詞,這是一種較高層次的教學方式:生成性教學。它是相對普通干預設式教學而言的,與預設式教學的被動接受相比,生成性教學更強調學習的自主構建,與預設式教學靜態預設式相比,生成性教學更強調教學的動態生成。這種教學方式通常出現在教學的問答環節中,我有一次聽一節五年級數學課,教師出示判斷題:3×8=24,所以3是因數,24是倍數。教師提問:“同學們,這個判斷是否正確?”學生集體回答:“錯誤!”教師追問:“那麼怎樣改正呢?”一個學生回答:“應該說3是24的因數,24是3的倍數。”教師滿意地點了點頭。這時突然另外一個學生說:“3是因數,24是積。”教師感到很意外,露出不滿意的表情,立即說:“哦,你是這樣認爲的啊!”教師說完沒作什麼引導,繼續進行下一個教學環節。顯然,在這個案例中,生成性事件已經出現了,完全可以利用它豐富課堂,讓它成爲這節課的亮點,讓學生更深入的研究問題。老師應該正面指出:第二個學生是從別一個知識緯度進行的回答,並不能算錯,但是與本課的教學內容是不符合的,從而促進學生更大的發展,但是這個老師沒有加以利用。這種問題存在的原因在於教師缺乏利用生成性事件的意識與能力,而這種意識是需要平時有意識的訓練和培養。

如何上好一堂複習課 篇4

總結,融會貫通,完善學生的認知結構,爲此我覺得應做好“回憶、梳理、應用、拓展”這八個字。

回憶環節。它是複習課不可少的環節,它就是要讓學生自主的不斷提取、再現本部分所學的內容,或者是老師引導學生回憶學了些什麼。“憶”應該讓學生獨立的完成,回憶是個有序的過程,通過回憶激活學生頭腦中的知識,同時作爲老師還要教給學生一些方法,比如讓學生把所學的知識用網絡圖、表格、樹狀圖等形式再現,這樣便於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有個整體的印象。

梳理環節。複習應該有個梳理的過程,先在學生複習課本知識的基礎上,由師生共同串講梳理,從而建構既以本章爲主線又廣涉有關各章的知識網絡系統,其次讓學生進行客觀性題目的練習,再講練主觀性題目。系統地對數學知識進行整理、歸納、溝通知識間的內在聯繫,形成縱向、橫向知識鏈,從知識的聯繫和整體上把握基礎知識。這樣的做法可以在更廣闊的知識空間裏自由馳騁,有利於培養學生整體駕馭知識的能力。

應用環節。複習課的目的之一就是讓學生進一步的掌握所學的知識,構建認知結構,通過應用幫助學生形成對知識更深層次的理解,提高學生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應用要有一定的層次,從夯實基礎到綜合運用,解決問題。讓學生在練習中進一步形成知識網絡,在綜合運用中體會數學是聯繫在一起的。

拓展環節。讓學生在複習舊知識的同時有新的收穫,站在更高層次思考問題,讓學生做到查漏補缺,有新的發現。

回憶、梳理、應用、拓展四個環節是一個整體,要注意形成系列,做好計劃,題目或情景的設計要注意連成線、形成串,便於學生把握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繫,建立良好的認識結構。

複習課要上出複習課的味道,制訂好切實可行的複習計劃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根據前一段所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制訂一個複習計劃。複習計劃的制訂要抓好兩條線索:教師和學生。

(1)教師:教師要對備考複習設計好自己的複習計劃,哪些是重點,哪些是難點,哪些該詳講,哪些該精練;什麼時間做什麼工作等等。計劃訂好之後,如果是期末複習,最好向學生宣佈計劃。這樣做一方面可以起到進行復習動員的作用,一方面還可以徵求一下學生的意見,使計劃更爲完善。讓學生知道這樣複習的重要性、複習內容和進程,調動他們積極地與教師配合,使複習發揮最好的效果。

(2)學生:即每位學生還應當有自己的輔助計劃。需仔細清理自己的學習情況,找出自己的弱點,通過與數學教師交流,制訂一個符合自己情況的複習計劃,計劃可大致與老師所講內容同步,對自己學得不紮實的章節應予以更多關注。對老師強調的知識應予以鞏固,對作業與測驗中暴露出來的問題應進行及時思考和解決。

其次確定好複習的內容。確定複習的內容、深難度的因素主要是學生的基礎和本次複習的階段目的。對基礎知識的複習應注意以下幾點:

(1)深入理解數學概念,正確揭示數學概念的本質,屬性和相互間的內在聯繫,發揮數學概念在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