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八年級地理上冊《海陸分佈》教學反思

努力着,想進行完美的學案設計,但在教學實施過程中,總會因爲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響,顯得不那麼完美了。但只要能讓學生更好地接受和獲得知識,又何必在乎形式上的完美呢。

關於八年級地理上冊《海陸分佈》教學反思

在《海陸分佈》這一節中,我就深有體會。在學案設計這一環節上,我對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讀圖、析圖能力估計過高。儘管平時學生在生活中也接觸過一些地理方面的知識,但對一些專業的地理概念如:大陸、島嶼、半島、大洲等知之甚少,自然理解起來就會存在困難。還有就是對各大洲在東西半球的分佈不能通過讀圖精確地分析歸納。這時爲了便於學生理解和分析,就要改變教學方法,調整教學思路。因爲只有一開始就爲學生掃除學習障礙,學生才能在以後的學習中學懂並學好。

地圖與地球儀終於學完了,本以爲難點已過去,海陸分佈應該很容易被學生接受。誰知讓學生看地圖,又沒有了方位感,大西洋周圍的五個大洲圖上找到,卻沒法理解大西洋的西側是南北美洲,從地球儀到地圖的轉化從球體到平面的思維轉化卻也這麼難,這是以前我沒注意到的。我突然意識到我讓學生以後不用拿帶地球儀上課是錯誤的,我手中的地球儀他們根本看不清楚,如果自己手中有,就可以很直觀的說出大西洋東臨美洲,西臨亞洲與大洋洲。再看地圖就明白了。我給學生出的`當堂測試中的題目;圍繞南極洲的大洋自西向東依次是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學生理解也費了個勁。不能對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讀圖、析圖能力估計過高。

我對教材內容的處理欠考慮。雖然教材是經過科學合理地編排來確定內容的,可這種安排並不是對水平不同的學生都適用。當學生的認知過程與教材內容安排不同步時,就必須隨時迎合學生的認知習慣,適當地調整內容的先後順序。但又不能讓學生感到無頭緒,越學越糊塗。在這一節裏,就可以將各洲分界線調整到前面講,然後再讓學生了解各大洲的分佈,學生就能明白、準確地判斷和歸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