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教學反思

環境意識的形成必須依賴於學生的實踐,而且只有在他們的實踐中才能表現出來。如果沒有接觸過協調環境關係有關的活動,那麼,熱愛環境、保護環境只能是一句空話,所以,在地理教學中必須十分重視理論聯繫實際,加強環境教育。

《在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教學反思

1、把地理知識與周圍看得見、摸得着的環境緊密聯繫起來。如在學習“地球上的大氣”這一章,要求學生根據自身的感受,分析冷熱、颳風、下雨等現象,特別是經常影響本地的颱風,寒潮等災害性天氣,使學生們知道這些主要是由自然原因產生的環境問題,人類只有認識自然規律,趨利避害,按客觀規律辦事,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結合參觀訪問,增加感性知識,深化理性知識的學習。如在學習工業“三廢”的危害及治理的內容後,帶領學生到工業區考察,參觀陶瓷廠的污水處理設備,並聽廠領導的介紹。同學們對工業“三廢”的治理過程有了清晰的瞭解,不但獲得環保的技能知識,而且在親身的感受中潛移默化地提高了環保意識。

3、通過地理教學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還可以結合環保紀念日,讓學生參與環保實踐,提高環保意識。結合每年的3月12日植樹節、4月22日地球日、5月31日世界無煙日、6月5日世界環境日、6月17日世界防治荒漠化和乾旱日、9月16日國際保護臭氧層日、10月6日世界糧食日等,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紀念活動,讓學生主動參預環保活動,如走上街頭進行宣傳環保知識、舉辦環保專題講座、舉辦環保知識競賽、徵文競賽、舉辦環保繪畫比賽、植樹造林、清除白色污染、參預環境打掃等,另外還通過研究性學習、社會實踐、社會調查、野外考察、郊外遠足、參觀訪問等活動,組織學生進行環境觀測,水污染採樣化驗,調查對比,以及鄉土地理環境、生態的調查,通過這些環境實踐活動,幫助學生進一步鞏固環境知識,陶冶情操,樹立良好的環保意識,養成良好的環保行爲,自覺投身到環境保護的行列中去,促進人與自然環境的和諧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通過地理教學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不是把環境科學系統地傳授給學生,而是教會學生正確認識和對待環境問題,培養學生正確的環境意識,使他們能夠在實際生活中採用適當的方式處理與環境有關的事宜,因此,在地理課上選擇教學內容是環境教育和環保意識培養的難點。高中地理教材上許多內容都和環境教育有關,而現實中的許多事物是複雜的.,許多事情的存在既對人類的發展有益,也可能對人類有潛在的危害,科學技術是面雙刃劍(如農藥的使用、氟利昂利用的興衰、核能發電等),使學生認識到這點是非常重要的。因爲環境問題的存在往往受多種因素的制約,在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存在形式,不同階層的人對同一環境問題也會有不同的看法,因此,在地理課上進行環保教育必須把環境污染和環境保護利害關係講清楚,要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從多個角度思考問題的意識、習慣和能力,地理教學中的許多內容與環保教育的內容類似,雖然教學目的有所不同,但都是與學生生活實際關係密切,而且多處於變化之中,教師進行教學時根據所學科學原理和所掌握的材料引導學生,幫助學生學會如何正確看待環境保護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