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學反思_地理教學反思

作爲一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學反思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地理教學反思_地理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地理教學反思_地理教學反思

地理教學反思_地理教學反思1

我從教已有十三年,我們的初中地理新課程改革,也已有十個年頭了,在這幾年的教學實踐中,我有很多教學中的困惑和不解。

爲什麼我們的學生在學習地理的時候,總是會問老師,“背”什麼?“記”什麼?難道我們的地理就是靠背和記嗎?爲什麼我們的學生看起來課本上的內容掌握的挺好的,一到考試就成績平平?

這麼多年了,在自己的實踐中,我也不斷地在思考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歸根結底,兩個字——能力。城市的小學還好些,師資力量比較好,確切的說是老師和學生們接觸新東西的機會多,視野比較開闊,學生在家會有很多動手或者實踐的機會,有些學生還能隨家長一同去郊遊,一塊去全國各地旅遊甚至有的學生還出了國,這是多麼好的學習的機會啊,也可以給老師帶回來很多教學資源。學生的能力得到了很好的發展,也就不僅僅是“背”“記”老師給的東西,會自己探索新東西。而農村的學校就會因爲條件的限制,學生們很少有機會接受新東西,能力的發展就受到了制約,在他們的經歷中,小學時,老師就是讓他們“背”和“記”,那麼升入初中,還是在延續以前的學習方法,老師教的、給的東西背得很熟,沒說過的自己就不會分析和回答了。試想一下,我們的農村學生,在學習方法的學習上,比同齡的城市學生晚了2、3年的時間,初中老師才逐步的引導他們生成自己的方法,這個過程是漫長的,表現在成績上當然是平平。

我們不能苛求農村學校跟城市學校一樣,因爲條件擺在那裏,但是我們可以轉變自己的思想,改變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對地理學習的正確認識。爲我們的學生早日具備同齡人的能力而努力。

地理教學反思_地理教學反思2

巴爾喀什湖地處哈薩克斯坦共和國的東部。在世界衆多的湖泊中,它因湖水一半爲鹹一半是淡而獨具特色。

巴爾喀什湖是一東西長南北窄的狹長形湖泊。湖泊中部有一半島,半島以北的湖峽(寬約3.5千米),把湖面分成了東西兩部分。西半部廣而淺,寬27千米——74千米,水深不超過11米,有伊犁河、卡拉塔爾河、阿克蘇河、阿亞克茲河等河注入,湖水淡而清。東半部窄且深,寬10千米——20千米,水深25米,鹽度較高。兩湖之間有一狹窄的水道相連。

爲什麼巴爾喀什湖東鹹西淡呢?巴爾喀什湖地處中亞腹地,氣候極度乾燥,蒸發旺盛,本應形成內陸鹹水湖泊。但是特殊的地理條件,造就了該湖與衆不同的特色。首先,發源於天山山脈的伊犁河自東向西注入巴爾喀什湖的西半部,提供了該湖75%——80%的入水量,加之其它較大河流的注入,使得西半部湖水,平均含鹽量僅爲1.48%。而湖泊的東半部卻沒有大河注入,僅有數條小河注入,其蒸發量大大超過河水補給的數量,平均含鹽量高達10.4%。這是造成巴爾喀什湖東西兩半部鹹淡明顯不同的根本原因。其次,巴爾喀什湖是一個東西狹長的湖泊。東西長約600千米,南北最窄處只有十幾千米。這就影響了湖水水體的交換,東部的鹹水和西部的淡水間無法很好的互相交流。這是巴爾喀什湖水東西兩半部不同的又一個原因。

世界上的湖泊,各有風采。如神祕莫測的死海,湖泊之最的裏海,富藏石油的馬拉開波湖等等。巴爾喀什湖以鹹淡各半的湖水向世人展示了其奇異的獨有魅力。

地理教學反思_地理教學反思3

上一星期五的天氣特別的熱,人感覺上特別的困。上午上完第四節課的時候我已經感覺到學生在課堂上注意力不集中、不愛回答問題,就是平時愛回答問題的學生這時也注意力不集中。

上完第四節課以後,再回辦公室的路上我就是想:下午上課學生的聽課情趣一定更不好?不行!我得想一個辦法,調動一下學生的聽課、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吃過飯以後我就開始思考這個問題。用什麼辦法好呢?於是我就向辦公室的同事徵求意見:這個說放一個有關本節課的視頻,哪個說講一個大家感興趣的故事、、、、、、。

時間在不知不覺中過去了,馬上就該上課了,這時我心中已經有了一個方案:“就是和學生來一個互動,讓學生當主角”

當我來到二班的時候,發現班裏面正在放歌曲,這時我靈機一動,對啊!我何不和學生來一個歌曲互動啊!上課聽鈴響過以後,我對同學們說:“學生們,現在我們有十分鐘的時間,我想請一位學生給大家唱一首歌,好不好啊”?

“好,老師我們唱什麼啊”?

“什麼都行,要不大家給老師推薦一個人”?

這時大家一起把手指向一個男生,“來吧!大家很看好你啊。”

“老師我能不能找一個人和我一起唱啊”?

“可以”這時一個男生自告奮勇上來和他做搭檔。

這時我看見下面的學生熱情高漲,都非常的興奮,這兩個人剛開口唱,全班人笑的是前仰後合的。全班人齊聲說:“下來吧,在唱就要人命了”。這兩個人在一片笑聲和掌聲中回到自己的位子上。時間不知不覺中已經過去了10分鐘,突然有人提議老師要不你唱一個吧!最後在大家的強烈要求下,我就唱了兩句,全班學生笑的更歡了,因爲我常跑調了。

這節課經過我這十分鐘的調動,學生一下子活躍起來了,在課堂上學生髮言非常的積極,且孩子們的笑聲不斷。一節課的時間很快過去了,下課的時候還有幾個學生問我:“老師我們下一節還唱歌吧”!

“行,但我要看我們班的表現啊”!

一首歌成就了一個課堂,使學生在快樂享受課堂。

地理教學反思_地理教學反思4

作爲年輕教師我一直在想如何讓學生喜歡我的課,我也一直嘗試着努力着讓學生喜歡我的課。開始的時候可能心裏急遇到學生不會時,就抱怨學生,通過一段時間發現,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降低了不少。怎麼會這樣呢?上課我一直很努力也很認真,而學生爲何不願學了呢?通過反思,警醒。是否過多的抱怨挫敗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人性中最本質的要求就是渴望得到賞識、尊重、理解和愛。我想要想讓學生喜歡我的課,要想讓學生充滿激情的投入到學習生活中去,就要不斷賞識學生,給學生關注。通過調整思路,近段時間發現學生的積極性高了,願意學地理了。

在我收穫一點點教學樂趣的時候,學校決定要進行小組學習課改。小組學習我在平時上課時,也僅僅是在遇到疑難問題的時候,讓學生幾人以小組爲單位進行討論。真正把學生劃分成小組,以小組的形式進行授課,那如何去操作呢?心裏沒底,很是茫然。恰巧學校組織到蒼山長城中學學習小組學習的經驗,我也有幸參加了此次學習。心想好好看看老師是如何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學習的。

通過觀摩兩節課感受最大一點是,他們學校的老師在評價學生時,都從正面評價,鼓勵多,表揚多,肯定多,抱怨沒有。老師評價後學生積極性更高了,臉上還帶着笑容。聽課時精神飽滿,討論時積極參與,展示時踊躍發言,從反饋效果看,學生學習高效。整堂課學習氛圍好。看來老師及時鼓勵,肯定,表揚,學生得到賞識,學生學習的勁頭被挑動起來。

看來小組學習的核心也是要激發小組學習的積極性,要想做到這一點就要賞識學生,賞識每一個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爲小組而戰,讓每個學生都在賞識關愛的氣氛中,全身心的投入學習。我要在今後教學中不斷髮現問題,不斷解決問題,踐行自己的想法,虛心向他人學習,我想小組學習一定能成功。

地理教學反思_地理教學反思5

期中考試已經結束了,然而新課程的教學仍在繼續。回想從開學至今,對新課改有所接觸,也有許多的體會。現將優點和不足總結如下,爲今後的教學提供更多的經驗。

一、重視基礎知識這次期中考試。

我參與教學的四個班級當中,及格人數較多,其中6班及格率位居年段第一。這與平時重視基礎知識的掌握是分不開的。從開學初,我就經常佈置一些基礎知識的考察作業,並認真批改,做到全批。儘管工作量加大了,但是從開始就幫助學生培養認真做作業的習慣,對後來的教學來說其實是事半功倍了。針對必須掌握的知識點,我還組織了一次小測,目的就是要求學生對該知識點能夠牢固地掌握。

二、培養學生良好的讀圖習慣良好的學習方法可以幫助學生更快更好地掌握新知識。

我在平時教學中,就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讀圖習慣,這樣可以進一步培養學生觀察、分析、總結的能力,更有效地進行學習。

三、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對地理產生濃厚的興趣,才能更好地調動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爲此,我在上每節課前都認真準備,在新課導入時,儘量從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入手,從開始就調動他們的好奇心。在教學工程中,儘量結合身邊的例子,深入淺出。列舉大量的圖片和實例,幫助學生對難點加以突破。當然,第一次接觸新課程難免有些不足:首先,對學生已有的知識認識不足。從初中到高中,知識的跨度大,學生已有的知識對接受高中課程明顯不夠用。今後在教學中,還要注重對舊知識的回顧,使學生更快地適應高中的學習。其次,由於擔心課程進度,在教學中,學生參與的程度還不夠。最後,在這次考試中發現,分數懸殊很大,最高的有94分,最低的只有24分,相差70分。在今後的教學中,還要關注班級後進生,爭取在班級平均分上也取得較好的成績。

地理教學反思_地理教學反思6

反思一:走出教材,走近生活

高一地理下冊課本中的案例有些並不符合地方學生的經驗基礎。因此,教師很有必要根據地方特色、學生已有的經驗基礎、知識背景來創設情境、設計案例。例如:當上《城市的交通運輸》一課時,我用湖州市區的交通圖代替課本中的'香港交通圖來分析城市的交通道路佈局原理。教學的目的都是一樣的,但方式不同教學效果當然就不一樣。因爲當新的知識被賦予鮮活的背景時,學生的興趣被激起,探究心理得到加強,進一步有利於問題的形成,使學生達到想學的境界。

反思二:學生活動要有質,即體現思維性

新的教學理念要求賦予學生更多自主活動、實踐活動、親身體驗的機會。但如果課堂活動有量無質,則活動的價值也就喪失殆盡。一堂課下來熱熱鬧鬧,恐怕留在學生腦海中的只有熱鬧的場景,很難有真正的思維活動。課堂的學生活動是爲了更有效的完成教學目標而採取的教學方式,因此流於形式的“活動”是形同虛設的。爲了能使全員參與課堂活動並提高其有效性,教師應努力提高活動的“質”的水平。對探究問題或任務的設計要符合學生的經驗水平;情境的創設要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並能引起學生的共鳴;活動過程中要多加鼓勵,創造“思維性討論”的氣氛,激發全員的參與慾望,並注意適時評價。

反思三:轉換傳統的師生角色,學生是課堂的主角

在課堂的探究活動過程中,讓學生充當探討問題的主人。這一從引導者到組織者的轉變,使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角色發生了根本的改變。從思維的角度講,學習過程是一種具備發散性和創造性思維的過程。在教學中,教師需針對不同情況做出適時反饋,引導使之朝有利於知識建構的方向發展。例如:在講到目前的環境問題的嚴重性時,應該讓學生來談談,這樣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提供互相交流的機會、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培養某些能力,而且可以使學生自己感悟出問題的嚴重性,進而去思考其產生的原因,從而得出解決問題的措施。<

地理教學反思_地理教學反思7

一、自我評價:

這節課是按照原先的思路進行的。

與原先的構想差別不大。

教學效果達到了預期的目的。

教法的成功之處:

較好地運用演示文稿輔助教學,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情境設置拓寬了學生的思路。

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動口動手的實踐能力。

存在問題:

由於在季風氣候成因、特點一目學生討論思考時間過多。

導致後段時間過緊,有個別反饋習題沒有做,只好留作學生課下思考。

學法指導方面:

在學生歸納,思維訓練給予了較好地指導,使學生思考有依據,討論有方向,不致於出現較大偏差。

二、問題反思:

這節課存在個別失誤與不足:

1.東亞季風的類型分爲冬、夏季風兩類,冬季風可分爲西北、東北季風,夏季風又可分爲東南、西南季風。回答冬季風時對於具體地點可用西北風或東北風代替,這一點沒有講透。

2.東亞冬季盛行偏北風,但偏北風並不是從冬季開始的,在這方面用詞不夠嚴謹。

另外,這節課有意識地加強了學生創造開放性思維的培養,但仍有待於今後的訓練才能深化和提高。

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也有待於加強培養。

三、教學重建:通過本節課的教學實踐我有如下感悟:

1、 教學方式需進一步改變;

2、 教師要少講,精講,但講解一定要到位,要給學生更多的時間;

3、 讓學生處在身臨其境的情境中更能激活他們的思路,更能使他們積極投入;

4、 複習課更要加大容量,加大深度和寬度;

5、 平時要關心時事,並從地理的角度解釋;

6、對於區域地理來說,應該給學生一條清晰的脈絡:即位置、地形、氣候、河湖、資源、經濟。

地理教學反思_地理教學反思8

“反思”在認知心理學上屬於元認知的範疇,它是指對自身的思維過程、思維結果進行再認知的檢驗過程。

教與學的反思是教師和學生對教學中的行爲及結果進行審視、分析,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回顧”,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決教與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期中過後進行了試卷分析,我和我的學生感受多多。

素質教育揭示了教育的起點,指出了教育的終點,規定了教育的內容,確認了教育的整體性,是當今深入開展教育整體改革的必然歸屬。中小學生的素質應該包括身體素質、心理素質、科學素質、道德素質、審美素質、勞動素質和交往素質等。其中的科學素質包括旺盛的求知慾(興趣),良好的學習習慣,正確的學習方法,必要的知識,技能結構,一定的智能基礎,積極的創造精神(能力)等。

新課程標準實施以來我本着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的原則,教是爲了不教,教會科學知識不如培養科學素養,素養的形成我從培養興趣開始。

興趣是人積極探究事物的認識傾向。穩定的興趣能使認識過程的整個心理活動積極化,能使觀察更加敏銳,記憶得到加強,想象力更加豐富,克服困難的意志得到加強,使智力活動的效能大大提高。有人說:“當學習充滿樂趣時,才更爲有效”,“興趣是一種魔力,它可以創造出人間奇蹟來(愛因斯坦語)”,“哪裏沒有興趣,哪裏就沒有記憶”,“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就會主動探尋,深入研究。由於我從培養學生的興趣入手,幾年來收到了一些效果,我教過的歷屆學生都很愛上地理課。在有了興趣的基礎上,我還時時用問題做引導,使學生的思維常常處在興奮的狀態。

我還對興趣教學前後學生的注意力的變化做過一個抽樣調查:缺乏興趣的教學學生在課上的注意力分爲四個層次:當時在班上各方面屬於中上等的同學在班級中佔43%,他們一節課有效的注意爲40分鐘;中等生佔45%,他們的一節課的有效注意力爲30分鐘,中等以下的同學佔10%,他們一節課的有效注意力爲20分鐘左右;那2%屬於“活躍”分子,他們在一節課的有效注意力只有15分鐘。實行了興趣教學以後,中上等以上的同學注意力沒有發生什麼變化,原來佔10%的中等同學一節課的有效注意力提高了一倍;那2%屬於“活躍”分子的有效注意力提高的最明顯,提高了25分鐘。

同學們學習地理的興趣非常高,再加上我經常性的表揚,產生興趣的效果很好,他們還能互相之間解決問題,例如:在講長江、黃河時關於幹流、支流、和流域這些概念時,有的同學這三個概念鬧不清,當時有一個男同學主動站到講臺前,用他的肢體動作和幾句再簡單不過的話解決了問題:他站在了講臺上向兩側平伸胳膊,一邊解釋:“從我的頭到腳就相當於河流的主幹,我的兩條胳膊就代表了支流,我胳膊能觸及到的地方那就是流域。”被他內化了的知識得到了同學們熱烈的掌聲。

同學們帶着高昂的興趣迎接了期中考試。學習地理知識的目的在於應用,而且也只有通過應用地理知識,才能體會到地理知識的正確性與重要性。因爲,這些知識對學生來說,大多是未經實踐驗證的知識。在應用地理知識的過程中,還能加深理解,並鞏固、擴展知識,形成多種技能。也只有在應用地理知識中,才能真實地驗證學生是否已真正掌握了知識。考試後我進行了試卷分析,然後後將試卷發到學生手中,雖然我們班的成績年級第一,但我向同學們提出了一個問題:同學們這次考試你們有什麼遺憾嗎?情況種種,其中一道題有45%的同學同時舉手,遺憾都出在同一個問題上:綜合題。

地理學科由於它一定的難記性,爲聰明學生所不以爲然;又由於它的綜合性,爲中下學生所畏難。這道題問題集中出現在平時各方面屬於中等層次的同學身上,他們表格內的內容填充的完全正確,而由於缺乏一定的心理素質,沒有把問題理解完整,把本來會的知識而給忽略了,沒有填圖。這部分同學再次重申:“不是不會,是遺漏”。白失掉了應得的分數,他們感到非常的遺憾和內疚。也是由於我對於學生審題問題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所造成的。反思後我有所得:

地理教學反思_地理教學反思9

上週日由於清明節放假調休,體育老師帶領學生去參加縣運會,我班的一節體育課學生要求我領着他們去上,我沒有答應,我和同學們商量這節課在班中舉行地理知識競賽,聘請地理老師出題,學生非常高興的答應了!我去和張文淑老師商量,張老師也非常的樂意!

競賽採用搶答的形式:

第一題……

學生刷的一下子都站了起來……

我沒有看清誰是第一個站起來到,和張老師商量了一下此題作廢!

我搬了個板凳站在上面看哪個同學站起來的最快。

第二題……

終於看清楚了,張老師點評,加一顆星。

第三題……

學生又刷的一下子站了起來,我站在凳子上也沒看清是誰第一個站起來的。

張老師說是劉立程,經學生一致同意,這顆星給了五組。

……

……

最後公佈成績,各個組的成績相差無幾!

總結:

1.知識競賽讓學生在比賽中學習、學習中比賽,寓教於樂,極大地激發了學習熱情,學習思維始終處於興奮和活躍狀態,課堂上學生不再是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而是積極主動的知識探求者,在“我要學”“我愛學”的氛圍中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愉快地接受知識,在潛移默化中領悟到學習地理的種種樂趣。

2.加深了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

學生有很強的集體榮譽感,爲了能使本組在競賽中獲得好成績,他們課堂上聽講格外認真,唯恐漏掉一個知識點,這有利於對課本基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3.活躍了課堂氣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熱情

地理教學反思_地理教學反思10

這一環節的複習是將地圖進行分類,強化有關圖文轉換、圖圖轉換、地圖疊加、讀圖填圖和“看圖說話”,甚至達到在無圖情況下,可根據題意自繪圖解決問題的能力訓練。因爲地圖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地理信息獨特的表達方式,離開地圖,地理事物之間的關係、空間地域概念很難理解,而且地理學科的特點也要求地理教材必須有大量的圖像,才能更好的完成地理教學所要達到的目標,所以提高對圖像的閱讀能力是學生應具備的最基本能力。

一、將地圖進行分類,把握各類圖表的特點及判讀的關鍵點、技藝點,以便在讀圖、析圖時找準圖表的要點。地圖的常見類型:

A、平面分佈圖(經緯網圖,輪廓圖,各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區域地理等多要素複合圖等)

B、統計圖表(表格,等值線圖,柱狀圖,扇狀圖,線狀圖,座標圖等)

C、模式圖(氣候類型分佈圖,地形類型分佈圖等)

D、景觀圖(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

E、結構框圖(反映地理事物的因果關係)

F、漫畫(以環境、人文等爲主題)

G、地形剖面圖

二、正確靈活運用各種圖表

A、培養圖表的判讀能力。如等值線圖的判讀能力、座標圖的判讀能力。

B、圖文轉換能力。掌握地圖語言,用文字表述圖表內容,或將文字轉換成圖表的能力。

C、掌握一些常規的讀圖方法。可根據圖中的點、線、面之間的相對位置來幫助讀圖。

三、動手繪圖能力。將平時所學圖形進行轉繪,如繪製國家輪廓圖、省輪廓圖、河流圖、地形圖中等高線圖與剖面圖的轉換等,以提高學生的動手繪圖能力。

四、熟記一些重要的地理經緯線(如赤道,迴歸線,極圈等)、地理事物(如秦嶺——淮河、長江、黃河等)

分析近幾年的地理學業考試題,不難發現讀圖題佔重要地位。雖然不是“題題有圖”,但無圖考圖,圖文轉換,從圖中提取信息的考察用意很明顯。通過本環節的複習,可以大大提高學生對圖表的閱讀和分析能力,爲學生適應考題或進入高中打下堅實的基礎。

地理教學反思_地理教學反思11

教材分析

1、 在前面各章瞭解了世界自然、人文狀況的基礎上,本章引入世界的發展差異、國際合作、國際組織等政治觀念,爲以後學習各大洲、認識國家和地區的人文地理概況起到鋪墊作用。

2、 本章設計了三個標題:國家和地區、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以及國際合作,通過學習,學生可以對國家、世界有一個更深入、完整的認識,從而通過現象瞭解發展變化的本質,理解合作與發展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方向,爲做一個“世界中的中國人”奠定基礎。

學情分析

1、 本章內容與時事結合緊密,學生易於參與,且能從報刊、網絡中查找到大量的相關資料。

2、 學生對一些主要的國家早有耳聞,但對大多數國家還是陌生的,且不瞭解這些國家的相對位置和世界形式與格局。

3、 同時,學生對國際合作的重要性也不易理解,在教學中要多舉例說明或與學生共同探討。

教學目標

⒈知識與能力:

(1) 知道國界的劃分、意義和領土的含義

(2) 運用地圖指出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的地區分佈特點;

(3) 用實例說出加強國際合作的重要性;

⒉過程與方法:

(1) 初步學會閱讀世界政治地圖,能夠在圖上查找世界主要的國家

(2) 分析說明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發展水平的差異

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 明確一個國家的主權是神聖不可侵犯的,

(2) 國家無論大小都一律平等,樹立世界各國平等相處,求得共同進步與發展的觀念;

(3) 理解改革開放與發展國際合作的關係

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

(1)領土的概念;

(2)世界主要國家的分佈;世界主要國際組織

2、難點:

(1)國界線的劃定及國界糾紛;

(2)南北對話和南南合作。

地理教學反思_地理教學反思12

小學階段的《自然》學科,介紹了一些淺顯的地理知識,讓學生學會觀察並思考發生在生活和身邊的地理現象。進入初中階段開設的《地理》學科,由淺入深地介紹系統的地理知識。學生要認知衆多的地理事物名稱,培養一定的理性認知能力,學會分析、理解地理現象,去理解成因、演變超勢,影響等。讓學生在瞭解大自然的奧祕的同時,瞭解一些經濟、文化現象,進而學會運用地理的思想和方法看詩身邊的一些事情,更科學地選擇,安排生活和生產,樹立尊重自然規律,保護自然資源及生態平衡,因地制宜及可持發展的人文理念。

初中《地理》,側重於自然地理,次於人文即社會經濟地理、內容主要包含:地形<勢>、水文<江河湖海>、資源、氣候、植被、及工農業生產,國家與城市、人口交通等諸多內容。然而,知識的重點側重於簡單的認識和記憶。那麼如何高效地讓學生識知如此衆多的地理事物的名稱及分佈,就是擺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一個難題。

人類爲了更直觀地探知地球,瞭解地表各種地理事物的分佈,發明了地圖儀及種類多樣的地圖。因此,我們教師要學會如何運用這些地圖,去形象、直觀地呈現地理知識,讓學生學得輕鬆、學得快樂、學得高效,則是現代地理教學中一個很重要的理念。

在前階段的日常教學中,我發現學生對地理學科饒有興趣,但對地理事物名稱仍處於一種枯燥之味地機械記憶模式,且對具體的地理事物的分混浠不清,記憶難度較大,學習興趣未得到充分地激發……

我們知道,地理知識重位置、重分佈,而地圖卻正好能直觀形象地解決此問題。爲此,教者能言簡意賅,圖文並茂、生動高效地組織教學,我們何樂而不爲呢?因而,我在今後的地理教學中,儘可能地多而巧地去運用地圖。

地理教學反思_地理教學反思13

我們今天講到四大文明古國的埃及時,我本來想叫同學們看一些關於埃及金字塔的視頻,可是臨上課時幾個學生的舉動改變了我的初衷。一個孩子問我:“老師,我們今天是不是講埃及的金字塔啊” !我說:“是啊,你對金字塔瞭解多少啊!”

“老師我知道的可多了,要不我給你講一講吧”。小孩興高采烈的回答到。

“好啊”,這時我的身邊一下子圍了好多學生,爭先恐後的說“老師、老師,讓我講、讓我講、、、、、、”。

這時在我的腦海中閃念出一個大膽的想法:我何不在這節課上開一個“埃及講壇呢”?這樣既能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又能引發學生的興趣。於是我就說:“一會有的是時間”。

我用十來分鐘介紹了埃及的地理位置,這時一個學生站了起來說:“老師什麼時候我們能講啊!”。

“馬上我們就講”,我的話音剛一落,一下子跑上來四五個男生,這時我犯愁了,這讓誰先講啊!有同學提議讓他們“石頭剪子布”誰贏誰先講。

第一個學生講的還沒有幾分鐘就被拉了下來,其中一個男生嘴裏還說:“你講的我們都知道,就別講了”。時間在不知不覺中已經過去了,學生在課堂上異常的活躍,這時候下課鈴響了,但下面的學生齊聲的說:“老師在停一會下課吧”!“我們以後有的是時間,同學們下課吧”!同學們依依不捨的離開了自己的桌位。通過這個埃及講座也使我學到了不少東西,如:金字塔的高度乘以10億等於地球帶太陽的距離,木乃伊是怎樣製成的、、、、、、更重要是學生在快樂中學到了知識。

只有把課堂還給學生,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才能讓學生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使他們真正成爲教學活動的主體,使課堂教學充滿活力。

地理教學反思_地理教學反思14

但是從試卷分析看,存在的問題還是比較明顯。既有我教學中需要改進的地方,也有學生沒有認真審題的毛病。下面我就本次測試中存在的問題簡要的分析一下:

一、教學中綜合性運用太少。

教學中每個知識點都是塊狀的,分別屬於不同的地理概念。比如第一章從世界看中國,屬於人文地理;第二、第三章屬於自然地理;第四章則屬於經濟地理。一般教學中以講授某一塊內容爲主,有時相應複習前面學到的知識。例如:教學地勢和地形時,順帶分析爲什麼前面講到人口時,我國人口呈東多西少的格局?其實地形在其中有一定的影響作用。以此來培養學生綜合分析的能力。但是由於時間關係以及學生接受能力的限制,這一教學模式在本學期並未過多使用,只是複習時候強調的比較多。所以主觀題全部複習到了,可是得分率卻不是很理想,除了24題連線題“長江通航問題和治理方法”達到91%的等分率之外,其餘題目都不是很很高。

二、學生審題能力的薄弱。

本次測試卷難度適中,但是對於學生讀題的能力要求比較高,也就是理解、分析題目的要求比較高。由於地理平時沒有考試,學生解題能力主要是靠練習冊中的題目培養,因此理解能力有所侷限。往往超出練習冊題目標準的,學生就難以理解或知道解題技巧。因此在以後的教學中,平時也應注意給一定的學案,鍛鍊相應的題目類型。做到“養兵數日,用兵一時”。

三、鄉土地理的重要性。

在開學初的地理教材分析會上,市地理教研組的沈老師就指出,如今的地理教學應充分與當地的地理環境相聯繫,即在教學中添加相應的鄉土地理和實時生活地理,而並非到初二下半學期再來單獨學習。我在平時教學中也是這麼做了,每堂課就儘可能多的穿插鄉土、實時地理信息,讓學生聯繫生活思考地理問題。真正達到自己所提倡的“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這一目標。雖然這次題目出現在附加題,但也看出瞭如今地理教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可能部分學生由於時間緊、題量稍多等原因,完成該題的人數不是很多。

地理教學反思_地理教學反思15

新學期接手初一地理課,一連幾節課發現了同樣的一種傾向,有的同學的發言還沒有結束,其他同學就迫不及待地舉起小手,一邊還大聲喊:“我來,我來……”。有時老師剛提出了問題要求,明明是一聽就懂,可總有那麼幾個同學對老師的提醒根本不入耳,有時老師剛糾正一個同學的錯誤答案,另一個同學又重複了同樣的錯誤……凡此種種,都是學生不認真傾聽老師或同學的發言引起的。這樣的課堂教學,不僅導致了學生學習效率的低下,而且也違背了全員參與的原則。在大力提倡讓課堂活躍起來的今天,在鼓勵學生敢說會說的同時,在放手讓學生合作討論的同時,也應該讓學生在課堂上養成認真傾聽的好習慣。那麼怎樣才能讓學生特別是初一的學生在課堂上學會認真傾聽的好習慣呢?幾節課的實踐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具體做法如下:

一、教師明確要求。

在平時的教學中,老師要抓住機會鄭重其事地向學生強調:聽和說同樣重要。說是表達自己,讓別人聽明白,要善於表達;傾聽也是現代人必備的素質之一,聽是尊重別人,弄懂別人的意思。因此,說要大膽,聽要專心。同時,老師可向同學表明:老師欣賞積極舉手發言的學生,同樣也喜歡專心傾聽的學生。在專心傾聽的基礎上,再勇於發表自己的見解,那就更好了。學生在明確要求之後,一般都能等待別人把話說完並努力去思考,理解同學的發言,即使同學回答有錯,在老師的提醒下,學生也會“耐心”等待。

二、發揮示範作用。

課堂上無論學生的發言是對還是錯,是流暢還是吞吐,教師都要專心傾聽每一個學生的發言,偶爾可作提示,但不可打斷學生的發言。教師在評價學生也應努力做到先肯定,再指正,尋找學生髮言的閃光點。這樣,學生無形中受到了潛移默化的影響:聽別人發言,首先要找到值得自己學習的內容,其次纔是指正、補充等。

只要我們在課堂上堅持要求明確,堅持榜樣示範,課堂上學生的傾聽意識就會在其間慢慢流淌,最終形成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