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開課《我的老師》的教學反思

經過兩個多星期的反覆準備,終於在這週四結束了“戰役”。

公開課的內容定爲《我的老師》的第二課時,這是一篇傳統篇目,要講出新意,應該說是仍比較有難度。傳統講法是通過講詳略,來體現師愛生、生愛師之情。而此次教學設計則另闢蹊徑,從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的角度來分析文章刻畫人物、表達情感的方法。

經過了前兩次的接觸,對特級教師付華老師已不再陌生。她總是在輕鬆活潑的氛圍中對我們的教學進行深入淺出的點評。

付華老師指出了我需要改進的不足之處並提出了很多我在備課過程中未曾考慮到的問題。對一些有爭議性的問題也給出了合理的解釋,使我受益良多。比如,在教學環節的設置上,仍然有生硬之感。在概括事件的過程中,爲什麼單單跳過第八段不講,而直接講第九段?學生們可能會有疑問。而老師如果給學生交代一下,(“第八段,寫事沒寫事?寫事吧,好像又太小了,沒寫事吧,但又確實是件事)進而也可以提出細節描寫,做到講課過程中的不露痕跡。

付老師很讚賞“水到渠成”式的教學方法。在講到概括事件的時候,就可以提出詳寫、略寫的問題。詳細描寫的都是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事,自己的感受最深,所以寫得詳細,而之前都是寫得老師與“我們”之間發生的'事,所以略寫。付老師還對我課堂中對學生回答處理不好的不好的部分,做了補充。比如“迷迷糊糊”、“模模糊糊”都是疊詞,疊詞能表現出字詞原來的意思,但表達效果上要弱一點。學生在概括“夢中尋師”是時候,說的是“夢遊”去尋師。“夢遊”這個詞實際上是不恰當的。“夢遊”可以說是一種病態,概括成“夢中”、“夢裏”才更恰當。有學生提到“我什麼時候才能再見一見我的蔡老師呢?”是設問句。設問是自問自答的形式。而“什麼時候才能再見一見我的蔡老師呢?”雖有問號,其實並不是真的在疑問,而是介於疑問和反問之間,表達對老師是思念之前。

付老師有數十年的教學經驗,對文本有着深入的分析,給我們提出了更加細緻的問題。比如“席子鋪在當屋,燃着蚊香”寫出了什麼?在這種情況下,他是能睡熟的,然而卻醒了要去找老師,更加說明了“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文中講老師寫信勸慰我,說我是“心清如水”的學生。這是對學生品質的讚美,學生認可老師的這句話,並記憶猶新,說明老師對學生的觀察細緻。這些都是我尚未注意到的,在付老師的點撥下,頓時覺得明朗了許多。

此外,組裏的其他老師也提出了非常寶貴的意見,從備課之初,劉玉舒老師與王惠琴老師就一直盡心盡力地爲我指導,指出我試講中的種種不足,並提出改進的建議,公開課的順利進行,離不開兩位老師的幫助。此外,馬老師指出這堂課重點、難點仍是不太突出;黃老師認爲正側面描寫的部分仍有爭議。韓老師提出了再讓學生練習一下正側面描寫,以鞏固正側面描寫的知識。

我非常感謝語文組老師們這麼真誠無私地幫助我、指導我。在聽其他老師課的過程中,我深深佩服老師們對於文章內容把握的深度與對學生情況瞭解的準確,並深感自己在這兩方面做得十分不足。在今後的工作和學習中,自己一定會多學習、多思考、多請教,爭取在教學上取得更大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