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數學上《角的度量》課後教學反思

四年級數學上《角的度量》課後教學反思

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角的度量》,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角單位以及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對於小學生來講量角方法的其實就是用量角器上知道度數的角與要量的這個角重合,讀出的量角器上角的度數就是要量的這個角的度數了。而怎樣進行重合學生是容易理解的,所以我們應該把重點放在讓學生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能很快地讀出量角器上大小不同的角上。依據以上的認識,我把教學過程設計成下面三個層次來進行:

四年級數學上《角的度量》課後教學反思

第一層是課題的引進。這裏我創設了讓學生畫角的情境,從而產生學習量角的需求。

第二層是讓學生認識量角器,重點放在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上。這裏又分認識量角器、認識1°角和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3個層次進行教學。認識量角器時,採用的方法是“讓學生仔細觀察自己的量角器,認真地研究研究,看看你有什麼發現”這種自主探究的方法。從課堂上學生的表現來看,有部分學生是具備這種自主探索能力的。課堂中學生的回答有的也很精彩,如:“我發現量角器上的有數;“我發現量角器最中間有一個點”。“我發現量角器上上下兩個數加起來正好是180。”認識1°角時,採用的方法是:(1)出示使學生初步感知1°角的大小的直觀圖;(2)猜一猜這個角多大;(3)在量角器上找1°的角,並指出它的頂點和兩條邊,深化理解1°角。通過以上三個環節,學生容易形成1°角的觀念,爲下面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時,又分以下三個層次來學習的:(1)在量角器上讀出一個角的度數(50),(2)讀一個刻度上沒有標數的角(52)。此題主要是爲了讓學生注意,不僅要會讀有標上刻度數的角,而且要會讀沒有標刻度數的角,要認真地看清楚量角器上的刻度,才能正確地讀出量角器上的角。(3)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並指出它的頂點和它的兩條邊。學生有了以上讀角的經驗,再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就容易了,課堂上學生的表現也證實了這點。

第三個層次是嘗試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學生有了以上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角的經驗,用嘗試的方法來探求量角的方法是可取的。課堂上有的學生會量但說不出來,有的學生講量的方法時也講得可以。

從學生的掌握情況來看,本課的教學情況還是可以的,但還是有一少部分學生沒有能夠掌握正確使用量角器測量角的度數的方法和技能,經過反思,問題主要是:準備不充分。本課需要學生使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度數,課前佈置學生購買量角器時,沒有強調量角器的質量、規格等要求,課後發現很大一部分學生所使用的量角器不規範,這些不規範的量角器對學生測量角的度數產生了一定的阻礙。對於少部分學生而言,量角的過程仍還是有一定的難度:頂點和中心重合簡單,而要把零刻度線和角的一邊重合,另一邊在刻度內卻非易事,內外刻度要分清更是困難。這些都是教學完新授後學生所反應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