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螞蟻和蟈蟈》教學反思

身爲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驗,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學反思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螞蟻和蟈蟈》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螞蟻和蟈蟈》教學反思

《螞蟻和蟈蟈》教學反思1

前幾天,書記來聽我的課,我選擇了《螞蟻和蟈蟈》,全文一共三小節:第一小節描寫了炎熱的夏天,螞蟻不辭勞苦地搬糧食;第二小節講述了蟈蟈自己貪圖享樂,還嘲笑螞蟻;第三小節介紹了冬天裏螞蟻和蟈蟈截然不同的結局。文章生動有趣,淺顯易懂,十分適合低年級小朋友閱讀。

該如何教好這一課呢?當時我的想法是:除了要讓學生讀通、讀懂課文之外,要適當加強說話的訓練——在文章的一、二兩小節,都用到了“有的……有的……個個……”這個句式。於是,在學生解決了生字詞、初讀了課文,並指導他們細讀了一、二兩個自然段之後,我讓學生觀察這兩個小節有什麼共同點,很快就有學生髮現了這個句式。就這個句式,我設計了三個層次的說話訓練:先讓學生用文中的句子說一說“一羣螞蟻在搬糧食,有的……有的……還有的……個個……”,“一羣蟈蟈躲在大樹下乘涼,有的……有的……還有的……個個……”;接着用前面《識字2》中學習到的體育項目說一說“運動會上,運動員們有的……有的……還有的……個個……”;最後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再說一說“下課了,同學們在院子裏活動,有的……有的……還有的……”通過這三個層次的說話訓練,學生既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又對前面學過的知識進行了回顧,還結合實際學會了靈活運用這一句式。

第二課時教學文章第三自然段,我仍然緊緊抓住這個句式,先讓學生用口頭填空的方式回憶了一、二兩個自然段的內容,再讓學生對第三自然段進行擴充:“冬天到了,西北風呼呼地刮起來,螞蟻躺在堆滿糧食的洞裏過冬了,(他們有的……有的……還有的……個個……)蟈蟈(有的……有的……還有的……個個)又冷又餓,再也神氣不起來了。”當這四組句子一起放在學生面前時,給學生的震憾是強烈的,這個故事中所包含的哲理也不言自明。

回顧這一課的教學,我緊緊抓住“有的……有的……還有的……個個……”這個句式進行說話訓練,讓學生在讀的基礎上說,再以說來促進學生的朗讀與理解,起到了“牽一髮以動全身”的效果,自我感覺還是比較成功的。在這裏和盤托出,希望能帶給大家一些啓示,也希望大家多多指教。

《螞蟻和蟈蟈》教學反思2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童話故事,講的是螞蟻由於辛勤勞動而得以安然過冬,蟈蟈由於懶惰而又冷又餓,再也神氣不起來了。故事告訴我們,只有辛勤勞動,才能換來幸福生活。全文共3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講夏天一羣螞蟻在搬糧食。第二自然段講幾隻蟈蟈笑話螞蟻是傻瓜,躲在大樹下自由自在地乘涼。第三自然段講冬天到了,螞蟻安然過冬,蟈蟈卻又冷又餓,神氣不起來了。在教學時,可以結合多媒體出示的圖片,在腦海中展現課文情景,去感受語言,理解課文內容。

二、學生分析

螞蟻和蟈蟈是學生比較熟悉的兩種小動物,學生對童話故事的學習興趣比較大。根據一年級孩子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在教學時我運用多媒體輔助手段,引導學生進入情境,使學生腦海中浮現出一幅幅語言文字所表現的生動形象的畫面,使學生的感情與課文所表達的感情相合,去感受。

三、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只有辛勤勞動,才能換來幸福生活。

3、進行句式訓練,培養學生的說話能力。

4、認讀8個生字及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四、設計理念

悟讀、演讀文本。而且讀出人物不同的表現,不同的結果。讓學生將自己當成螞蟻和蟈蟈,來讀出他們在不同時期、不同情況下的感受和心情。

讀的形式與層次,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根據一年級孩子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在教學時我充分運用現代化的多媒體輔助手段,引導學生進入情境,使學生腦海中浮現出一幅幅語言文字所表現的生動形象的畫面,幫助學生對語言文字進行理解,使學生的感情與課文所表達的感情相合,去感受、去意會,進而在讀出感覺的基礎上,讀出感情,讓他們在讀中感悟,又反過來以悟促讀,不斷豐富自己的語感。

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是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朗讀課文,懂得只有辛勤勞動,才能換來幸福生活。學會並理解本課由生字組成的詞語。在教學中,我主要引導學生抓住螞蟻和蟈蟈在夏季的不同表現,通過對重點詞句的理解,來指導學生體會螞蟻的勤勞和蟈蟈的懶惰。通過冬季,螞蟻和蟈蟈的不同結果,讓學生明白只有辛勤勞動,才能換來幸福生活。

《螞蟻和蟈蟈》教學反思3

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教學《螞蟻和蟈蟈》一課,細細品讀課文,螞蟻由於辛勤勞動而得以安然過冬,蟈蟈由於懶惰而又冷又餓,再也神氣不起來。課文中既有螞蟻和蟈蟈之間的對比,也有蟈蟈本身前後情況的對比。寓褒貶於對比之中,含諷刺於描寫之中,兩種昆蟲、兩種結局,說明了只有勤勞的人才能擁有幸福。童話故事符合低年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在學習過程中孩子們可以很自然地與現實生活相聯繫,配上直觀的圖片更有助於學生觀察想象,理解課文內容。

在教學設計時,我注重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和語言能力的發展訓練,注重學生語言的積累,通過創設情境、圖文結合,朗讀品悟,去理解人物的形象,去評價人物的優和劣。激發學生的生活體驗,調動學生的表達慾望,悟讀、演讀文本。

一、爲說話訓練搭建平臺

我在指導學生理解螞蟻是怎樣搬糧食時,首先請學生自讀課文,說說小螞蟻怎樣搬糧食?再出示句子他們有的背,有的拉,個個滿頭大汗。請學生觀察畫面,想象小螞蟻們還會怎樣搬糧食?推、拉、抱、扛等詞都學生都說了出來,我順勢出示“有的??有的??,個個??”的句式,讓學生練說。在說話練習之後,讓孩子們親自表演出來,這樣學生通過自己的主體體驗,感受到在炎熱的夏天,螞蟻搬着重重的糧食非常辛苦,加深了對作品語言的理解,深受作品的感染,對勤勞的螞蟻們發出由衷的讚揚。

在後面理解蟈蟈們在炎熱的夏天休息時也是一樣。在說話訓練中讓孩子們充分明白蟈蟈自由自在、懶惰的本性。接着,我還結合孩子日常的活動,讓他們練習“下課了,同學們有的??,有的??,個個??”和“大掃除時,同學們有的??,有的??,個個??”的說話。就這樣,在觀察、練說、表演、朗讀中促進了學生思維的發展,培養了學生的說話、寫話能力,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動性,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二、爲語言積累創造環境

在本單元的讀讀背背中,讓孩子積累的是“有備無患 防範未然”、“人無遠慮 必有近憂”,這恰好是對本課中螞蟻勤勞身影的真實寫照。在學生的讀、思、議、說之後,我適時地出示以上及“未雨綢繆 、得過且過”等詞語,讓孩子在語言環境中積累、豐富語言,這樣的積累,他們很容易在具體生活中調動積累。

三、爲想象力插上翅膀

爲了讓孩子們的思維得到訓練,我抓住課文最後一處:螞蟻躺在裝滿糧食的

洞裏,而蟈蟈又冷又餓,再也神氣不起來了。補充文本:時間過得真快,轉眼間到了第二年夏天,蟈蟈又見到螞蟻在搬糧食??在孩子們的想象中,有不思悔改,終於沒能熬過第二年冬天的蟈蟈;有知錯就改,也開始儲存糧食的蟈蟈;還有沒有儲存糧食,但和螞蟻成了好朋友,與朋友一起溫暖過冬的蟈蟈??

語文課堂應該是學生語言訓練的平臺。我一直在努力,爲學生創設良好的環境,搭建學習的平臺,讓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得到訓練和提高。

《螞蟻和蟈蟈》教學反思4

《螞蟻和蟈蟈》是一篇短小卻富有教育意義的童話故事。講的是螞蟻由於辛勤勞動而得以安然過冬,蟈蟈由於懶惰而又冷又餓,再也神氣不起來。課文中既有螞蟻和蟈蟈之間的對比,也有蟈蟈本身前後情況的對比。寓褒貶於對比之中,含諷刺於描寫之內,兩種昆蟲、兩種結局,說明了只有勤勞的人才能擁有幸福。

一、創設自主學習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這樣一篇童話故事非常符合低年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在學習過程中孩子們可以很自然地與現實生活相聯繫,再配合上直觀的圖片從而更有助於學生觀察想象,理解課文內容。鑑於文本具有這樣的特點,史老師通過創設情境、圖文結合,朗讀品悟,去理解人物的形象,去評價人物的優和劣。同時利用表演,想象等多種手段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爲學生創造良好的自學習的環境,調動學生的表達慾望,悟讀、演讀文本,使學生在讀的語言實踐中展開想象,體會文中語境,感受語言的優美,體驗閱讀的興趣。

例如春天、冬天的出場,老師都運用了聲音、圖片等直觀手段,把握兒童的心理,創設具體生動的形象場景,吸引、調動其多種感官,以情境激趣。文本出示之前先出示圖片,引導學生觀察,激起表達的慾望,再適時進行朗讀訓練,把兒童帶入文章的情境中,和課文產生共鳴。

二、拓展多樣學習方法,培養創新思維。

幾隻蟈蟈看到了螞蟻在搬糧食,都笑螞蟻是傻瓜。蟈蟈會怎樣嘲笑螞蟻?這裏提供了豐富的創造性想象的餘地。教師抓住契機,提出問題,引導學生觀察蟈蟈的表情、動作,啓發想象。這個故事的結局:冬天到了,蟈蟈又冷又餓,再也神氣不起來了。也給學生留下了想象的空間,史老師也出示了畫面,請學生觀察蟈蟈此時的表情和動作,提示:這時,蟈蟈又會做什麼?說什麼呢?學生便會對結局再創想象。兩次想象對比,相異而豐富。突出了文章的主題,使學生受到自主教育求得真善美的和諧統一,這類發展創造想象訓練,促使學生的思維縱深發展,有益於提高學生的創造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縱觀史老師的課堂教學,教學設計是獨到的,教學方法是多樣的,語文的訓練是充實的……聽完課後,我感到缺乏的是一點兒精雕細琢,老師的引導需要再巧一些,訓練的設計需要再精一些,多媒體的運用需要再活一些。

舉例說明:1、圖片的運用,老師應該要引導學生去觀察人物的神態、動作等,從而走進人物內心,通過語言的訓練將它外化出來。

2、表演,學生表演的目的是什麼,如果僅僅是知道“有的背,有的拉”,看圖片就行了,既然表演了,就應該讓學生真切的去體驗勞動的辛苦,師生之間、生生之間要有互動,可以利用採訪的形式走進小螞蟻的內心,這樣不僅有語言的訓練,也有人文的薰陶。

想象,充分利用文本的空白處來深化主題。“螞蟻在裝滿糧食的洞裏過冬了。”很簡單,需要引導學生觀察圖片,引發想象,它們在洞裏怎樣過冬呢?這是可以把“有的……有的……”的語言訓練穿插進來,感受辛勤勞動後,收穫的是快樂的、無憂無慮的幸福生活,與蟈蟈懶惰後悽慘的情景形成鮮明的對比,對文本內涵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螞蟻和蟈蟈》教學反思5

一、對比+板書

《螞蟻和蟈蟈》是一篇童話,《螞蟻和蟈蟈》是一篇短小卻富有教育意義的童話故事。講的是螞蟻由於辛勤勞動而得以安然過冬,蟈蟈由於懶惰而又冷又餓,再也神氣不起來。課文中既有螞蟻和蟈蟈之間的對比,也有螞蟻和蟈蟈本身前後情況的對比。寓褒貶於對比之中,含諷刺於描寫之內,兩種昆蟲、兩種結局,說明了只有勤勞的人才能擁有幸福的道理。爲了讓孩子們更清楚地記住課文的內容,我採用了“對比+板書”的方法,紮實有效地推進。

1、夏天的行爲態度對比,分步板書

通過創設情境,讓孩子們回憶夏天的炎熱,說說自己在夏天最想幹嘛,孩子們給出了“想睡覺”、“想吃冷飲”、“想躲在空調間裏”等衆多答案,以此說明在炎熱的夏天,讓很多人變得懶惰。在此基礎上提問:“在炎熱的夏天,螞蟻和蟈蟈他們又是怎麼過的呢?”讓孩子自己讀課文,從文章中尋找答案。孩子們一讀就找到了,“一羣螞蟻在搬糧食。他們有的背,有的拉,個個滿頭大汗。”“他們躲到大樹下乘涼,有的唱歌,有的睡覺,個個自由自在。”隨即板書:“搬糧食滿頭大汗 乘涼 自由自在” 這樣的對比+板書,讓孩子們很清楚地瞭解了螞蟻和蟈蟈的不同表現,對長久記憶很有幫助。

2、冬天的結果對比,完成板書

有了不同的過程,就會有不同的結果。讓孩子們自由讀讀第三自然段,找出螞蟻和蟈蟈不同結局的句子,相機出示句子:“螞蟻躺在裝滿糧食的洞裏過冬了。”“蟈蟈又冷又餓,再也神氣不起來了。”然後聯繫上文,對螞蟻和蟈蟈的夏、冬表現進行對比朗讀。學生通過自己的主體體驗,感受到螞蟻在炎熱的夏天,搬着沉重的糧食,付出辛勤的`汗水換來了幸福的生活;蟈蟈在夏天貪圖享樂,到了冬天只能自食其果。明白了只有辛勤的勞動,纔能有幸福生活的道理。學生在反覆練讀、對比朗讀的基礎上,加深了對作品語言的理解,深受作品的感染,對勤勞的螞蟻們發出由衷的讚揚。以此鞏固,勤勞在孩子們心目中的地位,引領孩子們更紮實地記住本篇童話的主旨,向螞蟻們學習。這樣的對比+板書,也促進了學生思維的發展,培養了學生的綜合能力,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動性,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二、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課標指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爲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從這一點出發,我在教學《螞蟻和蟈蟈》這一課時,採用情境教學法。藉助生動的導語,通過創設情境、圖文結合,朗讀品悟,去理解螞蟻和蟈蟈的形象,去評價他們的優和劣。給學生的感官以多角度、多方面的刺激,把學生帶入生動的意境中,引導學生讀、想、說、演,從而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產生主動閱讀的要求。同時我還激發學生的生活經驗,調動學生的表達慾望,悟讀、演讀文本。學生始終興趣盎然,而且讀出螞蟻和蟈蟈不同的表現,不同的結果。

三、營造樂讀的氛圍

《課標》把“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放在低年級閱讀教學階段目標的第一條。可見,我們的語文課堂要採取多種手段讓每個孩子都喜歡讀書,主動地讀書,把讀書視爲一種樂趣、一種享受,努力培養學生讀書的興趣。在教學中,我時時刻刻都在努力營造着一種“我想讀、我來讀、我要讀”的氛圍。採用老師範讀、指名讀、自由讀、小組賽讀、分角色讀、齊讀等形式進行讀的訓練,用激勵性、挑戰性的話語,對學生的朗讀給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勵,讓學生在整堂課中始終保持着那份“讀”的熱情和渴望。

並根據一年級孩子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在教學時我運用形象直觀的動作,加以多媒體輔助,引導學生進入情境,使學生腦海中浮現出一幅幅語言文字所表現的生動形象的畫面,幫助學生對語言文字進行理解、加工,使學生的感情與課文所表達的感情相合,去感受、去意會,進而在讀出感覺的基礎上,讀出感情,讓他們在讀中感悟,又反過來以悟促讀,不斷豐富自己的語感。

四、啓發想象,培養創新思維

想象是智慧的翅膀。課程標準總目標之一就是: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力。創造性想象對於小學生具有一定的優勢,他們思維的具體性、形象性,具備了良好的基礎,而語文教材的情境更識於學生髮展想象。《螞蟻和蟈蟈》這個故事的結局:冬天到了,蟈蟈又冷又餓,再也神氣不起來了。也給學生留下了想象的空間,我也出示了畫面,請學生觀察蟈蟈此時的表情和動作,稍加提示:這時,蟈蟈又會做什麼?說什麼呢?學生便會對結局再創想象。學生的想象既有蟈蟈的直接感受,又有蟈蟈的內在心理。像這樣的想象訓練,促使學生的思維縱深發展,也有益於提高學生的創造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課標還指出,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授課時,我就抓住了重點詞語的理解,進行了說話的訓練。

五、高度重視識字、寫字

學生讀了一篇課文,課文中的生字、生詞讀準確,句子讀得通順連貫,形成順暢的語流,有一定的情感。生字會認、會記、記得牢,會寫並寫得漂亮。這些應是一年級學生在知識能力方面要達到的基本要求。因此,在第一課時,我花大量的時間讓學生充分地讀書,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在記生字、寫生字的過程中,引導學生用自己的好辦法記住字形,又通過看筆順圖,動手在田字格里描了描,從中悟出怎樣寫纔好看,並在課堂給充足的時間讓學生寫字,較好地落實了識字、寫字的內容,並堅持做到字不離詞,詞不離句,識字、寫字、朗讀、背誦相結合的原則。

通過本課教學,我堅信:只要以敬業精神點燃執着的火把,平凡的人生就能閃爍出美麗的靈光!

《螞蟻和蟈蟈》教學反思6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和習慣,爲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我在教學《螞蟻和蟈蟈》這一課時,第一步就是激趣:通過現代教育的多媒體手段展示全課文的動態畫片,設置了新異的情境,達到聲光同步,視聽結合,給學生的感官以多角度、多方面的刺激,把學生帶入生動的意境中,獲取豐富的表象,激發了學生的熱情。在課堂教學之始就將學生的學習心理調整到最佳狀態。產生主動閱讀的要求;第二步:將夏天螞蟻勞動、蟈蟈休息;冬天各自得到不同結局的畫面,配合課文出示,激發學生進一步觀察比較。

二、運用策略,引導自主探究。

我在指導學生理解螞蟻是怎樣搬糧食時,首先請學生自讀課文,說說小螞蟻怎樣搬糧食?再出示句子他們有的背,有的拉,個個滿頭大汗。請學生觀察畫面上的,邊讀邊指出畫面上螞蟻的背、拉 動作。再讓學生邊做小螞蟻搬糧食的動作邊讀句子。在學生反覆練讀的基礎上,想一想螞蟻搬糧食還有哪些動作。再讓學生進行表演體,情境豐富而逼真,使第一感知獲得了鮮明的印象,把握住了語言表達的準確性和生動性,有機突了破教學重點。通過自己的主體體驗,學生感受到在炎熱的夏天,螞蟻搬着重重的糧食非常辛苦,加深了對作品語言的理解,深受作品的感染,對勤勞的螞蟻們發出由衷的讚揚。從而促進了學生思維的發展,培養了學生的綜合能力,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動性,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三、拓展方法,培養創新思維。

語文課程在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方面,擔負着重要的角色。課程標準總目標之一就是: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力。創造性想象對於小學生具有一定的優勢,他們思維的具體性、形象性,具備了良好的基礎,而語文教材的情境更識於學生髮展想象。《螞蟻和蟈蟈》一課中幾隻蟈蟈看到了,都笑螞蟻是傻瓜。 蟈蟈會怎樣嘲笑螞蟻?這裏提供了豐富的創造性想象的餘地。教師抓住契機,提出問題,引導學生觀察蟈蟈的表情、動作,啓發想象。學生根據課文已有的線索,將片斷和隱含的東西連接在一個場面中,從場面出發來創造組合出新的視野。教師扮演螞蟻,學生扮演蟈蟈,他們有的說:蟈蟈會邊打哈欠邊對螞蟻說:你們,大熱天還搬糧食,不知道休息,真是傻瓜 。有的說:真是一羣傻瓜,搬糧食多累,瞧,我們在大樹下乘涼、唱歌,多快樂啊! 這個故事的結局:冬天到了,蟈蟈又冷又餓,再也神氣不起來了。也給學生留下了想象的空間,我也出示了畫面,請學生觀察蟈蟈此時的表情和動作,稍加提示:這時,蟈蟈又會做什麼?說什麼呢?學生便會對結局再創想象。學生的想象既有蟈蟈的直接感受,又有蟈蟈的內在心理。兩次想象對比,突出了文章的主題,使學生受到自主教育求得真善美的和諧統一,這類發展創造想象訓練,促使學生的思維發展,有益於提高學生的創造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螞蟻和蟈蟈》教學反思7

一、情境創設不明顯

在設計中我抓住了中要語句要學生感悟,體驗,但在真正實施起來還是不夠理想,例如在剛開始的時候“夏天真熱。”這個句子的教學,我是先出示課文插圖,並講述:“瞧,夏天到了,太陽公公火辣辣的照着大地,一絲風都沒有,樹上的知了一個勁的叫着,你有什麼感受?”學生說是說出熱了,可總感覺我所創設的這個情境學生根本沒有體會到,圖上的太陽光很柔和,也許應該加上知了的叫聲點綴一下,和同學在課前去曬一曬火辣辣的太陽感受一下,或許學生在這時就會有更好的體驗。

二、動作有些亂

例如在教學第二小節的時候,我最後讓學生拿起書本齊讀本節,並要求讀出蟈蟈的懶和神氣,舒服的不得了,要讀出三種語氣要求過多了,其實可以讓學生選擇其中一種讀出來就可以了,也能夠體會到蟈蟈的品質了。

三、評價不夠

教師總說好是不能調動其積極性的,必須根據學生說話的程度和水平給予不同的恰如其分的評價。好的固然是肯定,不足的更要指出,並根據原因,有針對性地加以矯正。這一過程,教師不可包辦代替,應引導學生共同參與,形成教師評學生、學生評學生、學生自評的局面。這一點我做的是遠遠不夠的,有待與進一步的提高。

《螞蟻和蟈蟈》教學反思8

《螞蟻和蟈蟈》是一篇短小卻富有教育好處的童話故事。講的是螞蟻由於辛勤勞動而得以安然過冬,蟈蟈由於懶惰而又冷又餓,再也神氣不起來。課文中既有螞蟻和蟈蟈之間的比較,也有蟈蟈本身前後狀況的比較。寓褒貶於比較之中,含諷刺於描述之內,兩種昆蟲、兩種結局,說明了只有勤勞的人才能擁有幸福。童話故事貼合低年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在學習過程中孩子們能夠很自然地與現實生活相聯繫,配合上直觀的圖片從而更有助於學生觀察想象,理解課文資料。

課標強調,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潛力。本課透過創設情境、圖文結合,朗讀品悟,去理解人物的形象,去評價人物的優和劣。同時新標準強調低年級的閱讀主要是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從這一點出發,我激發學生的生活經驗,調動學生的表達慾望,悟讀、演讀文本。學生始終興趣盎然,而且讀出人物不同的表現,不同的結果。在本設計中我抓住了文本中的空白部分,大膽設計,讓學生扮演花兒採訪、老師扮演草兒採訪,感悟人物形象。還讓學生髮揮想象,模擬蟈蟈神態、語氣,演繹一段精彩的生活。

上這節課時,我覺得學生興趣很高,在讀讀、寫寫、演演、說說中,學的比較紮實,比較簡單。最大的收穫是既發展了學生的語言潛力,發展了學生的思維潛力,還培養了學生的想象潛力。以下是我這節課的幾點收穫和體會:

一、創設自主學習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和習慣,爲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取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我在教學《螞蟻和蟈蟈》這一課時,第一步就是激趣:透過現代教育的多媒體手段展示全課文的動態畫片,設置了新異的情境,到達聲光同步,視聽結合,給學生的感官以多角度、多方面的刺激,把學生帶入生動的意境中,獲取豐富的表象,激發了學生的熱情。在課堂教學之始就將學生的學習心理調整到最佳狀態。產生主動閱讀的要求;第二步:將夏天螞蟻勞動、蟈蟈休息;冬天各自得到不同結局的畫面,配合課文出示,激發學生進一步觀察比較。

二、靈活運用教學策略,引導自主探究。

我在指導學生理解螞蟻是怎樣搬糧食時,首先請學生自讀課文,說說小螞蟻怎樣搬糧食?再出示句子他們有的背,有的拉,個個滿頭大汗。請學生觀察畫面上的,邊讀邊指出畫面上螞蟻的背、拉動作。再讓學生邊做小螞蟻搬糧食的動作邊讀句子。在學生反覆練讀的基礎上,給一部分學生戴上了螞蟻的頭飾,請他們上臺來學一學,演一演小螞蟻搬糧食的樣貌。學生進行表演體,情境豐富而逼真,使第一感知獲得了鮮明的印象,把握住了語言表達的準確性和生動性,有機突了破教學重點。透過自己的主體體驗,學生感受到在炎熱的夏天,螞蟻搬着重重的糧食十分辛苦,加深了對作品語言的理解,深受作品的感染,對勤勞的螞蟻們發出由衷的讚揚。從而促進了學生思維的發展,培養了學生的綜合潛力,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動性,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三、探求拓展學習方法,培養創新思維。

語文課程在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造潛力方面,擔負着重要的主角。課程標準總目標之一就是:在發展語言潛力的同時,發展思維潛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力。創造性想象對於小學生具有必須的優勢,他們思維的具體性、形象性,具備了良好的基礎,而語文教材的情境更識於學生髮展想象。《螞蟻和蟈蟈》一課中幾隻蟈蟈看到了,都笑螞蟻是傻瓜。蟈蟈會怎樣嘲笑螞蟻?那裏帶給了豐富的創造性想象的餘地。教師抓住契機,提出問題,引導學生觀察蟈蟈的表情、動作,啓發想象。學生根據課文已有的線索,將片斷和隱含的東西連接在一個場面中,從場面出發來創造組合出新的視野。有的說:蟈蟈會邊打哈欠邊對螞蟻說:你們,大熱天還搬糧食,不明白休息,真是傻瓜。有的說:蟈蟈會指着螞蟻笑:真是一羣傻瓜,搬糧食多累,瞧,我們在大樹下乘涼、唱歌,多快樂啊!這個故事的結局:冬天到了,蟈蟈又冷又餓,再也神氣不起來了。也給學生留下了想象的空間,我也出示了畫面,請學生觀察蟈蟈此時的表情和動作,稍加提示:這時,蟈蟈又會做什麼?說什麼呢?學生便會對結局再創想象。學生的想象既有蟈蟈的直接感受,又有蟈蟈的內在心理。兩次想象比較,相異而豐富。突出了文章的主題,使學生受到自主教育求得真善美的和諧統一,這類發展

創造想象訓練,促使學生的思維縱深發展,有益於提高學生的創造力和口頭表達潛力。

四、積累運用語言文字,加深內心體會

教學到最後的環節,我根據課文資料自編了一篇三字經,資料如下:

烈日下,小螞蟻,搬糧食;綠蟈蟈,忙乘涼。

北風吹,勤螞蟻,多幸福;懶蟈蟈,被餓死。

小朋友,學螞蟻,愛勞動;展未來,生活美。

學生在學習三字經的同時再次從整體把握了課文。在最後的環節,我還注重成語的積累,藉助生動搞笑的童話故事,我結合《練習七》教學了幾條成語,“有備無患,防患未然”、“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利用故事情節,學生簡單地懂得了成語的意思,也加深了對課文內涵的理解。如果平時的教學注重語言積累,對於學生說話、寫作都是有幫忙的。

隨着課程標準頒佈和實施,我深切地感受到,語文教學中,我們應盡其所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之樂學、善學,在課堂上透過師生交往,構建平等的和諧的師生關係,營造一個寬鬆和諧、敢於發表自己獨立見解的氛圍,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螞蟻和蟈蟈》教學反思9

以“我要爭奪聰明花”這一激勵手段爲切入點而設計的這節識字課,充分體現。

⑴“教師,放心地放手吧!”在新的課改形勢下,教師必須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師在教學中甘於寂寞,學會等待,懂得賞識。把點撥、啓發、引導、激勵留給自己,把質疑、理解、感悟、探究還給孩子們。

⑵“孩子們,看你的!”陶行知先生說過:“只要把兒童解放出來,小孩能辦大事。”課堂是孩子們的。他們不再是被接受知識的容器,而是主動探索知識的主人。只要有機會讓他們自主選擇、自讀自悟,他們就能自主地獲取知識,創造性的發現問題,體悟情感。

⑶“課堂,越發開放了!”課堂的開放除了在師生觀念上的轉變和教學方法的設計,也體現在課內向課外的開放。社會是大課堂。在識字這一小課堂上,憑藉一雙“慧眼”。把識字與生活之間 “契合點”挖掘出來,將識字與“鏈連”起來,使孩子們的學習進入更加開闊的天地。如:當生字寶寶學會了,讓孩子們到課外書中,到社會中去尋尋他們的蹤影,跟他們聚聚舊情。孩子們在“尋”的過程中獲得比教材更多的知識,獲得更大的滿足感和成就感。

⑷“激勵,你真神!”“水不激不活,人不激不奮。”“成功的快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以“爭奪聰明花”爲線索貫穿整堂識字課,充分利用低年級孩子爭強好勝的心理特點,營造了鮮活的課堂氛圍。讓每個孩子主動積極參與到識字活動中去,點燃思維的火花,開啓心靈的智慧,培養競爭意識,感受成功的快樂。再加上教師恰到好處地運用優美自然的體態語,來一個滿意的微笑,讚美的眼神,默許的點頭,溫柔的撫摸,使孩子們感到器重、關切、愛護、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在這充滿賞識,充滿愛的識字課堂裏,孩子們的識字熱情怎能不高漲呢?

《螞蟻和蟈蟈》教學反思10

課文淺顯易懂,蘊含的道理卻很深刻。教學時,我設計了幾處句式和說話訓練點。

一爲:“螞蟻有的背、有的拉,個個滿頭大汗。”看看圖,用“螞蟻有的_______,有的_______,個個滿頭大汗。”這樣的句式來說一說。學生藉助於課文中的圖片,仔細觀察和自己的想象後說出了:“螞蟻有的扛,有的拖,個個滿頭大汗。”“螞蟻有的推,有的拽,個個滿頭大汗。”從中豐富了學生的語言積累。

其二:“幾隻蟈蟈看到了,都笑螞蟻是傻瓜。”展開你的想象,蟈蟈會怎麼取笑螞蟻呢?答案很快就有了:有的說“哈哈!小螞蟻,你們真是傻,這麼熱的天,還搬什麼糧食呀?”有的說“螞蟻呀,看看我們多舒服呀!你們真是不會享受呀!”學生的答案可真有意思。

其三:學完課文第三自然段後,引導學生思考:此時此刻,你想對蟈蟈說些什麼呢?學生說:“蟈蟈,誰讓你夏天時不搬糧食呢,現在神氣不起來了吧!”有的說:“蟈蟈呀,還記得夏天時你取笑螞蟻嗎?其實你纔是傻瓜呢。”還有的說“蟈蟈,現在你後悔了吧,可已經晚了呀!”學生的回答正是指明瞭課文主題:只有辛勤的勞動才能換來幸福的生活。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課堂的主體。在教學中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能動性,讓學生會思考、討論、想象……藉此來充實螞蟻和蟈蟈的語言和行動,有利於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想象能力。

《螞蟻和蟈蟈》教學反思11

第一課時

一、 課前說話:

同學們,你們知道螞蟻是一種怎樣的動物?

二、初讀課文。

1、自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再讀課文,標上小節號,畫出生字詞。

3、檢查自學情況。

4、指導同學讀長句子。

5、指名分段朗讀課文,師生評議。

三、教同學字

1、讀生字卡片,鞏固生字讀音。

2、教學“米”字旁。

3、自學課後筆順表,並描寫。

4、指導同學寫字。

5、師範寫生字,生描紅,仿寫。

教學後記:同學對螞蟻有了進一步的瞭解。

第二課時

一、課前說:

大家都知道螞蟻是一種勤勞的小巧玲瓏動物,我們要怎樣做?

二、讀課文,體會道理。

1、出示掛圖,問:這是什麼季節?它們各在幹什麼?

2、自讀課文,分小組討論、彙報。

(1)你覺得這羣螞蟻怎樣?從哪些詞語中體現出來?你們喜歡嗎?爲什麼?

(2)蟈們都在幹什麼呀?蟈蟈怎樣訕笑小螞蟻,說了些什麼?它們是怎樣享受的?

(3) 在這寒冷的天氣裏,螞蟻、蟈蟈是怎樣過冬的?

三、語言文字訓練。

(1)指導讀詞:滿頭大汗、自由自在、又冷又餓。

(2)指導朗讀句子:

誰喜歡這羣勤勞的小螞蟻,誰願意來誇誇它們?

誰能把蟈蟈這種瞧不起人的樣子讀出來?

(試讀、評讀、扮演讀)

(4) 課文,分角色朗讀。

(5) 導用“有的……有的……”“又……又……”說話。

四、結全文。

五、拓展訓練。

轉眼間,夏天到了,一隻老蟈蟈把大家召回來,討論今年夏天怎樣做。現在你們就是蟈蟈了,四人一組討論這個問題。討論好了,你們要麼分角色扮演出來,要麼模仿書上的插圖,畫一畫今年夏天蟈蟈們會怎麼做呢?

19 螞蟻和蟈蟈

夏天 勤勞 懶惰

滿頭大汗 自由自在

冬天 躺着過冬 又冷又餓

教學後記:同學積極地模仿螞蟻搬糧食的動作,能夠領悟到其辛苦地勞動價值。

《螞蟻和蟈蟈》教學反思12

《螞蟻和蟈蟈》是蘇教版第七單元中的一篇短小卻富有教育意義的童話故事。講的是螞蟻由於辛勤勞動而得以安然過冬,蟈蟈由於懶惰而又冷又餓,再也神氣不起來。課文中既有螞蟻和蟈蟈之間的對比,也有蟈蟈本身前後情況的對比。寓褒貶於對比之中,含諷刺於描寫之內,兩種昆蟲、兩種結局,說明了只有勤勞的人才能擁有幸福。童話故事符合低年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在學習過程中孩子們可以很自然地與現實生活相聯繫,配合上直觀的圖片從而更有助於學生觀察想象,理解課文內容。

新課標要求語文教學要創設自主學習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本課的開頭我設置了兩則謎語導入,謎底分別是:螞蟻和蟈蟈,揭示了本文的課題,並請他們發現這四個字有什麼特點。學生首先對謎語很感興趣,猜完再觀察這幾個字都有蟲字旁,說明都是昆蟲,增加他們的成就感,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在課堂的開始就將學生的學習心理調到了最佳狀態,產生主動閱讀的要求。

在初讀課文的環節,我主要是通過多種方式朗讀,讓學生熟知課文內容。首先我讓學生先看課文配套的光盤,既聽了一遍課文,又對課文產生濃厚的興趣。因爲低年級學生很容易被吸引,在他們被光盤上的動畫吸引了時,再去讀課文就會很主動的了,不會很被動的、機械的去讀。讀完課文,我首先採用的是指名分段朗讀,把課文先疏通一遍。讀的時候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接着就是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再讀,並把它讀好,其他同學當小評委。這樣讀書就不會太單一,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來選擇自己想讀的段落。而且在別人讀的時候,其他人也不會沒事做,想着怎麼評價,同時也是在鍛鍊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在這其中,我滲透着指導學生朗讀,幫助學生讀好長句子、難讀的句子。把課文讀好了,纔是學課文的前提條件。

精讀課文我主要是讓學生通過朗讀表演和充分想象來完成對課文的學習和理解的。比如第一段:我先是出示夏天火熱的驕陽,讓學生感受到熱,接着讀好“夏天真熱”。由“這麼熱的天,一羣螞蟻在幹什麼呢?”這個問題切入到第一段的教學中去。指導學生看圖,知道螞蟻在背糧食,有的背,有的拉,個個滿頭大汗。接着讓學生來做做勤勞的小螞蟻,也來背背糧食,也就是朗讀並表演。因爲表演使情景更豐富而逼真,使第一感知獲得了鮮明的印象,把握住了語言表達的準確性和生動性,有機突破教學重難點。學生通過自己主體體驗,感受到炎熱的夏天,螞蟻搬糧食的辛苦哭,加深讀作品語言的理解,深受感染,對勤勞的螞蟻發出由衷的讚揚,從而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而且表演可以調節課堂氣氛,使課堂更加的活躍。

在讀到“個個滿頭大汗”的時候,老師適時教學“滿頭大汗”這個詞。可以問什麼情況下會滿頭大汗?通過學生自己舉例,既理解了這個詞,又做了說話練習。第二段我是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因爲低年級的教學不適合用一個問題套着一個問題下來,那樣會太煩瑣,而且會減少學生讀的時間。所以,一年級的課文都非常的簡單,直接可以從讀中去理解,去感悟。這一段我主要是讓學生讀和想象“蟈蟈可能會小螞蟻什麼?”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因爲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和創造能力。

這個問題爲學生提供了豐富的想象空間,可以邊看圖邊做動作,配合着想象。學生說得很好,充分的發揮了想象。在讀到“自由自在”的時候,重點講一下這個詞。問學生是否知道“自由自在”的意思,就是想幹什麼就幹什麼。所以,蟈蟈想乘涼就乘涼;想唱歌就唱歌;想睡覺就睡覺,真是“自由自在”。引導學生把這一段又記憶的一遍,加深印象,知道蟈蟈過得很舒服。這個故事的結局:冬天到了,蟈蟈又冷又餓,再也神氣不起來了。也給學生留下了想象的空間,我也出示了畫面,請學生觀察蟈蟈此時的表情和動作,稍加提示:這時,蟈蟈又會做什麼?說什麼呢?學生便會對結局再創想象。學生的想象既有蟈蟈的直接感受,又有蟈蟈的內在心理。兩次想象對比,突出了文章的主題,使學生明白只有辛勤勞動,才能創造幸福生活,同時也提高學生的創造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本課的教學中也有遺憾:

(1)、教學中,我雖然注重了朗讀的指導,留出了大量的時間讓學生朗讀,但如何讓他們去觀察、去體會,從而使學生能夠融入文本,入情入境地朗讀,切實把“要我讀”變爲“我要讀”,這方面做得還不夠,這也上我今後要努力去探索的。

(2)、寫字教學和閱讀教學聯繫得不夠緊密。我教的是“糧”和“呼”兩個字,在閱讀到寫字的環節中沒有很好的過渡,感覺有點突兀。

“課堂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只有不斷有遺憾纔會有不斷的進步。在今後的教學中,我一定要不斷地吸取更多的經驗,爭取使自己的教學水平有更進一步地提高。

《螞蟻和蟈蟈》教學反思13

《螞蟻和蟈蟈》是一篇短小卻富有教育意義的童話故事。講的是螞蟻由於辛勤勞動而得以安然過冬,蟈蟈由於懶惰而又冷又餓,再也神氣不起來。課文中既有螞蟻和蟈蟈之間的對比,也有蟈蟈本身前後情況的對比。本文圖文並茂,有助於學生觀察想象,理解課文內容。小結課堂教學過程及各位老師的點評,我進行了如下反思:

一、創設自主學習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根據一年級孩子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在教學時我充分運用形象直觀的圖片,加以現代化的多媒體輔助手段,引導學生進入情境。比如夏天螞蟻辛勤地搬糧食,蟈蟈自由自在地玩樂;冬天螞蟻們在洞裏安然過冬,蟈蟈們又冷又餓,下場悲慘等等,都已圖片示之,幫助學生對語言文字進行理解、加工,使學生的感情與課文所表達的感情相合,去感受、去意會,進而在讀出感覺的基礎上,讀出感情,讓他們在讀中感悟,又反過來以悟促讀,不斷豐富自己的語感。

二、抓住教學重點,有目的進行教學,多種形式朗讀

課文主要通過螞蟻和蟈蟈的對比展開,特別是對於夏天裏螞蟻和蟈蟈的對比,應該成爲教學的重點。本課中我圍繞此部分,進行讀相關段落,找相關語句,做相關動作等方式幫助學生感悟螞蟻的勤勞和蟈蟈的懶惰。並且將語言文字的理解與相關語境相結合,如理解“自由自在”時,我讓學生找出蟈蟈的相關動作,再想象還會有什麼樣的動作,這樣想做什麼就做什麼,這就是——自由自在。

本節課中,學生進行了多樣的朗讀,自由讀,指名讀,小組賽讀,齊讀,表演讀,教師範讀等,學生通過不同層次的朗讀,提高了朗讀水平,理解了課文內容,明白其中的道理。

三、找出課文中的留白,對學生進行語言訓練

《螞蟻和蟈蟈》一課中,有多處情境可拓展學生思維,如:課文中描寫螞蟻搬糧食的動作的詞只有“背”、“拉”,寫蟈蟈自由自在樣子的也只有“唱歌”、“睡覺”這兩個,事實上,圖中所畫或者它們所做的遠遠不止這些。因此,教學時,我讓學生動腦筋去想一想,螞蟻還會用什麼動作搬糧食?蟈蟈還會幹什麼?如:我在指導學生理解螞蟻是怎樣搬糧食時,首先請學生自讀課文,說說小螞蟻怎樣搬糧食?你還能想出它們會有哪些動作,再出示句子他們有的背,有的拉,個個滿頭大汗。在學做螞蟻的背、拉動作後,再讓學生邊做小螞蟻搬糧食的動作邊讀句子。我讓學生來誇誇小螞蟻,有的孩子說勤勞,有的說吃苦,有的說勇敢,不懶惰等。同樣我在教學完蟈蟈夏天的表現以及學完全文後也安排了這樣的環節。尤其在學完全文後,我設計了這樣的說話練習:你想對螞蟻、蟈蟈或是自己說點什麼?孩子們不僅有對螞蟻的誇獎,對蟈蟈勸說,還有對自己的鼓勵——向螞蟻學習,做一個勤勞的好孩子。

教學中也還有一些地方沒有進行設計或處理不當。

1、沒有完全抓住教材中有重點詞語進行教學

《螞蟻和蟈蟈》一課中有這樣幾句話“幾隻蟈蟈看到了,都笑螞蟻是傻瓜。”“冬天到了,蟈蟈又冷又餓,再也神氣不起來了。”教學中我沒有引導學生蟈蟈會怎樣嘲笑螞蟻?以此來感受蟈蟈夏天裏的神氣,所在直到課文學完後,仍有學生不能明白爲什麼課文結尾會說蟈蟈再也神氣不起來了。”神氣”一詞也是文是比較重要的詞語,而我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沒有進行思考。

2、對學生的評價要用鼓勵性的語言

進行小組賽讀時,我有這樣的話:你們小組的螞蟻能讀得更勤勞些嗎?我的語言表面上是在激發這組同學,讓他們讀出相關語氣,可是對沒有關注到其他同學的感受。

3、語言不夠簡練

教學中對於學生回答聽問題,我總是在不斷地進行重複,不管學生說得準確與否,準確的,我會重複,不準確的我也重複,不斷地重複學生的回答,這樣做會讓學生更加關注到老師的話,而忽視了其他同學的發言。

4、對於有難度的問題,要給學生思考的時間

教學中我進行了幾次語言的訓練:如這是一隻()的螞蟻。進行“有的……有的……”的句式訓練,這些問題學生能夠通過思考進行回答,但是教師要給學生思考的時間。教學中我沒有留下足夠的時間給學生進行思考急於讓學生回答。雖然孩子勉強回答了出來,但是是在我的提示下進行的。相信如果孩子的足夠的時間,他們會說得更好!

5、學生的學習方法訓練不足

教學蟈蟈在夏天的表現時,我讓學生進行自學。在此之前,我沒能對螞蟻的表現部分的學法進行小結,只是簡單的藉助黑板上的幾個字進行了要求,有的學生沒有完全領會老師的意思,沒有按要求進行學習。以後的教學中,我還要加強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進行細緻地訓練,幫助他們掌握一定學習方法以,促進他們的學習。

《螞蟻和蟈蟈》教學反思14

蘇教版國標本一年級下冊中的課文《螞蟻和蟈蟈》是一篇童話故事,講的是螞蟻由於辛勤勞動而得以安然過冬,蟈蟈由於懶惰而又冷又餓,再也神氣不起來了。全文共分三個自然段告訴我們,只有辛勤勞動,才能換來幸福的生活。本文篇幅雖短卻很有特色。尤其突出的是文中“有的……有的……個個……”的句式描寫,使全文十分生動。文中的對比也很鮮明:有兩種動物不同生活方式的對比,有季節特點的對比,也有兩種動物不同命運結局的對比,這些都增強了課文的可讀性,使課文成爲了學生愛讀的好教材。課文的插圖也有助於學生觀察想象,理解課文內容。

針對本文特色,我設計了兩個課時,第一課時的自學目標: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通過讀文感受螞蟻的勤勞,蟈蟈的懶惰。懂得只有像螞蟻一樣勤勞,纔會有幸福的生活。第二課時的自學目標:背誦課文,並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今天這節課是第一課時。課上下來,專家評委給予了點評,我感觸頗深,具體總結如下:

一、要踏踏實實抓好學生預習

爲了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我根據平時的預習要求,特地設計了《預習記錄本》,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預習,相對完成。雖然形式較好,設計也較新穎,可無形中加重了一年級學生的學習負擔,也難以真正落實,其效果也不甚佳。在“引導自學”型課堂結構“個人自學”環節上,我自信地認爲學生已在家預習過了,無需再在課堂上給予學生預習時間。結果,有不少學生沒有完成預習作業,對課文中生字詞的理解囫圇吞棗,文章讀得也不熟。課後,經過專家的指點,我進行了深刻地反思:一年級學生不應留書面的家庭作業,要紮紮實實、一步一步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讓學生在老師的監督與指導下當堂完成預習作業,一方面給學生減負,讓他們有充分的時間閱讀;另一方面,老師也便於監控,實實在在地抓好預習,逐步培養其良好的預習習慣。

二、要把課文備透,讓學生一課一得,不能流於形式

“引導自學”型的課堂,雖是讓學生自學,可實質是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有限的時間,抓住自讀自學的“精髓”,在老師的引導、點撥下讓學生有效學習。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前把教材吃透,從一個很高的層面去把握課文,設計教學思路,針對每一課所要學生掌握的知識點,提出自學重點,一課一得。

自學重點的出示方式可以多樣,如小黑板、幻燈片等,要讓每一位學生都清楚地知道。另外,課文的中心思想,不能在自學重點中出示,而應該是學生根據老師提供的自學方法,個人自學、小組交流和集體交流之後,充分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所感悟到的,其感受則因人而異。

此外,在教學《螞蟻和蟈蟈》時,我想通過表演,讓學生在評價中在充分讀文的基礎上抓住關鍵詞語,進一步理解課文。結果,學生草草讀完課文後,就開始演了,有的小組爲了角色還爭了半天,導致表演時間過長,也難以組織,流於了形式。整個過程看起來熱熱鬧鬧,可學生並不是真正深入課文去揣摩。

三、要切切實實按照“引導自學”型課堂模式進行教學,準備“痛苦”地轉型

說來慚愧,在平時的教學中,我並沒有紮紮實實地按照“引導自學”型課堂模式進行授課。教學《螞蟻和蟈蟈》時,一堂課下來,深有感觸:自學能力的培養決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養成的,這是一個長期的訓練過程。整堂課下來,學生沒有真正沉下心來進行有效自學,往往是停在表現,淺嘗輒止。學生的“引導自學”型課堂結構學習模式還沒有形成規模,小組合作分工未很好明確,但基本做到輕聲細語。學生小組交流自學情況的有效性也未得到較好的體現。由於學生未能真正融入課本,真正進行思考,課堂缺少了學生思維的跳躍和智慧的火花。針對這些問題,以後我會進一步加強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把“引導自學”型課堂模式真正落實到每一堂課。

總之,在自學的課堂上,我要擅於引導,留給孩子充分的自學時間,就像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只有激發學生自我教學的教育,纔是真正的教育。”

《螞蟻和蟈蟈》教學反思15

【目標預設】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只有辛勤勞動,才能換來幸福生活。

3、進行句式訓練,培養學生的說話能力。

【教學重點】

通過朗讀、表演來感受螞蟻的勤勞,蟈蟈的懶惰。

【教學難點】

懂得只有像螞蟻一樣勤勞,纔會有幸福生活。

【教學過程】

教學背景

第一課時讀通課文,讀好一些長句子,初步瞭解每個自然段所寫的內容,識記課文內的生字詞。在此基礎上,實施以下第二課時的教學。

一、複習導入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課文——“螞蟻和蟈蟈”。上節課我們學了許多詞語,誰能讀準這些詞語呢?

二、精讀訓練

(一)體驗想象,感悟螞蟻的勤勞

1、詞語讀得真好,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螞蟻和蟈蟈之間發生了一個故事,這個故事發生在哪個季節呢?認真讀讀課文第一段,你會找到答案的。

2、這天的天氣怎麼樣呀?出示句子:夏天真熱。

3、天氣可熱了!一說起夏天,我們都會說“夏天真熱”,你能說說夏天到底有多熱嗎?

4、這麼炎熱的天氣裏,螞蟻們在幹什麼呀?指名交流——“搬糧食”

5、出示“一羣螞蟻在搬糧食。他們有的背,有的拉,個個滿頭大汗。

(1)師:自己讀一讀,演一演吧。

(2)師:螞蟻們除了用“背”和“拉”這兩個動作搬糧食,他們還會採用哪些動作搬?

(3)精選幾個學生上臺做動作。師:誰能從這些動作中任選兩個不同動作,並用上“一羣螞蟻在搬糧食。他們有的(),有的(),個個( )。”來說話。

(4) 投影出示:一羣螞蟻在搬糧食。他們有的(),有的(),個個( )。學生練習說話。

(5)小結:是呀!在這麼熱的夏天裏,螞蟻們還在搬着糧食,多辛苦呀,難怪個個——滿頭大汗。(相機板書:滿頭大汗)

(6)師:螞蟻們熱得直流汗除了用“滿頭大汗”這個詞來形容,還可以用“渾身是汗”或“汗流浹背”來形容。

6、看,這就是螞蟻們搬糧食的情景!(動畫)看完了這羣螞蟻搬糧食的情景,小朋友,你想對這些小螞蟻說些什麼?你們喜歡這羣螞蟻嗎?就讓我們帶着喜歡的語氣來讀好這一段。讀的最好的小朋友老師就獎勵他來當一會小螞蟻帶上頭飾到臺前來演給大家看,好嗎?

7、帶頭飾演一演小螞蟻。

(1)指名學生帶頭飾表演螞蟻搬糧食。學生評一評。

(2)再次表演。

(二)扣圖品詞,感受蟈蟈的懶惰

1、過渡:螞蟻們搬糧食,個個滿頭大汗,他們多辛苦呀!可這時候蟈蟈在幹什麼呢?自己讀讀第2段。

2、學生讀後交流:它們躲到大樹下乘涼,有的唱歌,有的睡覺,個個自由自在。

(出示圖片)我們來看,這隻蟈蟈在唱歌,這隻在幹什麼? 這裏用了一個“躲”,他們怎麼會躲到大樹下呀?

是的,天氣多熱呀!只有這樹陰下才最舒服。看他們個個“自由自在” 。(板書:自由自在)指導朗讀詞語

3、練習朗讀,指名讀,齊讀。

4、蟈蟈們自由自在,他們看到螞蟻們在搬糧食,是怎麼認爲的呢?板書:“傻瓜” 他們都在笑螞蟻!

5、出示:“幾隻蟈蟈看到了,都笑螞蟻是傻瓜。”

(1)自由讀一讀這句話,邊讀邊想一想:螞蟻搬糧食的時候,蟈蟈在做什麼?

(2)投影圖畫:蟈蟈們對螞蟻們會怎麼說呢?

(三)對比反思,感悟文本主旨

1、過渡:雖然蟈蟈在笑着螞蟻,可是螞蟻還是在快樂的搬運着糧食,就這樣各自度過了一個愉快的夏天,緊接着秋天過去了,寒冬到了,西北風呼呼地刮起來。(多媒體出示冬天的景象)

2、板書:冬天。看後你有什麼感覺?天可真冷啊,誰能說一說冬天到底有多冷?

3、相機出示句子:冬天到了,西北風呼呼地刮起來。指名讀,齊讀。

4、這麼冷的天,螞蟻和蟈蟈們生活的怎麼樣呀?自己讀讀下面的句子。讀後和同桌說說。

5、指名交流,感受螞蟻生活的幸福、快樂:

(1)我們來看圖,你看到了什麼?

(2)洞裏的這些糧食是怎麼來的呀?

6、在冬天,勤勞的螞蟻是這樣幸福快樂,那蟈蟈呢?指名交流:

(1)看看圖,蟈蟈們現在在幹什麼呢?

(2)他們又冷又餓,再也神氣不起來了呢。可蟈蟈什麼時候神氣過?請小朋友再讀一讀課文第一、二自然段,想一想:冬天,螞蟻和蟈蟈爲什麼過着如此不同的生活?

(3)指名回答,點擊課件(展示夏天、冬天裏蟈蟈和螞蟻的不同生活),前後對比。

7、練習朗讀

三、總結拓展

1、過渡:剛纔小螞蟻對我說了句話,他要小朋友認真去讀讀整篇課文,讀好了,再讓我把這句話轉告給你們。(生自由讀課文)

2、出示:只有辛勤勞動,纔有幸福的生活。(齊讀)

3、學完了故事,你認爲到底誰傻呢?

4、現在老師這有兩隻又冷又餓,快要不行了的蟈蟈,他們十分需要別人的幫助,你想幫他做些什麼?想對他說些什麼?

四、想象延續

這些得到幫助的蟈蟈幸運地活了下來,時間過得很快,轉眼間,夏天又到了。一隻老蟈蟈把大家召集在一起,討論一下今年夏天怎麼做。

1、現在小朋友們就是蟈蟈了,你們四人一組也討論討論這個問題。

2、學生討論交流。指名錶演:今年夏天,我們要——

3、課後請你把他畫出來,送給你的夥伴,或者你就新編一個《螞蟻和蟈蟈》的故事,講給你的好朋友聽,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