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數學乘法分配律教學反思

作爲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很多講課技巧,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四年級數學乘法分配律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四年級數學乘法分配律教學反思

四年級數學乘法分配律教學反思1

這兩天學習乘法分配律,孩子們的普遍感覺是比乘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應用起來難一些。作業中的錯誤也很多,主要錯在一下幾點:

1、78×(100+5)

=78×100+5…………這種錯誤在於學生沒有教好的理解

乘法分配律:括號外面的數要分別乘括號內的兩個數,再把兩個積相加。

2、85×99+85

=85×(99+85)…………這種錯誤的原因在於個別孩子

對式子中的數據理解不好,不明白加號後面的

85表示的是1個85,可以看成85×1。

3、104×25

=(100+4)×25

=104×25…………這種錯誤的原因在於有的孩子對乘法分配律的引用不熟練,變式之後又按照順序進行計算,回到了原式。

4、76×54+76×47-76

=76×(54+47)-76…………有這種做法的孩子屬於對乘法分配律的應用不夠靈活,當遇到部分積較多的時候,不能較好的應用分配律進行簡便算。

5、25×32×125

=(25×4)+(8×125)…………個別學生在做題時有一種慣性,學完乘法分配律之後,所有的題目都用分配律進行計算,不能靈活的選用運算律進行簡便計算。

綜合學生出現的錯誤之處,可見大部分孩子對運算律能夠較

好的理解,只是在應用時不能夠靈活的應用。直接應用規律進行簡便算的能準確理解,而需要變式的題目則不能較好的應用,也有個別孩子因爲理解不清而不會應用。根據學生的情況,我採用相應的措施,以便讓孩子們真正理解,靈活應用。

一、個別指導。

對分配律不理解的孩子,我進行個別的指導。具體是舉一些相關的實際問題,讓孩子用兩種不同的方法進行解題,在解題、比較的基礎上理解兩部分積表示的意義,理解括號外的數要分別乘括號內兩個數的道理,這樣藉助具體事例,形象的進行理解、概括,有助於學生對乘法分配律的掌握。

二、對比練習。

針對有的孩子把分配律和結合律混淆的情況,我設計針對性的練習,讓孩子在練習中記性比較、分析,從而掌握。如:

25×3×17×4 25×3+17×25

比較兩個算式的不同之處,說說算是中分別有什麼運算,運用什麼運算律才能簡便計算,這樣在比較的過程中學生能夠慢慢區分乘法結合律與乘法分配律的不同,繼而再靈活應用規律進行計算。

三、針對練習。

針對學生不能靈活應用規律進行計算的問題,我設計針對性的練習,讓孩子在練習中說說自己的想法,比一比怎麼計算更加簡便,這樣在比較、練習的過程中進一步掌握簡便計算的方法。

如:125×48

因爲剛學過乘法分配律,學生在計算125×48時,也應用分配律:125×40+125×8,針對這樣的情況,我讓學生再想一想還有沒有其它簡便計算的方法,引導學生用乘法結合律進行簡便計算:125×8×6,再比一比:哪種方法更簡便?這樣在比較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體會:用簡便方法進行計算時,一定要先觀察題目中各個數的特點,根據題目的特點選擇合適的運算律進行簡便計算,這樣才能保證計算的簡便與正確。

通過對孩子錯因的分析與相應的指導、練習,孩子們對乘法的運算律理解掌握也越來越好,作業的錯誤明顯減少。看來,只要我們善於分析、引導,只要我們對孩子有耐心、有信心,孩子們就一定能夠學會、學好!

四年級數學乘法分配律教學反思2

乘法分配律是在學生學習了加法交換律、結合律和乘法交換律、結合律並能初步應用這些定律進行一些簡便計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乘法分配律是本單元教學的一個重點,也是本單元內容的難點,因爲乘法分配律不是單一的乘法運算,還涉及到加法的運算,是學生學習的難點。因此本節課不僅使學生學會什麼是乘法分配律,更要讓學生經歷探索規律的過程,進而培養學生的分析、推理、抽象、概括的思維能力。

上課時,我以輕鬆愉快的閒聊方式出示我們身邊最熟悉的教學資源,以教室地面引出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兩種方法解決問題,得出算式:(8+6)×2=8×2+6×2,從上面的觀察與分析中,你能發現什麼規律?通過觀察算式,尋找規律。讓學生在討論中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並作出一種猜測:是不是所有符合這種形式的兩個算式都是相等的?此時,我不是急於告訴學生答案,而是讓學生自己通過舉例加以驗證。學生興趣濃厚,這裏既培養了學生的猜測能力,又培養了學生驗證猜測的能力。

這堂課由具體到抽象,大多需要學生體驗得來,上下來感覺很好,學生很投入,似乎都掌握了,可在練習時還是發現了一些問題。如:學生在學習時知道“分別”的意思,也提醒大家注意,但在實際運用中,還是出現了漏乘的現象。針對這一現象我認爲在練習課時要加以改進。注重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把數學知識和實際生活緊密聯繫起來,讓學生在不斷的感悟和體驗中學習知識。乘法分配律在乘法的運算定律中是一個比較難理解的定律,通過這一節課的學習,學生對乘法分配律的大致規律能理解,也能靈活運用,但是要求用語言來歸納或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的規律,有部分學生就感到很爲難了。感覺他們只能意會不能言傳。課本中關於乘法分配律只有一個求跳繩根數的例題,但是練習中有關乘法分配律的運用卻靈活而多變,學生們應用起來有些不知所措,針對這種現狀,我把乘法分配律的運用進行了歸類,分別取個名字,讓學生能針對不同的題目能靈活應用。

乘法分配律大致上有這樣三類:

一、平均分配法。如:(125+50)*8=125*8+50*8.即125和50要進行平均分配,都要和8相乘。不能只把其中一個數字與8相乘,這樣不公平,稱不上是平均分配法,學生印象很深刻,開始還有部分學生只選擇一個數與8相乘,歸納方法後學生都能正確應用了。

二、提取公因數法。如:25*40+25*60=25*(40+60)解題關鍵:找準兩個乘法式子中公有的因數,提取出公因數後,剩下的另一個數字該相加還是該相減,看符號就能確定了。

三、拆分法。如:102*45=(100+2)*45=100*45+2*45這類題的關鍵在於觀察那個數字最接近整百數,將它拆分成整百數加一個數或者整百數減去一個數,再應用乘法的分配率進行簡算。有了歸類,學生再見到題目就能依據數字或運算符號的特徵熟練進行乘法分配律的簡算了。

四年級數學乘法分配律教學反思3

教學過程:

一、創境

1、直接出示:師口述:張阿姨買5件夾克和5條褲子,一共要付多少元?你們能用兩種方法解答嗎?(獨立)指名板演

2、組織交流:你是怎麼想的?(先求什麼,再求什麼)

比較:最後結果,你發現什麼?

說明:這樣的兩個算式可寫成一個等式

3、出示課題運算律

今天,我們就來仔細研究這兩個算式,找出其中隱藏的祕密。

二、探究:

1、仔細觀察此算式,比較等號的兩邊有什麼聯繫?

2、明確:左邊先算什麼?再算什麼?右邊先算什麼?再算什麼?

3、根據觀察,你有什麼猜想?是不是所有這樣的兩道算式間都有這樣聯繫呢?

列舉指名口答算式齊計算感受結果相等

4、發現規律

5、出示公式

三、應用深化

1、完成1,填一填

2、完成2

3、完成4

老師出一道算式,請同學們根據乘法分配律,說出算式,比比誰反應最快。

4、完成3:你能用兩種不同方法計算長方形菜地周長嗎?

5、完成5

四、回顧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五、作業

對自主探究與有效生成幾點嘗試

——《乘法分配律》教學案例與反思

一、回顧

本課對乘法分配律的教學,結合具體的問題情境,幫助學生理解兩種算法之間的聯繫與區別,即先算出一套的和再乘5套,與先分別算5件及服和5條褲子的總價再相加,它們的結果相等;再通過例舉驗證,觀察比較,歸納出乘法分配律;最後進行多層次的練習,進一步提升孩子們對乘法分配律理解與應用。

二、反思

新課程如春風化雨,走進了師生的生活。倡導自主探究,關注有效生成,成爲新課程改革永恆的主題。在追求有效的教學中我作出了以下幾點的嘗試:

1、從具體的問題情境出發,有利於學生的自主探索

對於5套運動服一共多少元,這樣的問題對於大多數學生來說是駕輕就熟的。結合熟悉的問題情境,便於學生理解兩種算法間的聯繫與區別,

爲後敘對乘法分配律的成功探究理好伏筆。最近發展區理論告訴我們,只有找準了學生的知識起點,纔能有效的教學,熟悉的問題情境面向全體學生,只有全面參與的探究,纔是真正的自主有效的探究。

2、鼓勵學生大膽猜想,在驗證過程中形成共識。

數學的猜想是在一系列的實驗、觀察、歸納、類比的基礎上獲得的,數學活動脫離了猜想就會顯得沒有意義。本課教學乘法分配律的探究過程分爲幾個層次:(1)啓發猜想。在解決實際問題的基礎上通過比較,引導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提出猜想。在具體的問題情境中,讓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激起創新的火花。(2)例舉驗證。讓學生圍繞猜想,以小組探究爲主要形式,以獨立思考例舉算式與合作學習有機結合,算出得數發現兩種算式結果相等,在相互交流中,形成對乘法分配律的共識。在交流、合作中,使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

3、設計多層次練習,在層層深入中啓迪學生的智慧

在形成對乘法分配律的認識後,分幾個層次運用知識訓練,首先是基礎訓練,書本55頁第1、2、3題練習從正的兩個角度進行,使學生明確乘法分配律是互逆的。從而達到靈活運用真正理解並掌握的目標。其次變式練習,我將書本55頁第4題組練習設計成遊戲的形式呈現,讓學生在國鬆的氛圍中,發現用乘法分配律可使計算方便。最後拓展延伸啓迪智慧。練習中再次結合具體的問題情境,通過觀察與比較體會到乘法分配律不僅適用於一個數兩個數的和,也適用於一個數乘兩個數的差。在這層層深入的練習中面向了全體學生,使每個孩子有所進步,有所發現,有所啓迪,有所收穫。

新課改的腳步在前行,新課扆的理念在深入。作爲教師只有不斷內化新課程理念,才能使自己的教學面向全體,促使學生真正的自主探究,成爲學習的主人。

四年級數學乘法分配律教學反思4

核心提示:乘法分配律的教學是在學生學習了加法交換律、加法結合律及乘法交換律、乘法結合律的基礎上教學的。乘法分配律也是學生在這幾個定律中的難點。 新課標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

乘法分配律的教學是在學生學習了加法交換律、加法結合律及乘法交換律、乘法結合律的基礎上教學的。乘法分配律也是學生在這幾個定律中的難點。

新課標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和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

初步的教學設想是這樣的:

首先舉一些學生身邊的例題求長方形的周長,然後讓學生觀察這兩組算式有什麼樣的關係。學生通過計算髮現每組兩個算式相等。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完成長方形周長計算這樣的例子並在黑板上列出,再出示例題,讓學生分組討論並解答。然後分組討論這些算式有什麼規律,引導學生髮現乘法分配律並總結出這一規律。最後做一些練習鞏固、拓展對乘法分配律的認識。

在教學之後發現有一些問題。孩子對於乘法分配律的作用及意義沒有理解透徹,應用不夠靈活,而且在口頭上感覺很好,但是落筆後就發現很多類型題孩子根本就不會做,而且錯誤很多。所以對本節課教學目標進行了一些調整。讓一名學生在黑板上板演,其他學生在本子上做,最後總結不同方法,看哪種方法簡便。進一步體會乘法分配律的作用。

教學目標定位是

(1)通過學生觀察、比較、分析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含義,教師引導學生概括出乘法分配律的內容。

(2)初步感受乘法分配律能使一些計算簡便。

(3)培養學生分析、推理、概括的思維能力。

四年級數學乘法分配律教學反思5

乘法分配律是在學生學習了加法交換律、加法結合律及乘法交換律、乘法結合律的基礎上教學的。乘法分配律也是學生較難理解與敘述的定律。如何教學能使學生較好的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內涵,並能正確的運用定律進行簡便運算呢?我做了一下幾點嘗試。

一、創設師生競賽,激發學習慾望。

上課教師先出示:(1)8×(125+11) (2)(100+1)×23

(3 )648×5+352×5

老師和同學們做一個比賽,王老師口算,你們用計算器算,看看誰能獲。

結果教師又快又對,學生都很奇怪,教師順勢導入:同學們都特別想知道在比賽過程中,學生用計算器都沒有老師口算得快的原因嗎?是因爲老師又運用了乘法的一個法寶,知道了乘法的又一個定律可以使運算簡便,你們想知道嗎?今天我們就來探究其中的奧祕。

這樣的導入讓學生充滿了求知的慾望,激發了學習的熱情。

二、設計思考問題,學生自主探究。

出示例題後,學生獨立解答,然後教師出示思考問題,學生自主探究。

討論:

1、這兩種方法有什麼不同?兩個算式的結果如何?用什麼符號連接?

2、那麼等號連接的這兩個算式有什麼特點和聯繫呢?請同學們帶着老師給出的三個問題展開討論。(課件出示問題)生A:我發現左邊括號外的那個數,寫到右邊都要乘兩次。

生B:兩個數的和同一個數相乘,可以把兩個加數分別同這個數相乘,再把兩個積相加,結果不變。

整個教學過程通過學生觀察、比較、分析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含義,教師引導學生概括出乘法分配律的內容。

三、練習有坡度,前後有呼應。

在本課的練習設計上,我力求有針對性,有坡度,同時也注意知識的延伸。練習的形式多樣,課本上的填空題解決以後,設計了判斷題和練習題,把學生易出錯的問題提前預設好,而且通過練習讓學生明白乘法分配律也可以兩個數的差,也可以是三個數的和,使學生對乘法分配律的內容得到進一步完整,也爲後面利用乘法分配律進行簡算打下伏筆。爲了讓學生初步感受乘法分配律能使一些計算簡便,我特意把開始和老師比賽的題目讓學生運用今天所學知識進行計算,學生非常有興趣,在練習中培養了學生分析、推理、概括的思維能力。

總之,在本堂課中新的教學理念有所體現,是一節本色的數學課堂。但在具體的操作中還缺乏成熟的思考,自主探究環節對問題的設計不夠簡潔,還可以再做斟酌。實際分配律的揭示過程與教案設計順序有些出入,感覺效果沒有預想的好,上課時對於教案的熟悉程度還有待加強。

四年級數學乘法分配律教學反思6

怎樣才能化解乘法分配律的教學難點,我想,最終還得在情境中體驗從乘法的意義上去理解。

於是,我在教學時創設了許多的生活情境,讓學生多次的感悟和體驗,學生從意義上有了較好地理解,比如:6×12+4×12,可以讓學生理解成6個12加4個12共10個12,所以可以這樣得出:6×12+4×12=(6+4)×12。

從意義上的理解使學生最終擺脫了因強記模式而不會解的題,如:99×99+99,學生可以輕鬆地說出99個99加上1個99,一共100個99,99×99+99=100×99=9900。

四年級數學乘法分配律教學反思7

乘法分配律是小學四年級學生比較難理解與敘述的定律。如何使學生掌握得更好,記得更牢?我想學生自己獲得的知識要比灌輸得來的記得更牢。因此我在一開始設計了一個購物的情境,讓學生在一個寬鬆愉悅的環境中,走進生活,開始學習新知。

 教學內容:教材第54~55頁例題,完成“做一做”。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發現乘法分配律;通過計算說理,理解乘法分配律。

2、讓學生在發現規律的過程中,發展比較、分析、抽象和概括的能力,增強用符號表達數學規律的意識,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3、培養學生聯繫現實問題主動參與探索、發現和概括規律的學習態度,感受數學規律的`確定性和普遍適用性,獲得發現數學規律的愉悅感和成功

感,增強學習的興趣和自信。

教學重、難點:

發現並理解乘法分配律。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一套。

教學過程

一、創設問題情境

談話:這學期,我們學校鼓號隊又增加了新成員,輔導員柳老師正在爲他們準備服裝呢!(課件出示商店場景)

二、展開探索過程

1、初步感知。

提問:仔細觀察,從圖中你獲得了哪些信息?

學生列式後交流反饋解題思路,並藉助圖形加深學生對兩種解題思路的體會。

提問:猜一猜,這兩種方法的計算結果會怎麼樣?

計算驗證:算一算,來證明你的猜想是正確的。

板書等式:(30+25)x4=30x4+25x4

2、類比展開。

(1)出示圖形,讓學生說說你想到了什麼?你能用兩種方法求出6套衣服一共要付多少元嗎?板書:(30+25)x6=30x6+25x6

(2)除了把長方形看成上衣,梯形看成褲子,把它們看成6套衣服,還可以看成什麼?

要求6套課桌椅多少元,你準備怎麼解決?

板書:(100+60)x6=100x6+60x6

3、體驗感悟。

(1)類似這樣的等式還有嗎?你能寫出第4組嗎?

學生舉例後,挑3組板書。

(2)提問:這3組算式相等嗎?怎麼證明?(計算、乘法的意義)

同桌互相檢查剛纔寫的算式是否相等。

(3)交流:介紹你寫成功的經驗

引導:你是怎麼根據左邊的算式寫出右邊的算式的?

4、提示規律。

(1)提問:像這樣的等式能寫完嗎?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所發現的規律,在小組裏交流。展示。

板書:(a+b)xc=axc+bxc

(3)板書:乘法分配律

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說說這個字母式子表示什麼,師小結。

三、鞏固內化

1、在□裏填上合適的數,在○裏填上運算符號。

(42+35)×2=42×□+35×□

27×12+43×12=(27+□)×□

15×26+15×14=□○(□○□)

學生獨立填寫,指名報答案,全班共同校對。指出後兩題是乘法分配律的逆向應用。

出示:72x(30+6)= 齊說答案。

出示:(25-12)x4= 可能等於什麼?怎樣才能確認?你能聯想到什麼?小結

2、橫着看,在得數相同的兩個算式後面畫“√”。

(48+52)×13 48×13+52×13 □

40×5+2×5 5×(40+2) □

75×(19+1) 75×19+75 □

40×50+50×90 40×(50+90) □

27×(16+30) 27×16+30 □

獨立完成,小組討論爲什麼有的是相同的,有的是不相同的。指名報答案,說說第三組兩道算式爲什麼是相等的?第四組的兩道算式爲什麼不相等?怎樣改一下能使它們相等?

出示打“√”的算式,如果讓你計算的話,你更願意計算哪邊的式子呢?爲什麼?小結:有時應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計算簡便。

四、總結回顧

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五、佈置作業

1、必做題:想想做做第5題。

2、選做題:如果把乘法分配律中“兩個數的和”換成“3個數的和”、“4個數的和”或“更多個數的和”,結果還會不會不變?用合適的方試着進行驗證。

四年級數學乘法分配律教學反思8

《乘法分配律》是本章的難點,它不是單一的乘法運算,還涉及到加法運算。教材對於這部分內容的處理方法與前面講乘法結合律的方法類似。在設計本教案的過程中,我一直抱着“以學生髮展爲本”的宗旨,試圖尋找一種在完成共同的學習任務、參與共同的學習活動過程中實現不同的人的數學水平得到不同發展的教學方式。結合自己所教案例,對本節課教學策略進行以下幾點簡要分析:

一、教師要深入瞭解各層次學生思維實際,提供充分的信息,爲各層次學生參與探索學習活動創造條件,沒有學生主體的主動參與,不會有學生主體的主動發展,教師若不瞭解學生實際,一下子把學習目標定得很高,勢必會造成部分學生高不可攀而坐等觀望,失去信心浪費寶貴的學習時間。以往教學該課時都是以計算引入,有複習舊知,也有比一比誰的計算能力強開場。我想是不是可以拋開計算,帶着愉快的心情進課堂,因此,我在一開始設計了一個購物的情境,讓學生在一個寬鬆愉悅的環境中,走進生活,開始學習新知。這樣所設的起點較低,學生比較容易接受。

二、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列出來的算式就比較開放。學生能自由發揮,對所學內容很感興趣,氣氛熱烈。到通過計算髮現兩個形式不一樣的算式,結果卻是一樣的。這都是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的基礎上得到的結論,是來自於學生已有的數學知識水平的。

三、總體上我的教學思路是由具體——抽象——具體。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的基礎上,一起來研究抽象的算式,尋找它們各自的特點,從而概括它們的規律。在尋找規律的過程中,有同學是橫向觀察,也有同學是縱向觀察,老師都予以肯定和表揚,目的是讓學生從自己的數學現實出發,去嘗試解決問題,又能使不同思維水平的學生得到相應的滿足,獲得相應的成功體驗。

四、在學習中大膽放手,把學生放在主動探索知識規律的主體位置上,讓學生能自由地利用自己的知識經驗、思維方式去發現規律,驗證規律,表示規律,歸納規律,應用規律。

在教學過程中,也有不盡人意的地方,如雖然本節課在感知乘法分配律上下了不少工夫,但在乘法分配律的理解上還不夠,因此在歸納乘法分配律的內容時,學生難以完整地總結出乘法分配律,另外還有部分學困生對乘法分配律不太理解,運用時問題較多等。

四年級數學乘法分配律教學反思9

“乘法分配律”的學習是在學習了乘法交換律和乘法結合律之後進行的,對於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和應用上都比前兩個運算定律更有難度,學生在新課學習和知識的應用的過程中思路還比較清晰,但是在作業的過程中出現的好多問題,讓人感覺孩子並沒有對定律有真正意義上的理解。如:(40+4)×25,有時,只用40×25,後面只加上4就行了,還有的把這道題目改成了連乘題,根據孩子出現的問題和練習中出現的困惑,我認真的設計的這節練習課。

第一,理清思路,,建構完整的知識體系。在本節課中,我和學生們一起回顧了乘法的幾種運算定律,比較每種運算定律的字母公式,來區分乘法交換律、乘法結合律和乘法分配律之間的外形結構特點,引導學生髮現,乘法結合律是幾個數連乘,而乘法分配律是兩數的和乘一個數或者是兩個積的和.從運算符號上我們很快就可以找到它們的不同。乘法交換律和乘法結合律都只有乘號,而乘法分配律有不同級的兩種運算符號。

第二,優化練習題,實行精練。針對學生在乘法分配律學習後在理解上的困難,及乘法分配律在練習形式上的多變,我找出課本、課堂作業本以及一些課外輔導資料上的乘法分配律的計算題,把他們進行概括總結,把不同類型的乘法分配律的方法進行練習,講解。讓學生對不同的乘法分配律的解決方法都進行嘗試,幫助理解,加深記憶。

第三,一題多法。例如25×44,學生在利用乘法分配律拆分其中一個數據的時候,有多種方法,有的學生把25拆成20+5,有的是拆了40+4,還有的把25×44轉化成25×4×11,這些方法都可以,讓學生分辨出每一種方法所運用的運算定律,從而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認識和理解,在此基礎上,選出最佳方案。

乘法分配律的練習實在是多種多樣,變幻無窮,要想更好的掌握,關鍵還是要理解,需多練.

四年級數學乘法分配律教學反思10

1、乘法分配律的教學既要注重它的外形結構特點,也要同時注重其內涵

教學中通過解決“濟青高速公路全長多少千米”這一問題,結合具體的生活情景,得到了(110+90)x2=110x2+90x2”這一結果,教學中只注重了等式的外形特點,即兩個數的和乘一個數=兩個積的和。缺乏從乘法意義角度的理解。這時教師可提問“爲什麼兩個算式是相等的?”這裏不僅要從解題思路的角度理解兩個算式是相等的,還要從乘法意義的角度理解,即左邊表示200個2,右邊也表示200個2。所以(110+90)x2=110x2+90x2。

2、注意區分乘法結合律與乘法分配律的特點,多進行對比練習

乘法結合律的特徵是幾個數連乘,而乘法分配律特徵是兩數的和乘一個數或兩個積的和。在練習中(40+4)×25與(40×4)×25這種題學生特別容易出現錯誤。爲了學生更好地掌握可以多進行一些對比練習。如:進行題組對比15×(8×4)和15×(8+4);25×125×25×8和25×125+25×8;練習中可以提問:每組算是個有什麼特徵和區別?符合什麼運算定律的特徵?應用運算定律可以使計算簡便嗎?爲什麼要這樣算?

3、讓學生進行一題多解的練習,經歷解題策略多樣性的過程,優化算法,加深學生對乘法結合律與乘法分配律的理解

如:計算125×88;101×89你能用幾種方法?125×88①豎式計算;②125×8×11;③125×(80+8)等。101×89①豎式計算;②(100+1)×89;③101×(80+9)等。對不同的解題方法,引導學生進行對比分析,什麼時候用乘法結合律簡便,什麼時候用乘法分配律簡便?明確利用乘法結合律與乘法分配律進行簡算,乘法結合律適用於連乘的算式,而乘法分配律一般針對有兩種運算的算式。力爭達到“用簡便算法進行計算”成爲學生的一種自主行爲,並能根據題目的特點,靈活選擇適當的算法的目的。

4、多練

針對典型題目多次進行練習。練習時注意練習量和練習時間的安排。剛開始可以天天練,過段時間以後可以過1-2天練習一次,再到1周練習一次。典型題型可選擇(40+4)×25;(40×4)×25;63×25+63×75;65×103-65×3;56×99+56;125×88;48×102;48×99等。對於比較特殊的題目可間斷性練習,對優生提出掌握的要求。如68×25+68+68×74,32×125×25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