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勸學》的教學反思

身爲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孫權勸學》的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孫權勸學》的教學反思

《孫權勸學》的教學反思 篇1

爲了備好這節課,我除了認真鑽研教材、教學指導用書,還積極瞭解所要授課班級的學情,從而制定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精心設計教學過程。

這是一篇故事性很強的文言文,詞句方面的障礙少,適合學生自主學習,培養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於是,我將“揣摩文中人物對話描寫,品味用對話來刻畫人物的表達效果”作爲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根據文言文的教學需要,採用誦讀和探究發現法展開教學,讓朗讀貫穿整個課堂。具體教學流程如下:

導入新課,檢查預習再自主質疑,讀懂文意——品讀語言,分析人物——誦讀課文,反思領悟。

反思這一節課,從施教過程看,有成功之處,也有不足處。

成功之處:

1、檢查預習情況包括對作者等有關文學常識的瞭解,難字的讀寫,落實基礎;

2、“自主質疑,讀懂文意”能夠給足時間學生自由朗讀,讀課文註釋,同桌互相翻譯,並將不理解的詞句標上記號,我注意到所有學生都能認真讀書、互譯。

3、利用小黑板事先寫出文中重點、難句,在學生質疑之後檢查落實句子翻譯,並教學生小結翻譯方法。

不足之處:

1、在“自主質疑”環節,讓學生自己提出不懂的字詞,原本擔心會不會有學生質疑,出乎意料的是就這篇簡短的文章的字詞理解這一點,學生連連舉手竟提出不少問題,所以這一環節花了很多時間。

2、在檢查句子翻譯的環節,由於擔心學生不懂翻譯,教師反覆講解,耗費時間,可以說是課堂的教學語言不夠簡潔。

3、由於在上一個環節花去至少22分鐘的時間,所以以致於在“品味語言”這一重點環節,上得不夠從容。總擔心時間不夠,來不及給學生背誦。所以在引導學生揣摩人物的語氣,品析人物的性格時,給學生“品”的時間不夠,所以學生對於孫權、呂蒙、魯肅這幾個不同人物對話的情味體會得不夠深刻。

我認爲本堂課的優點是:重難點突破較好;教學環節的教學設計>設計環環相扣緊跟課題;改變以往老師站在講臺上,學生端坐課桌旁的課堂模式,而是分小組圍坐在一起師生平等對話;小組競爭完成學習任務,課堂氣氛分外活躍:課前收集有關讀書、學習的詩句格言的思路較好,有助於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收集資料的能力。缺點是:小組人數過多,致使小組合作過程中很多同學參與機會少;有些小組討論流於形式,學生沒有真正動起來,學生完成學習任務或回答問題表現優劣,可先讓其他同學評點,這有助於學生聽講時更加認真並能對自己今後完成學習任務時的情況準確做出判斷。

經過聽課反思,我進一步認識到課改課堂的基本模式,而且意識到自己平時的教學中存在的不足。首先,對學生的能力估計過低,不敢放手讓他們去探索去嘗試,總是試圖教學設計>設計一個個框框把他們圈住,希望他們按照我的思路去解決一個又一個問題,最後到達我的預定目標。這對於學生創新意識、自主能力的培養是極大的障礙。其次,新課改強調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有助於培養髮展型、學習型的人才。可我在教學中“沉”得不夠,往往是充當教材解說者的角色。總想把教材提供的知識全都灌輸給學生。細想之下,才明白知識是無窮盡的,是學不完的,教師不能以傳授知識爲主要任務,而應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教會他們學習,對他們的學習成果,學習過程作出恰當而又富有激勵性的評價。再次,對一些新的教學模式,學習方法生搬硬套,結果只學到皮毛未掌握其精髓。其實,方式方法好不好,並不在於它新穎不新穎,而在於它適合不適合教材和學生。我所任教的兩個班級學生就各有特點,二班學生喜歡活躍、互動的學習方式,遊戲、競賽用於他們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一班學生則不善表現,好獨立思考,這時探究性的學習方式就更加適合了。最後,我還感覺到自己的知識結構已經不很適合二十一世紀的學生了,因此,多接觸新鮮事物,多與學生交流,瞭解他們的想法和需求也是今後工作中不可忽視的方面。

總之,講課、聽課、評課,這一系列的教研活動對每一位教師,特別是對青年教師都是大有裨益的。我希望這一活動開展得更有活力,更有針對性,營造出更加濃厚的教研氛圍。

《孫權勸學》的教學反思 篇2

爲了更好地上好這一節課,我認真研讀了教材和教學指導用書,廣泛蒐集與本課相關的教學資料,正確把握教材的重難點,細緻瞭解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及能力,選用適合文言文的教學方法,精心設計了教學過程。在本節課教學中,根據文言文教學的需要,我選用了以讀爲主線的教學思路,採取“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基本實現了教學目標。

1、教學思路清晰。在教學過程中,“讀”貫穿課文始終。課伊始,通過“三讀”(師範讀、學生個人讀、集體讀)課文,讓學生達到讀準字音、讀出停頓的目的;然後讓學生結合註釋自讀課文,讓學生初步讀懂文意;最後引導學生研讀對話,讀出語氣。整節課的教學以“讀”爲主線,讓學生在讀中理解文章內容,把握人物性格特徵,感悟文章主旨,收到較好的效果。

2、小組合作有實效。本節課小組合作的任務是疏通文意。在課前,我對這個環節持猶豫的態度,因爲我懷疑學生們的能力。但結果讓我興奮。我想,這也得益於小組合作任務明確(將個人自學中不能解決的問題提交小組討論,小組不能解決的問題再提交全班討論),學生有研究的目標,合作學習中不能解決的問題能得到落實。這個環節的效果在隨後的開火車輪流譯文時得到證實,這也讓我享受到了豐收的喜悅。

在自信的同時,我必須冷靜地思考這節課的.缺失。因爲這是一篇短小的文言文,從課堂教學的容量而言,如果以一課時教學,課堂容量偏大,如果以兩課時教學,教學內容又有單簿之嫌。爲了求得課堂教學的完整,思考良久,最終決定安排一課時教學。所以課堂容量偏大,課堂節奏偏快,因此導致了某些教學環節不夠豐滿。

《孫權勸學》的教學反思 篇3

《孫權勸學》是一篇簡短的小故事。本文情節簡單,人物個性鮮明,意蘊豐富,留有不少需要讀者發揮想象補白的地方,值得細細玩味。相對於內容,本文的語言文字樸實淺顯。所以,在教授本文時,我把本文的重難點確定爲運用多種方法爲課文內容補白,深入理解人物,理解主題。

在實際教學中,我採用讓學生分組編演課本劇的形式,既實現了補白,又讓學生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由於形式新穎活潑,學生參與度很高。但是,由於受到不良影視劇的影響,有些小組在編演中出現無厘頭的臺詞和情節,在指正後這一現象得以消除。同時,囿於閱歷,學生對人物的表情、動作的設計有些幼稚,在點撥後學生能夠適當改進。教學實踐說明:好的教學設計只有在不斷的指導和修正中才能產生良好的效果。

編演課本劇只是對課文內容的再創作,不能算是高水平的學習。於是,在上一環節結束之後,我要求學生模仿課文進行片斷練習。爲了使學生的思維聚焦,我要求學生們寫作同一事件,要求學生刻意留白。但是由於時間關係,許多學生沒有能夠當堂完成此練筆。這樣只好把這一環節作爲課後作業。

我認爲,本課設計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重視了學生的理解表達能力的培養。在教學中既尊重了學生主體意識,同時加強了教師的主導作用,使教學能夠有自由發揮的空間,又不會失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