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勸學》教學反思(精選10篇)

作爲一位優秀的老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現自己的講課缺點,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學反思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孫權勸學》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孫權勸學》教學反思(精選10篇)

《孫權勸學》教學反思 篇1

《孫權勸學》是部編版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四課,它是一篇自讀課文,文章簡短,雖然寥寥數語,但言簡義豐,使人物形象躍然紙上。這篇文言文課文翻譯時詞句方面的障礙少,適合學生自主學習,適合培養學生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

根據初中語文課程標準第四階段(7—9年級)要求,我在本節課教學過程中將重點放在了朗讀課文、翻譯課文和分析人物說話語氣,把握人物性格上。通過多層次朗讀、讀準字音、讀出停頓,讀出節奏、齊讀等多種形式的朗讀,理解課文。學生結合註釋和工具書來翻譯課文,培養學生閱讀淺顯文言文的能力。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來體會人物說話的語氣,把握人物形象。培養了學生的朗讀、表達等方面的能力。此外有多媒體協助教學,課堂容量,內容得到了充分的補充。從施教過程看,有成功之處,也有不足處。

成功的地方有:

1、使用多媒體教學,有利於激發學習興趣。本課教學使用的視頻,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課文理解並不難,疏通理解時讓學生結合註釋和工具書自主合作學習,翻譯課文畫出疑難詞句,學生與老師一同解答,這樣便於發現並幫助解決學生學習中的疑難點,也能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調動學習積極性。

3、在品味對話,分析性格。這一環節,我設計五個問題,引導學生合作探究,培養學生獨立思考以及合作能力方面比較好,學生敢說敢表現,也使課堂氣氛比較活躍。

不足之處:

1、在作者作品介紹上花費時間較多。

2、文言詞語的解釋有點多。建議只抓住幾個重點詞語與句式即可。大部分詞語學生有學過,不必個個點到。這樣可以節省時間課堂。

3、在品味對話,分析性格之後,應該讓學生再用分析的人物語氣來讀課文,分角色朗讀等,由於疏通文意花費時間較多,後面沒有進行,覺得有欠缺。

4、對學生的觀點做的評價不夠全面。

5、板書字體不好,今後多練基本功。

《孫權勸學》教學反思 篇2

教罷《孫權勸學》一課,心中因教學產生的些許愉悅久久散不去。不禁自問文言文真的如大多數老師認爲的那樣:很難教嗎?我看不盡然。

《孫權勸學》是一篇自讀課。全文只有119個字,但人物形象生動傳神;在敘事方面,全文只寫了孫權勸學和魯肅“與蒙論議”兩個片段,故事性很強;文詞句方面的障礙少,適合學生自主學習。因此本節課教學重點放在了朗讀上,整合學生與文本的情感結合處,以讀爲主線,運用不同形式的讀—自由讀、齊讀、小組讀、分角色讀等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充分參與其中,在讀中思,理解課文;在讀中悟,體會人物說話的語氣,把握人物形象。其次,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提問問題,教師引導探究文本,師生展開與文本的對話,提升了感悟與理解能力,培養了學生的朗讀、表達、等方面的能力。此外多媒體協助教學,積累了重要的文言詞句,使學生學會了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由於學生在譯讀環節所花時間稍多,導致對人物形象的分析討論不詳細。而且對學生的觀點做的評價不夠全面。同時借本文對學生進行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不夠深入,應用方仲永和呂蒙進行對比,使學生在對比中,聯繫自身學習,進行反思,今後該怎麼學?效果較好?

《孫權勸學》教學反思 篇3

在教學《孫權勸學》一課時,採用了多讀,整體感知內容,精讀研討歸納主題,拓展延伸,“從呂蒙看我的實踐”聯繫的教學方法,課堂氣氛活躍。這堂課的成功首先得益於形式多樣的朗讀。開始通過默讀,學生邊讀邊查字,查清字義,瞭解字義。限時限量,既提高了速度又提高了質量。朗讀,讓學生清晰響亮地把文章讀出來,達到流暢,結合註釋,還進行了自由讀,小組競讀,集體讀。

最後,討論歸納主題後,又讓學生精讀,讀出感情,讀對作品的理解和感染力。其次,得益於學生結合實踐進行拓展練習,“從呂蒙看自己”加深了對主題的理解,同時鞏固了學習效果。不足之處是本課因爲缺少了教師的範讀,學生對文言文的斷句不夠準確。第二點是給了學生更多的時間精讀,討論,歸納了主題,因而沒有當堂完成背誦,說明教學結構和節奏還不十分緊湊。第三個不足是有一部分學生本身基礎很差,教師又沒有逐詞逐句講解,因而對文意把握不是很好。

《孫權勸學》教學反思 篇4

《孫權勸學》是一篇簡短的小故事。本文情節簡單,人物個性鮮明,意蘊豐富,留有不少需要讀者發揮想象補白的地方,值得細細玩味。相對於內容,本文的語言文字樸實淺顯。所以,在教授本文時,我把本文的重難點確定爲運用多種方法爲課文內容補白,深入理解人物,理解主題。

在實際教學中,我採用讓學生分組編演課本劇的形式,既實現了補白,又讓學生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由於形式新穎活潑,學生參與度很高。但是,由於受到不良影視劇的影響,有些小組在編演中出現無厘頭的臺詞和情節,在指正後這一現象得以消除。同時,囿於閱歷,學生對人物的表情、動作的設計有些幼稚,在點撥後學生能夠適當改進。教學實踐說明:好的教學設計只有在不斷的指導和修正中才能產生良好的效果。

編演課本劇只是對課文內容的再創作,不能算是高水平的學習。於是,在上一環節結束之後,我要求學生模仿課文進行片斷練習。爲了使學生的思維聚焦,我要求學生們寫作同一事件,要求學生刻意留白。但是由於時間關係,許多學生沒有能夠當堂完成此練筆。這樣只好把這一環節作爲課後作業。

我認爲,本課設計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重視了學生的理解表達能力的培養。在教學中既尊重了學生主體意識,同時加強了教師的主導作用,使教學能夠有自由發揮的空間,又不會失控

《孫權勸學》教學反思 篇5

《孫權勸學》是我在文南中學上的一堂交流研討課,也是一堂常規教學課,我採用傳統的教學方式。

爲了備好這節課,我除了認真鑽研教材、教學指導用書,還積極瞭解所要授課班級的學情,從而制定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精心設計教學過程。

這是一篇故事性很強的文言文,詞句方面的障礙少,適合學生自主學習,培養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於是,我將“揣摩文中人物對話描寫,品味用對話來刻畫人物的表達效果”作爲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根據文言文的教學需要,採用誦讀和探究發現法展開教學,讓朗讀貫穿整個課堂。具體教學流程如下:

導入新課,檢查預習、自主質疑,讀懂文意、品讀語言,分析人物、誦讀課文,反思領悟。

反思這一節課,從施教過程看,有成功之處,也有不足處。

成功之處:

1、檢查預習情況包括對作者等有關文學常識的瞭解,難字的讀寫,落實基礎;

2、“自主質疑,讀懂文意”能夠給足時間學生自由朗讀,讀課文註釋,同桌互相翻譯,並將不理解的詞句標上記號,我注意到所有學生都能認真讀書、互譯。

3、利用小黑板事先寫出文中重點、難句,在學生質疑之後檢查落實句子翻譯,並教學生小結翻譯方法。

不足之處:

1、在“自主質疑”環節,讓學生自己提出不懂的字詞,原本擔心會不會有學生質疑,出乎意料的是就這篇簡短的文章的字詞理解這一點,學生連連舉手竟提出不少問題,所以這一環節花了很多時間。

2、在檢查句子翻譯的環節,由於擔心學生不懂翻譯,教師反覆講解,耗費時間,可以說是課堂的教學語言不夠簡潔。

3、由於在上一個環節花去至少22分鐘的時間,所以以致於在“品味語言”這一重點環節,上得不夠從容。總擔心時間不夠,來不及給學生背誦。所以在引導學生揣摩人物的語氣,品析人物的性格時,給學生“品”的時間不夠,所以學生對於孫權、呂蒙、魯肅這幾個不同人物對話的情味體會得不夠深刻。

受益之處:

通過文南中學老師及教研室領導的點評,我對於文言文的課堂教學又有新的啓發:

1、授課時教師要滿懷激情。文言文教學注重朗讀,最好教師能夠聲情並茂的朗讀。

2、對於文言文字詞的掌握、句子的翻譯,要讓學生在活動中完成,集中訓練,落實知識點。

3、不管文言文的篇幅長短,都應尋找教學的突破點,如本文“魯肅和呂蒙的對話”就是突破點。

《孫權勸學》教學反思 篇6

教完《孫權勸學》這篇課文,聽取語文組各位老師的點評,收穫匪淺。

優點:

1、教學目標明確,並貫穿整個教學環節。

2、教學思路清晰,環環相扣。

3、教態自然,教學基本功較紮實。

4、整堂課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不足:

1、教學目標的實現缺乏有效性,教學環節的詳略安排還需調整。

2、對文言文重點實詞的講解不足,比如“往事”“三”等,應該延展開來舉些其它文言或詩句的具體事例來講解說明,幫助學生觸類旁通。同時在提高學生的直譯能力方面不足。

3、沒有有效指導學生拋開參考書,自主理解文言句義。

4、學生在朗讀時,缺乏一些細節上的指點,比如應拿起課本,迴歸課本,挺立身體,聲情並茂地朗讀。

5、在讀懂文意環節沒有有效讓學生合作、探究、交流,所以課堂有些沉悶。

6、課堂的應變能力有待提高,比如:在時間不足的情況下,可及時調整最後拓展的環節,讓學生思考後直接說一說,這樣也可有效完成教學目標。

7、一堂課的容量過多,要對個別教學環節進行刪減。

未來努力方向:

1、多思考如何採取有效的教學方法推進教學目標的有效實現。

2、導入環節既要有吸引力,還要能夠點到文章的重點爲好。比如這篇文章的導入可以根據“士別三日,刮目相看”這個成語的意思設置一個小情境,然後導出這個成語,最後導出這個成語的源頭——引出課題《孫權勸學》。

3、語文教學今後要多關注字、詞、句、成語的積累與運用,雙基打好,才能簡單紮實的學“語文”,否則一切都是空談。

4、不管是哪種類型的課題教學,都應該關注當堂檢測,尤其是文言文的教學,讀懂文意,翻譯全篇之後應該及時進行一個反饋的環節,瞭解學生是否掌握一些最重要的實詞和句義,這樣可讓我們的教學更見有效性和紮實性。

5、繼續關注學生的朗讀習慣,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朗讀方式,展開形式多樣的朗讀指導,有效指導學生聲情並茂地朗讀,因聲解義,以聲傳情。

6、今後教學要更多關注單元導讀文字,從單元整體的角度去把握好每篇課文的學習重點、難點,同時不遺漏每篇課文的課後練習,通過課後練習準確、有效的完成課文知識點的學習。比如《孫權勸學》課後練習二,這道練習題可以告知老師們在引導學生讀人物語言的語氣、情感時可重點抓語氣詞“邪、耳、乎”,這樣學生容易把握朗讀的方法,進行準確朗讀。

7、在信息化時代的今天,許多年輕教師過於依賴音頻、視頻、動漫等教學輔助工具,並且不加選擇地把一些不完善的音頻範讀照搬給學生,年輕的老師們爲何不能自己嘗試着範讀,努力把自己的朗讀能力提高,在朗讀方面成爲學生的學習榜樣豈不爲好。

《孫權勸學》教學反思 篇7

爲了更好地上好這一節課,我認真研讀了教材和教學指導用書,廣泛蒐集與本課相關的教學資料,正確把握教材的重難點,細緻瞭解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及能力,選用適合文言文的教學方法,精心設計了教學過程。在本節課教學中,根據文言文教學的需要,我選用了以讀爲主線的教學思路,採取“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基本實現了教學目標。

1、教學思路清晰。在教學過程中,“讀”貫穿課文始終。課伊始,通過“三讀”(師範讀、學生個人讀、集體讀)課文,讓學生達到讀準字音、讀出停頓的目的;然後讓學生結合註釋自讀課文,讓學生初步讀懂文意;最後引導學生研讀對話,讀出語氣。整節課的教學以“讀”爲主線,讓學生在讀中理解文章內容,把握人物性格特徵,感悟文章主旨,收到較好的效果。

2、小組合作有實效。本節課小組合作的任務是疏通文意。在課前,我對這個環節持猶豫的態度,因爲我懷疑學生們的能力。但結果讓我興奮。我想,這也得益於小組合作任務明確(將個人自學中不能解決的問題提交小組討論,小組不能解決的問題再提交全班討論),學生有研究的目標,合作學習中不能解決的問題能得到落實。這個環節的效果在隨後的開火車輪流譯文時得到證實,這也讓我享受到了豐收的喜悅。

在自信的同時,我必須冷靜地思考這節課的缺失。因爲這是一篇短小的文言文,從課堂教學的容量而言,如果以一課時教學,課堂容量偏大,如果以兩課時教學,教學內容又有單簿之嫌。爲了求得課堂教學的完整,思考良久,最終決定安排一課時教學。所以課堂容量偏大,課堂節奏偏快,因此導致了某些教學環節不夠豐滿。

《孫權勸學》教學反思 篇8

教罷此課,心中的那份快樂久久不去。文言文真的很難教嗎?我看不盡然。整合學生與文本的情感結合處,以讀爲主線,運用不同形式的'讀,帶着適宜的任務去讀,讓學生充分參與其中,在讀中思、在讀中練、在讀中悟,一切都那麼自然。教學中正是以讀貫穿始終,學生讀背文言文的意識得到增強;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發現問題,展開與文本的對話,不僅激發了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還積累了重要的文言詞句,提升了感悟與理解能力,學會了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從施教過程看,有成功之處,也有不足處。

成功的地方有:

1、使用多媒體教學,課堂容量大,對字詞的講解透徹具體,適合初中一年級學生的接受水平。

2、本文以人物的對話爲主,特別適合朗讀,我在本節課組織學生多種方式的讀,“教師示範讀、學生自讀、小組分角色讀、模擬白話文表演、背誦等。”

3、充分發揮學生的自學主動性。課文理解並不難,疏通理解時讓學生在課前預習的基礎上,提出疑難詞句,共同解決。結合註釋,對着幻燈片上的重點詞句進行字字落實翻譯,有利於培養學生即興說話的能力,提煉翻譯文言文的五字法“留、調、補、刪、替”。這樣便於因材施教,發現並解決學生學習中的難點。

4、引導遷移,學以致用。在學生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之後,引導學生說出自己學習本文的體會,特別是如何看待呂蒙“辭以軍中多務”這句話,有同學從中受到啓發總結出這樣的話語:不爲偷懶找藉口,只爲讀書找機會。最終強調學習態度的問題,達到了本節課的情感教育。

不足的地方有:

1、本文設計了一節課的教學時間,但在教學過程中,重視了基礎知識的學習。尤其是文言詞句翻譯,人物對話的揣摩、形象特點的提煉,學生情感教育得到體現,但沒有時間完成課後拓展。

2、模擬白話文表演,這個環節不應放在最後環節,應放在學生疏通文意之後,對文章內容進行再認知。

《孫權勸學》教學反思 篇9

在3月26日泰山區C片聯片教研活動中,我執教了初二語文《孫權勸學》一課。這是我在聽了孟照彬教授的第一次報告後,執教的一節研討課。平時在自己的課堂教學中,已經嘗試着將孟教授“有效教育”的理念滲透進去。所以,在設計這一節課時,我也有意識地體現了“有效教學”的一些關鍵詞,分別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主動權放手給學生。我覺得這既是孟教授“有效教育”的方式之一,又是實現“教育有效”的有力手段。我做了以下嘗試:

一是利用了課前時間,通過學案這一載體,讓學生自己瞭解本節課的學習方法和作者、作品部分,有效利用了學案,節約了課堂時間;

二是在疏通文意上,我執教的是一篇文言文,文意的疏通是一個基礎,只有掌握了文意,下面的一系列環節纔可以有序展開,但以往疏通文意上,“老師講、學生記”是主要的方式,這樣做的效果是,老師圖了個心安理得,但學生一直處於被動接受的狀態,學習的興趣不高,絲毫沒有主動可言。所以,我決定放手給學生處理,老師出示的沒有標點的課文,既給了學生一定的難度,更引起了學生的興趣和挑戰地衝動,發掘出了學生的主動意識和能動意識。

三是在人物形象的把握上,我也是讓學生在充分熟悉課文的前提下,通過編排課本劇的方式,讓學生自己體會、評價、總結人物的語氣、神態和心理,自然地引出對人物的評價,發揮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新精神;四是在主題的把握上,順水推舟,水到渠成,讓學生結合老師課前的困惑解答的過程中,總結出主題。一路下來,課堂中的老師只是一個擺渡人,起到穿針引線的作用。強化次數。這一點是孟教授着重提到的,他指出,對於一般的知識點,如果課堂上強化到9—12次,就會當堂記住,所以對於這樣一篇知識性比較強的文言文,多次的強化顯得尤爲重要。

如文意疏通環節訓練學生的多次強化:首先,是以“朗讀”這種方式爲載體對知識進行強化。流程是這樣的:學生自由讀課文兩遍,讀準字音、節奏,瞭解大意→然後老師出示一篇沒有標點的課文,再讀強化一次→學生遇到困惑,再回到課文,結合註釋,再讀,再理解→再回到沒有標點的課文,理解,朗讀→個人自薦朗讀→小組齊讀→全班齊讀。這一流程下來,文意的疏通就已經基本上解決。接下來,老師又安排了檢測,查缺補漏,再次強化。這一塊,我和所有聽課老師感覺都不錯,不同形式的強化,讓“讀”貫穿課堂始終,真正在讀中讓學生理解課文內容,並在讀中體會了故事情節、人物個性。在學生疏通文意之後,對重點字詞的疏通檢測,也有對重點句子的疏通檢測,通過這一檢測,查缺補漏,再次強化,老師也算真的放下心來了。

“花架子”和“學習卡”的使用。孟教授說,有些公開課,內容很豐富,課堂氣氛也很熱鬧,學生配合得也很好,但一節課下來,發現學生學的東西並不多,這樣的課就被稱爲“花架子”。爲了避免小組交流成爲“花架子”,我讓學生在疏通文意時,充分利用了“學習卡”(特意在學案上留下一處空白,作爲“卡”的變形形式),讓他們把困惑和重點及時整理下來,然後,再在小組交流當中解決。

這樣的小組交流,手中有記錄,目的性就比較強了,學生不會出現看似熱鬧的討論,實則沒有作用的交流了。

對於花架子比較容易出現的“課本劇”環節,老師做了以下設計:學生第一輪準備時,老師不加任何地限制和提示,在展示評價之中,發現不足和表現不夠的地方,做出梳理,明確答案,再安排第二次編排,力求更生動的表現人物。通過這樣的安排,儘量的避免了學生只圖熱鬧,而不深入體會人物的弊病。

但這節課由於時間把握不夠,前鬆後緊。在“讀”的環節上,用時太多,課本劇課上準備時間倉促,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本環節可以刪掉或換一種更爲簡潔的方式,比如:課本劇、分角色朗讀、個人講故事等更多的方式。這樣,對於訓練學生的“多向度”會有更大的幫助,給了學生更多的選擇空間。另外文中另一個重要的成語“刮目相看”沒有涉及。

總之,在這一節課的教學中,我想在孟教授“有效教育”的理念下,體現一種新的文言文教學思路。所以,我放手學生、抓住誦讀、注重基礎、品味體驗這一系列的思路,將通過學生多層次、多角度、多方式地“讀”把對文本的理解逐步推向深入,讓“讀”貫穿課堂始終,激發了學生興趣和挑戰的慾望,還文言文課堂書聲琅琅的本來面目。我想這是我這一節課最有收穫的地方。

我經常的在想:一直以來,我們都是我們學生在知識和做人方面的擺渡人,給學生以雨露,教學生會思考,而這一次在我們學校開展的轟轟烈烈的課堂教學改革,則更是讓我們這些工作在第一線的教育工作者,看到了不遠處的明媚曙光,我們的劉校長、張校長他們就像是我們的擺渡人,正如他們說過的,“讓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找到幸福感,是我們教學改革的終極目標”,相信我們學校的諸位同仁,一定會沿着學校領導指引的方向,大踏步的去尋找自己的“幸福”!

《孫權勸學》教學反思 篇10

這學期,有幸參與了學校組織的“同課異構”活動,所講課題是七年級上冊的一篇文言文——《孫權勸學》。接到任務時,想到要面對學校的領導,還有那麼多專業的語文骨幹教師聽課,心裏就生出絲絲怯意。但不可否認這也是一個非常難得的鍛鍊自己的機會,因爲成長對於一個新教師是至關重要的。於是我告訴自己:戰勝自己,迎難而上。

確定好教學內容之後,就開始着手備課。通過熟讀教材文本,參考衆多資料,最終設計瞭如下的教學方案:以讀帶析。爲了能將課上得更精彩,組內老師先聽課,那節課是第一次講,由於自己緊張,爲了完成整個教學任務,沒有顧及到學生接受程度如何,效果不太理想,心裏有點鬱悶。但也充分認識到了自己需要改進的地方,上課不僅要備課程標準,備教材,備教學方法,更重要的是要備好學生。聽取了組內老師的建議,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再次對自己的教案進行了修改,不斷地修正、練習。

週三很快就到了,師生互相問好之後,我的心也隨着平靜了下來。按照自己的思路上課,着重注意平常不太好的細節,學生也專心聽講,特別配合,課堂氣氛比較活躍。我也注意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以學生爲主體,課堂效果還可以。但仍然存在失誤:由於在翻譯時,學生存在的問題較多,花費了較多時間,以致於在後來人物性格分析上,沒有給學生留出思考的時間,完全是在老師的帶動下完成的,也使課堂拓展的亮點展示得不太充分;另外,沒有能夠抓住課題《孫權勸學》體現孫權的“善勸”,對於人物給學生分析的有些面面俱到,欠缺方法的傳授。這些問題都有待於改進。我也深刻地認識到,文言文教學重在朗讀,要引導學生在反覆誦讀中披文入情,披文入境,進行深層次品讀,而不是在課上去逐字逐句的翻譯,那麼就要精心的去引導學生如何在課下做好預習工作,讓學生能夠清楚明白的知道課堂45分鐘,有多少是自己知道的,又有多少是自己想知道的,到底學什麼要由學生來說,老師爲其服務,這樣才能夠打造精品課堂,也更能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這樣,我們的教學也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以上就是我參加此次“同課異構”活動之後的一些感想,我會耐心聽取各位老師的寶貴建議,不斷進取,不斷反思,多積累經驗,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