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必修二語文教案

作爲一名爲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麼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一必修二語文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一必修二語文教案

高一必修二語文教案1

一、導入新課

1、提起戰爭,同學們想到了哪些詞語?

想到了痛苦、災難、血腥……還有血肉橫飛、槍林彈雨、烈火硝煙……

“戰爭”給我們的印象是總苦痛的。

2、今天,我們學習小說《荷花澱》,(板書荷花澱)也與戰爭有關。課前同學們預習了課文,那同學們也用一個詞來概括自己讀後的感受,好嗎?

你感受到的是清新,有的同學說是恬靜,還有的同學說是自然,還有和諧。

本文與戰爭有關,但同學們卻感受卻是美好的,同學們,你們知道嗎,《荷花澱》真的被人們稱爲“戰爭小說的一曲純美的絕唱”。(板書美)

我們在這節課就來重點賞析文章在哪些方面帶給了我們“純美”的感受。

3、我們來看一下本文的學習目標,你來給大家讀一下吧。

二、研讀文本,品味純美

下面同學們在預習的基礎上再讀文本,把文本中能給你“美”的感受的地方找出來細品。五分鐘。

1、披文入情賞美景

好,哪一個同學先來說?

這位同學。

奧,前三個自然段環境描寫感覺特別美,能具體說一下嗎?

你看到了一幅圖畫,什麼畫面,月下女人編席圖。概括的非常好。

這位同學,你也想說?

你感受到了純美的意境。

把純美換一個詞?

清新明麗,一般而言,意境的營造離不開意象,那你能說一下作者選取了那些意象嗎?

對,有月亮、葦眉子、雲彩、薄霧,意象也是那麼唯美。

你喜歡這一部分,那你就給大家讀讀吧,其他同學可以試着想象畫面?

他讀的怎麼樣?

節奏感好,聲音很美。的確,我也感覺聲音與畫面很相配。

同學們,我把第一自然段在形式上做了一個小小改動,同學們看一看,讀一讀。

有什麼不一樣?

感覺像讀散文詩。評論家也這樣說,因爲孫犁小說散文詩般的語言、朦朧詩般的意境,還稱孫犁的小說是“詩體小說”。

2、沿波討源見真情

荷花澱不僅景美,人也美,本文的主要人物是誰,水生嫂。

誰來結合文本分析一下水生嫂的形象?

好,最後排的這位同學,你來說。

勤勞美麗,從哪裏看出來的,從編席的描寫中看到的,

還有嗎?從大門沒有關,端飯看出體貼丈夫、溫柔多情。用詞十分準確。

誰來補充?

你從他們坐船找丈夫看到水生嫂惦念丈夫,遇見敵人看出她的勇敢,把船划進荷花澱中去,還表現出他們的智慧,很好,這不僅有水生嫂,還有其他女人,只是他們共同的品質。

剛纔我們抓住動作細節賞析人物形象之美,本文在塑造人物形象時還有一個突出的手法,不知你們發現了沒有?對,就是對話,也就是語言描寫。

我們來看這三句。

“你總是很積極的。”(投影)

從這句話,同學們讀出了什麼?

你讀出了嘲諷,嘲諷的話應該是這樣的吧“就你積極”,再讀一遍,換一個詞,有點埋怨,對,水生嫂埋怨什麼呢?(太危險了,不和家裏商量)除掉埋怨,我們還讀出了什麼,是肯定和誇讚,由此看出水生嫂的深明大義。

第二句,“你走,我不攔你。家裏怎麼辦?”

當時出版時句號被改爲逗號,孫犁先生不同意,你們看有什麼不同嗎?

對,句號強調的是我不攔你,更能突出水生嫂的深明大義,如果是逗號的話可能更強調家裏的困難了。你對標點理解的都這麼深刻,可見很會賞析文章。

第三句呢,妻子對丈夫的忠貞。

中國有句老話是寧爲玉碎,不爲瓦全。寧可站着死,對,不可跪着生!這就是我們中華兒女的本色。

同學們將分析整合一下,學總括水生嫂形象

溫柔體貼、勤勞淳樸、勇敢堅貞、深明大義、愛家愛國。

這不僅是水生嫂的品格,也是當時千千萬萬戰地農村婦女的品性,他們像荷花澱裏的荷花,有着純真的的性情,閃耀着純美的人性的光輝。

3、水到渠成識結構

環境、人物形象、故事情節構成了小說的三要素,我們來看情節,課前讓同學們擬小標題,找一個同學說一下。

好,中間這位同學,你來說。

能夠抓住主要場景,概括的很好,“送夫抗敵”“探夫遇敵”“助夫殺敵”,情節簡單,沒有驚心動魄,也沒有曲折離奇,水到渠成,自然成文。這也應是本文被稱爲純美絕唱的一個方面。

4、疑義相析探主題

同學們注意到沒有,故事的高潮部分也就是槍戰環節,三言兩語便被帶過,對此提出批判,還有人說,“抗日戰爭這麼嚴酷,有這麼恬靜優美的環境嗎?人們會這麼恬靜自得嗎?作家這麼寫是詩化戰爭,是違反現實的呢?”你們是怎樣看待這一問題的。

小組內討論一下。

一組先來說把。

你們認爲我們的祖國本就美好,人民本就純真,所以與現實相符。是支持孫犁先生這樣進行創作的。

三組來說。

這樣更能激發人民保家衛國的決心。江山如此多嬌,豈容外敵踐踏。

這就是作者的寫作目的。

在《孫犁文集》中有這麼一段話,齊讀一下,“看到真善美的極致,我寫了一些作品。看到邪惡的極致,我不願意寫。這些東西,我體驗很深,可以說是鏤心刻骨的,可是我不願意去寫這些東西。我也不願意回憶它。

孫犁就是這樣用他獨特的筆法,構建了一幅情景交融的美妙畫卷,表達了他對美麗的中華河山、中華兒女、中華民族不屈精神的禮讚。

《荷花澱》是當之無愧的“戰爭小說的一首純美絕唱”。

孫犁的創作如荷花一樣根植於水鄉泥土,帶着自然的清新純樸,充滿詩情畫意,被稱之爲“荷花澱”派。

雖然荷花澱帶給了我們美的感受,但戰爭無疑是殘酷的。我們生活在和平年代,定當珍惜這美好的生活。

三、佈置作業

還有一篇小說與《荷花澱》並稱現代詩化小說的雙璧,那就是茹誌鵑的《百合花》。課後請閱讀,並完成思考題。

高一必修二語文教案2

教學目標

1、解韓愈關於尊師重道的論述和本文的思想意義。

2、學習借鑑本文正反對比的論證方法。

3、積累文言知識,掌握實詞“傳、師、從”,虛詞“以、也、則、於、乎、所以”等詞語的意義和用法,區別古今異義詞語。

4、樹立尊師重教的思想,培養謙虛好學的風氣。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在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從師的風尚,但是唐朝時候,人們卻以從師爲恥。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說:“今之世,不聞有師;有輒譁笑之,以爲狂人。獨韓愈奮不顧流俗,犯笑侮,收召後學,作《師說》,因抗顏而爲師;世果羣怪聚罵,指目牽引,而增與爲言辭。愈以是得狂名。”韓愈倡言師道,觸犯流俗、勇氣可嘉。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的文章《師說》。

二、作者介紹

韓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河南河陽(今河南孟縣)人,文學家、哲學家、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載道”、“文道結合”的觀點。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其中有許多爲人們所傳誦的`優秀散文。他的散文,題材廣泛,內容深刻,形式多樣,語言質樸,氣勢雄壯,因此後世尊他爲唐宋八大家之首。

三、解題

“說”是一種議論文的文體,可以先敘後議,也可夾敘夾議。“說”與“論”相比要隨便些。像《捕蛇者說》《馬說》都屬“說”一類文體。“說”,古義爲陳述和解說,因而對這類文體,都可按“解說……的道理”來理解。《師說》意思是解說關於“從師”的道理。

四、研習課文

1、整體把握,理清思路。

(1)學生自讀課文,查字詞典疏通文字,並根據註解初步弄清文章的含義。教師巡迴指導。

(2)請學生統計本課的生難字詞,並注音解釋,可將有關的內容整理在筆記本上,教師請兩位同學到黑板上將自己整理的內容寫出,然後全班同學一起訂正、補充。

2、具體研習,突出重點難點。

(1)請學生自由翻譯課文,要放聲翻譯,提倡討論。

(2)學生相互討論,將自己的疑難問題提出,以求教於周圍同學,最後全班統一討論,請同學向全班學生和老師詢疑問難,教師或引導學生回答,或親自回答。

(3)學生朗讀課文。

(4)教師範讀課文。

(說明:本課主要任務是在理解寫作背景、熟悉作家的基礎之上把握文意,以學生自學爲主,培養其獨立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誦讀也是學習語文的重要方式,通過誦讀可以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文章的思想內容與藝術風格。)

五、佈置作業

完成課後練習第一題。

高一必修二語文教案3

一、研習課文

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麼?

討論後明確:古之學者必有師,這句開門見山,不僅起到點題作用,而且籠罩全文,概括要論及的內容、範圍。

2、分析第一段:作者怎樣從理論上對中心論點作初步論證的?

討論後明確:第一層:提出中心論點;第二層:正面概論教師的職能;第三層:反面論述無師不能解惑,從理論上闡明從師的必要性;第四層:正面提出擇師標準;第五層:歸納上文,提出從師的原則:無貴無踐,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

3、分析第二段:

(1)說說這一段與第一段是怎樣聯繫的?

討論後明確:批判當時士大夫恥於從師的不良風氣,通過鍼砭時弊,從反面論證第一段所提出的中心論點。

(2)這一段的分論點是什麼?

討論後明確:第一句: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

(3)爲論證分論點,爲抨擊“恥學於師”的人,作者從哪三個方面進行對比論證?

討論後明確:

a、縱比

古之聖人:從師而問。

今之衆人:恥學於師。

作者的議論:聖益聖,愚益愚,其皆出於此乎?

b、自比

對其子:擇師而教。

對其身:恥學於師。

作者的議論: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c、橫比

百工之人:不恥相師。

土大夫:羣聚而笑之。

作者的觀點:師道之不復,可知矣。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4、分析第三段:

(1)作者引述孔子的言行,闡述什麼觀點?作出什麼論斷?

討論後明確:用孔子的言和行兩方面的事例論證“聖人無常師”的論點,最後作者從孔子的事例中推斷出:“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的結論。

(2)本段的分論點?所用的論證方法?

討論後明確:聖人無常師。舉例論證。

5、分析第四段:

提問:(1)作者爲什麼稱讚李蟠?(2)這段文字的作用是什麼?

討論後明確:

(1)作者讚揚李蟠,既是對他不從流俗的肯定,也是對士大夫們“不從師”的有力批判;既鍼砭時弊,又通過讚揚李蟠倡導從師。

(2)說明寫作本文的原因。

二、欣賞品味

問題:本文語言上有什麼特點?

討論後明確:

(1)整句散句結合:整齊的排偶句和靈活的散句交錯運用,配合自然,錯落有致。

(2)一個意思,多種句式。第二段結語一句比一句重。

(3)頂真修辭手法的運用。如:“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三、課堂訓練

(1)完成課後練習第二、三、四題。

(2)背誦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