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

【教學構想】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

現在的學生,都擁有美好的理想。在追求理想的過程中,他們會遇到一些困難和挫折。此時,該如何面對呢?是積極進取,還是踟躇不前?爲此,在他們成長的關鍵時刻,教師應該引導他們樹立必勝的信心,堅定成功的信念,學會找尋解決困難的方法;引導他們在感知和體驗文本的基礎上,認真思考並從中受益,以便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

七年級,正是學生思維從感性向理性過渡的重要時期。本文的相關內容與學生固有的信息儲備形成了一定的'信息差,所以本文能夠激活學生的思維,刺激和豐富他們的好奇心與求知慾。

針對以上的分析,教學中擬採用以下方法:

1. 首先佈置預習。

從兩個大的方面引導學生預習:

①請同學們提出自己最感困惑的問題。

②用筆勾畫出自己最喜歡的段落或句子或詞語,並談談自己喜歡的理由。

2.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我準備從以下幾個角度切入:

①讓學生整體感知文本。

②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師生合作、生生合作共同解決疑難問題。

③引導學生分角色朗讀重點段落,體味人物的心理活動及思想感情。

④引導學生深入探究,把握文章的主旨。

⑤體驗反思:創設情境,給學生提供一個可吸納和構建的平臺。

3.拓展延伸。請同學們聯繫生活實際,談談自己的“人生經驗”。

【教學目的】

1.概括文中的主要事件,把握記敘文的六要素。

2. 感受文中的心理描寫和語言描寫,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 體會文中所蘊含的生活哲理,能正確地面對困難和運用恰當的方式去戰勝困難。

【教學重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體會文中所蘊含的生活哲理。難點:品味文中富有表現力的語言。

【教學安排】

2課時

【教學步驟】

一. 導入課文

同學們,你們有過緊張害怕的經歷嗎?如果有,請你談一談令你緊張害怕的往事。(用提問激發興趣,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

好,讓我們一起走進美國作家莫頓亨特八歲時經歷的一件事,看看他是怎樣戰勝緊張與害怕的。

二. 齊讀課文最後一段:

1. 小懸崖壁上到底發生了一件什麼事?

2. 從這件事上學到了什麼經驗?

(先讀最後一段,進一步設疑激趣,讓學生抓住這兩個方面的問題來領略全文)

三. 速讀課文,瞭解內容:

1. 請學生簡要複述故事

2. 將敘事部分分成兩個層次。

(這一環節要培養學生靜心研讀文本的習慣,訓練學生掌握記敘文的要素,歸納、概括文章內容的能力)

四. 請一生讀課文第一層次,其他學生聽讀思考:

1. 爲什麼小朋友的提議我一時拿不定主意?

2.什麼促使我又跟着他們跑呢?

3. 爬懸崖時其他孩子的動作是怎樣的?我又是怎樣的?找出動詞,進行對比。

4. 找出我爬懸崖時描寫心理活動的詞語。

(這一環節通過師生與文本之間的對話互動,讓學生從文本中搜集信息,整合信息)

五. 表演朗讀父親和亨特的對話。思考:

1.“我”最初是怎樣的心理,隨後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2.爲什麼“我覺得自己有一種巨大的成就感”?

3.想一想:下來之後,我會對爸爸說些什麼?會對傑利說什麼?

4.我究竟在“戰勝困難,戰勝自我”時學到了哪些經驗?

(這一環節通過品讀父親和“我”的對話,讓學生融入故事,品味文中富有表現力的詞語,無形之中解決難點)

六. 再次齊讀最後一段,理解這一段所蘊含的生活哲理。

1.“不要想着遠在下面的岩石”一句中“岩石”的象徵含義是什麼?

2.“那最初的一小步”一句中“一小步”的象徵含義是什麼?

3.“自己所走的路多麼遙遠”一句中“路”的象徵含義是什麼?

七.寫作訓練

將自己生活經歷中所遇到的一事寫成小文章。注意刻畫自己的心理活動。

七. 作業佈置。

八. 板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