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城》教學設計(人教版高二必修五)

 

教學內容分析: 

邊城》選自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必修5小說部分第一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本單元教導學明確閱讀小說,開闊視野、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養和審美能力,所以本文重點把握小說的主題和情節,挖掘小說在時代變遷中的同步存在。 

學情分析: 

《邊城》面對的是一羣成長在無憂無慮的20世紀九十年代的少男少女,他們的明確活經歷與知識積累水平所限,對這篇通過由讚美自然風土人情上升到對現實的批判的文章要達到深層理解必然有一定難度。另外,小說的長篇幅在解讀問答上也存在很多的困難。

教學目標:

1.瞭解沈從文及其作品的特點。

2.美讀課文,提高學生對含蓄語言的感悟能力。

教學重點:

1.把握作者塑造的翠翠的形象及其身上體現出來的淳樸的人性美。

2.體會課文對人物心理細緻入微的刻畫。

教學難點:理解人物微妙的心理活動並以此感受小說中蘊含的“人性美”。

第一課時

一、導語設計

設計1:繁華的大都市,令人目不暇接、心醉神迷。林立的高樓、琳琅的商品、穿梭的人流、怡人的樂園。閒暇時,我們是不是也想讓生活增添點兒古樸意趣呢?這節課,我們就來拜讀著名作 家沈從文先生的《邊城》,神遊於作品描寫的幾十年前的湘西,感受那裏閃爍着的正直樸素的人性美。

設計2:豆綠清澈的碧溪流水,靜美和樂的茶峒古城,同着生活在其中的各色人等,在那熱烈歡快的鼓點中散發出古樸之美,爲我們構建了一幅令人神往的世外桃源圖景。讓我們隨着文學大師沈從文的筆觸,走進這個田園牧歌式的詩意世界--《邊城》。

二、解題

1.邊城:即邊地的小城,指遠離城市的小鎮,是沈先生在體會上流社會的腐朽生活和城裏人庸俗小氣自私市儈的風氣後,對其故鄉未完全被現代物質文明摧毀的淳樸民風的懷念。

2.作者:沈從文(1902-1988),原名沈嶽煥,湖南省鳳凰縣人,苗族。生於一個困頓的軍閥官僚家庭,十四歲進入軍隊,開始半流浪式的士兵生涯。他跟隨湘西地方軍,走遍沅水流域,得以瞭解湘西的風土人情和勞動人民的歡樂與悲哀,瞭解到各種“人生形式”。這使他的思想感情和勞動人民有某種共通之處。沈從文先生的文學作品《邊城》《湘西》《從文自傳》等,在國內外有重大的影響。他的作品被譯成日本、美國、英國、前蘇聯等四十多個國家的文字出版,並被美國、日本、韓國、英國等十多個國家或地區選進大學課本,兩度被提名爲諾貝爾文學獎評選候選人。沈從文先生不僅是著名的作家,還是著名的歷史學家、考古學家。

3.《邊城》進述的是一個哀婉而悽美的愛情故事:在湘西風光秀麗、人情質樸的邊遠小城,生活着靠擺渡爲生的祖孫二人。外公年逾七十,仍很健壯;孫女翠翠十五歲,情竇初開。他們熱情助人、純樸善良。兩年前在端午節賽龍舟的盛會上,翠翠邂逅了當地船總的二少爺儺送,從此種下情苗。儺送的哥哥天保喜歡上美麗清純的翠翠,託人向翠翠的外公求親。而地方上的王團總也看上了儺送,情願以碾坊作陪嫁把女兒嫁給儺送。儺送不要碾坊,想娶翠翠爲妻,寧願做個擺渡人。於是兄弟倆相約唱歌求婚,讓翠翠選擇。天保知道翠翠喜歡儺送,爲了成全弟弟,外出闖灘,遇意外而死。儺送覺得自己對哥哥的死負有責任,拋下翠翠出走他鄉。外公爲翠翠的婚事操心擔憂,在風雨之夜去世。留下翠翠孤獨地守着渡船,癡心地等着儺送歸來,“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

小說在這三角戀愛的種種糾葛中,通過男女之愛、祖孫之情、父子之親、睦鄰之意,生動表現了邊城人民健康、優美、質樸的人性美和人情美。“風聲水聲歌聲談話聲啜泣聲聲驚殘楚,鄉情民情愛情手足情骨肉情青鸞癡心。”

三、整體感知,把握情節

1.學生快速默讀課文,給每節擬標題。討論明確:

三、風情民俗(介紹、描寫邊城的社會環境)

邊城     四、往事如夢(回憶兩年前端午節認識儺送)

五、心事誰知(回憶一年前端午節認識天保)

六、心頭漣漪(看迎親花轎引發情思)

2、本文的情節在結構安排上有什麼特點?

討論明確:插敘,主體部分(四)、(五)是作爲插敘的內容增添進去的。作用:在結構上,避免了平鋪直敘,形成文章整體佈局上的跌宕美。在內容上使“翠翠的心事”有了依託,成爲有源之水,有本之木。交代了翠翠愛情的產生、發展過程,也充實了人性美善的內容。

3、小說描寫了哪些主要人物,他們之間有怎樣的感情?

討論明確:主要人物及其關係--翠翠與爺爺的祖孫情、翠翠與二老的愛情、駐軍官兵與百姓的軍民情、爺爺與順順的鄰里情、爺爺與他朋友的朋友情、爺爺與顧客的擺渡情、翠翠與大黃狗的人物情等。課文以翠翠與爺爺爲主要形象,通過在端午這個特殊的節日裏的風俗民情的描寫,爲讀者展現了一個“一切莫不極有秩序,人民也莫不安分樂生”的美好生活畫卷,表現了一種“優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四、品賞作品中的人性美

作者在小說中從祖孫情、愛情、軍民情、鄰里情、朋友情、擺渡情、人物情等多方面構築了一個人性美的理想王國。

1、祖孫情 : 爺爺關愛翠翠,翠翠愛戴爺爺。

文中很多方面都能形象表現出這種濃濃的祖孫情。比如:

(1)老船伕即刻把船拉過來,一面拉船,一面啞聲兒喊問:“翠翠,翠翠,是不是你?”翠翠不理會祖父,口中卻輕輕地說:“不是翠翠,不是翠翠,翠翠早被大河裏鯉魚吃去了。”(P19面順數4節)“即刻”,反映了老船伕動作的靈敏、迅速。“一面……一面……”的連詞運用以及“翠翠,翠翠”的連聲呼喚,都說明了爺爺的焦急。“啞”字,表現出爺爺的蒼老以及急促地神態。這些都表明了老船伕對孫女真誠的愛護。“輕輕”地說,是翠翠故意不讓爺爺聽見,“不是……不是……”“早被”這些心理描寫,鮮明地表現出翠翠對爺爺的嗔怪,但這種嗔怪又不大聲張揚,只說給自己聽,不惹爺爺生氣。表現出翠翠對爺爺愛戴。

(2)祖父說:“順順真是個好人,大方得很。大老也很好。這一家人都很好!”翠翠說:“一家人都好,你認識他們一家人嗎?”爺爺爲翠翠的婚事操心,要提醒翠翠,又怕觸動了少女敏感害羞的心,說話很小心。先說順順好,再說大老好,最後又似乎多餘地說“這一家人都好”。(P20面倒數2節)可見爺爺對翠翠的愛是多麼細緻入微。“一家人都好,你認識他們一家人嗎?”言外之意是你就是沒有說二老,你認識二老嗎?你光心動,你有行動嗎?爲什麼不去提親?可見翠翠說話也很委婉,也是用暗示性的話,一則表現出少女的害羞與修養,二從對爺爺進一步採取準確行動的提示中,表現出對爺爺的信任與依賴。

(3)(祖父)不加檢點笑着說:“翠翠,假若大老要你做媳婦,請人來做媒,你答應不答應?”翠翠就說:“爺爺,你瘋了!再說我就生你的氣!”(P20面倒數2節)懂得孫女的害羞與懂事,不主動袒露心跡。“不加檢點笑着說”表現出爺爺心情的迫切,但爲了考慮孫女的心理承受力,他故意帶着玩笑的口吻來明確試探,可見爺爺用心良苦。“你瘋了!”一則表現出翠翠對婚事的重視與掩飾心態,還表現出對爺爺亂點鴛鴦譜的嗔怪。這些神態和語言描寫,表現出祖孫之間親密無間的感情。

2、軍民情:官民同樂,軍民一家 。

“十餘年來主持地方軍事的,知道注重在安輯保守,處置還得法,並無特別變故發生。水陸商務既不至於受戰爭停頓,也不至於爲土匪影響,一切莫不極有秩序,人民也莫不安分樂生。”(P14面第1節)“因爲這一天軍官、稅官以及當地有身份的人,莫不在稅關前看熱鬧”“好事的軍人,當每次某一船隻勝利時,必在水邊放些表示勝利慶祝的五百響鞭炮。”(第三部分第3節)“你爺爺一定到軍營裏喝裏酒,醉倒後,被人擡回去了。”(P18面第四部分18節)“照例可以看到軍營裏和各鄉來的獅子龍燈……好勇取樂的軍士……”(P19-20面第五部分第2節)其中“注重”寫出了以民爲本的慎重態度,“得法”表明了治安方法的得當,“既……也……”表現出治安成果的巨大,“莫不”是從範圍上、“極”從程度上寫出了官民同樂的普遍現象,“好事”寫出了軍士的主動性,“必”、“照例”寫出了端午軍民同樂的常規性、有序性,“擡”寫出了軍民一家親的真誠之愛。這些都鮮明地表現出官民同樂、軍民一家、政通人和的社會狀況,構築了其樂融融的理想的社會生活模式。

3、鄰里情:有仁有義,愛心奉獻。

(1)“因爲守渡船的老傢伙稱讚了那隻肥鴨兩次,順順就要大老把鴨子給翠翠。且知道祖孫二人所過的日子,十分拮据,節日裏自己不能包糉子,又送了許多尖角糉子。”(P20面第五部分第9節)“肥鴨”說明鴨子的肥大健碩,是代表榮譽的戰利品。將它不假思索地送於祖孫倆,說明順順的慷慨大方、尊老愛幼。“且知道”、“又送了許多”說明順順並不是爲富不仁之徒,而是心裏裝有貧困人家,一有機會就真心相助,慷慨解囊。也照應了前文的“凡幫助人遠離患難,便是入火,人到八十歲,也還是成爲這個人一種不可逃避的責任”。

(2)“那人向祖父說,翠翠長得很美。問過翠翠的年紀,又問有沒有了人家。”(P20面第五部分第10節)稱讚翠翠長得很美,表明了順順對翠翠的喜愛,“問”了“又問”,表現出長輩對晚輩的那份關愛之情。這些都表現出順順的仁義慈善美德。

(3)“翠翠趕即爲那人點上火把,讓他有火把照路。人過了小溪上小山時,翠翠同祖父在船上望着,翠翠說:‘爺爺,看嘍羅上山了啊!’”(P21面第五部分第17-18節)“趕即”,表明翠翠不假思索,行動迅速,主動爲他人着想。“望着”、“上山了”寫出了翠翠同祖父視鄰里如家人,目送時間之長,情意之真。

4、朋友情:人生知己,同懷視之。

(1)“溪邊的那個朋友,也應當來看看年輕人的熱鬧,回去一趟,換換地位還來得及”,“看得好就不必再回來”(P16面第四部分第2、4節)“也”、“換換”、“不必”表現出老船伕的推己及人的美好品質。對朋友十分關心、體貼,真夠朋友!

(2)“老船伕聽說十分高興,於是把酒葫蘆取出, 推給城中來的那個人……一面 ……一面……不到一會兒,那人卻在岩石上被燒酒醉倒了。”(P16面第四部分第4節)老船伕非但不埋怨老朋友不理解自己急趕回來的好意,反而“十分高興”,表現出老船伕的樂朋友所樂!“推給”的動作描寫,表現出兩位老朋友間的互相謙讓,更表現出老船伕的豪爽與熱情。“一面……一面……”,所謂“舒心的酒千杯不醉,知心的話萬言不贅”,我們似乎可以看見老哥倆促膝交談的無間場面,可聽到觥酬交錯、開懷暢飲的笑語喧譁。“醉倒了”,正所謂“酒逢知己千杯少”,須“一醉方休”!老人正是被老船伕的真情、盛情、關愛之情所深深陶醉了。

(3)“你那天只是很不得讓城裏的爺爺把裝酒的葫蘆吃掉!”(P22面第六部分第17節)這裏通過翠翠的口,側面表現出老船伕對朋友的無比真誠,對友情的萬分珍重以及傾其所有的慷慨盛情。

5、愛情:甜而美

(1)“但男子聽去卻是另一番好意,男的以爲是她要狗莫向好人亂叫,放肆的笑着,不見了。”(P18面第四部分第 25節)境由心生,“好意”表明二老的善良質樸,不朝壞裏想,對翠翠是一片好意。“放肆的笑”表現出二老對翠翠誤解人意的寬容以及豁達、開朗的性格。

(2)“那人說是二老告訴他的,他是二老家的夥計,送翠翠回家後還得迴轉河街。”(P18頁第四部分第26節)說明了二老“不見了”的去向。是特地派人專程護送翠翠回家,表現出二老對翠翠的愛護。

(3)“但是另外一件事,屬於自己不關祖父的,卻使翠翠沉默了一個晚上。”(P19頁第四部分第34節)“沉沒”的是表象,激盪的是內心,說明愛情已經在翠翠心頭萌生,對二老人品的愛慕,使她展轉反側,寤寐思服,徹夜不眠。

(4)“但這印象不知爲什麼總不如那個端午所經歷的事情甜而美。”(P20頁第五部分第2節)“但”表示語意轉折,說明語意的重點在後面。“總不如”,是用比較來烘托愛情的份量最重,那個端午最珍貴,愛情的滋味因真而甜,愛情的價值因善而美,愛情的長度因甜美而難以忘懷。

6、人物情:和而諧

(1)狗隨人行,盡保衛之職責。翠翠到哪裏,狗也隨到哪裏。“祖父知道黃狗在翠翠身邊,也許比他自己在她身邊還穩當,於是便回家看船去了。”(P16頁第四部分第2節)

(2)狗通人意,盡探視之能事。“見黃狗先在太陽下睡着,,忽然性來便發瘋似的亂跑,過了河又回來……可是一會兒那遠處的聲音被她發現了。”(P15頁第三部分第11節)表現出狗的敏銳的感覺。

(3)人安狗閒,平等相處。“翠翠跑還家中去取小小竹子做的雙簧嗩吶,請祖父坐在船頭吹《娘送女》曲子給她聽,她卻同黃狗躺到門前大岩石上蔭處看天上的雲。白日漸長,不止什麼時節,守在船頭的祖父睡着了,躺在岸上的翠翠同黃狗也睡着了。”(P23頁第六部分第26節)這是一幅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美好畫卷,寧靜而神聖。

7、手足情:坦誠率真。天保和儺送,都愛上碧溪岨渡口老船伕天真美麗的外孫女翠翠。兩兄弟坦誠地互訴心事,相約按古老習俗以歌聲相比,誰能打動翠翠,得到應和,誰就贏得愛情。天保不善唱歌,又明白了翠翠傾慕儺送的實情,就毅然隨船下辰州。這個“水鴨子”竟被竹篙彈到水裏“淹死”了。儺送爲天保的死難受,又被家中逼着接受中寨王團總的女兒的妝奩,痛苦地坐船去了桃源。

五、分析人物

1.概括翠翠的形象。

明確:翠翠是一個天真善良,聰明乖巧,溫柔清純的少女。她和祖父相依爲命,對祖父關心備至。因爲祖父不理解她的心事,她就幻想出逃讓祖父去尋她,可是想到祖父找不到她時的無奈,又爲祖父擔心起來,爲自己的想法的後果害怕自責。她情竇初開,愛上了儺送,少女的羞澀,善良的心地又使她難以付諸行動。正當青春期的她,面對爺爺不失時機的委婉引導,面對爺爺旁敲側擊的詢問,雖心知肚明,卻時不時閃爍其詞地表明態度。總之,翠翠是一個善良聰慧、溫婉多情的少女。在她身上,對祖父深沉的依戀與對愛情的真摯期盼,外表的溫婉靦腆與內心的熾熱多情,異乎尋常地融合於一體。小說爲我們塑造了一個光輝的極富審美意義的少女形象。這就是翠翠的魅力,這就是邊城的魅力!一個充滿着人性真善美的,沒有被現代文明污染的,可以詩意棲居的地方。

2. “爺爺”的性格特點。

明確:小說中的爺爺是中國傳統美德的典範,是一個忠於職守、古道熱腸、深愛至親的老人。他是溪邊渡口的擺渡人,“在職務上毫不兒戲”,每到“十四中寨逢場”,“因爲明白過渡人是要趕回城中吃晚飯的,人來一個就渡一個,不便要人站在那岸邊呆等”,因此,即使翠翠幾次三番地呼叫他回來,他也不理會,直到堅持渡完最後一個人才收工。他對孫女翠翠親情無限,在生活上、感情上對她無比關懷,盡力體諒。

六、欣賞品味

A、龍舟競渡圖(第三部分第3節)

這節文字繪聲繪色的描繪了湘西邊地健美多姿的龍舟競渡風俗圖,充滿詩情畫意。這是這幅畫面背後,作者不露聲色的是兩位男主人公出場了。

B、元宵焰火圖(第五部分第2節)

這是一幅充滿湘西特色的民情風俗圖,極寫元宵放煙火的熱鬧,但翠翠總覺得“不如那個端午所經過的事情甜而美”,映襯出翠翠情感。

C、環境描寫作用:兩幅畫展示了湘西特有的原始自然的民情風俗圖,表現出古樸淳真美,這些帶抒情詩般的風景風俗畫卷,構成了小說人物活動的背景;推動了故事情節的發展,烘托了人物的心理活動。同時,這風景美、風俗美與人情美交相輝映,渾然一體,把一個美好的邊城點染得充滿了詩情畫意。

八、課文總結

沈從文先生對文學的社會功能有他自己的看法,認爲好的作品除了使人獲得“真美感覺之外,還有一種引人‘向善’的力量……從作品中接觸另外一種人生,從這種人生景象中有所啓發,對人生或生命能作更深一層的理解”。《邊城》便是這種創作觀念的印證。作者推重湘西人的人生方式,意在藉此重建民族的品德和人格。這對現代社會中自私、虛僞、卑鄙之人生有着很深刻的借鑑意義。

板書設計:邊城

忠於職守

1爺爺  古道熱腸    1祖孫情

深愛至親    2軍民情

聰明乖巧    3鄰里情

人性美好的-     2翠翠 善解人意     4朋友情   人類之愛的說明

民風淳樸的-邊城        清純質樸     5愛情    凡夫俗子的哀樂

真情相待的-            靦腆多情     6人物情   (語言美)

風光秀麗的-     3天保  坦蕩磊落    7手足情 

4儺送  正直尚義    8風俗情

a.龍舟競渡圖

b.元宵焰火圖

 

惜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