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美術教案詳案及反思《圓形變變變》

作爲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案准備工作,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着重要的地位。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班美術教案詳案及反思圓形變變變》,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班美術教案詳案及反思《圓形變變變》

活動目標:

1、學習在圓形裏外添畫,表現自己喜歡的各種各樣的圓形物體。

2、遷移已有經驗,藉助範畫擴展想象,創造出各種各樣的圓形物體。

3、樂意參與“圓形變變變”活動,感知在圓形上添畫變出新事物的快樂。

活動重點

大膽地在圓形裏、外進行添畫,體驗創造性地繪畫的樂趣。

活動難點

能自主、創造性地聯想和添畫。

核心要素

想象、創造

活動準備:

經驗積累:觀察日常生活中圓形的物體,豐富感知經驗。

小熊吹泡泡大圖片、小熊吹泡泡作業單、由圓變成的物體範例、吹泡泡玩具、水彩筆、小抹布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出示小熊吹泡泡卡片。

師:今天張老師給小朋友請來了一位小客人,你們看,是誰?(出示卡片)小熊在幹什麼?它吹出的泡泡是什麼形狀的?小朋友你們知道嗎小熊是一個了不起的魔術師,它會把圓形變成許多有趣的東西。小朋友睜大眼睛看一看小熊把圓形變成了什麼?

二、觀察

引導幼兒觀察小熊變圓的魔術,說說小熊在圓形裏面添畫幾筆變成什麼?(西瓜)圓形外面添畫幾筆變成什麼?(太陽)圓形裏外同時添畫幾筆變成什麼?(小貓)

師:我們一起數1、2、3,再吹一口氣,(教師用簡筆畫形式畫出西瓜)提問:小熊在圓形裏面添畫幾筆變成什麼?(西瓜)小熊還會變什麼呢?第二次變:小熊在圓形外面添畫幾筆變成什麼?(太陽)小熊可真棒,它還會變什麼呢?小熊在圓形裏外同時添畫幾筆變成什麼?(小貓)

小結:小熊的本領真大,它能把圓泡泡變成這麼多可愛的東西。

三、啓發想象

師:小熊是個了不起的魔術師!小朋友你想變圓的魔術嗎?你見過哪些圓形的東西?

啓發幼兒想一想,說一說,鼓勵幼兒先在小組內交流,然後引導幼兒把見過的圓形的東西都說出來。教師可啓發幼兒說一說吃的、玩的、教室裏、馬路上見過的圓形的東西。

四、創造、操作

(1)出示小熊吹泡泡的形象。

師:剛纔,小熊又吹了許多圓泡泡,小朋友也來做一個小魔術師,把你想變的圓圓的東西都變出來吧。

(2)教師指導幼兒在圓形裏邊、外邊添畫。對能力弱的幼兒教師可用範例加以啓發引

(3)對能力強的幼兒提供更多的圓泡泡鼓勵其創造。師:小熊又吹出了更多的泡泡,你再給它變一變吧。

五、交流講評

(1)幼兒圍坐在作品前,向同伴,向老師介紹自己把圓形變成了什麼?誰變的東西和大家的不一樣?

(2)老師講評:小朋友變出了這麼多圓圓的可愛的東西,小熊誇我們真能幹!看,小熊獎勵給我們許多吹泡泡玩具,我們一起到外面玩吹泡泡遊戲吧。

延伸活動建議:

1、觀賞活動:引導幼兒觀賞生活中各種圓、方、三角形的物品,豐富幼兒的感性認識。

2、活動區活動:教師將畫有三角形、方形的作業紙放在美工角,讓幼兒自由添畫,並把作品陳列在作品角。引導幼兒互相觀賞添畫好的作品。

活動反思:

優點:在設計和組織活動時,我較好的把握了三個結合:

1、預成教材和生成教材相結合

幼兒的認知經驗已今非昔比,他們更喜歡接受新奇、從現實生活中隨機生成出來的事物,因此我從既定的教材中走出來,尋找到易爲幼兒接受的題材,開拓了新的教材教法。從本次活動目標的制定、教案的設計環節,尤其是幼兒的作業單再現了教師的創新亮點。此作業單最突出的特點是美觀、遊戲性強、具有反覆利用性。作業單是用封塑膜過塑的,畫錯了可以擦去重新再畫,並且反正面都有數量不同的泡泡,滿足不同需要的幼兒,使幼兒能更爲愉悅、成功地作畫。

2、示範法與觀察法、談話法結合相結合

示範法的運用,使幼兒較好的掌握了在圓形裏外添畫的規律。但如果示範法過前、過全,則容易束縛幼兒小手和大腦,阻礙其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發展。因此在本次活動中,我只示範了三個範例,(西瓜、太陽、小貓頭)但其展現的內容卻是三個類別的內容(水果類、動物類、宇宙類)。從三個範例中可以引發幼兒進行相似聯想,拓展幼兒的的想象力。

觀察法是我把繪畫內容變成了幼兒看得見、聽得到、摸得着、感受深的`東西,讓幼兒“有物可畫”。因此前展性感知經驗的積累是非常重要的。在本次活動前我就有意識的引導幼兒觀察周圍生活中圓形的物品,以豐富他們的感性經驗。孩子們之所以能說出這麼多圓形的物品是因爲他們有了前期的觀察經驗。

談話法是我爲幼兒創設了寬鬆開放的談話環境,讓幼兒把繪畫構思都表達出來,提高思維想象力和語言表達力,談話中教師及時捕捉幼兒閃光點,發現並糾正談話中的不足,讓幼兒“有物想畫”。

三種方法的靈活運用,體現了教師引導者、支持者與合作者的新型師生關係。如在活動中,晨晨小朋友只畫了一個太陽,就不知該畫什麼了,於是我說了句“一粒芝麻掉下來”,幼兒思維馬上被激活了,他在圓形裏面點了無數個小點點,還告訴我這是芝麻餅。我想這就是因人、因情施教,它既幫助了弱者,又不限制強者,保證不同水平的幼兒“有膽敢畫”。

3、教師評價與幼兒評價相結合。

在評價幼兒作品時,讓幼兒在自我表達中展現有個性的創意.(如:我們成人看孩子的作品,線條不流暢,結合比例不合常規(添畫人頭時眼睛太往上);有的色彩深淺也不合實際(綠太陽)),幼兒自我創意是:這個西瓜切成了兩半、綠太陽會覺得涼快……幼兒的奇思妙想讓我很吃驚。因此也讓我把更多讚賞和鼓勵的語言“普灑”給每個孩子。我覺得每一幅畫都沒有好壞之分,只有不同幼兒表現水平之別。因此,教師對幼兒作品的評價只有和幼兒評價相結合,才能防止片面和偏頗,起到尊重幼兒創作成果,全面教育幼兒的作用。

不足之處:因爲幼兒是活動的主體,在活動中隨時會出現教師沒有預設到的問題與行爲,這就需要教師要有較強的隨機應變能力,我覺得自己在這方面還需加強,解決的方法一是加強理論知識的學習與儲備,二是要對每一個教學活動進行不斷的反思、總結。只有這樣,纔能有效提高教學組織能力。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幼兒創作過程和作品,是他們表達自己認識和情感的重要方式,應支持幼兒富有個性和創造性的表達,克服過分強調技能技巧和標準化要求的偏向”,這爲我們如何把握幼兒繪畫教學指明瞭方向。因此,作爲教師應在激發幼兒自由表達和個性創造方面多作研究和努力,以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