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說》精品教案

作爲一名專爲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馬說》精品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馬說》精品教案

《馬說》精品教案1

教學目標

1、疏通文意,理解文章蘊涵的寓意。

2、掌握常用文言實詞、虛詞的用法及句式結構。

3、指導朗讀

4、正確認識社會,正確認識自己,培養真才實學,報效國家。

教學重難點

疏通文意,理解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列舉和馬有關的成語

2、解題。“說”是古代一種文體,用以陳述作者對社會上某些問題的觀點;“說”的語言簡明,寓意深刻,通常用以小見大的辦法,借講寓言故事、狀寫事物等來說明事理。

二、疏通全文。

1.範讀。(學生聽,劃出通假字)

2.生初讀,正音:祗駢槽櫪一食或盡粟一石邪通耶食馬者

3、梳理課文,嘗試翻譯。

(1)結合註釋,自主嘗試翻譯。

(2)小組合作交流。然後分三組翻譯。

馬之千里者(馬中能日行千里的,之,定語後置的標誌)是馬也(是,這;也,表判斷)才美(才華和美好的素質)鳴之(之,語助詞,延長音節)

4.把握結構,疏通文意。

說是一種說明議論的文體。作者要借馬來表明自己的觀點,請同學們在結尾處找找,哪句話最等體現作者的思想感情?那麼作者何以會發出這樣的感慨呢?我們一起回過頭來看看前面的課文。

(1)先看第一段,我們請女生先把第一段齊讀一遍,聲音要洪亮

作者以開篇就亮出了一個觀點“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真的是先有伯樂,然後纔有千里馬嗎?那麼沒有伯樂,千里馬就怎麼樣了呢?我們繼續往後讀。千里馬被埋沒了可悲可嘆,我們在讀時該帶着怎樣的語氣呢?(語速較緩,語意惋惜。)第一段寫了千里馬和伯樂的關係。(板書:伯樂不常有,不以千里稱也惋惜)

(2)第一段作者提出觀點,爲什麼說沒有伯樂,千里馬就不能千里了呢?看看作者是如何進一步闡述他的觀點的。男生讀第二段,找出體現千里馬被埋沒的原因的句子。堂堂千里馬,怎麼會“食不飽,力不足”啊?因爲“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的結果就是“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 (憤怒。)這段寫無伯樂,千里馬被埋沒。(板書:食馬纔不知,安求其能千里也憤怒)

(3)最後一段是對上文的總結,齊讀。第一句的句式很有特點,是什麼句式?(排比)文章通過哪些動作行爲和語言來表現食馬者的虛妄無知的?(把不識馬者的虛妄無知的嘴臉刻畫的入木三分。)最後發出感慨:並非沒有千里馬,而是食馬者“不知馬”有眼不識千里馬。反問,把責任歸結到食馬者不知馬。讀的時候要讀出嘲諷的感情。(板書: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嘲諷)

三、瞭解寓意,深入探究。

1、是什麼促使韓愈寫《馬說》呢?是目睹了千里馬的遭遇有感而發還是另有所指呢?教師簡介韓愈寫此文的背景。請學生談談自己的看法。

背景:韓愈初登仕途時,很不得志。曾三次上書宰相請求重用遭冷遇,甚至三次登門被守門人擋在門外。儘管如此,他仍然申明自己有“憂天下之心”,不會遁跡山林。

《馬說》中伯樂、千里馬和食馬者分別喻指什麼?寄託了什麼寓意?用了什麼寫法?(借千里馬難遇伯樂,最終被埋沒,揭露封建統治者埋沒人才的現象,也表達作者懷才不遇的憤意。板書:託物寓意)

2、韓愈將自己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無奈,對食馬者的憤慨在文中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那麼他將馬盡千里之能的渴望寄託到誰的身上呢?世有伯樂然…,千里馬的.有無關鍵在於有無伯樂。

四、拓展延伸。

1、你們記得《天下無賊》中賊的頭頭黎叔說的一句話嗎?“21世紀什麼最寶貴?人才。”學了這篇課文之後你們覺得在韓愈生活的那個時代,什麼最寶貴?伯樂,沒有發現人才的人,就不可能人盡其才。

2、法國雕塑家羅丹說過一句話:這個世界,缺少的不是美,而是發現美的眼睛。結合本課的內容把它改寫一下,應該怎樣說?

3、結合現實思考:你認爲伯樂對千里馬起決定性作用麼?“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偉大進程中,無數的崗位需要大批德才兼備的人才,今天,再也不是那個人才被埋沒的時代,作爲學生我們應怎麼做?

《馬說》精品教案2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瞭解一些生僻字詞的用法,能正確、靈活地加以運用。

2、瞭解“說”的相關知識。

3、通過一些字詞句的使用,體會這些表達了作者的什麼感情。

4、文章使用許多寫作手法來加強表達效果,掌握其精髓,正確、靈活地運用。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比較朗讀,體會這些內容如何表達、昇華作者的思想。

2、教師設計問題,讓學生去從不同角度理解,體會作者愛才、惜才的深情。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1、使學生能恰當、客觀地認識社會現狀,激發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積極成爲一名有用之才。

二、教學重難點

(一)重點:

1、進一步理解“說”這種文學體裁的有關常識,在此基礎上加以記憶。

2、體會本文如何表達作者的情感,如何使感情得到進一步的昇華。

(二)難點:

1、理解文中“託物寓意”的寫法。

2、理解人才的產生、成長不僅需要個人的努力,還需要社會有適合發展的氛圍。

三、教學準備

(一)教師準備

檢查學生可前預習所用的小黑板,主要是文中的重點實詞和虛詞。

(二)學生準備

1、嘗試有感情地朗讀這篇文章,標出重讀的字詞。

2、結合課文下面的註釋疏通文意。

3、查找了解這篇文章的寫作背景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今天我們學習《馬說》,看到這個課題,你會想到什麼?

學生可能會答:《愛蓮說》、《捕蛇者說》

2、請同學們回顧以往的知識談談你對課題的理解。

“說說千里馬 ”、“說說千里馬的問題”

說,是古代的一種文體,用以陳述作者對社會上某些問題的觀點,寫法靈活,更現代的雜文大體相似。

3、簡介韓愈

韓愈(公元768—824年),字退之,幼孤力學,二十歲中進士,二十九歲等仕途。任監察御史時因關中旱荒,曾上疏請寬免徭賦,被貶爲陽山(今廣東陽山)令。憲宗元和十四年任刑部侍郎時,又上表諫迎佛骨,幾乎處死,被貶潮州(今廣東潮陽)刺史。穆宗時召爲國子祭酒,後轉爲吏部侍郎,卒於官。諡號“文”唐世稱韓文公、韓吏部,也因其郡望爲昌黎,稱韓昌黎。韓愈是唐代文學改革、“古文運動”的領袖,主張“文以載道”,反對浮華文風,被列爲“唐宋八大家” 之首,對後世有很大的影響。

(二)初讀課文,順暢朗讀。

1、學生齊讀課文,教師正音。

2、教師範讀課文。

3、請一組同學朗讀課文,其他同學認真聽,注意字音、停頓、語氣。

(三)再讀課文,通曉其意。

1、和同桌再讀課文,把握文章大意。

2、出示小黑板,檢查文中的重點實、虛詞的掌握情況。

(1)、重點實詞

然後有千里馬:日行千里的馬,本文喻指人才。

祗辱於奴隸人之手:辱沒

駢死於槽櫪之間:一同,喂牲口用的食器。

不以千里稱也:著稱

一食或盡粟一石:吃一頓

食之不能盡其才:食同飼,喂

才美不外見:才美,才能和美好的素質;外見,表現在外面,見通“現”

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等,等同,一樣;常,普通的。

策之不以其道:策之,用鞭子打;道,規律,方法。

執策而臨之:馬鞭子

食之不能盡其材:盡,竭盡;“材”通“才”,才能。

鳴之而不能通其意:鳴,鳴叫;通,通曉。

執策而臨之:執,拿着;臨,面對。

其真不知馬也:知:識別。

(2)一字多義

能 雖有千里之能 名詞,才能、能力

安求其能千里也 副詞,能夠

食 食不飽,力不足 動詞,吃

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通“飼”,餵養

策 策之不以其道 動詞,用鞭子打

執策而臨之 名詞,馬鞭子

之 策之不以其道:代詞,指千里馬

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助詞,舒緩語氣,無實意

而 而伯樂不常有 可是、但是

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卻、可是

執策而臨之 連詞 表修飾關係

其 安求其能千里也 它,指千里馬

其真無馬邪 難道,表反問語氣

其真不知馬也 恐怕,表推測語氣

(3)通加字

祗辱於奴隸人之手:祗通只,只能。

食之不能盡其才:食通飼,喂。

才美不外見:見通現,表現,表露。

食之不能盡其材:材通才,才幹,才能。

(4)古今異義字

一食或盡粟一石 古 有時 今 常作連詞,表選擇關係

執策而臨之 古 馬鞭子 今 常指“政策、決策”

(四)三讀課文,把握精髓。

1、師範讀句子,讓學生比較差異,說說那種讀法好,並說明原因。

(1)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

明確: 全文主旨,說明伯樂對千里馬的命運起決定性作用。

(2)祗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明確:這是作者對千里馬可悲遭遇的描繪,字裏行間充滿了作者的痛惜之情。

(3)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豈能千里也?

明確:作者用誇張的手法寫出千里馬的食量大大超過普通馬,可食馬者卻恰恰“不知”這一點,作者歷數這種“不知”所造成的惡果,再用“安求豈能千里也” 將對“食馬者”的無知的憤怒譴責的感情發展到高潮。

(4)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明確:飽含對愚蠢、荒唐的食馬者進行辛辣的嘲諷。

2、啓發學生在文中找出飽含作者情感的句子,並試着讀一讀。

3、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三)師生共同品味文中主旨

教師設疑,引導學生把握主旨。

(作者寫千里馬的遭遇想告訴我們什麼?現實生活中有沒有什麼人有着和千里馬一樣的遭遇)

作者將千里馬比作人才,將食馬者比作愚妄淺薄的統治者,將伯樂比作聖明的君主,揭示了封建社會人才被埋沒的現象和根本原因,諷刺了封建統治者不識人才、不重人才、摧殘埋沒的愚昧和昏庸,表達了作者痛感“伯樂不常有”和懷才不遇的強烈憤慨。

(四)課堂檢測

1、寫伯樂對千里馬起決定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

2、懷才不遇的人常慨嘆的兩句話是:千里馬常用,而伯樂不常有。

3、描寫千里馬終身遭遇的句子是 祗辱於奴隸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

4、千里馬的才能被埋沒的表面原因: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

5、千里馬被埋沒的根本原因是: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6、食馬者淺薄愚妄表現在:①策之不以其道。②食之不能盡其材。③鳴之而不能通其意。(作者認爲對“千里馬”的摧殘、埋沒體現在哪三個方面: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7、對食馬者進行強烈諷刺的一句: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

8、《馬說》的主旨是: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9、這篇文章採用 託物寓意 的寫法。伯樂比喻善於識別人才的統治者;千里馬比喻有才之士;食馬者比喻不識人才,摧殘人才,埋沒人才的淺薄愚妄的統治者。10、《馬說》一文的論點是: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

11、、用“/”標出下列句子的誦讀節奏。

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

(五)如何做一個人才?

作爲學生成爲“伯樂”的機會不多,但每一個人都有可能成爲“千里馬”,在我們遇到伯樂之前,我們需要做些什麼?設置此問題是爲了拉近文本與學生之間的距離。

爲成爲人才做準備:聰慧的頭腦,健康的身體,良好的品行,做一個有準備的人。

抓住機遇展現自己的才華,如果你的才華未被發現,完全可以毛遂自薦。

《馬說》精品教案3

【教學思路】

1、知識教學點:

⑴ 掌握重點文言實詞虛詞。

⑵ 理解本文寓意和作者思想感情。

2、能力訓練點:

⑴ 訓練學生的口譯能力。

⑵ 訓練學生分析理解文章,概括中心的能力。

3、美育滲透點:

討論對人才的看法,樹立價值觀觀念,爭做“千里馬”。

【教學輔助】

多媒體課件製作、增加教學的直觀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教學設想】

1、鏈接教學,決不滿足於某一課的內容,提倡大容量,以本課內容爲核心,將課內、課外相結合,讓學生廣泛地閱讀??

2、初步的研究性教學,一課上完,不以解決了所有的問題爲滿足,而是重新提給學生新的問題。一課上完是終點,同時也是中國,是某個問題研究的起步。

3、主張“情氣說”,作者寫時以情使氣,以氣結句,我們讀時反過來由句尋氣,由氣悟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介紹作者、文體。

1、以“伯樂相馬”的故事導入。

2、作者介紹。

3、文體介紹:“說”是古代的一種文體,用以陳述作者對社會上某些問題的看法,寫法靈活,奇巧而言辨,與現代雜文大體相似

二、正音

學生聽課文朗讀,給生字注音, 劃出通假字。

三、學生初讀課文,試領會課文內容

1、學生對照課文註釋小聲讀。

2、指名學生朗讀,要求讀得通順,語音正確,不讀破句。

3、針對學生朗讀情況,教師適當點撥。

4、學生齊讀。

四、疏通文意

1、學生自己按課下注釋嘗試翻譯。 ( 翻譯採用分組“開火車”的方式,比如第一組,一人翻譯一短句,負責第一段。二組,負責第二段。三組負責第三段 以達到比較大的活動面積 )

2、教師評價,再讀課文

五、再讀課文,推究文理

1、教師提出討論題,學生分組討論。

⑴ 文章一開頭,作者是如何闡述“伯樂”和“千里馬” 之間的關係的?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⑵ 沒有遇見伯樂,千里馬的命運會如何?

──只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⑶ 千里馬的才能爲何被埋沒?其根本原因是什麼?

──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

──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⑷ 作者是如何描述千里馬因肚飢而無法發揮才能的痛苦的?

──且欲與常成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⑸ 作者是如何痛斥“食馬者”的“不知馬”的?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

⑹ 文中的哪句話點明瞭中心?

──其真不知馬也。

2、學生交流討論結果,教師從旁指導。

3、在此基礎上,再讀課文,要求讀得流暢,語氣、重音、停頓和速度得當。

⑴ 同桌間互相聽讀。

⑵ 指名學生朗讀。

⑶ 全班學生齊讀。

六、三讀課文,品味意境

1、簡介寫作背景,體會作者通過本文所表達的見解。

2、三段文字都用一個“也”字收住,它們分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無限痛惜;憤怒譴責;深刻嘲諷。

3、作者所說的“食馬者”、“伯樂”、“千里馬”僅僅是指傳說中的人和物嗎?

──食馬者比喻不能識別人才的統治者。

──伯樂比喻善於識別人才的統治者。

──千里馬比喻人才。

4、託物寓意”的寫法。

5、學生讀課文,要求讀出文章的意味和情趣,鏗鏘悅耳,抑揚頓挫,聲情並茂。

七、要求學生背誦全文

八、課堂練習及中考鏈接

九、課外閱讀

十、 遷移討論

以我們學過的文言文爲依託,引經據典,言之有物,言之有序地談一談“人才應該具有哪些的素質”

十一、佈置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