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版九上《馬說》精品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時常需要用到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教案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語文版九上《馬說》精品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語文版九上《馬說》精品教案

教學目標

1、疏通文意,理解文章蘊涵的寓意。

2、掌握常用文言實詞、虛詞的用法及句式結構。

3、指導朗讀

4、正確認識社會,正確認識自己,培養真才實學,報效國家。

教學重難點

疏通文意,理解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列舉和馬有關的成語

2、解題。“說”是古代一種文體,用以陳述作者對社會上某些問題的觀點;“說”的語言簡明,寓意深刻,通常用以小見大的辦法,借講寓言故事、狀寫事物等來說明事理。

二、疏通全文。

1.範讀。(學生聽,劃出通假字)

2.生初讀,正音:祗駢槽櫪一食或盡粟一石邪通耶食馬者

3、梳理課文,嘗試翻譯

(1)結合註釋,自主嘗試翻譯。

(2)小組合作交流。然後分三組翻譯。

馬之千里者(馬中能日行千里的,之,定語後置的標誌)是馬也(是,這;也,表判斷)才美(才華和美好的素質)鳴之(之,語助詞,延長音節)

4.把握結構,疏通文意。

說是一種說明議論的文體。作者要借馬來表明自己的觀點,請同學們在結尾處找找,哪句話最等體現作者的思想感情?那麼作者何以會發出這樣的感慨呢?我們一起回過頭來看看前面的課文。

(1)先看第一段,我們請女生先把第一段齊讀一遍,聲音要洪亮

作者以開篇就亮出了一個觀點“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真的是先有伯樂,然後纔有千里馬嗎?那麼沒有伯樂,千里馬就怎麼樣了呢?我們繼續往後讀。千里馬被埋沒了可悲可嘆,我們在讀時該帶着怎樣的語氣呢?(語速較緩,語意惋惜。)第一段寫了千里馬和伯樂的關係。(板書:伯樂不常有,不以千里稱也惋惜)

(2)第一段作者提出觀點,爲什麼說沒有伯樂,千里馬就不能千里了呢?看看作者是如何進一步闡述他的觀點的。男生讀第二段,找出體現千里馬被埋沒的`原因的句子。堂堂千里馬,怎麼會“食不飽,力不足”啊?因爲“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的結果就是“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 (憤怒。)這段寫無伯樂,千里馬被埋沒。(板書:食馬纔不知,安求其能千里也憤怒)

(3)最後一段是對上文的總結,齊讀。第一句的句式很有特點,是什麼句式?(排比)文章通過哪些動作行爲和語言來表現食馬者的虛妄無知的?(把不識馬者的虛妄無知的嘴臉刻畫的入木三分。)最後發出感慨:並非沒有千里馬,而是食馬者“不知馬”有眼不識千里馬。反問,把責任歸結到食馬者不知馬。讀的時候要讀出嘲諷的感情。(板書: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嘲諷)

三、瞭解寓意,深入探究。

1、是什麼促使韓愈寫《馬說》呢?是目睹了千里馬的遭遇有感而發還是另有所指呢?教師簡介韓愈寫此文的背景。請學生談談自己的看法。

背景:韓愈初登仕途時,很不得志。曾三次上書宰相請求重用遭冷遇,甚至三次登門被守門人擋在門外。儘管如此,他仍然申明自己有“憂天下之心”,不會遁跡山林。

《馬說》中伯樂、千里馬和食馬者分別喻指什麼?寄託了什麼寓意?用了什麼寫法?(借千里馬難遇伯樂,最終被埋沒,揭露封建統治者埋沒人才的現象,也表達作者懷才不遇的憤意。板書:託物寓意)

2、韓愈將自己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無奈,對食馬者的憤慨在文中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那麼他將馬盡千里之能的渴望寄託到誰的身上呢?世有伯樂然…,千里馬的有無關鍵在於有無伯樂。

四、拓展延伸。

1、你們記得《天下無賊》中賊的頭頭黎叔說的一句話嗎?“21世紀什麼最寶貴?人才。”學了這篇課文之後你們覺得在韓愈生活的那個時代,什麼最寶貴?伯樂,沒有發現人才的人,就不可能人盡其才。

2、法國雕塑家羅丹說過一句話:這個世界,缺少的不是美,而是發現美的眼睛。結合本課的內容把它改寫一下,應該怎樣說?

3、結合現實思考:你認爲伯樂對千里馬起決定性作用麼?“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偉大進程中,無數的崗位需要大批德才兼備的人才,今天,再也不是那個人才被埋沒的時代,作爲學生我們應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