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互尊重主題教案設計

一、活動背景

相互尊重主題教案設計

獨生子女家庭成爲了現在主要的家庭模式,孩子的任性、嬌氣、自私等問題行爲,正從家庭走向學校;學生主體意識的不斷提高,在言談舉止中,體現出的逐漸淡化了的尊師重道的自律,都令老師產生了“師者的地位何在”的困惑,師生關係正悄然發生着變化。

近期班級發生了2起師生間言語衝突的事件。師生在認知、情感、意志和行爲等方面有差異之處,難免存在衝突。如何認識、削弱、消除師生衝突?構建和諧的師生關係無疑是解決問題的一種良好對策。按照心理專家李子勳提倡的“關係大於教育”理論,良好的師生關係應是一種彼此尊重、相對自由和諧的關係。當老師和學生間建立起這樣的關係時,學生就會無意識地向老師所期待的方向去努力。如果更注重關係,學生會自然地進步。作爲班主任,意在通過主題班會的探討,使學生意識到相互尊重是構建“亦師亦友”師生關係的基石,認識到尊重的重要性,從而在平時的言行舉止中,主動、有意識地改變。

二、活動目的

(1)明白髮生師生衝突的主要原因;

(2)加深對尊重的理解、感悟和內化,引導對個人言行的細節關注;

(3)意識到構建良好師生關係的意義。

三、活動準備

查找資料,製作ppt

四、活動形式:

小組討論、遊戲

五、活動過程

一、引入 觀看貓、狗衝突的畫面 貓狗的關係,類比師生間的關係,使學生在輕鬆的氛圍中進入話題討論。

二、情景劇

1、師生模式衝突 老師和學生小A當場再現課堂衝突 其他學生觀看 課堂衝突的模擬再現,使得學生的後續討論更真實。

2、師生討論

討論行爲:剛纔的情景模擬中,你覺得同學、老師的哪些行爲是不尊重對方的表現? 客觀地分析事實,承認在師生衝突中,雙方都有不尊重對方的表現。

分析原因:分析行爲背後的心理狀態。 利用換位思考的心理體驗過程,試着從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體察對方的內心世界。 在公正地評論事件中師生雙方的表現過程中,也體現出對學生的尊重,對事實的尊重。

3、老師小結,學生傾聽,通過分析,發現師生衝突發生的主要原因。

三、對尊重的理解

1、列舉

(1)學生不尊重老師的表現;

(2)老師不尊重學生的表現。 借這一環節,羅列並明確存在於學生中的不尊重老師的表現;老師也能明白學生對老師表現的認定。

2、討論

話題1:你是如何判斷“尊重”的表現的?

話題2:尊重的表現 利用具體到抽象的概況,從例舉的表現中提煉出“尊重”的定義和表現。 這種方式比直接闡述更易於學生接受。

3、學習

簡介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 觸動學生,並使他們意識到尊重是人的內在需求。

四、尊重的藝術

1、小遊戲: 兩位學生一組,用不同的`方式互相說“你好”。 在自創的小遊戲活動中,學生通過看錶演,或親身體驗,邊思考邊感悟,喚起學生的內心共鳴。 過程 師生活動 設計意圖

2、討論、小結 剛纔的遊戲中,你感悟到了什麼?

(1)尊重是相互的;

(2)尊重體現在細節處。 通過遊戲這種活動媒介,使學生由體驗內化爲自身的感想與體悟。

五、師生活動

1、點評與分享

(1)提問:在今天的班會課上,老師的哪些表現讓你感覺有舒服的被尊重感?哪些表現還有待改進?

(2)老師與學生分享學生時代與老師發生衝突的過程、事後的感想。 承認老師不是完美的化身,誠懇地接受同學的評價,散發着師生間平等交流的氣息。 通過老師真實故事的分享,觸動學生的心絃,引發學生的思考。

2、學生交流 你有過跟老師的衝突嗎? 怎麼解決的呢? 不斷的感悟使學生對尊重有深層次的理解,也幫助他們對尊重內涵的真正吸收和消化,纔會延伸爲一種外在的自覺行爲。

3、若情景劇“再現”…… 學生或表述或表演,完成觀點的表達。 通過學習、討論、感悟,讓學生來重新演繹師生衝突的情景劇,用行動顯現內心的收穫。 六、結束 教師發言 首尾呼應,點明主題,師生間在會意的微笑中結束班會。

六、活動反思

(1)本次主題班會,亮點在於:由教師組織,引導學生活動、分享、感悟等過程,思路流暢,教育效果良好;先有邏輯清晰的分析過程,又有“師生互動”環節的高潮;在整個設計中參插了心理學中的“體驗.感悟”的遊戲環節;

(2)不足之處在於:在某些環節處理上還欠細膩,比如在分析師生衝突的緣由之後,三言兩語的點睛之語是必須的;又由於在發言過程中學生非常踊躍,導致最後設計中的“小品再現”沒有實施,真是遺憾。即在班會時間的掌控上有難度,對學生反應、表達的預計上有困難。

(3)班會課後的延續教育:

一、佈置了回家作業——“面對以往發生過的師生衝突,你準備如何處理?”作爲下節班會課的內容;

二、在班級牆報一角開闢了“學會欣賞”的心理內容,教會學生從師生關係走向身邊的人際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