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小班美術詳案教案《圓形》含反思(通用10篇)

作爲一位傑出的教職工,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那麼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小班美術詳案教案《圓形》含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小班美術詳案教案《圓形》含反思(通用10篇)

幼兒園小班美術詳案教案《圓形》含反思 篇1

設計意圖:

藝術教育是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繪畫作爲藝術表現的重要形式,在幼兒園深受幼兒喜愛。幼兒藉助繪畫舒展內心的喜好和興趣,表達着對外部世界的認識和感受。如何在繪畫中充分發揮幼兒的主體作用,把繪畫變成幼兒自由想象、大膽創作、體驗快樂的活動,我根據小班幼兒這一時期繪畫的特點—主要用圓來描繪物體,以及針對班級幼兒在繪畫中的表現:動筆後構思;事先構思和隨意圖畫穿插;繪畫內容轉移;一形多義;易受他人影響等特點,設計了美術教育活動《圓形變變變》。通過充分讓幼兒感知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圓形的物品,如:西瓜、太陽、蘋果、餅乾、球等,啓發幼兒想象,大膽的創作和大膽的表現。而作爲引導者的教師,其作用主要體現在豐富幼兒的感性經驗,激發其表現美、創造美的興趣,使之體驗自由表達和創造的快樂。

活動目標:

1、學習在圓形裏外添畫,表現自己喜歡的各種各樣的圓形物體。

2、遷移已有經驗,藉助範畫擴展想象,創造出各種各樣的圓形物體。

3、樂意參與“圓形變變變”活動,感知在圓形上添畫變出新事物的快樂。

4、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造的能力。

5、培養幼兒的欣賞能力。

活動重點難點:

重點:大膽地在圓形裏、外進行添畫,體驗創造性地繪畫的樂趣。

難點:能自主、創造性地聯想和添畫。

活動準備:

經驗積累:觀察日常生活中圓形的物體,豐富感知經驗。

小熊吹泡泡大圖片、小熊吹泡泡作業單、由圓變成的物體範例、吹泡泡玩具、水彩筆、小抹布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出示小熊吹泡泡卡片。師:今天張老師給小朋友請來了一位小客人,你們看,是誰?(出示卡片)小熊在幹什麼?它吹出的泡泡是什麼形狀的?小朋友你們知道嗎小熊是一個了不起的魔術師,它會把圓形變成許多有趣的東西。小朋友睜大眼睛看一看小熊把圓形變成了什麼?

二、觀察

引導幼兒觀察小熊變圓的魔術,說說小熊在圓形裏面添畫幾筆變成什麼?(西瓜)圓形外面添畫幾筆變成什麼?(太陽)圓形裏外同時添畫幾筆變成什麼?(小貓)

師:我們一起數1、2、3,再吹一口氣,(教師用簡筆畫形式畫出西瓜)提問:小熊在圓形裏面添畫幾筆變成什麼?(西瓜)小熊還會變什麼呢?第二次變:小熊在圓形外面添畫幾筆變成什麼?(太陽)小熊可真棒,它還會變什麼呢?小熊在圓形裏外同時添畫幾筆變成什麼?(小貓)

小結:小熊的本領真大,它能把圓泡泡變成這麼多可愛的東西。

三、啓發想象

師:小熊是個了不起的魔術師!小朋友你想變圓的魔術嗎?你見過哪些圓形的東西?

啓發幼兒想一想,說一說,鼓勵幼兒先在小組內交流,然後引導幼兒把見過的圓形的東西都說出來。教師可啓發幼兒說一說吃的、玩的、教室裏、馬路上見過的圓形的東西。

四、創造、操作

(1)出示小熊吹泡泡的形象。

師:剛纔,小熊又吹了許多圓泡泡,小朋友也來做一個小魔術師,把你想變的圓圓的東西都變出來吧。

(2)教師指導幼兒在圓形裏邊、外邊添畫。對能力弱的幼兒教師可用範例加以啓發引

(3)對能力強的幼兒提供更多的圓泡泡鼓勵其創造。師:小熊又吹出了更多的泡泡,你再給它變一變吧。

五、交流講評

(1)幼兒圍坐在作品前,向同伴,向老師介紹自己把圓形變成了什麼?誰變的東西和大家的不一樣?

(2)老師講評:小朋友變出了這麼多圓圓的可愛的東西,小熊誇我們真能幹!看,小熊獎勵給我們許多吹泡泡玩具,我們一起到外面玩吹泡泡遊戲吧。

延伸活動建議:

1、觀賞活動:引導幼兒觀賞生活中各種圓、方、三角形的物品,豐富幼兒的感性認識。

2、活動區活動:教師將畫有三角形、方形的作業紙放在美工角,讓幼兒自由添畫,並把作品陳列在作品角。引導幼兒互相觀賞添畫好的作品。

活動反思:

優點:在設計和組織活動時,我較好的把握了三個結合:

1、預成教材和生成教材相結合

幼兒的認知經驗已今非昔比,他們更喜歡接受新奇、從現實生活中隨機生成出來的事物,因此我從既定的教材中走出來,尋找到易爲幼兒接受的題材,開拓了新的教材教法。從本次活動目標的制定、教案的設計環節,尤其是幼兒的作業單再現了教師的創新亮點。此作業單最突出的特點是美觀、遊戲性強、具有反覆利用性。作業單是用封塑膜過塑的,畫錯了可以擦去重新再畫,並且反正面都有數量不同的泡泡,滿足不同需要的幼兒,使幼兒能更爲愉悅、成功地作畫。

2、示範法與觀察法、談話法結合相結合

示範法的運用,使幼兒較好的掌握了在圓形裏外添畫的規律。但如果示範法過前、過全,則容易束縛幼兒小手和大腦,阻礙其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發展。因此在本次活動中,我只示範了三個範例,(西瓜、太陽、小貓頭)但其展現的內容卻是三個類別的內容(水果類、動物類、宇宙類)。從三個範例中可以引發幼兒進行相似聯想,拓展幼兒的的想象力。

觀察法是我把繪畫內容變成了幼兒看得見、聽得到、摸得着、感受深的東西,讓幼兒“有物可畫”。因此前展性感知經驗的積累是非常重要的。在本次活動前我就有意識的引導幼兒觀察周圍生活中圓形的物品,以豐富他們的感性經驗。孩子們之所以能說出這麼多圓形的物品是因爲他們有了前期的觀察經驗。

談話法是我爲幼兒創設了寬鬆開放的談話環境,讓幼兒把繪畫構思都表達出來,提高思維想象力和語言表達力,談話中教師及時捕捉幼兒閃光點,發現並糾正談話中的不足,讓幼兒“有物想畫”。

三種方法的靈活運用,體現了教師引導者、支持者與合作者的新型師生關係。如在活動中,晨晨小朋友只畫了一個太陽,就不知該畫什麼了,於是我說了句“一粒芝麻掉下來”,幼兒思維馬上被激活了,他在圓形裏面點了無數個小點點,還告訴我這是芝麻餅。我想這就是因人、因情施教,它既幫助了弱者,又不限制強者,保證不同水平的幼兒“有膽敢畫”。

3、教師評價與幼兒評價相結合。

在評價幼兒作品時,讓幼兒在自我表達中展現有個性的創意。(如:我們成人看孩子的作品,線條不流暢,結合比例不合常規(添畫人頭時眼睛太往上);有的色彩深淺也不合實際(綠太陽)),幼兒自我創意是:這個西瓜切成了兩半、綠太陽會覺得涼快……幼兒的奇思妙想讓我很吃驚。因此也讓我把更多讚賞和鼓勵的語言“普灑”給每個孩子。我覺得每一幅畫都沒有好壞之分,只有不同幼兒表現水平之別。因此,教師對幼兒作品的評價只有和幼兒評價相結合,才能防止片面和偏頗,起到尊重幼兒創作成果,全面教育幼兒的作用。

不足之處:

因爲幼兒是活動的主體,在活動中隨時會出現教師沒有預設到的問題與行爲,這就需要教師要有較強的隨機應變能力,我覺得自己在這方面還需加強,解決的方法一是加強理論知識的學習與儲備,二是要對每一個教學活動進行不斷的反思、總結。只有這樣,纔能有效提高教學組織能力。

幼兒園小班美術詳案教案《圓形》含反思 篇2

活動目標

1.感知球會動、會滾、會跳的特性,會簡單的推理。

2.大膽猜測,樂於表達自己的意見

3.體會做事要仔細,不要粗心大意。

4.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活動準備

1.人手一隻球、一塊布。

2.一張猜測用的圖表。

3.小雞、貓頭鷹、啄木鳥、凳子、鴕鳥蛋圖片各一張,PPT。

活動過程

(一)設疑:圓圓的東西會是什麼?

1.教師:小動物們在草地上發現了一隻花花綠綠的圓怪物,它們誰也不認識這圓圓的東西。小朋友覺得這圓圓的怪物會是什麼呢?(請幼兒大膽猜測,教師把幼兒猜測的東西畫在紙上。)

2.教師:那圓圓的怪物到底是什麼呢?我們一起來聽故事吧!故事的名字就是《圓怪物》。

(二)分段欣賞《圓怪物》

1.片段一:小松鼠發現的圓怪物。

(1)教師:是誰先發現的圓怪物?它猜圓怪物是什麼呢?

(2)教師:小松鼠啃了啃圓怪物,它是怎麼說的?(引導幼兒學說:不好!不好!這味道真不好!)

(3)我們發現了圓怪物的一個祕密:不能吃。看看我們剛纔猜的東西,哪些是能吃的呢?(把猜測圖表中能吃的圓東西去掉。)

2.片段二:小雞發現的圓怪物。

(1)教師:小雞跑過來,看到圓怪物後是怎麼做的?

(2)教師:它發現了圓怪物的什麼祕密?這個圓怪物會”動”。

(3)教師:圓怪物是怎麼動的?我們一起來學學。

(4)教師:這個圓怪物不能吃,還會動。你們猜可能是什麼啊?爲什麼?(把猜測圖表中不會動的圓東西去掉)

3.片段三:啄 木鳥發現的圓怪物。

(1)教師:啄木鳥飛過來,它以爲圓怪物是什麼?它看到圓怪物後又是怎麼做的?

(2)教師:它發現了什麼祕密?圓怪物會滾。

(3)現在我們來猜猜,這個不能吃、會動又會滾的圓怪物是什麼呢?爲什麼?(把猜測圖表中不會滾的圓東西去掉)

4.片段四:貓 頭鷹發現的圓怪物。

(1)教師:貓頭鷹被吵醒了,它以爲是什麼?它看到圓怪物是怎麼做的?

(2)教師:這次圓怪物怎麼了?(圓怪物會一上一下地跳)

(3)教師:我們一起來學一學”跳”的動作。

5.教師:這個不能吃、會動、會滾、又會跳的圓怪物到底是什麼呢?

(三)完整欣賞故事得出結論

1.教師:讓我們完整地再聽一遍故事,請小朋友帶着這個問題去聽哦!

2.教師:小朋友猜出這個圓怪物是什麼了嗎?

3.幫助幼兒驗證皮球就是圓怪物。

(1)教師:剛纔,我們發現圓怪物有哪些本領?

(2)教師:皮球寶寶有這些本領嗎?(請幼兒上來玩皮球,發現皮球會動、會滾、會跳的特徵。)(3)教師小結:皮球會動、會滾、會跳。原來它就是故事中的圓怪物。

(4)教師:在我們生活中,除了皮球外,還有哪些東西會動、會滾、會跳?皮球、足球、籃球這些球寶寶都會動、會滾、會跳,都是有趣的圓怪物。

活動反思:

通過第一次的試教,從總體的效果來看還是不錯的。但是我們也發現了不少的問題,比如在教具的設計上需要改進,我們發現在活動中運用紙偶的效果不是很好,雖然幼兒對於紙偶也是非常感興趣的,但是教師在進行操作時紙偶不是很方便,另外,小班的幼兒似乎對於木偶更感興趣。所以,我們決定運用木偶代替紙偶,在教具的設計上補充一個“草地背景”,並由同組教師進行輔助表演,這樣執教的老師能更好的進行活動,而且幼兒能更專注於故事的欣賞。這樣做的目的在於,我們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給予幼兒一個直觀、形象、具體的感覺,讓幼兒跟隨故事的發展結合自己的情感體驗,達到對故事內容的基本理解的目的,同時在這一過程中又爲幼兒構築了一個語言學習的舞臺。還有,就是在最後一個環節處,我們覺得讓幼兒最好能看到“圓怪物”的真面目(皮球),這樣能使活動更爲完整,同時也能讓幼兒感受到成功的喜悅。第二,最後一個“玩球”的環節,應該放到第一個環節處,由“玩球”引出活動,引發幼兒對“球”的興趣,初步感知“球”的特點。在幼兒玩一玩→說一說的情境中引出活動,激發幼兒對故事內容的'興趣,這樣的導入更爲合適。第三,在活動中我們運用了創設問題情境(提出問題)→幼兒思考回答→教師傾聽、判斷並給予迴應或提出進一步的問題→幼兒再思考回答……”的步驟來進行,使提問抓住重點,形成一個循環往復、螺旋上升的過程,使教學活動成爲師幼雙方積極互動的過程。只是教師在每段故事的講述時,要注意幫助幼兒學習故事中的完整句“它是會X的”,還有就是幼兒完整句的表達“圓圓的XX可以吃(坐、抱)的”,充分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原本設計的幼兒參與故事的表演,我們改成了完整欣賞故事一遍,再次幫助幼兒對故事的理解。其餘,環節不需要太多的改動,整個環節還是蠻順的。

幼兒園小班美術詳案教案《圓形》含反思 篇3

【教材分析】

《圓蓋蓋》是主題“瓶瓶罐罐”中的活動之一,以瓶蓋“皮皮”這個有趣的形象貫穿整個活動,給予幼兒自由想象的空間和想說、愛說、敢說的機會。過程設計以故事爲主,讓幼兒在生動有趣的故事情境中學習,在輕鬆的學習氛圍中體驗成功、感受快樂!同時在人人蔘與的條件下幫助幼兒充分發揮想象力,培養他們印畫的積極性以及大膽表現的勇氣。

【活動目標】

1、欣賞並理解故事,喜歡故事中的角色。

2、學習故事中的短句並大膽的表述。

3、樂意想象,感受瓶蓋印畫帶來的樂趣。

4、樂於探索、交流與分享。

【活動準備】

1、裝飾好的瓶蓋“皮皮”一個,瓶蓋每人一個

2、水粉顏料(紅、黃、藍),蠟筆,鉛畫紙四張

【活動過程】

一、設置情境,引入課題

師:今天這麼多的爸爸媽媽來我們班做客,還來了一位非常重要的客人哦!他在哪呢?皮皮!皮皮!……。我們一起把他叫出來吧!

1、幼兒和教師一起請出“皮皮”。(慢慢的拉動繩子,請出“皮皮”)

2、教師扮演皮皮用各種方式(打招呼、擁抱)和幼兒問好。

師:小朋友們好!我是皮皮!(幼:皮皮你好!)

二、欣賞故事,學習短句。

師:你們知道皮皮是從哪裏來的呀?大家爲什麼叫他皮皮呢?聽完故事你就明白了。

(一)教師講述故事前四段,用“皮皮”演示故事印畫環節,並提問。

1、它爲什麼叫皮皮?(因爲它很調皮,每天都喜歡東跑跑西跳跳,所以大家都叫它皮皮)

2、它住在哪裏?(它住在瓶罐王國裏)

(二)用不同的方式(個別、小組、邀請家長參與互動)學習故事中“皮皮”的語言

1、它跑到什麼地方去玩了?(他跑到紅顏料裏去玩了)它跑到紅顏料裏是怎麼說的?(好漂亮喲!讓我變成圓圓的紅太陽吧!)

2、它還去過哪些地方呢?(黃顏料)到黃顏料裏它又是怎麼說的呢?(好漂亮喲!讓我變成圓圓的小黃花吧!)

3、它還去過哪些地方呢?(藍顏料)到藍顏料裏它又是怎麼說的呢?(好漂亮喲!讓我變成圓圓的藍泡泡吧!)

4、“皮皮”從一種顏料跳到另外一種顏料裏的之前都會做什麼動作呀?(在抹布上擦了擦臉)

三、師幼共同進行情景表演

教師講述故事,並引導幼兒扮演“皮皮”練習故事中的短句。

四、講述故事結尾並提問。

1、皮皮到底是什麼啊?(幼兒自由想象回答)

2、講述故事結尾:讓我們來聽一聽吧!

3、請幼兒一起說出皮皮是什麼:現在請你們一起告訴我皮皮是什麼吧!

小結:原來皮皮是一個圓蓋蓋。

五、拓展活動:瓶蓋印畫。

1、皮皮還能變什麼東西?(幼兒自由回答)教師示範印畫。

2、幼兒分組進行瓶蓋印畫。

師:今天老師給你們準備了這麼多的“皮皮”,讓我們一起動動手動動腦,印一印,畫一畫。請爸爸媽媽一起來吧!

3、小組點評,結束活動。

師:“皮皮”們變的東西真好看呀!讓我們放到外面展示一下/曬一曬吧!

活動反思:

圓形是小班幼兒在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一種形狀,它也是孩子在接觸形狀時最先能夠畫成功的一種圖案。緊緊抓住幼兒的興趣點,體現"生活即教育",從基本形狀入手,利用兒歌的形式,讓幼兒能夠感知不同的形狀,小班語言<圓圓圓>是一段不錯的兒歌,短小、精練,琅琅上口。所以在第一次活動後,每個孩子都能基本掌握這首兒歌。而在這次活動中更側重於讓幼兒感知其它各種形狀,進行嘗試性地仿編。

一、符號替代,直觀明瞭小班幼兒年齡小,對於不同的物品記憶不是很好,所以我使用了形象鮮明的符號圖案。幼兒在符號圖的暗示下熟練地掌握了兒歌的內容。同時在仿編時我把整個活動室佈置成了圓的世界(活動室四周張貼擺放各種圓的圖片及實物)讓幼兒到室內尋找圓的物體並通過看圖例替換兒歌中的圓形物體進行仿編。幼兒的思維一下子打開了,學的非常的有趣也非常投入。

二、探索和仿編"教學不再只是知識的傳承過程,而是探求知識、建構知識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幼兒在自己原有知識的基礎上通過與環境、教師及同伴的互動,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不斷獲得語言及其他各種能力的發展。在本次活動中,設計了創編這一環節,是想讓孩子們通過自己的探索和尋找,感知圓形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皮球圓圓,氣球圓圓,小鼓也是圓圓,燈籠圓圓……在活動室裏孩子們找到許多圓圓的東西。孩子們興致盎然地把自己找到的圓東西嵌入兒歌,儼然是一個個小作者。

不足之處:

在活動中我們也發現有些孩子不太善於去主動學習,如在複習兒歌的時候,請某一個幼兒誦讀兒歌,幼兒積極性不高,這與幼兒在平時的活動息息相關,告訴我們要多利用各類形式提高幼兒表達的積極性;在尋找圓東西時,有些孩子很開心,他找到了什麼,就樂於與同伴和老師分享,會有意識地把這些說出來,而有些孩子找到了,卻不願意開口。

活動結束後,大部分幼兒都樂於去說兒歌,仿編兒歌,我也把問題拋給了孩子,請他們回家尋找圓形的物品,繼續仿編,並請家長記錄下來,這又一次調動了幼兒的"胃口",更好地讓幼兒在生活中提高。

幼兒園小班美術詳案教案《圓形》含反思 篇4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認識圓形,並用恰當的語言描述。XX是圓形的、XXX是圓形的。

2.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想象力和培養幼兒的創造性。

3.提高幼兒的競爭意識和快速反應能力。

4.體驗數學集體遊戲的快樂。

5.願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1.各種顏色的圓形卡片、膠水和紙。

2.各種玩具:羊角球、大滾球和半月搖。

3.實物:小鏡子、球類、臉盆、盤子、碗、熱寶等。

活動過程:

1.聽音樂入場,教師領着幼兒手挽花轉圈,走成一個大圓。

2.激發興趣,引出主題。在紙上粘貼各種顏色的圓形卡片,有紅色、綠色、黃色和藍色的。問幼兒看它們都是什麼形狀的?有大的、小的、還有更小的。今天老師給你們講《有趣的圓》。展示各種實物:小鏡子、球類、臉盆、碗、熱寶等這些都是圓。

3.充分調動幼兒思維,大膽的想象。小朋友,我們周圍有許多的東西都是圓形的,你們動動腦筋,想一想平時看到過哪些東西是圓形的?看哪個幼兒想的東西多?讓幼兒自由回答問題:太陽是圓形的、熱寶是圓形的、向日葵是圓形的等。幼兒如果答部出來,就提醒他們:我們的身體哪個部位是圓的?比如:眼睛是圓的衣服上的鈕釦是圓的等。玩的玩具也有的是圓的。

4.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感知圓的特徵。

A.老師給你們帶來一個百寶箱,箱裏面裝的都是圓形的東西,小朋友把手伸到箱裏,摸一摸,猜一猜你在箱裏摸到的東西是什麼?告訴我們小朋友,拿出來看你猜的對不對。籃球、排球、皮球、表、等。問他們的感覺是什麼樣的?很光滑的、圓溜溜的、沒有尖尖角的等。最後讓幼兒跟教師一起說《圓形是光滑的、圓溜溜的、沒有尖尖角的等》。

B.老師準備很多的圓,小朋友開動腦筋,將圓組成一種東西、動物或人物等。最後總結一下,那位小朋友粘貼的比較好。

5.室外發現,開拓思維。小朋友教室外面、大街上、馬路上、商場裏看到有圓形的東西嗎?“有”。多嗎?“多”。讓幼兒要同時說出兩種圓形物品,開拓幼兒想象和創造性,豐富幼兒對圓的經驗。

6.遊戲。大滾球、羊角球和半月搖組成圓,分成兩組來回滾動着玩。

活動反思:

在主題活動中爲幼兒提供了充足的時間、空間。改變以往的教學方式,而且鼓勵幼兒更多的嘗試。體驗不同的教學策略,使幼兒更積極更關注自我實踐獲得的過程。主要激發他們參與活動的興趣,這樣有利於教師對幼兒的觀察和指導,大大提高了師幼互動的質量。

幼兒園小班美術詳案教案《圓形》含反思 篇5

活動來源:

我們幼兒園比較注重培養幼兒早期閱讀的興趣,併購置了許多適合幼兒閱讀的繪本。小班幼兒剛入園,經過兩個月的培養,已經具備初步的早期閱讀意識。在平時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我發現:很多幼兒都喜歡圓形的物體,也能認識一些生活中的圓形物體。繪本《圓》特別適合小班幼兒閱讀,因此我設計了本次繪本閱讀活動。更好地讓幼兒瞭解圓,同時充分發揮幼兒的想象力、語言發展能力、閱讀能力等。

活動設計:

從認識"圓"入手的幼兒小班的語言教學活動。幼兒對"圓"有較豐富的感性認識,具備和積累了一定的認知經驗,看圖、觀看PPT,回答關於"圓"的問題,做接龍遊戲,學習分角色閱讀繪本,用創編的句式進行遊戲延伸等活動情節的設計很豐富,很精當,符合幼兒的特點,有感染力,也體現了正確的幼教理念,激發了幼兒學習語言的興趣,也培養了思維能力,對促進幼兒語言能力的提高,是一次成功的嘗試。

活動目標:

1、初步閱讀繪本,瞭解不同數量的圓可以變成餡餅、眼鏡、紅綠燈、火車、糖葫蘆等物品。

2、通過教師提問和觀察,嘗試將環境中圓形的物品用繪本的句式進行仿編。

3、體驗"圓形物體變變變"帶來的快樂。

4、激發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認識生活中一些圓形的物體,會唱"拉個圓圈走走"的歌。

2、物質準備:創設環境,有意識地在教室裏擺放一些圓形的東西。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觀察繪本封面,引起閱讀興趣

師:小朋友,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本有趣的繪本,看看封面上的圖形,你認識嗎?這本繪本的名字叫《圓》。這麼多的圓形寶寶,今天要來給小朋友變魔術呢?它們會變成什麼好東西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二、引導幼兒觀看PPT,閱讀故事,初步欣賞故事內容

1、教師引導幼兒集體欣賞PPT。(1—3個圓的內容)提問:"一個圓,孤零零",它會變成什麼呢?還會變成什麼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兩個圓,來做伴"它會變成什麼呢?還會變成什麼呢?

"三個圓,正正好"它會變成什麼呢?還會變成什麼呢?

"四個圓,排成排"它會變成什麼呢?還會變成什麼呢?

"五個圓,連成串"它會變成什麼呢?還會變成什麼呢?

"許多圓,跑起來"它會變成什麼呢?還會變成什麼呢?

三、師生邊完整欣賞PPT

邊講述繪本,進一步幫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四、接龍遊戲:

第一次教師說前半句,幼兒說後半句。

師:小朋友真聰明,現在我們來玩個接龍遊戲,我說前面的"一個圓,孤零零"。寶寶說後面的"好像一個大餡餅"。看誰說得好?

五、尋找教室中的圓形物品

1、在教室內尋找圓形物。

師:我們教室裏也藏着許多圓形寶寶,哪些東西是圓形的呢?快把它們找出來吧。

2、把找到的圓形物用繪本的句式念出來。

師:一個圓,孤零零,好像一個大皮球。兩個圓來做伴,變成一個望遠鏡……

六、教師指相應的物品,進行填充式創編繪本

師:寶寶們真棒!找到了很多圓形的東西,說得也很好,現在張老師來把你們找到的圓形寶寶編到故事裏,就會變成一個新的繪本故事。

教師一邊念一邊指向創編的物品"一個圓,孤零零"好像一個(引導幼兒填詞:大皮球,兩個圓來做伴好像一副望遠鏡等等)。

七、遊戲"拉個圓圈走走"

1、師:今天圓形寶寶玩得真高興,我們也來玩個"拉個圓圈走走"的遊戲吧。

2、遊戲延伸:用創編的句式進行遊戲。

"拉個圓圈走走,拉個圓圈走走,走走走走,變成一個大皮球"。(變成一條毛毛蟲、望遠鏡等等)。

教學反思

在整個說課的過程中,從一開始準備我覺得自己還是挺認真的,我沒有按照一般的要求的去設計這節課,我以爲這會是好的,沒想到這卻成了偏題,說實話有一點兒傷心,不過這是第一次嘛,而且我覺得應該是我在設計的課中並不能體現我的想法,所以老師們就更不能理解了,只是會覺得我設計的課偏題了,這對於我來說是一個經驗教訓:在還沒有把課說好的情況下就不要去一昧的講究新穎,這樣反而會弄巧成拙,不但不能表達自己的本意可能還會很亂。

幼兒園小班美術詳案教案《圓形》含反思 篇6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大膽想象,根據自己已有的繪畫技巧,表現各種各樣的圓形事物。

2、鼓勵幼兒根據自己的想象構思畫面。表現一定的故事情節,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及畫面構圖能力。

3、養成大膽用色、均勻塗色的良好習慣。

4、感受作品的美感。

教學重點、難點

在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發揮想象,並運用繪畫手段表現出來

活動準備

1、多媒體播放故事《我們是圓》。

2、圓形事物圖片若干張。

3、水彩筆、油畫棒

活動過程

1、組織教學、激發興趣

(1)提問:小朋友們認識圓形嗎?誰能說一說見過哪些圓形的物體?請把你看到的說給小組的夥伴聽聽。

( 幼兒小組議論)

下面老師請幾個小朋友起來彙報一下你們小組交流的情況(全班彙報)

(2)剛纔小朋友說出了那麼多的圓形事物,非常好。老師也認識了許多圓形朋友,還錄了一些他們活動的圖像呢,然後,請幼兒觀看故事《我們是圓》的錄像(教師在適當的時候引用語言提示),並提問“你們看到了些什麼?”“他們有什麼共同點?”

2、引導幼兒觀察圓形事物圖片。

3、啓發幼兒想象可以把那些東西設計成圓形。

4、指導幼兒合理佈局畫面

你想畫圓形什麼物體?把它畫在畫面的什麼地方?

5、幼兒隨音樂作畫,老師巡迴指導。

指導重點:教師引導幼兒對圓進行內部添加,他們畫出了多彩的地球、時鐘、皮球、碗、盤子、笑臉、大轉盤、毛線球、呼啦圈、方向盤、茶杯蓋、輪胎等。在此基礎上,又引導幼兒在圓形外部進行添加成形,如:蘋果、櫻桃、喇叭、葵花、手提袋、魚、太陽、西瓜等,使其更爲生動形象。

(1) 指導幼兒合理佈置畫面,鼓勵幼兒大膽想象。

(2)激勵幼兒在圓形事物的周圍進行添加,使其畫面構成一定的故事情節。

(3) 啓發幼兒使用自己喜歡的顏色表現圓形世界。

6、幼兒欣賞、評價作品

展示作品,請幼兒講述畫面內容,教師和幼兒共同點評。

活動延伸

幼兒和老師一起共同創設佈置出一幅《圓形世界》牆面畫,請其它班的小朋友來參觀。

教學反思

通過觀察錄像幼兒對圓形事物有了更進一步的瞭解,在幼兒作畫時通過老師的指導,幼兒掌握了一定的創設構圖技巧,在欣賞、點評這個環節,幼兒得到了提高。

幼兒園小班美術詳案教案《圓形》含反思 篇7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學習把泥搓成長條粘接成圓環的方法。

2、激發幼兒自由想象講述:自己做出的圓環像什麼。

3、培養幼兒對陶藝的興趣,提高孩子們的動手能力。

活動準備:

1、每人一盒陶泥、陶藝板、溼布

2、課前讓幼兒觀察圓形。

活動過程:

一、出示範作,引導幼兒觀察

師:你們看這是什麼?它像什麼?你知道它是怎麼來的嗎?

二、教師邊念兒歌,邊做示範。

師:今天我們就也來做圓環,好嗎?請小朋友先看看老師是怎麼做的:

小泥條搓呀搓,搓成小木棍,彎彎腰,拉拉手,拉拉手,不鬆手,接在一起成圓環,圓環圓環真好玩。

三、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1、先把陶泥捏一捏,團一團,團成圓形;

2、把團好的陶泥放在兩手上來回的搓;

3、接自己搓的圓環擺成各種圖形。

四、評講幼兒作品:

說說自己做的圓環像什麼?

活動反思

在主題活動中爲幼兒提供了充足的時間、空間。改變以往的教學方式,而且鼓勵幼兒更多的嘗試。體驗不同的教學策略,使幼兒更積極更關注自我實踐獲得的過程。主要激發他們參與活動的興趣,這樣有利於教師對幼兒的觀察和指導,大大提高了師幼互動的質量。

幼兒園小班美術詳案教案《圓形》含反思 篇8

設計背景

操作活動是幼兒喜愛的活動,也是幼兒操作技能的有效手段。藉助小班孩子“吃餅乾”這一生活情景,懸着了適合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讓孩子在吃吃、玩玩中獲得有意義的經驗。

活動目標

1、學習搓圓、壓扁的技能。

2、體驗動手操作的樂趣。

3、培養幼兒的觀察、操作、表達能力,提高幼兒的審美情趣及創新意識。

4、引導幼兒能用輔助材料豐富作品,培養他們大膽創新能力。

5、培養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重點難點

搓圓、壓扁。

活動準備

餅乾、麪粉若干、盤子人手一個。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入課題。

二、製作圓餅乾。

老師給小朋友準備好了做餅乾的材料,現在請你們輕輕地把椅子搬到桌子旁邊。

先來看看圓餅乾是怎麼做的。

先從一大塊的面取一小塊,放在一隻手的手心裏,另一隻手放在麪糰上旋轉搓圓,然後壓一壓,一塊圓餅乾就做好了。

你們都會了嗎讓我們來一起做吧!

請小朋友多做幾塊,餅乾要做得圓,做得好看。

三、烤餅乾

教學反思

1、幼兒能很好的理解搓和壓扁,也能很好的完成搓圓和壓扁的技能。通過材料幼兒與同伴於老師之間有很好的互動,從動作快的幼兒去幫動作慢的幼兒等可以看出。

2、這是幼兒第一次接觸這樣的操作,幼兒從日常的經驗中看到的變成現在的實際操作,促進幼兒大限度的發展。

3、不足方面:還可以在後面的環節加上給圓餅乾印圖案,這樣幼兒的興趣還會更大,效果也會更好。

5、小班美術教案:圓之舞(粘貼)

幼兒園小班美術詳案教案《圓形》含反思 篇9

活動目標

1、樂於參與美術活動,體驗創作樂趣。

2、能結合生活經驗大膽想象,嘗試通過印畫、粘貼、添畫和組合等方法表現各種圓形物體。

3、能認真作畫並保持畫面整潔。

4、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造的能力。

5、培養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活動準備

知識與經驗準備:事先引導幼兒發現生活中的圓形物體。

材料準備:大小不一圓形紙片、糨糊、棉籤、水彩顏料、毛筆、圖畫紙和抹布;蘿蔔、藕;《圓寶寶變魔術》課件;

活動過程

(一)觀看多媒體課件,引發幼兒經驗

1、觀看幻燈一

重點提問:今天有誰來做客?(圓形寶寶)

2、觀看幻燈二

重點提問: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物體是圓形寶寶這位神奇的魔術師變的

3、觀看幻燈三

重點提問:幾個圓形組合還可以變成什麼物體?

(二)介紹繪畫材料

實物印畫:用蘿蔔、蓮藕蘸顏料後在紙上印畫,再添畫組成有關圓形的物體。

粘貼畫:先想好圓形能變什麼物體,然後在紙上黏上圓形,再用棉籤添畫。

報紙畫、鏡面畫:在報紙上或鏡面上自由創作各種圓形物體。

(三)提出作畫要求

1、大膽想象畫出各種圓形物體;

2、自由選擇畫畫材料;

3、保持畫面整潔,繪畫工具用完要放回原處。

(四)幼兒畫畫

教師注意鼓勵和啓發幼兒大膽想象和畫畫;及時提醒幼兒手髒後要擦在抹布上、工具材料用完後要放回原處。

(五)展示並相互介紹作品――我把圓形變成了什麼

活動反思

在本環節中,我肯定了每個幼兒作品,讓幼兒獲得成功後的愉悅體驗。鼓勵每一位幼兒積極地、主動地、大膽地用語言將自己的作品表達出來。從而達到藝術活動的最高目標,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

幼兒園小班美術詳案教案《圓形》含反思 篇10

設計背景

在一次戶外活動時,我班的夏利肯小朋友在吹泡泡玩,其他的小朋友看到泡泡都又抓又叫,非常興奮。看着孩子們對泡泡如此感興趣,我設計了本次活動,讓幼兒在生活中自己去觀察、去發現,除了泡泡是圓圓的,還有那些東西從直觀上看是圓圓的,通過觀察讓幼兒對圓形的物體感興趣,並且能夠大膽、清楚地說出來,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目標

1、認知目標:讓幼兒觀察身邊哪些物體從直觀上看是圓圓的。

2、能力目標:引導幼兒能說出一句完整的話:“xxx是圓圓的。”並能從不同圖形中找出圓形。

3、引發幼兒學習圖形的興趣。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認知目標讓幼兒觀察身邊哪些物體從直觀上看是圓圓的。

活動難點:能力目標引導幼兒能說出一句完整的話:“xxx是圓圓的。”並能從不同圖形中找出圓形。

活動準備

電動泡泡槍

多媒體課件

小魚吹泡泡的粘貼材料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玩一玩,師幼互動一起和泡泡做遊戲

1、教師出示泡泡槍:師幼共同玩泡泡。

2、師:“仔細看一看泡泡是什麼樣的?你還發現了泡泡什麼祕密?”

經驗提升:泡泡是圓圓的,有大有小真好玩,輕輕一吹泡泡就會飛起來,落下的泡泡不見了。

(二)基本部分

1、說一說:讓幼兒說一說除了泡泡是圓圓的,還看到過哪些東西是圓圓的。

2、認一認

師:“小朋友們真棒,發現了這麼多的東西都是圓圓的,老師也給小朋友們準備了一些圖片,現在請小朋友仔細看一看,圖片上還有哪些東西是圓圓的?”

(1)出示圖片,讓孩子辨認圖片上那些東西看上去是圓圓。

(2)能說出一句完整的話“xxx是圓圓的”。

(三)結束部分

操作活動:幫助小魚找泡泡。小魚的泡泡不見了,讓幼兒在各種圖形中幫助小魚找泡泡。(在音樂聲中粘貼泡泡)

(四)活動延伸:到大廳外面去找一找還有什麼東西從直觀上看是圓圓的。

教學反思

通過本次教學活動

1、運用了幼兒感興趣的泡泡機,增加了師幼之間的互動,引起了幼兒興趣。

2、活動難度適合本班幼兒年齡特點。

3、充分利用周圍的環境讓幼兒去觀察、去發現。

4、在幼兒口語表達能力方面再稍加一點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