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中班音樂教案15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中班音樂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幼兒園中班音樂教案15篇

幼兒園中班音樂教案1

活動目的:

1.培養規則意識,能與同伴配合協調。

2.獲得對民間遊戲的感性經驗。

活動材料:

彩條若干,《過新年》音樂光盤、輕柔的音樂。

全體幼兒準備。

活動建議:

1.扭起來

教師播放音樂《過新年》,手拿綵帶扭秧歌,把歡快的喜氣洋洋的精神表達出來,以激發幼兒扭秧歌的*。

2.武動綵帶

每個幼兒拿彩條,排成一縱隊,三個教師穿插在中間,隨着歡快的音樂進行曲線走跑交替,排頭老師控制好速度和曲線的幅度。幼兒自選兩根綵帶,隨着歡快的音樂四散在場地上揮舞綵帶,教師參與其中帶動幼兒扭起來。指導幼兒雙臂用力揮舞,如畫圈、抖動、甩動,雙臂高舉自傳等,綵帶隨風飄動。

3.舞動身體

幼兒分組隨音樂扭秧歌,康納一組早到達終點,爲勝隊。

4.放鬆運動

教師帶領幼兒隨舒緩的音樂放鬆擺動身體,達到調整的目的。

(活動中和他人保持一定的距離,避免碰撞。)

活動反思

孩子們在歡快的音樂中活躍了身心,即達到了鍛鍊的目的,又增進了幼兒之間的感情。

幼兒園中班音樂教案2

活動目標:

1、能創編動作大膽表現歌曲內容。

2、體驗表現袋鼠媽媽的動作和表情的樂趣。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袋鼠媽媽頭飾、大口袋、布絨袋鼠玩具、音樂《袋鼠媽媽上學去》、播放器。

活動指導:

1、以神祕的口吻導入,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

引導語:小朋友,你們知道今天誰來了嗎?你們知道袋鼠媽媽要去哪兒嗎?袋鼠媽媽是怎麼樣上學的呢?我們聽聽袋鼠媽媽怎麼說的。

2、引導幼兒完整欣賞歌曲,理解歌曲內容,熟悉旋律。

(1)出示布絨袋鼠玩具,清唱歌曲,引導幼兒認真欣賞。

提問:袋鼠媽媽是怎麼上學的?她的書包是什麼樣的?藏在哪兒?書包裏有什麼?

(2)讓幼兒知道"哎嗨"是表示驚訝的語氣。

3、引導幼兒根據歌詞的內容,創編、表現動作,教師根據幼兒的表現情況進行指導。

(1)鼓勵幼兒根據歌詞的內容,創編袋鼠媽媽跳躍上學,打開書包以及發現是個小寶寶時驚訝的樣子。

(2)播放音樂,引導幼兒隨音樂表現動作。

4、表演結束後,讓幼兒接受"小袋鼠"的親吻,體驗活動的樂趣,感受獲得鼓勵的滿足。

活動反思:

幼兒園教學大綱中指出幼兒園音樂教育的任務是:培養幼兒對音樂的興趣和愛好;重視音樂能力的培養;教給幼兒簡單的音樂技能;發揮音樂的教育作用。音樂遊戲《袋鼠》是一首旋律生動活潑、富有詼諧情趣的幼兒喜聞樂見的動感教材。中班幼兒對媽媽還有一定的依賴性,他們真的希望能像小袋鼠一樣每天呆在媽媽的袋袋裏,與媽媽做遊戲。

幼兒園中班音樂教案3

一、活動目標

1.喜歡參加音樂活動,會在音樂中大膽表情感體驗。

2.感受樂曲的歡快氣氛,切準4/4節奏,能隨着音高音低的變化而改變動作。

二、重點和難點

這是一段歡快的樂曲,4/4的節奏明顯而且有跳躍感。本教材的重點是引導幼兒熟悉4/4節奏,切準節奏,並且運用歡快的動作表現樂曲的氣氛。本教材的難點是要引導幼兒在活動中辨析音高官低的變化而改變4/4動作。

三、材料及環境創設

1.錄音磁帶“鑽山洞”樂曲。

2.製作一個山洞可供幼兒玩耍。

3.若干樂器、綢帶等幼兒自編舞蹈的道具。

四、設計思路

爲大班的幼兒按排這個教材,最主要的是讓幼兒熟悉4/4節奏,因爲在兒童作品中很多是2/4節奏,聽一聽4/4旋律、並引導幼兒運用多種節奏型表現4/4拍能更進一步培養幼兒的節奏感,同時本教材還通過教師錄像磁帶將樂曲時而彈奏在高音部分,時而彈奏在低音部分,以引起幼兒對樂曲變化的注意,感受音高音低。

五、活動流程

角落活動中熟悉樂曲、感受樂曲——集體活動中共同感受樂曲、表現樂曲——角落

活動中進一步表現樂曲

幼兒園中班音樂教案4

一、活動目標:

1、初步學會歌曲,培養幼兒在唱歌時咬字清晰,用自然的聲音演唱歌曲。

2、感受歌曲旋律,讓幼兒初步感受京劇音樂,會用簡易樂器爲歌曲伴奏。

3、通過對故事主題的提升,培養幼兒從小養成誠實的好品德。

二、重點與難點:

1、重點:培養幼兒在唱歌時咬字清晰,用自然的聲音演唱歌曲。

2、難點:讓幼兒初步感受京劇音樂。

三、材料與環境創設:

多媒體課件、簡易樂器

四、設計思路:

本次活動設計以幼兒園大課題“傳承民族文化,促進幼兒教育”爲依據,以中班組小課題“在德育小故事中對音樂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爲導向,並結合本班幼兒對音樂活動的興趣,尋找一條最佳途徑,讓音樂與故事完美結合,發揮故事與音樂的藝術魅力,更好的促進幼兒德育發展。

“撿果果”是一首具有京調風格的歌曲,在活動中讓幼兒初步接觸我國多元文化,在民族文化的薰陶下,發現並感受生活中的美。充分利用班級資源———幼兒收集的筷子在音樂活動過程中調動幼兒積極性,通過節奏練習,更有興趣的學唱歌曲。

五、活動過程:

1、律動《筷子舞》

2、練聲

———請幼兒用正確的嘴形唱歌。

———請幼兒用簡易樂器伴奏,練習節奏××ㄧ×oㄧ

3、教師結合多媒體講述故事

———故事裏講了誰?幹什麼?

———教師設置懸念,“老師把這個故事編成了一首兒歌,兒歌裏會告訴我們答案?———教師有節奏的念第一遍兒歌,請幼兒回答問題。教師總結,提升故事的主題:“小朋友從小做個誠實的好孩子。”

———教師有節奏的念第二遍兒歌,請幼兒用簡易樂器伴奏。

———師生共念兒歌,練習節奏。

4、教師範唱歌曲,請幼兒傾聽。

———“老師給這首兒歌編了一段美妙的旋律,你們聽聽看,跟我們以前學的歌曲有沒有不一樣的地方?”

———教師重點教唱歌曲中具有京調風格的兩句,讓幼兒充分感受並學會唱。

5、請幼兒再次傾聽歌曲,能力強的幼兒跟老師一起唱。

———“請小朋友用筷子寶寶給老師伴奏?”

———出示音符寶寶,請幼兒整齊的敲打節奏。

———教師組織幼兒以不同的形式學唱歌曲。

妹妹小朋友唱,弟弟小朋友用筷子伴奏。

弟弟小朋友唱,妹妹小朋友用筷子伴奏。

請個別小朋友一邊唱一邊伴奏。

6、延伸活動:請全班幼兒一起演唱歌曲,並用筷子伴奏。

幼兒園中班音樂教案5

【活動目標】

1、感受歌曲幽默滑稽的風格,在教師動作以及滑稽語氣詞的提示下,學唱弱拍起歌曲。

2、嘗試替換歌曲中部分歌詞進行演唱。

3、體驗歌曲中的幽默詼諧感。

【活動準備】

1、幼兒在以往的活動中唱過弱拍起唱的歌曲。

2、幼兒用書:《胡說歌》。

3、投影儀。

【活動過程】

一、觀察幼兒用書投影圖《胡說歌》,感知並理解畫面滑稽、風趣的內容和風格。

師:小丑最喜歡說幽默的話、做滑稽的事,逗大家開心。你看,他今天和平常有什麼不一樣嗎?

二、幼兒跟着教師一起學說歌詞。

1、幼兒在教師慢速說歌詞的過程中,發現語氣詞“哎呀”及動作的提示作用。

2、幼兒根據教師動作提示由慢到快的說歌詞。

三、初步學唱歌曲。

1、幼兒聽教師以較慢的速度翻唱歌曲《胡說歌》。

2、幼兒在遊戲情境中學唱歌曲。

3、幼兒繼續學唱歌曲。

四、替換部分歌詞,進一步學唱歌曲。

1、幼兒嘗試用“嘻嘻”“哎呀”演唱歌曲。

2、教師將襪子套在鼻子上,引導幼兒先說歌詞再練唱。

3、讓個別幼兒扮小丑操作襪子,進一步引導幼兒先說歌詞再練唱。

五、進一步替換、創編新歌詞,風趣地進行表演唱。

1、教師表現幾種生活中非正常的穿戴方式,如把鞋帶系在頭上、把圍巾紮在腰上等,啓發幼兒仿編歌詞唱歌。

2、教師請有創意的幼兒帶領大家練習並享受新創作的作品。

六、教師引導幼兒發現並用幽默的方式重新欣賞、認識原來不合理的着裝。

師:襪子一定要穿腳上嗎?手套一定要套手上嗎?說不定套在其它地暖放不僅滑稽還漂亮呢。小朋友自己來做設計師,重新打扮一下自己,舉行一個特別時裝展示吧。

【活動延伸】

區角活動:在美工區,提供乾淨的頭巾、絲襪、鞋子以及其它材料,設計製作時裝。

幼兒園中班音樂教案6

活動目標:

1、用動作表現歌曲中3/4、2/4拍的節奏。

2、根據歌詞內容做相應的動作。

3、積極投入活動體驗遊戲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魚網一個。

活動過程:

一、在《郊遊》樂曲伴奏下進教室。

二、複習歌曲《在農場裏》。

三、感受歌曲《小蝌蚪》的樂曲旋律,理解歌詞內容,並做動作。

1、傾聽教師範唱。"青蛙媽媽的孩子小蝌蚪在唱歌,大家注意聽,它唱了些什麼?"

2、根據歌詞內容,師生共同創編動作。

3、在教師帶領下,邊念兒歌邊做動作,表現歌曲中3/4、2/4拍的節奏變化。

4、在歌曲旋律伴奏下,嘗試配歌詞,學唱歌曲。

5、在歌曲錄音的幫助下,邊唱歌曲邊做動作。

四、邊唱歌,邊玩遊戲。

教師講解遊戲玩法及規則。

"小蝌蚪邊唱歌邊在水裏遊,玩得很開心,調皮的孩子拿來魚網捉小蝌蚪,靈活的小蝌蚪快快地游回去了。""魚網出現時,小蝌蚪才能游回家去!"完整遊戲,幼兒邊唱歌邊按歌詞內容和歌曲節拍做動作,歌曲結束,魚網出現,小蝌蚪逃回家去。

在自然角中投放小蝌蚪並向幼兒介紹小蝌蚪變青蛙的過程。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

在《郊遊》樂曲伴奏下進教室。複習歌曲《在農場裏》然後學唱歌曲。

最後邊唱歌邊玩遊戲。

活動反思:

我們班的幼兒大都生活在小區之中,對於小蝌蚪這個動物形狀並不熟悉,因此,在學習時孩子可能不會太理解,這樣就會影響遊戲的效果。考慮到這種情況,因此,在活動前,我帶來了許多小蝌蚪,並放到自然角中,孩子們見了,一到自由活動,他們就擁向自然角,好奇地觀察着小蝌蚪,在觀察中,他們瞭解了小蝌蚪的外型特徵及它們游泳的姿態,在談論中,他們瞭解了小蝌蚪的生長過程,對小蝌蚪有了豐富的生活經驗。在孩子對小蝌蚪有了豐富的生活經驗以後,我們就開始組織孩子進行活動,在活動中,孩子們紛紛熱烈地談論着對小蝌蚪的認識,這時老師用歌詞進行簡單總結,使孩子們在不知不覺中掌握了歌詞內容,接着在欣賞音樂旋律中我們引導孩子自己嘗試着進行演唱,孩子們在不知不覺中就哼出了歌曲,體現了孩子在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接着,我們在組織孩子進行遊戲活動,在進行遊戲時是孩子們最投入,也是興的時候,由於他們對蝌蚪的游泳姿勢並不陌生,他們紛紛地模仿小蝌蚪的游泳姿態表演着,非常開心、愉快。

幼兒園中班音樂教案7

活動目標

1.理解歌詞內容,學習聽間奏,能用歡快的聲音表現還朋友互相幫助的快樂心情。

2.能結合歌詞創編“扣鈕釦”“梳頭髮”等動作,並和同伴合作邊表演邊演唱。

3.懂得在生活中幫助有困難的小朋友。

活動準備

《好朋友》音樂CD(盒帶)。

活動過程

1.說說“我的好朋友”,引出活動內容。

(1)用猜謎的方式,講好朋友的主要特徵,請小朋友猜猜他(她)是誰?

(2)幼兒之間介紹自己的好朋友,說說爲什麼喜歡他(她)。

2.學習歌曲,能用歡快的聲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1)教師示範演唱歌曲,提問:歌曲中唱了什麼?小朋友之間是怎樣相互幫助的?幫助幼兒理解並掌握歌詞。

(2)引導幼兒跟老師一起學唱歌曲,在結尾處用短促的聲音說出“嘿,嘿”,間奏時不演唱。

(3)幼兒說一說小朋友的衣服釦子自己扣不上有什麼感受?小朋友幫助了他(她),心情會怎樣?引導幼兒體驗被幫助的感受,用快樂的聲音表現歌曲。

3.學習歌表演,能根據歌詞內容創編動作。

(1)引導幼兒按照歌詞自由創編動作並進行表演唱,重點啓發幼兒結合歌詞“梳梳頭”“扣鈕釦”“我們都是好朋友”等創編不同動作表現。

(2)請幼兒和身邊的小朋友兩人一對,面對面演唱。

引導幼兒在唱“我們都是好朋友”一句時,兩人拉手轉半個圈,交換位置;唱“嘿嘿”的時候兩人互相擊掌。

(3)請部分幼兒作爲邀請者站在中間,其他幼兒圍城大圓圈,用邀請舞的方式演唱。

邀請者在前奏時找到圈上的小朋友面對面表演唱,唱到“我們都是好朋友”時交換位置,唱到“嘿嘿”時兩人互相擊掌。第二輪前奏開始的時候,被邀請者再去找朋友。

活動延伸:

1.引導幼兒閱讀幼兒學習資源1第10~11頁,圖中的哪些小朋友做得對?哪些小朋友做得不對?

2.給小班的弟弟妹妹做禮物,如歡迎卡、小飛盤等,學習關心弟弟妹妹,做愛幫小朋友的孩子。

幼兒園中班音樂教案8

活動目標:

1.學習用連貫、優美的聲音演唱歌曲《我的好媽媽》,唱準最後一句的節奏。

2.回憶生活經驗,創編幫媽媽做事情的歌詞。藉助教師的動作提示,理解和記憶歌詞,嘗試進行簡單的歌表演。

3.通過回憶自己的生活經驗,在歌唱活動中進一步理解和表達與媽媽之間親密和關愛的情感。

4.嘗試仿編歌詞,樂意說說歌曲意思。

5.有感情地學唱歌曲。

活動準備:

1.幼兒圍坐成半圓。

2.幼兒用書:《好媽媽》。

3.音樂磁帶、錄音機、投影儀。

活動過程:

(一)幼兒聽教師範唱歌曲《好媽媽》前半段。

1.教師:每個小朋友都有一個好媽媽,她們每天都在辛苦地工作,你們覺得媽媽工作累嗎?從哪裏感覺到媽媽工作累?。

2.教師反饋幼兒的回答內容,並跟隨優美的音樂伴奏演唱歌詞前半段,提醒幼兒注意聽。

教師:你們的媽媽是不是像老師歌裏唱得那樣辛苦?

(二)幼兒聽教師範唱歌曲《好媽媽》後半段,並嘗試與教師接唱。

1.教師出示幼兒用書《好媽媽》畫面,引導幼兒看圖並遷移生活經驗來創編歌詞。

教師:媽媽下班回家後很累,你會幫媽媽做些什麼事?怎樣讓媽媽開心?

2.幼兒聽教師用較慢的速度唱歌曲後半段(用上幼兒創編的詞)。

(三)教師引導幼兒根據歌詞內容創編動作。

1.教師:現在老師要完整地演唱這首歌曲,請小朋友一邊聽老師唱歌、一邊試着根據歌詞內容做動作。

(四)在教師動作的暗示下,幼兒學唱歌曲《好媽媽》。

(五)教師引導幼兒仿編歌詞,進行表演。

教師:媽媽的工作很辛苦,我們要關心她。我們可以怎麼關心她呢?

活動反思:

《好媽媽》這是一首幼兒較熟悉的曲子,有部分幼兒已經會唱這首歌了,於是我將本次活動的重點放在鞏固歌詞的基礎上,讓幼兒學習用身體動作來進行創編表演,從而體驗歌曲表演帶來的樂趣,激發孩子愛媽媽的情感。在演唱歌曲時,由於部分幼兒已會唱歌曲,所以這一環節中主要引導幼兒用連貫的聲音有感情的進行演唱。我採用鋼琴伴奏,示範演唱和引導幼兒討論媽媽工作的辛苦等,讓幼兒有感而唱。這首歌曲歌詞內容富有情景性,十分適合表演。所以在活動的一開始我採用情景表演的方式,讓孩子回憶媽媽在家的場景,媽媽下班回到家做些什麼,累不累之類的,勾起孩子對媽媽的愛,從而引出“我們可以怎樣來愛媽媽?”從幼兒的生活經驗出發,是引導幼兒自主學習的一個重點,幼兒的知識比較弱,但是從生活經驗出發可以給予幼兒不一樣的收穫。

幼兒園中班音樂教案9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歌曲的內容,學習用不同的演唱速度、力度表現歌詞中老鼠不同的動作及貓與老鼠角色的變化。

2、藉助觀察的經驗,嘗試根據歌詞內容創編不同的老鼠動作造型,在教師動作的提示下,有節奏地做老鼠跑、吃米等動作。

3、在教師的提醒下知道遵守遊戲規則:扮演老鼠時,蹲下後不隨便移動,等大家唱完最後一句時,才能跑回座位。

活動準備:

1、日常生活中觀察過老鼠之類的小動物,並用動作表現過他們的造型。

2、幼兒用書:《貓和老鼠》。

3、貓和老鼠的頭飾各一個。歌曲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一、回憶原有了解老鼠的造型。

1、幼兒回憶以往觀察的經驗,嘗試用不同的動作表現老鼠的造型。

2、教師反饋幼兒的典型動作,引導幼兒用手部動作和身體的屈伸,來表現老鼠跑、吃米、睡覺。

二、幼兒聽音樂,跟隨教師邊唱歌邊學習表演2―3遍,並學習用不同的演唱速度、力度表現歌詞中老鼠不同的動作。

1、引起幼兒對歌詞內容的關注。

教師:小老鼠出去幹什麼?讓我們聽聽歌裏是怎麼唱的.?

2、提問歌詞內容教師:小老鼠跑出去幹什麼呢?應該唱快些還是唱慢些?吃完米幹什麼?應該唱快些還是唱慢些?讓我們大家唱一唱。

3、教師唱歌曲,同時帶幼兒邊唱歌邊表演。引導幼兒用創編的動作表現歌詞內容。

三、啓發幼兒猜測第四段歌詞並學習用不同的演唱速度、力度表現歌詞。

教師出示貓圖片,啓發幼兒猜測歌詞並學習用不同的速度來演唱。

四、一起來表演。

活動反思:

《貓捉老鼠》是一首充滿童趣、富有情景、節奏鮮明的兒童歌曲。我根據小班幼兒思維處於從直覺行動思維向具體形象思維過渡的時期以及情感外露、不穩定的特點,本次活動我主要運用了表演法、遊戲法、情境法等教學方法。引導幼兒扮演小老鼠,在玩耍、吃米、躲藏等不同情境中,反覆感受音樂旋律和歌詞,提高對音樂感受力和表現力,真正做到玩中學、學中樂。

《貓捉老鼠》一共分爲四段,除了歌詞有所變化外,其餘的節奏和速度上沒有變化,而且整個歌曲特別的緊湊,速度也很快,作爲一個小班遊戲課,是比較難的。於是我大膽創新內容,在保證原有音樂元素不變的前提下,將音樂設計成了幾個分開段落,分別是老鼠跑、吃東西、還有貓來了三個段落,爲了使音樂更生動,我在《貓來了》的前面加上了歌劇中的一段貓叫,並且讓配班老師扮演老貓,使遊戲更加的逼真,形象,限度的調到了幼兒的積極性,啓發了孩子的興趣。

幼兒園中班音樂教案10

活動目標:

1.感知音的強弱,以絲巾爲媒介進行表現。

2.在熟悉音樂結構和樂曲主要特點的基礎上掌握音樂的強與弱,並進行表演。

活動準備:

音樂、絲巾

活動過程:

一、引入課題1.看!老師手裏拿的是什麼?(絲巾)別小看它,我的絲巾在音樂裏會跳舞哦!我們一起來聽聽看2.幼兒聽音樂。

二、音樂分析--提問:誰來說說看,音樂中的絲巾從頭到尾跳的舞一樣嗎?

哪裏不一樣?

幼兒根據講述進行動作創編--提問:聽上去感覺很有力的這部分音樂你的絲巾怎麼來跳舞?出示圖譜除了做這樣的動作,同樣有力的音樂還可以用什麼動作來跳?(播放音樂大家一起來做一做,各自做各自想做的動作)--提問:播放輕柔的音樂(方法同上)出示圖譜總結:聽上去很有力的部分是音樂的強,聽上去很輕柔的部分是音樂的弱。

三、一起來條絲巾舞1、絲巾準備好,請幼兒跟着音樂一起來跳絲巾舞,注意強弱的區分。(幼兒分別根據圖譜展示)3.分角色遊戲引導幼兒自定遊戲規則:有力的部分由誰來演合適(男孩子),輕柔的部分呢?(女孩子),好!那就讓我們開始吧!

反覆遊戲數次結束。

中班奧爾夫音樂《快樂的絲巾舞》活動反思整個教學過程由於在上一天進行了試教,部分環節在黃老師和學科組長的指導下有了調整和改動,所以整個教學過程進行得比較順利。教師的引導語恰當,對幼兒的情緒調動很到位。但是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太注重個別兒童的發言,忽視了對其他幼兒的關注和表現,這也是作爲一個青年教師缺乏教學經驗和臨場應變的能力,擔心沒有舉手的孩子會回答錯問題,導致教師無法順利的展開下面的教學環節,影響教學展示的效果。其次,這節課如果能增加形象的圖譜,對於幼兒的記憶和表現會更有幫助的。

幼兒園中班音樂教案11

活動目標

1.能合着快慢不同的音樂節奏,創造性地用身體動作模擬各種汽車。

2.體驗大膽想象、自由表現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動畫片:交通信號燈

2.音樂:小司機

活動過程

一、動畫片:交通信號燈

幼兒雙手模仿手握方向盤,便根據交通信號燈做開車、停車狀。

二、幼兒用身體動作表現汽車。

1.你最喜歡什麼汽車,爲什麼?

請你們學一學。

2.播放慢節奏音樂,請幼兒合着節奏做模仿動作。

3.出示玩具汽車,鼓勵幼兒創造性地用各種身體動作表現汽車最主要的特徵。

4.播放快節奏的音樂,引導幼兒合着音樂做動作,並相互學習。

5.重點模擬兩種汽車,如消防車和警車。

引導幼兒充分體驗和表現。

6.在快節奏音樂的伴隨下,幼兒自由表現汽車,音樂一停就擺好造型,相互欣賞。

請個別幼兒說說自己模仿的是什麼車,在幹什麼。

鼓勵幼兒大膽表述,如“我是警車,在執行任務”。

三、幼兒合着快慢不同的音樂節奏,創造性地表現汽車。

1.剛纔我們合着音樂想出了許多有趣的動作,現在我們仔細聽聽,這段音樂和剛纔的音樂一樣嗎?

2.合着慢節奏的音樂,幼兒創造性地表現汽車,想像此時汽車在幹什麼,如“消防車要安全回家了”等。

3.現在我們來完整聽一遍音樂,想一想音樂節奏快時汽車好像在幹什麼,

音樂節奏慢時汽車好像在幹什麼,怎樣用動作來表現。

4.引導幼兒根據音樂節奏的快慢,配上合適的動作。

四、遊戲:快樂的汽車。

1.你們工作得真認真,現在該回停車場了。聽,一路上會出現什麼情況?

2.教師用鋼琴彈出高音、低音和刮音,啓發幼兒聽辨出綠燈、紅燈和轉彎的音樂信號。

3.遊戲開始,教師彈出不同節奏的音樂,鼓勵幼兒邊聽辨節奏和明顯的音樂信號,邊創造性地遊戲。

4.在歡快的音樂聲中,幼兒抱着玩具汽車回“停車場”。

幼兒園中班音樂教案12

目標:

1、在遊戲中熟悉旋律和節奏,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小手會變***”。

2、在玩玩、動動、唱唱中自然習得歌曲。

重點: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小手會變***”。

難點:模仿老虎叫聲並表現老虎兇猛的樣子。

準備:磁帶、娃娃(若干)

過程: 一、熟悉旋律和節奏

1、節奏遊戲(歡迎小客人)

1)聽着音樂拍手歡迎小娃娃。(×××××)

2)幫娃娃排排隊。(個別幼兒變換節奏型)

2、手指遊戲

1)小手本領大會變戲法,會變什麼呢?

2)我們來和小手做遊戲,拍兩下告訴大家小手變成了什麼。(個別)例:“××變小鳥”

3)一起告訴大家你的小手變了什麼。(集體)

二、新授歌曲

1、看看猜猜老師的手變了什麼?(隨旋律動作)

2、聽聽老師的手到底變了什麼?(範唱)

3、老虎出來會怎麼叫?(討論)聽老虎怎麼叫的?(範唱)

4、比比哪隻老虎叫聲最威猛。(幼兒模仿老虎叫聲)

5、誰會扮演這隻兇猛的老虎。(個別動作)

6、比比哪隻老虎最兇猛。(集體幼兒邊唱邊表演)

三、遊戲《老虎和獵人》

老虎去捉動物聽到獵人的聲音馬上找個地方躲起來。(幼兒邊唱邊遊戲)

幼兒園中班音樂教案13

活動目標:

1、幫助幼兒熟悉樂曲,聽辯敲鑼、打鼓、放鞭炮的音樂。

2、引導幼兒學習模仿敲鑼、打鼓、放鞭炮的動作,初步跟上音樂節拍。

3、複習遊戲“找朋友”,鼓勵幼兒人人蔘與遊戲,體驗參與遊戲的快樂。

4、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5、嘗試仿編歌詞,樂意說說歌曲意思。

活動準備:

1、圖片敲鑼打鼓放鞭炮、大公雞;

2、電視機、錄音機、磁帶各一;

3、實物鑼、鼓;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

1、律動:高人走、矮人走。師生一起跟隨音樂的高低變化模仿高人、矮人走,自由進入活動室。

師:老師請小朋友去看電視,大家跟隨音樂學高人走矮人走到座位上,聽一聽什麼地方是高人走、什麼地方是矮人走的音樂?

2、複習歌曲:大公雞。請幼兒在音樂伴奏下用自然好聽的聲音演唱兩遍,並提醒幼兒唱出大公雞洗澡時的高興心情。

師:看,電視裏來了誰?對,是大公雞,誰知道大公雞用什麼洗澡?讓我們一起用好聽的聲音來告訴大家。

師小結:天氣雖然很冷,但我們小朋友也要象大公雞一樣,要經常洗澡,做個愛清潔講衛生的孩子。

二、基本部分:學習律動《敲鑼打鼓放鞭炮》

1、看一看,想一想

(1)逐一出示小朋友敲鑼打鼓放鞭炮的圖片,引導幼兒觀察。

師:電視裏的小朋友在幹什麼?看她手裏拿的什麼?

幼a:有個小女孩在打鼓。

幼b:小朋友在敲鑼。

幼c:在放鞭炮,聲音很響很響的,她把耳朵都捂起來了。

幼d:有個人在放鞭炮,小朋友高興的跳起來了。

師:鑼、鼓敲了以後才能發出好聽的聲音,誰願意來試一試,大家仔細聽,會發出什麼聲音?

幼a:哐哐哐哐

幼b:咚咚咚咚

幼c:嘭啪嘭啪

(2)集體徒手模仿動作。

2、聽一聽,做一做

(1)欣賞音樂敲鑼打鼓放鞭炮。

幼兒自由討論後教師提問,引導幼兒聽辯慢慢的敲鑼、快快的打鼓、“嘭”、“啪”放鞭炮的音樂。(二遍)

師:老師帶來了一段好聽的音樂,大家仔細聽,哪裏是敲鑼的音樂,哪裏是打鼓的音樂,放鞭炮的音樂你聽出來在什麼地方了嗎?

幼a:我聽到了放鞭炮的聲音了。

幼b:放鞭炮的聲音在最後,很響的。

幼c:敲鑼的聲音在一開始的地方,敲的很慢。

幼d:在敲鑼後面的是打鼓的音樂,打的很快的,我喜歡聽。

(2)幼兒跟着音樂一起模仿敲鑼打鼓放鞭炮的動作。

a。集體練習(二遍)師:來,我們一起跟着音樂敲鑼打鼓放鞭炮。

b。弟弟妹妹分組練習(二遍)

c。一邊模仿聲音一邊模仿動作表演(二遍)

3、想一想,找一找

(1)請幼兒找出敲鑼打鼓的圖片

(2)兩張圖哪一張象慢慢敲鑼的聲音,哪一張象快快打鼓的聲音。(請幼兒找出)

師:老師爲小朋友準備了4張圖片,等會兒就找一找,哪張是打鼓的圖片,哪張是敲鑼的圖片,這裏還有兩張,看一看哪張象慢慢的敲鑼的聲音,哪張象快快的打鼓的聲音?

(3)集體聽音樂表演(二遍)

三、結束部分

1、複習遊戲《找朋友》。鼓勵幼兒能在音樂伴奏下進行遊戲,體驗參與活動的樂趣。

師:敲鑼打鼓放鞭炮真呀真開心,讓我們把電視機關掉,來跳個舞吧,趙老師知道我們小朋友來到北珊灣幼兒園,來到小三班,認識了好多新好朋友,想不想找你的朋友一起做遊戲、跳舞?好,下面讓我們跟着音樂去找你的朋友跳起來吧。

2、隨此音樂邊拍手邊出活動室。

活動反思:

大公雞是中班幼兒生活中常見和喜歡的動物。活動中我以談話導入,請幼兒說一說自己洗澡需要用到的物品,換洗衣服是誰洗的,接着我出示大公雞的圖片,引起幼兒興趣,讓孩子們總結出它的羽毛五顏六色就像穿了一件花衣。然後請幼兒欣賞音樂,仔細聽聽大公雞是用什麼洗澡的。讓幼兒自主傾聽,原來大公雞是用沙洗的。最後引導幼兒在歌唱、表演、做動作以及和同伴的互動中,激發幼兒愛護、喜歡大公雞的情感。

通過遊戲活動,加深了他們對大公雞的熟悉,進一步瞭解了大公雞的生活習性,知道了大公雞是怎樣洗澡的,豐富了他們的知識的同時,也爲以後學習有關動物、瞭解大自然的活動打好了基礎。

幼兒園中班音樂教案14

教材分析:

歌曲《哈羅哈羅》旋律跳躍、歡快,後十六分音符使歌曲增添了幾分活潑感,表現好朋友見面後快樂的場景,貼近幼兒的生活。中班幼兒交往的願望不斷增強。本次活動設計情景表演,引導幼兒體驗好朋友在一起的快樂,鼓勵幼兒根據歌詞創編動作。並一步表達自己內心的情緒、情感,在不同的體驗中不斷加深與同伴在一起的快樂感受.引導幼兒學會與好朋友在一起的相處之道,同時在玩玩唱唱跳跳過程中加強對音樂的感受。

活動目標:

1.感受歌曲歡快、活潑的節奏,唱出與同伴打招呼的快樂情緒。

2.嘗試創編招手、擁抱等和朋友打招呼的不同動作,與朋友結伴舞蹈。

3.和朋友見面的時候能夠主動打招呼,願意做有禮貌的孩子。

活動準備:

1.教師自制課件《友誼王國》,表現好朋友禮貌打招呼的各種場面。

2.《幼兒素質發展課程?音樂》CD。

活動建議:

一、創設“我們都是好朋友”遊戲情境,引導幼兒進行發音練習,激發幼兒活動興趣。

1.指導幼兒用“哈羅”的連音和跳音與同伴打招呼,進行發聲練習。

2.鼓勵幼兒說一說、做一做遇到好朋友還可以怎樣打招呼。

二、播放歌曲《哈羅哈羅》,引導幼兒欣賞,感受歌曲活潑、歡快的情緒,理解歌詞內容。

1.教師清唱歌曲,引導幼兒感受歌曲活潑、歡快的情緒,初步理解歌詞內容。提問:聽了歌曲你有什麼感覺?

引導幼兒初步懂得二拍子歌曲活潑、歡快的節奏。

2.教師隨音樂第2遍演唱歌曲,幫助幼兒理解歌詞內容。

提問:歌曲中好朋友是怎樣打招呼的?小朋友是怎樣唱歌跳舞的?

三、引導幼兒有表情地用活潑、歡快的歌聲表現歌曲,表達與好朋友在一起的提問:和別人打招呼時你的心情足怎樣的?

請個別幼兒示範演唱歌曲,也可以分組對唱,凋動幼兒演唱的積極性。

四、開展歌表演活動,引導幼兒嘗試創編和好朋友打招呼的不同動作,如招手、擁抱、鞠躬等,鼓勵幼兒與好朋友結伴舞蹈。

1.提問:你還會用哪些動作和同伴打招呼?

2.請幼兒兩兩結伴進行歌衣演,提示幼兒聽間奏交換同伴,和好朋友見面的時候主動打招呼,做有禮貌的孩子。

五、引導幼兒找到好朋友再次表演,感受好朋友在一起的快樂。

幼兒園中班音樂教案15

目的:

1、培養幼兒對音樂的興趣。

2、培養幼兒對音樂的感知和訓練。

3、感知不同的音樂節奏,並自己用手拍出來。

準備:龜兔賽的音樂磁帶,鈴鼓、串鈴、烏龜和兔子的手偶

過程:

一、教師引出:小朋友們老師給你們講一個故事,你們猜一猜這是什麼故事。

1、放音樂,老師根據音樂的情境操作烏龜和兔子的手偶,看完之後提問:你們知道剛纔老師講的是什麼故事嗎?(龜兔賽跑)

2、哪一段音樂是烏龜,哪一段音樂是兔子來了,最後誰贏了。(放音樂,請小朋友聽一聽,哪一段是誰)

3、請小朋友將其節奏拍出來,什麼樣的節奏適合烏龜,什麼樣的節奏適合兔子。

4、請一部分小朋友當烏龜、一部分當兔子,聽音樂表演。

二、引出小樂器(不光是我們小朋友喜歡錶演,還有人想來參加,你們猜一猜是誰呀?)

1、請小朋友來判定一下,哪一種作烏龜,哪一種作兔子,較適合。

2、如:烏龜適合用鈴鼓,那請你們用手把烏龜的節奏拍出來;兔子也一樣,也請小朋友用手拍出來。

3、請小朋友自選樂器:看哪個小朋友最聰明,能讓自己的小樂器,不發出聲音。

4、聽音樂用自己的樂器伴奏,看着老師的手偶:烏龜來了就用鈴鼓敲,兔子來了就用串鈴。

5、交換樂器,飾不同的角色。

三、表演

請幾個小朋友來分別飾演小烏龜和兔子,其餘的人來爲他們伴奏。最後交換。

小試節奏活動後的些許思考

連着在新中班上了兩個音樂節奏活動,新中班的孩子還從沒接觸過樂曲,以往都是以單一的拍手錶現形式,第一次看我拿出那麼多“新奇”的樂器時,孩子們興奮極了,所以在第一次嘗試使用樂器敲敲打打時,許多孩子都是興奮地盲目亂敲打,但是我沒有生氣,而是還給他們一定的時間自由敲打一會,等新鮮勁一過,再啓發他們發現如何讓樂器發出的響聲讓人聽着舒服和諧,一起總結出一些簡單的合奏打擊方法,在此基礎上,我再通過示範,講解,教給幼兒正確的演奏方法,的確,效果很明顯。

第二次爲孩子們上節奏活動時,我開始配上了節奏卡,希望通過圖譜的幫助,聯繫各種節奏,提高幼兒的節奏感, 圖譜以它的直觀,形象易於理解的特點,在幼兒音樂活動中有特殊的意義,它可以使看不出,摸不着的抽象音樂形象化,使視覺形象與聽覺形象相互結合,幫助幼兒掌握音樂節奏,旋律。而活動實踐下來,孩子們興趣高極了,在圖譜的引領下,發出來的聲音和諧多了。

活動後我的些許思考:

節奏是音樂構成的一大要素,是音樂藝術的重要表現手段,節奏也是旋律的骨架,支柱,培養幼兒的節奏感是幼兒藝術教育的重要內容。

中班幼兒已有一定的節奏感知能力,但水平還不夠,感知不夠精細。因此需要在平時教學中加以引導,培養,打擊樂演奏教學不僅能幫助幼兒初步掌握樂器演奏的一般知識,技能,發展節奏感,而且能發展孩子們對音色,曲式結構,變聲部的表現力的敏感性。在日常活動中我們要根據幼兒的學習特點,採取多種不同的教學方法,讓我們的音樂課堂能夠更精彩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