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米的教案

作爲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教案准備工作,藉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麼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認識米的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認識米的教案

認識米的教案1

教學內容:

認識釐米 用釐米量

教學目標:

一、知識技能

(1) 通過量一量,認識長度單位釐米,初步建立1釐米的長度 觀念,體會1釐米的實際長度。

(2) 學會用直尺測量較短物體的長度(限整釐米)。

過程與方法通過實際測量與交流,瞭解測量方法的多樣性,初步體會測量單位的重要性。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學習過程中,引導學生探索知識間的內在聯繫,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及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學會用刻度尺測量物體長度。 突破方法:通過學生動手操作突破重點。

教學難點:

體驗1釐米的長度,並形成直觀印象。 突破方法:通過合作學習突破難點。

教法:談話、演示。 學法:自主探究。

教學準備: 圖釘、刻度尺、小木棒、紙條、鉛筆、練習本、墨水瓶盒、CAI課件。

教學過程:

一、 新課導入

老師節就要到了,我們班布臵教室掛拉花時發現差了截,同學們準備用彩紙補做一條拉花,還要做多長呢?我們先找根小棒量一量。咦,怎麼測量的結果不一樣呢? 結論:測量的工具不同,長度標準不同,所以測量的結果不一樣。 爲了準確的測量,人勻發明了帶刻度的尺子,我們今天就來認識釐米並用釐米作單位測量物體的長度。(板書:認識釐米 用釐米量)

二、 探究新知

(1) 認識釐米。

①認識刻度尺。 大格、小格、數字和釐米。 0刻度線

②認識1釐米。 1釐米有多長(從刻度0到刻度1是1釐米,從刻度1到刻度2是1釐米,從刻度2到刻度3也是1釐米)

③認識刻度尺上的幾釐米。 從刻度0到刻度2是幾釐米?4釐米有幾大格?請同學們說一說。 學生彙報。

(2) 用釐米量。

① 每人發一張紙條,先估計大約有多長,再用刻度尺量一量。

② 說一說是怎樣量的? (把尺子上的0刻度線對準紙條左端,紙條右端對着數字幾,就是幾釐米)

③ 課件演示測量紙條過程。

④ 測量下面物體的長度。 數學書的長、寬,鉛筆的長。

三、 拓展延伸,學會應用

(1) 完成做一做、練習一第1題。集體訂正。

(2) 小組使用完成練習一的第2題,量完後互相看一看比一比。 四、 回顧全課,總結提高 這節課有什麼收穫?

教學反思

目標提出後沒及時將學生的問題歸類。

認識米的教案2

教學目標:

知識:使學生初步建立釐米的概念

能力:要知道1米=100釐米

教學重難點:要知道1米=100釐米

突破方法:講解法,演示法

教具:小黑板、投影機

教學過程

一、複習

指定一學生量小繩,量出4釐米,6釐米、10釐米;量得最長一段是多少釐米?這條小繩量了沒有?要知道這條繩子有多長?還要接着量。用釐米尺量小繩量的次數多,很慢,有沒有別的辦法能快量出爲條繩子的長度呢?揭示“認識米,用米量”

二、新授

1、初步認識米尺

2、教學例4

(1)拿出米尺,把兩臂伸平放到米尺上,量一量看一看到1米的什麼地方?

(2)藉助自己的身體,初步建立1米的長度概念

3、做課本14頁,做一做

4、教學例5

(1)出示摺尺,把摺尺拉直和米尺比一比,問這把摺尺正好多長?

(2)看摺尺上的刻度,一共有多少釐米?說明1米=100釐米

認識米的教案3

活動目標:

1、使幼兒認識米的外形特徵,並能用較連貫的語言描述。

2、讓幼兒知道米和人們生活的關係。

3、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活動準備:

裝有米的無毒不透明塑料瓶每組1個;每組1張16開或8開紙。

活動組織:

1、讓幼兒搖動桌上的瓶子,以引發幼兒活動的興趣。

教師用語參考:“小朋友,你們輪流搖桌子上的瓶子,聽聽有沒有聲音,猜猜裏面是什麼。一個搖過了要給另一個,不要爭。”

2、引發幼兒猜想瓶中的東西是什麼。

教師用語參考:“剛纔每個小朋友都搖過了,那你們猜猜瓶子裏是什麼呢?”

3、引導幼觀察米,說出米的特徵。

教師用語參考:“剛纔有的小朋友說瓶子裏是米,好,現在我們把瓶子蓋開開,把瓶子裏的東西倒在紙上,可以用手摸摸,看看是什麼東西,它是什麼顏色的,什麼樣子的。小朋友可以一邊看一邊講給旁邊的小朋友聽。”“誰願意告訴大家米是什麼顏色的,是什麼樣子的?”“好,剛纔許多小朋友都說了,米是白色的,小小的,一粒粒的,有的長,有點圓,捏在手裏硬硬的像個睡着的小娃娃。”

4、引導幼兒說出米的好處。

教師用語參考:“小朋友知道米有什麼用嗎?”“對了,米可以做成飯,可以讓小朋友吃飽,長身體,米是糧食。”“好,大家把米撿到瓶子裏去,我們一起把它送到廚房的阿姨把它們做成飯。要小心點,千萬別弄到地上,這是農民叔叔辛辛苦苦種出來的,一會吃飯時也要小心,不要灑到地上,要愛惜糧食。”

認識米的教案4

教學目標

1認識長度單位千米(km)。

2通過各種不同的途徑體驗1 km的長度,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3知道1 km=1000 m,知道1公里=1千米,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測量工具,調查在日常生活中見過的里程標誌,並作記錄;課前測一段距離,觀察長度,並記錄是多少米。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多媒體出示訓練場景的錄像)

教師:這星期我們學校就要舉行第16屆運動會了,瞧,這些同學正在加緊訓練,我們來看看他們在訓練什麼項目。

(多媒體顯示100 m賽跑錄像)

教師:他們在訓練100 m賽跑,一組有10個運動員,請你算一算,他們一共跑了多少米?請把它寫在作業本上,抽學生到黑板上寫。學生可能有兩種寫法:

學生1:1000米。

學生2:1千米。

教師:你們是怎樣認識千米的?你對千米還了解些什麼呢?生活中你見過它嗎?在哪兒見過?

多媒體課件顯示重慶340千米成都的公路圖,指導學生想象重慶到成都的公路有多長。

提問:計量重慶到成都的公路長爲什麼用千米作單位比較恰當?

學生:如果用米作長度單位來計量重慶到成都的公路長就是340000米,這個數字比較大,我們讀和寫都很不方便,因此計量比較長的距離通常用千米作單位。

教師: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認識千米。(板書課題:千米的認識)

二、探索新知

1初步想象1千米有多長,理解1000米=1千米

(1)教師:(多媒體出示100米跑道)這是一個100米跑道,要多少個這樣的100米跑道首尾相接纔是1000米?

學生:10個這樣的跑道連起來是1000米。教師:對,1000米=1千米,1 km=1000 m。

(2)回憶自己課前測的一段距離是多少米。

小組內交流:幾個這樣的長度是1000米?學生彙報:

學生1:我們測量學校小操場長40米,25個小操場那麼長是1000米。

學生2:學校的環形跑道長250米,4圈的長度是1000米。

學生3:我們測得跑道長50米,20個跑道的長是1000米。

(3)教師小結:1000米也就是1千米,1千米也叫1公里。

2活動感知,體驗想象1千米的長度

(1)活動1:組織全班學生到學校的操場上(或教室裏),任選8位同學排成一橫排。

教師指出:8個小朋友站成一排,手拉起來大約有10米長。

80個小朋友站成一排,大約有多少米長?

800個小朋友站成一排,大約有多少米長?

讓學生閉上眼睛想一想1000米有多長,使學生感受到1千米好長啊!在此基礎上引出計量比較長的距離通常用千米作單位,1千米(公里)=1000米。

(2)活動2:學生親自體驗1千米有多長。教師先將學生分組,每組確定一組長做記錄,分工合作,提出活動要求,學生分組體驗1千米的長度。

方案1:學生用捲尺測出教學樓到操場的距離。記錄:我走了()米,走了()步,用了()分

估計走1千米用()分;我跑()米,跑了()步,用了()分,估計跑1千米用()分。

方案2:50米的跑道,走路要用()分,跑要用()分,估計走1千米要()分,跑1千米要()分。

方案3:100米的跑道,跑用()分,估計跑1千米要()分。

方案4:200米的跑道,走5圈,跑1圈用()分,跑5圈用()分。

(3)學生彙報。先組內交流,再抽代表彙報。

學生1:我走40米,走了96步,用了52秒。

學生2:我走50米,走了106步,用了近1分,估計走1千米要20分左右。

學生3:我走100米,走了220步,用了近2分,估計走1千米大約用20分左右。

學生4:我跑100米用了48秒,估計跑了1千米大約用8分。

學生5:我繞操場跑了5圈,跑了9分5秒,好累呀!

學生6:我繞操場走了5圈,走了21分,1千米好長呀!

3?教師小結

剛纔同學們親自體驗了1千米的長度,感受到了1千米很長,所以我們計量比較長的距離通常用千米作單位,1千米=1000米。

三、反思總結

教師:想一想,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你有哪些收穫?還有什麼問題?

認識米的教案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已經認識了米、分米、釐米及毫米的基礎上學習長度單位“千米”,知道千米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初步建立1千米(公里)長度的觀念,知道1千米(公里)=1000米.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掌握測量1千米的方法.

2.通過教學,培養學生的觀察、想象能力和合理推理的能力以及實際測量和估測能力.

3.滲透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實踐的思想,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使學生認識1千米的長度,掌握1千米和1米的關係.

教學難點

讓學生親自體會生活中測量1千米的方法.

教學過程

複習導入.

1.師問:我們都學過什麼長度單位?你們能用手比一比1毫米有多長嗎?1釐米、1米呢?如果測量鉛筆的長度,用什麼單位比較合適?測量教室的長度呢?

2.小組交流,整理資料(課初,以小組爲單位,交流一下課外測量的情況)

各小組彙報課外測量情況:

(1)測量一下路邊兩根路燈間的距離爲多少米?多遠爲1000米?

(2)測量一下學校運動場的跑道一圈是多少米?跑幾圈是1000米?

二、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出示圖片“認識千米”.

師問:請同學們說一說,你看到了什麼?你想說什麼?發表自己的看法.

2.教師小結:通過畫面我們看到了路旁的里程碑上標有50千米(km)、100千米(km)的字樣,同時板書“千米”.

3.設疑:計算比較長的路程,爲什麼通常用“千米”(公里)作單位?

你們想了解有關千米的什麼知識?這節課我們一起來認識長度單位“千米”.

三、自主探索,研究問題.

1.各小組彙報課外實際測量情況.學生彙報時,教師及時給予評價,並把有關數量板書.

2.教師說明:路邊兩根路燈杆間的距離是50米,二十一根路燈杆的距離長1000米;

運動場跑道的一圈通常是400米(結合本校實際)跑兩圈半是1000米.

那麼,1000米用較大的單位表示就是1千米.

師問:你們知道1千米和1米之間的關係嗎?(板書; 1千米=1000米)

3.估想.

(1)師問:1米有多長?50米有多長?100米有多長?兩個里程碑間1千米的長度?(讓學生閉眼想象)

(2)師問:從學校門口到什麼地方的里程大約是1千米?(小組討論)

(3)師問:你能說一說你是怎樣猜測的嗎?想一想,你還知道什麼物體間的距離大約是1千米,或者是幾千米?

記憶進率.

問:還記得手指遊戲嗎?現在請你猜一猜“大哥和二哥”之間有什麼祕密?

明確:大拇指代表“千米”、 食指代表“米”;大拇指和食指之間的距離較遠,正好表示它們之間的進率是1000.

四、運用知識,解決問題.

1.看下圖,從小林家到什麼地方有1千米遠,把路線畫出來.

學生彙報時,說一說想的過程.

2.把每小時的路程和合適的交通工具用線連接起來.

(學生訂正時,適時加入交通法規教育.)

五、實踐.

師問:你們想不想體驗一下走1千米有什麼感覺?想不想知道自己走了多少步就是1千米?走了多長時間大約是1千米?(組織學生到操場分小組進行探究活動“走一走”)

彙報:你們是怎麼走的?有什麼感覺?

六、看書質疑,全課總結.

1.今天我們學習了千米的認識,你們有什麼收穫?

2.齊背“手指遊戲歌”,加最後一句話“大哥二哥有祕密,這個祕密是1000.”

七、課外實踐作業.

查閱有關“千米”這個長度單位的小資料,和同學們說一說.

認識米的教案6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3頁及練習一第1~3題。

教學目的

1.通過觀察、測量活動,使學生體會建立統一的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2.認識長度單位釐米,初步建立1釐米的長度觀念。

3.會用計量工具測量較小物體的長度,同時培養學生的估測意識。

4.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使學生養成細心、認真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建立1釐米的長度觀念,掌握用釐米量的方法。

教學難點

在建立1釐米長度觀念的基礎上,較正確、靈活地估測出較小物體的長度。

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展示臺、皮尺、捲尺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長度單位

(一)情境導入

師:同學們,咱們先來聽一個童話故事。

(出示課件)畫外音:在螞蟻王國裏有一座小橋,有一天,一陣狂風把小橋的一個扶手刮斷了,這可怎麼辦呢?小螞蟻們準備再用木頭做一根扶手。同學們,你們知道扶手有多長嗎?

師:扶手到底有多長呢?在你們桌上每人都有一根和扶手一樣長的小棒,請四人小組合作,選用盤子裏的工具,量一量扶手有多長。

(學生操作:選用橡皮、大小回形針、硬幣等量出“扶手”的長度)

師:誰願意大聲告訴大家你量得“扶手”有多長?

生:我量得“扶手”有三張紙條那麼長。

生:我量得“扶手”有四個1角硬幣那麼長。

生:我量得“扶手”比兩個大回形針短一點兒。

生:我量得“扶手”比三個小回形針長一點。

……

師:奇怪了,同樣長的“扶手”,可你們量出的結果怎麼不一樣呢?

生:因爲我們選用的工具有的長,有的短,所以結果不一樣。

(二)質疑

師:如果我們要得到一個統一的結果,最好用什麼工具量呢?

生:尺子。

二、認識釐米

(一)認識尺子

師:下面咱們就來認識尺子。請大家拿出直尺摸一摸,看一看,你發現了什麼?

(學生觀察後彙報,教師課件演示,使學生了解尺子的結構。)

生:在尺子上有很多數。

(課件在尺子上出示0、1、2、3等數)

師:對,有數。你們按順序自由地讀一讀。

(生自由讀)

師:你們看,尺子最左端的數是幾?

生:是0。

師:0咱們以前已經認識了,那你們猜猜看,尺子上的0表示什麼?

(課件閃爍“0”)

生:尺子上的0表示起點。

師:對,0對着的這根長刻度線就表示起點,咱們給它取個名字,叫0刻度。(課件閃爍0刻度並板書)

師:你們還發現了什麼?

生:尺子上還有很多線,有的長有的短。

生:尺子上還有字母“cm”。

師:“cm”就表示釐米,釐米是一種常用的長度單位,今天咱們就一塊兒來認識釐米。

(板書課題)

(二)建立1釐米的空間觀念

師:(出示課件)你們看,螞蟻們爲了使小橋更漂亮,還給它塗上五彩的顏色,你們想想看,綠色這一段是多長?

生:是1釐米長。

生:是2釐米長。……

師:到底是多長呢?我們聽聽“小精靈”是怎麼樣說的。

(小精靈:同學們,尺子上0刻度到刻度1之間的長度就是1釐米。)

師:請你們找出自己尺子上的1釐米,同桌可以相互驗證。

師:你們再看看,尺子上還有哪段也是1釐米長呢?

生:從刻度1到刻度2。(師點擊課件反饋)

生:從刻度2到刻度3。(師點擊課件)

……

師:從這裏,你發現了什麼?

生:它們每一大格都是1釐米長。

師:對,尺子上每一大格的長度都是1釐米。其實,每一小格的長度也可以用一種更小的長度單位來表示,咱們以後來認識。

師:剛纔,我們瞭解了1釐米是多長,下面我們找一找,比一比,在我們身邊,或在我們身上,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釐米呢?

生:小紙條的短邊長是1釐米。

生:圖釘的長是1釐米。

生:小方塊每邊條的長是1釐米。(全體驗證小方塊每條邊是不是1釐米長)

生:手指的寬約是1釐米。

(全體學生比一比自己哪個手指的寬最接近1釐米,之後彙報,投影反饋。)

師:用手比畫一下,1釐米是多長呢?

(學生比畫出1釐米的長度)

師:互相看一看。記住了嗎?閉上眼睛想一想,1釐米有多長呀?(生閉眼想像)

(三)認識幾釐米

師:剛纔我們認識了1釐米有多長,那2釐米、3釐米、幾釐米又是多長呢?(出示課件)你們看,這一段是幾釐米長?

生:2釐米。

師:(出示課件)那4個1釐米是多長?

生:4釐米。

師:你們能在尺子上指出6釐米長的一段嗎?

(生指出後彙報是怎麼指的)

三、用釐米量

(一)估幾釐米

師:請你們把藍紙條舉起來。咱們先估計一下,它大約是幾釐米長?

生:6釐米。

生:4釐米。

生:5釐米。

……

(二)量幾釐米

師:究竟是幾釐米長呢?咱們用尺子來驗證一下。

(學生試着用尺子進行測量,量好了的可互相說說自己是怎麼量的。指名學生上臺邊演示邊介紹量法,其他學生評價他量得怎麼樣。)

師:請大家看看書上是怎麼說的,然後在括號內填數字。

師:請同學們按剛纔的量法,趕緊幫助螞蟻們量出“扶手”的長度吧。

(學生測量“扶手”的長度)

師:大聲告訴小螞蟻,“扶手”長几釐米?

生:9釐米。

師:螞蟻們知道了“扶手”的長度,一定能很快做好一根新“扶手”,你們想不想去看看?

四、鞏固練習

(一)判斷

(出示課件)畫外音: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小橋比以前更漂亮了,從那以後,螞蟻們深深體會到尺子的作用,於是螞蟻王國舉行了一個“測量大賽”。同學們,你們來當評委,如果你們認爲選手量對了就舉“對”牌,不對就舉“錯”牌。好,比賽開始了。

師:請1號選手來量,請評委亮牌。

生:對。

師:誰能說說你爲什麼舉“對”牌。

生:因爲1號選手把鉛筆的左端對準了0刻度,右端對到了刻度7,所以鉛筆長7釐米。

師:請2號選手來量,請評委亮牌。

生:錯。

師:爲什麼舉“錯”牌?

生:因爲2號選手沒把瓶底對準尺子的0刻度。

師:你觀察得真仔細,咱們幫它糾正過來,(課件演示正確的量法)你們看,現在瓶子的高度是不是正好6釐米?

生:不是。

師:那瓶口對着的刻度是更接近6釐米,還是更接近7釐米?

生:更接近6釐米。

師:像這樣,我們就可以說它高大約6釐米。最後咱們請3號選手來量,請評委亮牌。

生:對!

生:錯!

師:看來大家有不同意見了,爲了公平,請評委們相互商量商量。(學生討論,之後彙報。)

生:我們可以把刻度1看做0刻度,再往下數,所以3號選手量對了。

生:小刀剛好有4個1 cm長,所以3號選手量對了。

師:同學們說得都很有道理,其實3號選手的量法也可以,關鍵是你得看清楚 ,小刀佔了幾個釐米長。剛纔,螞蟻王國的測量大賽舉行得熱火朝天,你們想不想也舉行個測量比賽呢?

生:想。

(二)測量

師:(課件展示)下面請四人小組合作,量出正方形紙片的邊長,鉛筆的長,練習本的寬和墨水瓶的高,比比哪組量得又快又準。

(學生合作開展測量比賽,反饋測量結果。)

(三)拓展

師:今天我們認識了釐米,學會了用釐米量,同學們的表現都非常出色。老師想請你們幫個忙。前幾天,我做衣服的時候,需要知道手腕一圈的長度,可用直尺怎麼量都不方便,你們有什麼好辦法嗎?

生:可以用紙條繞手腕一圈,然後量出紙條的長度就行了。

生:也可以用繩子先量手腕的長度,再來量繩子的長度。

生:可以用軟尺量。

師:對呀!我怎麼就沒有想到呢?其實人們爲了測量更方便,不僅發明了直尺、三角尺、還發明瞭皮尺、捲尺等(教師邊介紹邊演示),所以我們在生活中應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尺子。在你們抽屜裏都有一把軟尺,拿出來看一看。下面你們可以用軟尺,也可以用直尺,選擇你最想量或最感興趣的物體量一量,可以離開座位,也可以和小夥伴合作着量。

(學生開始測量,有的量自己鞋底有多長,有的量同伴的肩寬,有的量自己的腰圍,有的量手臂長,有的量桌子的長,有的量椅子的高……之後彙報自己的測量結果。)

五、佈置課外練習

師:同學們都特別能幹。最後我還想給大家介紹個小知識:在很久很久以前,沒有尺子的時候,人們是用什麼進行測量的呢?他們有時是有手和腳來量。(課件展示:一拃、一步圖樣)今天的課外練習,請大家量出自己一拃和一步分別有多長。

教學設想

未來的社會既需要學生具有獲取知識的能力,也需要學生具有應用知識的能力,而知識也只有在能夠應用時才具有生命力,纔是活的知識。

“認識釐米,用釐米量”這節課目的在於通過觀察、測量活動,使學生體會建立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之後讓學生認識長度單位釐米,初步建立1釐米的長度觀念,引導學生用計量工具測量較小物體的長度,同時培養學生的估測意識,從而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使學生養成細心、認真的學習習慣。

因此,在教學設計上我進行了以下處理。

1.創設童話情境,發揮情境教學的優勢。

如果把一堂課比做一首優美的樂曲,那情境的創設就好比是悠揚的和絃。由於釐米是長度單位中較小的,所以我創設了一個以螞蟻王國爲主題的童話故事貫穿於整堂課中,不論是用不同工具測量“扶手”的長度,還是擔任螞蟻王國測量大賽的評委,學生個個都興趣盎然,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過程中。

2.循序漸進,引導、幫助學生建立1釐米的長度觀念。

引導學生建立1釐米的長度觀念是本節課的重點,我在教學設計上通過猜一猜、看一看、指一指、找一找、比一比.、想一想等活動引導學生逐步建立並加深1釐米的長度觀念。然後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引導學生建立幾釐米的長度觀念。

3.緊密聯繫生活,讓學生在實踐運用中體驗數學價值。

數學來源於生活,又作用於生活。課堂教學應該着力體現“小課堂,大社會”的理念,爲此,在學生掌握了基本的測量方法之後,我讓他們用軟尺或直尺選擇最感興趣或最想量的物體量一量,讓學生在生活情境中發現數學問題,並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以及作出決策的能力,讓學生體驗到數學與日常生活是密切聯繫的,從而體會到數學的內在價值。

認識米的教案7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P4及練習一第4—7題

教學目標:

1.知道分米產生的意義;

2.瞭解分米與釐米,分米與米之間的進率,會進行簡單的換算;

3.建立1分米的長度概念,會選擇分米作單位進行測量;

4.通過估一估、測一測等活動,發展學生的估測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重點:認識分米,會進行簡單的換算。

教學難點:建立1分米的長度觀念。

教學過程:

一、準備活動

1.提問:我們現在認識的長度單位有哪些?你能給這些單位按照大小排排隊嗎?

2.它們之間的關係是什麼呢?

二、活動設計——測量課桌

1.設疑:你們知道我們的課桌有多長嗎?誰來估一估?

2.動手操作,測量課桌的長度

(1)以小組爲單位測量課桌的長度,引導學生選擇測量的工具及連續量

(2)組織彙報,全班交流

引導學生比較哪種測量方法更加簡便。

3.認識分米,教學例2。

(1)引導學生在尺子上指出10釐米的長度,出示分米卡,使學生認識1分米.說明有時候量物體的長度用分米作單位。

(2)學生觀察尺子:數一數1分米中有多少個1釐米?

有了認識毫米的思路,認識分米,啓發學生思維,自己學會認識分米的長度單位。

(3)藉助手勢,幫助學生建立長度觀念。

利用分米卡,用手勢表示,進一步認識分米。

將米、分米、釐米、毫米4個長度單位,用手勢表示.學生分組互相用手勢表示。

4.利用米尺,分組討論。

1米有多少分米?1米、1分米、1釐米之間有多少關係?

總結歸納:1米=10分米1分米=10釐米(板書)

5.量出3分米長的帶子給大家看。

三、全課小結.

引導學生總結、認識了毫米、分米,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釐米,1釐米=10毫米。

老師們最喜愛的“八佰教育網”www。800edu。net

最全面的網址導航“佛山製造網”www。top0757。com

四.鞏固練習

1.說一說常用的長度單位有哪些?並用手勢表示它的一個單位長度。

2.練習一第4題

先讓學生獨立完成,然後全班交流。

3.練習一第5題:填上合適的單位或數

此題重點在於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長度表象。

4.練習一第6題

此題的目的是讓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還涉及到單位之間的轉換。

5.練習一第7題是實踐活動的另外一種形式。

認識米的教案8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義;在豐富的操作活動中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千米=1000米。能進行千米和米之間的換算,能解決一些有關千米的實際問題,體驗千米的應用價值。

2.在實踐活動中,學會積累與查找資料,繼續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獲得積極的數學學習情感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重點難點:

在豐富的操作活動中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進行千米和米之間的換算。

解決一些有關千米的實際問題。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提問:我們已經認識了哪些常用的長度單位?

學生互相比劃並說說1米、1分米、1釐米、1毫米的長度。

2.出示:給下面的物體填上合適的長度單位。

鉛筆長18( )

一枚1元硬幣厚約3( )

學校跑道一圈長250( )

課桌長約10( )

3.課件出示教材第20頁例1。

提問:這是滬杭鐵路,它的全長是180( )?

追問:爲什麼滬杭鐵路的長度要用千米作單位?

4.舉例:你在哪些地方見過或聽說過千米?

5.教師出示教材第20頁的圖片:你知道每幅圖片上的數字表示什麼含義嗎?

說明:計量路程或測量鐵路、公路、河流的長度,通常用千米作單位。千米可以用字母km表示。千米又叫公里。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認識千米。

二、交流共享

1.初步體驗千米和米之間的進率。

(1)師:1千米到底有多長,我們一起來回憶一下我們課前的活動。(出示照片)

我們學校的跑道從( )( )大約是100米,你怎麼記住它的?

明確:像這樣的100米,我們走10次就是1000米,也就是1千米。(板書:1千米=1000米)

教師指導學生讀出這個算式時,要注意前面的數和後面的單位之間需停頓一下。

提問:1千米裏面有幾個100米嗎?(10個)

追問:走100米你花了多長時間?如果讓你走1000米要多長時間?走1000米的感受和100米的一樣嗎?

讓學生根據實際情況自由發言。

(2)完成教材第21頁想想做做第3題。

學生獨立完成,組織交流,說說是怎樣思考的。

(3)提問:課前我們做過調查,我們學校的環形跑道一圈是多少米?幾圈是1千米?

學生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進行回答。

回答預測

①一圈200米,5圈是1千米。

②一圈250米,4圈是1千米。

③一圈400米,2圈半是1千米。

說一說:你感覺1千米長嗎?自由交流。

2.強化概念。

引導思考:我們剛纔感受到的1千米是個環形的,如果我們把1千米的跑道拉直,會有多長?想一想,從學校門口往南走到哪兒是1千米?向北?向東?向西呢?你可以選擇一個熟悉的地方想象,現在腦海裏想象從學校門口走到哪兒大約是100米,要走10個100米,該從學校門口走到哪兒?

談話:現在我們已經知道從學校門口到哪兒是1千米,你能說一說從自己家到學校有1千米遠嗎?

三、反饋完善

1.完成教材第21頁想想做做第1題。

出示圖片並提問:小轎車、步行、動車、自行車每小時各行多少千米?

學生練習並說說理由。

追問:老師家離學校約有5千米的路程,如果你是老師,會選擇什麼交通工具去上班?請簡述理由。

2.完成教材第21頁想想做做第2題。

學生獨立完成,說說是怎樣思考的。

3.完成教材第21頁想想做做第4題。

引導學生看圖,並說說從圖中知道了什麼,要求什麼。

第(1)題組織學生直接計算,第(2)題先讓學生討論,再組織交流,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四、反思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還有哪些疑問?

認識米的教案9

千米的認識教案(人教版三年級數學)

學生情況分析:

我班一共有學生52人。學生雖說在前面已經認識了米、釐米、分米等長度單位,但是“千米”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對於學生來說,建立1千米的表象難度很大。所以,在教學時,我要力求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從新舊知識的引申,發展處,促成新舊知識的轉化。

教材分析:

“千米”是一個常用的長度計量單位,由於“千米”是一個較大的長度單位,離學生“可視性”的體悟和感受經驗比較遠,對學生來說比較抽象,學習過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比較困難,是學習的難點。因此,在設計本課的教學時,我從教材的設計意圖和學生的認知規律出發,改造和組織了教學過程。讓學生在體驗中發現,在發現中建構,在建構中實踐,在實踐中內化和提升。在採集教學素材時,緊緊抓住了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實踐感受,環繞着教學重點“千米的認識”,組織學生積極主動的探索,研究和發現,讓學生在愉悅的情趣中感受“千米”,建構“千米”,應用“千米”。

教學內容:

三年級上冊P7—8千米的認識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千米(公里),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間表象。

2.使學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學會千米和米的簡單換算。

3.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實踐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並適時滲透思想教育。

教學重點:

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掌握千米和米之間的進率。

教學難點:

千米慨唸的建立。

教具學具:

米尺、多媒體及課件一套。

課前活動:

量出l00米的實踐活動,量出1米的距離,走一走有多少步,沿操場走1圈(200米),看看用了多少時間? 步行的同學瞭解一下自己從家走到學校大約需要多少時間。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我們已經學過哪些計量長度的單位?請按從大到小的順序說一說。(米 分米 釐米 毫米)

1米等於多少分米?1分米等於多少釐米?1釐米等於多少毫米?(1米=10分米1分米=10釐米1釐米=10毫米)

2.誰能比劃一下1米的長度?一起比劃一下1分米、1釐米、1毫米的長度。

3.說出下列測量活動用什麼長度單位合適?

(1)測量鉛筆的長度。(釐米)

(2)測量硬幣的厚度。(毫米)

(3)測量課桌的高。(分米)

(4)測量教室的長。(米)

師:如果要測量民勤到武威的距離,可以選用我們已經學過的哪個單位來測量呢?

師:用米測量太麻煩了。民勤到武威的距離比較遠,而米這個單位較短。那用什麼單位呢?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個長度單位家族裏的新朋友:千米(板書課題:千米的認識)。

【設計意圖:從測量本地兩個城市距離引出新知,使學生認識到數學可以幫助人類理解周圍世界,從而增強學習主動性。引導學生自己尋找目標進一步體現學生主體意識,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

二、認識1千米的實際長度

(一)、初步建立1千米的觀念

1、引導:對於“千米”這位新朋友,你想知道些什麼 (千米有什麼用 1千米到底有多長 什麼地方用到千米 )

2,探索:今天我們就來了解有關千米的這些知識,同學們,在你的印象裏,你認爲1千米有多長

學生回答後教師板書:1千米=1000米.

(二)、進一步建立1千米的表象

聯繫實際:1千米到底有多長呢?你能否具體說說你心目中1千米的長度 ?(可以結合課前瞭解到的.信息來描述它們與1千米之間的關係。)

引導學生根據生活實際進行分析,先自己獨立思考,再在小組內說一說。(學生能說幾種就幾種)

方案一:用米尺要量1000次。

方案二:走這樣100米的路,要走10次。

方案三:走100米的路大約200步,所以走1千米的路大約20xx步。

方案四:繞學校200米的操場要走五圈。

方案五:繞200米操場走一圈大約3分鐘,所以走1千米的路大約需要15分鐘。

??

(三)估計1千米的距離

1、初步估計:從我們學校門口出發到哪裏大約是1千米學生估計,師生共同評價

2、引導(播放錄像):讓我們跟着攝像機的鏡頭從學校門口出發到街上走一走,看看1千米究竟有多長

3、想象:請大家閉上眼睛,跟着老師在腦海裏把這段路再走一遍。

4、體會感受:如果讓我們步行1千米的路,你會有什麼感覺

5、進一步估計:(出示一張學校周圍交通圖)

師:老師還準備了一張學校周圍的交通圖,你們的桌上也有一張,請你畫一畫,從學校出發走1千米,還可以到哪些地方

認識米的教案10

教材分析:

《毫米的認識》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第一節課。學生已經認識了釐米、米這兩個長度單位。本節課是繼續學習長度單位毫米。教材中的例1採取讓學生估計、測量、討論等活動,使學生明確毫米產生的意義,然後利用學生尺讓學生認識毫米,理解毫米和釐米之間的關係。並通過一分硬幣幫助學生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做一做和實際測量等活動進一步鞏固深化了這部分內容。學習好本課的內容是以後學習長度單位、估測和實際測量的重要基礎。

二、學情分析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生活背景,家庭環境和一定的文化感受,從而導致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知識基礎,思維方式和解決問題的策略。對於本節課學生並不陌生,從知識角度方面來講有釐米、米的認識做基礎,從經驗角度來講在每個學生的尺上都有毫米的刻度。可以說對此有了一些感性的認識。因此我在教學中注重讓學生在學習 程中儘可能多地經歷數學交流的活動,使得學生能夠在活動中感受別人獲取知識的思維方法和思維過程。

根據教材和學情分析,我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測量的過程,知道毫米產生的實際意義。

2、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初步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知道釐米、毫米單位之間的關係,會進行簡單的換算。

3、會用毫米做單位測量物體的長度。

4、通過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5、培養學生初步的估算能力、應用意識

教學重點:

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明確毫米與釐米間的關係,會進行簡單的換算。

教學難點:

使學生經歷測量的過程,知道毫米產生的實際意義,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會用毫米做單位量物體的長度。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1) 小朋友你們測量過自己的身高嗎?誰來說說你的身高是多少?

在測量身高的時候,你們用到了什麼單位?米和釐米是我們已經學過的長度單位,你能用手勢比劃一下,1米有多長?1釐米有多長嗎?你知道他們之間的關係嗎?

(2)課前老師請每位小朋友摘下自己的校徽,現在請你仔細觀察校徽,你能估

計一下它的長和寬嗎? (指名幾位)究竟估得準不準呢?我們可以用什麼辦法知道準確的長度呢?(測量) 以前測量過嗎?想一想在測量時要注意什麼?(校徽一端要對準0刻度)現在請你趕緊測量一下吧!

(學生彙報)可能:有的說寬1釐米多一點,有的說2釐米不到。

師:那也就是說寬不是整釐米數,如果老師想知道他的準確長度那怎麼辦?

(3)師小結:實際上,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小物體的長度不是整釐米數,爲了比較準確的測量它,我們就要學習一個比釐米更小的長度單位――毫米,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毫米的認識。(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一)認識毫米,感知1毫米的長度

1、你能在自己的尺子上找到毫米嗎?試一試,找到後指給同桌看。

2、指名到投影上來找毫米。(師放大尺子)

生可能:一小格就是一毫米

師:大家找的和他一樣嗎?(恭喜你們找的很正確)

3、小結:尺上1釐米中間還有許多小格,每一個小格的長度就是1毫米(指任意1小格)這是1毫米長,這也是1毫米長。

4、其實我們的校徽,它的厚度就是1毫米,請你摸摸厚度,覺得1毫米怎樣?

(很短)現在請你像老師一樣把校徽這樣捏住,然後再慢慢抽去,觀察兩個手指間的距離,象什麼呢?(一條縫隙)

6、想一想在我們生活中哪些東西大約長1毫米呢?(介紹:5角硬幣、磁卡等)

7、思考:生活中量什麼樣的物體用毫米做單位比較合適呢?

師:在量比較短的物體時,要用毫米做單位。需要量得比較精確時,也需要用毫米做單位。

8、既然毫米的用處這麼大,現在讓我們閉上眼睛,把1毫米的長度深深地記在腦子裏吧!

(二)認識1釐米=10毫米。

1、師:我們知道刻度尺上的1小格就是1毫米,那麼在1釐米中究竟有這樣的幾毫米呢?請在自己的尺上選擇任意的1釐米數一數。(爲了數起來方便清楚,小朋鉛筆指着數)先自己數,然後指給同桌看。

2、有發現了嗎?(指名:1釐米裏有10毫米)你是從數字幾數到幾的?大家數出來的結果怎樣?(再指一兩位)是不是每1釐米中都有10毫米呢?俞老師也來選1釐米,咱們一起數好嗎?

3、怎麼樣?( 1釐米正好是10毫米)

4、師板書:1釐米=10毫米(齊讀:順倒各一遍)

5、問:那麼2釐米是多少毫米?4釐米呢?

(三)測量

師:我們已經認識了毫米,也知道了毫米和釐米大哥之間的關係,現在我們就要用這些知識來解決一些實際的測量問題。

1、書本P3做一做

(1) 獨立完成

(2) 交流彙報。你是怎麼看出來的?2釐米7毫米就是幾毫米?

(3) 表揚填對者

2、測量每條邊長度(以毫米爲單位)

(1) 獨立測量

(2) 指名彙報

三、鞏固新知

1、填上合適的長度單位。

(1)一枝鉛筆的長約18( ) (5)一枝粉筆長75( )

(2)一分硬幣的厚度約1( ) (6)小芳家到學校距離爲200( )

(3)教室的長約8( ) (7)一把鑰匙的長45( )

(4)玲玲的身高爲125( ) (8)練習本的厚約3( )

2、我會算。

50毫米=( )釐米 76毫米=( )釐米( )毫米

3釐米=( )毫米 100毫米=( )釐米

4釐米3毫米=( )毫米

(四)課堂小結

時間過得很快,一節課馬上就要結束了,在這節課中你有什麼收穫?到目前爲止我們已經認識了幾個長度單位?你能給他們排排隊嗎?米釐米毫米。(板書)米不是最大的長度單位,毫米也不是最小的長度單位,如果你們有興趣,還可到書中或網上查查看。

五、課外延伸。

改一改。

20xx年4月18日 星期三 天氣:晴

今天早晨,我從2毫米長的牀上爬起來,來到了衛生間,拿起了15米長的牙刷刷完牙後,急忙吃完早飯上學去。來到學校,看到老師已經在教室裏講課了,我趕緊拿出17毫米長的鉛筆和8 米厚的筆記本,認真做起筆記。

(請學生把認爲不恰當的地方進行改正。)

認識米的教案11

設計說明

由於“千米”是一個較大的長度單位,離學生的“可視性”和感受經驗比較遠,對學生來說比較抽象,因此,在設計本節課的教學時,注重聯繫生活實際,組織學生開展實踐活動。

1.充分利用生活情境,幫助學生感受“千米”。

通過創設生活中的情境,喚起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圍繞着教學重點“千米的認識”,組織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究和發現,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感受千米、建構千米、應用千米。

2.注重交流,概括換算方法。

在學生掌握了千米和米的進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自主探究,交流合作,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鼓勵學生多角度、多方法思考問題,使學生掌握正確思考問題的方法。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激趣導入,引出“千米”

1.在數學王國裏,有一座五指山,住着長度單位五兄弟(教師伸出四根手指),猜一猜,這裏住着我們以前學過的哪些長度單位?(米、分米、釐米、毫米)

2.它們之間的進率分別是多少?(學生回答)

3.你能用手勢告訴大家1米、1分米、1釐米、1毫米分別有多長嗎?(學生動手比劃)

4.揭示課題。

師:剛纔我們回想了長度單位中的四兄弟,那麼拇指峯上住着誰呢?今天我們就來認識長度單位家族中的新朋友——千米。(板書課題:千米的認識)

設計意圖:通過複習學過的長度單位,喚起學生對已有知識的回顧,爲學習新知作鋪墊。

⊙聯繫生活,建立表象

1.建立1千米的表象。

(1)聯繫實際:1千米到底有多長呢?你能具體說說你心目中1千米的長度嗎?

學生回答後教師板書:1千米=1000米。

(2)課件出示例4,引導學生根據生活實際進行分析,然後在小組內說一說1千米有多長。

預設 生1:用米尺要量1000次。

生2:100米的路,要走10次。

生3:走100米的路大約需要200步,走1千米的路大約需要20xx步。

生4:繞200米的操場走5圈。

生5:繞200米操場走一圈大約需要3分鐘,所以走1千米的路大約需要15分鐘。

2.估計1千米的距離。

(1)初步估計:從我們的學校出發到哪裏大約是1千米?

學生估計,師生共同評價。

(2)想象: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想象一下從學校出發到哪裏大約是1千米。

(3)如果讓我們步行1千米的路,你會有什麼感覺?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對生活的認識和感知,逐步加深學生對1千米的理解,讓學生體驗到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的緊密聯繫。

⊙瞭解用途,體會價值

1.引導學生舉例。

師:千米也稱公里,用符號km表示。它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廣泛的應用。想想看,你在什麼地方見到過千米?(摩托車的錶盤上等)

2.欣賞生活中的千米。(出示課件)

(1)世界上最長的河——尼羅河全長約6671千米。

(2)珠穆朗瑪峯的高度約是8844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峯。

師引導學生小結:計量比較長的路程或距離,通常用千米作單位。

認識米的教案1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長度單位“釐米”,初步建立1釐米的長度概念。

2、使學生進一步學會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的方法,學會用直尺畫定長線段。

教學過程

一、複習什麼是線段?

二、新授

1、引入新課。

(1)請同學們看看自己的課桌的寬。

提問:你們覺得這條邊有多長?

現說說你是用什麼方法得知的?

(2)提問:想一想爲什麼他們說的數不同?

(3)小結:爲了更加準確,我們在一般情況下用尺子來量一量最好,要量出物體的長度,首先要認識尺上的長度單位,這節課,我們先來認識較小的長度單位“釐米”。

說明了:量比較短的東西,可以用釐米做單位。

2、認識釐米

(1)觀察尺上“釐米”的刻度。

出示米尺,告訴學生:

這是米尺的一部分,它上面一個一個的刻度叫刻度線,刻度線的數字表示所對應的刻度長多少,看左端的刻度數字寫着“0”,說明刻度由此開始,從0到1是1釐米,從1到2也是1釐米……每個這麼長就是1釐米。

(2)看刻度尺回答:

A、“0”在哪兒?

B、0到1的長度是幾釐米?1到2是幾釐米?3到4呢?從刻度0到5這麼長是幾釐米?從0到10呢?

(3)請學生用食指、拇指比劃一下1釐米大概有多長。

(4)請每位學生觀察一下2釐米、5釐米各有多長,再用手比劃出它們的長度。

3、找一找。

讓學生找一找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釐米。

三、鞏固練習

指導學生完成課本第51~52頁“想想做做”第1~6題。

1、“想想做做”第1題。

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組織交流。

2、“想想做做”第2題。

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組織交流。

3、“想想做做”第3題。

學生獨立完成後,教師組織學生共同覈對。

4、“想想做做”第4題。

學生完成練習後,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全班交流。

5、“想想做做”第5題。

做題時,可利用已有的各種表象作爲參照來估計,估計的長度與實際長度有差距是正常的不要因此而否定學生的估計。

6、“想想做做”第6題。

讓學生畫一條7釐米長的線段,畫完後,同桌之間互相看一看,再相互量一量對方所畫的線段的長。

認識米的教案13

教學內容:

第65頁的例1、例2,完成練習十七的第1—5題。

教學目的:

使學生初步認識長度單位釐米,初步建立起釐米的長度觀念。

教具準備:

尺子

教學過程:

一、新授

1、例1

拿出你的尺子,找出1釐米、2釐米。。。。的長度。

師讓學生拿出他們自己的小尺子,說明尺子的用途,然後幫助他們認識尺子上的刻度及其實際長度。 1釐米到底有多長,要讓每個學生都清楚,這對於幫助學生建立1釐米的長度觀念是很重要的。

讓學生認識尺上的1釐米、2釐米。。。。的長度,再用尺量一量圖釘的長度大約是1釐米。

2、例2

看看你的哪個手指的寬度大約是1釐米。

師可以讓學生量量自己手指的寬度,看看哪個手指的寬大約是1釐米。

二、鞏固練習

第67頁的練習十七第1-3第1題

1、在尺子上指出1釐米、3釐米、5百米的長度。

師先出示1釐米、3釐米、5釐米,讓學生用尺量量,指出1釐米、3釐米、5釐米,然後師檢查。

2、第2題和第3題,讓學生自己做,師巡視幫助。

三、小結

認識長度單位“釐米”

四、作業

1、課堂作業:第1、2題。

2、課外作業:第1、3題。

認識米的教案14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和實際測量活動,認識長度單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釐米=10毫米,1分米=10釐米,並能進行簡單的換算。能感知、估計物體的長度,進一步發展估測意識。

2、在實際測量活動中,經歷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分米的過程;在具體的情境中,學會選用適當的長度單位、尺子進行測量;通過動手、動腦、動口的操作過程建立長度認識。

3、經歷實際測量的過程,體會長度單位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感受數學和生活的密切聯繫,產生對身邊事物長度的關注與好奇心,以及積極參與測量的願望,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

教學重點及難點:

重點:認識長度單位分米和毫米;知道1釐米=10毫米,1分米=10釐米,並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難點:在具體的情境中,學會選用適當的長度單位進行測量,能估計物體的長度。

教具準備:

常規:米尺、小尺子、一元硬幣、一分硬幣

多媒體: 課件

學具準備:

直尺、捲尺、一元硬幣、一分硬幣、購物卡、銀行卡、各長度的小金箍棒等。課前:播放西遊記主題曲《猴哥你真了不得》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

師:俗話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甜甜小朋友特別喜歡孫悟空。有一天,孫悟空就來到他的夢裏(課件演示孫悟空圖片),甜甜和他學了很多的數學知識。你們喜歡孫悟空嗎?

生:喜歡

師:孫悟空有一件特別厲害的兵器是什麼?

生:金箍棒(課件演示金箍棒)

師: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甜甜的夢裏,來探索和研究藏在金箍棒裏的數學問題。

(設計意圖:用學生熟悉的情境導入新課,併爲本課作簡潔鋪墊,提出問題。) 二、新授

(一)複習舊知

師:(課件出示金箍棒變短)請大家看大屏幕,你們看到了什麼?

生:拿着金箍棒的孫悟空

師:老師手裏也有這樣的一根金箍棒,讓我們先估計一下大約有多長?

生;大約1米

師:找兩個聽講最認真的同學上來量一量到底有多長?(師板書:1米 )

想一想還可以用什麼單位來表示1米呢?(師板書:1米=100釐米)

(設計意圖:複習長度單位釐米、米以及它們之間的進率。)

(二)講授新知

活動一:認識毫米

師:(課件演示)同學們繼續觀察,你又看到了什麼?

生:金箍棒變短了

師:現在在學具中找到這根金箍棒,先估計一下到底有多長?

生:大約1釐米

師:動手量一量是多長?

生:不到1釐米

師:這根金箍棒變得特別的短,都不到1釐米。要想準確地測量他的長度,我們需要認識一位新朋友。(師板書:毫米)

毫米可以用字母mm表示。 1毫米究竟有多長呢?誰能在尺子上找到1毫米 。

生演示

師:1毫米到底有多長呢?(課件演示)

師:我們以前學過,尺子上有好多的線,這些線有的長一些,有的短一些,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刻度線。兩條長的刻度線之間的長度是1釐米,兩條短的刻度線之間的長度就是1毫米,也就是說尺子上1小格就是1毫米,同樣這樣的一小格也是1毫米 。

師:你現在會指了嗎?下面在小組內指一下。誰願意上來指一下。

師:現在每人從學具盒中拿出1分錢的硬幣,然後測量一下1分錢硬幣的厚度大約多少?

生:這個硬幣的厚度大約1毫米 。

師生共同用手勢表示 1毫米:先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輕輕夾住一分硬幣,再手右手慢慢地把硬幣抽出來,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間有一條小縫,它的長度約是1毫米。

生演示

師:看到用手勢表示出來的 1毫米 ,你有什麼感覺?

生談體會

師:1毫米特別的短,在日常生活中你見過哪些物品的長度或者厚度大約是1?(學生說出10張紙的厚度、電話卡的厚度等等

師:現在你打開練習本,請你在練習本上畫出5毫米的線段,再畫出一條 10毫米的線段,一邊畫一邊思考你有什麼發現?請把你的發現在小組內說一說。

生: 10毫米就是1釐米

生:1釐米 = 10毫米 ( 課件演示 1釐米=10毫米)

師:現在,我們能不能準確的量出小金箍棒的長度?試一試

生演示測量的方法(生上講臺測量:把尺子的0刻度對準金箍棒的左端,然後數一數一共有7個小格就是7毫米)

師:像這樣比較短的物體我們來測量時就用毫米來表示,老師這裏還有一根,誰來測量一下。

師:仔細觀察這根金箍棒的長度是多少?

生1: 2釐米3毫米

生2: 23毫米

師:看來這根金箍棒的長度既可以用 2釐米3毫米 表示有可以用23毫米表示。

活動二:認識分米

師:我們接下來看一看孫悟空的金箍棒又有什麼變化?(課件演示)

師:你看到了什麼?(又要變成1分米長了)

師:這會是哪一根?請你在學具中找出來。老師告訴大家這根金箍棒的長度是1分米。分米是我的這節課認識的第二個新朋友。(師板書:分米 dm)

師:那麼1分米到底有多長呢?動手量一量

生: 10釐米

師:1分米就是 10釐米 (師板書:1分米= 10釐米 )

師:藉助這根小金箍棒用手勢表示1分米的長度

師:在日常生活中哪些物品的長度是1分米(生說,師補充一次性紙杯、直板手機等)

總結長度單位:

師:請看黑板我們在研究金箍棒的長短時,我們認識了兩個新朋友(毫米、分米)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毫米和分米的認識(板書)

師:加上我們原來所學的米和釐米,他們都是用來測量物體的長度,叫做長度單位。請閉上眼睛想一想我們都學過哪些長度單位呢?你能按照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一下嗎?現在小組內說一說

毫米——釐米——分米——米

(找生邊說,其餘同學用手勢表示)

是引導簡單分析它們之間的進率:1米=10分米

1分米=10釐米

1釐米=10毫米

師:我們以後在測量物體時,該怎樣選擇長度單位呢?

生:在測量非常短的物體時用毫米,比較短的用釐米,比較長的用分米,長一些的用米。

認識米和分米的關係

師:(出示米尺)這是一把1米長的米尺

請你在米尺上找出1分米。(實物展臺出示)

一起在手中的米尺上找一找1分米。

學生自己在米尺上找出1分米。

師:讓我們1分米1分米的數,你發現了什麼?

生:1米=10分米。

師:對,米和分米之間的關係就是1米=10分米(板書)快在小組內說一說並記住它們的關係。

1米 =10分米

10分米= 1米

三、練習鞏固、拓展延伸

現在,我們一起看看孫悟空給大家出的題目

1、估一估、量一量

物體

估一估

量一量

一元錢的硬幣的厚度

( )毫米

( )毫米

數學課本的長度

( )分米

( )分米( )釐米

2、八戒聽說我們學習了這麼多長度單位,他也來湊熱鬧了,瞧,這是八戒學完長度單位之後寫的日記,我們一起來看看。

早晨,我從2分米長的牀上爬起來,穿上22mm的鞋。吃過早飯,我走了6米來到學校,進教室後拿出7釐米厚的數學書準備上課。課堂上老師用大約長76dm的粉筆在長30釐米的黑板上寫字。

你感覺八戒的日記寫的怎麼樣?我們一起幫他改一改。

(四)課堂小結

師: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

還有哪些收穫?

生:認識了毫米、分米

知道了......

師小結:今天,我們進入到甜甜的夢中,通過研究孫悟空那神奇的金箍棒認識了兩個新朋友——毫米和分米,其實,孫悟空的金箍棒不僅能變得很短,還能變得很長很長(出示課件),這時候該用什麼單位來表示呢?同學們可以研究一下,下節課我們繼續學習。

下課。

認識米的教案15

教學內容:

教材p.3~4頁的例3及練習一4~5題認識長度單位----米,用米量

教學目標:

1、在活動中認識長度單位米,建立1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釐米。

2、認識米尺,學會實際操作的方法。

3、在建立長度觀念的基礎上,培養學生估量物體長度的意識,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難點:

學會用尺子測量物體的方 紙條、米尺、1米長的繩子、捲尺。

學具準備:

長短不一的紙條、米尺、1米長的繩子、捲尺。

教學過程:

一、複習。

通過上幾節課我們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測量物體要用統一的長度單位,還認識了長度單位——(釐米)。

1.那 1釐米有多長呢?誰來比劃一下(和一根手指的寬差不多)

2.請小朋友在尺上指出2釐米、4釐米、5釐米、8釐米、10釐米的實際長度。你是怎麼表示的?(我是從0到2;或2到4等等)

3.要知道數學書的長和寬怎麼辦?(要用尺子量)全體學生動手操作,並指名學生回答量的結果。

二、導入新課。

1、要知道黑板的長是多少?怎麼辦?學生髮表意見教師請一名學生拿着學生尺到講臺前量出黑板的長度,看看是怎麼量的?量了幾次。你有什麼感覺?(很麻煩,不夠準確)那怎麼辦?學生想辦法

2、然後教師拿出米尺告訴學生這是米尺,讓學生看看用米尺量黑板的長度要量幾次,量完後,提問:

“用哪種尺量黑板的長度更方便一些?”

“那量教室的長用哪種尺方便些?”

3、小結

教師說明:“前面我們學習了長度單位釐米,知道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可以短的尺子量,用釐米作單位。如果要量黑板或教室的長等比較長的物體用釐米作單位就不方便了,就要用比釐米大的長度單位來量。今天我們就學習用米作單位量比較長的物體的長度。”

(板書課題:認識米 用米量)

三、新課。

1、認識1米的實際長度以及進率。

(1)、教師拿出米尺並讓學生拿出準備好的米尺,告訴學生它的長度是1米,仔細觀察米尺,你有什麼發現?

(2)、數一數,看一看1米里有多少釐米,數完後,教師提問:“1米里有多少釐米?”你是怎麼數的? “也就是1米等於多少釐米?(教師板書:1米=100釐米)

(3)、比一比大約多長是1米,量一量1米到你的什麼地方。

(4)、讓學生估一估,量一量教室裏的哪些物體大約是1米,想一想還有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米。

(5)、讓學生拿出準備好的繩子,兩人一組量出1米、2米、3米的長度給大家看。

2.用米量。

(1)認識各種的度量工具

課件出示各種的工具(盤尺、布尺、鋼捲尺……),介紹他們的用途

(2)估一估

教室的長大約幾米?學生估計,說說你是怎麼想的?

(3)量一量

這麼多的工具,你準備選用哪一種?讓不同選法的人用不同的工具進行測量,(可以請助手)得出合適的答案

出示1盤捲尺,用它可以量比較長的距離。然後請兩名學生量一量教室的長。量時,要告訴學生要量的物體的左端要對準捲尺的0刻度,尺子要放手拉直,看右端對着捲尺上的刻度幾米多少釐米,要量的物體的長度就是幾米多少釐米。學生量完後,把結果告訴大家,大家把它填在教科書上。

(4)讓學生用捲尺量黑板的長度,看大約是幾米幾釐米。

四、鞏固練習。

1、第4題的第1、3個測量活動,可以讓學生同桌合作量出自己的身高和課桌的寬,填在教科書上。小牀的長度可以讓學生當作作業回家量。

2、小組合作完成第6題。

3.第9題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校對。

五、總結。

今天你的心情怎麼樣?爲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