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米用米量的教案

認識米用米量的教案

認識米用米量的教案

教學目標

(一)使學生初步認識長度單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長度觀念.

(二)根據1釐米和1米的實際長度,知道“1米=100釐米”.

(三)通過同學的合作,能用米尺度量整米長度的物體,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掌握1米的實際長度.

難點:用米尺量較長物體的長度.

教具和學具

教具:1米的直尺、摺尺、捲尺,4釐米、6釐米長的紙條.

學具:1米的捲尺,1根較長的繩子.

教學過程設計

(一)複習準備

1.提問

(1)量物體的長度用什麼工具?已經學過的長度單位是什麼?用兩個手指比一比1釐米有多長?2釐米,3釐米呢?

(2)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應注意什麼?指名兩名學生量下面紙條的長度.

(3)現在我請一位同學來量講臺桌的長(學生用自己的刻度尺量,很不方便,不容易得出結果).因此,量比較長的物體或者距離,如操場東邊到西邊有多遠,通常用米作單位.板書課題,今天我們學習認識米、用米量.

(二)學習新課

1.認識米

出示米尺,這是一把米尺,觀察它的刻度都是以10釐米爲單位.

讓學生觀察自己帶來的1米長的捲尺,和教師1米直尺的刻度是一樣的.

那麼1米到底有多長呢?教師用1米的直尺,量一量從地面到講臺桌的什麼地方是1米,讓學生觀察1米有多高.再在黑板上畫1米長的一條線段,讓學生觀察1米有多長.

讓學生用自己的捲尺,把兩臂伸開,看一看到什麼地方是1米,兩人互相量一量身高,從地面到身體的什麼部位是1米,你的身高比1米高,還是不到1米.同學們看到在公共汽車或電車的車門口有一個1米的標記,不足1米高的兒童可以不買車票,超過1米則要買票,同學們乘車要自覺遵守這一規定

以小組爲單位,量出1米,2米,……給大家看.

2.釐米和米之間的'關係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釐米,1釐米有多長呢?同學用兩手指比一下,教師在黑板上1米長的線段的上面並排畫出1釐米.1米有多長呢?同學們用兩手比一下.那麼米和釐米之間有什麼關係呢?

教師出示摺尺,這是一把摺尺,伸直正好是1米,與1米的直尺相比,一樣長.看一看這把尺上有多少釐米.10釐米、20釐米、30釐米、……、100釐米.再看看這把1米的直尺,1米里面有100釐米;請同學們看看你的捲尺,1米里面也是有100釐米.同時,教師在黑板1米長的線段上,以10釐米爲單位,分成10份(如圖11).

同時板書: 1米= 100釐米

3.用捲尺量較長的距離

教師出示捲尺,並說明量比較長的距離,一般用捲尺.用捲尺量物體的長度時,一定要從物體的一頭開始,由學生拿住捲尺的一端,對齊要量物體的一端,尺子要放平拉直,再看另一端在尺子的什麼刻度上,這樣才能量出準確的長度.

(三)鞏固反饋

1.兩人互相量身高,_______米______釐米

2.以4人小組爲單位,利用4個人用1米長的捲尺,分工量下面的長度(每組量一項):前面黑板的長,後面板報的長,教室地面的長、寬,四周牆壁的長等.測量後,每組派代表向全班交流.

3.在( )內填寫合適的長度單位米或釐米.

教室長6( )黑板長2( )

小明身高124( )課桌長50( )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認識長度單位“米”是在認識長度單位“釐米”的基礎上進行的.在實際生活中,學生接觸“米”比“釐米”機會少,度量時也比較困難.

教學一開始,在複習釐米的基礎上,提出讓學生測量較大的物體課桌的長度,學生用自己的刻度尺“釐米”去測量,非常不方便,使學生體會到需要較大的長度單位,從而引入新課.

學習新課分三個層次,首先認識米,通過看米尺,用米尺量出物體的1米高,1米長,在黑板上畫出1米長的線段,再讓學生用自己的米捲尺,兩臂伸開,看一看到什麼地方是1米,互相量身高,1米高在自己身體的什麼部位,其目的是幫助學生建立1米的空間觀念.在此基礎上,組織學生量出2米、3米、……的繩子來.

第二層次,根據釐米和米的實際長度,研究米和釐米之間的關係,通過讓學生在1米的直尺上、摺尺上,和學生自己的捲尺上,找出1釐米,再數一數1米里有多少個1釐米,並通過1釐米、1米線段的對比,學生清楚地瞭解“1米=100釐米”,爲熟記它們之間的進率提供鮮明的表象.

第三層次,指導學生用米尺量較長的物體,由於距離比較長,所以採用小組合作測量的辦法,幫助學生掌握測量要領.最後通過選擇合適單位的方式,檢查學生對米、釐米兩個長度單位空間觀念形成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