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經詳解:彼穎悟,人稱奇,爾幼學,當效之。

讀書首先要明確目標,也就是爲誰讀書,目標不明確,行動一定是盲目的。

三字經詳解:彼穎悟,人稱奇,爾幼學,當效之。

彼穎悟,人稱奇,爾幼學,當效之。

他們的聰明才智,人人都稱奇、羨慕。你們這些小孩子,應該以他們爲榜樣,好好地效仿,用心讀書,以成大用。

孔子說過:“古之學者爲己,今之學者爲人”。古人讀書是爲了改變自己,爲使自己能夠立身行道。今人讀書是爲了父母、爲了考試委員會。

現代教育體系下的學者,很少有爲自己的理想而做研究的,而是爲了學位、職稱、工作而讀書,表面上看是爲社會讀書,實際是根據社會上的需要,爲了自己的前途奮鬥而已。真的是自己對於某一項學問有興趣,想深入研究追求,在今日的社會中,這種人不是很多。

照目前的趨勢發展下去,我們民族的文化思想會越來越低落。人人都只顧現實利益,對後一代的教育,只希望他們將來有前途,能賺更多的錢,都涌向商科、電腦、醫藥等幾個領域,而人文學科和基礎學科都走下坡了。

其次,讀書要存四種心,即:虛心、恆心、耐心、和細心。虛則受,恆則進,耐心纔不會浮躁,細心才能體會文理之意。

 

蔡文姬,能辨琴。謝道轀,能詠吟。

蔡文姬,名字叫蔡琰,東漢著名音樂家,史書上說她“博學而有才辨,妙於音律”,父親蔡邕是曹操的摯友。

蔡文姬博學多才,音樂天賦自小過人,她6歲的時候,有一天父親蔡邕在大廳中彈琴,忽然看到庭院裏面有一隻貓和老鼠在搏鬥。蔡文姬在房中聽到了以後,就問父親:“您的琴聲之中爲何伏有殺機之聲呢?”這說明蔡文姬的聽力非常好,能從琴聲中辨出吉凶之兆。

蔡 文姬16歲時嫁給大學子衛仲道,衛家當時是河東世族,夫婦兩人非常恩愛。不到一年,衛仲道因咯血而死,蔡文姬又不曾生育,衛家的人又嫌她剋死了丈夫,蔡文 姬回到孃家。以後父親死於獄中,蔡文姬也在動亂中被匈奴掠去,這年她才二十三歲,被左賢王納爲王妃,居南匈奴12年,並育有二子。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感念好友蔡邕之交情,得知文姬流落南匈奴,立即派週近做使者,攜帶黃金千兩,白壁一雙,把她贖了回來,這年她三十五歲。回漢後蔡文姬創作了哀怨惆悵的斷腸琴曲《胡笳十八拍》,並在曹操的安排下,嫁給田校尉董祀。

蔡文姬飽經離亂憂傷,時常神思恍惚;而董祀正值鼎盛年華,生得一表人才,通書史、諳音律,自視甚高,但迫於曹丞相的授意,只好接納了她。婚後第二年,董 祀犯罪當死,蔡文姬不顧嫌隙,蓬首跣足地來到曹操的丞相府求情。曹操念及昔日與蔡邕的交情,又想到蔡文姬悲慘的'身世,就寬宥了董祀。

從此以 後,董祀感念妻子救命的恩德,夫妻雙雙溯洛水而上,隱居在風景秀麗,林木繁茂的山林中。曹操狩獵經過這裏,還前去看望過他們。在一次閒談中,曹操表示出很 羨慕蔡文姬家中原來的藏書。蔡文姬告訴他原來家中所藏的四千卷書,幾經戰亂,已全部遺失時,曹操流露出深深的失望,當聽到蔡文姬還能背出四百篇時,又大喜 過望。於是蔡文姬憑記憶默寫出四百篇文章,文無遺誤,可見蔡文姬才情之高。

蔡文姬一生三嫁,命運坎坷,她與和董祀生有一兒一女,女兒嫁給司馬師爲妻。

謝道韞,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縣)人,東晉女詩人。晉朝宰相謝安之侄女,安西將軍謝奕之女,王羲之之子王凝之之妻。公元399年王凝之爲孫恩起義軍所殺,她一直寡居會稽。

謝 道韞識知精明,聰慧能辯,叔父謝安曾問她:“《毛詩》何句最佳?”答:“吉甫作頌,穆如清風。仲山甫永懷,以慰其心。”安稱讚她有“雅人深致”。一次謝安 召集子侄講論文義,剛好大雪驟下。謝安問道:“白雪紛紛何所似?”安侄八歲的謝朗答:“撒鹽空中差可擬。”七歲的謝道韞說:“未若柳絮因風起,”對杖工 整,比喻恰當。謝安大悅。這一詠雪名句,盛爲時人所傳誦。

謝道韞的作品,今僅存散文《論語贊》一篇和《泰山吟》、《擬嵇中散詠鬆詩》二首。

《泰山吟》已經成爲傳世名篇,在此詩中,可以一睹謝道韞的風采:

峨峨東嶽高,秀極衝青天。

巖中間虛宇,寂寞幽以玄。

非工復非匠,雲構成自然。

氣象爾何然?遂令我屢遷。

逝將宅斯宇,可以盡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