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經》與抗衰老

《內經》反映了中國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辨證思想。在這部醫學著作中,就提出了關於衰老的理論,下面我們來看一下具體內容。

——強調人可活到百歲

還是在《黃帝內經》開篇的“上古天真論篇”中,明確指出“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

——提出早衰的原因

第一,飲食不節——“以酒爲漿”,恣食過飽,損傷脾胃。

第二,酒色太過——“醉以入房”,傷精竭液。

第三,起居不節——“以妄爲常”,損傷形神。

第四,情志不節——“不時御神”、“務快其心”,損傷心神。

第五,勞作太過——“不知持滿”,損傷形神。

以上各種因素會導致真氣的耗散,“……以耗散其真,……故半百而衰也。”

——提出抗衰老的五大原則

第一,四季養生:“法於陰陽”——不違背天時氣候。

第二,導引吐納:“和於術數”——運動鍛鍊。

第三,飲食養生:“食飲有節”——不過飢過飽。

第四,起居養生:“起居有常”——睡眠有規律。

第五,勞作養生:“不妄作勞”——工作不過度。

總之,《黃帝內經》指出:形與神俱,可以活到百歲。

——提出導引吐納的抗衰老方法

導引吐納起源於我國中原一帶。《黃帝內經》認爲,中原地帶地平而溼,老百姓不好鍛鍊,病多痿、厥、寒、熱,治療方法宜導引按矯:即導引和按摩。

此外,提出了可以延年益壽的導引方法:腎有久病的,寅時(3~5點)面南,寧心調息,然後,閉氣不息七遍,伸長脖子做吞嚥動作,七遍,最後吞嚥津液數次。

——認爲衰老與五臟虛衰密切相關

《黃帝內經》認爲,心、肺、肝、脾、腎五臟虛衰與人的衰老密切相關。

心:是人體的領導者(“心者,君主之官”),心的調控功能衰退,生命就會出現失控,出現衰老。心主管人體的血脈(“心主血脈”),心氣虛則血脈運行無力,身體得不到濡養就容易衰老;心又主宰人體的精神活動(“心藏神”),所以如果心神失調,就會導致神衰,神衰又易引起形衰,所以心神對人的衰老有着決定性的影響。心氣虛的人老得快,就是這個原因。

肺:主管人體的氣(“肺主氣”),擔負着人體氧氣的輸送和供應。肺氣足則生機旺盛,肺氣虛則氣的輸送無力,人體就不能氣化,就會缺氧。肺對人的`五臟活動起調節作用(“肺主治節”),如果調節失靈,就易引發早衰到來。

脾:承擔人體的消化吸收功能,負責人體的營養(“後天之本”),脾衰則營養不良,就會導致早衰。脾的營養功能正常與否又叫胃氣的存亡,這就是說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衰老死亡。有脾胃病的人消瘦而老得快,就是這個原因。

肝:肝主生氣(“主升發”),人有無生氣,取決於肝氣是否充旺。所以肝虛的人,萎靡不振,早衰來臨。肝有調節、疏泄氣血的作用(“主疏泄”),肝虛就會導致氣血拂鬱,就會影響氣血功能從而導致衰老。

所以,五臟的虛衰與衰老有着密切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