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生今世張愛玲》簡介

【《今生今世張愛玲》內容簡介】

《今生今世張愛玲》簡介

張愛玲始終是我們這個時代的話題。本書是海派作家陶方宣在出版了六部有關張愛玲的專著之後,又推出的一部厚重之作。全書以16萬言的篇幅,從絕句、華服、芳蹤、紅顏、電影、摩登、美食、素描等八個方面切入張愛玲的傳奇人生,不僅以生動、流暢的文風營造出唯美的意境,而且以豐富、翔實的史料還原出一個有血有肉的張愛玲,是一部令張迷們無法拒絕的蒼涼之書。

【《今生今世張愛玲》序言】

張愛玲時代的老上海,像一輛在石板路上咿呀作響的獨輪車,一夜之間搖身一變,獨輪車化作1930式的雪鐵龍汽車,奔馳在筆直寬闊的上海大馬路上。與汽車、洋行、電影、舞廳、咖啡、明星一同出現的,還有傳奇女性張愛玲——在這裏我要說:張愛玲是劃時代的,她的本身意義要大過她的作品。她是一個座標,一座燈塔,或者說是一塊里程碑。作家石康這樣說:“張愛玲是一位偉大的女性。”

張愛玲是偉大的,或者說是傑出的,傑出之處可簡單歸結爲四點:職業寫作、愛情至上、物質第一、自由萬歲——這四點現在看來也許微不足道,但它能在那個時代中國人身上出現難能可貴。中國人,特別是中國文人,五千年來一直在老宅院裏寫着黴味撲鼻的八股文,薰死人的墨臭籠罩着伸手不見五指的東方古國,所以唐朝出武則天這樣的女人並不奇怪,所以清代出慈禧這樣的女人也不奇怪。然而時代畢竟到了老上海時代,一個全新、另類的女人張愛玲如明月當空——當然,她的出現也不奇怪,是水到渠成,也是理所當然。

什麼樣的時代出什麼樣的人物,一個時代的影子,總是清晰地反映在人們的行爲方式或謀生方式中,比如古代的采詩官,每天的工作就是深入偏遠鄉村搖着鈴鐺採集歌謠,這一份浪漫的職業後來被淘汰了,據說《詩經》就是采詩官的勞動成果。比如老上海時代有一種職業:糞霸——糞霸收集糞便再兌水,然後以每車2元的價格裝船賣到鄉下,這是暴利行業,大多爲杜月笙、黃金榮等流氓大亨所壟斷。同樣,隨着抽水馬桶和下水管道等現代市政建設和發展,糞霸這樣的職業便消失了,而像張愛玲這樣以寫作爲生的職業文人開始出現,它標誌着中國開始全方位融人現代文明。表面上看,張愛玲所從事的不過是一份賣文爲生的職業,但是這份職業卻是亙古未有的,在它後面,是一個由現代科技所構成的文明世界:最先進的印刷技術,成千上萬種報紙雜誌,完備的、現代的郵政發行系統,大量的有知識儲備、起碼也是識文斷字的讀者羣體——當然,科技只是一種手段,潛在的是民衆巨大的閱讀需求,因爲置身這樣的文明世界,對知識的需求極大地刺激着人們的閱讀興趣,巨大的潛在市場誘惑着資金的投入,使得書報出版以一種空前膨脹的態勢出現在人慾橫流的上海灘,並將它從一個傍海的閉塞的農耕小城推向一個開放包容的國際大都會,以張愛玲爲代表的有史以來中國第一代自由撰稿人才應運而生——萬事萬物都是應運而生,一旦逆運,便不可能出現、發生,這是天地定律。

經濟的繁榮、文化的包容、社會的開放,必然帶來人格的獨立、心靈的解放,也給女性主體意識的覺醒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女性從身體到心靈的大夢初醒,便是從老上海這一代人開始的。所以我們看到1930年代,當深山裏的女人像牲畜一樣被任意買賣的時候,老上海的女人們卻信奉愛情至上、自由萬歲,稍不滿意便像娜拉一樣離家出走。從來沒有哪一代女人像她們這樣自由與獨立——愛我所愛的情人,哪怕他是衆口一詞的“漢奸”,那是政治上的定義,與我的愛情無關,我的愛情就是發自我的內心,我的身體只服從內心召喚,在多情的、有才的、文質彬彬的他面前,我心靈戰慄、身體潮溼,我只想和他永遠廝守在一起,平等、恩愛、和諧、感動——就像多年以後女詩人舒婷所吟詠的那樣:

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爲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緊握在地下, 葉,相觸在雲裏——

以張愛玲爲代表的老上海女人就是這樣,她們是了不起的`,在空前豐足的物質文明下長大,講究穿着打扮,信奉愛情至上、物質第一,她們蔑視權貴、崇尚自由,她們的寫作絕不服從任何權勢,只服從自己的內心。她們身上所折射的人格魅力光彩熠熠,所以張愛玲的一生我行我素,活出一個傳奇——這種女人的發育與成長和老上海的文化氛圍密切相關,甚至與她那個從舊式家庭逃離、毅然挪動小腳出走海外的母親黃逸梵也密切相關,她也是一位現代文明孕育出的新女性,與女兒很少在一起,卻照樣全方位地影響了她。這一對母女心靈裏,都埋藏了自由的種子,種子既然已經埋下,肯定要生根發芽,長葉開花。如果說黃逸梵是一部連續劇的話,那麼張愛玲就是她的續集。黃逸梵死了,可她的汩汩熱血卻一直在張愛玲的血管裏奔騰——

【《今生今世張愛玲》後記】

一口氣爲張愛玲寫了六本書,都非常順利地出版了,有的還被港臺出版社相中,發行了繁體字版。張愛玲這些年成了熱點話題,不斷有新聞曝出——有時候我也不免暗自驚訝:記憶中張愛玲紅了許多年,爲什麼至今依然這樣紅?

一個作家的大紅大紫從來不會無緣無故,她必定在某一點上契合讀者的心理節拍,讀者是盲目的,但讀者更是理性的——我分析過張愛玲走紅的原因,從前片面地認爲她寫得好,這個觀點被我不斷修正,現在我認爲她走紅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是老上海背景——現在人們最爲懷念的,是當年五光十色的上海灘,那種華洋雜交的華麗情緣、殖民色彩的古典情結,是全體華人記憶深處最華彩的段落,這一點恰好在上海女人張愛玲身上有最集中的呈現,華人回憶上海灘,必定少不了張愛玲。其次應該是張愛玲特立獨行的個性——比如奇裝炫人、語出驚人,包括拒人於千里之外,甚至連她在美國的擔保人想見她一面也很難,在幾十年時間裏他們只見過兩次面,時間只有短短的五分鐘——所有這一切給張愛玲披上一層神祕、詭異的面紗,誰都想撩開面紗一睹芳容。第三點應該是她與民國才子胡蘭成的傳奇之戀,這一場愛情像燃放在“孤島”夜空的煙花,雖一閃而逝,卻令萬衆矚目——其實,張愛玲好友蘇青的作品,無論數量還是深度,均不在張愛玲之下,只因爲蘇青沒有傾城之戀的華美包裝,人也好,文也罷,一直不溫不火,在中國文學史上,她是寂寞的失蹤者。

作爲一個經典作家,張愛玲的作品自然備受關注,《傾城之戀》、《金鎖記》被譽爲“中國文壇最美的收穫”——但是,冷靜下來細看,說張愛玲是二三流作家似乎也沒有太冤枉她,她對自己評價也不高,自稱是“小市民作家”。她的作品很通俗,被稱爲“紙上電影”,不斷被一代代導演重拍、一代代女星主演,這也是張愛玲長盛不衰、不斷成爲話題的原因之一。最後一點不能不提到,她是名門之後,祖父、曾外祖父分別是清末重臣張佩綸與李鴻章,外公爲著名的“黃軍門”黃翼升,就連繼母的父親孫寶琦,亦是民國大總理——四大顯赫家族撐在張愛玲身後,我們纔在她命運裏看到一派莽莽蒼蒼——

張愛玲是複雜的、多側面的,是多棱鏡也是萬花筒。在張愛玲身上,小資看到時尚、少年看到愛情、作家看到文學、學者看到時代、百姓看到傳奇——這些年她紅得像把燃燒的火,衆人添柴,這把大火必定會一直燃燒,繼續燃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