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和複習評課稿案例(通用10篇)

文字像精靈,只要你用好它,它就會產生讓你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無論我們說話還是作文,都要運用好文字。只要你能準確靈活的用好它,它就會讓你的語言煥發出活力和光彩。下面,小編爲大家分享整理和複習評課稿案例,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整理和複習評課稿案例(通用10篇)

整理和複習評課稿案例 篇1

我聽了韋老師執教《常見的量》整理與複習課,本人有很多收穫與感悟,簡單表述如下:

這節課是小學六年級下冊總複習中的一個課時,本節課教學內容的核心思想是通過對常見量的知識的回顧與應用,讓學生再一次體驗這些量及其單位的實際意義,提高解決與常見的量有關的問題的實際能力。教師通過認真解讀教材,選用了恰當的教學方法,高效地完成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其優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複習目標明確,教學環節清晰

韋老師,課一開始就“導”出了一個輕鬆活潑的一個日記記錄,選用了那篇單位量用錯而引出的笑話,這篇出於學生之手的習作,笑話百出的日記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在開心,可笑的同時,感受到量與計量在一篇習作中的重要性,教師就充分利用這個單位量的錯,作爲進一步教學的一種資源,韋老師充分利用這一資源對學生進行有效導向,把不利變成有利,把壞事變成好事,給後面填一填的訓練作了很好的鋪墊.也體現了韋老師的機智選材,也是我們在以後整理複習過程中應該學習的一種教學手段和方法.

2. 教會學生一種學習方式,——自學

在整理預習過程中, 自學,對每一個學生的學習過程都很重要,讓學生自己在課下適當地學會:自己預習、自我反饋、自我總結,學生繪出的一棵智慧樹長出了許多“智慧”與能力,讓學生在預習中發現問題,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的習慣,鍛鍊他們的思維能力和自學能力;在自我反饋和自我總結中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合作學習意識;爲以後更高層次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和培養好良好的學習習慣。

3. 複習中的另外一個學習方式是——整理

學會整理,可以把自己以前學過的零亂的知識點進行系統的有條理的歸納,使之形成體系.如,韋老師有一句話,大家說了那麼多的計量單位,如果我們把這些計量單位全擱在一塊,想一想會有什麼感覺?(零亂、無序、不便記憶),那我們該怎麼辦呢?教師的導向是(分類、有序、系統地進行整理),然後讓學生拿出自己預習時做的整理圖,進行整理.這是學習方法的有效滲透。

4. 複習教學的另外一個重要方式是——合作學習

我們都知道學習不是單一的簡單個人活動,是一個團體,一個班級,一個小組的有效合作,怎樣才能做到合作學習?這節課裏韋老師對這一學習方式進行了多次的嘗試與運用。比如,同桌交流,前後桌交流,小組交流等. 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進行了一系列的教學活動,這一有效的教學活動給完成教學目標作了很好的保證。

5. 聽了韋老師教學量與計量單位及其進率的整理與複習這節課,我的總感覺是:

(1)複習的內容和教學過程都做到有目的,針對性強,無論是對各知識點的歸納、分類、討論、整理與交流,都能做到有條不紊,雜而不亂。

(2)教師注重給予學生學習方法上的指導,教學形式多樣,啓發到位。如單名數改爲複名數,或複名數改爲單名數,教師都很細緻認真地教給學生以方法,學生學習起來比較主動,課堂比較活躍,讓枯燥的複習教學課變得更生動有趣,學生學習起來也輕鬆愉快,很好地完成了複習目標.

整理和複習評課稿案例 篇2

這學期,我們聽了兩堂初三英語複習課,其中徐秋妍老師上的一堂複習課讓我印象深刻。

徐老師運用新的教學理念來提高課堂效益,在課堂中運用多媒體等方式有效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課堂上學生主動地發言、質疑。在本節課中教師既有講解,又有思維方法的引導和解題技巧的歸納,既有評學生的解題中的不足,也評學生答題中的閃光點,既有總體性評價也有個性化評價,即有老師的“講”,也有學生的“講”,充分體現了老師的主導性與學生的主體性,教師與學生進行了真實而有效的互動,關注個性差異,體現人文關懷。徐老師的教學設計不僅把語法講解與語篇練習進行了有機結合,而且激發學生積極主動思維,大膽創新。

從徐老師的盡心設計的環節看:引導學生通過圖片和標題猜測生詞的含義;指導指導學生對全文快速閱讀,瞭解文章的大意,強調了語篇的重要性。有效設計了課堂練習,它是學生鞏固知識的必要環節,也是檢測教學效果的有效手段,教師及時運用預先設計的練習題,從不同層次,不同側面讓學生進行大容量、快節奏訓練,激活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已有的知識,並鼓勵學生巧用關聯詞,增加書面表達的色彩和觀賞性,從而在中考作文中獲得高分。

複習是知識的再現、鞏固與提高。複習課教學的主要功能是

查漏補缺,鞏固提高。教師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歸納、整理、概括,揭示有關規律;幫助掌握一定的的方法和技巧;注重知識間的聯繫,注重知識與能力的結合,力求讓學生在比較中鑑別,在運用中突破,理解中記憶,使每個學生通過複習課的教學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有提高。

整理和複習評課稿案例 篇3

《面積的計算 整理和複習》是全日制聾校數學實驗教材第十一冊第一單元教學中繼學習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梯形面積之後的一節複習課 。複習課不是舊知識的簡單再現和機械重複,而是要使學生在複習中把舊知識轉化,把平時相對獨立地進行教學的知識,以再現、整理、歸納等辦法串起來,進而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溝通,並使之條理化、系統化。聽了李婧婧老師的這節課後,給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對學生的啓發、點撥恰到好處,與學生的交流親切自然,老師在授課過程中教態自然大方,手語清楚,精心設計教案,按時完成教學任務,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的。本節課體現了新課標理念,同時對我們平面幾何圖形的概念教學和高效課堂的建構也起了很好的引領作用。我認爲本節課有幾大亮點:

一、教學思路清晰,目標明確,重難點突出

這節課以“複習、鞏固、再鞏固”爲線索,整個過程教學思路清晰;對三維目標把握準確,達到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有機統一,老師適時地指導,突破了本課的重難點。老師在教學環節的安排上,既考慮了數學學科的特點,也考慮了學生的心理特徵,能夠讓學生充分利用已有知識經驗去探索新知識,在教學環節的處理上有詳有略,有扶有放,把教學的重心落在讓學生對各種面積的計算上,注重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這樣的設計,符合學生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體現了以學生爲主體的學習過程,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

二、練習設計注重層次性,體現了對公式的運用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課堂上,李婧婧老師練習設計注重層次性,抓住重點,解決難點,培養了學生積極參與、團結合作、主動探索的精神。李老師選用的練習題既注重讓學生直接運用公式計算各個圖形的面積,更注重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第一組是基本練習,通過老師帶領學生逐一複習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公式着重讓學生通過思考,指出各個圖形各部分的名稱,並準確地說出它們的面積計算公式,然後根據題中所給的具體數字計算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隨後學生共同做書中的練習(完成下面的表格),加深對公式的理解。第二組是強化練習,學生繼續計算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積,進一步鞏固了知識。第三組是綜合性練習,應用題計算梯形的面積並把平方米轉化成公頃,因爲1公頃=10000平方米,很多學生對公頃和平方米之間的進率有點模糊,通過老師的指導,學生很容易的就接決了問題。

三、注重數學方法和思想的滲透

學生對基本圖形面積計算的掌握,不但是教學的基本要求,更是計算組合圖形面積的基礎,而通過對基本圖形面積的計算,讓學生掌握面積計算的基本數學思想和方法,更是我們數學教學的歸宿。所以,對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爲: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已學平面圖形的面積計算公式,並正確理解它們相互間的關係;能正確靈活地運用公式進行計算,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初步滲透平面圖形面積計算的基本數學思想及事物間有聯繫並可轉化的辯證思想,促進學生的發展。

四、教態自然親切,師生關係融洽

課堂上李老師通過對學生進一步激發和引導,可以有效的開發每個學生的潛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自己的認識水平。整堂課,老師始終面帶燦爛的微笑,讓學生感受到回答不出或是回答錯了也不要緊,讓學生處處,時時感受到老師的溫暖,班級大家庭的融洽。

五、運用有效的課堂評價,調動學生的學習情緒

“評價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己、建立自信。”這是新課程提倡激勵性評價的宗旨。今天這節課中,老師不吝嗇對學生的評價。如,教師在提問時都儘量使用委婉而友好的語氣,評價學生的語言都是多表揚、多鼓勵,適時適度地對學生的表現進行積極的評價,如“非常好” 等等,這些積極的、激勵性的正面評價,有助於學生認識自己、建立自信,從而促進教學。

由於本節課是一節複習課,涉及內容多,題量大,課時緊,我覺的有以下幾方面以後需要注意:

1.應進一步加強學生的口語訓練。

2、應使用規範的數學語言。如敘述梯形面積公式時,不能說“括號上底加下底乘以高除以2”,而應爲“括號上底加下底括號乘以高除以2”或“上底與下底的和乘以高除以2”。

總之,在這節課中,老師能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心理特點,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解決問題。讓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教師真正成爲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促進者。讓整個課堂煥發出生命活力!

整理和複習評課稿案例 篇4

Excel的教學內容是高中信息技術會考和高考重點之一,難度不高但學生很容易在操作過程中因爲操作不規範或誤操作導致失分,在excel複習過程中要注重學生的規範操作和對各種命令按鈕熟悉。

本節課教師針對高二學生已經經過會考複習,但又因爲每週課時較少的具體情況,制定複習計劃,總共分爲三個課時。以思維導圖爲線索,梳理了知識點,給每個學生髮了一份學案。整節課預想通過由簡到難的層次,步步推進,讓學生通過問題的解決逐個複習知識點。個人認爲思路較爲清晰,題目設置也能涵蓋所有知識點和考點。但遺憾的是,教師對學生不熟悉,並長期執教高三複習課,忽略了學生的實際能力。導致學生在第一個最簡單的任務上就出現很多問題,未能很好完成,耽誤了教學時間。教師雖然發現問題,但爲了完成預設的教學目標,沒有很好的調整節奏,致使部分學生跟不上進度。同時機房控制軟件實效,導致教師在演示操作的過程中,只能通過投影,部分學生沒有認真聽講。所以鄭老師認爲教師應該要加強課堂應變能力,對課堂生成的各種情況要有足夠的耐心去解決,否則很難完成既定教學任務,甚至使學生對複習內容和自身的能力產生懷疑。

另外教師在上課時的提問方式,提問頻率,師生互動方面還有待加強,急切的希望完成教學目標,不顧學生的接受程度和能力只能使課堂走入困境。

整理和複習評課稿案例 篇5

聽了這堂關於《大氣壓強》的公開課,我有了以下幾點的思考:

1、本節課中老師注重學生的體驗,通過一些具體的實驗,讓學生體驗感受大氣壓強的存在,以及大氣壓強在生活中的應用,讓科學結合生活,在生活中理解科學的意義。由於對學生進行情感的教育。

2、在課堂教學中,注重知識的拓展。在平時的學習中,我們往往會考慮到課本知識的連貫性,或者完成一節課的教學任務,只能講課本中出現的一些事例。但是從學生長遠的發展來看,在教學中加入適當的知識拓展,有助於學生的認識。

3、把科學史融入到了課堂教學中。對於新課程的教學,不僅是科學知識的傳授,也是科學精神的傳遞。在學習過程學生有了有關科學史的內容,促進了學生的科學素養的提高。

4、關於物理知識內容,如何上,才能讓學生有真正的知識取得,也是我聽了這一節課,對自己教學的一種反思。很多知識,學生在小學階段都學過了很多,在中學中學生學些什麼就是我們所要更多思考的地方。

整理和複習評課稿案例 篇6

這是初一學生第一次接觸EXCEL,對這個軟件他們感覺很陌生又很神奇,特別是在演示自動填充時,他們感嘆“這纔是真正的信息技術”,由此可以看出他們對這個新軟件很感興趣,雖然這個軟件是第一次接觸但表格對學生來講,還是不陌生的,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表格的頻率是非常高的,因此課前鄭老師用學生熟悉的座位表作爲本節課的引入部分。EXCEL作爲微軟OFFICE中的一個重要成員,很多操作和前面學習的WORD是相同或類似的,因此鄭老師準備從舊知識入手,啓發學生知識遷移,自主探究表格處理軟件EXCEL。通過前面的介紹,提出本節課需要完成的任務,界面的認識、座位表的編輯。因爲是新的軟件,新的界面,學生不熟悉,所以每個新的操作前都有演示,也正是因爲有演示,學生完成任務的情況非常好,而且大部分同學通過對WORD的操作記憶,嘗試對文字進行簡單的格式處理,很好地完成了拓展任務。但同時,也發現了不少問題,比如,個別同學因爲沒有認真聽講,所以在完成的時候顯得有點困難,甚至有個別同學剛開始不知道要操作的工作表在哪找。在以後的演示中,鄭老師要特別關注到那幾位不愛認真聽課的孩子們。

本堂課的課堂任務設計比較有新意,沒有使用課本上提供的內容,而是設計了一系列由簡入深的任務,讓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探究比較深入,互助效果明顯,成效明顯。

在這一堂課中,總的來說,課堂是活躍的,學習興趣是濃厚的,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地位,通過運用任務驅動法以及自主學習,互助合作的手段,學生的掌握情況也很令人滿意,但同時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比如忽略了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在教學過程中,沒有及時的發現不認真的學生,另外在時間的把握上,感覺給學生自己動手、上機的時間還不是那麼足。

整理和複習評課稿案例 篇7

複習課既不同於新授課,也不同於練習課。它是在學生已學知識基礎上的再提高、再昇華的過程。要使學生在複習中把舊知識轉化,併產生新鮮感,從而形成“網絡”,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離不開執教老師的精湛的講解、巧妙的設計、滴水不漏的過渡和妙語連珠的提問。

回顧整節課,我們看到本節課的教學體現了這樣幾個特點:

一、鏈接生活,引領探究。

龐老師充分考慮到了學生對圓柱和圓錐的已有認識,用學生喜愛的劉謙玩魔術遊戲引入這節課的教學內容,這樣的設計導入顯得輕鬆自然,巧妙新穎,注重了課堂教學與學生生活的鏈接和溝通,還巧妙的將學生引入圓柱圓錐的自主探索之中。

二、着力引導學生探尋數學知識與方法的內在聯繫。

複習不僅是讓學生對學過的知識和方法進行回顧和整理,更重要的是在此過程中啓發學生產生新的思考,獲得新的認識,進而加深理解,提高能力。爲此,龐老師着力引導學生探尋數學知識與方法的聯繫,啓發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展開探索和交流。

比如說在教學的第一個環節的總結與整理之中,龐老師沒有把結論直接呈現給學生而是適時開展了小組合作學習活動,讓學生在交流活動中完成了知識的系統分類與整理。這樣的設計不僅可以分解教學的難度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有了一種合作交流的空間,讓學生集思廣益,增強了合作意識。

學生們在思維碰撞中體驗數學、互相啓迪、訓練思維、提高數學素養,既長知識又長智慧,促進了學生積極主動地發展。在通過探討圓柱與圓錐的關係這類問題的形式中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圓柱圓錐關係的理解,溝通了兩個立體圖形之間的聯繫。

三、把基礎知識的複習與解決實際問題有機結合。

龐老師在引導學生回顧與整理了圓柱和圓錐的特徵之後出示了第一階段的填空題,這道競賽式的填空題有效吸引了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數學的興趣,這時教師再通過組織交流的形式檢查了學生對計算公式的掌握情況後出示了第二階段的針對性練習,有判斷題、填空題、還有搶答題,幫助學生進一步鞏固基礎知識和方法,到了練習的第三階段,教師出示了一個滾筒刷求它的側面積,以及求工地沙堆的體積這樣一些生活實際問題。

要解決這些實際問題,不僅需要學生靈活運用有關圓柱和圓錐的計算公式,而且需要學生具有相關的生活經驗和空間觀念,

一要在腦海中重現有關圓柱與圓錐的形狀,

二要注意有序的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

這樣的設計有利於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讓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數學就是來源於生活。

教師在這節課上的最後一筆就是本節課的點睛之筆了,教師帶領學生完成了課堂作業之餘進入思維拓展訓練環節,讓學生計算旋轉後的立體圖形的表面積與體積。

解決這個問題不僅需要學生正確的把握圓柱與圓錐的特徵,而且需要學生有較強的空間觀念和富有條理的思考能力,這個問題有利於激發學生的探索熱情,鍛鍊學生的數學思維。

以上是我對這節課的理解,更是對複習課的一種思考與探索。

本節課龐老師對課堂教學過程把握得很出色,我欣賞這樣的課堂!謝謝!

整理和複習評課稿案例 篇8

今天有幸聆聽了兩位老師上的複習課,以往枯燥無味的複習課往往令教師頭痛,令學生厭煩。而今天兩位老師的課堂既有低年級的生動活潑,又有高年級的成熟、穩重,給我們帶來了全新的視角,讓我們耳目一新,更讓我學到了許多,真切感受到了複習課也能上活、上好。

第一節課是我們中心小學楊老師上的成語複習。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對學生的課外積累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成語的積累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三年級語文下冊中,四個園地中都有成語的學習課文中也非常多,可見,成語在三下語文中是多麼的舉足輕重。楊老師依據課標精神,結合教材實際,以成語複習爲切入點,引導學生在鞏固、運用中觸類旁通,進一步豐富積累。聽了楊老師上的這節課,感觸最深的是: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在教學活動中起着重要作用。如果能使學生的興趣得到激發,增強其學習的信心,充分發揮非智力因素在學習中的作用,就能獲得很好的學習效果。楊老師巧妙地將整堂課創設爲一個大情境----帶學生去遊成語樂園,勾起了他們的生活經驗,並以“闖關”的形式讓學生進入學習激起了他們競爭的願望,讓他們都躍躍欲試,充分調動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在興趣的驅動,他們積極動腦、發言,主動地獲取知識,爲鞏固、積累成語創造了良好的氛圍。

二、循序漸進,紮實有效。

在文教學中的“循序漸進”就是從簡單到複雜的學習過程。楊老師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從剛開始的“巧進園門”鞏固學過的“AABB”型、“ABAC”型、“AABC”型、帶數字的、帶反義詞的成語;成語五彩園複習帶顏色的成語;成語生肖園讓學生說說帶生肖的成語。過渡到“成語聽說園”和“成語挑戰園”讓學生在說的基礎上,學會聯繫句子的意思進行運用,順其自然地培養了學生的運用能力。到最後讓學生在感受成語的諸多優點中引導學生進行寫話訓練。這樣層層深入能兼顧各個層次的學生,力求讓每個學生都能學得紮紮實實。

在小環節的處理上楊老師同樣注重了這一點,如:在進入成語挑戰園時,先讓學生讀一讀,同桌相互說說規律,再讓學生進行分類,最後才讓學生自由說一說還知道那些成語。有了前面這一步步的鋪墊,他們說起來就更順暢了,用起來也會更得心應手。

三、遷移運用,注重發展。

在課的`最後楊老師對成語的鞏固進行了提升,安排學生進行寫話訓練。先出示一段不帶成語的文章,讓學生讀一讀,而後老師範讀使用成語後的文章,在兩段文字的對比中,學生進一步感受了成語的獨到用處,調動了他們也試着用成語來寫話的積極性。選擇幾個成語進行運用,在提高他們對成語運用的能力的同時,也培養了他們的寫作能力。

整理和複習評課稿案例 篇9

張老師將本節課的知識目標——元素符號、化學式、化學方程式三個知識目標設計成分三個版快梳理、總結,將枯燥的複習課教學以學生樂於參與的形式進行,不但異曲同工,而且效果更好!體現目標設計者的教育、教學的新穎理念,設計上頗具匠心!

由於化學用語中元素符號對學生而言難度相對較低一些,所以在教學中張老師將元素符號的複習做了“略”的處理。以快答完成,爲後面的重點、難點教學減小坡度。在後面兩個部分中將化學用語、化學方程式以動一動、找一找、寫一寫、練一練的方式設計成小組活動,加大了複習的力度,讓學生充分參與進來,成爲本節課學習的主體,使學生在參與思索、探討的同時提升學習的能力,較好的達成本課的知識目標!

本節課張老師在學生的充分配合下,採用了多媒體(電腦、投影儀)中多種現代教學手段進行教學,突破重點、難點。如難點“找一找”、寫一寫環節採用投影儀展示學生活動結果,擴展知識深度、難度!效果非常突出,起到了總結、歸納的目的,教學效果特別好。學生活動既有表面的語言、行爲的活躍、更有深層次的思維活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既有深度的思索,又有廣泛的參與!

在整個課堂中,教師以自然大方的形象,洪亮的聲音,清晰、流利的語言運籌帷幄,課堂活而不亂,並對學生學習過程及時鼓勵、總結和評價,充分體現了以人爲本的教學思想。

複習課的教學不是簡單的舊知識的重複,讓熟悉的更熟悉、陌生的依然陌生,而是溫故而知新。

在張老師的這節課中,學生通過元素符號、化學式、化學方程式的溫故,必然能最大限度的解決長期困繞學生的化學用語運用不熟的問題,必然能使學生運用化學用語解決相關化學問題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同時學生在新的起點上運用化學用語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在給化學方程式“會診病因”、寫一寫、練一練三個環節得到了實踐和驗證!我認爲這節課中全體學生都獲得了較爲滿意的結果,完全達到了教學設計的預期效果和目的!

整理和複習評課稿案例 篇10

聽了葉主任執教的《圓柱與圓錐整理和複習》一課。課堂上葉主任親切的教態、嚴謹的語言、紮實的基本功、緊湊的課堂結構,深受到了我們聽課老師的一致好評。我把自己聽課後的體會總結如下:

一、這節課的教學設計聽後整理如下:

1、明確學習任務,自主歸納整理:讓學生自己去收集、整理、交流,通過這樣的學習方式,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體現把課堂還給學生;同時還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發展創新的意識,以及提高學生自行設計的能力與自主獲取知識的能力。

2、課上應用提高:課上採用“小老師”提問題的方式,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綜合應用圓柱圓錐的計算公式。培養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以及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3、課中實踐拓展: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尋找生活中需要解決有關圓柱圓錐的知識。讓學生感到生活中有數學,生活中處需要數學,提高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同時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4、課後小結反思: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意見,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一方面培養學生的評價的能力;另一方面在培養學生評價別人的發言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傾聽能力。

二、本節課亮點如下:

1、在教學的過程中,我感覺學生對知識的分類、整合,構建知識網絡,形成知識體系這一環節,能完全放開。

2、整節課的設計讓人覺得做得細緻又全面,把相關聯的重點題型都複習的比較到位,足可以看出葉主任的經驗豐富,又善於積累,特別值得我們學習。

3、教師的語言嚴謹、規範,知識點把握十分精準。如:將圓柱的側面展開要

強調沿高展開,而後又讓學生判斷“圓柱的側面展開一定是長方形或正方形嗎?”所用語言清楚到位。而且,我們從大多數學生的語言也可以感受到老師對學生的訓練很有效果。

4、在本節課上教師不但讓學生自己複習鞏固掌握了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掌握了複習課的方法策略。

5、教師對教材把握的到位,課上對學生點播到位。課中對學生的評價更到位。尤其注重解題思路的講解,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

三、今後自己課堂教學

1、課堂教學落實“有效學習的課堂”。自己課堂中對教學的預設與生成的問題認識還不到位,處理不夠恰當,今後仍堅持以“以生爲本”的思想來進行課堂教學設計,預設生成,這樣在生成面前我們就不會出現措手不及的尷尬局面。

2、前置性作業的設計要精要到位。每一個問題的設計在把握課堂重點的前提下,要充分從學生的思想入手,通過學生運用知識,獲得能力。

3、學生交流展示要把握好分寸,即時間、形式、內容。交流的方式要有度。對於難度小的問題,可以直接找後進生交流;對於有些難度的問題,可以先小組討論、展示,再由小組推薦進行交流。

4、教師引導要恰到好處,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要求在課堂上教師要做好適時的引導,在引導的基礎上,要力求簡單,堅持“學生自己能解決的不講,小組交流討論能完成的不講,有些問題講也講不清的乾脆不講”,最大限度的留給學生時間和空間,讓他們通過合理地探究有所收穫。

5、既然課堂教學我們應以學生爲中心,那麼在課堂教學中合理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根據數學知識的特點和學生的特徵來急時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學習,提高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