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鄉五月評課稿

槐鄉五月評課稿1

《槐鄉五月》是國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第二十一課,這是一篇清雅雋永的美文,它不是一首詩,卻有着詩一般的語言;它不是一則童話,卻有着童話般的意境。作者以優美形象的語言,生動地描繪了槐鄉五月是槐花飄香的季節,是槐鄉孩子的季節,表達了作者對美麗迷人的槐鄉五月的讚美,對勤勞能幹、熱情好客、淳樸可愛的槐鄉孩子的喜愛。文章素潔高雅,意境美妙,行文如流水,語言詩化,如同一首田園詩,讀起來琅琅上口,是值得學生感悟誦讀的好文章。

在朱老師的課堂上,可以體會得到她課前的精心準備。從她精心製作的課件和環環相扣的教學環節可以看出朱老師在課堂教學設計方面的進步是非常大的;從朱老師課上大方自然、語言優美、機智處理課堂的生成問題的能力,可以看到一個年輕的教師正在迅速地成長。下面我就具體從以下幾方面談一談:

一、善用多媒體,展示圖片,激發興趣:

鑑於兒童偏於感性認識的特點,還有城裏的很多孩子可能根本就沒有見過槐花,朱老師充分利用網絡,搜索了許多能切合課文,反映槐花特點的圖片、錄像,利用生動形象的圖畫給學生架設了一座與文本相通的橋樑,使學生自然而然的進入了課文中描繪的意境,拉近了學生與文本的距離,使學生與文本對話成爲可能。在理解課文時,也適時充分地利用圖片幫助理解,拓展思維。如在瞭解槐花飯的時候,在學生充分讀的基礎上,朱老師展示了槐花套餐,那色香味俱全的套餐令學生垂涎三尺,這時候學生再來朗讀當然是有滋有味的了。

二、抓關鍵詞品賞,感悟朗讀,熟讀成誦:

這篇課文語言優美,內容厚實。教學中朱老師教學重點放在了感悟朗讀、熟讀成誦上。朗讀訓練中,形式多樣,有範讀,有引讀,有引導學生自讀自悟等各種形式,讓學生在反覆接觸課文語言的過程中,加深對課文語言的理解與感悟,促進對課文語言的內化與積澱;同時引導學生對讀悟情況進行及時精當的評點與肯定,不僅讓學生飽嘗到讀書的樂趣,而且進一步激發了他們閱讀的興趣。講讀槐花的“香”部分,朱老師抓住一個“浸”字,反覆地品讀,這一品,品出了韻味,品出了情調,品出了孩子靈感的火花。抓住在一個“飄”字,讓學生盡情地說,盡情地讀,充分尊重了學生的個體差異,讓學生的個性也得到了張揚。

爲了讓學生讀起來更有感覺,朱老師還巧妙地利用了文中字句的特點,將小蜜蜂和孩子的那一部分文字重新排隊,變成了詩歌的形式,這樣學生讀起來更加的琅琅上口,感受到了語言的魅力。在學生充分讀的基礎上,朱老師更是別出心裁,利用對歌的形式,引導學生多種形式背誦。不提一個背誦二字,學生就在興趣盎然中會背了課文,這樣的課學生學得輕鬆,學得快樂,誰不喜歡上呢?

三、善用課文空白,發散學生思維,集中教師智慧:

課文給讀者留下了許多想象的空間,利用這一點,朱老師不但帶領學生充分地讀,還引導孩子們發揮想象,聽絃外之音,會言外之意,如他鄉的孩子走進槐鄉不想回家,他們在樹下會做些什麼?”來體會槐鄉孩子的快樂。這樣拓展、豐富、充實課文內容,調動了學生平常的生活積累和知識積累,還將原來的抽象的語言文字變成了可愛的形象。更重要的是,發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激發了熱愛生活,熱愛語文的情感。本篇課文語言優美,而朱老師配合課文,她的引導語也非常的.美,對學生的評價語也讓人有一種美的享受。尤其總結課文部分朱老師的一首詩更是把課堂的氣氛推向了高潮:“山山窪窪雪漫揚,玉琢冰雕撲鼻香。蜂迷蝶戀花間舞,多少孩童()槐鄉。”這裏老師還故意留一個關鍵字詞讓學生來共同作詩,學生的情緒很高漲,“愛、戀、醉……”這些字眼讓學生對文章思想感情的感悟有了自己的個性體會。這高度地看出來朱老師對文本的駕馭能力,真是“放開是一篇洋洋灑灑的文章,濃縮是一首精精巧巧的小詩。”

四、圍繞研究課題,尊重個體差異:

學期朱老師這一組的研究子課題是“基於語文學科教學中學生積累語言材料能力差異的教學策略研究”之子課題——“通過背誦途徑,提高學生積累語言的興趣和能力”。這篇課文文質兼美,所以很適合指導學生背誦。爲了能提高背誦效果,背誦方法的滲透就顯得很重要。在本節課中,朱老師多次涉及背誦方法的滲透,如“分類整理助背誦、畫面再現助背誦、動作體驗助背誦”等等,根據文本特點,儘量多的提供給學生一些背誦的方法,以便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自主選擇使用。因爲學生的能力有差異,要求所有學生當堂都能背誦課文顯然不太現實,所以在背誦時我讓學生用適合自己的方法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背誦,這樣也保持了學生背誦的興趣。

整節課,在琅琅書聲中,朱老師讓學生用心靈去擁抱語言,師生不僅一起共同體驗了語言的節奏感、音韻感,還一起感受了文章的情思意境,學生在思維與情感的強烈震撼中感受到了語言的美,體驗到了生活的美!

槐鄉五月評課稿2

上週聆聽了陸老師執教的《槐鄉五月》一課,那自然的過渡,精妙的導語,朗朗的讀書聲,至今還在耳旁迴盪,讓我們如身臨其境,感受了槐鄉五月的美麗,感受了槐鄉孩子的熱情。

1、思路清晰,設計巧妙,過渡自然。

(1)談話導入,引出美。一開課,陸老師通過動情的話語引出了美麗的槐鄉。

(2)細細品讀,體驗美。挖掘出文本的中心之後,殷老師圍繞中心展開教學,以讀解文,以情促讀,引導學生找一找作者在槐鄉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聞到了什麼?披文析詞,讓學生領悟到了“五月,是槐花飄香的季節。”

(3)之後,又巧妙地設計了寫話訓練:“有的槐花(依偎在一起),像xx;有的槐花xx,像xx……巧妙地將培養和訓練學生聽、讀、說與感悟文本的情感融爲一體,從而提高了語文素養。

(4)巧妙過渡,深化美。在對課文內容進行梳理學習的過程中,陸老師精心設計的精美的過渡語,使生硬呆板的鉛字,變得鮮活起來,有效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如:陸老師引導感悟“‘嗡嗡嗡’……小蜜蜂飛來了……心裏裝着喜盈盈的滿足。”這一句之後,巧妙地說:“老師把這句話變成了一首詩,一起來讀讀吧。”教師的一席席飽含深情的導語激起了學生讀的願望,學的激情。整堂課的教學層次清楚,思路明析,循序漸進。各環節的過渡巧妙,自然流暢和諧,深化了美。

2、以讀爲本,讀中感悟,讀中生情。張田若先生曾說:“閱讀教學第一是讀,第二是讀,第三還是讀。”縱觀整堂課,在陸老師富有激情的引導下,書聲朗朗,充滿了活力。爲了激發學生讀出槐花的美、香,以及槐鄉孩子的樂,陸老師抓住一些關鍵字詞讓學生品析,體會,注重感情朗讀的指導,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生情。如:“香噴噴、清香、醇香、濃香、香氣撲鼻、香海”,找出了這些重點詞語之後再讓學生讀句子。陸老師並以充分激情的話語指導讀:“誰能讀得更香一些?讓我們好像都聞到那股香味兒。”“對,這三個香一個比一個香,一個比一個濃。大家一起來讀讀看。”層層遞進,讓學生讀出了香,讀出了趣,讀出了情。使學生在充分讀中體會思想情感,昇華感悟,感受語言的韻味,從而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

總之,本堂課陸老師抓住關鍵詞句品讀、領悟,引領學生走進文本,解讀文本。靈活運用教材,巧妙設計,讓學生以及我們感受到了槐鄉的花美人更美,得到了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