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作文教學改革

一、爲什麼進行小學作文教學改革

小學作文教學改革

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而且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難點。長期以來,教師教作文難,學生寫 作文也難。

作文難,究竟難在哪裏?總結過去,我認爲,作文難固然有其寫作本身的難度,但在小學作文教學過程中 ,也存在諸多原因。其一,多年的“教師命題--學生作文--教師批改--學生看分”的教學模式,束縛了 小學生的思維發展,抑制了小學生寫作文的興趣,因而學生無話可說,無話可寫;其二,長期以來,語文教學 囿於課本本身,忽視了教學與客觀世界的聯繫,學生視野狹窄,詞彙貧乏,認識水平低,學生感到有話不會表 達;其三,多年來,在作文教學中,沒能從整體上把握小學各年級作文教學的階段特點,忽視了小學作文教學 的階段性和連續性,要求普遍偏高,沒有遵循作文教學循序漸進的原則,因而收效不大。

如何解決作文教學中這一難題呢?

大綱指出,小學作文教學的任務是培養兩個方面的能力:一方面是“用詞造句”,“連句成段,連段成篇 ”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另一方面是“觀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即認識事物的能力。簡言之,小學生作 文就是小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認識水平”的體現,作文教學應促進這兩種能力的和諧發展。據此,小學 作文教學要從培養寫作興趣入手,開闢兩種渠道,分清三個階段,抓住三個訓練,使小學作文教學構成一個科 學的訓練過程,較好地解決作文教學中的難題。

二、小學作文教學改革內容

(一)激發作文興趣,把學生引入有話要說的境地

興趣是學生學習中的一個最積極最活躍的心理因素。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 是激發學生興趣。”因此,要讓學生有話說,就要求教師把作文課上得生動活潑,使學生喜歡寫作文。

第一,先觀察後作文。只有引導學生感知具體形象的'事物,才能激發其積極地思維,進而產生表達願望。 在教學實踐中,讓學生觀察圖畫和實物,或者指導學生參觀,然後按照教師的指導寫作文,學生很有興趣,寫 的文章有具體內容,有真情實感。

第二,先實踐後作文。如有計劃地設計遊戲,編導小品,外出旅遊等。學生親身參加的實踐活動,往往津 津樂道,此時讓學生寫出實踐活動的經過和感受,自然興趣盎然。由於這些活動豐富了學生生活,增長見識, 提高認識能力,因而寫的文章很有條理,語言也比較生動活潑,具有一定的生活氣息。

第三,抓時機寫作文。學生寫作文的興趣,因時間、地點、環境的變化而變化,善於抓住有利時機讓學生 寫作文,學生就會感覺不到困難。例如,課間一個精采的場面,運動場上精采的表演,課堂上發生一個有趣的 “風波”,不失時機地讓學生寫下來,或者在講讀課文中補寫一個情節,續寫一個結尾等。學生寫起來感興趣 ,“難”字似乎不翼而飛,達到練筆的目的。

第四,創設情境寫作文。創設情境是爲調動學生作文積極性,達到作文訓練目的而創設的。試舉一例,全 校衛生大檢查前一天,五年級四班又上作文課了。我遲遲不到教室,而提前做了一番設計:衛生優勝流動紅旗 被一根教杆支在了黑板中間,搖搖欲墜,旁邊寫了一個醒目的大問號。學生們見此情景,大惑不解,七嘴八舌 ,議論紛紛。五分鐘後,我才走進教室,要求學生自己起題目把剛纔的所見所聞及自己的心理活動寫下來。頓 時,同學們有了興致,揮筆寫起來。有的同學以《奇怪,帶問號的流動紅旗》、《我明白了》等新穎的題目, 在二十多分鐘內,寫出了三百多字的富有情趣的作文。

(二)開闢兩種渠道,引來作文的活力

開闢作文訓練的兩種渠道是:其一,從生活中學習作文,即引導學生寫觀察作文。豐富多采的生活本身就 是學生作文的源泉。引導學生留心觀察周圍的人和事,花鳥蟲魚、風雨雷電、寫觀察日記,鼓勵學生把他們在 各種學習活動中所見、所聞、所感寫在日記裏。這樣,既豐富了作文素材,解決了“無米之炊”的難題,又有 效地進行了練筆。其二,從閱讀中學習作文,解決怎麼寫的難題。包括兩個方面:(1)在課堂教學中指導學 生從教科書中學習作文,學習作者是怎樣用語言文字表情達意的,結合課內作文,緊扣訓練重點,統一要求, 嚴格訓練。(2)指導學生在課外閱讀中學習作文。語文教材只是教師對學生進行語文基本功訓練的例子,要 想使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並把知識形成能力,就必須加大課文閱讀量。“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只有 這樣才能使學生積累更多的語言材料,增長見識,提高認識水平,才能提高作文能力。

(三)分清三個階段,遵循作文訓練的規律

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明確指出:小學階段的作文訓練,是從低年級的“寫話”到中年級的寫“片段”,再到 高年級的“寫成篇作文”。起於“寫話”,間於寫“片段”,落腳於“篇的訓練”,三個階段有着內在的聯繫 ,三個階段具體的要求是:即低年級說寫提早訓練,貫穿在閱讀教學的全過程中,每週設兩節說寫訓練課,以 詞句訓練爲主,讓學生圍繞一箇中心,會說一句完整的話,會說幾句連貫的話,能說一段通順的話,然後寫下 來。中年級集中力量說好、寫好“片段”,達到內容具體,條理清楚,到四年級由片段訓練過渡到能寫簡單的 記敘文。高年級成篇綜合訓練,突出加強審題、立意、選材、組材、表達、修改等六項基本功訓練,達到內容 具體,有條理,有中心,有重點,有真情實感,能展開想象和聯想。

(四)突出三個訓練,提高作文能力

在作文過程中,要突出進行觀察、思維和表達能力的訓練。

觀察是人們認識事物的重要途徑,也是構成作文能力的重要因素。從一年級起,乃至從幼兒園起,就要對 孩子進行觀察能力的培養。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要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藉助教材,讓學生學習作者的觀察方 法;指導看圖,看實物,帶領學生參觀、遊覽,教給學生觀察方法;留心生活,培養學生的觀察習慣。在培養 學生觀察能力方面,突出抓好五個方面的訓練:(1)細緻地觀察;(2)有序地觀察;(3)抓住重點觀察 ;(4)用多種感官觀察;(5)邊觀察邊想象和聯想。

要真正認識事物,不僅要靠觀察,更重要的是靠思維活動的積極參與。因此,作文訓練必須充分地調動學 生思維的積極性,特別要加強想象和聯想能力的訓練。低年級注意培養兒童的形象思維;中年級注意培養他們 的形象思維和初步的抽象思維;高年級要有意識地抓好學生的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的轉化,使學生的作文言之 有物,言之有序,達到言之有理。

認識事物的能力和表達能力,直接體現了作文能力。因此,作文教學還要突出抓好語言文字能力的訓練。 向書本學習表達,利用這一機會強化表達訓練。觀察發展了思維,思維促進了觀察能力的提高,表達賴以觀察 能力和思維能力,又能促進觀察和思維能力的提高。它們之間互相聯繫,互相促進,協調發展。因此,突出進 行觀察、思維和表達能力的訓練,對於提高小學生的作文水平是極爲重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