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成語故事十篇

勵志成語故事十篇1

【懸樑刺股】

勵志成語故事十篇

戰國時期,有一個人名叫蘇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輕時,由於學問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視。回家後,家人對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這對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決心,發奮讀書。他常常讀書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覺。他也想出了一個方法,準備一把錐子,一打瞌睡,就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猛然間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來,再堅持讀書。這就使蘇秦"刺股"的故事。

東漢時候,有個人名叫孫敬,是的政治家。他年輕時勤奮好學,經常關起門,獨自一人不停地讀書。每天從早到晚讀書,常常是廢寢忘食。讀書時間長,勞累了,還不休息。時間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響自己的讀書學習,就想出了一個特別的辦法。古時候,男子的頭髮很長。他就找一根繩子,一頭牢牢的綁在房樑上。當他讀書疲勞時打盹了,頭一低,繩子就會牽住頭髮,這樣會把頭皮扯痛了,馬上就清醒了,再繼續讀書學習。

勵志成語故事十篇2

【以荻畫地】

歐陽修先生四歲時父親就去世了,家境貧寒,沒有錢供他讀書。太夫人用蘆葦稈在沙地上寫畫,教給他寫字,還教給他誦讀許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齡大些了,家裏沒有書讀,便就近到讀書人家裏借書來讀。就這樣夜以繼日、廢寢忘食的致力讀書,歐陽修最終成爲一代名家。

勵志成語故事十篇3

【曹衝稱象】

三國時候,魏王曹操有個小兒子,名字叫作曹衝。曹衝自幼聰明伶俐、智慧過人,深得曹操的寵愛。曹衝做事愛開動腦筋、勤于思考,才只有五六歲的年紀,就可以想出辦法來解決一些連大人都束手無策的問題。

有一天,吳王孫權派人給曹操送來了一頭大象作爲禮物。北方是沒有大象的,曹操第一次見到這樣的龐然大物,心下很是好奇,就問送大象來的人說:“這頭大象究竟有多重呢?”來人回答:“鄙國從來沒有稱過大象,也沒有辦法稱,所以不知道大象有多重。早就聽說魏王才略過人,手下謀士衆多,個個都智慧超羣,請您想個辦法稱稱大象的重量,也讓我等領教一下北方大國的風範。”

曹操頓時明白這是孫權給他出的一道難題,他可絕對不能丟這個面子,讓國威受損。於是他召集羣臣,傳令下去:能稱出大象的重量的人,重重有賞。大家都絞盡了腦汁,苦苦思索。有人說要做一杆大稈,曹操反駁說就是做出來了,也沒有人能提得動啊。有人說要把大象鋸成一塊塊地零稱,曹操斥責說怎麼可能把吳國送的禮物毀壞成這樣呢。人們你一言我一語,就是沒人想出一個切實可行的辦法。

就在大夥兒都一籌莫展之際,小曹衝忽然走到曹操身邊說道:“父王彆着急,我有辦法,我們可以先把大象牽到船上,在船幫齊水處作個記號,再將大象牽走,把石頭運到船上去,一直到船到達先前作的記號爲止,這時石頭的重量就和大象的重量相等了。然後,我們再把石頭分別稱一稱,把這些重量加起來,不就知道大象有多重了嗎?”

曹操聽了大喜,衆人也對曹衝的聰慧讚歎不已。就這樣,大象的重量終於被稱出來了。

兩千多年前,幼小的曹衝就有這樣驚人的智慧,怎不叫人稱讚。這個故事啓發我們在現實生活中遇事要多動腦筋,經常鍛鍊自己的思維能力,使人變得越來越聰明。

勵志成語故事十篇4

【聞雞起舞】

晉代的祖逖是個胸懷坦蕩、具有遠大抱負的人。可他小時候卻是個不愛讀書的淘氣孩子。進入青年時代,他意識到自己知識的貧乏,深感不讀書無以報效國家,於是就發奮讀起書來。他廣泛閱讀書籍,認真學習歷史,從中汲取了豐富的知識,學問大有長進。他曾幾次進出京都洛陽,接觸過他的人都說,祖逖是個能輔佐帝王治理國家的人才。祖逖24歲的時候,曾有人推薦他去做官司,他沒有答應,仍然不懈地努力讀書。

後來,祖逖和幼時的好友劉琨一志擔任司州主簿。他與劉琨感情深厚,不僅常常同牀而臥,同被而眠,而且還有着共同的遠大理想:建功立業,復興晉國,成爲國家的棟樑之才。

一次,半夜裏祖逖在睡夢中聽到公雞的鳴叫聲,他一腳把劉琨踢醒,對他說:“別人都認爲半夜聽見雞叫不吉利,我偏不這樣想,咱們乾脆以後聽見雞叫就起牀練劍如何?”劉琨欣然同意。於是他們每天雞叫後就起牀練劍,劍光飛舞,劍聲鏗鏘。春去冬來,寒來暑往,從不間斷。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長期的刻苦學習和訓練,他們終於成爲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寫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帶兵打勝仗。祖逖被封爲鎮西將軍,實現了他報效國家的願望;劉琨做了都督,兼管並、冀、幽三州的軍事,也充分發揮了他的文才武略。

勵志成語故事十篇5

【居安思危】

洪水未到先築堤,豺狼未來先磨刀。

一隻野狼臥在草上勤奮地磨牙,狐狸看到了,就對它說:“天氣這麼好,大家在休息娛樂,你也加入我們隊伍中吧!”野狼沒有說話,繼續磨牙,把它的牙齒磨得又尖又利。狐狸奇怪地問道:“森林這麼靜,獵人和獵狗已經回家了,老虎也不在近處徘徊,又沒有任何危險,你何必那麼用勁磨牙呢?”野狼停下來回答說:“我磨牙並不是爲了娛樂,你想想,如果有一天我被獵人或老虎追逐,到那時,我想磨牙也來不及了。而平時我就把牙磨好,到那時就可以保護自己了。”

提示:做事應該未雨綢繆,居安思危,這樣在危險突然降臨時,纔不至於手忙腳亂。“書到用時方恨少”,平常若不充實學問,臨時抱佛腳是來不及的。也有人抱怨沒有機會,然而當升遷機會來臨時,再嘆自己平時沒有積蓄足夠的學識與能力,以致不能勝任,也只好後悔莫及。

勵志成語故事十篇6

【脣亡齒寒】

晉獻公要出兵攻打虢(guo)國,首先必須經過虞國,但是他擔心虞國不肯答應借路。這時,晉國大臣荀息對獻公說:“您如果肯將垂棘(地名)所產的名貴玉石與屈產(地名,均屬晉國領土)所出的良馬奉送給虞國的國君,然後再向他借路,我想他是會答應的。”

晉獻公有些猶豫地說:“垂棘玉石是我祖傳的寶貝,屈產寶馬是我心愛的坐騎啊。如果虞國國君收下了我的這兩件珍貴禮物,卻仍然不肯借路給我,那怎麼辦?”

荀息於是對獻公分析道:“虞國的國君如果不肯借路,他定然不敢隨便收下我們的禮物;如果他收下了玉石和寶馬,就一定會借路給我們。至於這兩件寶貝,您有些捨不得,這也不要緊,只不過是暫時寄存在那裏罷了,遲早還是要歸還給您的。打個比方,我們將垂棘玉石放在虞國,就好比從內室移到了外室;而將屈產寶馬放到虞國,也就好比是從內馬圈牽到了外馬圈一樣。到時候,您如果要把這兩件寶貝取回來,那還不容易嗎?”

一番話說得晉獻公如釋重負,於是決定按荀息的計謀行事。

虞國的國君見到這兩件稀世寶物後,有些動心,打算給晉國借路。這時,虞國大夫宮之奇出面勸阻說:“國君可不能這樣做呀!虢國是我們的鄰邦,他們與我國恰似一種脣齒相依的親密關係,如果嘴脣沒有了,牙齒是會挨凍的呀!長期以來,我們兩國在危難之際互相救助,這並不是什麼互施思德,而完全是戰略上的互相需要啊。而今,您同意給晉國借路,讓其攻打虢國。如果晉國在今天消滅了虢國,我們虞國在明天就會被晉國吃掉,這該是多麼危險的.事啊。”

可是,虞國國君一心貪戀晉國的寶玉和良馬,聽不進宮之奇的勸阻,給晉國軍隊讓出了一條攻打虢國的必經之路。

晉國憑藉自己的國力強盛、兵強馬壯,很快就消滅了弱小的虢國。在班師回朝之際,又順便剿滅了毫無準備的虞國。爲此,荀息專門去虞國找回寶玉和良馬,當面歸還給晉獻公。

晉獻公望着失而復得的寶物,十分得意地說:“寶玉還是我原來的那一塊,沒有變樣;只是這馬又多長了一顆牙齒,比去年大一歲了。”

虞國國君爲了貪圖眼前的一點小利,置國家利益於不顧,結果招致亡國的巨大災難,這個深刻的歷史教訓,是值得後人深思的。

勵志成語故事十篇7

【囊螢映雪】

晉代時,車胤從小好學不倦,但因家境貧困,父親無法爲他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爲了維持溫飽,沒有多餘的錢買燈油供他晚上讀書。夏天的一個晚上,他正在院子裏背一篇文章,忽然見許多螢火蟲在低空中飛舞。一閃一閃的光點,在黑暗中顯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許多螢火蟲集中在一起,不就成爲一盞燈了嗎?於是,他去找了一隻口袋,抓了許多螢火蟲放在裏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來。雖然不怎麼明亮,但可勉強用來看書了。由於他勤學苦練,後來終於做了職位很高的官。

晉代孫康由於沒錢買燈油,晚上不能看書,只能早早睡覺。一天半夜,他從睡夢中醒來,把頭側向窗戶時,發現外面十分明亮,原來,那是大雪映出來的。於是他倦意頓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書籍,來到屋外。寬闊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裏要亮多了。此後,每到下雪的夜晚,他都會在雪地裏讀書。這種苦學的精神,促使他的學識突飛猛進,最終功成名就。

勵志成語故事十篇8

【開誠佈公】

三國時,蜀漢的丞相諸葛亮是一個既有能力又有衷心的賢臣,得到皇帝劉備的重用。

劉備臨終前,曾將自己的兒子劉禪託付給他,讓他幫助劉禪治理天下。劉備甚至誠懇地留下遺言:如果劉禪不好好聽你的話,做出危害國家的事,你就取而代之,自己做皇帝。諸葛亮非常感動,表示要好好地效忠少主劉禪。

劉備死後,諸葛亮竭盡全力幫助劉禪治理國家。有人勸他自封爲王,但他嚴厲地拒絕了。他對身邊的人說:“我已經受先帝委託,擔任了這麼高的官職。如今討伐曹魏又沒什麼成效,你們卻要我加官晉爵,這是不忠不義的事情啊!”

諸葛亮爲人處世公正合理,不徇私情。馬謖(sù)是他非常器重的一位將軍,在攻打曹魏時,因爲大意輕敵,失守街亭這個地方。諸葛亮因爲馬謖已經立下軍令狀,所以忍痛殺了馬謖。馬謖臨刑前上書諸葛亮,說自己雖然死去,在九泉之下也沒有怨恨。諸葛亮自己也爲失守街亭主動承擔責任,請求後主批准他由丞相降爲右將軍。他還特地下令,要下屬坦率地批評他的缺點和錯誤,這在當時是十分罕見的。所以,後人在寫史書時,就用“開誠心,布公道”來形容這位賢臣。

開誠佈公:比喻對人態度誠懇,坦白無私。

勵志成語故事十篇9

【鑿壁偷光】

西漢時候,有個農民的孩子,叫匡衡。匡衡家窮買不起書,只好借書來讀。匡衡就在農忙的時節,給有錢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錢,只求人家借書給他看。

他一天到晚在地裏幹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時候,纔有工夫看一點書,所以一卷書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夠讀完。可是匡衡家裏很窮,買不起點燈的油,怎麼辦呢?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牀上背白天讀過的書。

揹着揹着,突然看到東邊的牆壁上透過來一線亮光。他嚯地站起來,走到牆壁邊一看,啊!原來從壁縫裏透過來的是鄰居的燈光。於是,匡衡想了一個辦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牆縫挖大了一些。這樣,透過來的光亮也大了,他就湊着透進來的燈光,讀起書來。匡衡就是這樣刻苦地學習,後來成了一個很有學問的人。

勵志成語故事十篇10

【不恥下問】

春秋時代,孔子被人們尊爲“聖人”。孔子學問淵博,可是仍虛心向別人求教。有一次,他到太廟去祭祖,一進太廟,就覺得新奇,向別人問這問那。有人笑道:“孔子學問出衆,爲什麼還要問?”孔子聽了說:“每事必問,有什麼不好?”他的弟子問他:“孔圉死後,爲什麼叫他孔文子?”孔子道:“聰明好學,不恥下問,所以稱之爲‘文’。”

所以,虛心好學,不以向比自己學識差或地位低的人去請教爲可恥,才能更好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