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士資格考試外科護理學考點

外科護理學要把握教學環節過程中的重點、難點,使醫學生在系統地學習之後,進行自我考覈和檢測,強化和鞏固所學知識。

護士資格考試外科護理學考點

全身麻醉的護理

一、麻醉前護理

採用吸入麻醉的應特別注意呼吸道狀況和呼吸功能,有呼吸道疾病的應首先治療。術前用藥,禁食禁飲水等。

二、麻醉中護理

巡迴護士協助麻醉師觀察病情,執行醫囑,預防和搶救麻醉意外。

三、全麻甦醒期的護理

(1)密切觀察:一般都在恢復室或重症監護室進行,有專人護理,酌情每15~30min測一次血壓、脈搏、呼吸直至穩定清醒。

(2)維持呼吸功能:防止嘔吐誤吸引起窒息,全麻後患者取側臥或去枕平臥位,頭轉向一側,有嘔吐物及時吸出。防止舌後墜,出現鼾聲時,可托起下頜或應用口咽、鼻咽通氣導管,當有喉痙攣,出現尖銳的喉鳴聲時,立即去除誘因,加壓給氧,必要時環甲膜穿刺給氧。

(3)維持循環功能:應注意血壓、脈搏、心律、心電圖的監測,隨時注意患者的變化,如血壓過低,應檢查輸液和術後出血等。

(4)保持正常體溫:術中長時間的暴露和大量輸液均可使體溫過低,術後注意保暖,必要時可用熱水袋,小兒體溫中樞尚不健全,術後可有高熱,採用物理降溫防止高熱抽搐。

(5)防止意外損傷:在麻醉的恢復過程中,可能出現明顯的興奮期,出現躁動、幻覺等。應有專人守護,做好防護,防止拔出各種導管,也應防止墜牀外傷的發生。

(6)清醒後,非消化道手術的患者如無嘔吐、腹脹,可在4~6h後開始少量飲水,次日開始進食。

手部瘢痕攣縮的健康指導

瘢痕,是身體組織修復過程中的必然產物,如果組織不能形成瘢痕,一旦由於受傷或感染等原因,使組織遭到破壞後,就不能癒合,外科也就無法開展手術治療。

瘢痕對手部功能影響:

1.肌腱粘連

2.關節僵直

3.皮膚瘢痕攣縮

手部瘢痕形成的原因:

1.手部開放性創傷

2.手部燒傷

3.手部化膿性感染

4.手術

以上是造成手部形成瘢痕的主要原因,也是影響手功能的主要原因。

引起手部功能障礙的瘢痕分類:

1.不穩定性瘢痕:瘢痕厚,表皮薄,血運差,表面乾燥易裂,極易破潰,形成慢性潰瘍。多見於背部燒傷後,掌指關節及指間關節背側的瘢痕。

2.疼痛性瘢痕:瘢痕緊貼在骨膜上,有神經斷端包埋其中,瘢痕觸之疼痛。多見於截指或截肢的殘端。

3.增生性瘢痕式瘢痕疙瘩:是指瘢痕異常增生、肥厚、充血發紅、痛、癢,可持續數月至一年以上,以後有不同程度的萎縮、變軟、色變淡或深暗,痛癢減輕。影響外觀及妨礙關節功能。

4.攣縮性瘢痕:以瘢痕爲中心,將周圍正常組織牽拉變位,形成攣縮,以至使外形改觀,關節活動受限。

手部瘢痕攣縮的治療與預防:

凡在功能障礙的.瘢痕,如不穩定性瘢痕、增生性瘢痕、疼痛性瘢痕和攣縮性瘢痕,均適用於手術治療。有的手部瘢痕形成早期可採取手部康復治療。

手功能康復:是恢復一個無痛性、全範圍活動的手。

如何做好手部瘢痕攣縮的康復護理,給您如下建議:

1.注意皮膚的清潔,保護新生皮膚,每天用75%酒精及消毒石蠟油交替擦洗,有預防破潰及感染的作用。

2.堅持溫水(38~39℃)洗手,洗手前將水盆進行消毒處理,一天2次,每次30分鐘。有軟化瘢痕的作用。

3.及時使用合適的彈力手套或彈力繃帶,每日加壓包紮,堅持半年以上,以預防或減輕瘢痕增生的程度。包紮前可塗些疤痕膏。有皮膚破損停止使用,癒合後再用。

4.做好關節伸屈、旋轉等功能鍛鍊,活動初期,範圍不要過大,用力不要過猛,循序漸進地增加活動量。具體方法按醫護人員指導訓練方法,掌握後方可進行。

5.堅持手部作業治療,ADL訓練(日常生活活動),如:穿衣、梳洗、用餐;輕度作業訓練:如剪紙、捏泥人、編織手工藝等;職業作業活動:如打字、持錘、書寫等。最關鍵要樹立信心,持之以恆。

6.病人家屬應給予病人精神上、生活上無微不至的關心,使其保持有規律的生活和健康的心態,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

7.可配合物理治療:

音頻電療:有良好的止癢、止痛的效果以及軟化瘢痕和改善組織營養的作用,每日一次,20~30分/次,20~30次爲一療程。

8.超聲波療法,能使膠原纖維束分散,對瘢痕組織有一定軟化作用,每次5~15分鐘,1次/日,15~20次爲一療程。

9.蠟療法:採用蠟餅進行局部蠟療,每次30分鐘,每日2次。

臂叢神經損傷術後健康教育

一、您需要一份好心情

輕鬆愉快的心情能促進您的食慾,改善組織的修復,有利於神經組織的生長。

二、能得到您的配合我們非常高興

1)臥位囑患者平臥位,頭偏向患側,患肢屈曲功能位,離牀活動要保持軸性活動。

2)飲食多食高營養、高維生素、多纖維飲食,可多食含維生素B1、B12的食物,如花生、西紅柿等。

3)停止吸菸尼古丁能夠使周身小動脈收縮,影響血液循環,不利於神經的生長修復

4)可採取保護性體位和站位,用健康的肢體抱住患肢以防碰撞。

5)自行功能鍛鍊,進行肩關節、手及肘部按摩,防止僵直,加快神經恢復。

6)臥牀時應活動健側肢體,以防血栓等併發症。

三、離院後注意事項

1)冬季注意保暖防止凍傷

2)防止燙傷

3)戒菸

4)指導採取保護性站位

5)在醫生及理療師指導下進行功能鍛鍊

6)遵醫囑來院複查

小腸解剖及生理:

小腸是指從十二指腸球部至迴腸末端之間的一段腸管,分爲十二指腸、空腸和迴腸三部分,成人正常全長3~5m,但存有個體差異。十二指腸和空腸交界處位於橫結腸繫膜根部,第二腰椎的左側,爲十二指腸空腸懸韌帶(Treitz韌帶)所固定。空腸和迴腸全部位於腹腔內,僅通過小腸繫膜附着於腹後壁。小腸腸壁分爲漿膜、肌層、黏膜下層、黏膜等4層。

小腸的血液供應來自腸繫膜上動脈。小腸的靜脈分佈與動脈相似,最後彙集成腸繫膜上靜脈,與脾靜脈匯合成門靜脈幹。

小腸是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小腸黏膜分泌含有許多酶的鹼性腸液。男性成人的這些內源性物質的液體量估計8000m1/d,因此,在小腸疾病如腸梗阻或腸瘻時,可引起嚴重的營養障礙和水、電解質失調。

外科護理學30個小知識

1、休克監測最常用及最簡便是CVP.

2、低鉀血癥最早出現肌無力。

3、代酸最突出的症狀是呼吸深快。

4、最能反映血漿滲透壓的是口渴。

5、臨牀上最常見的酸鹼平衡是代酸。

6、幽門梗阻最常見的酸鹼平衡是代鹼。

7、輸血併發症最嚴重的是溶血反應。

8、外科最常見的休克:低血容量性休克。

9、失血性休克失血量最低爲全血量的20%.

10、休克最基本措施爲處理原發病。

11、破傷風最有效最可靠的方法是注射破傷風類毒素。

12、甲狀腺手術後最危險的併發症:呼吸困難和窒息。

13、甲狀腺危象預防最關鍵措施是冬眠合劑。

14、甲狀腺癌中最差的爲未分化癌。

15、急性乳腺炎最常見致病菌爲金黃色葡萄球菌。

16、乳腺癌最常見的爲侵潤性非特殊癌。

17、乳腺癌最常見轉移部位爲肺。

18、肋骨骨折最易發生的部位爲第4~7肋骨。

19、肺癌最常見的是:鱗癌。

20、肺癌中預後最差的是小細胞癌。對放療最敏感的是小細胞癌。

21、食管癌最好發的部位是中段。

22、食管癌最常見的是鱗癌。

23、繼發性腹膜炎最常見的致病菌爲大腸桿菌。

24、腹膜炎最主要症狀是腹痛。

25、消化性潰瘍並出血最常見部位GU胃小彎DU球不後壁。

26、消化性潰瘍穿孔最常見部位GU胃小彎DU急性,前壁。慢性,後壁。

27、胃癌最好發部位:胃竇。最常見轉移途徑:淋巴道。

28、腸梗阻最常見是粘連型。治療最關鍵措施是:糾正水電解質平衡。

29、急性闌尾炎最重要體徵:右下腹有明顯固定壓痛點。

30、急性闌尾炎手術最常見併發症:切口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