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資格考試中學教育心理學真題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把所選選項的字母填寫在答題卷的選擇題欄內。

教師資格考試中學教育心理學真題

1.某教師通過調查、訪談、觀察等方式研究本地區十幾所學校語文教師的課堂教學行爲,他所採用的研究方法屬 ( )

A.實驗研究

B.個案實驗

C.描述性研究

D.實驗室實驗

2.某學生對待事物的態度容易受到同學、老師的影響,善於察言觀色,其知覺方式屬於 ( )

A.沉思型

B.場依存型

C.衝動型

D.場獨立型

3.某同學每週都對自己的學習情況做出小結,分析自己在學習上取得的進步,找出自己的薄弱環節。他這種行爲屬 ( )

A.自我認識

B.自信

C.自我體驗

D.自我調控

4.新課程倡導的研究性學習、合作學習、教學對話等教學方式,其主要理論依據是( )

A.建構學習論

B.結構學習論

C.認識學習論

D.聯結學習論

5.學生在英語學習中對相似的單詞不能加以正確區分的現象屬於 ( )

A.分化

B.泛化

C.消退

D.遺忘

6.學生學習是爲了改變自己在班集體中的排名,這樣的學習動機屬於 ( )

A.認識內驅力

B.附屬內驅力

C.自我提高內驅力

D.交往內驅力

7.學習原有知識對新學習的影響屬於 ( )

A.逆向遷移

B.負遷移

C.順向遷移

D.正遷移

8.學習正方體、長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後.再學習一般立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V—SH,這屬於 ( )

A.並列結合學習

B.下位學習

C.上位學習

D.相關類屬學習

9.通過對要學習的新材料增加相關信息來達到對新材料的理解和記憶的方法,如補充細節、舉出例子,或使之與其他觀念形成聯想等。這種促進知識保持的方法是 ( )

A.過度學習

B.深度加工

C.組塊化編碼

D.及時複習

10.下列哪種學習策略屬於元認識策略 ( )

A.設置目標

B.列提納

C.尋求同學幫助

D.做筆記

11.學生在學習彈奏鋼琴曲的練習中,當練習到一定階段時,常會感到自己的進步似乎停止了,這種現象屬技能學習中的 ( )

A.高原現象

B.倒攝抑制

C.生理極限

D.及時反饋

12.畫線是閱讀時常用的一種 ( )

A.精加工策略

B.複述策略

C.組織策略

D.資源管理策略

13.在解幾何證明題時,學生常從問題的目標狀態往回走,先確定達到該目標所需要的條件,然後再將達到目標所需要的條件與問題提供的已知條件進行對比,完成證明過程。這種方法屬於問題解決中的 ( )

A.反推法

B.算法式

C.簡化法

D.類比法

14.某兒童開始認識到規則不是絕對的、一成不變的,而是可以協商或修改的,按照皮亞傑的道德發展階段論,該兒童道德發展處於 ( )

A.他律階段

B.前習俗階段

C.自律階段

D.尋求認可取向階段

15.在課堂上,某教師注重創造自由氣氛,鼓勵學生自由發表意見,不把自己的意見強加於學生。該教師對課堂管理的領導方式主要屬於 ( )

A.參與式

B.監督式

C.放羊式

D.控制式

二、填空題:本大題共20個小題,每小題1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答題卷的填空題欄內。

16.教師的教學能力可分爲:教學認知能力、__________和教學監控能力。

17.美國心理學家桑代克1903年前後著書的教育心理學,主要探討了人的本性、個性差異與__________三大問題。

18.按照維果茨基的觀點,學生在有指導的情況下,藉助成人幫助所能達到的解決問題的水平與獨自解決問題所達到的水平之間的差異就是__________。

19.根據埃裏克森對人格發展的階段劃分理論,__________人格發展的基本任務是發展或建立自我同一感。

20.根據斯金納的強化觀,教育中使用的“警告”,屬於__________ 。

21.在研究性學習中,學生學會的不僅是知識,更重要的是__________ .如學會如何解決問題、如何評價問題解決的途徑以及如何批判性地思考等。

22.馬斯洛認爲每人都有七種基本需要。由於它們的主要作用和特點不同,這些需要又可分別歸屬於缺失需要和成長需要,其中,自尊的需要就歸屬於__________ 需要。

23.賈德認爲,遷移的關鍵是學習者能對不同學習活動中的__________進行概括。

24.研究認爲,最佳的過度學習,是學習的熟練程度達到__________的學習。

25.課堂教學中常用的知識直觀方式有:__________ 、模象直觀和言語直觀。

26.在學習的策略教學中,教師重視引導學生將新策略與其頭腦中的有關知識整合起來,以便能在新的情境中靈活、熟練地運用,這是遵循了策略教學的__________。

27.根據創造產品的價值意義,可將創造分爲真創造與__________ 。

28.邁克卡等人將學習策略主要分爲認知策略、__________ 以及資源管理策略。

29.在知識學習中,正例通常包含了事物的__________ 。

30.根據問題的結構特點,學科學習中的問題主要屬於__________ 問題。

31.已有的研究認爲,智力與創造性的關係是__________關係。

32.道德情感是伴隨道德認識而產生的一種內心體驗,對於青少年來說,義務感、__________和羞恥感尤爲重要。

33.盧家梅等指出,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具有__________、多元性與單一性、無知性與盲目性等特點。

34.根據學生在課堂上表現出來的注意、情感、意志、定勢與思維等狀態水平,可以將課堂氣氛分爲積極的、消極的和__________三種。

35.教學測評可分爲__________、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

三、簡答題:本大題共6小題。每小題5分,共30分。把答案填寫在答題卷的簡答題欄內。

36.簡述布魯巴奇等提出的教師教學反思的幾種方法。

37.簡述學生認知差異研究對教學的主要啓示。

38.簡述有意義言語學習的條件。

39.簡述促進錯誤觀念轉變的教學方式。

40.簡述中學生道德發展具有自律性的主要表現。

41.簡述課堂有效管理的目標。

四、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把答案填寫在答題卷的論述題欄內。

42.王小紅是高一(2)班一位很不自信的學生。其實,她是以較高的分數考進學校的。只是進入高中後,還沒有適應好高中的學習,掌握高中的學習方法。如果你是她的老師,你將怎樣幫助她提高學習的自信心。

43.試述在課堂教學中。怎樣培養學生的心智技能。

答案與解析

一、單項選擇題

1.【精析】C描述性研究即對某個或某幾個課堂教學中特定事件進行描述的研究方法。

2.【精析】B 場依存型與場獨立型是人們在知覺事物時所表現出來的兩種不同知覺方式。場依存型指人們對物體的知覺傾向於以外部參照作爲信息加丁的依據。他們的態度和自我知覺更易受周圍的人們,特別是權威人士的干擾,善於察言觀色等。

3.【精析】D調節策略即根據對認知活動結果的檢查.如發現問題,則採取相應的補救措施,根據對認知策略的效果的檢查,及時修正、調整認知策略。

4.【精析】A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可促進課堂教學形成些有助於學生思維發展的具體教學方法,主要有:研究性學習、合作學習、教學對話、認知師徒法和互惠教學等。

5.【精析】B泛化指對相似的刺激以同樣的方式做出反應。通常,泛化取決於新刺激與原刺激的相似程度。

6.【精析】C 自我提高內驅力指個體因自己勝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贏得相應地位的.需要。它在青少年中日益顯得重要,成爲成就動機的主要組成部分。

7.【精析】C順向遷移即先前學習對後繼學習的影響。

8.【精析】C 七位學習又稱總括學習,即通過綜合歸納獲得意義的學習。當認知結構中已形成某些概括程度較低的觀點,在這些原有觀念的基礎上學習一個概括和包容程度更高的概念或命題時,便產生上位學習。

9.【精析】B深度加工,是指通過對要學習的新材料增加相關的信息來達到對新材料的理解和記憶的方法,如對材料補充細節、舉出例子、做出推論,或使之與其他觀念形成聯想。

10.【精析】A元認知策略即監控策略,指學生對自己學習過程的有效監視和控制。它主要有:制訂學習計劃、監控和調節策略等形式。其中計劃策略包括設置學習目標、瀏覽閱讀材料、產生待回答的問題以及分析如何完成學習任務。

11.【精析】A 高原現象即學生在一些結構比較複雜的技能學習中,練習到一定階段,常出現進步暫時停止現象。

12.【精析】B畫線是閱讀時常用的一種複述策略。

13.【精析】A反推法即學生從問題的目標狀態往回走,最後倒退到起始狀態。得出要達到該目標需要什麼條件,最後把達到目標所需要的條件與問題提供的已知條件進行對比。

14.【精析】C在18歲以後,兒童的判斷主要是依據自己認可的內在標準稱爲自律道德。他們開始認識到規則不是絕對的,一成不變的,可以與他人合作,共同決定或修改規則,規則只是維護自己與他人的關係。

15.【精析】A教師的領導方式可以分爲參與式和監督式。主張參與式領導的教師在課堂上更加註重創造自由空氣,鼓勵學生自由發表意見,不把自己的意見強加於學生。

二、填空題

16.教學操作能力

17.學習心理

18.最近發展區

19.青少年期

20.負強化

21.探究學習

22.缺失

23.共同原理

24.150%

25.實物直觀

26.內化性原則

27.類創造

28.元認知策略

29.本質特徵

30.結構良好

31.有一定相關的非線性

32.責任感

33.隱匿性與突發性

34.對抗的

35.診斷性評價

三、簡答題

36.(1)寫反思日記;(2)詳細描述;(3)交流討論;(4)行動研究。

37.(1)教學創設適應學生認知差異的組織形式;(2)教學應採用適應學生認知差異的方式;(3)教學手段與學生認知差異相適應。

38.(1)學生應具有意義學習的心向;(2)學習材料應有邏輯意義;(3)學生認知結構中有可利用適當觀念。

39.(1)創設開放、相互接納的課堂氣氛;(2)注意傾聽、洞察學生的經驗世界;(3)引發認知衝突;④鼓勵學生交流。

40.(1)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的形成;(2)自我意識增強;(3)品德的各方面相互協調,結構更爲完善。

41.(1)有更多的時間用於學習;(2)有更多的學生投入學習;(3)學生能自我管理。

四、論述題

42.(1)增強自我效能感:形成適當的預期,以體驗到更多的成功。(2)設置合理的目標:目標應是具體、可行的並及時反饋、評價目標的實現狀況。(3)進行歸因訓練:減輕或消除其習得無助感;教授其掌握些有效方法;形成良好的歸因模式。

43.(1)遵循心智技能形成的階段規律;(2)注意原型的完備性、獨立性和概括性;(3)熟練掌握心智活動規則和課題解答程序;(4)提供心智技能應用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