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失學兒童調查報告

一、什麼是調查報告

調查報告是反映對某個問題、某個事件或某方面情況調查研究所獲得的成果的文章。它可以在報刊上發表,也可以供領導機關作爲處理問題、制定政策的依據或參考。

二、中國失學兒童調查報告

須要明白一個情況或一個事件的時候,我們通常要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並詳細地鑽研所獲的材料,最終形成調查報告。快來參考調查報告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中國失學兒童調查報告,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中國失學兒童調查報告1

一、問題的提出

隨着經濟社會不斷髮展與進步,失學兒童成爲了國際高度重視的一個問題。最近看到了這樣一幅圖片:一個小男孩孤獨地站在鄉村的高山上,手上捧着一本破破爛爛的書,他很想學習,但因家庭情況無法上學。這就是一位失學兒童。爲此,我對失學兒童的情況做了一次調查。

二、調查的方法

1、上網查詢目前全世界和中國有多少失學兒童。

2、走訪一些偏僻的小山村,看看那些地區失學兒童失學的原因。

3、問問老師和同學,談談他們對失學的看法。

三、調查情況及資料整理

(略)

四、結論

1、要想幫助失學兒童,最重要的是大力開展失學兒童募捐活動,籌集大量資助基金,用這些資金建立免費專校,解決他們的上學難題。

2、大力勸說自願輟學的兒童重返校園,積極學習。可以以賞罰的方式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走回正道,不誤入歧途。

3、對心裏仍存有“男尊女卑”的家長做思想工作,說服他們放棄這種封建社會的思想。同時讓這種家庭中的女孩也能走進校園。

今後,我們應該採取相應措施,竭盡全力資助失學兒童,才能讓他們上學,這同樣也是爲祖國,爲我們的未來着想啊!

中國失學兒童調查報告2

教育作爲傳遞信息、提高國民素質的重要武器,歷來都受到國家以及相關部門的重視,而有關適齡兒童上學這一問題更是教育體系的重中之重。自推行“義務教育”以來,我國的適齡兒童上學現象有了強有力的保障,特別在基礎教育的普及這一問題上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但是在取得進步的同時,在相當多的地區兒童失學現象仍然十分嚴重。從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獲悉,我國3億兒童中未入學率近1%,農村地區以及偏遠山區的部分兒童仍得不到最基本的教育保障。針對這一現象,中國石油大學機電工程學院利用暑期時間成立了“綠草環”社會實踐調研組,對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美姑縣井葉特西鄉採竹村失學兒童狀況進行了相關調查。

(一) 實踐地概況

1.1地理狀況

美姑縣位於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美姑縣位於四川省西南部,涼山彝族自治州東北部,是國家最早認定的141個貧困縣之一。總人口183000人,彝族人口占全縣總人口的98.8%。

井葉特西鄉位於縣城東北,地處黃茅埂中段西麓。東與雷波縣谷堆鄉接壤;南與合姑洛鄉和巴普鎮連界;西鄰西甘薩鄉;北毗瓦西鄉。總面積61.13平方公里,鄉駐地特西,距縣城20公里,海拔2600米。合木公路穿越鄉境,有過境客車通縣城。鄉境地形複雜,山高溝深,氣候寒冷。東北倚黃茅埂的書祖採洛西峯,海拔3697米,西部最低處海拔2200米。耕地和村寨主要分佈在海拔2700米左右地區。

採竹村隸屬於美姑縣、緊挨依嘎村、爾波曲村、普千村、西甘薩村。

1.2歷史文化

美姑縣是彝族文化最早的發源地,由於生存環境相對閉塞,一直沿襲着奴隸社會的生活方式。直至解放前夕,當地仍存在相當嚴格的等級規定:黑彝、曲諾、阿加、呷西。當地村民祖先大多都沿襲奴隸生活。

(二) 當地教育普及情況

2.1教育情況:

採竹村(由四個組組成)僅有一間小學,僅採用彝語教學。當地孩子們大多數都沒有讀書的經歷,能上學孩子也僅僅止步於小學;鄉里、縣裏設有初中,採用漢、彝雙語教學;高中設在美姑縣城,採用漢語教學。具瞭解,當地採竹村老師都是由鄉里聘請過來的,但是由於基礎設施相對較差,以及老師素質問題,受教育的水平不容樂觀。

在我們走訪的過程,我們從中得到了一些數據:

一組: 44戶人家 32個孩子小學 9個初中

二組: 21戶人家 5個孩子小學 沒有初中

三組: 6戶人家 沒有孩子讀書

四組: 25戶人家 8個孩子小學 沒有初中

從上面的數據,我們可以大致瞭解到當地的教育水平以及相應的普及狀況,主要歸結起來可以分爲兩點:大多數適齡兒童不能正常上學;上學的孩子不能堅持完成學業。

2.2原因分析

a.意識問題

當地地處山區,且長期受到壓迫思想的侵蝕,讓當地的村民不能很好的意識到上學的重要性,有些村民甚至不知道上學是什麼,更不要問他們外面的教育狀況了。當地衡量價值的標準不是教育帶來的長遠價值,而是簡單的牲畜佔有量,換句話來說就是,誰家的牲畜多就意味着更富有,因此,孩子們更多地被選作勞動力,教育不能很好的`深入人心。

記着我們在村長的帶領下走訪了一名叫做阿作日諾的家裏,阿作日諾家裏有三個孩子。走進院子,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小,並且豬和雞等都散養在裏面,氣味很是難聞,在和他們的聊天中我們瞭解到,他們並不知道學校是什麼,在他們的意識裏,學校就是孤兒院,只有免費纔會去,否則不如多幫家裏分擔一些家務。聽了這些,讓我們一行人非常震驚,試想一個連學校都不知道的家庭,怎麼會要求他們瞭解上學的意義?

從當地教師的口中,我們得知大多的父母不支持孩子上學,即便是上了學孩子也大多堅持不到初中,因爲在當地居民的思維中,孩子們能夠認識幾個字,到外面打工掙更多的錢,不受騙就可以。上學是爲了打工,這是多麼可怕的想法埃

b.經濟問題

當地地處高原,三面環山,這樣的環境強迫他們幾乎過着與世隔絕的生活。大多數當地居民都過着自給自足的生活,生活來源十分有限。這樣的生存環境,加上嚴重的超生現象,迫使很多家庭選擇放棄孩子的學業。

c.客觀條件

經過採訪,我們瞭解到,井葉特西鄉共由13個村子組成,自XX年開始推行義務教育,可以說相對於經濟發達地區步伐慢了很多,從XX年以後,女生允許接觸書本,當地建起了學校;不過至今,由於地理、民族、語言等各方面條件的限制,適齡兒童上學的進步緊張過慢。當地小學採用彝語教學,教學條件十分艱苦,並且沒有專門的負責教師,初中設在鄉里,採用雙語教學,離孩子們生活的村裏最短也要有半個多小時的車程,高中僅僅設在美姑縣縣城,採用純漢語授課;孩子們在村裏讀完小學以後,即便是最優秀的學生進入初中以後也會覺得讀書吃力,更不用說語言對他們帶來的困擾了。

經美姑縣當地教育局反映,當地正在開展“新村建設”計劃,將在未來的幾年內針對井葉特西鄉各個村的經濟進行扶持。我們採訪時“新村建設”已經開始實施,不過要想在全鄉徹底展開還需要一定的時間保障。

長期的思想僵化、保守落後制約着當地經濟的發展,而落後的經濟也制約着居民對新鮮事物的涉獵,地區之間的確存在某些不平等,特別是與我們聯繫甚少的大涼山,意識、經濟等等一系列因素已經成爲阻礙當地正常健康發展的懸崖峭壁,超越了周圍的大山,阻擋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們。

(三) 解決方案

在瞭解這些情況之後,中國石油大學綠草環調研組針對當地情況,認真分析,初步提出三點建議:

a. 從基本做起,首抓經濟。首先應該大力宣傳,呼籲更多的組織、基金會來關注當地兒童失學狀況,成立相應的機構在物質上給予當地必要地支持;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已經成立了“綠草環”一助一愛心公益組織,對當地上學兒童進行每學期固定資金支持,並定期對當地兒童進行慰問。

b. 從根源抓起,思想啓蒙。針對當地村民普遍比較盲目鈍化,應該聯繫當地政府、教育局定期派專業教師、心理諮詢師前往當地支教,幫助孩子父母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並定期向他們展示外面的世界,灌輸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讓他們的思想與外面的世界保持聯繫,使當地居民從內心深處接受教育,懂得教育。

c. 從政府做起,政策支持。教育說到底是傳遞知識、培養人才,所以,當地政府應該加大對當地教育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以保證孩子們獲得良好的教育,培養他們對科學的興趣;同時,當地政府還應對已畢業及即將學生進行相關的就業知道與幫助,防止出現寒窗苦讀數十載最後落得個無人問津的結果。

只有經歷過的人才知道,也只有親眼見到的人才可以體會。利用暑假的十幾天的時間,我們一行人進入了大涼山,也愛上了這個地方。這裏的人真的很樸實,真的很可愛;每當看到那些些許凌亂下透漏出得純真笑臉,以及他們的熱情好客,我們的心中便充溢着說不出的感動。所以希望這樣一個可愛的地方可以得到更多人的關注,更多人的幫助。省下一些名牌服飾,省下一些大手大腳,多一些問候,多一些幫助,說不定就可以幫助一個渴望上學的孩子,甚至可以他們的一生。我們都是中國人,都是一個母親的孩子,每個人生下來本應該註定是平等的,真的希望更多的人可以伸出你們的愛心之手,邁進那個需要關懷但是卻有充滿希望的地方。

中國失學兒童調查報告3

相關人員選取了一個以農業人口爲主的郊區鎮,擁有5.6萬的人口,其中18週歲下者佔總人口的23%。調查結果顯示,失學兒童有682名,佔未成年人的5%,其中失學女童爲631名,佔總失學兒童的92%。這些失學兒童呈現以下幾個特點:

(1) 年齡介於6—18週歲之間

(2) 初中的失學率高於小學的失學率

(3) 失學兒童以女童爲主

(4) 有相當一部分失學兒童父母雙亡,或是生活在單親家庭中

(5) 失學兒童的兄弟姐妹衆多

(6) 有的早該入學卻根本沒進過學校

上面的這份調查報告顯示的結果,多多少少反應着我國目前失學兒童的數據情況。6-18歲正是在學校接受教育的年齡,而卻有相當大一部分這個年紀的孩子卻被無情地剝奪了自己受教育的權利。失學兒童也需要健全的家庭,爸爸媽媽的關愛,需要國家的扶持和幫助,但是更多的需要社會各界人士對他們的關注。如果所有的人都可以多一份愛心向這些可憐的孩子們伸出援助之手,那麼讓我們的國家乃至世界都不再有不能上學的孩子的夢想也不再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