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風故事大全

家風故事

家風形成過程

家風,如同一個人有氣質、一個國家有性格一樣。一個家庭在長期的延續過程中,會形成自己獨特的風習和風貌。這樣一種看不見的精神風貌,摸不着的風尚習氣,以一種隱性的形態,存在於特定家庭的日常生活之中,家庭成員的一舉手、一投足,無不體現出這樣一種習性,這就是家風。可以將家風理解爲家庭的風氣,將它看作是一個家庭的傳統,是一個家庭的文化。

傳統作爲人類代代相傳的行事方式,是從過去延傳到現在的事物。沒有經過較長時間的過濾和沉澱,就形成不了傳統。家風作爲特定家庭的傳統,也是該家庭長時期歷史汰選、傳統沉澱的結果,是一輩又一輩先人生活的結晶。

極端地說,沒有家風,本質上也是一種家風。

家風有別於家庭世代相傳的道德準則和處世方法,它是一個家庭的性格特徵。雖然它一旦形成,也就成爲教化的資源,對家族子弟具有薰染影響、沾溉浸濡的意義,但家風是一種不必刻意教誡或傳授,僅僅通過耳濡目染就能獲得的精神氣質,具有“潤物細無聲”的意義。《魏書》卷九十一中的“漸漬家風”,就極爲生動形象地詮釋了這一過程。通俗地說,可以把家規看作是教化家人的教科書,而家風則是經由長期教化後的結果。

家風故事大全

家風,是一個家族代代相傳沿襲下來的體現家族成員精神風貌、道德品質、審美格調和整體氣質的家族文化風格。家風對家族的傳承,民族的發展都起到重要影響。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家風故事大全,希望有所幫助!

家風故事1

我家雖然是一個平凡的小家庭,卻有着“不平凡”的家風。說它“不平凡”,並不是說我家的家風有多麼“高大上”,而是他在我們家每個人的心中,都是“至高無上”的,是不可逾越的。因爲在我們看來,家是歡樂的殿堂,家風就是殿堂的規矩,而沒有規矩就不成方圓;家是幸福的港灣,家風就是港灣的航道,而沒有航道就會錯綜複雜;家是繽紛的花園,家風就是花園的沃土,而沒有沃土就沒有芬芳的花朵。

我生活在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中,每個成員之間都相親相愛,和睦相處。而這樣的幸福來源於我的家風之一—百善孝爲先。

每到颳風下雨天,爸爸媽媽都會囑咐姥姥姥爺和爺爺奶奶不要出門,都會提前買好新鮮的蔬菜;每看到老人們有不舒服的時候,爸爸媽媽都會到跟前仔細詢問,或是帶着看病,或是不斷地電話叮囑;每次出去遊玩,爸爸媽媽選擇地點都會研究是否適合姥姥姥爺和爺爺奶奶的出行。他們總是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但我明白,這是他們孝順的表現。

於是,每次下樓梯,我都會在姥姥身邊扶着;每次盛完飯,我總會第一碗給老人;每次出去玩,我都不會走很快,並且都會看看老人跟上了沒有。對姥姥姥爺和爺爺奶奶我是如此,對爸爸媽媽我也是關心着呢!

記得,有一次早上起來,我聽說爸爸發燒了,於是我立馬學着媽媽的樣貌拿來了溫度計,先給爸爸試體溫,隨後給爸爸到了一杯溫水,並很嚴肅地對他說:“還在燒,必須要多喝水。”見爸爸迷迷糊糊的答應後,我又拉着媽媽,着手給爸爸按“套路”,熬起了小米粥。按照媽媽說的步驟和方法,我先倒了小半碗小米,用水進行了清洗,隨後坐上鍋,點火,搬來墊高的小凳子,站在上頭,一點一點往鍋裏放小米,之後拿湯勺按一個方向不停攪動,快熟了的時候,還不忘讓媽媽拿來一個雞蛋,學着樣貌往鍋裏臥了一個雞蛋,半個多小時後,小米粥熬好了,我細心翼翼的給爸爸端了一碗。我能看的出來,爸爸很難受,但他還是堅持的起來“香香地”喝了這碗粥,並且一邊喝,還一邊不住地說好喝,禁不住誘惑,我也喝了一口,“和平日沒什麼不一樣呀”,我詫異地問媽媽,媽媽摸着我的頭說,“那是因爲你喝到的是粥,可爸爸喝到的是孝心呀”。我不好意思地笑了。

這只是我家的家風故事中的一個小小的片段,更多的時候,它往往出此刻一次次餐桌上的夾菜中,一次次生病時的守候中,甚至是一次次出門時關心的叮囑中。爸爸媽媽對姥姥、姥爺、爺爺、奶奶孝順,我對爸爸媽媽孝順,這就是我們幸福美滿的一家,百善孝爲先的家風,它讓我們明白了彼此關愛,它讓我們感受到了友愛和諧。而我也從家風中領悟出了愛的真諦,它更像是一顆火種,只要我們用愛心爲它助燃,它必須會照亮更多的人,溫暖更多的人。

家風故事2

中國是禮儀之邦,五千年的文化傳承至今,深深銘刻在中國人的心中。每個家,都有家訓、家規、家風,俗話說得好:無規矩不成方圓。好的家訓、家規、家風不僅承載了祖輩對後代的希望,對後代的策鞭,也同樣體現了中華民族優良的民族之風!

家是孩子成長的第一空間,在孩子身上處處會烙有家風的印記,可以說,家風就是文化和道德的言傳身教,是智慧和處事方略的潛移默化。

孩子幼年時期,我們家境雖已經擺脫貧寒。但我們經常給孩子講我們小時候的事:我爸爸(他的爺爺)是一個大家庭20多人,吃飯的時候,我爺爺先給我太爺盛飯,太爺動筷了,他們纔敢吃飯,我太爺就把好吃的給我吃一口,這就體現了我們“尊老愛幼、孝敬長輩”的家風。我們家沒有人蔘與過賭博,沒有人吸菸,沒有人酗酒。我們每天都教育孩子:養成講究衛生的好習慣;吃飯時不能說不吃或不想吃什麼什麼菜,不剩飯,不浪費;尊老愛幼,不能頂撞父母,從小養成懂禮貌的好孩子; 不說謊話、不愛佔小便宜,做一個誠實的孩子 我們也有做得不足的地方:經常帶着孩子參與同學,朋友的聚會,每年帶孩子外出旅遊,偶爾出入娛樂場所——這些都給孩子帶來了負面的影響:貪圖享受,不思進取,心浮氣躁等等。

好的家風才能創造出好的家庭,俗話說:家和萬事興,相互體諒、相互寬容、相互信任、相互理解是家和的前提,在此基礎上的家庭,纔是幸福美滿的家庭。

好的家風需要傳承,也需要總結,不光要靠潛移默化還要作爲教育理念固化形成家訓。

寒門家風好,少年早成才。作爲平凡而普通的我們,要努力將前輩的優良家風傳承下來,讓它成爲一種潛在的、無形的力量,引領我們健康成長。

家風故事3

記得小時候吃飯時,我爸爸先給我爺爺盛飯,爺爺動筷了,我們纔敢吃飯,我爺爺就把好的給我吃,我也會再次夾往他的碗中,這就體現了我們“尊老愛幼、孝敬長輩”的家風。母親從小教導我,吃飯時不能說不吃或不想吃什麼什麼菜,不剩飯,不浪費;尊老愛幼,不能頂撞父母,要懂禮貌,不說謊話、不愛佔小便宜,要誠實守信,以一顆感恩的心去處事待人,父母身傳言教的教導我們,“和爲貴、孝爲先、勤爲寶、儉爲德”“知足常樂,待人以善”這些至理名言今日正以“家訓”的形式出此刻我們的生活中。

好的家風才能創造出好的家庭,俗話說:家和萬事興,相互體諒、相互寬容、相互信任、相互理解是家庭和睦的前提,在此基礎上的家庭,纔是幸福美滿的家庭。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僅有家庭和睦,社會纔會穩定。

家風故事4

都說家風是一個家族的傳統風習,是在家庭主要成員的影響下自然構成的傳統習慣和生活作風。良好的家風會在長輩的言傳身教中自然構成,並潤物細無聲般的伴隨着下一代人的成長而源遠流長,我家的家風也正是如此……

記得我上小學時候的一件事情,有一天輪到我衛生值日,那日,同學們一個個揹着書包放學回家,我開始大掃除,結果在教室的一個角落裏發現了一支圓珠筆,要明白在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一個小學生如果擁有一支圓珠筆,那是相當奢侈的一件事,我毫不猶豫地把它放進了自我的書包,並帶回了家。晚上做作業時,把筆拿了出來在我的弟妹面前炫耀,這時被坐在一旁的父親發現了,問“這是誰送給你的嗎?”,我照實說了,父親立刻沉下了臉說:“明天一上學,立刻交給教師”,“這可是我大掃除時檢到的”,言下之意這支筆應當歸我所有,“撿到的東西應當歸還失主,不是你的東西不能佔爲己有,它不屬於你,不屬於你的東西,咱不能要,即使是一分錢也不得貪”。

看着我一臉的不肯,父親之後說:“你想想,這支筆是你在班級裏撿到的,丟筆的必須是你的同學,我相信,這位同學此刻肯定十分着急,說不定晚飯都沒有吃呢!”“誰讓她(他)那麼不細心啊,這是對丟東西的懲罰”,看着我滿臉寫着的似乎振振有詞,爸爸立即放下手中的活,說:“你們姐弟三個都圍過來,爸爸講個小故事給你們聽聽”。接下來爸爸開始說他小時候的一件真實故事,他說,小時候他有四個十分要好的穿開襠褲的小朋友,當時幾個小朋友經常相約去街上的書攤

看小人書,爸爸小時候那個年代沒有廣播,看不到報紙,更不用說電視機了,僅有小人書是他們那個年代接觸課外知識的唯一途徑,所以小朋友們都十分愛看,有一天,一個叫文奎的小朋友告訴大家,他爸爸給他買了一本,大家能夠不用到街上去看了,那天他把小人書帶到了村邊的空曠場地上,四個小朋友別提有多高興了,互相傳看着小人書,深深被小人書裏面的故事吸引着,一天的時間立刻過去了。第二天,文奎說小人書丟了,問我們有誰撿到沒有,看着我們三個頭搖的撥浪鼓似的,他失望了,說,完了完了,這回他爸爸非揍他不可,我必須要把小人書找到。第二天、第三天都沒有見着文奎,之後,聽村裏大人們說,文奎失蹤了,可能被騙子騙走了,再之後文奎媽媽瘋了……

半年後,我們在其他三個小朋友之一的一個叫小峯的小朋友家裏發現了那本小人書……小人書丟了後,我們經常一齊的四個小朋友再也沒有在一齊玩過,文奎的爸媽爲了尋找文奎從此再也沒有在村裏出現……故事講完了,看着我們姐弟三個深深埋下的頭……爸爸繼續說:“人切不可有貪慾,不是自我的東西,絕對不能要,即使一分錢也不能貪,否則會導致很大的危害,輕則失去朋友,失去友誼,重則危害國家和人民,這樣的教訓還不夠深刻嗎……”從此以後,“即使一分錢也不能貪”便自然而然構成了我們家的家風,同時不貪一分錢也成了我們三姐妹各自成家後新一代家庭的共勉之家風。

家風故事5

家風是寫出來掛在牆上呢?是在父親母親的話語裏呢還是打小兒就藏在了心裏呢一個詞,一句話,一段家庭的回憶,都是家風的載體。

家風是一種古老的傳統,家規是一種嚴格的祖訓,自古以來,家家家戶都有立家風家規的傳統和習慣。那麼我家的家風又是什麼呢不由得想起從小爺爺在我耳邊的叮嚀:“做人必須要誠實守信!”那是我上二年級的時候發生的一件事,有一天午時,下課了我從抽屜裏拿出書包準備放學回家,卻意外地發現抽屜裏頭好像有一樣東西,拿出一看,是一塊很精緻的手錶,手錶的錶盤中間還有很可愛的卡通形象,看着就讓人好喜歡,不由得有點動心了。我左顧右盼了一下,同學們也都在忙着收拾自我的東西,沒有人注意到我,我下意識將手錶攥在了手心裏,應當沒有人會看到吧,它是誰的爲什麼會在我的抽屜裏是午時活動課其他班級的同學落下的嗎要是發現丟了會很着急吧……

可是它又是那麼的可愛和精緻,不管那麼多了,反正又不是我偷的,是它自我在我的抽屜裏的,對,想到那裏,我的心噗噗地跳地更快了,它歸我了!回到家,我就迫不及待地很得意地向爺爺展示我的“戰利品”,我卻突然看到了爺爺凝重的表情,“這不是你的東西,做人必須要誠實守信,不屬於你的必須要還回去。”爺爺那深邃的眼神彷彿要穿透我的心,看的我不由得低下了頭……

這一幕雖然已經過去了很多年,可是隻要說起我家的家風,它又會立刻浮此刻我的眼前,爺爺意味深長的話語和深邃穿透的眼神時刻烙印在我的心頭,“做人必須要誠實守信,這樣才能頂天立地!”這就是我家的家風,我將牢記並始終秉承下去。

家風故事6

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風如雨點,它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小苗僅有在雨露的滋潤下,才能健康成長。孩子僅有在優良家風的薰陶下,才能出類拔萃。最近,隨着“家風”一詞火了起來,腦海中不禁涌現出爺爺奶奶教育我的一幅幅景象。

小時候,每次上學校之前,奶奶總愛叮囑我幾句:“孩子,到學校千萬別和同學打架,如果有人欺負你,就回來跟我說,我去找你們教師。”!奶奶生怕我在學校和同學發生矛盾,老是有事沒事給我上“政治課”,講一些經典的故事,教育我遇事要寬宏很多,在學校要和教師、同學和睦相處,不要動不動就和其他人發生衝突。在奶奶的諄諄教誨之下,我基本上沒有和教師、同學發生過矛盾。爺爺愛給我講很多關於他當年服兵役的經歷,告誡我:“此刻的年輕人沒有幾個能吃苦耐勞的。你要從小學會能吃苦,否則不能幹成什麼大事!”爺爺還教導我:“吃得苦中苦,方爲人上人。”僅有經歷了常人所不能忍受的環境,才能造就真正的人才,今後的工作和生活方可出類拔萃。也許這就是“天將降大任於是

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我想。此刻,我已經快步入初中了,早已養成了樂於助人、艱苦樸素等好習慣。仔細想想,這些都和我們家的家風有着不可分割的關係。奶奶還是在每次去學校之前給我上“政治課”,

爺爺還是時不時在飯前飯後給我聊聊關於勤儉節儉、艱苦奮鬥等等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十分樂於聆聽他們的一言一語,因爲那正是我們家的好家風。

我一向在想,樹立端正的家風,繼承優秀的家規和家訓,是值得弘揚的民族文化。如今社會一些不良習氣已逐漸退出人民的視線,“正能量”得以傳遞,如再加上優良家風以打造,那麼咱們社會的風氣將會更加純潔,人民的生活將會更加完美,國家的未來將會更加繁榮昌盛!

俗話說:“百善孝爲先。”我家就存在着:尊老愛幼、團結友愛、誠實守信、樂於助人、寬容。

我們家尊老愛幼的事情有很多,比如:“上次在公交車,我坐在座位上,慢慢變得擁擠起來。在彩虹橋這站,上了一位老人,大約有七十多歲,我便把座位讓給了那位老人。但老人說:“不用了,你坐吧。”我用了很多辦法說服這位老奶奶,她才肯坐下,老人還誇我是個懂事的好孩子呢!”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不管在家裏還是外面,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都會讓着我們,而我們也要聽他們的話,所以,尊老愛幼是每個人都不可缺少的。記得有一次,在春光市場的時候,有兩位阿姨買了一袋西瓜拿不動正犯難的時候,就把我叫去了,於是我叫了兩個小夥伴幫阿姨把西瓜一個一個弄到了車上。事後爸爸說:“你有勇氣去幫忙她們,就代表你有着一顆樂於助人的心,你今日好棒啊!”經過這件事,我明白了要有一顆善良、幫忙他人的心,用多少錢都買不回來的,那就是金子般的心。每個家,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如果你多一份愛心,多一份寬容,多一份善良,多一份尊敬、謙讓、團結。世界將會變得更完美!

家風故事7

家規家訓:粒米雖小君莫仍,勤儉節儉留美名。

註釋:糧食顆粒雖然很小,可是我們不應當隨便丟棄,浪費糧食。因爲那是農民伯伯辛辛苦苦幹活得來,在平常生活中,我們應當節儉。

家風故事:

每次爸爸媽媽帶我去親戚家玩,親戚見了我都會說我瘦。媽媽說我只長個子不長肉,都是不愛吃飯惹的禍。前兩年我吃飯還要爸爸媽媽喂,塞到嘴巴里的飯,有時候還是吐出來,常常弄得身上地上都是飯粒。此刻長大了一點了,自我吃飯了。可是,如果媽媽做的菜不和心意,吃飯就沒有胃口,吃了二三口就不想再動了。如果爸爸媽媽硬要讓我吃完,我就會裝肚子痛,牙痛之類的,他們也就拿我沒辦法了。

此刻我上學了,我學到一首古詩,叫做《憫農》: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雖然詩中的句子媽媽一向提起,我也明白了這首詩的意思,但我並不以爲然,真正讓我體會到詩中含義的是我和爸爸回老家的奶奶家的那次。

奶奶家的門前有一塊菜地,菜地裏種了很多蔬菜。我們到的時候奶奶正在地裏幹活,我好奇地走過去看,原先奶奶在給菜除草,我覺得挺好玩,也跟着一齊動起手來。沒想到幹了一會兒就覺得腰痠背疼了。奶奶說要吃到菜不僅僅要除草,還要給它們澆水,施肥,打農藥等等,原先種蔬菜這麼辛苦!吃午飯的時候爺爺和奶奶說起他們小時候的事,那時

碰到十年荒災,常常沒有飯吃,爲了充飢,經常吃一些樹皮、野菜,如果誰家的粗糧能填飽肚子,那就十分幸運了。當時爺爺最大的願望就是以後能夠吃飽,能夠餐餐吃上一碗白米飯。我聽了感覺很慚愧,心想以後再也不浪費糧食了。

家風故事8

良好的家風對於一個人的成長至關重要,如果一個人的家風嚴謹、樸實,那麼個人在成長的道路上往往受到家風的薰陶,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人也不會走上邪路;如果一個人的家風不好,家長不注意管教孩子,任由孩子胡作非爲,那麼這樣的孩子很有可能變成“問題少年”,更有甚者受到外界的影響而走上犯罪道路。我很慶幸我出生在一個書香門第的家庭,爺爺很重視讀書,家裏崇尚讀書的風氣也很濃。我記得小時候,爺爺給我買的最多的不是玩具,也不是零食,而是書籍。爺爺經常說:“一個人最可怕的不是缺乏物質,而是精神上的貧乏。”

自從我懂事起,爺爺就教我讀《三字經》、《百家姓》,“人之初,性本善”爺爺在教我讀的時候,也告訴我其中蘊含的道理。記得有一次,爺爺告訴我:“‘百行孝爲先’這句話說的是,我們做人要懂得尊敬長輩,對長輩要盡孝道,一個人對自我的父母不孝,這種人也不能指望他去愛別人。”正因爲如此,每當家裏吃飯的時候,我們總是把好的東西留給爺爺奶奶吃。有一次,我生病了,媽媽幫我燉了條魚,還煮了個雞蛋,我把東西端到爺爺房裏,爺爺撫摸我的頭,“乖孫,你生病了,這個還是你吃,給你身子補營養。”我回答:“爺爺,我壯得很,沒事。”那時,我看到爺爺眼裏有一絲淚水。

爺爺不僅僅要求我讀書,還讓我堅持鍛鍊身體,爺爺常說:“沒有好的體魄,將來怎樣爲國家做貢獻”爺爺愛看歷史書籍,經常告訴我一些名人偉事,他說的最多的就是周恩來總理,周總理在讀書的時候,教師就問他讀書的目的,周總理回答:“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爺爺經常教導我,一個人必須要把自我所學的東西投身到社會建設當中,要做對國家有益的事。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爺爺在給我講“嗟來之食”時,說故事裏的主人公不吃別人施捨的東西,最終餓死,這個人很有骨氣,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我一向將這句話作爲我的座右銘。

記得有一次,家裏的米用光了,母親讓我去堂嬸家借點,堂嬸一副勢利的表情,直接把我轟出門,“你們家不是很有錢嗎怎樣跑來跟我這個破落戶借米,真是笑話,就是有也不借。”我回到家,把這些告訴母親,母親把我摟在胸前,這時爺爺來了,“乖孫,你做得對,既然你堂嬸不肯借給咱,我們也不必低聲下氣,男兒膝下有黃金,人家陶淵明都不爲五斗米折腰哩!可是你要記住,以後長大了,碰到需要幫忙的人,你必須要盡力幫忙別人。”爺爺這段話對我以後步入社會工作影響很大,在單位裏,每當碰到單位爲災區募捐或者到醫院義務獻血,我都毫不猶豫地報名參加,因爲我明白與人爲善,就是於己爲善,能夠幫忙別人,自我也活的開心,總之一句話:“人善天不欺。”高三那年,我高考失敗,整天在家唉聲嘆氣,彷彿眼前僅有高考一條路,當我決定復讀一年,再次參加高考的時候,我把自我關在屋裏,整天拼命讀書做題。那一天,當我收拾好行李準備去學校的時候,爺爺來送我,我們一路走一路聊天,“乖孫,人生不止一條路,高考只是人生一個片段而已,讀書卻是伴隨你一生的,你要記住,千萬不要爲考試而讀書,要爲自我的人生而讀書,多讀書,學會做人的道理,

這纔是正道。”在經過村裏的狀元泉的時候,爺爺說道:“乖孫,這是我們村裏的狀元泉,你喝一口吧。”我捧起一口泉水喝,泉水甘甜清涼。參加工作以後,我依然堅持讀書的習慣,偶爾也寫寫文章,當我看到身邊有一些朋友誤入歧途,去吸毒、去賭博,搞得傾家蕩產,我很慶幸自我一向謹記爺爺的教誨。

爺爺,在你有生的日子裏,我會依舊敬你、愛你、戀你,你給我一生的感動,永遠都是心絃上那道不逝的風景!

家風故事9

前不久看到了這樣一則消息:據權威機構統計,一個人一生的本事和做事原則,有60%以上來自於家庭教育,而道德修養的80%來源於家庭。起初,我覺得這樣的統計數據是建立在國外教育機制的基礎上得出的結論,國內的情景與之大相徑庭。因爲很多的孩子上學之後,大部分時間在學校度過,和家庭的接觸時間要少於在學校時間;可是前不久發生在我身邊的一件小事改變了我的看法。那是有一天學校放學的時候,孩子們的家長都在校門口等着接孩子,大部分孩子挽着家長的手,有說有笑的離開了學校,有一個孩子的家長剛接到孩子還沒走幾步就對孩子大發雷霆,甚至快到了大打出手的地步,看到這種情景,我走過去了解情景,才明白孩子因爲玩的時候,不細心把鞋子弄溼了,家長看到就罵孩子不細心,我出面勸解孩子家長,孩子也是不細心踩到水裏了的,這個家長則不依不饒,繼續對孩子怒吼,孩子也被嚇哭了。看到這種情景,我耐心的勸解孩子家長,這時家長才吐露真情:原先在來學校之前,她和鄰居因爲糾紛吵了一架,帶情緒來的,看到孩子又不聽話,所以生氣。

處理完這個事情之後,我細細回想孩子在學校的表現,這個孩子是一個班級裏比較活躍也較難管束的孩子——上課不能長時間集中精力聽講,輔導作業的時候經常心不在焉。正是家長暴躁的脾氣,缺乏耐心的做事風格影響了孩子的所作所爲,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正是有樣學樣的時候,家長的行爲極易影響孩子性格和價值觀的構成。所以,家庭和家長在一個人成長過程中至關重要。

這讓我想起了小時候家裏的一些事。

我的家庭是四川達州橋灣的一個普通農村家庭,有着農村共有的謙虛和樸實,卻也有家庭獨特的勤奮、好學和崇尚知識的良好家風。它給了我應對生活的勇氣和動力,幫忙我在成長的道路上直面挑戰,克服困難,使我人生的路在正確的方向上越走越寬。

記得小時候,老家的房子裏有一幅字畫,是爸爸最喜歡的,那個時候,年幼的我,總喜歡花花綠綠的山水畫,並不喜歡那幅字畫,有一年除夕,我期望爸爸用新買的畫把那幅又破又舊的字畫換掉,可是爸爸卻把那幅字畫挪到了其他的房子裏,並且給我說,他喜歡那幅畫上所說的,勤奮的人老天都喜歡眷顧和保佑,那個時候的我並不懂得那是什麼意思,只明白爸爸很辛苦,每次從外面打工回來,爸爸總是忙着打理家裏的裏裏外外,很少給自我休息的時間。直到之後,我明白那幅字是“天道酬勤”,理解了爸爸的良苦用心,並且學着爸爸的樣貌,用勤奮學習來踐行這句格言。

小時候的我和同齡的孩子一樣貪玩,每一天都和小夥伴泡在一齊玩耍,那時候爸爸常年在外打工,我和爺爺奶奶一齊生活。有一年寒假,天氣很冷,但我還是每一天出去瘋玩,弄得手上長滿了凍瘡。爺爺看着心疼就再也不讓我去玩了。我哭着鬧着要去,爺爺沒法,在他的藏書裏翻出一本連環畫,一邊哄我一邊說着書的好看,於是在他的指引下,我的注意力成功地轉移到了那本書上,思維被他和書成功俘獲。從此之後,我喜歡上了看書,書中那些英雄人物的事蹟使我產生了走出農村,看看外面世界的想法。我至今還記得那是一本缺了封皮的《三國演義》,書隨很陳舊,但每個頁角都很平整,爺爺喜歡看書,更喜歡藏書,幾乎每年都會在舊書攤淘幾本書回來,每逢閒來無事,他就拿出那些書,躺在牀上翻看。這時候,奶奶經常會打趣般的微笑着說,早看書早考上大學了,爺爺則一本正經地對奶奶說;“你懂什麼,我們就是因爲沒有文化,纔會代代是農民,要走出農村,還得多唸書啊!”之後,等我上了初中,留宿學校,每週回家爺爺總會對我說,到了學校好好讀書,將來考上大學,看看外面的天地。此刻爺爺走了,我依然記得他當年看書的樣貌,記着他說的那句話。

此刻的我,即將有了自我的家庭和自我的孩子,我會將這些事告訴我的孩子,告訴她爺爺以往說過的話。

家風故事10

我們家是一個大家庭,兄弟姐妹五個,孩子們的一輩有八個,都已長大成人。孝敬老人,兄弟和睦,關愛孩子,與人爲善,誠實守信,是整個家族的優良傳統。

兄弟姐妹之間坦誠相待,遇事相互商量,共同解決。每次家庭聚會,都其樂融融,用婆婆的話說:“看着你們在一齊有說有笑,我什麼都不吃也高興。”

公婆生病住院,兒女們輪流精心照顧。我爲公公捶背,同室的病友羨慕地問:“老先生,三閨女捶背舒服吧?”待我們走後,公公不無得意地說是三兒媳。婆婆已八十高齡,每次來住一段時間,我都爲她洗頭、洗澡。婆婆在城裏住不習慣,也從不願給兒女增添負擔,勤勞的婆婆在房前屋後種了許多蔬菜,還養了雞鴨,不斷地帶給她的孩子們。

長輩的一言一行潛移默化地影響着孩子們,他們刻苦好學,工作踏實,舉止禮貌,願我們優良的家風代代相傳。

家風故事11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它是我們對爸媽的牽掛;是爸媽累的時候一句安慰話;是冬天裏爲爸媽準備的一盆暖腳水;是我長大後和爸媽的陪伴……“孝”這個字人人都明白,人人都在做,所以,我家的家風第一條就是“孝”!

今日,我就給大家講講,前天我家發生的故事。

那是一個週末,我早早地上牀睡覺了,迷迷糊糊中聽着客廳裏吱嘎聲,之後是桌子和椅子的碰撞聲,“啪!”隨着爸爸“哎喲!”慘叫,應當是他摔倒了。我立馬翻身起牀來到客廳,只見爸爸斜坐在茶几底下,頭靠在茶几的扶手,一隻鞋拿在他的手上,另一隻飛出好遠,爸爸滿臉通紅,眼角額頭皺出一條深深的“褶子”,大豆般的汗水襯托着痛苦的表情,原先他喝醉了!

我急忙拉起他,準備扶他回房休息,突然,我的手上感到一團黏糊糊的液體,一股刺鼻的氣味撲面而來,我定睛一看,我滿手沾滿了白色的唾液,其中還夾雜着各種顏色沒有消化的食物,細如絲線的金針菇、白色的藕片、紅色的胡蘿蔔……我噁心地打了一個寒顫,那刺鼻的氣味讓我不由自主地退後幾步,怎樣辦?

恍然間,我彷彿聽到媽媽曾對我說,一個人最重要的品質是孝敬,因爲“百善孝爲先”!記得當時我十分自信地對媽媽說,“媽媽,您放心,您老了我決不嫌棄你,我會對您好!”我永遠忘不掉那時媽媽看着我的眼神,洋溢着幸福……。

我眼前又浮現出爺爺生病住院時的情境,每一天,爸媽都會提着熬的粥和水果去看望,陪爺爺聊天說話。爺爺因爲生病不能下牀方便,爸爸就親自爲爺爺清洗便盆,一家人在一齊總其樂融融,爺爺臉上一向掛着笑容,似乎忘記了病痛……

看到爸爸難受的樣貌,想到他平時爲了我們家辛苦的在外面工作;無論是春夏秋冬,還是颳風下雨,六年來從未間斷地送我上學;每次放假,爸爸總是陪伴我玩耍……想着想着,我忘記了眼前嘔吐物刺鼻的味道,默默地拿起紙巾……

第二天,爸爸起了個大早,正準備打掃,卻看見客廳乾乾淨淨,他愣了一大跳,連忙跑來問我:“女兒,這麼髒是你幫我打掃乾淨了?”我微微一笑:“百善孝爲先嘛!爸爸,你要不要喝點蜂蜜水呀?”那一刻,我分明看到了爸爸眼中閃爍着淚花,聽到爸爸輕聲地說道:“我的女兒長大了!”

“孝”在我們家成了一種習慣,受着爸媽的影響,我願意做一個孝順的女兒,因爲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愛,並且願意將這份愛傳承下去。

家風故事12

先生的曾祖父自幼失怙恃,生活過得十分清貧。他靠着自我的手藝養育了六個子女。生活的潛移默化中,孩子們都養成了勤儉樸素的生活習慣。子女們長大後各自成家立業,踏踏實實的工作,樸樸素素的生活,雖然沒有過上大富大貴的生活,家家也都是和諧美滿。每當過年回家的時候,都是滿滿的一屋人,曾祖父每每這時候都是喝着酒樂呵呵的。

祖父母都有一雙巧手,祖父善於木工,祖母善於繡花。家裏的小木凳基本都是祖父用剩餘的木材敲敲打打做成的,結實而耐用。先生的祖母,很小就作爲祖父的童養媳生活在這個大家庭中,耳濡目染了家庭的變遷,更是將曾祖父的勤儉樸素的生活習慣發揮到極致。家裏的小物件,即便看着沒用的都能在她的巧手下變廢爲寶——零碎布加五彩線在祖母的飛針走線中成了寶寶的虎頭鞋;廢棄的飲料瓶變成了吊蘭的新家;舊鐵鍋裝滿厚厚的泥土,春天撒上種子就是一個小小的菜園子了。如此種種,真是數不勝數。

守護傳統,承傳血脈。沒有華麗的辭藻修飾,沒有精美的宣紙襯托,“勤儉樸素”已滲入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將慢慢傳承下去。

家風故事13

開篇前先說下我家的家訓:1、欲成才,須先成人;2、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做事。

每個家都有屬於自我家的家風、家規、家訓,要說起我家的家風、家規、家訓,那可就要跟我小時候的幾件事有關了。

從我懂事起,媽媽就告訴我做人的道理,首先要勤學,意思就是要好學,奮發學習;其次是上進,要不斷地上進,用自我的實際行動證明,我能行;然後是誠實,不誠實的人,哪會讓別人信任你,依靠你呢;最終是善良,沒有一顆善良的心,僅有一顆狹隘的心,怎樣爲別人着想?怎樣會在別人有困難時去幫忙他呢?

五歲時,我就能夠做任何我想做的事情了。可是吃飯很挑食,不是挑肉就是挑菜,並且還常常剩飯。並且我洗手時,每次洗一次,就要浪費半盆水,洗完後水龍頭也不關,白白浪費了很多水。媽媽明白了我這兩個不好的習慣以後,對我說:“勤儉節儉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所以以後就不要再挑食了,並且也不要再剩飯了,並且要節儉水資源。”從那一刻起,我明白了要“勤儉節儉”。

過年時,我到爺爺家去拜年。向爺爺說了聲“新年歡樂”。爺爺從口袋裏掏出了一個紅包,放在我手上,並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孫女啊!你已經六歲了,明年你就要上一年級了。我要告訴你三句話,第一句話是尊敬長輩,無論你將來走到

了哪兒,你看到長輩都要有禮貌,尊敬長輩;第二句話是孝順父母,父母將你帶到了世上,並養育了你。長大你必須要報答他們,孝順他們;第三句話是自強自立,將來你無論做什麼工作,都不要依靠別人,靠着自我的實力工作,還要安於現狀,勤奮進取。這就是我對你的期望,期望你時時刻刻地記住。”

又過了一年,我要上小學了。我們坐下來打算開個家庭會議。爸爸說:“今日的資料就是討論家風、家規、家訓。目的就是想讓你上學後能約束自我管好自我。”我們討論了很久,才確定下來。

家風就是:勤學、上進、誠實、善良。

家規是:勤儉節儉

家訓則是:尊敬長輩、孝順父母、自強自立。

上學以後,我感覺自從有了家風、家規、家訓,無時無刻不在謹記着,約束自我。

家風故事14

無規矩不成方圓。從孟母三遷到岳母刺字,好的家風、家規、家訓承載了祖祖輩輩對後代的期望對後代的策鞭!是文化和道德的言傳身教,是智慧和處事方略的潛移默化!

“孝”:孝敬父母,尊敬師長。父母一向告誡我:百善孝爲先!記得小時候,我們家很窮,買不起好吃的東西,但每到春節,父母總會讓我把自家磨製的麪粉,挑選出來好的給爺爺奶奶、姥姥送去一份,每年如此。潛移默化中,直到自我工作了,有了收入,每次回家總會想着給長輩帶點什麼;上次回家,雖然自我過的很緊張,捨不得給買東西,把家裏的粉皮分了一部分給父母帶着。“和”:家和萬事興,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僅有家庭和睦,社會纔會穩定。我們家爺爺、爸爸他們都是弟兄五個,每到過年爺爺都會叫我們一大家人去吃飯,每次都是兩三桌,然後分別去伯伯、叔叔家吃飯,從小和睦相處,待人接物有大家庭的職責感。自我成家了,喜歡與鄰里和睦相處,我們家樓層有四個小家庭,只要我回老家,帶的栗子、小米等自家東西就給他們分一點,我們平時相處的很好。

家風故事15

家風就像是一個家族的靈魂,它不是掛在嘴邊的嘮叨,也不是貼在牆上的名言警句,它是幾十年如一日,幾代人共同遵守的一個準則,已成爲一種習慣的“動作,”而不需要任何外來的強制構成的一種風氣。善,則益終生,惡,則恨終生。

事實上,一個人能夠沒有顯赫的背景,也能夠沒有祖上的萬貫家財,但在通向成功的道路上,溯其源,必須有一個良好的家風如影隨形的伴隨着他,薰陶着他。作爲父母、長輩對於養成好的家風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作爲孩子,耳濡目染,更容易在無形之中受到了潛移默化的影響。

小時候生活在農村,時常看到有潑婦罵街這一現象,更有甚者,竟把家裏的孩子叫過來助威,一塊罵,甚者大打出手。此刻想想風氣是多麼的惡劣,也影響了這一家的名聲,這壞名聲便一傳十,十傳百,很快就沒有人願意和這家人交往,這時候再想改,就來不及了。能夠說家風是十分重要的,雖然是一個無形的概念,卻能讓子孫後代延續的更長,走的更遠。

一個家族的風氣對這個家族的成員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就說[華興資本]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包凡,出生於銀行世家,小時候,包凡就受過金融啓蒙,他祖父曾是浙江銀行高管,給他講過很多銀行家的故事,那些銀行大亨的傳奇深深的感

染了他。那個年代做銀行的高管要麼是擁有雄厚的背景,要麼是經過自我的努力,而包凡的祖父恰恰屬於後者,祖父的經歷深深的感召着包凡,如果沒有兒時的“積蓄”,包凡又怎樣能從摩根士丹利到瑞士信貸再到創立[華興資本]呢……

父親一向說:“勤乃發家之本,儉爲致富良方”。當看到我們浪費糧食時,就拿《朱子家訓》中:“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小時候自然是不理解這麼博大精深的古文。在我家裏吃多少就盛多少飯,不準浪費,要吃乾淨碗裏的每一粒米。父親就是這麼做的,哪怕一粒花生米掉在地上,也會撿起來搓掉皮放進嘴裏。更談不上浪費了,我們家每一天都是“光盤”哦!

記得小時候,母親常說,不管幹什麼必須要守信,這是基本的禮貌,雖然媽媽沒有給我講這個道理,但卻總是用行動告訴我這個道理。每次,和別人約定出行時間時,母親總是要提前幾分鐘到達,久而久之,我也耳濡目染,學着母親,養成了守時的好習慣。

如果父親不從事建築行業,恐怕我大學就不會問道土木了。小時候見過最多的就是父親拿着刨刀一下一下削着木頭,之後才明白父親是在做傢俱,爲了生計,父親夜以繼日的工作着。他曾告訴過我:“勤勞扎富根。”父親總是花很長時間去做一件傢俱,所以傢俱做的十分精細,簡直就是一件藝術品,所以,他做的傢俱總是很搶手。我呢,往往也會在一旁

也看的入神,估計土木情懷從那時便油然而生了吧,等父親做完手上的活,我就會拿着他剩下的料頭自我做個木劍,陀螺啥的,受他影響,我做的木劍也很搶手,有的被我當做生日禮物送給夥伴了。在那個家庭經濟蒼白的年代,父親又使我明白了一永恆的真理——僅有付出的越多,收穫得纔會越多。

時間不緊不慢的流逝,到之後,父親開始從事建築行業,窗前總是呈現出這樣一幅圖畫——深夜了還在研究建築圖紙的父親。說真的,我是被他這種刻苦鑽研的精神感動了,那時常自責自我學習還不如他認真呢!由於父親的知識有限,有一些數學公式他還過來問我。爲了能夠更好的幫忙父親,甚至是並肩作戰,當然更主要的是出於對土木的興趣所在。我想那個階段的我已經堅定了將來學土木專業的信念了吧!母親這麼多年一向扮演者相夫教子主角,一向支持着父親的工作,同樣,也深刻的教導着我。

家風就像一盞燈,照亮了我前行的路。伴隨着我從懵懂無知走向了成熟。你們總是在無形中給我樹立了一個好的榜樣,傳遞着正能量,真的多謝你們,一向潛移默化地感染着我。這就是我家的家風,我期望它世世代代傳承和發揚下去。

家風故事16

一日與師兄聊天,他說我張嘴閉嘴“您”“您”的很是奇怪。我反問,“對師兄這不是應當的嗎?”“是是,只是覺得你太客氣了”“也是從小家裏就這麼教的”“說的是,此刻的孩子們淨不懂規矩的”。我聽了一愣,細細咂麼規矩這二字,大有國法,小有家規。我媽不是什麼文化人,但爲人比較體面。從小她對我說的最多的一句話是:人活着是要有規矩的,孩子在街上走,穿着打扮看孃的手藝,說話辦事顯出爹的教養。出來這麼多年,每每通電話她從不噓寒問暖,而是一再叮囑:這年頭早已經沒有餓死的了,但在外面混的好壞沒關係,別給爸媽丟人就行。甚至在擇偶上,她的第一標準無所謂富貴,而是父母要知書達理。話不好聽,道理是對的。

細想想,從小我們家裏的規矩真是多多。光從吃上說,全家人圍坐着用餐,大人不動、小孩不能動,長輩坐在正中,其他人依次而坐,一般來說夫妻要挨着。有的孩子得寵能夠挨着老人,但座椅不可高於長輩。吃飯坐下就不能再換位置,端着碗滿處跑那是要飯的。不能拿筷子敲碗,喝湯不許吸溜,吃飯不能吧唧嘴,閉上嘴咀嚼是基本禮儀,小孩吃飯出聲會捱罵。夾菜只能夾前面的,不許過河;許騎馬夾,不許擡轎夾;騎馬指夾浮頭的菜,擡轎就是抄底。吃飯時不能一隻手在桌下。家有客人,要謹記茶七、飯八、酒滿。客人回碗時必須不能說:還要飯嗎?得問:再給您添點?

去人家串門,拍門時先輕敲一下,再連敲兩下。急促的拍門是屬於報喪,本家必不悅。遞剪子時手要攥着剪子尖兒,把剪刀柄讓給對方。與人拍照合影,輕易不搭對方肩膀,除非是長輩疼孩子。

另外,我們家老人教育孩子還有許多瑣碎事。不許叉腿坐着,不許喳喳呼呼,不許嘬牙花子,不許斜眼看人,老說眼斜心不正。不許擄袖子挽褲腿,不許鬥楞腿,所謂男抖窮女抖賤。

當然,自我也不是什麼都還在守着。規矩是人定的,可能也在變,但與人爲善,對長輩、社會、生命的三分敬畏之心、禮待規矩在任何年代、任何國度都不能丟。

家風故事17

我出生於一個普通的家庭,祖父母那一輩是農民,爸爸媽媽也只是普通勞動者的一員。所以,我們家並沒有固定的家訓。但即使這樣,我還是從長輩們身上學到了很多爲人處世的道理。其中最重要的有兩點,那就是:誠信待人,認真做事。

孔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這是前人對於誠信的理解,這足以說明以誠待人的重要,信守承諾,是人們你來我往的最基本的紐帶。可是,小時侯的我是不懂這些的,直到那件事的發生,才讓我對於這一點有了深刻的認識。

那是一年春天,我和小夥伴們約好準備趁一個週末去春遊。但不巧的是,就在我們準備出行的頭一天,我收到媽媽給我準備的生日禮物——一套《哈利·波特》。對它我已垂涎許久,一收到我就迫不及待地看起來,一套七冊,一天哪裏能看得完?於是,第二天我便放棄了與小朋友一同出遊的打算,在家裏悠哉悠哉地看書了,全然忘了約定這回事兒。

之後,這事兒還是被家裏人明白了,雖然大家都沒再提起,可是,有意無意的,爸爸總會給我講起《曾子殺豬》《金斧子和銀斧子》這一類的故事。就在那幾天,身體不好的姥姥突然準備要回趟老家,聽媽媽說,再過幾天是二姨姥姥的七十大壽。姥姥的姊妹們以往約定過:不管是誰,七十、八十大壽的時候,大家都要聚會慶祝一下。家裏人也沒有阻攔姥姥,她還是坐了兩天的車,輾轉趕回老家了。這件事給了我深深的觸動:身體不適的姥姥都能遵守多年前的一個約定,而精力旺盛的我卻不能信守承諾,還要給自我找藉口。真是羞愧呀!這件事之後,我再沒有做過失信於人的事。

成長就是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完善自我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家裏的長輩們,不僅僅教會了我如何誠信待人,還教會了我怎樣認真做事。

我比較喜歡手工製作,記得剛開始學摺紙的時候,異常喜歡折各種各樣的紙花,但往往因爲不夠認真,摺疊的步驟沒有搞清楚,線條也折得不夠合理,導致最終的成品,總是和原作相差甚遠。也是一個偶然的機會,我目睹了爸爸整理信息、上交報告材料的過程。那時的他神情專注、一絲不苟,有時直到煙燒到手指頭,纔會從冥思中反應過來。那個鏡頭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之中,從此,再做手工的時候,我都會格外的認真,細心的琢磨,所以此刻,我的摺紙技能也越來越出色了,很多小作品都惟妙惟肖、活靈活現。

此刻想想:有時候,家風家訓並不需要拘泥於文字的限制。這些從長輩身上,學習來的爲人處世的習慣,可能要比那些乾巴巴的文字更能影響人,它們也必將一向伴隨着我成長,在生活的各個方面,使我更加出色。

家風故事18

國家有法律,我的小家有規矩,我家的家風小故事我來說說珍惜糧食和水資源。

記得我以前,吃飯會掉米粒在地上、有些菜掉在桌子上、還有時候去外面吃自助餐我拿了好多吃的,根本吃不了!這些時候,媽媽都會教育我說不能浪費糧食,飯菜要吃多少拿多少,更不能把食物掉在地上或者桌子上,這些都會造成浪費。媽媽教我的第一首詩是《憫農》,我們的國家人口很多,每一天都需要很多的食物供應,雖然我們此刻很幸福富足的生活,可是也有一些地方的小朋友吃不了那麼好、那麼飽,我們應當珍惜此刻的生活、更應當珍惜食物和糧食,絕不能浪費。還有更寶貴的資源是水,我們國家的水資源是很緊缺的,異常是北方很多用水是從南方調配過來的,並且水經過處理構成我們能夠使用的自來水也需要異常多的程序和很多人力財力支撐,更不應當浪費。我從小喜歡玩水,媽媽常跟所說,水用多少接多少水不能浪費、刷牙和洗手時不用了要把水龍頭關上、有些清潔的水能夠多次使用。

比如,我幫外婆洗菜,洗過菜的水能夠倒入桶裏去擦地,洗過菜的'水我還幫外婆澆花,這樣節省了很多水資源。媽媽給我看過一些照片,在非洲很多地方的小朋友喝不上水、吃不飽,瘦瘦的、嘴脣乾幹,我覺得他們很可憐。

珍惜糧食、水資源是一種美德,這樣的家風一向教育着我,我也會一向堅持和傳承下去。

家風故事19

良好家風的是我們創造完美世界的第一步,它影響着一個人一生的走向。從孟母三遷到岳母刺字,好的家訓、家規、家風不僅僅承載了祖祖輩輩對後代的期望,對後代的策鞭,也同樣體現了中華民族優良的民族之風!

我的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農民,他們雖然沒有明令家風家訓,卻在日常生活的點滴中言傳身教,構成一種無形的道德力量,爲我的獨闖世界指引方向。小時候家裏很窮,在那個溫飽都不能解決的年代裏,一家人卻有着太多的歡樂和幸福。父親淳樸勤勞,愛看書,閒暇之餘會給我們講故事。母親忠厚善良,勤儉節儉,喜歡唱歌,偶爾也會唱給我們聽。那時候,我們家破落的院子裏,時常飄出歡歌笑語,讓艱苦的歲月也變得歡快無比。每當我們遇到困難的時候,母親會說:“堅持就是勝利!”父親每每都會表現出男子氣概:“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在父母的教育下,我們兄妹五人,三個大學生,這對於一個農民家庭來說,所經受的經濟困難可想而知。此刻回望,匆匆那些年,所有困頓窘迫竟沒有一絲印象,去應對眼前的重重困難,留下僅有一家人進取陽光笑臉和團結奮進完美的畫面。

誠然,再和諧的環境也會有波瀾,再茁壯的成長也會生側枝。記得我小時候,因爲鄰居家的南瓜蔓爬進我家的棉花地,幾經周折也沒能阻擋它開花結果,瓜蔓纏繞着我家的棉花枝,氣勢洶洶,大有稱雄霸道之勢。我勢單力薄,拖不動瓜蔓,於是直接把他的南瓜摘回家,還一臉得意的向大家炫耀:“再讓它亂爬,以後結的瓜就是我們的。”

這時候父親沒有責罵我,而是讓我去拿成語詞典來,查一下“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勿以惡小而爲之。”的含義。十歲左右的我,根本不懂父親的意思,於是興致勃勃的查字典,找到後拿給父親看。父親卻讓我自我讀出來。沒等讀完,我的臉就紅了,站在原地不知所措。父親說:“想想這件事該怎樣解決?是要我去跟人家說呢,還是你自我去承認錯誤?”我想了想,很堅決的說:“自我做的事,自我承擔職責。”父親就是用這樣的方式教會我如何做人,讓我永遠記住了“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勿以惡小而爲之。”的道理。這兩句簡短的話,掌控着我的人生信條,使我在人生的道路上走的更踏實,更平穩。

父母用行爲教導我們怎樣做人,傳承那歲月沉澱下來的精神之光!我期望我的家風能世世代代發揚下去,實現幸福的四大目標:和諧、禮貌、健康、富有。

家風故事20

最近我認識到了一個新詞——家風。縱觀古今,只有樹立了良好的家風,才能成就一番豐功偉業。

下面,我來介紹一下我家的家風吧!我家的家風就是誠信、孝順、自立、愛幼。

說到誠信,就要從爸爸說起了,有一次,爸爸有急事,需要錢,爸爸借到了錢,給借主寫了一張字條,上面寫着我家的聯繫方式,借主還沒想要,爸爸就還了錢。這就是誠信。

孝順也就是姐姐了!我們家的吃穿都是姐姐的錢她沒花過爸爸媽媽的一分錢,這也是自立了。

愛幼,就是媽媽,姐姐雖然自立,但她也得有母愛,我和姐姐還有其他小朋友都被媽媽愛着。

家風是一盞燈,照亮我前方路。家風是一條路,伴我走向光明。家風是一面鏡子,時刻發現自己的弊端。

在我家的大廳裏,端端正正的掛了一幅字:吃的苦中苦,方爲人上人。每每看到這十個大字,心裏總是有所感悟。爸爸說要把這句話銘記於心,它會使我受益匪淺。

家風故事21

每人的心中會有四五條父母要你銘記於心的家訓。我也不例外,現在讓你來跟我體驗一下我家的家風吧!

有一年新年,我遠方的姑姑來我家做客,爸爸讓我去接大姑,要我客客氣氣的跟大姑打招呼、熱情的和大姑打招呼、熱情地幫大姑拎東西。我把大姑請進了屋裏,姑姑坐下了,我突然發現桌子上有水,我想去擦水,媽媽馬上把我叫了回來,說:“你在擦水的時候要注意一件事,不要朝着客人的方向擦,這是對客人的不敬,要往自己的方向擦。”我當時還嫌媽媽囉嗦呢。飯做好了,是我最愛吃的餃子,我要吃了,爸爸趕緊攔住了我,說:“孩子,等一下,吃飯的時候要等客人,這是禮貌。”姑姑坐下來吃飯的時候,還誇我是懂事的好孩子呢。

記得還有一次,我在家裏自己做木偶,做木偶的事對我這個笨手笨腳的男孩來說簡直是天大的難事。做木偶既費時有費力,做到一半我生氣的把木偶扔到了一邊,坐在邊上生悶氣。這是爸爸走了過來,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孩子,這只是人生當中很小很小的挫折,當我們遇到困難挫折時要有不服輸、堅持不懈的精神,再苦再難也要堅持,只有堅持才能取得成功。”聽了爸爸的話,我又重新拿起了木偶,耐心地做出了一個木偶。這隻木偶到現在我還一直保留着。

是這樣,在日常的生活中,父母潛移默化的影響我、教育我、鼓勵我。教育我怎樣做人、怎樣爲人處事,應該具備着什麼樣的精神,使我健康、快樂地成長着。現在我也漸漸懂得了,父母爲什麼要對我進行這樣的教育:因爲我們是祖國的希望,祖國也要靠我們這一代去建設。

這是我的家風,相信你們的家風也和我一樣吧!

家風故事22

助人爲樂乃是快樂之本,中華民族的閃光點,也是做人的標準。我家的家風是助人爲樂。

要說,從我爸爸說起。他一天從沒閒着,不是打電話,是幫助別人解決麻煩。如果那個人讓他開車去一個地方時,爸爸會帶他去,而且不收任何費用,他常說:“幫助別人,快樂自己。”因爲有了這樣的爸爸,所以我和哥哥養成了助人爲樂的好品質。

現在說我吧,一天,我和奶奶一起去大姑家,我們剛到公交車旁,看到有那麼多的人,便馬上擠了進去。我和奶奶好不容易纔找到兩個空座,過了一會兒,一位白髮蒼蒼的老奶奶上了公交車,一看這位老奶奶有七十多歲了。她環視四周,好想尋找一個空座,可是,公交車的座位已經滿了。她只好用那粗糙的手來抓住扶手。不一會兒,公交車開動了,有些顛簸。我飛快地跑到老奶奶身旁說:“老奶奶,我服您去我的座位吧。”老奶奶對我說:“謝謝你,小夥子。”我高興地說:“不用客氣,這是我應該做的。”下了公交車,奶奶誇獎了我,我心裏美滋滋的。

現在說說我的哥哥吧。一天,媽媽讓哥哥去買瓶醬油,他拿着媽媽給的錢,高高興興地走了,哥哥到了馬路旁,看見一位白髮蒼蒼的老奶奶,哥哥飛快地跑上前去說:“老奶奶,我扶您過馬路吧!”老奶奶說:“謝謝你,小夥子。”哥哥刨根問底的問:“老奶奶,您的家在哪兒啊?我扶您回去吧!”老奶奶說:“不用了,我的家在前面呢!”哥哥硬是把老奶奶扶回了她的家,那老奶奶扶回家之後,哥哥去買醬油,哥哥把買來的醬油給了媽媽並把剛纔發生的事也告訴了媽媽,媽媽誇哥哥是她的好孩子,聽了媽媽的話,哥哥臉上樂開了花。

我家的家風——助人爲樂。它在我家房頂上冉冉升起。

家風故事23

無論大家、小家都要有一定的家風家訓,“國有國法,校有校規,家有家風”是人們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但家風家訓是什麼呢?媽媽常常教育我,做人要誠實守信,說到做到。可我就沒有做到,這就要從我小時候的一件事情說起了。

大概是上三年級的一個下午,我們一家在外面玩耍。突然,媽媽問我:“今天彈鋼琴了嗎?”糟糕,今天只顧玩耍了,忘記彈了。我只好吞吞吐吐的說:“我……忘記……彈……了。”媽媽聽後頓時怒火三丈。我王淑瑞可是一個看別人臉色的人,見媽媽生氣了,我立馬討好般的回答說:“我明天彈雙倍的時間。”這件事纔過去了。

第二天下午,我正在看電視,媽媽來叫我彈琴:“寶貝彈琴了。”“現在才兩點多,我不是三點半彈嗎?”我疑惑不解的說。媽媽回答我:“你昨天說今天彈兩個小時。”我狡辯到:“我沒說,今天只彈一個小時。”媽媽呦不過我,只好走了。

又過了幾天,媽媽突然說下午要帶我去遊樂場玩,我非常激動的準備上了吃的喝的,等待着下午這美好的時刻。

下午,媽媽正在睡午覺,我把她叫起來說:“媽媽,走,去遊樂場玩。”“我沒說去遊樂場啊。”我正要跟媽媽反抗,突然想起了前幾天我否認我說過第二天要彈兩個小時的琴,媽媽這是在學那天的我,我只好乖乖的閉上了嘴巴。

我感覺到了這件事的嚴重性,便立馬去吧那一個小時琴補上了,彈完後,媽媽誇我是知錯能改的好孩子,還帶我去了遊樂場玩。

這件事過後,我再也不失信於人了,因爲媽媽教育我之後,讓我明白了做人要誠實,失信就是失敗,要想成功最基本的也是誠實。這就是我家的家訓,更是我家的家風。家風是一種正能量,我們要從每個家庭做起,弘揚民族精神。

家風故事24

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化源遠流長,從古至今作爲炎黃子孫龍的傳人,我們在潛移默化中感受着傳統美德的薰陶與影響。它像陣陣春風悄無聲息地吹拂着整個華夏大地,無形之中滲透入了我們的國風,乃至家風之中。

我生活在一個美滿的五口之家中,每個成員相親相愛,和睦相處。這一切的幸福來源於我的家風—百善孝爲先。

每當盛夏時節,我的記憶總會被帶回家到那個風雨交加的夜晚,那天姥姥吃過晚飯後去鍛鍊,在她出門後沒多久突然颳起了大風,狂風把大樹吹打的動搖西擺,還不時的發出一陣陣呼呼的響聲,伴着天空中銀龍般的閃電,豆大的雨點也不甘寂寞的敲打起了窗戶,眼前的場景讓我們心裏頓時焦急了起來,顧不得多想,抓起一把雨傘向門外跑去,剛到樓下碰到了滿身雨水的媽媽,當她知道姥姥還未回家後,二話不說拿過我手中的傘奔入了雨中,看着媽媽在雨中漸漸消失的身影,我心底閃過一絲擔憂,我站在原地冷風席捲着雨絲時不時的飄到身上,吹的瑟瑟發抖,但我仍踮起腳尖不停的向遠處張望,此刻的時間對我來說是那麼漫長,終於我看到了兩個熟悉地身影相攜着朝我這邊走來,懸在我心裏的石頭總算落了地。我跑上前緊緊抓住了她們的手,此時雨聲似乎不再那麼大了,因爲它已經被我們三人的笑語聲所掩蓋,空氣也不再那麼冷了,因爲親情的氣息已經溫暖了每個角落。

這只是我家的家風故事中的一個小小的片段,更多的時候,它往往出現在一次次餐桌上的夾菜中,一次次生病時的守候中,甚至是一次次出門時關心的叮囑中。我從家風中領悟出了善的真諦,它更像是一顆火種,只要我們用善心爲它助燃,它一定會,慢慢變得更加強大,那炙熱的烈焰會照亮更多的人,溫暖更多人的心田。

家風故事25

我家雖然是一個平凡的小家庭,卻有着不平凡的家風。家是快樂的天堂,家風是天堂的規矩;家是幸福的港灣,家風是港灣的航道;家是繽紛的花園,家風是花園的沃土。

我家的家風是崇尚文化,在我小時候,母親教我誦讀唐詩宋詞,體會其中深刻的含義,可我並不喜歡,總是囫圇吞棗地看一遍,母親一問我時,我張冠李戴地亂說一氣。漸漸地,母親發現我讀詩詞的態度不認真,於是批評我,說:“如果你照這樣的態度學習下去,即使讀一百遍也記不住,讀古詩不要求你讀的多,只要求你能讀懂其中的含義,領會抒情的妙處,明白蘊含的道理。我知道理解古詩對你們小孩子來說很不容易,你也要堅持下去!”媽媽苦口婆心地說了半天,而我只能理解其中的點滴,但倔強而頑皮的我,早把媽媽的話當作耳旁風,現在終於理解媽媽的苦心了。

媽媽發現我始終執迷不悟,把古詩詞換成了故事。故事倒是很合我的味口,我從很多小故事中體會到做人的道理,如:從《馬和驢》中體會到了要幫助別人;從《藏羚羊的跪拜》中體會到了母愛的偉大,懂得要孝敬父母……我把從故事中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現實生活裏,如:見到別人跌倒時將他扶起來;每天幫媽媽掃掃地;每天給父母倒一盆洗腳水;每天睡覺前說一聲晚安……

上小學以後,媽媽又開始讓我廣泛讀書,培養讀書的興趣愛好,養成寫日記的習慣,每天檢查並幫我修改日記。積累書中的好詞好句,運用到自己的作文裏,使自己的作文更上一層樓!

我家的家風雖然平凡普通,但它如精神食糧,能讓我時時汲取營養,想到上進,使我受益匪淺。

家風故事26

在當今社會,老人被家暴已經不是一件極少數的事件了。不禁感慨,當今社會的人是怎麼了,人們素質提高了,卻把最基本的傳統美德給丟了。

我一個同學家就發生這樣不孝的事情,只是沒有家暴,只是言語辱罵。衆所周知,老人囉嗦是很正常的,看你做了什麼不對的,不管是大的還是小的,他們都會說你。他們確實是爲了你好,也不奢求有什麼回報。

有一個週日,同學氣喘吁吁地跑到我家裏來,滿臉淚水。他說,他爸跟他爺爺吵架了,吵得特別兇。鄰居們都跑過來勸止我爸爸。可是我爸非但不聽,還越說越兇,說的話也越來越重,最後面還說出了,要把爺爺送進養老院的話。我聽了以後,就一路哭一路跑。他說他今晚都不敢回去了,怕爺爺突然不見了。

到了吃飯的時間,他爸爸打電話過來。跟他說,爸爸知道錯了,以後不會趕爺爺走了,你快回來。同學聽到他爸爸已經認錯了,就回家去了。

連我這個十多歲的小朋友都知道,百善孝爲先,爲什麼大人們都不懂呢?他們辛辛苦苦把你們養大,好不容易可以不用辛苦了,你們就開始嫌棄他了,嫌棄他老了,不能賺錢了,白吃百喝。那你們自己不想一下,你們以前還小的時候,不是就這樣白吃白喝嗎?他們都沒有嫌棄你,還把你當做寶一樣。如今的你們又幹了什麼?他們只想待在家裏,能找個親人說說話,而不是去那個冷清的養老院說話。

所以,各位大人們,請不要嫌棄你們家中的老人了!有一天你也會跟他們一樣老去,到時你的子女這樣對你,你會有什麼感受?我們應該好好跟老人聊聊天,把各自的煩惱都說出來,多一份交談,就多一份理解。願這世界上的老人都有一份安穩的家,他們的子女都可以理解和善待他們!

家風故事27

家風,顧名思義,就是一種家庭式家族世代相傳的風尚。家風是給家中後人樹立的價值準則。

在中國古代,就有許多家風故事。宋代的司馬光,雖管高權重,但嚴於教子,很注重子女的培養。他所著的《訓儉示康》傳至當今,還告其子曰:“有德者皆由儉來也。”“儉以立名,侈以自敗。”由於教子有方,司馬光的兒子們,個個謙恭有禮,不仗父勢,不恃家富,人生有成。

可見一個好的家風對一個家族有多大的影響!不但是中國,外國人也對家風十分重視。

曾任美國總統的里根,不僅有名望且富有,但他仍嚴格要求自己的子女獨立,決不讓他們依賴父母。兒子失業後,一邊找工作,一邊靠領取救濟金度日。

說到家風,我的身邊有這麼一件事兒。在我奶奶家邊上,有一戶張姓人家,兒子四十來歲,我叫他“張叔”,他的老父母七十多歲。一般在農村裏,像他這個年紀的人,都愛抽個煙呀,喝個酒呀,賭個博啥的,可是張叔卻從來不去。有一次與他閒聊問起他原因,他很從容地對我說:“在農村,每逢節假日或者農閒時節,村裏的人就聚在一起喝酒、賭博。可是我的老父親從來不去參與,並且從小就告誡我說:‘賭博不能碰,賭博會造成妻離子散、家破人亡;不準吸菸,煙有百害而無一利;酒少喝怡情,喝多傷身。’在他的言傳身教下,我也就養成了不賭博、不吸菸、少喝酒的習慣了。”這,應該也算是良好家風的一種。

好的家風,就應該將其發揚光大。

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王守仁先生曾經在家訓《示憲兒》中這樣寫道:“凡做人,在心地;心地好,是良士。”譬樹果,心是蒂;蒂若壞,果必墜。”在此,我將這兩句話與大家共勉。願好家風淵源流長,善哉!

家風故事28

“治家嚴,家乃和;居鄉怒,鄉乃睦。”

一個人的品質是非常重要的,體現在平時他的行爲舉止中。如果一個人,從小沒有人去引領他,這便會讓他一步步走向墮落。恰恰相反,有好的家風,會讓他走向正確的道路。

每個家庭都有它獨特的家風,我家的每個成員都在自己父母獨道一方的薰陶中成長,好似陽光雨露,照耀,滋潤着我們的心田。

還 記得小的時候,隔壁的小夥伴來我家串門,並邀請我出去玩。媽媽告訴我,一個小時後一定要回家。當時我信誓旦旦地告訴媽媽一定準時到家。於是我就興高采烈地去玩了。可是,時間總是在你快樂的時候不知不覺地溜走了,我正玩在興頭上,低頭一看錶,呀,超出我們約定的時間了。我立即撇下游戲急匆匆地往家趕。到了家,我向媽媽承認了錯誤羞愧地低下了頭。本以爲會遭來媽媽的批評,沒想到媽媽只是輕輕地告訴我,對我說,讓我從小做一個誠信守時的好孩子。自打那次,我便養成了守時的好習慣,這都是好的家風帶給我的呀!

除了守時,好的家風還 教會了我許多許多。我的爺爺奶奶就住在我家隔壁,可每次遇見他們,我都會向他們問好;每次買好吃的,我總會立即和爺爺奶奶分享;往往在外吃飯,我總會等客人先吃我再夾菜,而不是一馬當先……這些事情看起來很小,但卻是從小養成的好習慣!

“有好的家風,能創造好的品質。”我的家風,教會了我誠信做人,友善待人並要爲社會做貢獻。它奠定了我邁向社會的基礎,紮實了我人生的道路。是呀,有好品質,就有好家風,有了好社會,才能壯大國家!

可見家風是多麼的重要。

家風故事29

我的家是一個普通而溫馨的家庭,也是一個有着良好傳承的家庭。

我爺爺和奶奶每天總是很早就起牀,準備早餐,打掃衛生,忙裏忙外地不閒着。爺爺奶奶平時經常和我說的就是,“手腳勤快着點兒,一天之計在於晨”,“凡事都早收拾好了,利利索索的”,再就是叮囑我好好吃飯和按時休息,讓我從小就養成了良好的生活習慣。

我姥爺和姥娘生活很簡樸,爸媽每次給買點東西,他們都會說“現在生活好了,也不能浪費啊”。姥爺姥娘雖然生活節儉,但特別支持“好好唸書”,供我媽媽和姨姨們都讀了大學。現在姨姨們都已結婚成家了,平常有空時,大家就用視頻聊天,湊巧同時在線,就像開會一樣;逢年過節時,大家就熱熱鬧鬧地聚到一起,我心裏感到可高興啦!

我爸的書桌上擺着一摞又一摞的資料,他說“得不斷學新東西,點點滴滴積累”,經常整個週末都不休息。爸爸雖然很忙,但有空就會問問我的一些表現,和我天南海北的什麼都聊,或者一起下棋、看電影、游泳、散步。他還帶我到北京和西安,參觀他讀過的大學,拜訪他的老師和同學們,欣賞不同的城市風景,讓我感到學習真是一件令人快樂、很有成就感的事。

我媽是一名教師,她快要生我妹妹的前幾天都在備課、講課,有時在家裏還要給學生批改試卷,一直到夜裏很晚。媽媽經常和我說“好好學習,給妹妹做個好榜樣”,“老師非常辛苦,一定要尊敬自己的老師們”。

這就是我家傳承的幾個小故事,沒有什麼大道理,長輩們用一言一行教育着我,呵護着我,讓我快樂地成長!

家風故事30

在中國最典型的家庭就是三代同堂,我家就是這樣的一個普通的家庭,一家5口生活在同一屋檐下。

我家兩位長輩都是犟脾氣的人,雖然爲了某件事能爭得面紅耳赤,但他們對晚輩還是很體貼的。每天大早爲大家準備好飯菜,而且他們分工的很默契。甚至有時爲了給我們換口味,大清早上街去買我們喜歡吃的早點,使我們每天能精力充沛地工作、學習。他們也時常變換着晚飯的花樣,給我們全方位的膳食營養補充。

長輩心好脾氣急,作爲小輩自然要多多謙讓,這樣才能家庭和睦溫馨。好在孩子是家裏的紐帶,雖然他給大家制造了許多麻煩,但更多的是給大家帶來了快樂。記得有次孩子凌晨咳嗽得了支氣管炎,天還沒亮我們就急着起牀抱着孩子上醫院看病。我們怕驚醒長輩休息,儘量小聲說話、整理衣物,孩子似乎理解了我們的意思,也儘量不咳出聲,我們三人在沒有驚動到長輩後,匆匆出了門。在我們給孩子看好急診,配好藥,等護士來掛吊瓶時,天快亮了。孩子這時提醒我說:“媽媽,現在給爺爺、奶奶打個電話吧,他們起牀沒看見我會擔心的。你告訴他們我在看病,讓他們不要着急,我打完吊針就好了。”孩子的提醒讓我和他爸爸感到孩子長大了。我趕忙拿起手機向家裏報個信。爺爺聽到後急脾氣馬上就上來了,一邊在電話裏詢問孩子病情,一邊在電話裏責備我們怎麼孩子又生病了。我知道長輩也是擔心孩子,就忙着勸慰,也沒把長輩責備的話放心上。孩子聽見電話裏聲音挺響的,就奪過電話說:“爺爺,我們現在在跟病菌作戰鬥,很辛苦的。你要保存實力給我們做營養的早餐的哦,我們回來要補充營養的,這樣我就好得快了。”說着,電話兩頭都樂呵呵得笑了。

這就是我的家雖然普通,但很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