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學反思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學反思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學反思

多少年來,當我們沐浴着太陽的光輝,當我們放聲歌唱幸福的時候,就想起毛主席這位傑出的領袖,就會想起他披肝瀝膽、嘔心瀝血、金戈鐵馬、馳騁疆場的不朽功勳。而現在的孩子對毛主席的瞭解卻少之又少。

原本以爲對這篇課文思想的把握孩子們應該很容易。但在我初步分析課文後我問出:鄉親們爲什麼要立下這塊石碑?的時候,望者孩子們一雙雙迷茫的大眼睛的時候,我就知道不對了。

怎麼辦?讓學生再讀課文吧!一遍、兩遍、三遍的讀,漸漸有小手舉起來了,但是還有一部分孩子還是看上去傻呆呆的樣子。

怎麼辦?光通過朗讀感悟還不行。怎樣引導呢?從這口井入手吧!

師:井是怎麼樣子的?

一個學生到黑板上給我們畫了一口井。

師:井很深,那挖一口井容易嗎?

生:不容易,很困難。

師:課文中的這口井是誰挖的?

生:毛主席。

師:只有毛主席一個人嗎?

生:是毛主席帶領戰士和鄉親們挖的。

師:他們爲什麼要挖井?

生:村子裏沒有井,吃水要到很遠的地方去挑。

師:所以挖了這口井後

生:以後吃水就很方便了。

師:剛纔我們說了那麼多,你發現這口井跟我們平時的井有什麼不一樣?

生:這口井是毛主席帶領鄉親們挖的。

生:這口井給那裏的鄉親帶來了很多方便。

出示:吃水不忘挖井人,時刻想念毛主席。

齊讀這句話。

師:現在你知道鄉親們爲什麼要立石碑了嗎?

生:是爲了不要忘記毛主席。

生:是爲了讓那裏的人永遠記得毛主席。

師:老師送你們一個更好的詞語紀念(板書)鄉親們立石碑是爲了

生:紀念毛主席。

師:那就讓我們懷着一種崇敬的心情再來讀一讀這句話吧!

在引導上出現這樣的偏差,完全是因爲我對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估計不足,給了他們太高的定位。這是我以後要注意的地方,不然在以後的課堂中,這種類似情況還會出現。這節課由於時間關係,讓孩子對毛主席的感知也太少,甚至可以說沒有,這是一大缺憾,讓他們多感受到、體會到毛主席的偉大,人們對他的感謝和崇敬,也許孩子們對毛主席的崇敬之情還會更加深刻。

《吃水不忘挖井人》是篇傳統革命題材的文章,它離學生生活久遠,學生對毛主席是何人都不太瞭解,在教學中,我想方設法讓孩子接近偉人,體會沙洲壩村民對毛主席的恩情世代不忘的情懷。另外,聯想到有不少家長向我反映孩子在家裏任性霸道的表現,這篇課文會是很好的感恩教育的素材。

一、憶苦,瞭解背景

採用多種手段讓每個學生都喜歡讀書、主動讀書,進而視讀書爲一種樂趣,是閱讀教學成功的關鍵。《吃水不忘挖井人》是這篇傳統革命題材的文章,加上抽象的文字符號,很難引起學生是視覺的快感,上課伊始我以童謠導入:沙洲壩,沙洲壩,三天不下雨,無水洗手帕。讓學生想象沒有水的苦惱,聯繫自己的生活談談:“沙洲壩人民沒有水……”學生帶着缺水少雨的苦悶走進文本切切實實的生活場景中。

二、思甜,豐富過程

隨着對課文的理解,我讓學生化身自己爲跟隨主席挖井的小戰士,把教室又變成了另外一幅熱火朝天的勞動場景:“小戰士,你拿的是什麼工具?”“咦?小戰士,你的手怎麼這麼髒?”“小戰士,瞧你,滿頭大汗,休息一下吧?”“哎呀,小戰士,你的肩膀上都起水泡了,快停下來吧?”學生邊和老師對話,邊動作表演。我又出示了另一首民謠:紅井水,甜又清,手捧清泉想恩人。與剛纔第一首民謠的鮮明對比,多側面的把村民不忘毛主席的恩情折射出來。

三、感恩,想象練說

課文最後在碑文“吃水不忘挖井人,時刻想念毛主席”中昇華。這看似通俗直白的一句話由於立碑傳文而蘊含着深廣的'意蘊。學生在個性化閱讀中,由於受心智水平,認知經驗的限制,他的理解、體驗往往不能一步到位,只是表層化的閱讀。如何消除學生與文本間隔和距離,我努力去尋找語言材料與學生生經歷的“共通處”,設法打開學生記憶的倉庫,調動相關知識,激活學生頭腦中儲存的與語言文字相關的表象,使語言在鮮活的形象中獲得生命,使課文情感與學生的情感融爲一爐。沙洲壩人民有了這口井會幹哪些事?藉以提供給學生幾種人物,村婦、農婦、行人,把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進閱讀中來,從多角度、多層次交流中感受這口井給人們生活帶來的便利,與當初沙洲壩吃水難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從心中涌起感謝毛主席的情懷。“吃水不忘挖井人”真正成爲學生”感於內而發於外的現實語言。

四、昇華,滋養靈魂

語文教學是一個動態的過程,一個感悟、體驗的過程,一個生活的過程,語文教學就是一個將語文還原到一個具體的語文生活情境中,激活學生本原的語感和語用,在感性的實踐過程中發展和形成語文素養。《吃水不忘挖井人》這篇課文,沙洲壩的人民對毛主席心存一份感恩,立碑傳世。現實中,爲我們付出的有很多無名英雄,他們名聲並不顯赫,但也讓我們滿懷感激,我讓學生模仿課題的說法,自由表達:過橋不忘——,吃菜不忘——,穿衣不忘——,——不忘——-等,學生在表達中,活化了語言,滋養了心靈,課文中隱含的思想因爲與學生的情感交匯而得以復活。在學生情緒激昂時,我吟詠了一句汪國真的詩:讓我怎樣感謝你,/當我走向你的時候,/我願想收穫一縷春風,/你卻給了我整個春天。學生普遍意猶未竟!

《吃水不忘挖井人》這篇課文講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毛主席在江西領導革命時幫助鄉親們挖水井,解決了吃水困難。解放後,鄉親們在井邊立碑,表達對毛主席的感激和崇敬之情。

“吃水不忘挖井人”,本來意思上是我們每天從井裏取水上來飲用,享受勞動成果,但是不能忘記那起先挖井的人。後來,“吃水不忘挖井人”成爲廣爲流傳的一句俗語,並非專指吃水這件事情,它有了比喻意義,比喻享受別人的勞動成果,得到好處,不忘記它的由來,不忘記當初創造成果的人,一句話,不忘記根本。課文要告訴我們學生的肯定也就是它的比喻意思。可是課文所描述的年代對於我們這些青年教師來說,都很遠了,何況我們的學生,他們更是生在幸福中,長在幸福裏,他們根本不能明白,這樣的文章孩子們是不喜歡的,他們更喜歡的是《小松樹和大松樹》這樣的充滿寓言色彩的故事,他們愛讀,更愛表演。

怎麼辦?怎樣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呢?反覆備課後都覺得不行,就憑單調的朗讀來理解,告訴孩子們“吃水不忘挖井人,比喻享受別人的勞動成果,得到好處,不忘記它的由來,不忘記當初創造成果的人,一句話,不忘記根本”,肯定不行的。

教學片斷:

師:今天老師請同學們聽一首歌,聽一聽是歌頌誰的?

播放歌曲《太陽最紅,毛主席最親》

學生紛紛舉手,回答:是歌頌毛主席的。

師:對!這首歌曲是唱給我們偉大的祖國和敬愛的毛主席的(出示主席畫像)。

人物簡介:毛主席是一位傑出的領袖,他的一生都在爲領導中國的革命事業披肝瀝膽,更爲中國人民的解放嘔心瀝血。他的光輝事蹟數不勝數,人們唱給他的歌更是不絕於耳。(相機出示:主席、領導、革命、解放)。讓我們大家在毛主席偉大品質人格的鼓舞下大聲地讀出它們吧!願意吧嗎? (生齊讀)

過渡: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瑞金市沙洲壩的老鄉們是怎樣懷念這位偉人的,好嗎?

本課內容距離學生生活實際較遠,教學時一定要考慮到這一因素。而且現在的學生對那一段歷史的瞭解知之甚少,那麼在教學時學生很容易覺得沒意思,不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所以,一定要在新授內容前讓他們對課文中的主要人物和歷史背景有簡要了解。這一環節的設計在教學開始時用歌曲導入,激發了學習興趣。緊接着對毛主席進行簡介讓學生初步瞭解了毛主席爲人民着想、爲人民服務的好思想,好品質。

孩子們不懂,是因爲他們難以想象當時那樣的年代,如果讓孩子親眼看看那樣的年代,會不會對他們有所感觸呢?我又試着找了些資料,在教學課文時,我讓學生們展現了那個艱苦的年代:破破爛爛的東西、瘦瘦的人們……我把畫面定格在鄉親們爲了吃水,挑着擔子,來回走上好遠的路,擔回水,畫面是神奇的,孩子們的眼睛爭得大大的,一開始嬉笑的表情沒有了,臉上的表情變了。趁着機會,我引導孩子們從畫面中回到課文中,來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有了直觀的感受,讓孩子們來理解:爲什麼要“吃水不忘挖井人”?就容易多了。孩子們也有話可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