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與社會》教案

《品德與社會》教案

《品德與社會》教案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和查找資料,瞭解曾經發生在我國以及世界上的重大自然災害,認識大自然有不可抗拒的一面。

2、瞭解人類爲應對自然災害所做的不懈努力和探索、取得的經驗和成績、採取的預防和預報措施。

3、體會人們在危難中團結互助、英勇抗災的可貴精神品質,學習在自然災害面前自救互救的方法。

教學時間:4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教學

同學們,如果我們關注新聞報道,就會發現,地球上每年都會發生各種各樣的自然災害,地震、洪水、颱風、瘟疫……它們像兇殘的魔鬼,肆虐地摧毀人類的家園,甚至會奔走人們寶貴的生命。那麼當災害降臨的時候,我們應該如何做呢?

二、教學活動

活動準備:將學生分成小組,每組圍繞一種自然災害展開專題研究。

活動一:地震災害

1、讓學生用文字描述或圖片展覽的方式介紹地震發生時會出現的情況。

2、中國地震大事記及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1)先讓學生藉助資料,用列表的方式編寫中國地震大事記,然後用表格或圖片等方式對資料進行歸納和數字統計。

(2)讓學生通過閱讀相關事例、親歷者筆記等,感受地震災害給人們帶來的'創傷。

3、指導學生閱讀《中國地震帶分佈圖》,看看哪些地區易發生地震、自己的家鄉是否位於地震帶上。

活動二:洪水災害

1、引導學生閱讀《中國河流分佈圖》,讓學生通過地圖認識到我國是一個河流衆多的國家,也是一個有重大洪災隱患的國家。

2、教師可參與“資料庫”,或收集有關資料,展示近年來我國發生的重大洪水災害,讓學生認識到我國是一個洪水頻發的國家,以及洪水給人民生命財產造成的巨大損失。

3、在認識洪災危害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和分析造成洪水氾濫的原因。使學生認識到除客觀原因外,人爲對植被、河道的破壞是重要原因。使學生認識到大自然不可抗拒的一面,產生對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4、除此這外,學生還可以說說其他常見的自然災害。老師可展示課本P39圖片,讓學生對教材中提到的自然災害及其危害有一個初步認識。

活動三:調查家鄉的自然災害

1、讓學生說一說本地存在哪些自然災害,其中頻繁發生或造成嚴重損失的自然災害有哪些。教師確定幾種自然災害作爲學生調查的問題。

2、指導學生分成小組,每組選擇一名成員擔任組長。根據課本P40的調查提綱,指導學生開展調查活動。

(1)確定調查內容。調查哪種自然災害?災害發生的時間、表現和危害有哪些?本地採取了哪些防災和抗災的措施?

(2)確定調查方法和組內的分工合作。誰負責訪問?誰負責查找圖片和文字資料?誰負責到實地進行考察?

(3)對調查得來的資料進行整理和分析,寫出調查報告或填寫調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