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潛伏》的感想

讀《潛伏》的感想

讀《潛伏》的感想

篇一《潛伏》讀後感

讀完《潛伏》之後,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一直沉浸在劇情中,劇中左藍爲了不讓自己的戰友餘則成暴露,明知道有危險,但她毅然答應與馬奎的太太見面,最終被國民黨殺害,含笑死去;地下黨員秋掌櫃被捕,爲了不暴露他的下線戰友,在嚴刑拷打之後,他開始了短短的“演講”,誰將知道那是他最後所能說的話,誰會想到他此時已做好了犧牲的準備,在一句“我永遠不會背叛我的戰士”後,狠狠的咬下了自己的舌頭;廖三民被李崖控制,當時餘則成的電話正好打進來,說要在老地方見面,餘則成的身份被李崖知道了,廖三民爲了餘則成不被暴露,就在被李崖脅迫其約見餘則成的樓梯中,突然抱住李崖一起墜下樓,與其同歸於盡…每當回想起這些畫面,我的心異常震撼,血液在不斷沸騰,我想是什麼令他們這樣不顧自己的生命?是一種信念,一種對中國共產黨的信念,一種對中國共產黨必勝的信念,正是因爲這種信念,才使這些優秀共產黨員有了寧可失去生命也不放棄的源動力。

信念是一種力量,中國共產黨正是因爲有了它,所以當他們面對逆境、困難甚至是死亡都無曾退縮。海倫凱勒因爲有活下去的信念,她尋求一種方式來展現她的內心世界,於是開始了她的寫作,這就是信念的力量。信念的力量是偉大的,正是它,創造了世界上的一個又一個奇蹟。

信念是支撐一個人渡過難關的精神支柱,是心中的希望。汶川地震近一個月後,在廢墟中仍有幸存者,那個倖存者說:“我當時就只有一個信念那就是活下去。”正是這個信念挽救了他的生命。

信念也是一種“潛伏”,它無處不在,是一個人生命觀和價值觀的體現。如今,在這樣一個充滿物質與慾望的時代,有些人忽略了它,意志變得非常脆弱,有的因爲舞臺下全場觀衆的嘲笑而痛苦流涕,有的因爲商場上的失利而導致傾家蕩產準備立遺囑,有的因爲高考失敗而自殺。如果說人生是在無際的海中航行,那麼航行需要視覺去看前方,需要聽覺去聽狂風暴雨是否來臨;用語言去表達讓船繼續航行想去的辦法。可這一切沒有了,什麼還能支持這船繼續它的航行呢?—唯有信念。作爲新時代的我們要堅定自己的信念,只有有了那種信念纔不會因失敗而放棄,因挫折而退縮,因困難而逃避,只有堅定信念的人,才能擁有玫瑰的芬芳,奪取勝利的桂冠,創造生命的奇蹟。只要我們堅定信念,成功大門永遠向我們敞開。擁抱信念,成就美好明天。

篇二《潛伏》讀後感

潛伏看似一本辦公室爭鬥的書籍,可在我看來,爭鬥只是一種戰術,最終的目的還是要更好的生存,這種生存不是與世無爭,而是一種思想意識。

最近有一個計劃,每月讀一本書,寫一個讀後感,爲什麼呢,我也很難說清楚,只是想書是一種思想認知的強化,自己一些思想理論,需要不斷的印證,書在這個時候就起到了監督和評價的作用。

潛伏在辦公室,可以說是這個計劃的第一本書,爲什麼選擇它呢,我想是種緣分,人和人在一起是種緣分,人和書同樣也是一樣,自08年正式做管理以後,我就不斷的修正自己的思想,建立自己的理論體系,

潛伏看似一本辦公室爭鬥的書籍,可在我看來,爭鬥只是一種戰術,最終的目的還是要更好的生存,這種生存不是與世無爭,而是一種思想意識。潛伏就是講思想意識和命運之間關係的書。

人的所有行爲來源於思想,思想決定着你走那條路,而這條路是否適合你,就要靠你的判斷了,有些人認爲這是命,沒錯,你的思想意識決定了你的命運,也許你的行爲正好是對你有利的,可這只是運氣,沒有思想的指導,你很難一直保持這種好運氣。

很多人都說環境不好,自己做不成事情,說實話,環境是每個人形成的,如果你認爲環境不好,但你還能在那待着,那說明你也是這環境中的一部分,不要覺得自己和其他人不一樣,其實你就是他們。

書中的企業是個上市公司,有深厚的文化背景。我相信這個企業的`文化在一開始就是好的,它推動這個企業快速的發展,當成爲上市公司後,當有更多的管理者空降過來後,文化在新的價值觀,新的思想意識下,就會產生變化,這也是我考慮的,我們認知的文化能不能保持不變。文化一旦被管理所綁架,我們如何做?

國外爲什麼會有很多做得長久的企業呢,我認爲這和他們長期一致的價值觀有直接的關係,而這種價值觀,就是他們的管理思想,有了正確一致性的思想,纔會產生標準化作業和管理,很多人只學到了西方人的管理是標準,我認爲西方人的管理是不斷的糾正和改進,永遠相信正確的東西不會永遠正確,好的產品和流程會被更好的替代。

篇三《潛伏》讀後感

最先接觸《潛伏》,是通過看姜偉拍的電視劇。看完這部電視據之後覺得有很多的感觸,很想看下小說的原著是什麼樣子,在這樣的心境下,我讀了《潛伏》的小說原著。

因爲是先看的電視劇,後讀的小說,所以說這篇文章是一篇讀後感有點牽強,姑且把它作爲一篇對小說和影視結合在一起的雜論吧。

原創小說作家與劇作家的合作,類似一場婚姻,其結果是良緣還是孽緣,需要雙方共同努力。如果原創小說不具備獨特的人物和獨創性的戲劇結構,交給劇作家的便是無源之水,無根之木。同樣,如果劇作家不具備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他便無法將小說這捧種子培育出春華秋實,碩果累累。事實證明導演姜偉和作者龍一的合作是一次幸運,是良緣。

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潛伏做的很不錯。不論是餘則成、翠平,還是作爲對抗人物的站長、馬奎和李涯,他們首先需要面對的是特殊歷史條件下的生活,是真實的生活,是真實的困境和抉擇。故事的戲劇性永遠根植於真實的生活,特別是今天讀者和觀衆可理解的生活困境和心理矛盾。餘則成與翠平充滿對抗和誤解的“假夫妻”關係,是這個戲劇結構的根本,是一種前所未見且充滿了趣味性的戲劇關係,同時,也是以往的文學藝術作品從來也未曾涉及到的一個特殊的倫理話題。由此生髮開來,我們便進入了一個全新的人物關係領域,一個全新的倫理氛圍,這便使故事中的人物更接近於“自然人”,接近歷史的真實。同時,這個新的領域和倫理氛圍卻對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作者解決一系列全新的,沒有前人的經驗可資借鑑的矛盾衝突與關係糾葛,解決大義與小節之間的倫理關係,解決“假意”中的“真情”以及“真情”僞裝成“假意”等一系列非常態的情緒與衝突。潛伏這個故事之所以這麼成功,和姜偉創造的這種新的劇本情景及人物形象塑造有很大關係,而這種創造是依據小說而又高於小說,在這裏不得不佩服姜偉是一編劇本的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