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守恆定律教案

作爲一名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着重要的地位。那麼什麼樣的教案纔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質量守恆定律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質量守恆定律教案

質量守恆定律教案1

一、【是真是假】

1、“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這是人們經常用來讚美蠟燭“照亮別人,毀滅自已”高貴品質的詩句。這裏所說的毀滅是指自然界的物質可以隨意的消滅,這是真的嗎?

2、廢品收購站的經營之道是:先從零散的家庭當中以較低的價格收購鋼鐵之類的金屬,然後又以較高的價格出售給廠家,從中賺取差價。但廢鐵收購站往往把收購來的廢鐵放在潮溼的環境中,待長滿鐵鏽後再出售給廠家,這樣可以提高鋼鐵的質量,從而獲得更高的利潤,這是真的嗎?

二、【合作探究】

請你根據幻燈片上的問題作出選擇,

我的觀點是。

請按照指導完成實驗並將實驗記錄填入下表中:

實驗名稱反應前的質量實驗現象反應後的質量我的結論

三、【快速搶答】

判斷正誤,並說出理由。

1、1g水完全汽化後質量仍是1g,遵循質量守恆定律。()

2、鎂燃燒之後生成氧化鎂,質量增加,不符合質量守恆定律。()

[學法指導]①定律的適用範圍是化學變化而不是物理變化。

②運用質量守恆定律時一定要認清反應物和生成物的種類。

③定律揭示的是質量守恆而不是其他方面的守恆。

四、【前失後鑑】

1673年,英國化學家波義耳做了這樣一個實驗,他將金屬汞放在一敞口容器裏煅燒,冷卻後進行稱量,得出的結論是固體物質的質量增加了。該實驗導致波義耳與質量守恆定律擦肩而過。

(1)是什麼原因導致波義耳未能發現質量守恆定律?

(2)說說你得到了什麼啓示?

五、【探微求知】

(1)你能用圖片展示出電解水的微觀變化過程嗎,那就試試吧!(請以兩個水分子爲例)

(2)說說你在貼圖過程中的發現吧?

六、【知識運用】

1、[再回首]請你重新思考學案第一環節:“是真是假”。

2、工業上用氮氣(N2)與氫氣(H2)兩種物質反應來制氨氣(NH3)。某生產車間氨氣的日產量是340噸,消耗掉氫氣的質量爲60噸,則理論上消耗掉氮氣的質量爲

噸。

3、植物的光合作用可用下圖表示爲:水+二氧化碳→澱粉+氧氣。由此可推斷澱粉中一定含有元素。

七、【收穫共享】

〖基礎篇〗1、化學變化的過程是重新組合的過程。在化學反應前後原子的不變;不變;不變,所以,參加反應的的質量總和等於反應後生成的。

2、比較下列物質的質量大小,用“<”、“=”、“>”填空。

(1)木材燃燒,餘下的灰燼的質量原木材的質量。

(2)銅絲在火焰上灼燒,灼燒後的“銅絲”質量原銅絲的質量。

〖拔高篇〗3、有人說他能使水變成油(含有大量的碳、氫元素),一本萬利。現在,他要把這項發明權超低價賣給你,你會買嗎?請你用化學知識揭開騙子的可惡面紗。

八、【走進生活】

減肥是當今社會上的一個時尚話題,但有許多人走進減肥誤區,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專家指出:科學的做法是合理飲食、多運動。你能運用質量守恆定律來解釋合理減肥的原理麼?

質量守恆定律教案2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通過對化學反應中反應物及生成物質量的實驗測定,使學生理解質量守恆定律的含義及守恆的原因;

根據質量守恆定律能解釋一些簡單的實驗事實,能推測物質的組成。

能力目標

提高學生實驗、思維能力,初步培養學生應用實驗的方法來定量研究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對實驗現象的觀察、記錄、分析,學會由感性到理性、由個別到一般的研究問題的科學方法,培養學生嚴謹求實、勇於探索的科學品質及合作精神;

使學生認識永恆運動變化的物質 ,即不能憑空產生,也不能憑空消失的道理。滲透物質不滅定律的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質量守恆定律是初中化學的重要定律,教材從提出在化學反應中反應物的質量同生成物的質量之間存在什麼關係入手,從觀察白磷燃燒和氫氧化鈉溶液與硫酸銅溶液反應前後物質的質量關係出發,通過思考去“發現”質量守恆定律,而不是去死記硬背規律。這樣學生容易接受。在此基礎上,提出問題“爲什麼物質在發生化學反應前後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相等呢?”引導學生從化學反應的實質上去認識質量守恆定律。在化學反應中,只是原子間的重新組合,使反應物變成生成物,變化前後,原子的種類和個數並沒有變化,所以,反應前後各物質的質量總和必然相等。同時也爲化學方程式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教法建議

引導學生從關注化學反應前後"質"的變化,轉移到思考反應前後"量"的問題上,教學可進行如下設計:

1.創設問題情境,學生自己發現問題

學生的學習是一個主動的學習過程,教師應當採取"自我發現的方法來進行教學"。可首先投影前面學過的化學反應文字表達式,然後提問:對於化學反應你知道了什麼?學生各抒己見,最後把問題聚焦在化學反應前後質量是否發生變化上。這時教師不失適宜的提出研究主題:通過實驗來探究化學反應前後質量是否發生變化,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被最大限度地調動起來,使學生進入主動學習狀態。

2.體驗科學研究過程、設計、實施實驗方案

學生以小組探究方式,根據實驗目的(實驗化學反應前後物質總質量是否發生變化)利用實驗桌上提供的儀器和藥品設計實驗方案。在設計過程中,教師儘量減少對學生的限制,並適時的給學生以幫助,鼓勵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主觀能動性,獨立思考,大膽探索,標新立異。在設計方案過程中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在交流方案過程中,各組間互相補充,互相借鑑,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在實施實驗時學生體驗了科學過程,動手能力得到了加強,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研究問題的科學方法和嚴謹求實的科學品質及勇於探索的意志力。同時在實驗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通過自己探索,學生不僅獲得了知識,也體驗了科學研究過程。

3.反思研究過程、總結收穫和不足

探索活動結束後可讓學生進行總結收穫和不足,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

質量守恆定律教案3

課題

質量守恆定律

教材分析

一、教學目的要求

1.通過實驗探究認識質量守恆定律,能說明常見化學反應中的質量關係。

2.從微觀角度認識在一切化學反應中,反應前後原子的種類和原子的數目沒有增減。

二、本課題分析

本課題包括質量守恆定律與化學方程式兩部分內容。

在質量守恆定律部分內容中,教材不是從定義出發,把質量守恆定律強加給學生,而是首先提出在化學反應中反應物的質量同生成物的質量之間存在什麼關係的問題,讓學生思考,然後通過作出假設、實驗探究、交流討論、得出結論等科學探究方法,設計並實施一系列的探究性實驗方案,如蠟燭燃燒前後質量的測定、鎂條燃燒前後質量的測定、白磷燃燒前後質量的測定以及鐵釘跟硫酸銅溶液反應前後質量的測定等實驗,指導學生觀察、思索,使學生從自己親身觀察到的事實中,經過由此及彼、由表及裏的思考,得到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於反應後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這一規律。教材的這種處理方法,學生接受起來十分自然,實驗也具有很強的說服力,而且學習質量守恆定律,也是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的重要內容。

質量守恆定律結合學生在前面已經學習了元素符號、化學式、化學反應的實質,以及一些化學反應和它們的文字表達式,都是學習化學方程式的基礎。

學情分析

由於從初一時的學習習慣是接受式,而且很多學生在英語科等失去興趣後,對繼續學習的受阻,學生的基礎不紮實,實驗操作技能能力較低,有重重的慵懶感,由於每次考試排名影響,使很多學生沒有了自信,所以難形成解決問題的持續思路。這節課包含實驗探究與數據分析,學生因爲數學功底的影響,只求得到質量守恆定律的概念,在應用計算方面產生很大障礙。所以,我從有趣的引入開始,先用前兩個實驗得到質量守恆定律的概念,後再用學生熟悉的實驗現象來補充說明學生的疑點。由於,每個班的學生的人數太多,超過60個,實驗條件不允許,加上時間有限,我兩個讓學生課前做過一次,後在課堂上演示。後兩個實驗用錄像播放,以讓全體同學看清楚,便於分析,對於計算,我從最簡單的數據開始。

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理解質量守恆定律的含義。

2、能從微觀角度分析在一切化學反應裏質量守恆的本質原因。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學生動手實驗,初步培養學生應用實驗方法研究化學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實驗探究,激發學生的好奇心,發展學生的學習興趣。

2、培養學生嚴謹的求實的科學態度。

3、培養學生“物質是永恆存在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質量守恆定律的含義。

難點:質量好守恆定律含義的理解和應用。

質量守恆定律教案4

一 、指導思想

新課程的核心理念“一切爲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在本節我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利用實驗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

二、教材分析

本節課的主要內容是學生學會判斷物質發生化學變化時,發生了質的改變的基礎上而展開的。開始從生成何種物質向生成多少物質的方向過度,能使學生初步瞭解到定量的研究化學的方法;引導學生逐步從量的方向來研究化學反應的客觀規律;爲學好化學方程式的教學做好理論準備,同時也完善了化學用語的教學,更關鍵的是爲以後學習化學奠定了堅實的理論依據。

三、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經過前面的學習,已經掌握了一定的化學知識;具備一定的實驗能力和實驗現象的分析能力。學生有學好化學的願望,對該課題有着濃厚的興趣,願意動手實驗,有較強的參與意識。相信他們完全可以過探究,解決問題。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主動地體驗探究過程,在知識的形成、應用過程中養成科學的態度,獲得科學的方法,在科學實踐中逐步形成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四、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

1、通過對化學反應中反應物及生成物的質量的實驗測定,使學生理解質量守恆定律,培養學生的辨證唯物主義觀點。

2、通過對化學反應的實質分析,認識在化學反應中各反應物質量總和與生成物質量總和相等的原因,培養學生的定量研究和分析推理能力。

3、 通過實驗探究,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觀察、分析能力。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定量實驗,探究化學反應中的質量關係,體會科學探究的方法。

2、通過學生之間的討論交流,對質量守恆定律的實質作出解釋,培養學生分析及推理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實驗探究,培養學生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

2、通過史實資料,學習科學家開拓創新的精神。

3、產生學習的成功體驗,享受學習、享受科學。

五、教學重點:理解和運用質量守恆定律

教學難點:微觀解釋質量守恆定律

六、教學方法

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實驗探究法

七、教學策略

1.對於質量守恆定律,設計並安排學生親自動手實驗,引導學生從觀察實驗入手,啓發學生分析產生現象的因果關係和本質聯繫,利用Flash製作動畫—電解水的微觀分析,不但讓學生突破難點,同時使學生又進一步的理解和掌握化學反應的實質及分子與原子的根本區別。從而使學生進一步明確學習和研究化學問題的一般方法和思維過程,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使學生能從感性到理性上探索事物變化的本質,發現事物變化的規律,強化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同時也爲今後學習《酸 鹼 鹽》奠定了基礎。

2.通過一個個真實的生活中的化學反應,把化學知識和日常生活聯繫在一起,這樣讓學生髮現原來我們所學的知識是如此貼近生活,因而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會得到進一步激發。採用以實驗爲先導,以教師爲主導,以學生爲主體的分層次自主式教學法,根據學生學習的能力和個體差異,從實際出發,增強教學的針對性,在教學中分層要求、分層質疑、分層指導、分層練習,讓學生自主選擇,提出問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3.自信造就一個人,自卑毀掉一個人,通過教學環節的設置,讓每位學生都充滿自信,形成對學習的持久興趣和求知慾望。

八、教學準備:

儀器:托盤天平、燒杯、試管、錐形瓶、玻璃棒、酒精燈等。

藥品:白磷、NaOH溶液、NaCl溶液、CuSO4溶液、AgNO3溶液、 Na2SO4溶液、BaCl2溶液、FeCl3溶液等。

多媒體課件:動畫

九、教學流程:

總結

演示

十、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

【演示實驗】展示一瓶變質的牛奶

提問:這是什麼?

解釋:但這瓶牛奶已變質,不能再飲用。

追問:它發生了什麼變化?

【問題引入】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每時每刻都在發生着許多的化學變化,反應前、後物質的種類發生了變化。如果我們轉換一下思路,是否會有同學從量的角度對這些化學反應提出問題呢?

【提出問題】 反應前後各物質的質量之和會不會發生改變?

學生觀察並回答--牛奶

化學變化

同學經過思考後提出一些問題。

傾聽

思考、產生學習興趣

從學生生活實例入手,激發興趣

停頓,期待。引導學生能把研究化學的思路從定性拓展到定量。

精心設疑,激發求知慾。

學生大膽猜想與假設:

1:參加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之和大於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之和。

2:參加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之和等於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之和。

3:參加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之和小於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之和。

學生討論、分組交流 1發現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

2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啓迪了學生的創新思維

教師活動

過渡:大家的討論非常熱烈,從討論的情況來看,有三種不同的意見,那麼哪一種是正確的呢?我們下面用實驗來探究。 學生活動

[

聆聽 教學意圖

程 【演示實驗1】白磷燃燒前、後質量的測定

實驗1結論:反應前物質的總質量與反應後物質的總質量的關係是() 。

【演示實驗2】氯化鈉溶液與硝酸銀溶液反應前、後質量的測定

實驗2結論:反應前物質的總質量與反應後物質的總質量的關係是( )。 稱量記錄:

反應前的總質量(錐形瓶+空氣+白磷)是( ) 克。反應後的總質量是( ) 克。

稱量記錄:

反應前的總質量(燒杯+試管+兩種溶液)是( ) 克。反應後的總質量是( )克。

初步學習定量研究問題的方法。

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記錄實驗的方法。

【問題討論】化學反應前、後物質的質量總和相等。這一結論是否具有普遍的意義呢? 思考 激疑、探索

【分組實驗】指導學生分組實驗並檢查糾正學生實驗操作中的問題。

反應名稱 實驗現象 反應後

質量和 結論

BaCl2+Na2SO4

CuSO4+NaOH

NaOH+FeCl3

分組:把學生分成三組

1:設計方案

2:實驗探究

3:彙報結果

結論: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質量總和與生成的各物質質量總和相等。

帶着上述問題做實驗,並記錄本組實驗測定的數據(操作方法同演示實驗2)。

1:學生通過教師提供的資料與實驗用品,自行設計實驗方案

2:能積極分工、協作、觀察並記錄。

3:代表彙報,其他同學可以提出質疑。

4:描述實驗現象,歸納實驗事實,試着總結規律。 1:讓學生自己動手,通過實驗進行探索,培養學生的實驗設計能力

2:培養操作能力以及研究問題的科學態度3:體現合作精神

4:初步形成科學探究能力

5:培養學生嚴謹的治學態度

【板書】一、質量守恆定律

1、定律內容(略) 記憶定律內容 初步記住定律。

教 學 過 程 【講述】科學家也是沿着我們剛纔所走過的研究路線,發現並一次次的驗證了這條定律。該定律的最早發現要歸功於羅蒙諾索夫和拉瓦錫。

【投影】史實資料--《質量守恆定律的發現》

閱讀材料 滲透化學史的教育,讓學生了解質量守恆定律的產生過程,重溫歷史,學習科學家敢於質疑、開拓創新的精神。

把學生的認識引向深入。引導學生體會沒有經過科學理論的證明的經驗歸納,不能稱之爲定律,只有經過科學理論證明的經驗歸納纔可以成爲定律。

【提問】我們做了很多的實驗都看到天平是平衡的,哪怕是一萬次實驗都是平衡的,但有沒有‘萬一’呢?

思考

【學生實驗】碳酸氫鈉與鹽酸的反應

師生交流: 實驗記錄:

反應前、後質量 加深對定律的理解

教 【問題討論】(1)鐵生鏽後質量大於鐵的質量,能否用質量守恆定律解釋?(2)蠟燭燃燒後無影無蹤,是否符合質量守恆守律? 聯繫實際,討論、體會定律中關鍵字的涵義,初步運用定律解釋一些實際問題。 初步理解定律中關鍵字的涵義。

【板書】2、幾點說明:

(1)參加化學反應

(2)總質量(沉澱或氣體)

(3)審題時要注意關鍵的字,如“充分反應”、“恰好完全反應”、“足量反應”等字所表示的意義。 領會定律中關鍵字的意義。 強化對定律的理解和認識。

【問題討論】爲什麼參加化學反應前各物質質量總和等於各生成物的質量總和呢? 思考 再次設疑,啓發思考,將認識從感性上升到理性。

過 【多媒體課件】

電解水微觀過程演示,通過教師的講解,引導學生從化學反應的微觀實質認識化學反應前、後質量守恆的原因。

學生在觀察基礎上,認識化學反應前、後質量守恆的本質原因。 引導學生從化學的微觀認識質量守恆定律,從而使學生的思維從宏觀到微觀,從現象到本質,產生質的飛躍。

【板書】二、質量守恆的原因:

原子的種類、數目和質量均不改變。

(三個不變) 學生歸納並記錄 培養學生分析和歸納的能力

【遷移與應用】投影 思考並回答 知識的運用

程 【反思評價】 通過本課題,你獲得了哪些知識?認識有什麼提高?能力有什麼長進?學的快樂嗎?把你的認識和體會與大家共享。 學生自由發言 學習的反思是一個知識內化、認識提高、情感昇華的過程。

佈置作業:

(易)在反應A+B C+D中,5克A和4克B恰好完全反應生成3克C,則生成D的質量爲 克

(中)在反應

3A+2O2點燃H2O+CO2中,A的化學式爲 。

(難)1克H2和9克O2混合後,點火爆炸後生成水的質量是 克 。 記錄 分層作業,利於學生智力開發

課外提高:你還想知道什麼?你還想了解什麼?請你帶着問題走出課堂,上網去查詢 自願

開拓學生視野

板書設計:

第三節 質量守恆定律

一、質量守恆定律內容:

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質量總和

等於反應後生的各物質質量總和

二、質量守恆的原因:

原子的種類、數目、質量均不變

三、質量守恆定律的應用:

十一、教學反思

《質量守恆定律》是初中化學教學中的一條重要規律。本節的知識將貫穿學生學習化學的始終。因此學生的學習與教學顯得猶爲重要。學習這一定律應注意三點。

第一點要重視實驗。從觀察白磷燃燒和氫氧化鈉溶液與硫酸銅溶液反應的實驗前後物質的質量關係出發,通過思考去“發現”質量守恆定律,而不是去死記硬背。

第二點正確理解質量守恆定律。定律強調“參加反應的各物質”“反應後生成的各物質”“質量總和”。

第三點從本質上理解質量守恆定律。之所以化學反應前後各物質的質量總和必然相等,是因爲在一切化學反應中,反應前後原子的種類沒變,原子的數目沒變,原子的質量沒變。化學反應的實質就是參加反應的各物質的原子重新組合而生成其它物質(生成物)的過程。

現在回想起這節課,我覺得自己說的並不多,我把許多空間留給了學生,學生髮揮的餘地較廣,從練習的情況看學生的學習效果還不錯。於是我在思考一個問題:是不是可以把這節課的形式推廣應用到其它章節的教學中呢?我還會努力嘗試。

質量守恆定律教案5

一、教學設計思路

《質量守恆定律》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九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第一個課題。從本課題起,學生對化學反應的學習將由生成何種物質向生成多少物質方面展開。本課題通過一系列探究活動,引導學生從量的方面研究並得出化學反應的客觀規律,它爲化學方程式的學習作好理論準備,是學好化學的基礎。

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今天,如何結合課程教學開展教學探究活動,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使課程價值面向全體學生,是每個教師所關心的'問題。在課程標準的指導下,我設計本課題時,做到了四個轉變:

(一)由“照方抓藥”向“實驗改進”轉變。

以往的演示實驗都是按照教材上的要求,“照方抓藥”展示給學生,今天我大膽改進了“白磷燃燒前後質量測定”的實驗裝置,如圖:

此裝置的優點有三個:1.現象明顯;2.節約時間;3.實驗過程中不需要打開橡皮塞,防止了空氣的進入和白煙的逸出,減小實驗誤差。

(二)由“驗證性實驗”向“探究性實驗”轉變。

通過實驗探究不僅能讓學生獲得知識,學到技能,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到科學方法和受到科學思維的訓練,養成科學精神和科學品德,發展學習興趣。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了兩次實驗探究活動,一方面加深對質量守恆定律的理解,另一方面,讓學生體驗、理解科學探究的方法和過程,豐富學生探究活動的親身經歷,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

(三)由“靜止對照”向“互動交流”轉變。

在實驗設計上,改變過去“你問我答”的教學方式。學生自己將觀察的現象、分析的思路及得到的結論進行相互交流討論,對產生的錯誤和偏差進行分析總結。培養學生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和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

(四)由“學科內容”向“貼近生活”轉變。

化學課程倡導從學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出發,發揮學科自身的優勢,通過化學實驗,拉近學生與化學的距離,讓學生體驗到知識的實用價值。在這節課中我讓學生“口吹石灰水”,實驗中用到雞蛋殼等日常用品,另外還提出對“水能變成油”這種言論的看法。讓學生明白科學就在身邊,要相信科學,會應用科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二、教案

課題

質量守恆定律

授課人

學校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通過實驗測定,使學生理解質量守恆定律的原因。

過程與方法:初步培養學生應用實驗方法來定量研究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培養學生由感性到理性,由個別到一般的認識方法。

重點

對質量守恆定律涵義的理解和運用。

難點

對質量守恆定律涵義的理解和運用。

教學方法

設疑,以實驗爲導向,講練結合。

儀器、藥品

儀器:托盤天平、燒杯、廣口瓶、玻璃棒、酒精燈、氣球、吸管等。

藥品:白磷、NaOH溶液、CuSO4溶液、鐵釘、碎雞蛋殼、稀鹽酸、石灰水等。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問題導入

提問

演示實驗(白磷燃燒前後質量測定)如圖改進:

提出問題

化學反應中,“反應物的總質量等於生成物的總質量”的結論是否具有普遍意義呢?巡迴檢查、指導,發現問題,及時校正。

組織學生交流彙報實驗結論,給予適當的鼓勵和表揚。

組織第二次活動與探究

設置課堂練習題如下:(1)2體積的氫氣和1體積的氧氣反應,生成3體積的水。

(2)二氧化硫中硫元素和氧元素的質量比爲1:1,那麼5 g硫和5 g氧氣完全反應可生成二氧化硫( )克;5 g硫和8 g氧氣充分反應可生成二氧化硫( )克。

提問:爲什麼各反應物的質量總和等於各生成物的質量總和呢?

展示多媒體課件

磷、碳、硫燃燒的本質。

設置“能力拓展”習題

寫出紅磷燃燒的文字表達式。

文字表達式能告訴我們反應物、生成物的種類,但反應物的質量和生成物的質量之間存在什麼關係呢?

觀察實驗現象,總結實驗結論:反應物總質量(=)生成物總質量。

分組實驗探究

探究實驗名稱:鐵和硫酸銅溶液反應前後質量測定。

實驗步驟:1、將幾根鐵釘與燒杯中的硫酸銅溶液一起放在托盤天平上,共同稱量。2、將鐵釘放入硫酸銅溶液中(砝碼不用取下),靜置1~2分鐘,觀察天平是否平衡。

探究實驗名稱:氫氧化鈉和硫酸銅反應前後質量測定。

實驗步驟:1、將盛有少量硫酸銅溶液並帶有膠頭滴管(事先裝入少量氫氧化鈉溶液)的錐形瓶放在托盤天平上稱量。2、擠壓膠頭滴管,觀察天平是否平衡。

描述實驗現象及實驗結論。

質量守恆定律的內容:

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於反應後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

活動與探究

探究實驗名稱:向澄清石灰水中吹氣前後質量測定。

實驗步驟:1、將盛有石灰水的小燒杯放在托盤天平上,使其平衡。2、取下燒杯,向其中吹氣,一段時間後,再放到托盤天平上,觀察。

探究實驗名稱:雞蛋殼和稀鹽酸反應前後質量測定。

實驗步驟:1、將盛有稀鹽酸的小燒杯和幾顆雞蛋殼一起放到天平上,使其平衡。2、將雞蛋殼和稀鹽酸混合,一段時間後,放回天平,觀察。

交流討論,並選出代表發言。

交流、談看法。

思考。

觀看動畫演示,總結化學反應的實質。

一切化學反應遵守質量守恆定律的根本原因:化學反應前後原子的種類、數目和質量均沒有改變。

(1)蠟燭燃燒後的產物有二氧化碳和水,根據質量守恆定律可知,該物質的組成中一定含有( )元素和( )元素,可能有( )元素。

(2)鎂條燃燒後,生成物的質量比原來鎂條的質量大,能否用質量守恆定律解釋?

複習舊知

創設問題情景,激發求知慾。

學習定量研究問題的方法。

讓學生真正成爲課堂的主人,學習的主體,在活動中學習,在體驗中成長,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和科學品德。

體驗成功,學生產生成就感。

讓學生體驗、理解科學探究的方法和過程,豐富學生探究活動的親身經歷,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培養學生運用學過的知識解釋一些簡單的化學問題。使學生的認識由感性上升爲理性。並且會用一般規律解決個別問題,提高學生能力。

瞭解學生對質量守恆定律的理解情況,及時更正錯誤的認識及看法。

質疑,激思。

化微觀爲宏觀、化抽象爲具體,激發學習興趣。

反饋診測

[板書設計] 課題1 質量守恆定律

一、內容: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於反應後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

二、原因:化學反應前後原子的種類、數目和質量均沒有改變。

質量守恆定律教案6

教學目的:

1、知識;通過實驗測定,使學生理解質量守恆定律的原因。

2、能力:初步培養學生應用實驗方法來定量研究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3、思想教育:培養學生由感性到理性,由個別到一般的認識方法。

重點難點:

對質量守恆定律涵義的理解和運用。

教學方法:

實驗探討法。

教學用具:

儀器:托盤天平、燒杯、試管、錐形瓶、玻璃棒、酒精燈等。

藥品:白磷、NaOH溶液、NaCl溶液、CuSO4溶液、AgNO3溶液、Na2SO4溶液、BaCl2溶液、FeCl3、溶液等。

教學過程

問題引入:化學反應前、後物質的種類發生了變化,那麼,化學反應前、後物質的總質量是否發生變化?是增加?是減少?還是不變呢?下面讓我們通過實驗來研究一下

學生首先思考、讓學生產生學習興趣。

教師演示實驗:

(1)白磷燃燒前、後質量的測定。

(2)硫酸銅溶液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前、後質量的測定

稱量記錄:

反應前的總質量(錐形瓶+空氣+白磷)是?克。反應後的總質量是?克。

實驗小結:反應前物質的總質量與反應後物質的總質量的關係是相等的關係。

通過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記錄實驗的方法

問題討論:化學反應前、後物質的質量總和相等的結論是否具有普遍的意義?

學生思考後,師生共同歸納實驗事實,總結實驗規律。即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於反應後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知識,質量守恆定律

質量守恆定律教案7

教學目標:

識記並理解:質量守恆定律

教學重點:

質量守恆定律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難點:

質量守恆定律成立的原因

教學方法:

實驗引導法(設問——實驗——歸納——總結——練習)

教學用具:

中的實驗儀器和藥品及多功能實物投影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請寫出下列反應的文字表達式:

1. 實驗室用高錳酸鉀製取氧氣的文字表達式;

2. 實驗室製取氫氣的文字表達式;

3. 表現氫氣的還原性的文字表達式。

實物投影:學生寫出的三個文字表達式。

思考:從三個文字表達式中可以得到哪些信息?(反應物、生成物及反應條件,定性說明化學反應)

引入:10g氯酸鉀分解後可生成多少g氧氣?若出現這樣的問題應該如何解決?

學習了本章的內容,這樣的問題就容易解決了。

投影:第四章 化學方程式

講述:爲了瞭解反應物和生成物質量之間的關係,我們先來看一個演示實驗。

投影:演示 白磷的燃燒

觀察:實驗現象 比較:反應前後系統質量的變化

實驗操作:稱量反應前系統的質量;點燃白磷;稱量反應後系統的總質量

實物投影:天平指針在反應前後保持一致。

投影:實驗分析:磷(P)+氧氣(O2) 點燃 五氧化二磷(P2O5)

講述:由於錐形瓶及儀器質量不變,因此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投影:M(P)+M(O2)=M(P2O5)

學生 氫氧化鈉和硫酸銅的反應

投影:實驗步驟:1.將氫氧化鈉和硫酸銅分別裝入燒杯和小試管中;

2.稱量反應前系統的總質量;

3.將氫氧化鈉溶液和硫酸銅溶液混合;

4.稱量反應後系統的總質量,並比較質量的變化。

學生分組實驗,教師巡迴指導。

投影:實驗分析:

硫酸銅(CuSO4)+氫氧化鈉(NaOH) 氫氧化銅(Cu(OH)2)+硫酸鈉(Na2SO4)

藍色溶液 無色透明溶液 藍色沉澱 無色透明溶液

學生思考:從上述實驗中可以得到什麼結論?

M(CuSO4)+M(NaOH)=M(Cu(OH)2)+(Na2SO4)

二、講授新課:

思考:由以上兩個實驗可知,化學反應中反應物和生成物質量之間有什麼關係?

投影:第一節&nbsp

; 質量守恆定律

一、質量守恆定律的內容:

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於反應後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

ΣM(反應物)=ΣM(生成物)

過度:僅僅以兩個實驗是否可以說明這個定律呢?

思考:是否所有的化學反應都遵守質量守恆定律?

問題1:2g鎂在空氣中燃燒,生成的氧化鎂的質量爲什麼不等於2g?

問題2:10g氯酸鉀加熱後,生成氧氣的質量爲什麼小於10g?

學生討論並解決問題1和問題2。

投影:二、質量守恆定律的使用範圍:

質量守恆定律適用於所有的化學反應

三、質量守恆定律成立的原因:

投影:思考並討論:只守恆定律爲什麼可以成立?

提示:從化學反應的實質和化學變化前後各種微粒的種類及數目的變化方面考慮。

學生討論:以小組爲單位進行討論,討論結束後各小組代表發言,綜合討論結果。

講述:以P+O2 點燃 P2O5爲例。

反應前後:改變——分子種類

不變——元素種類、原子種類、原子個數

投影: 改變 分子種類

元素種類

化學變化前後 不變 原子種類 質量守恆定律成立的原因

原子個數

三、課堂小結:

1. 質量守恆定律的內容

2. 質量守恆定律的適用範圍

3. 質量守恆定律成立的原因

學生練習:《整合集訓》P41 1、2

作業:課本P70 1、2

質量守恆定律教案8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識記:質量守恆定律。

2.理解:從微觀角度認識質量守恆定律。

能力目標:

1.鍛鍊動手能力、形成觀察能力以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2.瞭解研究化學問題的方法。

情感目標

1.形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2.通過分組實驗,認識到合作與交流在科學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教學方法

猜想、分組實驗探究、討論、歸納。

教學輔助工具

多媒體課件、實驗必備的儀器及藥品。

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

師:我們已經知道化學反應特徵就是生成了其他物質,例如:硫在氧氣中燃燒生成了二氧化硫;那麼生成的二氧化硫的質量與反應物硫和氧氣的質量之和之間有無變化呢?

二、猜想與假設

生—生:分組交流,討論。若反應物與生成物之間的質量有變化,則可能有以下三種情況:

一組代表:參加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之和大於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之和。

二組代表:參加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之和等於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之和。

三組代表:參加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之和小於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之和。

師:從討論的情況看,有三種不同的意見,那麼哪一種正確呢?我們不妨用實驗來驗證。

三、假設的檢驗及推理

1.制定計劃。

師:把學生分成三組:

一組:進行白磷燃燒前後質量的測定。

二組:進行鐵釘與CuSO4溶液反應前後質量的測定。

三組:進行NaOH溶液與CuSO4溶液反應前後質量的測定。

2.進行實驗。

生一生:要求學生根據教師的指導,自行設計簡單的化學實驗方案,並能積極分工、協作、共同順利地完成實驗。

3.收集證據。

生—生:根據現象進行討論、歸納,然後請各小組組長代表本組對所做的實驗做小結,自然地得出結論。

四、發現規律

生:三個組的小結情況:

一組:磷燃燒後有白色煙生成即生成了五氧化二磷,但反應前後物質的總質量不變。

二組:鐵在CuSO4溶液中反應,鐵絲上附着紅色的物質;溶液由藍色變成淺綠色,反應前後物質的質量之和仍然不變。

三組:無色NaOH溶液與藍色的CuSO4溶液反應,生成藍色絮狀沉澱,反應前後物質的質量之和還是不變。

師:通過學生小結髮言,教師歸納、評價得出質量守恆定律,請一個學生敘述。

生: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物質的質量之和等於反應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之和。

生:爲什麼參加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之和會等於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之和呢?

五、解釋與討論

師:教師先演示有關“化學變化中分子被破壞,原子重新組合成其他物質的分子” 的動畫課件,給學生必要的啓迪。

生—生:(討論、歸納)

參加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之和等於反應後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之和

師:從以上的討論可以看出物質的質量之和之所以不變,是因爲在化學反應中原子沒有變。

生:質量守恆定律是否對任何化學反應都適用呢?

六、反思與評價

生—生:(學生繼續分組進行實驗)

實驗1:蠟燭燃燒前後天平的變化。

實驗2:鎂條燃燒前後的質量變化。

師—生:(討論)

1.上面兩個實驗的結果與你實驗前的預測相同嗎?爲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實驗結果?

2.對於磷燃燒的實驗,如果玻璃管上端沒有系小氣球,將會出現什麼結果?

3.如果在燃着的鎂條上方罩上罩,使生成物全部收集起來稱量,會出現什麼實驗結果?

師:(歸納、總結)

再以碳在氧氣中燃燒生成CO2爲例,從化學反應中分子、原子的變化情況說明只要是化學反應必定符合質量守恆定律。

七、遷移與應用

遷移:供給一組題目進行反饋。

應用:用質量守恆定律解釋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化學現象。

板書設計

課題二 質量守恆定律

一、質量守恆定律

參加化學反應各物質的質量之和等於反應後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之和。

二、質量守恆定律的解釋

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之和等於反應後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之和。

質量守恆定律教案9

文章摘要:鎂條的燃燒看起來違反質量守恆定律,但實質上是驗證質量守恆定律的最好證明。

實驗原理

鎂條在空氣中燃燒,燃燒後質量大於燃燒前質量,表面看不符合質量守恆定律,實質上鎂與空氣中的氧氣發生了反應,多了氧氣的質量。化學反應方程式:2Mg+O22MgO

實驗用品

鎂條、托盤天平、砂紙、石棉網、火柴

實驗步驟

1、取一根用砂紙打磨乾淨的長鎂條和一個石棉網,將它們一起放在托盤天平上稱量,記錄所稱的質量。

2、在石棉網上方將鎂條點燃,將鎂條燃燒後的產物與石棉網一起放在托盤天平上稱量,比較反應前後的質量。

實驗現象

鎂條燃燒,放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體。鎂條燃燒後質量應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