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守恆定律教學反思

作爲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對學到的教學技巧,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要怎麼寫好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質量守恆定律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質量守恆定律教學反思

質量守恆定律教學反思1

在質量守恆定律發現過程中,我採用實驗探究法,按科學探究實驗的一般程序即“發現問題——提出假設——設計實驗——實驗求證——得出結論”來引導學生,學生經歷初次探究的挫折後,分析原因,優化設計,再次探究,最終發現質量守恆定律;爲理解質量守恆定律,我用掛圖說明水通電的微觀過程,讓學生領悟到質量守恆定律的精髓,在於化學反應前後原子的“三不變”。

學生經過幾個單元的學習,已具備一定的實驗操作能力和解決問題的科學水平,對實驗問題充滿好奇心,具有強烈的探究慾望,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採用合作探究爲主要學習方式,完成一些簡單的化學實驗,驗證質量守恆定律,理解質量守恆定律的實質,形成初步科學探究意識。

質量守恆定律教學反思2

質量守恆定律一直以來都是重點,一方面它是必須要掌握的知識點,另一方面它也是書寫化學方程式等一些問題的基礎。在這個教學問題中內容較多,實驗內容有:測定白磷燃燒前後的質量關係;測定氫氧化鈉溶液和硫酸銅溶液反應前後的質量關係;有時還會針對具體的教學要求增加一些課堂實驗;還有就是課堂上的大量有針對性的習題。

如何在40分鐘內將這麼多的內容安排好,讓學生接受呢?在實施的過程中,我主要採用的是演示實驗和視頻展示的方式,通過直接的感知來認識所需瞭解的知識。當然,採用實驗較多的話就無法一個個的單獨演示,這時可以考慮分組的方法,在衆多的實驗中,除一個教師演示實驗外,全部都是分組完成。比如,在歸納定律內容的時候,將全體學生分成鐵絲與硫酸銅溶液反應和氫氧化鈉溶液與硫酸銅溶液反應兩大組,每一大組間,又創造不同的實驗條件(鐵絲有粗和細的兩種、硫酸銅溶液有濃的和稀的兩種),這樣,在相同的時間內,儘量創造條件讓學生從多角度去理解一個知識點。然後,再通過不同組之間進行的交流,令到學生在完成自已內容的同時,又可以知道其它組同學的實驗情況,同時歸納出正確的科學理論。另外,每得一個結論,馬上進行相應的練習作爲間隔,既鞏固了知識,又調節了學生學習的熱情。

同時,這樣的設計會使學生在進行實驗、進行交流的時候發現到,一些小的改變可以改變反應的速度,再引導他們去總結,原來反應物的濃度和反應物間的接觸面積可以改變反應的速度,這樣,就將實驗的探究滲透進平時的教學中了。

在教學過程中,我緊扣新課標的精神,充分創造條件讓學生自主學習,爲此,對本節課的實驗內容作了較大的調整,將所有的演示實驗都改成了學生實驗,並創造不同的實驗條件讓學生去探究。白磷燃燒的實驗,更是以學生操作再加上多媒體演示,多方位地向學生展示客觀的事實,加深對定律的理解,爲了讓學生充分理解生成的氣體對質量的影響,更是想出了用氣球收集生成氣體的方法,大大加深了學生對原本較抽像的知識的理解。將課堂實驗加以適當的改進,可以幫助學生較好地理解教學內容。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也發現了一些問題,講解習題時,速度過快,使學生不能充分吃透習題。同時,因爲容量較大的原因,留給學生思考的空間較小。這些都是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注意的地方。

質量守恆定律教學反思3

質量守恆定律是學生在初中化學中學習的唯一的一條定律,《課程標準》中要求學生不僅要從宏觀和微觀上理解質量守恆定律,還要會運用質量守恆定律進行判斷、分析問題、進行初步的計算,同時質量守恆定律是書寫化學語言----化學方程式所必需遵守的原則之一,因此,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我把理解質量守恆定律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自認爲這節課雖然上得有點磕磕碰碰,但達到了我預先設計的目標。

不過由於在課前沒有充分地進行準備,導致課堂上出現了兩次較大的失誤。

一、宏觀上學生能根據幾個簡單的實驗進行判斷,所以我將重點放在了讓學生設計一套裝置用於驗證產生氣體的反應的質量守恆,結果學生的反饋情況較差。課後我分析了一下原因,有以下幾點因素:

1、學生對密閉容器中氣體壓強的增大或減小會造成的後果還沒有形成概念。學生在物理中還沒有學到氣體壓強,但在化學中雖然已幾次提到,但學生還不能熟練地加以運用,導致課堂上大多數學生認爲可在密閉容器中進行產生氣體的實驗。

2、問題設置時沒有一個鋪墊,顯得較爲唐突。雖然知道這是一個難點,但在問題的預設時沒有遵循層層遞進的原則,因而導致學生出現“卡殼”現象,雖然經過我的引導,最終得出了答案,但作爲一名有經驗的教師不應該出現這樣的失誤。

3、沒有給學生足夠的時間進行設計。由於考慮到時間不夠的問題,實驗設計應該要給學生充足的時間進行討論和設計,可惜顧此失彼,也許失去的是學生的創造力的發揮。

二、當學生通過一個課件能從微觀上理解質量守恆定律後,自認爲將質量守恆定律進行拓展和歸納是應該的,並在此基礎上,爲檢驗學生的掌握情況,我預先設計了一系列問題,讓學生進行反饋。

其中根據生成物判斷石蠟的元素組成這道題沒想到學生理解情況不好,只有十五名學生做對該題。說明學生對於質量守恆定律中元素的種類不變還不能馬上理解,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學生對書寫這個反應的表達式出現錯誤,導致判斷錯誤。因此,在課堂上我立刻進行了彌補,並在課後再一次進行補充,學生才理解如何來解這類題。這也反映出在前面的教學中由原子種類不變推導出元素種類不變這個過程過於簡單,以及學生對前面知識的理解包括元素概念和燃燒需要氧氣還沒有完全掌握。

學生的知識是在原有認知水平上逐漸建構起來的。這節課的兩次失誤讓我意識到,作爲一名有經驗的化學教師,也許備學生比備教材更爲重要。只有在充分了解知識結構體系的基礎上,充分了解自己的學生的認知水平,並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纔有可能上出一節有質量的漂亮的課,學生纔有可能在這樣的課堂中更有效地開展學習。

質量守恆定律教學反思4

本課題《質量守恆定律》,課程標準是這樣規定其內容目標的:“認識質量守恆定律,能說明常見化學反應中的質量關係。”基於對課標的理解,我認爲質量守恆的理解是教學重點,質量守恆的微觀解釋是教學難點。因此,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我把理解質量守恆定律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自認爲這節課雖然上得有點磕磕碰碰,但達到了我預先設計的目標。

本節課教學特色有以下幾點:

1.注重啓發學生參與:在教學中學生參與活動程度的關鍵,取決於教師的啓發引導是否到位,此課中教師充分利用了啓發式教學優勢,使教師的主導和學生主體有機結合,讓學生自覺參與到學習過程中,恰到好處地落實學習情感、實踐探究和各方面能力參培養。

2.強化實施探究過程:在本課的三個探究過程設計中,從(1)教師演示實驗引導學生。(2)應用多媒體動畫微觀展示電解水化學變化,總結得出“守恆”的微觀原因;(3)利用蠟燭燃燒、鎂條燃燒前後質量總和變化分析,鞏固定律,引導探究改進實驗裝置。

3.注重誘導強化方法:在教學的各個環節均採用和諧誘導,啓發思考的方式,集培養學習方法、激發興趣和培養創新能力爲一體。如實驗探究方面,先是猜想、啓發引導,再實驗探究,直至學生能夠分析質量守恆定律的原因,最終使學生在堅信“定律”的前提下,能夠應用“定律”解決所發現的疑難問題和設計改進實驗的裝置。是層層深入和關注學生實際感知的。

4.突出學習興趣培養:在課的引入階段,恰當地應用化學反應的本質和質量守恆的猜想,引發興趣,使學生產生良好學習動機,從而順暢地進入實驗探究程序,並通過總結學生所得實驗結果得出質量守恆定律。在此基礎上,我還特意鼓勵學生設計改進實驗裝置,將課堂向培養創新能力的高度自然延伸,如在“蠟燭燃燒、鎂條燃燒前後的試驗中如果要保證天平平衡我們應如何改進裝置?”,當學生都得出要保證裝置密閉的答案時,我馬上提出一個引申的問題“需要對已有的裝置如何調整才能使他密閉?”這時有同學說可以在將藥品放在一個大燒杯中,這個答案非常好所以我及時給予了表揚,接着我又把問題答案帶回到這節課的第一個試驗爲什麼“白磷燃燒”天平能平衡?學生很快回答因爲導管上繫了氣球不露氣。這樣很好地落實了教學目標安排,特別是師生間的和諧交流,使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探究新知的慾望此起彼伏,達到了“我要學、我想學”的境界。

5.關注學生的認知思維:課堂上通過學生將燃着的蠟燭放在天平上,使學生會自覺和不自覺地發現指針向砝碼一端偏移,從而很自然的迸發出尋求原因的慾望和動力。當多數同學認爲,“生成二氧化碳與水的質量總和等於消耗蠟燭質量”而同意“反應前後質量相等”的結論時;教材講解質量守恆定律的本質與內涵,將學生的認知水平自然而然地推倒了更高的層面上。再通過鎂條燃燒的實驗,讓學生很快找到天平傾斜的原因,並及時地提出創新改進實驗裝置的要求,把培養能力的教學推到更高的層面上。真正使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創新能力得到提高。

本節課的困惑、不足與反思:

困惑一:本節課的最佳學習方法應是學生親手實驗探究質量守恆定律,但在實施教學過程中,由於實驗儀器、多媒體應用等原因,並沒有安排在實驗室授課,學生失去一次動手的機會,只能看我做實驗來推結論。中學生求知慾強,平時上課很多學生主動幫我取、送儀器就是想多接觸化學儀器和用品,但二中初三學生課業重,學習緊,很難保證實驗課都在實驗室完成所以實施課堂教學時我只能選擇這種方法授課,而別的選擇很難實現。

困惑二:在教材中,設計有白磷燃燒、鐵與硫酸銅溶液、碳酸鈉與稀鹽酸、鎂條燃燒四個實驗。只有白磷燃燒學生最熟悉,其他實驗第一次操作,也只能知道它是化學反應,對現象,反應本質不熟悉,會影響知識的形成。再有實驗的數量多,佔用時間長,影響知識能力培養的進一步挖掘,我對教材改進用學生熟悉蠟燭燃燒代替碳酸鈉與稀鹽酸,並在課前與洪老師探討其可行性。所以課堂教學選擇了白磷燃燒、鐵與硫酸銅溶液、蠟燭燃燒、鎂條燃燒四個實驗,不知是否恰當。

不足一:有些實驗如鐵和硫酸銅反應完全可以由學生親自動手完成。學生的體驗是教師無法取代的,這個問題在教學設計時有考慮。但想到學生從未親手使用天平爲節省時間所以作罷。

不足二:凸現學生主體地位不夠,給學生表現的機會太少,我說的太多個別地方略顯拖沓。我會在以後的教學中像洋思中學學習,多給學生時間和機會。

不足三:個別學生頭腦靈活,課上積極活躍,但作爲授課的主體是全班同學,當我提出問題時大部分同學正在思考他已經說出正確結論,有些惰性學生就不再想答案,影響了授課的全面性。這些天我經常課下和他溝通,在表揚他聰明的同時對他提出希望爲全班同學着想,給別人回答的機會,我開玩笑的和他說“你是大將應壓後陣,有難題找你解決”。他開心的接受,在最近幾天教學中偶爾還是搶先說出答案但情況已明顯好轉。

反思一:探究式教學中如何發揮教師的的指導作用。本節課設計實驗有白磷燃燒、鐵與硫酸銅溶液、蠟燭燃燒、鎂條燃燒。探究活動多,學生參與多,活動形式開放。在組織這麼多活動的同時,要組織學生總結出守恆定律,要分析原因,要鞏固應用守恆定律,還要組織進行裝置的創新改進。教師既是組織者,又是參與者,而更重

要的是引導者。教師給學生的不應是平坦的道路,而應是正在修建的橋樁或是槓桿的支點,讓學生自己搭建橋樑,操起槓桿實現應有跨越。

反思二:教學設計要強化追求“預設和達成”的統一。在百分之百成功的鐵與硫酸銅溶液分組實驗中,學生體驗深刻。在平坦順利地得到質量守恆定律的同時,未能展示學生的許多設想和猜測,會失去許多探究機會。所以,備課時要考慮學生會怎麼想,多做出些針對學生認知思維方式預想,上課時要隨時抓住和利用學生提出的問題,從學生的問題出發組織教學,將學習的第一機會和權力交給學生,課堂的教學纔有活力和生機。

給自己的一點建議:

1、常反思:例如,平時每一次上課後,要多問問,是否完成教學目標?這次課堂效果如何?教學方法是否適當?是否激發了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給學生創造了怎樣的學習條件和環境?常常這樣問後,我們就會不斷地改進我們的教學方法,不斷地注入新的血液,不斷地更新我們的教學理念,長期以往就會找到更好、更適合、更完善的教學設計。路是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來的,只要我們腳踏實地的去做,總有成功的時候。

2、虛心請教:俗話說:“三人行必有我師”,我剛剛參加工作不久的教師,工作經驗不足,要虛心的向老教師或有經驗的教師請教。主動向他們學習,多聽他們的意見、多觀摩他們的課堂教學、多吸取他們的教學經驗。人常說:“我吃的鹽比你吃的飯還要多。”確實是這樣,老教師經驗豐富,見多識廣,我們多向他們虛心請教是應該的。

3、充分利用資源:如今是科技信息飛速發展、知識不斷更新變化的時代。對我們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發展,我們需要適應它,而且要緊跟着它的節奏。那麼我們需要充分利用網絡給我們帶來的資源,不斷給我們的教學注入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4、不滿足現狀:什麼時候都要認識到自己的教學水平不是最好的,還有更好的。有了這個理念,我們需要不斷的學習鑽研教材,不斷的提高我們的教學素養。要知道“要給學生一碗水,我們必須有一桶水;要給學生一桶水,我們應該是一條河。”所以我們只有不斷的充實自己,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工作起來才能得心應手。

這節課的兩個困惑、兩個反思、三個不足讓我意識到,作爲一名有經驗的化學教師,也許備學生比備教材更爲重要。只有在充分了解知識結構體系的基礎上,充分了解自己的學生的認知水平,並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纔有可能上出一節有質量的漂亮的課,學生纔有可能在這樣的課堂中更有效地開展學習。

質量守恆定律教學反思5

質量守恆定律是學生在初中化學中學習的唯一一條定律,《課程標準》中要求學生不僅要從宏觀和微觀上理解質量守恆定律,還要會運用質量守恆定律進行判斷、分析問題、進行初步的計算,同時質量守恆定律是書寫化學語言————化學方程式所必需遵守的原則之一,因此,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我把理解質量守恆定律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由於我對初中化學教學工作經驗不足,同時尚無機會聽有工作經驗的老師上過此課,因此我只能通過閱讀課程標準、教材、教師教學用書以及利用網絡來充實我的教學設計。我在查詢資料的時候發現,很多老師在講解質量守恆定律的時候,大多是按教材的順序,按部就班的進行,因此我就在想,能不能走一條不一樣的路?即先理論再實踐最後理論的順序來講解質量守恆定律一課。於是我就按照上述順序開始進行教學設計,並付諸於實踐。

公開課後,我進行了認真的教學總結和反思,認爲自己在公開課中的表現有閃光點,也有不足。其中好的方面表現在一是能大膽創新;二是從複習化學反應的實質出發,通過學生用生活中熟悉的蘿蔔和歡團來代替我們用肉眼看不見的氧原子和氫原子,把電解水過程中水分子到氫分子和氧分子的過程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三是課堂氣氛比較好,這源於我和學生平時的關係比較融洽;四是演示實驗示範性比較好,能夠一邊實驗一邊提醒學生接下來需要怎麼做。不足之處在於:一是有新課程的理念但是還很稚嫩,需要進一步的強化;二是不能放手讓學生去討論,總是在少部分成績較好學生有一點明白是就急於自己宣佈正確答案;三是在學生讀出的天平讀數有問題時沒有立即糾正;四是語言表達不夠準確,例如不能說有的化學反應不遵守或者違反質量守恆定律,這樣容易給學生錯誤的暗示;五是出現了學生的答案其實是可行的卻被我否定的情況,雖說否定的的目的是爲了把學生引導到自己的預設上來,但是打擊了學生的創造力。認識到這個問題後,在下午的課上隨即做了糾正,不能給學生錯誤的導向;六是在評價學生方面還有欠缺,我只知道用簡單的諸如你很棒、回答的不錯等話語,沒有藝術性,起不到既要讓學生有滿足又要讓學生不滿足的作用;七是由於時間的關係沒有進行課堂小結,也沒有把它巧妙的以學生作業的形式佈置給學生,說明在課堂節奏的掌握上面還需要進一步加強;八是字寫的較差,使得精心設計的板書減色不少。

我認爲這節公開課雖然順利完成了教學目標,但是需要改進的地方還很多,在以後的教學中要經常向有經驗的老師學習,爭取做的更好。

質量守恆定律教學反思6

今天上了一節課<質量守恆定律>,一直感覺在難點和考點上沒有突破,尤其是對於質量守恆定律的理解上,學生一直似是而非,這讓我很是苦惱,課堂在學生自主互助中完成的,後來我們一起梳理,學生的狀態也還可以,爲什麼出現這個現象呢?

回到辦公室,我一直在思索這個問題,直到晚間看學生的時候,校長的一句話,令我茅塞頓開,是呀,我們上初中的時候,這部分上課時也不很理解,隨着課程的深入,慢慢的也就越想越明白了,再通過一些練習題,也就解決了!

由此看出,我們上課的時候,目標完不成,往往是我們目標的定位有問題,要麼是對學生的期望值過高,要麼是我們對於教材使用上過於死板,對於一些考點和難點的突破上,我們不一定非要這節課一定完成,只要是學生悟不出來的,他們會慢慢消化的,悟需要一個過程,更需要自己用心思考(從悟這個字來看,就是我自己用心),我們老師如果“教會”了學生,學生能會多久呢?

考點一定要夯實,但不一定這節課來完成!!

質量守恆定律教學反思7

在本課題之前,學生已經知道了物質經過化學反應可以生成新的物質,但是並沒有涉及反應物與生成物質量之間的問題。本課題主要通過實驗來探討公演反應過程中反應物總質量與生成物總質量之間的關係,開始了從生成何各物質向生成多少物質方面的過渡,引導學生從量的方面去研究公演反應的'客觀規律,爲公演方程式寫和計算的教學做好理論準備。學生在實驗探究基礎上歸納出質量守恆定律,這是本課題的重點,運用化學反應的實質解釋和分析質量守恆定律,從微觀角度認識在一切化學反應中,反應前後原子的各類和原子的數目沒有增減,從而實現本課題難點的突破。本課題對初中化學乃至今後的高中化學學習都題內容不僅是本單元的一個重點,也是整個中學化學的教學重點之一。

本課基本上能按照預先設計的教學方案實施,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1)體現新課程改革素質教育的教學理念;(2)體現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與同伴、與教師的交流中獲取對化學的最深感受,體驗到成功之樂,增強學好化學的信心,同時也讓學生體驗到不少化學問題是從實際中得來的,知道化學與生活緊密聯繫,它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這咱課堂體驗正是我們所要追求的。

質量守恆定律教學反思8

一、教學設計

【學情分析】

學習該課題之前,學生已知道許多化學反應,能用微粒的觀點從質變的角度分析一些化學變化的實質,但對於化學反應中物質的質量是否改變還缺乏認識。從量的角度認識化學反應的觀念有待建立。

學生在討論、探究的學習方式中,小組合作已經比較默契,學習資源能夠共享,熟悉一些基本實驗操作,初步具有實驗探究的能力。但在“作出假設”“實驗方案的設計”“概括推理能力”等方面仍需提高。

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學生學習動態。一方面經過第四單元的學習,學生初步形成從宏觀與微觀兩方面認識物質的基本思路,並且對化學用語有大致的瞭解,這些是進行化學思維分析的基礎,在本單元學習中需要進一步發展。另一方面,經過一段時期的抽象思維相對集中的學習過程,有必要通過能夠讓學生參與的實驗來調動和發展學習興趣,從而在新的認知框架上形成學習化學的方法和發展態勢。

【設計思路】

所有的化學變化都無一例外的遵循質量守恆定律,當面對這一統轄所有化學變化的定律時,難道我們對此不感到驚奇嗎?如果通過本課題的學習,學生能夠產生如上一些體驗,那是我們所盼望的。我們渴望本課題的教學能從單純的知識和技能傳授發展到樹立觀念,產生體驗的水平。如何才能產生體驗?

一是讓學生親自動手發現質量守恆定律,將驗證性實驗改爲自主探究性的實驗,讓學生親自設計試驗、完成實驗,體驗自己生產“質量守恆”這一知識結論的快樂。

二是通過化學史的學習,讓學生了解質量守恆定律的產生過程。重溫歷史,讓同學們回到了2百多年前,與拉瓦錫一同思考,一同實驗,感受拉瓦錫的所思所想,感受建立量的觀點的重要性,認識質量守恆定律的發現是一個在新觀念支配下經過大量一絲不苟的定量實驗的探究過程。

三是創設學生的認知衝突。當多數同學從“化學反應是一個原子重新組合的過程”而同意“反應前後質量相等”的觀點時,通過蠟燭燃燒實驗,學生會驚奇地發現指針向砝碼一端偏移,從而很自然的迸發出尋求原因的慾望和動力。當學生用自己預設的實驗方案成功的實現了他們的設想時,同學們在分享喜悅的同時會認識到實驗方案的設計對獲取正確結論的重要性,體驗到認識的發展是理論和實踐不斷交鋒和不斷融合的過程。

四是用通俗易懂的生活實例(如螺栓螺母的不同組合,總質量不變)作爲質量守恆的類比模型,讓學生產生豐富的聯想,實現形象到抽象的跨越,由此能更容易的理解質量守恆的原因。

五是將更多地說話機會留給學生,讓學生充分表達他們的意見,使課堂始終充滿自主、合作、開放、互動的氣氛,針對不同的意見讓學生充分討論,在質疑、爭論、思想火花的碰撞中,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將得到更好的發展

和提高。這種自主的學習過程,是一個知識和技能建構的過程,也是一個最容易產生體驗的過程。

在教學設計中,我們追求“預設和生成”的統一,貫徹以學生的問題爲線索來推動課堂的原則。備課中時時考慮學生會怎麼想,多多做出針對學生各種反應的預設,上課時要隨時抓住學生即時提出的問題,從學生的問題出發組織教學,堅持將學習的第一機會和權力交給學生,讓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比如,讓學生換個角度,從量的方面對學過的反應提出問題,從學生提出的問題中提煉出本節課的主題和教學的線索。不再由教師領着學生亦步亦趨,而是教師建立橋樁,讓學生自己搭橋實現跨越。

本節將科學探究作爲教學的突破口,力求將傳統教學的“以知識爲本”轉移到以“學生的發展爲本”,體現“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課程目標融爲一體的化學教學價值觀。通過實驗探究不但使學生能夠較爲深刻的理解質量守恆定律而且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以及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開拓創新的精神。追求在學習的成功體驗中,享受學習,享受科學。

教學準備

1.教學方法:實驗探究、類比

2.【學生實驗】燒杯、天平、錐形瓶、小試管、帶膠頭滴管的橡皮塞、大理石、稀鹽酸、澄清石灰水、粗鐵絲、硫酸銅溶液、氫氧化鈉溶液

3.【演示實驗】天平、燒杯、表面皿、木塊、蠟燭、水、火柴

4.多媒體教學課件。

二、教學反思

本節課是初中化學學習中第一次比較系統地接觸定量化學實驗,必須重視啓蒙與提升相結合。由質量將宏觀的定性分析,向微觀的定量分析過渡,立足於定性地理解,培養定量微觀分析的意識。還要注重探究中的變量分析與控制的基礎——對比的設計與運用,激活學習思維,發展學習方法與能力。

注意科學探究教學要素中有關證據收集、結論解釋和反思與評價等學習內容與方法的滲透,重視通過知識與技能,引導認識過程與方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質量守恆定律教學反思9

在本節課上,我將實驗探究作爲教學目標的突破口,整個過程突出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目標融爲一體的化學教學價值觀。特別是教師的有效啓發引導和學生實驗探究活動,不但使學生能夠較爲深刻理解質量守恆定律的含義和內涵,也使培養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和創新能力,以及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等活動落到了實處。還讓學生體會和享受學習之快樂。

本節課教學特色有以下幾點:

1.注重啓發學生參與:在教學中學生參與活動程度的關鍵,取決於教師的啓發引導是否到位,此課中教師充分利用了啓發式教學優勢,使教師的主導和學生主體有機結合,讓學生自覺參與到學習過程中,恰到好處地落實學習情感、實踐探究和各方面能力參培養。

2.強化實施探究過程:在本課的三個探究過程設計中,從(1)演示實驗引導、學生動手實驗探究、彙總學生成果,到得出質量守恆定律;(2)應用媒體動畫、模型模擬,分析磷燃燒的化學變化,總結得出“守恆”的原因;到(3)利用蠟燭燃燒、鎂條燃燒前後質量總和變化分析,鞏固定律,引導探究改進實驗裝置。

3.注重誘導強化方法:在其教學的各個環節均採用和諧誘導,啓發思考的方式,集培養學習方法、激發興趣和培養創新能力爲一體。如實驗探究方面,先是猜想、啓發引導,再組織實驗探究,直至學生能夠自主設計和實施探究;再由分組實驗認識質量守恆定律,到利用多媒體課件的模擬分析質量守恆定律的原因,最終使學生在堅信“定律”的前提下,能夠應用“定律”解決所發現的疑難問題和設計改進實驗的裝置。是層層深入和關注學生實際感知的。

4.突出學習興趣培養:在課的引入階段,恰當地應用化學反應的本質和質量守恆的猜想,引發興趣,使學生產生良好學習動機,從而順暢地進入實驗探究程序,並通過總結學生所得實驗結果得出質量守恆定律。在此基礎上,教師還特意鼓勵學生設計改進實驗裝置,將課堂向培養創新能力的高度自然延伸,很好地落實了教學目標安排。特別是師生間的和諧交流,使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探究新知的慾望此起彼伏,達到了“我要學、我想學”的境界。

5.關注學生的認知思維:課堂上通過學生將燃着的蠟燭放在天平上,使學生會自覺和不自覺地發現指針向砝碼一端偏移,從而很自然的迸發出尋求原因的慾望和動力。當多數同學認爲,“生成二氧化碳與水的質量總和等於消耗蠟燭質量”而同意“反應前後質量相等”的結論時;教材講解質量守恆定律的本質與內涵,將學生的認知水平自然而然地推倒了更高的層面上。再通過鎂條燃燒的實驗,讓學生很快找到天平傾斜的原因,並及時地提出創新改進實驗裝置的要求,把培養能力的教學推到更高的層面上。真正使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創新能力得到提高。

本節課的困惑與反思:

困惑一:在實施教學過程中,每一個實驗都要使用到天平稱量,托盤天平的操作不怎麼複雜但學生用起來卻很慢,佔時間較長,影響定律原因的內涵挖掘、影響知識鞏固應用的深入。但在反覆實驗中鍛鍊了學生的操作技能,熟練了托盤天平的使用。若使用電子天平,節省寶貴的時間,很快能得出定律,進而分析原因和安排鞏固練習,還能進行改進實驗裝置等創新能力培養。可實施課堂教學時我只能選擇托盤天平,而別的選擇很難實現。

困惑二:在教學實施過程中,設計有白磷燃燒、鐵與硫酸銅溶液、氫氧化鈉溶液與硫酸銅溶液、蠟燭燃燒、碳酸鈉與稀鹽酸、鎂條燃燒六個實驗。只有蠟燭燃燒最熟悉,其他實驗第一次操作,也只能知道它是化學反應,對現象,反應本質不熟悉,會影響知識的形成。再有實驗的數量多,佔用時間長,影響知識能力培養的進一步挖掘。課堂教學時我只選擇了白磷燃燒、鐵與硫酸銅溶液、蠟燭燃燒、鎂條燃燒四個實驗,不知是否恰當。

反思一:探究式教學中如何發揮教師的的指導作用。本節課設計實驗有白磷燃燒、鐵與硫酸銅溶液、蠟燭燃燒、鎂條燃燒。探究活動多,學生參與多,活動形式開放。在組織這麼多活動的同時,要組織學生總結出守恆定律,要分析原因,要鞏固應用守恆定律,還要組織進行裝置的創新改進。教師既是組織者,又是參與者,而更重要的是引導者。教師給學生的不應是平坦的道路,而應是正在修建的橋樁或是槓桿的支點,讓學生自己搭建橋樑,操起槓桿實現應有跨越。

反思二:教學設計要強化追求“預設和達成”的統一。在百分之百成功的鐵與硫酸銅溶液分組實驗中,學生體驗深刻。在平坦順利地得到質量守恆定律的同時,未能展示學生的許多設想和猜測,會失去許多探究機會。所以,備課時要考慮學生會怎麼想,多做出些針對學生認知思維方式預想,上課時要隨時抓住和利用學生提出的問題,從學生的問題出發組織教學,將學習的第一機會和權力交給學生,課堂的教學纔有活力和生機。

反思三:要適當強化課堂教學的開放性,在學生自學習方面,不是教師領着學生說邊說邊做,而是教師用預想的設計實施教學。此過程還應有實驗不同的分組,以便對現象不同,裝置不同,結論不同增加分析,在組織學生交流,彙總,提煉,得出結論,可能會更恰當些。更有利於加強學生在探究實踐中的合作,使學生在多種體驗中形成共性的認識,來體驗自然科學的實際形成過程,體驗科學探究過程的嚴謹和從量的方面研究化學變化的實際過程;認識實驗是化學獲取正確結論的方法和手段,從而對化學實驗的各個環節引起足夠的重視。

質量守恆定律教學反思10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課是《質量守恆定律》的第一課時,包括質量守恆定律的涵義、質量守恆的原因及其應用。質量守恆定律是初中化學的一個重要化學規律,是分析物質在化學反應中的質量關係的理論依據,它的應用貫穿於整個中學化學。本節教材在初中化學裏有着承上啓下的作用。在此之前,學生學習了元素符號、化學式、分子和原子的初步知識,對化學反應中物質發生了質的變化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本節課的教學將引領學生對化學反應的認識開始了從“質”到“量”的過渡,也爲之後化學方程式的書寫和計算的教學構建了理論鋪墊,所以本課內容不僅是本單元的一個重點,也是整個中學化學的教學重點之一。

2、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的精神和初三學生的認知水平、心理特點,確定本課時教學目標爲:

(一)知識與技能

1、認識質量守恆定律,能說明常見化學反應中的質量關係。

2、能運用質量守恆定律解決一些相關問題。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定量實驗,探究化學反應中的質量問題,體會科學探究的方法。

2、 通過學生之間的討論交流,對質量守恆定律的實質作出解釋,培養學生分析及推理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實驗探究,培養學生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

2、產生學習的成功體驗,享受學習、享受科學。

3、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實驗探究認識質量守恆定律。

教學難點:從微觀的角度解釋質量守恆定律並應用。

4、教學方法

目前,我們正在學習洋思教學模式的先進經驗。洋思科學的教學模式,把學生被上課的桎梏中解放出來,充分挖掘學生自我學習的潛力,最大限度的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我的這節課正是借鑑了洋思的“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方法。採取“出示目標→活動探究→討論交流→歸納整理→鞏固提高”的教學程序。以學生自學爲主,教師引導,師生協作,以實驗爲基礎,以思維爲重點的合作探究教學形式。

5、學情分析

(1)學生的知識狀況:已瞭解了元素符號、化學式、化學反應的實質,初步掌握了一些簡單的化學反應。

(2)學生的能力狀況:初步掌握了簡單的化學實驗基本操作技能,而對化學探究學習方法的瞭解尚處於啓蒙階段。

(3)學生的心理狀況:學生剛開始化學學習,情緒和心理都處於比較興奮、好奇狀態,我緊緊抓住這一點。

6、學法指導

(1)實驗探究法:通過自學教材,設計實驗方案,親自動手實驗,學會在科學探究中如何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獲得知識、培養能力。

(2)合作學習法:通過合作探究,培養學生合作互助的團體意識。

7、教學過程

先由課前小實驗火柴的燃燒引入課題,難道物質從世界上消失了嗎?物質都有質量,它們的質量哪去了? 引發學生對反應前後質量的思考。進而提問“物質是由元素組成的,化學反應前後元素種類沒有改變,那麼反應前後各物質的質量總和有變化嗎?”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教師創設的問題情境中,去親歷實驗並感悟質量變化的關係。

一、板書課題 展示目標

設計意圖:這是洋思教學模式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通過簡短的一分鐘左右的時間,學生能夠更清楚的明白本節課的學習任務。

二、問題導學 活動探究

活動探究1探究化學反應前後,反應物的總質量與生成物的總質量,引出質量守恆定律。

自學教材,交流實驗方案。

學生進行實驗探究,觀察記錄分析。

方案1 磷燃燒前後質量測定

方案2 鐵與硫酸銅反應前後質量測定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成功的探究實驗,獲得結論,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學會了科學實驗需要嚴謹,主動建構了屬於自己的認知體系。

活動探究2分組討論、解釋質量守恆的原因

學生討論,動畫演示引導學生總結歸納五個不變,兩個改變。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思考合作討論能力和語言表達的能力。

活動探究3

【演示實驗】碳酸鈉與鹽酸反應前後質量測定

鎂條燃燒前後質量測定。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反思並解釋生活中常見的現象。

三、當堂訓練 鞏固提高

這以環節,也是我在學習洋思中獲得的寶貴經驗。新課後用五個難度逐級增加的習題,多角度的考察學生對本節知識的掌握情況,暴露學生在學習中的盲點。學生在課上完成作業,並及時進行自我評估,進一步提高了課堂效率。

四、教學反思:本節課的教學設計我主要採用“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方法,教師引導,學生爲主,師生協作,以實驗爲基礎,以思維爲重點的合作探究教學形式,着重了兩個體現、三個突出。

1.兩個體現

(1)體現洋思先進的教學理念;

(2)體現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

2.三個突出

(1)以實驗爲基礎,引導科學發現;

(2)以思維爲核心,開展問題探究;

(3)以學生爲主體,促進知識內化; 文章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