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下冊語文《楊氏之子》說課稿

作爲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說課稿,寫說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和提升講課技巧。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五年級下冊語文《楊氏之子》說課稿,歡迎大家分享。

五年級下冊語文《楊氏之子》說課稿

五年級下冊語文《楊氏之子》說課稿1

各位評委老師,你們好!

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第三組“語言的藝術”主題中的一篇精讀課文《楊氏之子》,我將從以下方面闡述對這節課的思考。

一、說教材

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人物語言的精妙,在語文學習中積累語言。

《楊氏之子》選自六朝志人小說《世說新語》,該書是我國第一部志人小說,在中國古典小說發展史上有重要的地位。這篇文言文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小學階段的第一篇文言文。它雖然篇幅短小,但故事風趣睿智,語言靈動,人物鮮活。通過記敘楊氏之子在招待客人時機敏而巧妙地應答,不僅使一個聰慧機智的楊氏之子的形象躍然紙上,而且文言文語言的簡要與精當也得到清晰地凸顯。課文對於第一次接觸文言文的五年級孩子,還是很新奇的。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文章內容特點、學生情況和課程標準提出的總目標,我確定本課教學目標如下: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能正確讀寫。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做到正確、節奏停頓得當、抑揚頓挫,從反覆誦讀中初步感悟文言文中特殊的語言現象。

2、通過教師引導,學生自悟自得,初步瞭解文言文學習的方法。根據註釋、聯繫上下文理解重點字詞,將課文讀通、讀懂、熟讀成誦。

3、學生能從文中體會到男孩應對語言的巧妙,能從課內外延伸結合中進一步瞭解我國輝煌燦爛的古代文化,增加學習語文的興趣,全面提高語文綜合素養。

三、說重、難點

由於本課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古文,它與現代白話文相比,在用詞造句上截然不同,能否正確地斷句,流利地朗讀,是首先遇到的困難。因此我把指導學生朗讀和背誦作爲本課的教學重點。從理解課文方面看,參考課後註釋和聯繫上下文讀懂每句話的意思,整體感知課文內容,並且抓住人物對話,感悟楊氏之子的聰慧,語言的精妙對於第一次接觸文言文的學生來說有一定難度,所以,我將此作爲難點來突破。

四、說教法和學法:

閱讀教學的核心是讀。因而本課教學我主要採取“趣味導讀”、“初讀尋疑”、“再讀釋疑”“細讀解析”“美讀品味”“熟讀成誦”來組織教學,引導學生讀、思、議相結合。學生則通過初讀—再讀—細讀—美讀—熟讀—誦讀,從提出問題到探究問題,解決問題來達到理解課文內容,感悟情感的目的,這樣,教師的導與學生的學就能有機的結合起來。

五、說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識文言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何激發學生的興趣,開頭很重要,好的開頭,一下子就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文中來,使得“課未始,興已濃”!這一環節,我先以上一單元日積月累裏的古文詩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等提問,我說前半句,學生回答後半句,再讓學習展示這樣的語言自己還積累了哪些,“已所不欲,勿施於人”、“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等等,一下子點燃了同學們的上課熱情,這樣我很自然地過渡:像剛纔大家說的這些語言都是出自文言文,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完整的文言文《楊氏之子》(板書課題)揭示課題後,我從題目入手設計了這樣一個情境,即:問學生“貴姓”,教孩子們用“免貴姓什麼”來回答,再追問大家:“那他(她)是那個姓氏之子或之(女)?”同學們便饒有興趣的回答“李氏之子”或者“何氏之女”了。這樣學生自然就理解了“楊氏之子”的意思。趁熱打鐵,進入第二個環節:

(二)分層朗讀,讀流利

首先:讓學生自讀課文,提出讀不準的字音和難讀的句子,我相機進行指導。在讀音方面,尤其是讀準兩個多音字:“爲”和“應”,做到字音讀正確。

接着:在斷句方面,重點指導兩個句子:

1、“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這一句難在“指以示兒曰”的正確停頓,我採取引導學生通過看註釋和想象的方法,並配以動作表演出“指以示兒”的意思,在理解的基礎上讀好停頓。

2、“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這一句學生容易將“家”和“禽”連在一起讀,我通過區分“家禽”古今意思的不同,讓學生在知其所以然的基礎上,做到停頓正確。

最後:通過師生合作對讀、男女生賽讀等形式,達到正確流利,富有節奏的效果。

待到學生達到初讀要求之後方進入第三環節的學習

(三)藉助註釋,讀明白。

本課只有五句話。學習第一句話,同學們翻譯起來很簡單,“樑國姓楊的人家有個孩子,九歲了,非常聰明。”我問“哪個字意思爲非常”,孩子們根據課文註釋輕易就能說出“甚”,我即時小結:藉助註釋是學習文言文的一種重要方法。(板書藉助註釋),我隨即舉例,那麼咱們班的小磊很可愛,可以說成——?淼淼讀書聲音很動聽,可以說成——?星辰長得非常非常帥,可以說成——?這樣,“甚可愛,甚動聽,甚帥”就會從孩子們嘴裏脫口而出,這樣,學生對於這個“甚”,在理解的基礎上,也會用了,而且課堂氣氛很歡樂。隨之着重理解通假字“惠”,同智慧的“慧”,這裏其實不是孩子們第一次接觸通假字,我在此處引導複習《清平樂 村居》中“最喜小兒亡賴”的“亡”,和日積月累中“路曼曼其修遠兮”的“曼”,此法既回顧舊知,又加深了對通假字的認識。

第二句重點理解“詣”字,在這裏,我引導學生通過註釋知道“詣”多指拜訪尊敬的人或長輩,可見這楊氏非同一般,是孔君平尊敬的一個人,而且楊、孔兩家交往甚密,不然怎會“乃呼兒出?”這個小孩又怎麼會知道來人姓孔?既然如此,就不能理解爲孔君平是以楊梅取笑楊氏子,而是開個玩笑,來“考考”他是不是“甚聰惠”?

在此基礎上,我還引導學生展開合理的想象把故事補充豐滿,如“父不在,乃呼兒出。”一句,爲什麼要呼兒出,會怎麼呼呀?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讓學生明白文言文語言精煉,省略了很多內容,也留給了我們很大的想象空間,需要我們去想象補白。另外在解釋“孔指以示兒曰……”一句時,反覆強調孔是指着楊梅對楊氏子說,楊梅是你們楊家的水果,讓學生意識到孔說這句話的別有用意,是在用楊氏子的姓氏與楊梅的楊一樣開小孩的玩笑,爲後面品味楊氏子回答的精妙做鋪墊。

第三句當孩子們翻譯出是“楊氏子爲孔君平端來了水果”時,我提問:“文中並沒有寫出是誰爲誰端出水果啊”“爲設果”中並沒有指明,你是怎麼知道的?學生自然提出是根據上一句話得知的,這時點撥學生:文言文的語言表達十分精練,表達的時候跟我們現代文可不一樣,像這一句就省略了主語,叫承前省略。(指導學生注在文中)理解的時候我們就要聯繫上下文的意思作一些補充。這種方法我們現在也經常在用,叫——聯繫上下文。(板書:聯繫上下文)

(四)感悟語言,讀出妙。

第四句和第五句要重點品讀,尤其要體會語言的巧妙。因此,我拋出問題:全文5句,你覺得哪句最精彩?根據學生回答(板書: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引導反覆品讀文中這兩句話:首先,我採取了引導學生比較讀的方法。分別由我來說上句:“此是君家果”學生分別回答“孔雀是夫子家禽”和“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再譯成現代文來說一遍,很明顯地讓學生體會出加上“未聞”,語氣是多麼的委婉。

接着再說“夫子”,怎樣的人可以稱得上‘夫子’?我拋出問題:如果來的人不是孔君平,而是張君平、李君平,還能稱夫子麼?(不一定)如果來的是阿姨呢?(不能,因爲阿姨是女的。夫子一般指男的。)

師:如果來的是一個小男孩呢?(不行,因爲夫子指的是大人。)

師:是的,夫子一般指年齡比較大的男士。

師:如果來的是一個沒有文化、目不識丁的老農,我們可以稱他爲夫子麼?(不行)就這樣我隨機總結:一般有文化、有涵養的成年男子,可以稱爲夫子。比如孔子我們就稱爲──(生齊:孔夫子)孟子──(生:孟夫子)可見,稱孔君平爲“夫子”是多麼的得體啊。

這麼巧妙的回答,楊氏子一定思考了很長時間吧?(理解:應聲答曰:不假思索,幾乎想都沒想。)趁勢,我採用不同的語氣與學生對白:“此/是君家果”語畢,生則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提示:說課時注意用不同語氣讀好這兩句)

當課堂氣氛達到高潮時我順勢小結:楊氏子的回答是如此快速,如此巧妙,如此有禮,怪不得文章一開頭就說了——(此時學生就會齊讀第一句:樑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補全板書:甚聰慧

在這裏,我還做了這樣一個設計,來拓展孩子們的思路:

我問如果來訪的客人姓黃,你覺得他會怎樣回答?

學生就會說:未聞黃瓜是夫子家菜。……未聞黃鶯是夫子家鳥。……

又問如果來訪的君平不姓孔,也不姓黃,而是其它的姓,你會說一句嗎?此刻,孩子們反應之快,應也不遜於楊氏之子吧!

於是,本課的教學難點就這樣突破了,此時,我再讓學生帶着剛纔的理解和感受朗讀全文,迴歸整體,並指導背誦,有了前面的理解,學生背誦全文已無難度了!

(五)拓展閱讀,讀出趣。

學完課文,進行適當的拓展,有利於拓寬視野,加深理解和感悟。因此我推薦學生利用本課所習得的學習方法去閱讀《世說新語》,讓學生髮現學習文言文很有意思。

六、說板書:

最後說說板書:

這樣的板書設計,內容精當簡約,點明“讀”的重要。能讓學生一目瞭然的感受到課文是從“孔、楊”兩姓上做文章,引發出歡樂的故事。故事中的小孩聰惠,表現在反應快,會聽、會說,突出了文章重點。副板書當中學習方法的歸納更是簡明、實用。

板書:

楊氏之子 藉助註釋

聯繫上下文

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甚聰惠

總之,整堂課我始終以學生爲主,以讀爲主,讀中解,讀中品,最後熟讀成誦,既使學生讀懂了課文,又教給了學生學習的方法,更豐富了學生的想象力,激發了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五年級下冊語文《楊氏之子》說課稿2

一、說教材

1、教材內容:《楊氏之子》是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小學語文第十冊第三組第一篇課文。

2、教材簡析:第三組的主題是“語言的藝術”,本組課文最大的特點是在人物語言上見功力。《楊氏之子》對答巧妙;《晏子使楚》應答機智;劇本《半截蠟燭》和相聲《打電話》更以語言見長。這樣編排,就是讓學生感受語言的魅力,從而更加熱愛祖國的語言。

《楊氏之子》選自《世說新語》。這是小學階段第一篇文言文。本文講述了樑國姓楊的一家中九歲男孩風趣幽默、機智巧妙地應答他人的故事。故事情節簡單,語言幽默,頗有趣味,尤其是“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充分顯示出九歲孩子的聰明機智和超強的應對能力。

3、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能根據課後註釋疏通全文,瞭解故事內容。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做到正確、節奏停頓得當、抑揚頓挫,從反覆誦讀中初步感悟文言文中特殊的語言現象。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教師引導,學生自悟自得,初步瞭解文言文學習的方法。(根據註釋、聯繫上下文讀通、讀懂、熟讀成誦。)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學生能從文中體會到小孩子應對語言的巧妙,能從課內外延伸結合中進一步瞭解我國輝煌燦爛的古代文化,增加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養。

4、教學重難點:

本課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古文,它與現代白話文相比,在用詞造句上截然不同,能否正確地斷句,流利地朗讀,是首先遇到的困難。因此要把指導學生朗讀和背誦作爲本課教學重點。從理解課文方面看,難點在於讓學生參考課後註釋讀懂每句話的意思,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所以要將此點作爲難點來突破。由此可見,兩者相輔相成,互相滲透,而利用多媒體課件爲學生提供形象生動的畫面,創設情境加強對學生朗讀的指導是突破本課教學重難點的關鍵。

二、說學情

本課教學,是學生初次接觸文言文的學習,學生非常好奇,但遇到困難如何消除畏難情緒,讓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始終保有學習興趣,達到思維興奮點是組織教學的關鍵。要重點抓讀和背誦。讀,要通過範讀,讓學生注意停頓,體味語感,而後領讀、自讀,直至正確、讀流利。釋句,要藉助註釋,帶領學生疏通文句。在此基礎上交流“楊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裏”以及閱讀心得。背誦,不僅要正確,還要注意停頓和語氣。

三、說教法

讀式教學模式的核心是讀,這與本課教學重點不謀而合,因此本課教學主要採取讀式教學法,該方法導語激趣、講究激勵性,初讀尋疑、提倡自主性,再讀釋疑、倡導探究性,細讀解析、主張創造性,精讀入情、講究情境性,美讀品味、提倡鑑賞性,熟讀成誦、主張積累性。這種方法的功能是既能使學生積極主動地“自能讀書”,又能激勵興趣、情感、意志、動機等非智力因素,全面提高心理素質,促進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興趣。與此同時,遊戲激趣法、創設情境法也是本課教學中兩種非常重要的方法,它促進了“讀式教學法”的讀,拓展了學生思維,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

四、說學法

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是讀,學習文言文的最好方法還是讀,因此學生在本課中的主要方法是朗讀。引導學生反覆誦讀全文,讓學生經歷初讀、再讀、細讀、精讀、美讀、熟讀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引導學生讀思議相結合,讓學生經歷尋疑、釋疑、解析、入情、品味、成誦的過程,體現學生從提出問題到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除此之外,爲了突破教學難點還指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讀懂了課文內容。

五、說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感受幽默

1、利用故事導入,激活興趣。

師:我們每天都在用語言進行交流,精練得當的語言,能使我們有效地與人勾通,機智巧妙的語言,能幫助我們擺脫可能出現的尷尬局面,幽默風趣的語言,能愉悅我們的身心,活躍我們的生活。有這麼一個故事,大家想聽嗎?

(教師繪聲繪色講述)古時候,樑國楊家有個孩子,才九歲,很聰明。孔君平去拜見他的父親,他父親不在,就把孩子叫出來。楊家孩子爲他擺設了果品,果品中有楊梅。孔君平指着楊梅讓楊家孩子看,說:“這是你家的水果。”楊家孩子馬上回答說:“從來沒有聽說孔雀是您家的家禽。

【利用故事開課大大激活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增加了學習探究的自信心,引導學生自覺地參與到學習中來。】

同學們,你對故事中兩個人說的話有什麼感受?反饋:學生的回答可能是:風趣,幽默等。

(二)、初讀課文,讀懂大意

1、簡介白話文與文言文的區別。

導語:今天,我們一起來讀讀這個故事。如果把剛纔老師講的原原本本寫下來,就是白話文。我們現代人寫的文章,用白話,叫白話文,這麼多年來我們學習的課文除了古詩外,也都是白話文。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是古人寫的,古人寫的文章,用的是文言,叫文言文。剛纔老師講的故事,如果用文言寫下來,會是什麼樣子呢?請大家打開課本第10課——楊氏之子(板書)。

2、自由朗讀課文,讀準生字的音,讀通句子。

3、再讀課文,感悟文章大意。

本層次的教學採用自悟交流法。讓學生在初讀的基礎上感受教師的範讀,從而領悟文言文的特點,進行體會交流,爲下面的理解和朗讀奠定基礎。學生初次接觸文言文,要樹立“朗讀第一位”的教學觀,但對於學生來說這是不易的,所以老師的精彩範讀往往可以促進學生朗讀慾望的產生,形成學習的動力。

4、讀懂,根據註釋自主合作探究,自悟句意文意。

本層次的教學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模式,讓學生在質疑之後下位尋找夥伴,自由組合,分工合作解決疑難,從而讀懂課文的主要內容,在彙報合作成果的過程中學生們團結協作以簡驅繁,突破難點,這樣會大大提高學習效率。同時這也打破了傳統,形成了開放式課堂。

以讀爲主線,初步教給學生學習文言文的方法,培養學習文言文的習慣也是相當重要的,這將爲以後初中文言文的學習打下基礎。

5、吟誦,創設情境,熟讀成誦。

本層次的教學採用創設情境法,創設了人物對話情境,主要意圖在於體驗語言的精巧,改變了傳統的評讀僵局,促進了朗讀、誦讀指導的效率,積累了語言。

(三)、討論交流,領悟幽默

1、這個故事最精彩、最吸引人的是什麼?

2、你喜歡孔君平說的話,還是喜歡楊氏之子說的話?爲什麼?

板書:楊氏之子楊梅

孔君平孔雀

(“楊梅”是一種水果,其中的“楊”與姓楊的“楊”沒有關係。孔君平故意將它們聯繫起來,開玩笑地說:“這是你家的水果。”這樣說話,因爲沒有道理而顯得風趣幽默,也非常親切。楊氏的兒子,用“從來沒有聽說孔雀是您家的家禽”來應答,妙趣橫生。幽默風趣的一說一答,使見面的場面非常輕鬆愉快。楊氏之子只有九歲,卻能迅速領會孔君平表達的內容和技巧,顯示出他的聰明機智和應對能力。)

(四)、朗讀全文

讓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讀通、讀懂、熟讀成誦,感悟學習方法,同時也讓學生在讀中養成學習文言文的習慣。

(五)、延伸拓展

生活中不乏精妙的語言,你聽說過類似的故事嗎?(學生交流)

本層次的教學採用總結法和課外延伸法,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到中國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時,通過講故事引導學生學會積累,提高語文綜合素養,體現了“大語文”觀。

六、說板書

9、楊氏之子

孔君平楊氏之子

↓↓

孔雀楊梅

這樣設計,內容精當簡約,佈局合理,能讓學生一目瞭然的感受到課文是從“孔、楊”兩姓上做文章,引發出歡樂的故事,故事中小孩子的聰慧、機敏,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突出文章重點。

五年級下冊語文《楊氏之子》說課稿3

一、說教材:

1、教材內容:《楊氏之子》是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小學語文第十冊第三組的第一篇課文。本組的主題是“語言的藝術”,所選課文最大的特點是在人物語言上見功力。編排目的就是讓學生感受語言的魅力,從而更加熱愛祖國的語言。

2、文本解讀:《楊氏之子》選自《世說新語》。這是小學階段第一篇文言文。本文講述了樑國姓楊的一家中九歲男孩風趣幽默,機智巧妙地應答他人的故事。課文內容簡單,情節簡單,語言幽默,頗有趣味。通過本課學習,一是讓學生理解古文的意思,感受故鄉中人物語言的風趣機智,感受語言表達的藝術;二是讓學生對文言文有初步的認識,爲以後的學習奠基;三是通過課後蒐集妙言小故事,積累語言,豐富語言。

3、教學目標:

A類目標:1.會寫6個生字,會認3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家禽”等詞語。2.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做到正確、節奏停頓得當、抑揚頓挫。3.瞭解文言文的基本特點。

B類目標:1.能根據課後註釋,疏通全文,瞭解故事內容。2.抓住重點詞,體會故事中孩子應對語言的巧妙和聰明機智。

C類目標:1.分組練筆豐滿文本。2.交流課外蒐集的妙言小故事,增強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養。

4、教學重難點:

本課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古文,學生能否正確地斷句,流利地朗讀,是首先遇到的困難,因此指導學生朗讀和背誦是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讓學生參考課後註釋讀懂意思,整體感知課文內容,並把沒寫出來的內容補充出來,應做爲難點來突破。抓住人物對話,感悟楊氏之子的聰惠,語言的精妙,也是本課重難點之一。

5、預習作業:

1.會寫課後6個生字,會認3個生字,能正確讀寫詞語。2.能正確朗讀課文,能根據課後註釋,瞭解故事內容,旁邊批註自己的感悟和不懂的問題。3.蒐集妙言小故事,準備課上交流。

二、說教法:

閱讀教學的核心是讀,因此本課教學主要採取讀式教學法。談話導入——講究激勵性;初讀尋疑——提倡自主性;再讀釋疑——倡導探究性;細讀解析——主張創造性;美讀品味——提倡鑑賞性;熟讀成誦——主張積累性;讀寫結合——激發想象性,意在拓展學生思維,培養學生創新精神。

三、說學法:

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是讀,學習文言文的最好方法還是讀,因此學習本課的主要方法是朗讀。讓學生經歷初讀—再讀—細讀—美讀—熟讀—誦讀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引導學生讀思議相結合,讓學生經歷尋疑—釋疑—解析—入情—品味—成誦—讀寫的過程,體現學生從提出問題到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四、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五、說教學目標的具體實施過程:

第一課時

第一板塊:名言導入,激發興趣。(A3 5分鐘)

以同學們課下積累的古代名言警句爲話題導入新題,解題。然後大屏幕出示《楊氏之子》,讓學生讀,比較與平時所學課文有什麼不同,發現文言文的基本特點,言簡意賅,使學生對學習文言文產生興趣。

第二板塊:反覆朗讀,讀好文本。(A1、2 10分鐘)

本板塊除讓學生過好生字關外,應重在讀上下功夫。首先引導學生斷句,讓他們明白應怎樣停頓,然後通過自讀,抽生讀檢查。在朗讀不盡人意時,老師再逐句進行指導,並通過表情和適當的肢體語言範讀,還原語言文字的形象,切切實實讓學生感受到讀書學習是一種樂趣。因爲好的朗讀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能激情激趣。

第三板塊:根據註釋,疏通全文。(B1 10分鐘)

本板塊的教學,在學生依據註釋自讀自悟的基礎上,採取尋找夥伴,自由結合的方式,理解內容。在彙報學習成果時,以簡驅繁,從以下幾點突破難點。

本課只有五句話。學習第一句話,應重點強調孩子姓楊,爲下面的學習做鋪墊,着重理解通假字“惠”,同智慧的“慧”,但還有仁愛、善良、溫順之意。“聰惠”一詞,說明楊氏之子既聰明又有教養。第二句重點理解“詣”字,詣多指拜訪尊敬的人或長輩,可見這楊氏非同一般,是孔君平尊敬的一個人,而且楊、孔兩家交往甚密,不然怎會“乃呼幾齣?”這個小孩怎麼會知道來人姓孔?既然如此,就不能理解爲孔君平是以楊梅取笑楊氏子,而是開個玩笑,“考考”他,是不是“甚聰惠”。第三句重點強調,孩子端來各種水果,其中有楊梅,再次強調“楊”字。第四句讓學生明白,孩子姓楊,而楊梅的第一個字也是“楊”,看來,楊梅是你們家的水果。第五句強調:“禽”不是指家禽,“禽”指的是鳥,飛禽走獸。孩子由孔君平姓孔,馬上想到孔雀,真可謂聰惠。

抓住重點詞語,反覆朗讀文中人物對話,感悟人物說話的語氣,便於學生更深刻地理解課文,也不失爲學習文言文的一種好辦法。

第四板塊:美讀品味,體會楊氏之子的聰惠(B2 10分鐘)。

學生僅僅理解了課文內容是遠遠不夠的,昇華文本,才能活躍思維。想想:全文55個字圍繞哪三個字寫的?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找到“甚聰惠”後,再引導學生品讀全文的對話,體會楊氏之子之聰惠。①從“應聲答曰”可看出他反應快。②從“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的回答中,可看出孩子會聽,能聽出孔君平話中話,也用孔的姓回敬孔。答得妙,加上“未聞”語氣委婉客氣,避免了對長輩的冒犯,且天衣無縫。③從“爲設果,果有楊梅”可看出他會待客,熱情、大方、有禮。最後再讓學生讀,反覆比較有無“未聞”兩字的微妙變化,使學生感悟到:幽默風趣的一說一答,使見面的場面非常輕鬆愉快,顯示出孩子的聰明機智和應對能力。

讀書要讀出味道來,抓住關鍵詞,帶着問題讀書,才能讀出味兒來,才能體會到讀書的樂趣。

第五板塊:熟讀成誦,豐富積累。(A2 5分鐘)

人常說:“熟讀成誦更要緊”,學完課文,然後創設情境讓學生誦背,更有利於積累語言,豐富語言。

第二課時

第一板塊:導入新課(4分鐘)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楊氏之子的聰明機智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誰能把這個小故事講給大家聽。以講故事的形式導入,既鞏固了上節所學內容,又導入了本課的學習。

第二板塊:讀寫結合,激發想象。(C1 26分鐘)

這個故事選自《世說新語》是南朝劉義慶寫的。有人考證說,楊氏之子叫楊修,但不是三國時期的那個楊修,這是一家之言。不過這個楊修也聰明過人,現在我們以楊修爲名,把這個故事分組進行新編。

第一組的同學:想象,楊修九歲了,他長得什麼模樣,用哪些語句可表現出他聰明機靈。第二組想象二、三句,楊修家是大戶人家,誰來開門?小孩是誰叫出來的?小孩出來後,會怎樣跟孔君平見面?第三組想象四、五句,小楊修拿出水果以後,他們怎麼說的?還會說些什麼?這一設計意在讀寫結合豐滿文本,讓學生豐富想象,使學習變成一種特殊的享受,變成一種精神需要。

第三板塊:交流蒐集的妙言故事。(C2 10分鐘)

生活中不乏精妙的語言,抽生讀自己蒐集的妙言小故事。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到中國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時,引導學生學會積累,提高語文綜合素養。

六、說板書:

楊氏之子 聰惠

楊——楊梅 反應快

會 聽

孔——孔雀 會 說

這樣的板書設計,內容精當簡約,能讓學生一目瞭然的感受到課文是從“孔、楊”兩姓上做文章,引發出歡樂的故事。故事中的小孩聰惠,表現在反應快,會聽、會說,突出了文章重點,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總之,整堂課始終以學生爲主,以讀爲主,讀中解,讀中品,最後熟讀成誦,既使學生讀懂了課文,又教給了學生學習的方法,更豐富了學生的想象力,激發了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課外拓展應把握好怎樣的度?

隨着有效教學框架的不斷深入,課外拓展已成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既豐富了學生的知識,又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真可謂一舉兩得,那麼課外拓展應把握好怎樣的度?

1、課外拓展要有針對性。例如學習了《楊氏之子》,楊氏之子的聰明機敏,巧妙應答給同學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課下,可讓學生繼續蒐集有關妙言小故事,感悟他們的語言藝術,豐富自己的積累。再如學習了《打電話》,可讓學生看電視時,注意相聲的表達藝術。

2、課外拓展要有上的性。無的放矢,什麼也做不好,課外拓展也同樣如此。爲使學生視野更廣闊,學完課文後,老師也可有目的的爲學生補充一些內容。如學了《兒童詩兩首》,可補充《山村孩子的畫》《童年》等,既使學生學到了知識,又節省了時間。

3、課外拓展要有可操作性。老師佈置的內容儘可能使學生在較短時間內完成,如時間過長,任務過大,會使學生失去興趣,也難以達到拓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