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上冊數學《角的初步認識》說課稿範文

作爲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說課稿,藉助說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什麼樣的說課稿纔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二年級上冊數學《角的初步認識》說課稿範文,歡迎大家分享。

二年級上冊數學《角的初步認識》說課稿範文

二年級上冊數學《角的初步認識》說課稿1

一、關於教材

1、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蘇教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七單元《認識角》的第一課時。本單元主要讓學生通過觀察和操作,初步認識角。角是一種最基本的幾何圖形,認識角是進一步認識其他幾何圖形的基礎。教材結合生活情境,引導學生從觀察生活中的實物開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幾何圖形,經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平面圖形的過程,體會平面圖形與簡單幾何體的關係,初步體會:“角在圖形上”。通過學生的實際操作,加深他們對角的認識。

2、學生分析:

在生活中,由於學生已經具備了有關角的感性經驗,所以聯繫生活實際開展教學有助於他們更好地學習。教學時,我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背景,從常見的物體出發,組織學生進行一些活動,豐富學生對角的認識,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3、教學目標:

爲了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依據課程標準及三維目標要求,確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①知識與技能:

使學生聯繫生活中的一些常見的物體初步認識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稱,能正確地指出物體表面的角,能在平面圖形中辨認出角。

②過程與方法:

在“找一找”、“摸一摸”、“畫一畫”、“指一指”、“做一做”等活動過程中,通過動手操作,探索角的特點、認識角,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③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a、讓學生在認識角的活動的過程中,體會與同伴合作交流的價值,獲得一些成功的體驗,培養尊重事實的理性精神。

b、讓學生在感興趣的情景中,增強動手操作能力,發展空間觀念。

c、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實際聯繫,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4、教學重點難點:

依據教學目標我確定的教學重點是:結合生活情景,使學生在頭腦中抽象出角,形成角的正確表象。掌握角各部分的名稱以及讀、記的方法,感受角的大小。

教學難點:感受角的大小與兩條邊叉開的程度有關。

5、教學準備:

教具:視頻和課件、3個實物鬧鐘。

學具:剪刀、三角尺、小棒、硬紙條、紙扇、課前作業題、方格紙。

二、說教法

“教必有法而教無定法”,只有方法得當,纔會有效。根據本課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思維活動的特點,我採用了創設直觀情境教學法、演示操作及引導學生合作交流的教學方法。

三、說學法

1、觀察思考法

學生在主動探索獲取知識的同時,掌握了學習數學的方法,訓練了學生用數學的`眼光來留意身邊的事物,培養了問題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實踐操作法

在動手實踐中,化抽象的數學知識爲看得着、摸得到的東西,學生既獲得知識,又學會了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3、自主探究法

學生之間通過討論、小組合作交流,自主學習,探究新知。

四、教學過程

基於對新教材新課標的理解,本着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以人爲本、滲透德育,體現數學源於生活並服務於生活的理念。

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環節:

1、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①、觀看視頻

老師:同學們在上課之前我們先來看一段視頻,好嗎?

(播放第49屆世界乒乓球男女混合雙打頒獎儀式視頻)

老師:好,同學們視頻看完了,誰來告訴我你都看到了什麼?

(學生暢所欲言)

老師:誰來說說看到這個激動人心的場景你有什麼感想?

(在這裏滲透德育:熱愛祖國,好好學習,爲國爭光)

②、引入課題

老師:大家剛纔看到的我國的五星紅旗上有什麼圖案?

老師:對,是五角星。那現在大家再仔細觀察一下五星紅旗上的五角星有什麼特點?(出示課件:五星紅旗圖)

老師:對了,大家觀察的真仔細:有五顆五角星,每一顆五角星上都有五個角。你認識角嗎?你瞭解它多少呢?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和角有關的知識。(板書課題:角的初步認識)

(設計理念:這一環節的教學設計是讓學生通過觀看視頻,激發愛國熱情,並由五角星圖案引入課題)

2、自主學習,探究新知

①、找一找生活中的角,初步感知角。

老師:其實角在我們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生活中也處處存在着角,只要你善於認真觀察。

課前作業1:

你認識角嗎?你還能在哪些物體的面上找到角?

同桌討論交流。

全班彙報:學生拿實物邊指邊說:比如剪刀、三角尺、鐘錶上、長方形、正方形、書本的封面上、紅領巾上等。

同學們找到這麼多物體的面上都有角,你們真棒!

②、認識抽象角。

老師也找了一些物體,觀察:在這些物體的面上有角嗎?

如果把這些角畫出來,是什麼樣的圖形呢?請小朋友仔細看。(動畫演示拓角的過程:認識抽象角)

指着畫出的角介紹:像這樣的圖形都是角。

③、探究角各部分的名稱。

討論:請小朋友仔細觀察一下,這些角的圖形有相同的地方嗎?

彙報交流:都有2條直直的線,而且2條線有一頭是接在一起的。

課前作業2:

角由幾部分組成?你能分別給它們起個名字嗎?

同桌討論交流。

全班彙報。

學生甲:(上黑板指着說)這兩條直直的線叫角的邊,兩條邊接在一起的點就是角是頂點。

老師:好,真棒!她用了2個詞:頂點和邊,你們同意嗎?

④、感知角的特徵。

摸一摸三角尺上角的頂點和它的兩條邊,說一說有什麼感覺?

小結:

a、頂點是尖尖的,邊是直直的。

b、每個角都有1個頂點,2條邊。

教師結合課件演示邊畫邊板書。

⑤、從生活中再次找角。

課件演示:生活中到處都有角,大家看這幅畫中哪裏有角?

(邊看邊找角)

(設計理念:這一環節的教學設計是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先在實物上找角;在直觀認識的基礎上,利用多媒體抽象出角的圖形,讓學生感知角的特點,符合學生認識幾何圖形的一般規律,體現了學生數學學習的過程就是建立在己有經驗基礎上的一個主動建構的過程。在抽象出角的圖形後,引導學生再回到生活情境中,在周圍的物體上找角。這樣不僅豐富了學生對角的表象積累,而且進一步感受了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

3、觀察比較,感悟角的大小

①、認識角是有大小的。

老師:同學們找到了這麼多角,這些角都一樣大嗎?

課前作業3:

你認爲角都一樣大嗎?有無大小之分?那麼角的大小跟什麼有關?驗證一下你的說法吧!

小組討論:

全班彙報交流。

學生甲:用小棒搭2個角驗證角有大小之分。

學生乙:用2根硬紙條做1個角,邊說邊旋轉角的一條邊,使角慢慢變大。

學生丙:將2個角的頂點和一條邊重疊,看另一條邊的位置,就知道哪個角大。

②、探究角的大小與什麼有關?

老師:通過大家剛纔的展示,發現角是有大小的,那麼角的大小與什麼有關?(同桌討論交流)

老師:大家可以打開紙扇再合攏,看角有什麼變化?(打開紙扇角變大,合攏紙扇角就變小)

再看課件演示:角的變化,誰來總結?

學生小結:角的大小與兩條邊叉開的大小有關。兩條邊叉開越大角就越大,叉開越小角就越小。

老師:角的大小與兩條邊的長短有關嗎?

火眼金睛:想一想,哪個角大?(課件出示兩條邊長短不一樣但大小一樣的2個角)(學生先用小棒驗證後電腦再演示兩個角重合的過程)

學生得出結論:角的大小與兩條邊的長短無關。

③、比較角的大小。

出示3個鐘錶實物:

(在這裏滲透德育:珍惜時間,守時誠信)

轉動鐘面上的時針和分針,兩根針就形成了大小不同的角。

下面鐘面上的3個角,哪個最大?哪個最小?

(設計理念:在感悟角的大小這個環節中,我讓每個學生都動起來,親自去實踐體驗,讓學生用準備好的活動角和紙扇,隨意扯動角的兩條邊,觀察角的變化,並在小組討論,再利用多媒體動畫演示,最後得出結論)

4、畫角

①、學習畫角的方法。

老師:你會畫角嗎?

學生嘗試在方格紙上畫出所喜歡的角。(老師巡視觀察)

老師:誰來說一說你是怎樣畫的?

(課件演示畫角的過程)

②、畫出大小不同的角。

老師:剛纔大家在方格紙上畫了一個角,你看它多孤單呀!你能在它的左邊畫一個大姐姐在它的右邊再畫一個小妹妹跟它一起玩嗎?比一比誰畫的最漂亮!(滲透人與人之間的親情)

(設計理念:這一環節的設計既能有效加深學生對角的認識,又有利於學生進一步積累操作學習的經驗,不斷提高動手實踐的能力)

5、課堂小結

這節課,每一位同學都開動了腦筋,通過自己的主動探索和同學之間的密切配合,從生活中獲得了許多新知識,老師真爲你們感到驕傲!誰想說說你的收穫!或你還有哪些疑惑?說出來,大家一起討論一下?

(設計理念:這一環節與課的開始相互照應,使數學活動“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再一次將數學學習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聯繫起來,讓大社會成爲小課堂的延伸,成爲學生獲取更多知識的大舞臺)

6、板書設計

角的初步認識

(邊)

(頂點)

(邊)

一個角有(1)個頂點,(2)條邊。

7、課堂練習

設計理念:通過以上教學,學生對角有了一定的認識,這些練習題主要考察學生對本節課知識點的掌握情況,瞭解學生是否能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並使學生對所學知識加以鞏固

8、教學反思

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教學過程中十分重視對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的訓練,讓學生在實踐中感知,通過自己的努力解決問題、獲取知識。在教學中我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首先讓學生從生活中觀察角的存在,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材料製作角,從而體會角的大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然後進行合作探索、彙報交流,將學習主動權放給學生。在角比較的環節中,通過多種比較方法培養學生的多向思維和空間觀念,這樣,學生的操作技能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合作意思。

以上是我的教學設想,這節課的設計以新課標的理念爲指導,以新教材爲載體,以學生的發展爲目標,以活動學習和合作探索爲主要方式,讓整個教學過程融入學生的生活世界之中,打通書本世界與生活世界的聯繫,實現他們之間的有效溝通。那麼,學生將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世界中去挖掘無盡的教育財富,生活世界也就成了學生最豐富的學習資源。

二年級上冊數學《角的初步認識》說課稿2

一、說教材

角的初步認識這一教學內容是學生在已經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生熟練掌握這部分內容也爲以後進一步學習和研究三角形、長方形和正方形等幾何圖形奠定了基礎,起着承前啓後的作用,教材一開始就從學生熟悉的校園生活情景入手,引導學生觀察實物中的角,讓學生初步感知角並通過例1,從三種實物中抽取出角,在此基礎上介紹角的各部分名稱,說明角的.特徵。然後再讓學生通過用紙來折角和用硬紙條做活動角等實踐操作活動,進一步感知角,最後讓學生動手畫一畫角。教材這樣的安排是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出發,根據兒童的年齡特點,讓他們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這符合數學課程標準中所倡導的理念。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對教材的理解以及學生的認知水平,我制定了以下三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結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動,使學生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知道 角有大小,初步學會用尺畫角。

2、能力目標: 通過讓學生觀察、操作、分析、比較,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互助協作的團隊精神;使學生知道生活中處處有角,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說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建立角的概念,知道教的各部分名稱。

難點:初步建立角的大小的概念,引導學生畫角的方法。

四、說教學策略

角對於小學二年級學生來說比較抽象,因此爲了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角,學生觀察、操作、演示、自學討論等方法有機地貫穿於教學各環節中,引導學生在感知的基礎上加以抽象概括。讓學生由感知形成表象到理解概念這一認知規律。使學生在觀察中分析,在動手中思維、在練習中鞏固,在合作中學習。

通過“找一找、認一認、折一折、做一做、畫一畫”等實踐活動,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感悟其中的道理,建立角的表象、豐富了對角的認識,發展了學生的空間觀念,體現了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的過程這一理念。

五、說教具、學具

教具:多媒體課件、三角板、已做好的角、吸鐵石 、圓形紙

學具:三角板、已做好的角

六、說教學過程

1、複習引入

出示長方形圖、正方形圖、三角形圖後,請學生說一說下面各是什麼圖形,完後教師闡述: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種跟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不一樣的新圖形:它就是角,這節課只對它進行初步認識(板書課題:角的的初步認識)

2、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1) 出示學校的一角的圖片,讓學生觀察並說一說哪些地方有角,之後課件把校園圖中的角用明顯的紅色標識出來,課件出示剪刀,易拉罐,水龍頭的圖片,再一次讓學生觀察並說一說哪些地方有角 並把物體表面上的角請下來,然後讓學生仔細觀察這三個角,說說你發現了他們有什麼共同點?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小組討論。這裏讓學生從觀察實物中抽象出角,使學生經歷數學知識抽象的過程,感受到數學知識的現實性,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現實問題,從而激發學生探索數學的興趣。

小組討論後彙報並引導學生得出:他們都有尖尖的部分,都有直直的兩條線,這時教師教師在課件上以一個角爲例,告訴學生這尖尖的部分叫角的頂點,直直的兩條線叫角的邊。也許在課的開始,學生對於自己所認識的角是在日常生活中積累的,是模糊的,是非數學性的,然而在這時,學生通過觀察、比較,這時候學生所建立的是角的正確的表象。

接下來請2個學生上來指指屏幕上的另外兩個角的頂點和邊(這個環節的目的是讓學生深刻體會到角是由一個頂點兩條邊組成的)

總結:一個角有幾個頂點?幾條邊?答案板書出來。

(2)判斷“練習中的第一題”

找一找,下面哪些圖形是角,哪些不是角?讓學生判斷,不是角的說說爲什麼不是角。(這個環節的目的也是爲了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角一定是由一個頂點和兩條邊的組成的)

(3)找生活中的角

告訴孩子們,其實,不光在這些圖片中有角,我們的身邊,有好多角陪伴着我們。教師先以黑板面上的角爲例示範指出,再請學生在教室裏找一找並和同桌說一說,看看哪些物體的表面上有角並指出角的頂點和兩條邊。學生小組活動後請若干學生向全班彙報找到的角,並指出頂點和兩條邊。

教師闡述:一間教室就有這麼多的角,那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角更多了,你們課後可以再去生活當中找找。

這一環節讓學生鞏固了數學中的角後,讓學生回到生活,用所學過的數學知識更理性地找角,這樣的設計,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培養了孩子用數學的眼光觀察周圍世界的意識和能力,也讓孩子有了成功的體驗,培養孩子們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

3、折角

當學生頭腦中形成一定的表象後,讓學生折角,把準備好的紙,在教師的引導下折出自己喜歡的角。然後讓學生觸摸角並感知角的頂點是尖尖、角的兩條邊是直直的。(這過程能讓學生從視覺感受的方式過度到觸覺感受,進一步深化了學生對角的認識)

4、活動角

讓學生把手上的活動角變得大點怎麼變?再變大點怎麼變?變小點怎麼變?再變小點怎麼變?如果把做好的角的邊剪掉一點,角的大小變了嗎?如果把角的邊延長一點,角的大小變了嗎?組織學生討論:角的大小和什麼有關?與什麼無關?並把結論板書。(這一環節,使學生對角的大小有一些直觀的認識,初步感知比較角的大小的方法。並通過實踐操作、體驗、思考、交流等活動,使學生體會到角的大小與兩邊叉開的大小有關。)

5、動手畫角

教師闡述:你們剛纔認識了角,也會折角,想不想自己也畫一個漂亮的角呢?接着教師先示範畫一個角,強調要用尺子畫,再讓學生嘗試畫角。教師進行巡視,幫助有困難的學生。待學生完成之後,請幾名同學在幻燈片下向全班展示畫好的作品,其他學生對其作品進行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