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說課稿範文集錦六篇

作爲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說課稿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說課稿範文集錦六篇

說課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本課是泰山版六年級下冊信息技術第一章第二節的內容,課題爲“修飾文章”。這部分的理論知識在教室中已經提前介紹過,在上課時,主要任務是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提高動手能力。

本節課主要是讓學生學會文章比如字體、字號等的修飾,學習使用Word文檔的方法,使學生在生活中也能熟練使用本節課知識。

二、學情分析

本節課的授課對象是六年級學生,由於在上學期已經有了一定的信息技術基礎,學生對選定等操作已經較爲熟悉,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適當的進行拓展操作,但也要注意學生的接受能力,在學生學會的基礎上加快速度。同時通過實際動手操作、討論探究等方式使學生都能有更好的發展。

三、設計思路

本節課我採用“引導、嘗試、練習”的教學方法,從實際問題出發,通過創設問題情境,提出探究任務,讓學生自主探究對Word文檔進行操作的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同時,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

四、教學目標

按照課程標準,本節的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與技能

1. 爲文字設置合理的文字格式

2. 爲文章設置規範的段落格式。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學習和實際操作,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操作能力和自學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對信息的處理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引導學生選擇恰當的修飾格式,對文章進行字體、字號、段落等規範化修飾。消除任意修飾、求多求繁的認識及操作誤區。

五、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爲文字設置合理的文字格式

難點:爲文章設置規範的段落格式

六、教具及電教手段

多媒體課件、多媒體教室

七、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在上節課中,我們已經初步瞭解了Word的一些基本操作,對文字、段落的修飾也有了一定認識,只是缺乏實際操作練習。這節課我們就親自動手,嘗試將word文章修飾爲大家喜歡的模樣。

(二)進行新課

放映PPT,公佈本課目標。

一、複習上節課所學理論知識

1、修飾文字(字體、字號、顏色等)

2、修飾段落(對齊方式、左右縮進、首行縮進、行距)

二、引導學生進行操作練習

⒈修飾文字

⑴第一步: 設置正文字體

選中一段或全部正文,執行“格式/字體”菜單項,設置爲小四號、宋體字。

第二步:設置標題字體

選種文章的題目文字,利用工具欄將其設置爲二號、黑體字。類似地,把一級標題設置爲四號、黑體。

第三步:設置標註字體

選中“說明”等標註性的文字,將其設置成爲小五號、楷體。

⑵修飾段落

一段版式規範的文字,首行要空格,字與字之間、行與行之間都要有一定的間隙,否則文章顯得非常擁擠,可讀性差。下面老師就教同學們如何進行段落設置

第一步:設置題目“居中”格式

先選中文章題目文字行,然後拖動標尺懸垂至文檔左邊,再單擊工具欄上的“居中對齊”按鈕。

第二步:設置正文段落格式

選中正文文字,右擊執行段落菜單選項,設置方式爲兩端對齊;設置首行縮進2字符;設置行距爲1.5倍。

(三)鞏固練習

通過簡單的練習題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應用,使所學知識得到進一步的昇華。

八、教學反思

l、本節課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導作用和教師的引導作用,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和問題探究能力;組織學生討論、研究,歸納總結,培養學生的問題探討能力和知識歸納能力。本節課以重視學生實踐操作爲主,理論學習爲輔。在以後的課堂教學中,要適當安排與文檔編輯有關的內容,提醒學生編輯也可能給你的書寫能力(比如書法的退步等)造成負面影響。

2、由於個人能力和家庭環境等多方面的原因,學生個體情況差異較大,應該重視分類指導和異步教學,最大程度的高效率的利用課堂45分鐘。

說課稿 篇2

一、 說教材

【教材分析】

單元地位:

《老人與海鷗》是小學語文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文章。本組課文向我們講述了發生在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感人故事,展示了動物豐富的情感世界,讀來令人難以忘懷。

學習本組課文,要求學生繼續練習用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注意體會課文表達的感情,並揣摩作者是如何把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感情寫真實、寫具體的。

主要內容:

《老人與海鷗》這篇課文,講述了一個真實感人的故事。吳慶恆老人十多年如一日,每逢冬季來臨,每天到翠湖之畔去餵食海鷗,風雨無阻,老人去世後,海鷗們像是爲老人守靈的“兒女”,不忍離開自己的親人。

文本結構:

課文結構清楚,可分爲兩大部分,前半部分通過老人喂海鷗、喚海鷗、談海鷗等事例表現了老人對海鷗無私的愛;後一部分則通過老人死後,海鷗在老人遺像前翻飛、盤旋、肅立、鳴叫等悲壯畫面,展示了海鷗對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

【學情分析】:

六年級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慾強,樂於表達,樂於與人交流,情感豐富,但他們的生活經驗畢竟有限,對文中描繪的情景,僅憑想象難以深刻感受,需教師提供直觀場景圖,配以音樂渲染幫助學生理解。

【教學目標】:

本篇課文需要兩個課時,我在這裏着重說的是第二課時的設計。第二課時是在第一課時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着重理清課文的脈絡,切實感受到老人對海鷗的一片深情的基礎上進行的。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特點,我擬定了以下幾方面的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老人對海鷗的愛與海鷗對老人的感情。

2、抓住課文的重點詞句,體會句子的意思,並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感情寫具體的。

【教學重難點】:

根據對教材的分析和對學情的把握,我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抓住課文中的重點詞句,通過朗讀、想象,體會海鷗對老人的深厚情誼。

教學難點是:揣摩作者是如何將海鷗對老人的真摯情感寫真實、寫具體的。

二、說教學法

現代教育倡導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強調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在學法上我設計整合全文的問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學生用質疑法閱讀課文,運用勾畫、批註、圈化、朗讀、想象的方法,品味重點詞句,引導學生走進自主探究的境界,體會蘊含其中的深厚感情,感受人與動物的親情,感受大自然的和諧之美,加深對教學內容的認識,對知識的接受,點燃他們熱情的火花。

本篇課文感情真摯,文字流暢,課文中描寫海鷗的句子寫得非常生動傳神,特別適合學生讀中感悟,因此在教法上我採用以讀悟情的方法,將朗讀和體會結合起來,在學生品味理解課文後適時指導學生朗讀。寫應成爲閱讀教學中不該淡出的環節,讀寫應有機結合。因此,我在教學中趁熱打鐵,進行了讀寫結合,在學生充分品讀感悟的基礎上,安排學生小練筆。讓學生把在學文中的真情流露記錄下來。又配合多媒體課件創設情境,來渲染氣氛,讓學生通過形象、直觀的畫面體會出老人與海鷗的深厚感情,激發學生讀文時的感情的表達。

三、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我上的是《老人與海鷗》第二課時。爲了有效地落實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設計了以下四個環節的教學流程。

(一)複習導入,奠定情感

首先我以回顧性的方式進入這節課,提問學生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老人與海鷗之間發生了哪些事啊,那你有什麼感受呢?學生通過第一課時的學習回答:體會到了老人對海鷗無私的愛。由此爲新課開始奠定一個情感基調:這節課讓我們再次走進老人與海鷗的世界,去感受動物與人濃濃的親情。

【設計意圖】:以複習導入的方式進入新課,開門見山,讓學生快速進入課堂,進入課文,收效良好。

(二)仔細研讀,入文解疑

這個環節我又分成三步:

第一步:以“親人”引入

學生自讀14~19自然段,思考:你感受到了一種什麼情感?先讓學生在讀後說說自己整體的感覺,先對文章大體思想有個認識。再用誰是你的親人?怎樣的人算親人?那海鷗和老人、動物與人類之間有血緣關係嗎?等問題來指導學生找出那句直接點出了海鷗是老人的親人的話。

第二步:以“愛”爲主線,圍繞“意想不到”展開

在這個步驟我先請一生朗讀課文16、17兩段,其他同學思考:海鷗們做了哪些意想不到的事情,你有什麼樣的感受,劃出相關的句子,並作批註。接着,學生反饋找到的句子,交流點有四處,主幹問題是:①讀了這句話,你感受到了什麼?並講自己的體會。②當中重點詞是什麼意思?③指導朗讀。

第三步:總結“震撼的情”

老師先提問是什麼原因會發生這樣“意想不到”的事呢?再用過渡語講解省略號單獨成段的作用,既講解了省略號單獨成段的作用,又給這部分作了很自然的結尾。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帶着問題讀書,能促進學生個性化閱讀。第二部分是整堂課的重點,其中的第二步——圍繞“意想不到”展開部分是重點中的重點。教學中我提出了一個大問題——海鷗們做了哪些意想不到的事情,你有什麼樣的感受,找出相關的語句,並作批註。這種充分地讓學生自讀自悟的形式,特別有助於學生思維的訓練、表達能力的提升,還能培養學生的預感,真可謂“一舉多得”。

另外,語文本身所具有的人文性、情感性,讓每一篇課文提供給學生們的總是不同的閱讀感受。語文教學應該是以讀爲本,特別是閱讀教學中,如果離開了聲情並茂的朗讀,只是理解內容,那樣的閱讀教學會是殘缺的。教學中我將朗讀和體會結合起來,在學生品味理解課文後適時指導學生朗讀,加上採取不同方式的讀(範讀、指名讀、引讀、齊讀)激起學生朗讀的興趣,達到以讀代講,以讀悟情的目的。

(三)品味送別,想象寫話

1、這部分先用師生配合讀的形式再次有感情地讀讀15~17自然段。再用課件出示

(1)假如你是一隻老人曾經餵養過的海鷗,面對天堂裏的親人——老人,你會對他說些什麼

(2)假如你是天堂裏的老人,回憶與“兒女們”海鷗相伴的一幕幕,面對悲痛欲絕的海鷗,你會對它們說些什麼?

(學生分成兩大組伴着音樂想象寫話)

2、伴樂,生寫,交流。

【設計意圖】:此環節的設計,意在引導學生在理解文本的同時昇華自己的閱讀體驗和感悟,讓學生讀懂作品,進一步深入理解課文主旨,領悟真諦,通過超越文本的讀書讓學生變得智慧、變得美麗。

(四)、總結全課,情感延伸

最後我總結全課:同學們,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故事感動了很多很多的人,後來,人們在翠湖公園裏建立了一個銅像(出示課件圖片),並且解說:20xx年1月18日,海鷗老人的塑像在翠湖公園揭開面紗,一位慈祥的老人坐在水邊面帶微笑,手捧鷗食,伸向空中,紅嘴鷗在他手上、肩上翩躚環繞,一幅人鷗和諧的美麗畫面永久定格。同學們,老人十幾年如一日與海鷗相依相伴,是緣於一個字,那便是──愛,海鷗與老人相知相隨,也是緣於一個字──愛,這老人與海鷗的故事,其實就是一個關於“愛”的故事。其實這個故事,也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只有人愛自然,自然也纔會愛人,地球也才能永遠充滿愛,充滿和諧。生活中,像老人一樣愛護動物的人還有很多,有你,有我,有大家。希望我們每個人都來關愛動物,都和動物和平共處!

【設計意圖】:此環節的設計意在使學生用心靈傾聽,用心體驗,“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使學生帶着收穫,帶着思考,帶着信心,走向新的課堂,開始新的探索。

四、說板書設計

本板書的設計彰顯了行文思路,凸顯了文章主旨,畫龍點睛地濃縮了文章內容。

21、老人與海鷗

老人關愛海鷗 喂海鷗

喚海鷗 無私的愛

談海鷗

親人般美好的情誼 (愛)

海鷗送別老人 翻飛盤旋

肅立注視 震撼的情

白色旋渦

說課稿 篇3

一、說課本

幼兒園科學範疇是一門體系性、邏輯性很強的學科,有着自身的特點和紀律,要從幼兒的生活現實和知識履歷中感覺事物的數目干係並體驗科學的風趣。在這次活動中,充實引發幼兒的體現慾望,這也非常切合幼兒的年事特點和學習特點。新《綱領》也指出:教學活動的構造要注意幼兒的歷程體驗,這是喚起幼兒主體意識的焦點,是引導幼兒積極的情緒態度和學會學習的要害。而時間對幼兒來說比力抽象,他們腦海中時間的觀點是含糊的,他們不知道一分鐘到底有多長,能做幾多事?辦事磨蹭、浪費時間的徵象到處可見。因此這次科學活動《一分鐘》應從幼兒的“體驗”爲主,讓他們通過親身視察、操縱、比力、發明和感知一分鐘的時長,知道抓緊時間就能做很多事變,從而愛惜一分一秒,形成開端的時間觀點,爲即將到來的小學生活打好基礎。

二、說目的

活動目的是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對活動起導向作用,憑據年事特點及現實環境,設計了三個目的:

1、知道一分鐘的是非和代價,開端樹馬上間觀點,明白愛惜時間,辦事不磨蹭。

2、實驗在一分鐘裏做一件能讓別人快樂的小事。

3、學習制定時間設計,並能按設計實行。

目的重點:正確掌握一分鐘的觀點和時長。

目的難點:知道抓緊時間,開端了解應公道的利用時間。

爲了有用的突破重點和難點,我接納了肯定的方法,如:讓幼兒視察、體驗、比力等探索,在活動中發明題目,建構積極有用的師幼互動,新《綱領》指出:老師應成爲學習活動的支持者、互助者、引導者,活動應力圖形成“互助探究式”的師幼互動。因此,老師不但要與孩子同等的到場,更應具備對幼兒科學教育活動的視察、研究和引導的技能,同時適應幼兒的創造性、頭腦性,接納相應的相宜的教法和學法。

三、說教學準備

爲了更好的辦事於本次的活動目的和完成活動內容,我做了如下準備:

1、實物大鐘:讓幼兒直觀瞭解一分鐘的時間觀點。

2、幼兒處於活動的岑嶺時期,好動是他們這一年事段的突出特點,因此,我設計了遊戲“秒針蹦蹦蹦”,遊戲的引出,爲幼兒掌握一分鐘的是非做了精良鋪墊,充實變更了幼兒的積極性,使幼兒學習更自動更積極。

3、多媒體課件的播放,爲本活動掌握的目的起到了一個緊張的作用。

4、橡皮泥、水彩筆、球、圖書的提供,爲幼兒打開了又一知識的通道,通過這些質料的操縱,讓幼兒更明白的體驗到一分鐘的意義。

5、灌音機的利用爲幼兒的自主學習打開了一扇窗戶,孩子們在高興的音樂聲中,做着自己以爲非常故意義的事變,既得到了關愛的體驗,又領會到給人帶來快樂的同時,自己也會得到快樂。

四、說教法

《綱領》誇大幼兒是中央,教育活動應以幼兒的必要、興趣,尤其是幼兒的履歷來舉行,學決定教,在活動中我對自己的腳色定位是一個到場者,我盼望和孩子配合發明、討論、探求,接納相宜的方法構造教學,接納以下教法:

1、題目設置法:在活動中得當的提出題目,有助於兒童的頭腦,開導學習、不停思索、不停朝上進步。

2、多媒體演示法:在活動中運用多媒體教學,切合幼兒的特點,容易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引發學習興趣和熱情。

3、遊戲到場法:充實變更幼兒的積極性、到場性。

五、說學法

以幼兒爲主體,創造性條件讓幼兒到場探究活動,不但進步和熬煉了本領,越發昇華了孩子的情緒。

1、多渠道到場法:新《綱領》科學範疇當中目的明白提出:幼兒能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題目,用得當的方法表達,交換探索的歷程和效果。因此,在活動中我引導幼兒看看、說說、蹦蹦、做做等多種感官的到場,不知不覺就對這次的活動孕育發生了興趣。

2、直觀法:讓幼兒通過多媒體課件直接得到生活履歷。

3、發言法:讓幼兒在交換中說出自己的明白和見解,充實體驗語言交換的興趣,同時幼兒的口語本領也得到了生長。

六、說活動過程

《綱要》提出:“在教學活動中要充分體驗幼兒的`主體地位,教師爲主導作用,要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造、肯定和接納他們獨特的表現方式,分享他們的快樂。”爲了體現《綱要》精神,這次活動以“一分鐘”爲線索,引導幼兒多方參與,從而培養幼兒的表現力。整個活動程序共分4個環節來進行。

1、感受一分鐘的時間

爲了準確感受一分鐘的時間概念,在這一環節中設計了3個小環節。

首先出示一個實物大鐘,教師指導認識鐘面上的三位針寶寶,對於大班的孩子來說對分針、時針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重點直接放在秒針上,教師拿鍾比劃告訴幼兒秒針的祕密,秒針走一週就是一分鐘。然後教師和幼兒一起和秒針走一圈,秒針走一下師幼數一下,這時教師進行小結:秒針走60下,也就是走一圈回到原來的位置就是一分鐘;其次引導幼兒看秒針的方法,不管秒針從哪個數字開始走,只要轉一圈後回到原來的地方就是一分鐘;最後師幼同做“秒針蹦蹦蹦”的遊戲,室內地面上提前佈置好大鐘,幼兒來當小秒針,幼兒不僅積極參與遊戲,同時鞏固了一分鐘的時長。

2、體驗一分鐘

教師拿出準備好的適合幼兒但不關乎技能的各種操作材料,比如:橡皮泥、水彩筆、紙、球、圖書,讓幼兒自由選擇喜愛的一樣,教師計時一分鐘,之後記錄操作結果,交流彙報。這個環節的體驗,幼兒不但對一分鐘有不同的體會,同時也知道了短短的一分鐘可以做不同的事情。

3、重要的一分鐘

播放多媒體課件,課件內容:元元由於早上貪睡一分鐘,上學卻遲到了20分鐘,中間遇到了紅燈,沒有趕上公交車,元元兩次嘆氣:要是早一分鐘就好了。課件的動畫效果不僅吸引了幼兒的眼球,也使幼兒認識到了一分鐘的重要。這時教師和幼兒討論制訂時間設計,抓住重要的每一分鐘。分發時間設計表,內容包括:早上起牀、穿衣、疊被子、刷牙、洗臉、梳頭、吃飯、上學路上各用多長時間,回家在爸爸媽媽的幫助下做好設計表,貼在家裏最顯眼的地方,讓爸爸媽媽監督,按設計執行,這個環節幼兒體會到了一分鐘的重要,並懂得珍惜時間,做事不磨蹭。

4、快樂一分鐘

教師提出問題:一分鐘,你準備做一件什麼事讓別人能感到快樂?幼兒各抒己見,最後一分鐘幼兒嘗試用各自的方式讓同伴和教師在短短的時間裏快樂起來。幼兒嘗試時教師播放歡快的音樂。

活動反思:

通過在本園的試課和二幼的上課,我對此項活動有了一些反思,反思如下:

目標達成分析

1、《一分鐘》活動目標,主要來源於生活,在幼兒已有的一些相關經驗的基礎上,知道一分鐘很短,但可做很多有意義的事,目標達成較好。

2、運動中的質料與情況的投放,爲本次運動目的的告竣建立了肯定的條件。如孩子在看大鐘體驗一分鐘中,相識到了一分鐘便是60秒,在實驗做一件事體驗一分鐘時,孩子通過自己辦事,體驗到了短短的一分鐘,卻可以做很多自己想做的事,同時在運動中我又爲孩子建立了很多體驗後的交換時間,讓孩子們絕不拘泥的大膽報告,擴展了已有目的的涵義。

不敷之處與革新思緒:

1、孩子在體驗時,自由操縱種種質料玩一分鐘,原意是想讓孩子通過玩某種工具或畫一幅畫,還沒畫完,一分鐘就到了,從而體驗到一分鐘的是非,但在實行歷程中,孩子們純粹是爲了完成使命而機器地去操縱,讓我意識到了準備上的不敷,由此我想到了革新的計謀,就因今後應該準備孩子們較感興趣的事變,再加上導語的渲染,信賴結果會紛歧樣。

2、末了一個關鍵,是想讓孩子通過大秒針的滴答聲和高興的音樂聲,邀宴客人老師舞蹈,使本運動到達一個熱潮,但由於孩子膽小,只有個體幼兒敢,大部分幼兒都放不開,這闡明孩子們缺乏自大和體現慾望。因此,必要革新的是,在以後的運動中,應積極培養孩子的自大心,讓孩子們敢玩,敢說,收放自若,充實發揮各方面的本領,以得到全面生長。

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在生活中,等待是不可避免的,學會等待也是遵守規則建立秩序的必要條件。據平時對幼兒的觀察,發現中班孩子在等待時往往表現得不夠耐心,經常出現吵鬧、遊離於活動之外等現象。於是,我們結合幼兒的生活實際,從幼兒園的一日活動着手,從傾聽等待、排隊等待、合理安排等待時間三個方面設計了社會活動“學會等待”,旨在從小培養幼兒耐心等待的好習慣,增強幼兒文明意識。

二、說目標:

根據教材內容,我制定了以下三個目標:

1.結合生活實際,理解等待的意義。

2.通過交流討論,探討等待的多種方式。

3.逐步養成安靜有序等待的好習慣。

三、說準備:

根據活動內容和目標,我準備了以下這些來完成我的活動:

卡通小鬧鐘、時鐘音樂、等待標誌、情境圖,視頻

四、說教法:

《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爲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通過《綱要》,我以幼兒爲主體,以小鬧鐘爲主線貫穿活動始終。結合幼兒的生活實際,從幼兒園的一日活動着手,從傾聽等待、排隊等待、合理安排等待時間三個方面來完成活動目標。通過交流討論,逐步讓幼兒養成安靜有序等待的好習慣。

五、說學法:

幼兒在學習有序等待的活動中,通過視頻,幼兒對生活常規的秩序有了更深的瞭解和認識。他們會自己判斷怎樣有序的完成各項生活常規纔是對的。幼兒在活動中再次洗手時,就知道如何有序等待纔是不會出現擁擠現象。還有在餐後活動和離園活動時應該如何做纔是有序的。

六、說過程

整個活動通過導入激法興趣、觀察理解、探討方法、遵守常規等來進行活動。

首先我以出示小鬧鐘引起幼兒興趣,讓幼兒對活動的時間有了個概念。

接着我讓幼兒說說上課時應該有那些等待的常規,讓幼兒自己體會,自己遵守常規。

再接着通過視頻,讓幼兒清楚大家餐前餐後都是如何做的,那樣做對不對,爲什麼?然後讓幼兒說說,平時餐前餐後離園時應該怎樣耐心等待纔是妥當的。

活動最後讓幼兒想想哪些地方也要耐心等待的,讓幼兒知道任何活動都是要有秩序,要想有好的秩序,必須要學會耐心等待。這時已經把活動的教育目的達成。結尾用一個舞蹈結束。這樣做爲的是放鬆幼兒身體,緩解上課帶來的疲勞。

七、教學亮點:

在中班進行有效的秩序教育十分必要。如何搭建適宜的支架,使幼兒變被動爲主動,進而去自覺地理解、接納並遵守相應的規則呢?我進行了大膽的嘗試,使幼兒在回憶經驗、交流討論、觀看視頻等過程中理解了等待的意義。

本次活動體現了兩個特點:

1.以“小鬧鐘”爲主線,串聯活動過程。

一個小鬧鐘貫穿於整個活動過程,不同時段配上海頓的經典樂曲《切分時鐘》,幼兒學着小鬧鐘的鐘擺隨樂起舞,充分體現了玩中學帶來的快樂。孩子們在動靜交替、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習等待的方式。

2.以“兒歌”作總結,凸顯活動目標。

活動中,每個環節的提問,都能激發幼兒的經驗回憶,少了教師的機械講授,多了一些輕鬆與自然。同時,老師還適時地加入兒歌進行總結,琅琅上口的兒歌生動地概括了等待時需要懂得的秩序,讓抽象的規則變得易於理解、便於記憶。

說課稿 篇5

如果說正確把握教材的意圖,領會新課標精神是肥沃的土壤,那麼隨時更新的教育理念,紮實的理論功底則是源源不斷的清泉。只有源源不斷的“清泉“灌溉着肥沃的“土壤”,才能使土地上呈現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

一、 說教材與學生

《連加、連減》一課出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一冊72頁。連加連減這一知識點經常用來解決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問題,將它放在學習了10以內兩個數相加減的後面,一方面是對加減法含義的一個拓展,另一方面也體現新課標提出的“人人都能獲得必要的數學”這一理念。這也是本單元的一個難點內容,主要難在計算過程上,都要分兩步進行口算才能算出結果,特別是第二步計算要用到第一步算出的得數作加數或被減數,才能完成計算任務。而且這個知識點的思維方法對學習20以內進位加法有很大的幫助,所以這個知識點在教材中的位置是比較重要的。學生在學習這個知識前已經熟知加減法的含義,對10以內數的加減口算也比較熟練。而且學生具有“添上、再添上”與“去掉、再去掉”的生活經驗,所以理解連加、連減的含義並不困難。但是一年級兒童受到年齡特點的限制,注意力易分散,有意注意時間短,思維還處在具體形象思維階段。像連加連減這樣需要較強注意力的知識點,對他們來說是學習上的難點,表現在由於看不見或忘記第一步計算結果而導致第二步計算受阻的現象。

二、 說教學理念

1、數學文化觀。數學是一種文化,它不僅表現爲一個結果,更加重要的是它是人類文明發展過程的一個見證。所以教學上應讓學生去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注重學生的經歷與體驗。

2、建構主義心理學理論:數學學習是一個主動構建的過程,學生必須在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使新的數學學習材料與原有的認知結構相互作用,主動地建構新的數學認知結構。

三、 說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知道連加、連減的含義和運算順序。

2、技能目標:掌握連加、連減的運算順序,正確進行口算。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在遊戲中學,使學生喜學樂學;在生活中尋找數學問題,並初步體驗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樂趣,增加學習的動力與信心。

4、數學素養培養目標:

1)應用意識;

2)在日常生活中處處留心,學會用數學的眼光看待問題以及運用數學的思維解決問題。

四、說教學重難點

1、重點:

1)用自己的話表達圖意,理解連加、連減的含義;

2)掌握運算順序。

2、難點:連加、連減的運算順序。

五、說教學過程

1、 創設情景、激趣學習連加。課的一開始,我就利用課件的演示,讓學生充分的感知,並通過自己的感知說出圖意,培養了學生理解和說的能力。而且能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利用舊知識的遷移,讓學生感受今天的加法算式和以前的相比有什麼不同,從而引出連加。課題的引出後,並不是死板的講述運算的順序,而是讓學生自己去編寫算式,並自己去計算,這時學生的興趣非常高,教師藉此讓學生在同桌說說你是怎麼計算的,採用自主探索,大膽嘗試的教學方法,放手讓學生建構連加的計算順序,很自然的引出了預算順序。學生初步理解連加的含義後,利用動態的練習讓學生的思維從形象向抽象過度,當學生彙報時配合課件將計算過程突顯出來,進一步鞏固了新知,也爲學習連減埋下伏筆。

2、 延續情節,學習連減愛於表現是每個兒童的天性,讓孩子們有表現的機會使孩子們增長有意注意的時間。因此教學設計上讓學生先發揮想象編寫連減的算式,再通過自己編寫的算式來編題目,充分理解連減的含義。出示板書連減,因爲連減的算式動態的畫面比較容易理解,所以我要求學生看着靜態畫面描述所發生的事,從整體上初步理解連減的含義。

3、 觀察對比,小結算法通過上面的學習,學生基本掌握連加連減的含義及運算順序。但在學生的知識庫中這還是兩個獨立的知識點,有部分同學可能對連加連減的關係有模糊的認識,這時我引導學生在連加和連減知識點間搭建橋樑,形成聯繫,構建學生自己的知識王國。

4、寓練於樂。一年級學生注意力易分散,要將學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在課堂40分鐘是需要很大技巧的。不管是在新知設計環節,還是練習環節都要符合一年級孩子的心理特徵與認知特徵。因此在練習部分設計了一個懸念“只要猜出大腳印下的數學祕密,就能通向一個美麗的數學城堡。”學生的胃口一下子調了起來。在這個過程中主要採用遊戲形式來鞏固學生剛學到的新知,重點突出運算順序。

六、反思

1、在比較連加連減的運算順序時,我還可以在放手一些,讓學生去觀察,去表達,儘管學生有時表達得不到位,也給予充分的肯定,因爲這是孩子們思維的萌芽,老師的肯定會使他們覺得自己是個了不起的發明家,增強了學習數學的信心。

2、在練習看算式畫圈中,雖然我演示了一個學生得本子,如果在這裏再拿幾本學生的本子上來演示,讓學生自己來作一個評價,這樣的話會更好。

3、在上完新課後,可以讓學生舉例說說生活中連加連減得例子。

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數"來源於生活,運用於生活。尋找生活中的數字這一活動內容靈活豐富,符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已有的生活經驗。數學知識對幼兒來說是較抽象的,光靠教師枯燥無味的講解,幼兒是沒有興趣的。那怎樣引導幼兒輕鬆學習呢?我嘗試將幼兒關注的重點引導到"從日常生活中尋找數字"上來。以中班科學活動《找數字》作爲教學內容,讓幼兒在輕鬆愉快地活動中自主探索、學習。並能爲以後學習數學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活動目標定位

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導向性作用。根據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確定活動目標如下:

1、尋找生活中的數字,體驗數字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係。

2、對數字感興趣,進一步鞏固對數字的認識。

活動的重點難點是尋找生活中的數字,體驗數字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係。

三、活動準備

爲了幫助幼兒更好的進行本次活動,真正體驗"生活中的數字",我和幼兒共同收集生活中常見的有數字的物體或圖片(手錶、鬧鐘、日曆、尺、磅秤、藥瓶、家用電器、溫度計等),陳列在室內,營造一種"家"的氛圍。其次,我還準備了一些源於生活,但孩子們不常見的實物、圖片等。

四、說教學過程

本次活動分爲四個環節,教師通過觀察法、操作法、引導法、遊戲法,讓幼兒在學習中能愉快輕鬆,從中學到知識。

第一個環節是幼兒介紹自帶的有數字的實物,說說物體上的數字各代表什麼意思。由於實物都是幼兒自帶的,他們有話可講,在輕鬆愉快的講解過程中成功的引發了幼兒對之前學到過的知識的回憶,爲接下來的活動開了個好頭。

第二個環節是引導幼兒回憶已有的生活經驗,想一想還在哪些地方或物體上見過數字,並猜想其表示的意思及功用(如門牌、車牌、交通燈、聲音分貝等)。這一環節充分調動了幼兒的已有經驗,通過講述、猜想這種方式,來激勵幼兒暢所欲言。當幼兒猜想得到證實的時候,幼兒的學習積極性一下子就被調動起來了。

第三個環節是教師出示帶有數字的其他實物或圖片,啓發幼兒說出每種物體上數字的用處。我覺得這一環節是一個承上啓下的環節,此處教師出示的是平時幼兒不太注意的物體,這將幼兒的觀察引向深入,引導幼兒更主動的觀察、尋找生活中的數字。

第四個環節通過討論"假如生活中沒有數字怎麼辦?"引導幼兒思考、大膽講述,通過假想沒有數字爲人們生活帶來的不便,從而更真切的體會數字的重要性。

這四個環節的安排,我是根據幼兒園教育綱要中的科學指導要點的第一條指出:幼兒的科學教育是科學啓蒙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和探索慾望。整個活動依據幼兒的學習規律和年齡特點,由淺入深,層層遞進,選擇最貼近幼兒的生活經驗爲內容寓教育於遊戲活動中。在整個學習活動中,始終以幼兒爲主體,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引導、啓發幼兒探索,來調動每個幼兒思維和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