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學七年級上冊 物質的比熱說課稿

作爲一名老師,時常需要用到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那麼什麼樣的說課稿纔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浙教版科學七年級上冊 物質的比熱說課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浙教版科學七年級上冊 物質的比熱說課稿

各位同學,大家上午好。我本次選取的課題是《物質的比熱》,下面先進行我的說課。此次說課,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法與學法、教學過程以及板書設計這幾個方面來進行。

先看教材,本節課選自浙教版初中科學七年級上冊第四章第四節。從內容上看,本節課主要介紹了熱量與溫度的關係以及比熱的性質。從結構上看,教材先介紹了兩個不同溫度的物體之間的熱傳遞以及熱量與溫度的關係,在這個基礎上再介紹比熱的性質,最後是知識在實際中的應用,內容從易到難,循序漸進,十分利於學生對知識的學習和吸收。另外,本節課中物質之間的熱量傳遞爲後面所要學習的三態變化奠定了基礎。所以,我將本節課的重點設爲熱傳遞、熱量的定義與單位、熱量與溫度的關係以及比熱的性質,難點爲比熱在生活中的應用。

再看學情,學習本節課的`七年級學生正處於小學到初中的過渡階段,在思維特點上,很據皮亞傑的發生認識論,正處於由具體運算到形式運算過渡的認知階段。另外,學生在小學時已經對熱傳遞有所瞭解,這對學習熱量與溫度的關係奠定了一定的基礎。並且在學習本節課之前,已經學習了《物質的密度》,這對比熱是物質的一種屬性的理解也提供了幫助。但是,由於學生在熱學的基礎比較薄弱,再加上比熱的概念比較抽象,所以在實際學習中,尤其是比熱在生活中的應用,掌握起來還是會有一定的難度。

通過對以上教材的分析和學情的把握,再根據新課程標準的三維目標,我確定了已下教學目標:

(1)通過對實驗數據的分析,發現熱傳遞現象並能準確描述熱傳遞發生的條件和方向

(2)知道熱量的定義和單位

(3)結合生活經驗,能準確描述一定質量的物質吸收熱量的多少以及溫度變化的關係和物質的質量大小對熱量吸收和溫度變化的影響,並能應用熱量的相關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同時培養邏輯思維能力和實際應用能力

(4)通過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和實驗數據的分析,能用自己的語言準確描述比熱的相應性質,並知道比熱是物質的一種屬性

(5)聯繫生活實際和自身經驗,能用比熱的知識解釋生活中的常見現象和有關的自然現象,正確率90%以上,同時體會科學就在我們身邊。

爲了更好的實現以上目標,我主要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法和啓發教學法。相應的學法是討論法和分析法。

綜合以上的分析,我設計了以下的教學過程。整個過程分爲5個環節。

第一環節提出問題。用圖片簡單展示書本上活動,提問:兩個燒杯中的水溫將如何變化?讓學生通過小學所學的熱傳遞知識回答問題。這一環節不同於教材中安排的爲什麼在同一陽光照射下,水和沙子的溫度不同的問題,因爲教材安排的問題是針對於比熱的,並不利於熱量的分析引入。另外因爲這個活動比較低效、並且耗費時間,課堂上浪費不起,讓學生利用生活經驗和小學的知識進行分析,所以我直接用圖片展示書本上熱量的活動來引入,既節省了課堂時間,同時也可以讓學生回憶了有關知識,爲下面的學習奠定了基礎,引出了下面的學習。

接下來就進入第二環節熱量分析。通過對書本上的活動的數據分析,引導學生得出熱傳遞的條件和方向以及物體吸放熱與溫度升降的關係這些基礎知識。再向學生介紹熱量,然後引導學生從熱量的角度再次對數據進行分析。那到這裏爲止,學生對熱量和溫度的關係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這個時候,再提出改變物質的質量,只要稍加引導並結合改變質量之後的實驗數據,學生很快就能得出升降相同的溫度時,物質的質量大小與吸放熱多少的關係。最後通過解決幾個生活中的小問題來加深理解。這一環節的內容可以說就是本堂課的重點,也是下面難點學習的基礎,所以在這一環節中,我將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一步步的引導學生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

那以上的分析都是針對同種物質的,那如果是不同的物質呢?這樣課堂就很自然的過渡到了第三環節比熱的實驗與分析,先讓學生按照書本上的活動進行演示實驗,通過對自己所得數據的分析來得出結論,然後我再引進比熱,引導學生一起分析比熱的相關性質。有了上一環節的基礎,學生學習比熱及其性質的難度就會大大降低。

知識的學習是爲了實際的運用,所以下面就進入第四環節實際運用,引導學生一起運用比熱的性質來解釋生活中的常見現象。那倒這裏,本堂課的難點也已經得到了較好的突破。

所以,最後一個環節就是課堂小結,引導學生一起總結整堂課的主要知識,並解答學生提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