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科版數學七年級上冊說課稿

作爲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說課稿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蘇科版數學七年級上冊說課稿,歡迎閱讀與收藏。

蘇科版數學七年級上冊說課稿

4、1從問題到方程

說課流程

教材分析

教學目標分析

教學方法分析

教學過程分析

從問題到方程

教學反思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數學課程標準》對本章的要求是學生探索數、形以及實際問題中蘊含的關係和規律,體會數學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繫,增強應用意識,提高運用代數知識與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章是小學與初中知識的銜接點,學生在小學已經初步接觸過方程,瞭解了什麼是方程。方程是中學階段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開端,也是讓學生體會學數學、用數學意識的重要題材。而方程思想是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

知識與能力目標:

①探索實際問題中的相等關係,並用方程描述;

通過對多種實際問題中數量關係的分析,使學生初步感受方程是刻畫現實世界的有效模型;

②在學生根據問題尋找相等關係,根據相等關係列出方程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獲取信息、分析問題、處理問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

會經歷將一些實際問題抽象爲方程問題的過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①通過對多種實際問題的分析,培養學生克服困難的意志品質;

②體驗在生活中學數學、用數學的價值,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

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重點:

1、理解題意,尋求數量間的相等關係並列出方程。

2、讓學生初步感受方程是解決問題的重要方法

難點:尋找實際問題中的相等關係....

教學過程

利用多媒體教學平臺,遵循認知規律,由淺入深,從學生感興趣實際問題開始,將實際問題“數學化”建立方程模型,採用教師引導、學生自主探索、觀察、歸納的教學方式。利用多媒體和天平動畫演示輔助教學,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倡導自主探究的學習方法。通過對學生原有知識水平的分析,創設情境,使數學回到生活,鼓勵學生思考,探索情境中的所包含的數量關係,學生在經歷“建立方程模型”這一數學化的過程後,理解學習方程的意義,培養學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探究問題,領悟方程內涵

體驗問題,感受方程魅力

解剖問題,建立方程模型

運用模型,實踐方程作用

教學過程分析

(一)體驗問題,感受方程魅力

設計意圖

1、猜年齡。

問題1:用我的年齡減去3再除以2就等於你們的年齡13歲,誰能知道老師的年齡?

問題2:再過多少年後你們的年齡是老師的二分之一呢?

(1)激趣

(2)設疑

(3)通過天平的動畫演示讓學生感受方程是表達數量之間相等關係的“天平”。

2、天平的動畫演示

教學過程設計

(二)解剖問題,建立方程模型

設計意圖

學校排球隊參加排球聯賽,得分規則:勝一場得2分,負一場得1分。

問題1

(1)若該隊負了2場,共得20分,請問該隊勝了多少場?

(2)若該隊賽了12場,共得20分,怎樣求該隊勝了多少場?

(3)若得分規則改爲:勝一場得2分,平一場得1分,負一場得0分。該隊賽了14場,負了5場,共得13分,你認爲怎樣求該隊勝了多少場?

1、問題設置由易而難,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2、逐步體會方程刻畫現實世界的有效模型。

3、正確審題,感受從問題到方程的關鍵是找相等關係。

教學過程設計

(二)解剖問題,建立方程模型

設計意圖

學生今年13歲,老師今年29歲,請問幾年後學生的年齡是老師年齡的二分之一?

試一試

設計意圖:

1、釋疑

2、給出從問題到方程的一般步驟

3、鋪墊。

(3)根據相等關係得到方程: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設x年以後學生的年齡是老師的年齡的二分之一,

分析:

(1)相等關係:

那麼x年以後學生的年齡是_______歲,x年以後老師的年齡是________歲

教學過程分析:

設計意圖

問題2

據資料,海拔每升高100 m,氣溫下降0.6 oC,現測得某山山腳下的氣溫

爲15.2 oC,山頂上

的氣溫爲12.4 oC。

問:這座山有多

高?請用方程描述

問題中數量之間的

相等關係:

(三)探究問題,領悟方程內涵

1、根據題意找出的`相等關係不同,而所列方程也不同,應加以鼓勵,讓學生都能體驗成功的喜悅。

2、難點分化:如何理解“海拔每升高100m,氣溫下降0.60C。”

3、通過歸納總結,培養學生歸納整理的能力。

4、明確從問題到方程的步驟。

教學過程分析:

設計意圖

(四)運用模型,實踐方程作用

1、把50kg的大米分裝在3個同樣大小的袋子裏,裝滿後還剩餘5kg。問每個袋子可裝大米多少千克?

2、在國慶閱兵中,坦克方隊共由18輛坦克組成,分成六排,第一排坦克的數量是第二排的一半,第三排坦克的數量比第二排多1輛,第四、五、六排數量相等,都是第二排的兩倍,問每排各有多少輛坦克?

1、選取兩個實際問題進行分析,既調動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又培養學生學數學、做數學的能力。

2、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3、再次經歷列方程研究實際問題的過程,深刻感受方程是刻畫現實世界的有效模型;

教學過程分析:

設計意圖

學習感悟

1、在總結中明確知識,培養抽象概括能力,提高學生的思維水平。

2、以數學大師笛卡爾的名言小結,“誇大”方程的作用,在學生心目中產生名人效應,對今後方程的學習與應用更加充滿興趣,同時提高了學生的數學文化素養。

問題一:請從本課出現的問題舉例,談談“用方程表達實際問題的意義”與“用字母表示數”的異同。

問題二:用方程表達實際問題的意義的關鍵是什麼?

教學過程分析:

1、體現學生的主體意識。

2、感受方程的重要作用,讓學生感受到用算術方法解決問題時,是從已知到未知,而用方程方法解題時是把未知當已知,這樣就增加了條件,更容易解決較爲複雜的實際問題。

3、引導學生嘗試用算術方法解決問題,然後再逐步引導學生列出含未知數的式子,尋找相等關係列出方程,體現學生思維的層次性,讓學生展示不同層次的思維活動,經歷合作探究新知的過程。

教學反思

板書設計

設計意圖

各問題的等量關係:

……

課題:從問題到方程

板演

例題

實際問題

數學問題

數學模型

(方程)

解釋

抽象

構建

小結:

此板書設計旨在讓學生明確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強調方程建模的思想。

(4)若得分規改爲:勝一場得2分,平一場得1分,負一場得0分。該隊賽了14場,負了5場,共得13分,問這個隊勝了幾場?

得分

負的場次

平的場次

勝的場次

2×9+1×0+0×5=18

2×8+1×1+0×5=17

… … … …

2×4+1×5+0×5=13

勝場得分+平場得分+負場得分=總得分

教學過程設計

(一)體驗問題,感受方程魅力

設計意圖

1、猜年齡。

問題1:用我的年齡減去3再除以2就

等於你們的年齡13歲,誰能

知道老師的年齡?

問題2:再過多少年後你們的年齡是

老師的二分之一呢?

(1)激趣

(2)設疑

(3)直觀感受。

2、天平的動畫

教學過程設計

設計說明

5。感悟深化,收穫成果

1、本節課你學到了哪

些知識?

2、有哪些感悟?

3、有沒有困惑?

4、有沒有新的發現?

引導學生回憶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歸納、總結本節課所學內容,感悟解題的方法,感知建模過程,認識到用二元一次方程組和一元一次方程來解決實際問題的共同點和不同點。這有利於學生把所學知識網絡化,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

以實際生活爲背景,可以讓學生實實在在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這樣做能吸引學生注意力。作業分層次處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要,在完成基礎型練習題後,給了4道選做題,讓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體現了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

設計說明

教學評價

現代教學論和評價論認爲:“有效的教學其實是在一步步或明或隱、或大或小的評價活動的基礎上展開的。”評價方式的轉變是新課程改革的一大亮點,課標指出:相對於結果,過程更能反映每個學生的發展變化,體現出學生成長的歷程。因此,數學學習的評價既要重視結果,也要重視過程。結合“課標”對數學學習的評價建議,對本節課的教學我主要通過以下幾種方式進行:

總之,全課自始至終,體現了“學爲主體、教爲主導、疑爲主軸、動爲主線”的教學思想。讓學生感知數學是人類的一種文化,它的內容思想、方法和語言是現代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從數學科學本身看,方程是代數學的核心內容,正是對於它的研究推動了整個代數學的發展。

一元一次方程是最簡單的代數方程,也是所有代數方程的基礎。

教科書將本節內容安排在第一節,一方面是對前面學段已經學過的有關於算術方法解題和簡單方程的運用的進一步發展,另一方面考慮引入一元一次方程後,可以儘早滲透模型化的思想,使學生儘早接觸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