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比賽》說課稿

《組織比賽》說課稿1

一、把握教材聯繫,深入領悟教材。

《組織比賽》說課稿

《組織比賽》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數學一年級下冊統計的第一課時,教材以"組織什麼比賽好呢"引入統計活動

根據數學新課程標準、本課教材特點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教學目標如下:

1、經歷簡單的統計過程,初步學習收集、整理、分析數據的方法,形成初步的統計意識。

2、認識簡單的條形統計圖,能根據統計圖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3、通過學習進一步體會統計的必要性。

4、在統計教學過程中發展數學思維,培養學習數學的積極情感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突出以人爲本,靈活選擇教法。

根據"新一輪課程改革實驗"的思想理念,爲了有效的促進師生互動、共同發展,在課堂展開發展性的教學活動,讓課堂充分煥發生命活力。我本着設計新、處理活的原則,從教學內容、學生思維特點和年齡特徵考慮,採取以下教學方法:

(一)低年級學生參與教學,很少是因爲認識上的需要,教學活動能否激發興趣,使學生主動投入到學習中去,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之所在。爲此,我充分利用一年級學生好奇、好動的心理特徵。由"組織什麼比賽好呢"引入,讓學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中去尋找、發現、探究,認識和掌握數學,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

(二)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數學,重視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讓學生親身體驗數學知識的形成和發展,這是標準中提倡的學習方式。小組活動中我讓學生在整理數據的實踐中體會,在交流中比較和選擇自己喜歡的、較簡單的統計方法,爲學生的大組活動提供了再創造的機會。

(三)"數學來源於生活,而又應該爲生活服務。"這是《數學課程標準》強調指出的。在學生初步掌握了整理數據的方法後,我聯繫生活設計練習,讓學生在小組裏統計文具的數量,然後讓學生想象"如果你是文具店的經理,你要怎樣進貨"這一問題,要求學生分析統計結果,作出決策,切實發展學生的應用意識,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四)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知識與技能的獲取,學習方法的掌握,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因此,教學中我改變了以往的評價方式,讓學生通過趣味統計,對自己的學習情況進行自評,作出分析,這有利於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提高學習數學的積極性,豐富了學生的主體意識。

三、強調自主、合作,大膽更新學法。

首先,讓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討論班上要組織一次比賽,要組織什麼比賽好呢?應該是全班最喜歡的那項活動,從而明確,統計的必要性。

其次,強調自主,注重合作交流。在收集數據時,方法多種多樣,該用哪種方法比較好?學生先通過"你說我記"的遊戲活動,在整理數據的實踐中體會,合作交流中相互啓發,然後選取自己認爲較合理的、喜歡的方法,進而爲大組活動做好準備。在練習中,統計小組內每個同學的文具時,學生邊調查、邊收集、邊分類、邊整理數據,在愉悅的動手中既解決了問題,又互相啓發,共同進步,增強了合作意識,還將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當中,從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增進對數學的理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

四、體現新課程理念,精心設計教學程序。

(一)創設情境,喚起主體意識。

1、如果我們班要組織一次比賽,同學們想一想組織什麼比賽好呢?

2、同學們說了很多種比賽,在這些比賽中。你最喜歡哪項比賽呢?能說說理由嗎?

3、請大家想一想,我們怎樣才能很清楚地知道全班同學中有多少人喜歡跳繩,有多少人喜歡踢球,又有多少人喜歡套圈或其他活動?(學生說說自己的方法,師根據學生的發言引出課題)

(二)自主探索,激活主體意識。

1、用"你說我記"的方法收集數據。

2、交流統計結果和統計方法。

3、比較統計方法。

(你最喜歡哪種方法,爲什麼?如果讓你再來統計一次,你會用哪種方法?)

4、大組活動,統計全班最喜歡哪項比賽活動。

5、整理數據,填塗統計圖。

①出示"最喜歡的活動統計圖",並介紹這是簡單的條形統計圖。

②讓學根據調查結果把教科書上的統計圖填塗完整。

6、分析數據,說說從統計圖中知道了什麼?想到了什麼?

(從統計圖中可以看出,調查了幾名同學,喜歡哪種比賽的人數最多,喜歡哪種比賽的人數最少,班上最好組織什麼比賽等。)

(三)組織小組活動,運用方法統計文具。

1、統計出小組同學的每種文具的數量。

2、交流統計方法和統計結果。

3、說說從統計結果你能知道什麼?想到什麼?如果你是文具店的經理,你要怎樣根據統計出來的結果進貨?

(四)趣味統計,豐富學生的主體意識。

1、師:每個同學對自己這節課的學習情況滿意嗎?我們也來做個統計。

出示三塊磁性小黑板,說明統計方法:三塊磁性小黑板分別表示"非常滿意"、"比較滿意"、"還需努力",請同學們排隊上臺根據對自己的評價將手中的小圓片貼到相應的小黑板上。

2、觀察小黑板,你從中知道了什麼?想到了什麼?

3、談話結束全課,希望同學們在課堂上更大膽地展現自我

《組織比賽》說課稿2

一、說教材

(一)教學內容

《組織比賽》是北師大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

(二)教材的地位、作用

在一年級上冊學生已經學過分類、象形統計圖和簡單統計表等相關內容,在此基礎上,繼續學習本課內容。學生運用已經學過的收集數據、整理數據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並能用條形統計圖(1格代表1個單位)的形式呈現數據;進而繪製簡單的條形統計圖,這與象形統計圖相比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另外在對統計圖的分析中,學生通過閱讀條形統計圖作出合理的判斷,從而爲決策提供依據,進一步體會統計的必要性,培養學生初步的統計意識。同時,也爲後續學習相關的知識作鋪墊。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經歷數據的收集和整理過程,體會統計的必要性,認識簡單的條形統計圖,能根據統計圖提出和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

過程與方法目標: 在自主探索中經歷統計的過程,培養學生初步的統計意識。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學會與人合作,培養合作、交流的意識,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教學重點:

讓學生經歷收集和整理數據的過程,認識簡單的條形統計圖。

教學難點:

能根據統計圖中的數據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並依據信息作出判斷和決策。

二、說教法和學法

一年級學生年齡小、好動、自制力較差,教學應儘可能有趣味性,可以活動和遊戲爲主。因此,我主要採用情境教學法、激趣法、鼓勵探索、引導發現的教學方法,指導學生學習本課的內容,力求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同時也注重教學內容的生活化。 學生的學習活動不僅是爲了獲得知識,更重要的是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學習能力。在整個學習活動中,我引導學生運用多種學習方法:動手操作、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等,我把學生分成5個學習小組進行交流活動,並以獎獎品的形式激勵學生,同時也爲課堂的練習作鋪墊。

三、說教學過程

根據以上的分析,我安排了以下這幾個教學環節: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爲了讓學生樂學,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課一開始,我先播放一段動物奔跑的視頻:“這些動物跑得真快,它們想去哪呢?哦,原來在大森林裏獅子大王組織動物們進行運動比賽,動物們都趕去參加!你們也想去看看嗎?”我順勢引出課題:組織比賽(板書)。

【設計意圖:在這裏,我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把教材中“我們班同學最喜歡什麼活動”改爲“組織動物比賽”,這樣,學習的知識更貼近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更具親切感,從而激發學生探究統計知識的慾望。】

(二)參與操作,體驗過程。

這一環節是本課的重點,我通過三個活動來完成。

活動一:數一數,填一填——收集整理數據。 沿着新課導入所創設的動物組織比賽的情境:“動物們有的說喜歡跳繩,有的說喜歡跑步,也有的喜歡拍球!哎,獅子大王可頭疼了!到底組織什麼比賽呢?”我引導學生說出喜歡哪一項比賽的動物最多就組織哪一項。我出示統計表,指導學生根據課件填寫,喜歡哪一項比賽的小動物有幾隻,就在下面的( )裏填幾。觀察統計表,比較後得出喜歡拍球的小動物最多。

【設計意圖:這一活動主要讓學生感受整理數據的必要性,並經歷數據整理的過程。】

活動二:數一數,塗一塗——認識條形統計圖。 這時,我說:“老師有一個更好的辦法能讓獅子大王一眼就看出喜歡什麼比賽的動物最多”,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的好奇心被激發,注意力又一下子集中起來。我接着出示條形統計圖,指出----“這是條形統計圖”(板書),並讓學生觀察,並明確在這個條形統計圖中一格表示1。我一邊講解一邊根據統計表來示範完成條形統計圖中的一項,然後指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動手完成統計圖。從統計圖中,一眼就看出喜歡拍球比賽的動物最多,“獅子大王”就決定組織拍球比賽。

【設計意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一邊動手一邊思考,實現在做中學,在活動中學的設計意圖。】

活動三:想一想,說一說——分析條形統計圖。 現代教育論認爲,讓學生在親身感受數學中提出問題,在經歷數學中解決問題是學生學習數學,形成技能的最佳方式。 我引導學生觀察統計圖,想一想並解決這些數學問題,再請學生說說“根據這個條形統計圖,你還可以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設計意圖:在想一想、說一說的實踐活動中初步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也培養學生善於觀察、勤于思考的科學探究習慣,同時也突破了教學難點。】

(三)開展比賽,反饋深化。

首要教學原理指出,當要求學習者運用知識或技能解決問題時,才能促進學習。對低年級兒童來說,適宜的.方法是把問題情趣化,生活化。因此,我請孩子們進行拍球比賽,先提出這樣的比賽規則,根據比賽規則以小組爲單位開展比賽。學生通過拍球——數數——記錄——完成統計表等學習活動,收集整理數據,並完成手中的條形統計圖。我根據條形統計圖,宣佈比賽的冠軍。再引導學生根據條形統計圖提出並解決相關的數學問題。

【設計意圖:這一活動讓學生在“玩”中學,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在不知不覺中深化了知識。】

(四)聯繫生活,鞏固新知。

練習是學生鞏固新知,培養能力的重要手段,下面這一環節中我緊抓本節課的重點,加以鞏固,加以拓展。

1、體會生活中統計的廣泛應用。 我讓學生說說身邊哪些問題要用統計,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然後,我就地取材,進入下一個練習。

2、統計課堂評價情況,應用提高。 “這節課哪個小組表現得最好呢?你能用這節課所學的知識幫老師解決這個問題嗎?”我請學生以學習小組爲單位整理獎品,完成條形統計圖。

【設計意圖:在這裏,我充分利用現有的教學資源,使學生充分感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進一步加強了學生對條形統計圖的認識。】

3、調查最愛看的動畫片。 我讓學生觀察“最愛看的動畫片條形統計圖”,提出並解決其中的數學問題,同時也使學生對統計的認識上升一個新的高度。

(五)互動評價,課堂總結。

這一環節,我先讓學生說一說:你學到了什麼?

【設計意圖:讓學生參與總結,既有利於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也便於瞭解學生對新知的掌握情況,又使學生享受成功的喜悅。使學生在總結中有所發現,有所感悟,有所發展。】

(六)課後練習,拓展延伸。

一位數學教學家所言:“數學是現實的,學生從現實生活中學習數學,再把學到的數學應用到現實中去。”所以,我繼續聯繫生活實際,設計了拓展延伸,讓學生把數學應用於生活:請調查我們班的同學最喜歡什麼活動,把調查結果記錄下來,並完成課本第85頁的條形統計圖。

四、說板書設計

這是我這節課的板書設計,力求體現知識性,簡潔性,既突出了重點,又擊破難點。 縱觀整節課的設計,我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讓學生在自己的具體活動中主動參與學習,經歷一個“體驗--感知--理解--概括--運用--提高”的認知過程。在教學中,我立足發展學生學習的綜合能力,在探索活動中,引導學生獨立思考,相互討論、交流、澄清,享受學習的樂趣與成就。

《組織比賽》說課稿3

各位評委、老師們:

早上好!我執教的課題是《組織比賽》下面我將從備課思路,研究主題,解決問題的方法來闡述我們學校的這次校本教研活動。

一、集體備課的思路 統計知識在一年級主要是讓學生感受統計的重要性,初步培養統計的觀念,並在初步學習收集、整理和分析數據的基礎上,認識統計圖表,充分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一年級上冊通過“最喜歡的水果”這一真實情境,激發學生參與統計活動的興趣,認識象形統計圖和簡單的統計表,並根據圖表中的數據提出簡單問題並回答問題。

《組織比賽》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數學一年級下冊統計的第一課時,在教材中先後安排了學生所熟悉的“組織比賽”“買氣球”“調查你們組同學最喜歡的電視節目”三個活動,使學生體會統計的必要性,鼓勵學生經歷統計活動的全過程,增長統計活動的經驗。本課是在學生認識了象形統計圖的基礎上,繼續學習有關的統計知識。讓學生運用已經學過的收集數據、整理數據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並能用條形統計圖(1格代表1個單位)的形式呈現數據;在此基礎上,學生學會繪製條形統計圖,這與一年級上學期繪製的象形統計圖相比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另外在對統計圖的分析中,學生通過閱讀條形統計圖作出合理的判斷,從而爲決策提供依據,進一步體會統計的必要性。

根據數學新課程標準、本課教材特點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定教學目標如下:

1.藉助真實、有趣的情境,激發學生參與統計活動的興趣,感受到統計的必要性,發展統計觀念。

2、使學生經歷收集和整理數據的過程,認識簡單的條形統計圖

3.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和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根據信息做出判斷和決策。

4.學會與人合作,積累與同伴合作解決問題的經驗,培養合作、交流的意識,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二、本節課要解決的主要問題及方法

根據"新一輪課程改革實驗"的思想理念,爲了有效的促進師生互動、共同發展,落實課堂教學效果,展現真實的課堂教學,我本着以生爲本,發展能力的原則,從教學內容、學生思維特點和年齡特徵考慮,採取以下教學方法:

(一)低年級學生年齡小,教學活動能否激發興趣,使學生主動投入到學習中去,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之所在。爲此,我充分利用一年級學生好奇、好動的心理特徵。由奧運和福娃引入"組織什麼比賽好呢",讓學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中去尋找、發現、探究,認識和掌握數學,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 從而明確,統計的必要性。

(二)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數學,強調自主,注重合作交流。小組活動中收集數據時,方法多種多樣,學生邊調查、邊收集、邊整理數據,在愉悅的動手中瞭解了同學們都喜歡什麼活動好,又互相啓發,共同進步,增強了合作意識。再根據統計圖上的的信息做出決策:組織參與人數最多的那項活動纔好,又將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當中,從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增進對數學的理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

(三)"數學於生活,又應該爲生活服務。"在學生初步掌握了整理數據的方法後,我聯繫課堂實際設計練習,讓學生在小組裏統計得到獎勵的福娃,要求學生分析統計結果,作出比較,切實發展學生的應用意識,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三、問題解決的預期效果

學生在一年級上學期已初步學習統計的方法,會認識象形統計圖和統計表,並善於提出不同的數學問題。但是,學生在統計的過程中,還存在收集數據不仔細、數據不準確的情況,同時對統計中的數學問題的分析還比較膚淺,在此基礎上,再次經歷統計過程,從“組織比賽”這一生活情境出發,有效組織、引導學生實踐活動,讓學生自己去收集信息、處理信息,在活動中感受統計的必要性,學會一些基本的統計方法。並認識條形統計圖,參與其製作過程,進一步引導學生深層次地分析問題,促進學生比較合理地解決問題。體會統計的必要性培養學生觀察生活,參與生活中統計的意識與習慣。使課內外的實踐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