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三年級語文說課稿模板七篇

作爲一位傑出的教職工,可能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通過說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三年級語文說課稿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精華】三年級語文說課稿模板七篇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1

今天,我說的內容是《三袋麥子》。《三袋麥子》是蘇教版三年級《語文》教材中的一篇課文,是一篇童話故事,故事講了土地爺爺送給小豬、小牛和小猴各一袋麥子,小豬把麥子磨成麪粉做成各種各樣的食品吃了;小牛把麥子保存好,慢慢享用;而小猴則把麥子全種下地,一年後收穫了滿滿一囤麥子。同樣是一袋麥子,由於個人採用了不同的處理方法,結果是不一樣的。這篇課文情節生動有趣,語言淺顯易懂,人物個性鮮明,很適合兒童閱讀。

我對〈〈三袋麥子〉〉的教學目標是這樣確定的: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會講述故事,學會10個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掌握多音字“幹”的用法;

2、通過故事,讓學生懂得只有播種,纔有收穫的道理。

我對教學的重難點是這樣設計的:

1、重點:講述故事內容,對小豬、小牛、小猴的不同做法,能做出評價並說明理由。

2、難點: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並能就課文內容發表自己的見解。

根據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我準備的材料是

1、教學掛圖:它顏色鮮豔,直觀形象,能提高兒童的學習興趣。

2、三種小動物的頭飾:它能讓學生在講述故事的時候,幫助他們體驗角色。

根據課文內容,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本課我設計的教學步驟是:

通過“讀”、“比”、“演”、“議”四個環節,進行紮實的訓練,讓學生理解課文。 在兩課時的授課時間內,第一節課以學習生字爲主,第二節課以學習課文內容爲主。今天我說的是第二課時。具體環節如下:

開始環節:激趣導入。

在黑板上出示小豬、小牛、小猴三個小動物的畫像,吸引學生的注意,然後提出問題:你腦海裏的它們是怎樣的?讓學生思考後用“——的小豬;——的小牛;——的小猴。”這樣的句式回答,在學生回答後,教師進行總結,並引入課文。(多可愛的小傢伙呀?它們就是今天故事中的主人。土地爺爺給他們各送了一袋麥子,會發生什麼有趣的故事呢?)這部分時間約三分鐘。

基本環節:這部分是重點,我主要採用以下步驟和方法:

1、 初步感知課文內容。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讀課文,要求把課文讀通順、讀正確,同時感知課文大意,完成教師出示的表格。這樣安排的目的,讓學生通過讀,能初步瞭解課文的內容。

2、 精讀訓練。把課文分成兩部分進行:第一部分是1——4段,讓學生自己再讀一讀課文,然後完成兩個“比”,一是比三個小動物收到土地爺爺的麥子後,分別覺得這是怎樣的麥子,又上怎麼想的

?二是比三個小動物對待麥子的處理方法有什麼不同?(要求抓關鍵詞語,並通過朗讀讀出來。通過比後,教師進行小結,把三個小動物處理麥子的方式同當前社會人們的生活方式聯繫起來。)第二部分是

5——9段。讓學生自己輕聲讀一讀,然後找出土地爺爺看到結果後,對三個小動物的評價,並體會土地

爺爺更喜歡誰?這樣的安排,易於學生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

3、 演演說說。讓學生自由組成小組,自己定好角色,注意小動物和土地爺爺當時的語言、表情,演出每個小動物的個性,可展開想象。演完評出“最佳小組”和“最佳演員”。然後,讓學生說說在三個小動物中,最喜歡誰?並說出理由。(對學生的回答只要有理由,都應給予肯定,不強求統一)這部分的目的是讓三個栩栩如生的小動物的形象深深地印在學生的腦海中。

4、 拓展延伸。在前面學習的基礎上,向學生提出問題,如果土地爺爺給你一袋麥子,你會怎麼做?讓學生思考後自由說說。對於學生的回答,要充分發掘學生思維的空間,只要言之有理都要給予肯定,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能做到把三個小動物的做法綜合起來。安排這部分的目的是爲了培

養學生的自我體驗、創新的能力,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

這部分時間約35分鐘。

結束部分:總結全文。

我採用了傳統教學中的教師總結全文的方法。我用一句話總結全文:“今天我們學習了一篇生動、有趣的童話故事,文中寫了小豬、小牛、小猴三個小動物對待三袋麥子的不同態度,讓我們看到了三種生活方式(消費、節約、投資)。在這裏面,沒有誰對誰錯的問題,在以後的生活中,同學們將會遇到比這更紛繁複雜的事情,到那時,你將會明白更多更多。

這部分時間約2分鐘。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2

【說教材】

《海底世界》這是一篇以介紹海底知識爲主的科普類文章,主要介紹了海底的奇異景色和豐富的物產。

根據本單元的重點:按事物的幾個方面給課文分段。這篇文章可以分兩段:

第一段(1—2):主要介紹海底的奇異景色;

第二段(3—5):主要介紹海底豐富的物產。

【說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讀寫“是否”等詞語,理解“竊竊私語”在句子中的意思。

2.初步學會按事物的幾個方面分段的方法,能根據問題的提示理解長句與難句的意思,會背誦第2自然段。

3.能用“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有的還好像……”的句式造句。

4.知道海底景色奇異,物產豐富;初步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說教學重點】

1.瞭解海底景色的奇異;

2.能用“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有的還好像……”的句式造句。

(把這兩點作爲重點的理由是:奇異是第一段的中心詞,有利於文章知識的集中與拓展;排比式的句式訓練不僅可以幫助學生了解排比的好處,還可以積累寫作經驗,提高語言鑑賞能力和表達能力)

教學難點是能夠具體地瞭解海底景色的奇異。

【說教學時數】

根據學生的接受能力,結合教學目標,我安排了2課時來教學這篇課文:

第一課時:學會“否、竊、汪”3個生字,理解“竊竊私語”等詞語的意思;具體瞭解海底奇異的景色,感受海洋的奇特。

第二課時:學會“肌”等5個生字,理解“梭子”等詞語的意思。瞭解海底豐富的物產,激發學生探索自然祕密的興趣,喚起學生的海洋意識。

【說學法】

科普類文章往往容易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比較容易理解。我覺得在這堂課中:

“小組合作,自主探索”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同時,體現了學生爲本,教師是一個組織者的新教學理念;其次,“感情朗讀”能夠讓學生在讀中領悟出海底景色的奇異,培養學生的美感意識;“形象表演或者聲音模仿既是對抽象文字的具體反應,又是培養學生其他能力(比如表演能力)的一個契機。

【說教法】

爲了使學生能更清晰而又形象的瞭解海底的奇異景色,除了用“朗讀品析法”和學生進行交流以外,我還較多地應用了電化教學,如:利用投影片展示海底的景色,用音樂感染學生,用錄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等。

結合上述,我設計了5部分來完成我的教學:一、放飛想象;二、眼見爲實;三、側耳傾聽;四、總結全文;五、作業佈置。具體過程如下:

【說教學過程】

一、放飛想象。

播放一段海浪與海鳥相伴的音樂,引導學生靜靜聆聽,在腦中自由想象。欣賞完後,引導學生說一說自己聽到的大海的樣子等。(這一環節的設計,可以幫助教學者瞭解學生對大海的已有認識,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有機地進入課堂)

二、眼見爲實。

播放錄像,感受海面的波濤澎湃。

1.聯繫畫面,理解“波濤澎湃”的意思。(形象而直接)

2.設問句激疑:你可知道,大海深處的景色是怎樣的嗎?海面上雖然波濤澎湃,海底卻是一片寧靜。若不相信,就請你自由朗讀課文,找一找海底寧靜的原因。(這樣自然地就帶領學生進入了課本)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進行板書:海底:寧靜

3.請生再讀一讀課文,可以探討,看看海底還是怎樣的?

在給予一定時間討論的基礎上,集體交流,同時板書:黑暗。

錄像展示,進一步感受海底的黑暗,然後由錄像作爲引線,使學生認識海洋中有發光器官的深水魚。(對於深水魚,學生是相當陌生的,錄像正好彌補了這一不足,不用過多的解釋,學生就瞭解了,既解決了領悟的難點,又能夠記憶深刻)

三、側耳傾聽。

海底是否沒有一點兒聲音呢?不是的。師邊說邊出示這一句子:

1.認識生字:否,強調它的發音。

2.引導學生認識設問句及其特點:自問自答。並請生說說設問句。

播放一段很輕的聲音,請生聆聽:聽,海底的動物在竊竊私語。

理解“竊竊私語”的意思,做做“竊竊私語”的樣子。

那麼這些聲音是怎麼樣的呢?請生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找一找,劃一劃。

1.請一位學生朗讀。

2.相互評價一下,讀得怎麼樣。(其實,在評價的過程中,就已經引導學生如何朗讀了)

3.出示句子:你用水中聽音器一聽,就能聽見各種聲音:有的像蜜蜂一樣嗡嗡,有的像小鳥一樣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樣汪汪,有的還好像在打鼾。

(1)齊讀。

(2)分析句子的結構:總分結構。

(3)體會運用比喻形式的排比句的好處。(這一部分主要引導學生從讀當中去領悟,一是感受聲音的形象,二是瞭解聲音的種類多。)

(4)認識象聲詞:嗡嗡、啾啾、汪汪。能模仿再寫出3個象聲詞。

(5)用“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有的還好像……”造句。(落實教學重點。)由於學生存在着差異,對於一部分基礎稍差的學生,降低難度,用“有的像……有的像……有的還好像……”造句。

集體交流,互相評價,獨立修改。

(6)再讀一讀,背一背這一句子。(分散背誦難點)

4.除了這些聲音以外,海底的動物還會發出怎樣的聲音呢?自由繼續朗讀課文。

5.設疑:海底不是寧靜的嗎?爲什麼又要描寫這麼多的聲音呢?引導學生理解:寧靜不是死寂,能夠聽到這麼小的聲音,更能體現出海底的寧靜。

6.請學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讀。學有餘力的可以試背誦。

四、總結全文:

海底的世界是黑暗的,又是光亮的,海底的世界是寧靜的,又是熱鬧的。海底是奇異的,還是豐富的。(板書)

請你自學課文3—5自然段,瞭解海底是豐富的原因。

五、佈置作業

1.完成作業本3、4題。

2.自學3—5自然段。

六、板書:

海底:寧靜——熱鬧

——景色奇異

黑暗——光亮

此板書的設計在於:重點突出,對比鮮明,結構清晰。

我的整個過程設計,不僅讓學生從文字中去感受海底的奇異景色,更通過直觀的錄像去感知,初步喚起了學生的海洋意識。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日本女作家新美南吉的童話。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鳥兒和樹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給樹聽,將要飛回南方時答應樹的請求—————回來再唱歌給它聽。可是第二年春天,當鳥兒飛回來找它的朋友時,樹卻不見了。鳥兒四處尋訪,最後只找到由樹做成的火柴點燃的燈火。於是,鳥兒在燈火前唱起去年的歌。告訴我們:做人要信守諾言,珍惜朋友之間的情意。但本人覺得:運用本文來進行誠信教育不是最好。面對越來越現實、理性的四年級學生來說,進行誠信教育最好選擇生活中的事例,或者是直白深刻的名人名言、成語、寓言故事等,這些在中國便有很多。所以,本人想輕講本文教材,重在誠信教育。

二、教學目標:

1、能查字典或聯繫上下文理解不明白的詞。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按事情發展順序給課文分段,能讀懂本文。

3、深刻明白要信守諾言這一道理。

三、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更多的事例明白要信守諾言這一道理。

四、教時安排:2教時

第一教時

一、教時目標:

學會生字詞,能按事情發展順序給課文分段,明白要信守諾言這一道理。

二、教學過程:

1、揭題引入:

讀了課題,你有什麼疑問?

2、初讀課文,要求把文章讀正確,聯繫上下文理解不明白的詞,對於剛纔的疑問多讀幾遍。

3、課文按什麼順序寫的?哪幾個自然段是寫去年的事?理由是什麼?試着分段。

4、深入閱讀課文:

(1)帶着課後習題1的問題細讀課文。

(2)請學生說說自己能解決哪些問題,討論後完成口頭填空聯練習:

鳥兒到南方去之前答應爲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春天,鳥兒從南方飛回來卻發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鳥兒在火柴點燃的燈火前_____________________,因爲它_____________________。

5、體會課文情感:

(1)課文最後一段中鳥兒唱歌時,前後兩次"盯着燈火看了一會兒",它在想什麼?

(2)樹被伐木人砍倒前,會對伐木人說些什麼?

6、朗讀指導:

(1)你喜歡課文中的鳥兒嗎?爲什麼?

(2)把你最受感動的句子找出來有感情地讀給大家聽,再說說選擇這一句的理由。

7、總結並佈置作業:

收集有關誠實守信的故事,寓言、事例等

第二教時

一、教時目標:深刻明白要信守諾言這一道理。

二、教學形式:開一個故事介紹會。

分頁標題

1、主持人宣佈活動開始

2、四人小組內自由介紹故事內容,相互評議。

3、請學生自願向全班同學介紹故事內容,然後集體評議。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4

我說課 的內容是《富饒的西沙羣島》,這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五冊第六單元的一篇寫景的講讀課文。課文作者用準確生動的語句,按海水、海底、海灘、海島的順序具體形象地介紹了西沙羣島的瑰麗風光和富饒的物產。抒發了作者熱愛祖國大好山河的情感。全文圍繞“富饒”展開描寫,思路清晰,結構嚴謹,譴詞用語精確而具體。

課本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讓學生了解我國南海水域的廣闊與富饒,感受西沙羣島風光的美麗。

二、是學習課文裏的優美語言,積累好詞佳句。 我本節課打算進行第二課時的教學。具體目標1、是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想象交流觀察,使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和了解西沙羣島的美麗富饒。2、是能把觀察到的景色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背誦好詞佳句3、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山河的情感。 課文中描寫西沙羣島海水色彩繽紛和海底物產富饒的段落是本節課學習是重點,對於遠離海域的學生來說也是學習的難點。

結合學生年齡小以形象直觀認知爲主的年齡特徵,根據兒童遠離大海對大海既陌生又新奇的心理特點,教學中我準備利用情境教學法,採用多媒體課件展示西沙羣島的美麗風光,豐富物產。指導學生觀察,以圖帶文,以文爲本,圖文並茂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而且本課語言優美,詞語準確生動。因此我將從學生學習需要和學習興趣出發安排,在教師學生文本之間平等對話的過程中充分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引導學生多種形式地讀,以讀代講,讀中理解,讀中感悟,讀中積累語言,鼓勵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以上教學設計理念下,具體教學過程我是這樣設計的:

一、 情境激趣 溫故知新上課伊始,我將放映西沙羣島的風光片,同時配樂解說到:上節課 我們已經初讀了22課《富饒的西沙羣島》,這節課老師將帶領同學們共同走進錄象中的西沙羣島,瞧:在風光秀麗的南海邊上的這片島嶼就是西沙羣島,它像祖國的南大門是海防前沿的哨所。這裏的海水鮮豔明亮,色彩繽紛;海底下數不清的各種魚羣在五顏六色的珊瑚叢中穿來穿去;海灘上有趣的大海龜正在產卵呢,還躺着千奇百怪的貝殼,多有趣啊;海島上綠樹成蔭,羣鳥紛飛。通過看錄象,聽配樂解說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回顧了課文內容,體會意味,給生以美的享受,這樣既調動了學生的感官,使其感悟到文章的形象美和意境美,從而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的慾望。

二、平等對話 體驗美感 在學生饒有興趣地看完錄象回顧完課文內容後,我便佈置學生快速默讀課文1-4段,找出自己喜歡的段落。培養學生默讀能力。然後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自己喜歡的段落。邊讀邊動筆畫出能表現出西沙羣島美麗和富饒的詞或句,培養學生動筆墨讀書的好習慣。讀後引導學生把畫出的語句在小組內與小夥伴讀並想象句子描寫的畫面,從而指導學生合作學習。

在小組學習後,引導學生彙報。我相機放錄象,把‘五光十色瑰麗無比的海水’“見都沒有見過的各種魚,顏色豔麗形狀奇特的珊瑚”“成千上百的海鳥”等形象展現在學生的眼前,從而增強了沒的感染力,更讓遠離海域的 孩子們通過直觀形象理解這些生僻的詞句,感受南海海域的秀麗風光豐富物產。在看錄象的同時,我引導學生用簡潔的語言說說看到的內容,並就自己喜歡的部分大膽想象,在學習海水一段時,指導學生用“因爲————所以”句式說話。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更在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的基礎上實現了學生與文本之間0距離對話。

另外,我認爲課文中蘊涵的感情,必須通過朗讀傳達出來。因此在學生彙報時,我指導多種形式的讀,如個別讀自己喜歡的部分,齊讀海水的美麗,配樂讀配畫讀海底物產的豐富並試着背誦一兩句喜歡的句子。

通過多種形式的讀把學生帶進文章意境中, 使學生在讀中去體會去感受,去琢磨,不但瞭解作者說什麼,而且與作者心靈相通,在加深理解能力提高朗讀能力的同時,激發學生對西沙羣島的熱愛,從而使學生在欣賞、想象、有感情的朗讀背誦中體會西沙羣島的美麗富饒。

三、搭建平臺 張揚個性在引導學生交流學習二——四自然段後,佈置學生自主合作根據愛好把五六自然段用畫一畫,讀一讀,演一演等形式表現出來。小組內合作互助,在全班展示時自我評價與他評相結合,爲學生搭建自我展示張揚個性的平臺,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將以引導者,合作者的 形象出現,不以乏味的說教把知識強加給學生,而讓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耳朵聽,用自己 口去讀,用自己 的腦去想,給學生自由感受的空間,並以適當親切的評價語言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參與意識。使學生在課堂上思維活起來,力求在輕鬆愉悅的情境中,和諧融洽的氣氛中,朗朗的讀書聲中完成40分鐘的學習。

以上只是我個人對這堂課膚淺的想法,有很多不足之處,敬請賜教。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翠鳥》是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第六冊第四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作者對翠鳥的外形和活動特點作了非常細緻的觀察,形象、生動地描述了翠鳥羽毛豔麗的外形和它捉魚時靈敏、神速的`動作。在老漁翁的啓發下,我體會到喜愛翠鳥應該把它當作朋友,打消了捉翠鳥飼養的念頭。

抓住事物特點來寫,是本課值得學習的地方。作者在介紹翠鳥的外形時,抓住漂亮的特點,寫了翠鳥的的爪子、羽毛、眼睛和嘴;在介紹翠鳥的活動特點時,抓住一動不動地等待,貼着水面疾飛,表現了它的機靈和動作敏捷。

根據大綱要求,三年級階段着重進行段的訓練,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是使學生從課文中學習作者觀察的方法,提高觀察力,學習作者抓住事物特點,按一定順序寫具體的寫作方法,培養學生的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根據大綱要求,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特點,確定本課時的教學目標爲:

1、學習作者抓特點觀察、描寫的方法,體會用詞的貼切、生動,養成積累好詞佳句的習慣。

2、感受作者對翠鳥的喜愛之情,增強愛護野生動物的意識。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其中課文寫翠鳥外形特點和捉魚的第一、二、三自然段是本課的重點;翠鳥的外形特點和翠鳥的捉魚本領之間的關係是教學的難點。

二、說學生

三年級的學生具有好奇、愛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點,容易被新鮮的事物和動態的東西所吸引,思維以直觀、形象爲主,教學時要注意充分利用多媒體等教學手段,調動學生多種器官參與教學實踐活動,提高教學效益。

三、說教法

語文教學要遵循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訓練爲主線的教學原則。針對本課的學習目的和學生實際,我採取了以下幾種教法:

1、直觀教學法:運用多媒體創設情境,調動學生積極性,提高學習興趣,進一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教師寓教於樂,學生樂學樂用。

2、朗讀體會法:教學時根據本課的特點,指導學生在默讀中學會思考,在朗讀中想象、體會作者對翠鳥的喜愛之情,增強愛護野生動物的意識。

3、對比理解重點詞語:教學時通過讀句子,分析兩個對比句的異同,並說說哪個用得好,好在哪裏,加深對重點詞語的理解,突破難點。

四、說學法

五、說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在大自然中有許多美麗的小鳥,像孔雀、畫眉、黃鶯下面請大家看看這是什麼鳥?(出示翠鳥圖片),對了這是翠鳥。翠鳥又叫叼魚郎,它生活在靠近水邊的樹枝上或岩石上,有着高超的捕魚本領。我們今天學習的課文就是介紹翠鳥的。

2、出示課題(齊讀)

3、上一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知道了課文是從三個方面寫出了翠鳥的特點,誰能告訴老師,是哪三個方面呢?

(指名回答,師板書:外形活動住處)

4、下面請同學們欣賞一段有關翠鳥的錄像,看看翠鳥的外形和活動有什麼特點?

5、小結:

(二)學習第一自然段

1、出示圖片,看圖說說翠鳥的外形特點。

2、(課文是怎樣描寫的?)默讀第一自然段,按要求把有關的詞語找出來。

3、指名說說你找到的詞語,再齊讀。

4、作者是按什麼樣的順序描寫翠鳥的外形?

(爪子羽毛眼睛嘴)

5、板書:爪子(紅色)羽毛(漂亮)眼睛(透亮靈活)嘴(尖、長)

6、重點理解描翠鳥羽毛的三個比喻句

7、用喜歡、讚美的語氣,有感情地朗讀第一自然段。

(三)學習第二、三自然段,

1、指名讀第二、三自然段,思考:

1)、翠鳥的動作怎樣?

2)、課文第二自然段寫翠鳥的什麼動作?

3)、課文第三自然段寫翠鳥的什麼動作?

2、分析課文第二自然段:

1)、翠鳥的叫聲有什麼特點?它喜歡怎樣的活動?

(指名回答)

2)、比較句子

3)、課文第二自然段還寫了翠鳥的什麼動作?(等魚)

4)、板書:等魚:一動不動注視(靜)

5)指導朗讀

3、分析課文第三自然段:

1)、欣賞翠鳥捕魚的錄像。

2)、課文是怎樣描寫的?

3)、自由讀翠鳥捕魚的句子,用△△劃出有關詞語。

4)、板書:捕魚:蹬飛叼飛(動)

5)、分小組討論:翠鳥捉魚的本領和它的外形有什麼關係?

6)彙報討論情況。

7)、比較句子

8)指導朗讀

4、小結:

翠鳥不但外形美麗,而且是捕魚高手,作者用詞準確、生動、具體地把翠鳥捕魚經過表達了出來。

(四)學習第四、五自然段,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1、自由讀。

2、談理解,你讀懂了什麼?

3、板書:峭壁上

4、師歸納:

老漁翁告訴我們翠鳥的家在小溪盡頭的峭壁上,翠鳥來這裏是和我們做朋友的,我們打消了捉它的念頭,只是希望翠鳥在茂稈上多停留一會兒。5、

文章表達了作者對翠鳥怎樣的情感?(板書:喜愛)

(五)總結全文

1、作者寫了翠鳥美麗的外形,並寫出了它在捕魚過程中動作神速、身手敏捷的特點,分別從靜到動兩方面表現出來,使人們不禁對翠鳥產生喜愛之情。

2、說話練習:

請你學學作者,用最美麗的語言贊贊你所喜歡的動物。

(六)課外延伸

1、欣賞鳥類的圖片

2、課外延伸

讀一讀描寫翠鳥羽毛顏色、外形、捉魚動作的句子,再把你喜歡的詞句抄下來。

自選課文中的一部分內容,如,葦稈還在搖晃,水波還在盪漾。用彩色筆畫一幅畫。

請你以我喜愛的鳥爲題,仿照《翠鳥》抓住事物特點來寫介紹自己所瞭解的鳥。

六、說板書

在本課時的教學中,我採用了圖文結合的方式,既是對課文的一種再創作,又以形式美吸引學生,符合三年級學生的審美情趣。

附板書設計: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6

各位評委、老師:(先打出幻燈片1)

大家好。我是安達市第六中學語文教師範偉華,說課的題目是《松鼠》。

(打出幻燈片2)愛默生說:“思想是行動的種子。”有怎樣的教學思想就有怎樣的教學實踐。

 一 .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法國作家、博物學家布封寫的科學小品文《松鼠》安排在蘇教版初中語文教材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位居單元之首,是教讀課文中的重點篇目,起提綱挈領的作用。(着眼於初中低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年齡心理特點,把握教材,運用教材, 確定本節課教學目標。)

2.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整體感知、閱讀賞析,掌握抓住特徵描述事物的方法。學習用準確生動的語言描述觀察所得。前者爲教學重點,後者爲教學難點。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閱讀簡單說明文的能力,用準確生動的語言描述觀察所得的能力。

(3)德育目標:培養學生細緻觀察、獨立思考的習慣,樹立科學求實的價值觀。

 二. 說學法與教法

(說明文的寫作目的是給人以知識,“作者思有路,緣路識斯真。”遵循作者的寫作思路,結合教學目標,我採用了這樣的教學方法。)

1. 說學法 採用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

先整體感知--再閱讀賞析--後遷移訓練。閱讀賞析環節,我採用導讀引路法,重點賞析第二段,導讀點撥第三段,放手自學四、五段,從而突出教學重點,即學習抓住特徵說明事物的方法。爲了分散難點,每一段文字的閱讀,都輔之相應內容的幻燈圖片,引導學生觀察並描述觀察到內容。這樣安排的目的是讓學生懂得細緻觀察是準確說明事物的基礎,而生動形象的語言是揭示被說明事物特徵的關鍵所在。

2.說教法:

由講讀到導讀再到自學,學生始終處於學習主體地位。在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中,我設計了讓學生幫助老師改錯誤,動手幫助小松鼠搭窩,編寫小松鼠兒歌等教學過程和方法。我採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製作了十多幅與課文內容密切相關的幻燈片,放映松鼠的錄像,遷移訓練中放映長頸鹿的錄像,這樣更有助於生動,形象,直觀地進行教學,有助於創設輕鬆和諧的教學氛圍,增大課堂教學容量,提高教學效率。

 三.說程序

1導入新課:同學們,你們一定知道這樣一首兒歌,“小白兔,白又

白,兩隻耳朵豎起來,……”這首兒歌從兔子的外形、習性等方面進行描述,語言生動、形象。你想學習這種抓住特徵描述事的方法嗎?

根據初一學生的活潑,喜歡新奇事物的特點,採用兒歌導入法。激發學習興趣,營造輕鬆活潑的課堂氛圍,爲後面編寫小松鼠的兒歌作鋪墊。)

2.整體感知:(1)作者介紹:

布豐:(1707——1788)法國博物學家,作家,進化思想的先驅者,從小受教會

教育,愛好自然科學。用40年時間著成36卷《自然史》。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7

一、教材內容

《媽媽的賬單》是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可貴的親情、友情”中的一篇略讀課文。它講的是小男孩彼得給媽媽開了一份賬單,索取他每天幫媽媽做事的報酬;當他在餐盤旁看到他想要的報酬時,同時也看到了媽媽給他的一份賬單,這份賬單讓小彼得感受到了母愛的無私與無價,他慚愧地把索取來的報酬塞進了媽媽的口袋。課文切入角度獨特,意蘊深長,是一篇人文意義很強的教材。

二、本課的學習目標

1、學習默讀課文。

2、讀懂課文內容, 體會母愛的無私與無價,懂得主動幫父母做事。

3、培養獨立的閱讀能力,鼓勵和引導學生運用以前學到的閱讀方法自讀自悟,讀懂課文。

三、教學重點

讀懂課文內容,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難點是理解媽媽給小彼得的那份賬單的含義。

四、教學策略

(一)學情分析

在這篇課文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三篇同一主題的課文,對於親情有了一定的體會。但由於現在的家庭大多是獨生子女,他們在享受父愛、母愛的同時,卻往往忽略了對父母親的回報,再加上本篇課文蘊含的哲理較深奧,在理解媽媽給小彼得的那份賬單的含義時可能會有一定的難度,需要老師引導。

(二)說教法

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本節課我主要採用疑問導讀法、以讀代講法進行教學,力求把“讀”的訓練貫穿在整個教學過程,使學生自然地融入到課文的意境中去,達到語言文字的品味與情感體會的有機結合,從而產生思想共鳴。

(三)說學法

本節課中,學生主要採用自主學習法和合作學習法進行學習,使學生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悅。

五、教學程序

我的課堂結構是:激趣導入——質疑定標——品讀課文——昇華感情。

(一)激趣導入

在新課開始,我先出示了一些生活中常見的賬單,告訴學生賬單與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然後問,你收到過媽媽寫給你的賬單嗎?德國一個叫彼得的孩子就收到了這樣的一份賬單,這是怎麼回事呢?讓我們一起走進第20課《媽媽的賬單》。

這樣,通過問題激趣,造成學生頭腦中的強烈懸念,激起他們急切的求知慾望,迅速將學生引入到本課的學習中來。

(二)質疑定標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問題的提出往往比解答問題更重要。” 新課程標也特別注重培養學生的質疑精神,鼓勵學生對書本質疑,正所謂學起于思,思源於疑。所以板書課題後,我就引導學生從題目入手進行質疑:讀了課題,你想提出哪些問題?這時學生可能會提出:“媽媽爲什麼要寫賬單?媽媽的賬單上都寫了哪些內容?媽媽的賬單起了什麼作用……

然而,僅僅讓孩子們提問,沒有歸納是不行的。因爲孩子們的問題可能是五花八門的,甚至是毫無意義的,這就需要我們用自己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智慧,把有思考價值的問題歸納、提煉出來,動態地生成新的教學問題,把教學目標轉化爲了孩子們的內在需要。這樣既可以激發起學生勇於探索、大膽創新的科學精神,又保證了課題高效、有序的進行。

(三)品讀課文

情感教學是語文閱讀教學的基石,是文本的靈魂,也是課堂的靈魂。而這種對語言獨具匠心的品味,必須通過學生充分地讀,纔能有所感悟,受到薰陶。因此,對於課文的品析,我主要採用了以讀代講的方法,通過學生自讀,範讀、齊讀等,抓住重點語句來具體感受課文中的真情。我是這樣設計的:

1、默讀課文,理清脈絡

我先安排了一個學生自由讀課文的環節,讓學生在讀中思考:講了一件什麼事?通過這種自主學習和全班交流,使學生對於的脈絡有個清楚的認識。

2、再讀課文,小組交流

在這個環節中,我先引導學生再讀課文,找出彼得的賬單和媽媽的賬單,然後以小組爲單位結合剛纔提出的問題進行探究學習。學習共分爲兩個階段,一是研究彼得的帳單,從的字裏行間體會彼得的爲人,使學生明白彼得是個聽話懂事能幹的孩子,只是在給媽媽幹活要報酬的這件事上表現得不夠懂事;二是研究媽媽的賬單,體會媽媽對彼得的愛。

其實媽媽對彼得的愛濃縮在課文的很多地方,只要孩子們細細去找,就能有所發現。

“彼得的母親仔細地讀了一遍,然後收下了這份賬單,什麼話也沒有說” 辛辛苦苦地把孩子養育了十年,到頭來竟然還是自己欠孩子的錢,做媽媽會是一種怎樣的痛心?可是她卻把這種痛深埋在心底,想盡一切辦法來妥善處理這件事情。這無言之中所蘊藏的、寬容的愛怎能讓人不肅然起敬,爲之動容呢?

“晚上,小彼得在他的餐盤旁邊找到了他想要的報酬。正當小彼得如願以償,要把這筆錢收進自己的口袋時,突然發現餐盤旁邊還放着一份給他的賬單。”爲了教育自己的孩子,媽媽滿足了兒子那不懂事的要求,卻又寫下了一張總額爲零但滿載母愛的賬單。這個舉動包含了媽媽多少的期待和尊重呀!

十年,是多麼漫長的一段歲月,十年的幸福生活,包含着多少數不清的心血和付出?十年了,三千六百多個日日夜夜,爲了孩子的成長,媽媽付出的何止這些?在這一點一滴之中,媽媽那濃的化不開的愛呀,怎麼能說得盡呢?

可是對於三年級的孩子來說,他們或許能感受得到媽媽對彼得的愛,但不一定能完全理解媽媽這樣做的深刻含義。爲了喚醒他們內心深處的對母愛的依戀,我創設了一個口語訓練的環節――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想象一下,十年來彼得的媽媽是怎樣照顧他的?

和着如泣如述的音樂,孩子們細細地體會着,母親爲自己所付出的一切不由得涌上了心頭。

或許每天早晨,當彼得醒來的時候,他的媽媽會像自己的媽媽那樣早已準備好了豐盛的早餐;或許每天晚上,彼得睡着了以後,他的媽媽會像自己的媽媽那樣一夜起來好幾次爲他蓋被子;或許在彼得生病的時候,他的媽媽也會像自己的媽媽那樣焦急不安地守候着他……

就這樣,那無私的、用心良苦的母愛化作一個個精彩的鏡頭定格在了孩子們的記憶裏,勾起了孩子們對愛的深思。

然而,只有這樣粗淺的回味是不夠的。緊接着,我又出示了埃德爾曼財經組織的一份報告,希望它能帶給孩子們更大的震撼:

有名的“埃德爾曼財經服務組織”曾經經過縝密的計算與評估,得出這樣的結論:若將母親所做的各類型工作改爲出錢聘人代勞,那麼,子女一年所付的工錢將高達63.5萬美元。按照這個數字計算,養育一個子女十年,子女應付的工錢就是635萬美元,摺合人民幣5000多萬!

這是怎樣一個驚人的數字,多得讓人無法想像!但即使是這樣,還不包括媽媽對彼得的愛,因爲愛是千金也買不來的,愛是這世界上的無價之寶……

然而,就是這樣的付出,在媽媽的賬單裏卻都是零!這,又是爲什麼?就是因爲她是心甘情願地爲孩子付出的,她從來也沒有想到過要讓孩子回報呀……

真是“大愛無言,真愛無聲”!就是這樣一張總額爲零卻滿載母愛的賬單,改變了孩子,甚至改變了他這一生對愛的理解……

3、品讀課文,體會感悟

帶着這種對母親深深的敬意,最後,我又讓孩子們迴歸課本,再次通讀全文,細細回味,相信這種感悟會積蓄得更濃更濃。

古人說:“感人心者,先莫乎於情”。在這種“引——放”的教學方式下,三次讀文的安排猶如三個臺階引領着學生步步登高,逼近的內核,走向人物的心靈。經歷了“三次讀文”的語言實踐,不僅培養了孩子們良好的語感,更重要的是讓他們從讀中感悟到了課文中蘊含的情感及道理,使他們的赤子之心得到釋放。

(四)昇華感情

其實,天底下的媽媽都是一樣的,她們用無私、無聲的愛小心地呵護着我們;天下的孩子也都是一樣的,他們幸福地享受着媽媽的愛。

媽媽的愛,是早上按不停的鬧鐘,是晚上窗前等待的身影;

媽媽的愛,是爲我捏肩捻腳的雙手,是爲我奔波勞碌的雙腳;

媽媽的愛,是病牀前心痛的眼淚,是用嘴吹涼的一杯水;

媽媽的愛,就像一盞明燈,照亮我一生的征程……

可是作爲兒女,我們又能爲媽媽做些什麼呢?

就這樣,在學生理解了課文內容,理解了媽媽的愛的基礎上,我安排了一首很有震撼力的歌《燭光裏的媽媽》,讓孩子們在歌聲中傾訴自己對媽媽的愛,來結束全文,使學生能夠在學習課文、感受“愛與真情”的同時,行動起來,學會表達和回報父母對自己的愛。

(五)教學板書

板書是課堂教學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經過教師精心設計的結晶,一個好的板書不僅能體現了課堂主要內容,更重要的是促進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體會的思想。因此我設計了這樣的板書來體現本節課的教學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