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三年級語文說課稿模板五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往往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寫說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和提升講課技巧。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三年級語文說課稿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華】三年級語文說課稿模板五篇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綜合練習7》是上海市二期課改語文教材三年級第二學期第七單元中的一個鞏固拓展練習,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學習,複習鞏固本單元所學的知識。本次綜合練習共安排了七項內容:選字填空、將詞語按要求歸類、把句子補充完整、閱讀短文,理解文章內容、語言實踐活動——談學習的體會、還有名言的學習及寫字的指導。學生通過此練習,可以在字、詞、句、篇上得到鞏固與提高,而且通過語言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寫作及口頭表達能力,讓學生在學習中進一步明白,你若想獲得成功,只有努力地實踐。

二、說學情

三年級下半學期的學生已經可以獨立完成一些較簡單的習題了,比如:選字填空、將詞語按要求歸類、把句子補充完整。這些題目,老師可以先讓學生自己做,然後再一起交流。而其它練習題則需要老師的引導來進行。相對來說,學生對閱讀、語言實踐活動的能力較弱。由於學習態度、學習習慣等方面的影響,學生間依然存在着差異,而且隨着年級的升高,差異也越來越大。這就要求老師在練習活動中,應對閱讀、語言實踐活動等學生能力較弱的題目有針對性地進行點撥,給學習困難者有多一點的表達機會。

三、說教學目標

本課教材旨在通過活動,幫助學生複習鞏固字詞句,增強閱讀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因此我制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1、會比較形近字,選字填空。

2、在理解詞義的基礎上,進行詞語歸類。

3、把帶有“終於”的句子補充完整。

4、閱讀短文,學習讀懂文章。

5、語言實踐活動,交流“我的學習小體會”。

6、熟記名言,瞭解大意。

7、學習寫好木字旁的字。這些教學目標中有重基礎的,如:選字填空、練習在方格里寫字;有重積累的,如:按詞語要求歸類、熟記名言;還有重能力的,如:閱讀短文,理解文章意思、談談自己學了本單元課文後的學習體會,從中提高學生的語言組織、表達能力。

四、說教法

《綜合練習7》作爲一個單元之後的複習課,在教學過程中既要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更要注重學生的主體作用。所以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應該最大程度調動學生的已知,使學生在常態中輕鬆、愉悅、自主的學習交流。在本堂課的教學中,教師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從學生的學習實際出發,加強引導與點撥。如:在第六環節的設計中,學生已按“學習、時間、動作”的要求把詞語進行了歸類,然後教師就適時的進行了點撥:想想還有哪些詞語也是表示“學習、時間、動作”的,大家比一比,賽一賽,看哪個小組積累的成語多。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比賽,不僅培養了學生互相合作的精神,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還進一步擴大、豐富了學生的詞彙量。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因此,在閱讀練習中,教師主要採用了自學、小組討論、集體交流等形式,教師只是起了引導與點撥的作用。在熟記名言的教學環節中,教師留出了充裕的時間讓學生誦讀銘記3句名言,並讓學生對名言進行簡單的理解,讓學生懂得了學習和體育鍛煉的意義。教師還鼓勵學生大膽交流類似的名言,進一步拓展學生的知識面。課中,教師積極營造平等、民主、親切、和諧的學習氛圍,引導學生充分參與;利用積極評價策略及樹立榜樣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優化學習過程,鼓勵學生互助。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驚弓之鳥》是一篇講讀課文。這是一個成語故事,講的是古時候有個射箭能手叫更羸,他不用箭,只是拉一下弓,就使天上飛的一隻大雁掉下來。原來這是隻受過箭傷的,孤單失羣的雁,一聽到弦響就嚇得從天上掉下來了。“驚弓之鳥”這個成語因此得名,比喻受過驚嚇,遇到一點兒類似的情況就害怕得不得了。這則成語故事故事語言生動、形象鮮明。全文共九個自然段,按照先果後因的順序展開敘述,先寫更羸說不用箭只需拉弓就能使大雁掉下來;然後寫更羸試了一下,大雁果然從半空中直掉下來;最後環環相扣的說理,分析推斷虛發雁落的原因,是一篇很有說服力的推理文章。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是引導學生抓關鍵詞句,理解課文內容,從更羸善於觀察、善於分析中受到啓發,學習對事物進行分析推理的方法,初步培養學生樂於觀察、勤于思考的興趣和習慣。《驚弓之鳥》這一課的重點是最後一個自然段更羸說的話。這一段講了更羸不用箭射下大雁的原因,共有四句。第一句說的是他看到的和聽到的情況,看到的是——它飛得慢;聽到的是——叫的聲音很悲慘。第二句說他根據看到的的聽到的進行分析;從“飛得慢”,知道“它受過箭傷,傷口沒有癒合,還在作痛”;從“叫得悲慘”,知道“它離開同伴,孤單失羣,得不到幫助”。第三、四句說的是他進一步的分析;這樣一隻受過箭傷、孤單失羣的雁,聽到弦響,以爲又有什麼危險了,心裏一定很害怕,就拼命往高處飛;拼命往高處飛就要使勁,一使勁,傷口就會裂開;傷口一裂開,疼理不能飛了,就會掉下來。更羸正是經過認真的分析,才得出只要拉一下弓,那隻大雁就能掉下來的結論的。在他向魏王說“我不用箭,中要拉一下弓,這隻大雁就能掉下來”時,已經周密地思考、分析過了,他這樣說是有根據、有把握的。更羸之所以能做出這樣的正確分析和判斷,是因爲他善於觀察,勤于思考。他看得認真、聽得仔細,並且能夠把看到的、聽到的和自己的實踐經驗結合起來進行思考。

教學時,教師要把着眼點放在引導學生理解、體驗更羸觀察、分析、判斷、推理的思維過程上。這是教學的重點,同時也是難點。

2、教學目標根據新課標對三年級的閱讀要求,結合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知識水平,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會認5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驚弓之鳥、魏國、射箭、打獵、大雁、拉弦、悲慘、癒合、裂開”等詞語,懂得“驚弓之鳥”這個成語的意思。

(2)分角色朗讀課文,抓住關鍵詞句,理解課文內容。

(3)從課文的學習中受到啓發,懂得只有善於觀察、善於分析,才能對事物有正確的認識;學習對事物進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3、教學重點、難點鑑於課文內容主要是更羸的分析、推理,而三年級學生邏輯思維能力較弱,因此從教材和學生這兩頭着眼,引導學生理解更羸說的話,應作爲教學的難點;在此過程中有機地培養學生樂於觀察、勤于思考的興趣和習慣。

4、教具準備配樂朗讀的磁帶、生字卡片。

5、課時安排用兩課時完成。

第一課時:初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意,認識生字詞。

第二課時:理解課文內容,學生從中受到啓發。在此基礎上進行分角色朗讀課文。

二、說教法、學法

1、教法閱讀教學要以讀書爲主,要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爲主。針對教材和學生實際,本課擬採用“四讀法”組織教學。即一讀明大意,二讀識生字,三讀練重點,四讀悟道理。

2、學法本課的學法和教法基本一致,但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力求“四個不變”:

(1)變先講後學爲先學後講,這樣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也可以針對學生暴露出來的問題,有針對性地講解,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2)變完全有教師控制的教學過程爲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最後一個自然段採用“個體自學——小組討論——班級交流”的形式組織學習活動。

(3)變學生被動回答教師的提問爲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4)變課堂作業課外完成爲當堂完成。

三、說教學程序

1、揭示課題,聽讀課文,瞭解大意。

2、學生自讀課文,自學生字詞。

3、學生再讀課文,提出問題。

4、教師組織討論:

(1)更羸是怎樣射大雁的?大雁聽到絃聲後是什麼樣子的?學生可找出課文中的話讀一讀。

(2)魏王看到這一切表現得怎樣?哪些詞語寫出了魏王吃驚的程度?他爲什麼這樣吃驚?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讀書體會自由發言。

5、教師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五六自然段。提醒學生讀第五自然段要突出“直往上飛”和“直掉下來”中的兩個“直”;讀第六自然段要突出“啊”、“大吃一驚”、“真有”、“這樣”等詞語。

6、教師引言:更羸真有這麼大的本事嗎?

7、分小組學習課文最後一自然段。教師提出學習要求:認真讀最後一自然段,想想更羸說的話,哪些是他看到的的聽到的?哪些是他的分析?他是怎樣一步一步分析的?

8、小組討論學習後全班交流。每組先定一個同學說,教師適當點撥,最後進行小結。在此過程中有機地進行培養學生觀察、思考、分析的能力。

9、昇華:更羸的本領大,除了是個射箭能手,他還有什麼本領?你喜歡他嗎?說出喜歡的原因。

10、總結:(1)說說“驚弓之鳥”這個成語的意思。(2)你從這個成語故事中受到了什麼啓發?

11、分角色朗讀課文,進一步體會課文所蘊含的道理。

12、學生完成課堂作業:掌握“驚弓之鳥、魏國、射箭、打獵、大雁、拉弦、悲慘、癒合、裂開”這幾個詞語。

附板書設計:

飛得慢————受過箭傷驚弓之鳥

叫得慘————孤單失羣掉下來————傷口裂開

更羸,善於觀察,勤于思考分析。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3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記敘了少年牛頓不顧自己的生命安危瞭解風力的故事,告訴學生科學研究有時是需要冒險的。讚揚了牛頓對科學執着探究的勇敢精神。

學情分析:

課文具體描寫了牛頓在暴風雨中的表現,學生可能對部分內容有疑問。因此,這部分內容的設計以理解描寫牛頓在暴風雨中表現的句子(第7節)爲基礎,在這基礎之上,抓住語言文字質疑,力求讓學生的學習更主動、更有效。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10個生字,積累詞語“罕見、襲擊、氾濫、亂蓬蓬”。

2、能有感情地朗讀牛頓在暴風雨中是怎麼做的句子,並通過質疑、釋疑,瞭解他這樣做的原因。

3、瞭解牛頓在暴風雨中測量風力的實驗,體會牛頓對科學執着探究的勇敢精神。

教學重點:

朗讀和理解牛頓在暴風雨中是怎麼做的句子。

教學難點:

能夠根據句子中的矛盾指出提出問題,理解牛頓在暴風雨中不停向上跳的原因。

教學過程:

一、談話揭題,激發興趣。

牛頓對於學生三年級的學生來說可能比較陌生,教師從和學生的談話中引入,簡單介紹牛頓,使學生對牛頓有個初步的瞭解,也使他們對這個生活在360年前的人充滿興趣。激起他們學習課文的強烈願望。

二、整體感知。

在出示了課題之後,教師由課題入手。解釋暴風雨就是大風大雨之後,引導學生思考:牛頓在暴風雨中幹什麼?爲什麼要這麼做呢?讓學生帶着問題讀文,養成邊讀邊思的習慣。在讀後讓學生嘗試着用簡練的語言概括全文的主要內容。這對於三年級的學生來說有一定的困難,教師可以根據板書加以指導,讓學生學會概括主要內容的基本方法。同時,也讓學生對課文內容有個大致的瞭解。

三、深入學文。

在初步瞭解了文章內容之後,教師要引導學生深入學文。我採用了抓住文中的關鍵詞語,關鍵句子,學生的疑問來展開教學的方法。讓課堂教學不離語言文字,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1、抓住“罕見、特大”兩個詞語,學習課文第一小節。

課文第一小節中的兩個詞語“罕見、特大”給了我靈感,以這兩個詞語爲切入口,在教學的開始,出示一組圖片,配以狂風暴雨,電閃雷鳴聲。讓學生說說:你聽到了什麼,看到了什麼?出示:公元1658年9月3日,一場罕見的特大暴風雨襲擊了英國。創設情景,調動學生的感官,讓學生彷彿置身於那場罕見、特大的暴風雨中,同時理解詞語“罕見、襲擊”。找找哪些詞語寫了暴風雨是罕見的、特大的。在找到了詞語之後再來讀這句句子,在理解的基礎上,讀出一定的語氣。

2、抓住關鍵句子,學習七、八小節。

課文的7、8小節是文章的重點,同時也是難點。在之前的情景鋪設之後,學生彷彿身臨其境,教師順勢直奔重點,要求學生默讀課文,在默讀的同時:用 “_________”劃出寫牛頓在暴風雨中是怎麼做的句子,用“~~~~”劃出他爲什麼這樣做的句子。讓學生養成靜心讀文的好習慣。在交流寫牛頓在暴風雨中怎麼做的句子時(第7小節),先讓學生弄懂這一節三句話的意思,再抓住“向着風、揹着風、測量、刻”等詞語引導學生思考“牛頓爲什麼要這樣做?”,最後在理解的基礎上指導學生朗讀,真正做到“讀通、讀懂、讀出感情”。

3、抓住句子中的矛盾處提問,學習九、十小節。

抓住矛盾處質疑是培養學生質疑能力的又一個好方法。對於三年級的學生來說,什麼是“矛盾”可能不容易理解。教師可以先放手讓學生質疑,允許學生的質疑天馬行空。培養良好的質疑習慣和能力,敢問是基礎。在這是教師可以抓住媽媽在暴風雨中焦急地尋找牛頓的句子來知道學生體會當時媽媽的心情,讀出感情。然後,教師可有意識地再讀:她沒有打擾牛頓,自個兒悄悄地回家去了。讓學生思考,老師讀的句子中有什麼矛盾之處。這樣教師的引領作作用就發揮得淋漓盡致了。

四、總結全文。

通過抓關鍵詞語,找矛盾處質疑深入學文之後,教師引導學生悟道:少年牛頓是個愛鑽研的孩子。在完成了從整體,由切入口,到局部的深入學習之後。幫助學生再由局部回到整體,顯得尤爲重要。師生互動,抓住文中的關鍵詞語,輔以老師的補白,對所學文章進行梳理。爲課後作業中要求學生回家將這個故事講給父母聽,做了很好的鋪墊,同時也讓學生積累了文中的好詞好句,爲今後複述課文打下了基礎。在悟道之後使學生明白牛頓之所以成爲偉大的科學家和他具有愛鑽研的品質是分不開的,鼓勵學生通過課外閱讀,瞭解更多名人的故事,在閱讀的同時也要求能做到邊讀邊思,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驚弓之鳥》是語文第五冊的第三單元中的第二篇精讀課文。這是一則成語故事,講的是古時候魏國一位有名的射箭能手更羸不用箭,只需拉弓,便使天上飛過的一隻大雁掉下來的事。從中反映出更羸善於觀察;善於思考;並能根據所見所聞做出正確分析。全文共八個自然段。先講述了更贏射大雁的經過和結果;接着講述了更贏不用箭射下大雁的原因。我上的是第一課時,我預設了如下教學目標:

二、說教學目標:

1、認字9個,寫字7個,學習多音字“更”。

3、能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知道課文主要內容。

三、說教學重點:

認字寫字;朗讀課文

四、說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

五、說教具:課件

六、說教學過程

1、設疑導入,激發興趣。

爲了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我在設計導語時,採取了設疑導入的方式。

2、教師讀目標,爲學生樹立學習自信心。

此環節我設計的是:在我讀完目標後,隨即問學生:“同學們有信心完成學習任務嗎?”雖然只是簡單的一句話,但我認爲是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激情的。

3、學習字詞。

此環節我設計的是:先出示自學指導(一)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學“射、郊、慢、指、翅、膀、悲”會讀、會寫、會組詞。

(2)、認讀“更、箭、獵、疑惑、弦、慘、愈、孤”,會給多音字“更”注音組詞。

讓學生用不同的方式學習,教師在教室裏巡視指導,督促學生快速的完成任務。5分鐘後,我組織學生進行交流。我會指中等學生先認讀,如果有錯誤,就請優等生來糾正,然後再請優等生多領讀幾次。最後請幾位後進生來讀一讀,出現錯誤後,找學生來糾正。下一步是提問:哪些字容易出錯?誰來提醒大家一下?對於易錯的字,隨即讓學生在課桌上書空。最後找幾位(後進的)學生板演,其餘學生在練習本上進行聽寫。聽寫完後找同學批改黑板上學生寫的。對於綠色通道的生字,我會找不同層次的學生反覆地認讀,直到讀熟。然後學習多音字“更”指名給它組詞。然後帶領學生多讀幾次,以鞏固記憶。

4、初讀課文。瞭解大意

在這一步,我同樣是先出示自學提示: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不添字、不漏字、不斷句。

(2)邊讀邊思考: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並且完成填空。讓學生根據提示進行學習。教師巡視指導學生有序進行。小組交流完後,組織學生進行全班交流。首先指幾名學生分段朗讀,其餘傾聽並圈畫錯誤。每個學生讀完後就進行評讀,及時糾正錯誤,會給學生加深記憶。然後我會出示一個填空題,讓學生根據提示來總結課文的主要內容,降低難度。最後找不同層次的學生來給課文分段。有了不同意見讓學生說出自己的依據,最後大頻幕展示正確的答案。

學完後我會對本課的學習內容進行小結。

5、當堂檢測,精煉促效。

本節課的我結合目標設計了鞏固練習:

(1)在文中找近義詞

(2)給加點的字選擇正確的讀音。

(3)多音字“更”組詞。

(4)畫一畫。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風箏》一文是魯迅寫於1925年1月24日,後由作者編入散文詩集《野草》。

文章說的是小時候不許小兄弟放風箏,不準兄弟弄這種沒出息的玩藝,行爲十分粗暴。待到明白遊戲之於兒童的意義,魯迅醒悟過來,自己當年的行徑,簡直是對於精神的虐殺。雖然事隔久遠,魯迅還是一心想補過,然而小兄弟卻全然忘卻,我的沉重的心只得一直沉重下去。

這篇散文中,有魯迅的兄弟之情,有遊戲之於兒童的意義,有魯迅的自省精神,有魯迅對小兄弟身受虐殺卻無怨恨的深沉感慨。

對於文章的主題,可以從多角度去審視:從兒童教育的角度去理解,從封建倫理道德的角度去理解,從自我解剖的角度去理解,從親情角度去理解,從追求美好事物的角度去理解

教學目的:

1、(知識和能力)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訓練閱讀能力,能說出自己的喜歡、憎惡、崇敬、嚮往、同情等感受。

2、(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結合自己的人生經驗,在閱讀中,明辨是非,追求真、善、美。

3、(過程和方法)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理解文章的主題。

4、(寫作指導)學習本文在敘述中飽含深情的寫法。

教學重點:訓練閱讀能力,提練文章主幹。

 教學難點:結合個人人生經驗及閱讀體驗,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本文意蘊豐富,選編此文,無非是因爲此文爲我們提出瞭如何進行兒童教育的問題,以及人要勇於自我解剖,面對錯誤,改正錯誤等等,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這些恰恰都具有廣泛地指導性,學習此文,可以讓我們體會人間至愛真情,學習自我解剖的精神,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樹立積極的人生態度。

由於本文是學生進入初中後第一次接觸魯迅的文章,不瞭解作者的寫作風格,而且文章中疑難的問題較多,所以學起來有難度,再加上初中生平時對衝突誤解中的親情體會不到或不深,所以多讀課文,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與氣氛很重要。

二、教法探究:

人們常說: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語文課程中有大量具體形象的,帶有個人情感和主觀色彩的內容,由於讀者的知識背景、生活經驗、感悟的角度等方面的差異面對同樣的文章,人們會有不同的理解或感受。

現代語文教育特別需要提倡師生之間的平等對話,也特別需要注意尊重和珍視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和有獨創性的理解,那麼教師也要從文本中走出,以人爲本。

閱讀《風箏》一文,我不由被魯迅先生的真情所感染,文章有豐富的意蘊,更能引發人進一步地探究興趣。因此在教學此文時,擬在反覆閱讀中體味作者的情感變化,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爲,教師可利用閱讀期待、反思、批判等環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效率。在這一活動中,教師只是活動的組織者,學生閱讀的促進者,閱讀的對話者之一。

1、在教學前,教師應多準備一些資料,以便引導學生多角度理解課文。

2、把課後練習融於教學的過程中。

3、可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創設情境,以利於體悟人物的心境,理解文章主題。

教學安排兩課時,第一課時初讀課文,掃清閱讀障礙,整體感知課文;第二課時反覆閱讀,多角度有創意地理解課文,進行探究性學習。

三、學法指導:

新課程提倡學生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儘管《風箏》一文屬早期白話文,某些字詞、句子的表達方式會生澀難懂,而文章本身思想深邃,但這一切都可以在反覆地閱讀中,在用心地體悟中,在教師適時點拔中,迎刃而解,而激發學生閱讀、探究興趣是扣開知識大門的鑰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