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數學《一元一次不等式》說課稿(精選9篇)

作爲一名教職工,可能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編寫說課稿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說課稿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初中數學《一元一次不等式》說課稿(精選9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初中數學《一元一次不等式》說課稿(精選9篇)

初中數學《一元一次不等式》說課稿1

一、說教材

1、地位和作用

本節課是建立在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及二元一次方程組知識的基礎上,用函數的觀點對它們重新進行分析。這不是簡單的複習回顧,而是站在更高的角度進行動態的分析,引導學生從整體中把握部分。其中滲透了數形結合的思想,爲後繼學習奠定了基礎。

2、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通過函數圖象,逐步體會一次函數與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內在聯繫,培養學生數形結合的思想。

(2)感知不等式、函數、方程的不同作用與內在聯繫。

過程與方法目標:

讓學生自己根據題意列函數關係式,作出函數圖象,並能把函數關係式或函數圖象與一元一次不等式聯繫起來,通過自主交流合作解決問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情感與態度目標:

讓學生唱主角,老師任導演,增強學生學數學、用數學、探索數學奧祕的願望,體驗成功的喜悅。

3、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一次函數與一元一次不等式的關係;

教學難點:利用函數圖象確定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

二、說教法

1、學情分析

我現在所帶班級學生整體學習能力處於中等水平,學習新的知識需要較長的理解過程,加上這一學段的學生思維處於由具體形象向抽象概括過渡的時期,對事物的認知停留在單一知識點上。他們可能會畫一次函數的圖像、會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但是很難將數與形結合起來,通過抽象歸納得出二者的內在聯繫。

2、教學方法

鑑於以上對教材和學情的分析,本節我將採用以啓發探究式爲主線、講練結合的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配合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直觀呈現教學素材,從而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

三、說學法

1學生自主探索交流,思考問題,獲取知識,真正成爲學習的主體。

2學生在小組學習中形成合作交流的良好氛圍,體驗學習的快樂,更好地掌握知識,發展技能。

四、說教學程序

(一)創設問題情境,探究新知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爲了引起學生的興趣,本節課我通過遊戲引入。

遊戲規則:準備好寫有各種有理數的卡片若干張,每人每次從中抽取一張,用卡片上的數字乘以2再減去4,最後結果大於零的得1分,等於零的不得分,小於零的扣1分。10次以後,計算每人的得分總和,得分最高者獲勝。

教師提問:

你希望抽到寫有哪些數字的卡片?你希望哪些卡片被對方抽走?

在以上游戲中,若用x表示卡片上的數字,y表示計算的結果,你能寫出y關於x的函數關係式嗎?

設計遊戲的目的有以下幾點:

(1)遊戲的內容便於學生列出函數關係式y=2x—4;

(2)通過遊戲中得分、不得分、扣分規則的確定來建立函數與方程、函數與不等式的關係,既有對上節課內容的複習鞏固,又爲本節課的引入創設條件。

(二)探討歸納,講解新知

(1)解不等式2x—4>0

(2)觀察函數y=2x—4圖象,當自變量x爲何值時,函數值大於0?

這一環節中,師生共同完成3個任務:教會學生看圖、建立數形關係、歸納總結圖像法解不等式的步驟。

所以,首先讓學生畫出引例中函數y=2x—4的圖像。從y=0入手,然後分組討論圖像上y>0和y<0的部分。爲了幫助學生理解,我把圖像上y>0的部分染色。通過觀察讓學生髮現圖像上y>0的部分也就是x軸上方的部分。相應地,y<0的部分也就是x軸下方的部分。最後讓學生找出y>0時相應的x的值。

通過對以上兩個問題的解決,使學生認識到解不等式2x—4>0也就是求函數y=2x—4圖像上,當y>0時相應的x的取值範圍,從而建立數形關係。

最後引導學生歸納總結利用函數圖像求不等式解集的步驟,這也是本節課的難點。

(1)把一元一次不等式轉化爲ax+b>0或ax+b<0的形式;

(2)畫出一次函數圖象;

(3)一次函數值大於(或小於)0時相應的自變量的取值範圍,實質上是一次函數圖像上x軸上方的點(或下方的點)對應的自變量的取值範圍。

(三)應用新知

例2的設計是讓學生進一步熟悉圖像法解不等式的一般步驟,這也就是教材上的方法1,要求學生重點掌握。方法2有一定難度,本節課不再重點討論。

例2:用畫函數圖像的方法解不等式5x+4<2x+10。

方法1:原不等式化爲3x—6﹤0,畫出直線y=3x—6。可以看出,當x<2時這條直線上的點在x軸的下方,即這時y=3x—6<0,所以不等式的解集爲x<2

方法2:將原不等式的兩邊分別看作兩個一次函數,畫出直線y=5x+4與直線y=2x+10。可以看出,它們的交點的橫座標爲2。當x<2時,對於同一個x,直線y=5x+4在直線y=2x+10上相應點的下方。這時5x+4<2x+10,所以不等式的解集爲x<2。

總結:以上兩種方法其實都是把解不等式轉化爲比較直線上的點的位置的高低。

從上面的兩種解法可以看出,雖然用一次函數圖象來解不等式未必簡單,但從函數角度看問題,能發現一次函數與一元一次不等式之間的聯繫,直觀的看出怎樣用圖形來表示不等式的解。這種用函數觀點認識問題的方法不是單純解題,而是加強知識間的融會貫通,用變化和對應的眼光分析問題,對於繼續學習數學有着重要作用。

(四)隨堂練習

1自變量x的取值滿足什麼條件時,函數y=3x+8的值滿足下列條件?

(1)y=0;(2)y=—7;

(3)y>0;(4)y<2

設計意圖:本題學生很容易想到代值求解,爲了突出數與形的結合,要求學生利用圖像解決問題。

2利用函數圖象解出x:

(1)6x—4=3x—2;(2)6x—4<3x—2

設計意圖:(1)與(2)形式上雖然只是等式與不等式的區別,但反應在圖像上相應的x的取值範圍卻不同。

(五)小結與作業

1歸納反思

2利用一次函數圖像求一元一次不等式解集的步驟

作業佈置

必做題:習題143第3、4題

選做題:已知y1=—x+3,y2=3x—4,求x取得何值時y1>y2?

自我反思

應用新知中的方法2是初三數學中的重要方法,但考慮到學生的情況本節課沒有詳細講。實際教學中可以根據學生的接受情況對本節內容進行適當的拓廣延伸,嘗試與中招考試銜接。這節課涉及到利用函數圖像求解集的問題,採用幾何畫板動態演示的課堂效果會更好。

初中數學《一元一次不等式》說課稿2

各位老師:

大家好!

我是ZHIJIAOZIYUAN,我很珍惜這次難得的學習機會,懇請老師對我的說課提出寶貴意見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實驗教材七年級下第九章第2節《實際問題與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教學設計,下面我分別從教學內容的分析、教學目標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和教學過程的設計四個方面來說明我對這節課的教學設想。

一、教學內容的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1)本節內容,是在學習了用方程思想解決實際問題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性質及其解法等知識的基礎上,把實際問題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結合在一起,既是對已學知識的運用和深化,又爲今後用不等式組解決實際問題以及更廣泛的應用數學建模的思想方法奠定基礎,具有在代數學中承上啓下的作用;

(2)通過本節的學習,學生將繼續經歷把生活中的數和數量關係轉化爲數學符號的體驗過程,體會不等式和方程一樣都是刻畫現實世界數量關係的重要模型。

(3)在列不等式解決實際問題的探索過程中,引導學生注意估算意識,體會算式結果所對應的實際意義,滲透建立數學模型,分類討論等數學思想,對提升學生應用數學意識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起到積極的作用。

2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對於用不等式解決實際問題,學生容易出現的認知困難主要有兩個方面:①哪類的實際問題需要用一元一次不等式來解決;②如何將實際問題轉化爲一元一次不等式並加以解決。

根據以上的分析和《數學課程標準》對本課內容的教學要求,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一元一次不等式在決策類實際問題中的應用;難點是:如何將實際問題中的數量關係符號化,並根據解集和結合實際情況分類討論得出合理結論。

二、教學目標的確定

根據本課教材的特點、《數學課程標準》對本節課的教學要求以及學生的認知水平,我從三個方面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能進一步熟練的解一元一次不等式,能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不等關係的數學模型,並結合解集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通過觀察、實踐、討論等活動,積累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決實際問題的經驗,提高分類考慮、討論問題的能力,感知方程與不等式的內在聯繫,體會不等式和方程同樣都是刻畫現實世界數量關係的重要模型。

3在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的過程中,體會實事求是的態度和從數學的角度思考問題的習慣;學會在解決困難時,與其他同學交流,相互啓發,培養合作精神。

三、教學方法的選擇

1、教學方法

根據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和學生的認知水平,我主要採取教師啓發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的教學方法教學過程中,創設適當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共同探究,使學生經歷將生活中的數和數量關係轉化爲數學符號的具體建模過程,體會不等式作爲刻畫現實世界數量關係的重要模型的價值。

2、教學手段

教學中使用多媒體投影、計算機輔助教學,目的是充分發揮其快捷、生動、形象的特點,爲學生提供直觀感性的材料,有助於學生對問題的關注和理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教學過程的設計

爲了達到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把教學過程通過兩個實際問題逐步深入;最後歸納小結,佈置作業具體過程如下:

1、課題引入:

我們以前已經學過了一元一次方程以及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解法,並在解決許多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感受到:將相等關係用數學符號抽象後所得到的“方程”確實是一種有效數學工具,它能讓我們的思維過程更加準確和簡明!

但是,生活中除了相等的數量關係以外,還存在着大量的不等關係,通過前幾節課的學習,我們也已經基本瞭解了不等式的性質和簡單不等式的解法。今天,就讓我們通過一些帶有選擇“決策”意義的實際問題來共同探討一下一元一次不等式這種數學模型是如何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

實際情景1:在爲我校初一年級學生選定營養餐的過程中選中了有兩家公司

這兩家公司某種適合初一學生的營養餐的報價均是是65元/份,營養含量和服務承諾也均相同,且都表示對學生優惠:甲公司表示每份按報價的90%收費,乙公司表示購買100份以上的部分按報價的80%收費

結合新課標對本小節的要求:會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我選擇的是從數量關係上與教材例題類似的收費問題,並且真實數值與所在年級事情相一致,比書上的例題更能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引發學生探求的興趣。特別的,通常此類題目是不給出具體單價的,因爲並不影響最後結論,考慮到學生現階段的數學抽象仍以識別數量的具體含義爲主,所以我在此處添加了單價,並增設了問題一,用以降低抽象思維的梯度,爲後續的設未知數的“代數化抽象”作適當的鋪墊。

問題(1)請你判斷,我們年級580人用餐,應該選擇哪家公司能讓每位學生的餐費平均算來更低呢?

預案一:教師應關注學生能否在討論中認清“每位學生的餐費平均算來更低”所對應的數量意義,將之轉化爲“付給公司的總金額少”。在此處不排除學生因生活經歷的缺乏,而對題目中所隱含的數量關係抽象能力弱。應關注每一位同學的感受,讓同學們充分理解交流,擴大參與思考的廣度,獲得基本抽象思維的生長點。

預案二:在進行甲乙公司所需費用的計算時,會有分部計算和綜合計算兩種計算形式,對於那些列綜合算式的同學,教師應多給予展示機會,從而幫助其他同學整理思路,理解算式的實際含義;爲後續的字母抽象做好鋪墊。具體計算學生可以合理使用計算器提高課堂速度。

預案三:學生還有可能不通過計算,直接猜測甲公司合算或者乙公司合算,對於這種有可能產生的聲音,教師應從估算的角度加以引導。引導學生體會在580人的前提下,超過100人部分(480人)的甲公司是九折乙公司是八折,10%的差距,;100人以內(少於100人)甲公司九折,乙公司不打折10%的差距,480的10%明顯大於100的10%,所以選乙合算,並引導學生用計算的方法驗證估算的準確性。

列式:

選甲公司所需費用:(元)

選乙公司所需費用:(元)

結論:580人時選擇乙公司能讓每位學生的餐費平均算來更低。

問題(2)你能否用以前學過的知識,在不知道具體人數的前提下制定一套方案,當其他學校的初一年級也想在這兩家公司之間進行選擇時,不用重複第一題的計算過程,只要知道人數就馬上能根據你方案的結論作出決策呢?

結合以前的訓練,學生很容易想到要通過設未知數的方法進行符號表達,將非常關鍵而題目中並未給出的學生人數設爲未知數。由於本題的具體分析過程仍然是由學生分析討論完成,可能出現的情況是:

預案一:一部分綜合能力較強的同學會根據實際意義直接列出綜合算式:或

此處教師應該引導學生觀察,在化簡不等式的過程中單價並未影響結果(利用不等式性質二將其作爲公倍數約去),即:題目中沒有具體的單價也不會影響本題的決策。

還可以結合小學單位一的思想化簡不等式,引導學生體會並不是題目中出現的所有數量都會影響不等關係,有可能引發學生的關於數量關係的深層次思考。

預案二:還有一部分學生會因爲生活經驗少的關係,綜合思考能力弱,無法快速的理清數量關係,列出綜合算式,思考受阻,教師應引導學生體會在第一題的算式意義的提示下,如何分別列出表達甲乙公司所需總費用的過程量代數式。然後在通過將之用不等號連接的方式,來表達兩筆費用的大小,降低因綜合性所引起的思維梯度,在過程中讓學生體會“分步建模”的思維的條理性。

具體過程如下:(略)

問題(1)如果你是該企業的高級管理人員,請你設計該企業在購買設備時兩種型號有幾種不同的組合方案;

問題(2)若按固定產量預算企業每月產生的污水量約爲2040噸,爲了節約資金,應選擇哪種購買方案?

實際情景2的選擇除涉及“角色扮演”和“環保”等人文因素的考慮以外,在在結合本節的教學目標上還有如下考慮,

1、本題取材於真實的實際生活問題,情景中的符號和數量關係較多,不等關係在文字語言的敘述中顯得比第一題更加隱蔽,需要學生更深化的思考才能列出算式,是在第一個情景的基礎上的擴展和深化。

2、在學生的討論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引導學生體會,用圖表表示的數字信息比文字表達更便於觀察和有序思考,感受“有序表達”在實際中的價值。

3、結合本題每一個的具體問題的分析和解決,學生必須要從表格中分析篩選相關的有用數據,(例如:在第一問設計方案時未用到“處理污水量”和“年消耗費”,在第二問中未用到“價格”和“年消耗費”)這種分析和篩選的思考經歷將有助於加強學生對數據關係的理解和運用能力。

結合以前的訓練,在思考問題(1)學生很容易想到要通過設A型或B型設備的

臺數爲未知數的方法順利的進入用符號表達實際含義階段

例如:(1)設購買污水處理設備A型臺,則B型(10–)臺,由題意知:

12+10(10–)≤105

在此處,將“限額爲105萬元”轉化爲“≤105”是學生要突破的第一關,教師應在次處多展示同學的對“限額爲105萬元”語言解釋,儘可能多的在具有不同經歷基礎的同學心中將這個抽象過程生活化、自然化。

12+10(10–)≤105

解之得≤25

因爲在實際情景中往往要根據未知數所代表的具體含義爲未知數的加一個取值範圍的限定,而這個隱含的限制條件往往是學生中所不容易考慮到的,教師應注意引導學生注意這一問題,

例如:本題中的是設備的臺數,應用非負整數的限制,所以可取0、1、2,因此有三種購買方案:

①購A型0臺,B型10臺;

②購A型1臺,B型9臺;

③購A型2臺,B型8臺

此處細節性的思考經歷,有助於提高學生在建模過程中更全面的考慮數值的實際意義,促進抽象符號與具體意義在頭腦中的融合。

特別的,此處的“0”是學生最容易忽視和丟掉的,教師在此處應重點引導學生思考當“”時,往往是企業最可能選的方案,因爲不同的設備涉及到不同的維護問題,單一品種的設備往往更便於管理,這種思考有助於發散學生的思維,促進其結合實際作更全面的思考。

問題(2)的思維梯度較前幾個問題進一步加大,學生必須理解“節約資金”這個目的的達成一定是在“完成任務”的前提下的,要先通過對(1)中所得的三套方案是否能完成任務加以討論和驗證,然後再涉及計算哪個方案費用更低的問題

在驗證三套方案的可行性時,收思維方式的侷限,學生往往會選擇逐一列舉計算的討論方式,並且由於數量少,很容易得出答案,教師可引導學生思考,如果滿足(1)的方案不是三種,而是三十種呢?三百種呢?除了逐一討論以外還有沒有什麼更好的方式能幫助我們迅速縮小範圍呢?引導學生將所買設備能否完成任務量轉化爲如下不等關係:

(2)同(1)所設購買污水處理設備A型臺,則B型(10–)臺,

240+200(10–)≥2040;

解之得≥1

所以在三種取值中確定的值爲1或2

當=1時,購買資金爲:12×1+10×9=102(萬元)

當=2時,購買資金爲:12×2+10×8=104(萬元)

因此爲了節約資金,應選購A型1臺,B型9臺。

此處的分析和引導有助於學生體會不等式在有效縮小討論範圍時的實際價值。

通過以上問題的解決,學生對不等式和方程一樣都是刻畫現實世界數量關係的重要模型有了進一部的認識,並感受到不等式確實是從實際問題中提出,又爲解決實際問題提供明確的幫助有效數學工具。

歸納小結,佈置作業

本階段通過學習小結進行課堂教學的反饋,組織和指導學生歸納知識、技能、方法,深化對數學思想方法的認識,爲後續學習打好基礎

初中數學《一元一次不等式》說課稿3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實際應用是浙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五章內容,是在學習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性質及其解法、用一元一次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等知識的基礎上,把實際問題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結合在一起,既是對已學知識的運用和深化,又爲下節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學習奠定基礎,具有承上啓下的作用;同時通過本節的學習,向學生滲透“求差比較兩個量的大小”的方法,和分類考慮問題的探究方式,可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節的知識源於生活,所以通過本節的教學使學生初步掌握分析現實世界中量與量的不等關係,指導學生將解在數軸上表示出來,並通過自己動手操作,學會利用數軸直觀地得到不等式的解集。

本節知識涉及一元一次不等式的知識,與一元一次方程有諸多方面的聯繫,是繼一元一次方程以後進一步討論量之間的關係的內容,因此這一節的內容在初中數學的學習中起着承上啓下的作用,有不可忽視的重要性。

本節教材儘可能地減少傳統的大量的不等式的性質和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內容,着重引導學生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基本運算。另外,本節內容重視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轉化”的思想方法,並注意指導學生運用數軸。本節內容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得到突出的體現,能讓學生在經歷觀察、驗證的過程中得到知識。

從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入手,激發學生探究問題的興趣,本節課涉及的是最優方案的選擇問題,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和探索性,解決這類問題,一般要根據題目的條件,分別計算結果,再比較、擇優。通過問題設置,培養學生分析題意的能力,分析題中相關條件,找到不等關係。讓學生充分進行討論交流,在活動中體會不等式的應用。在分析問題的過程中運用了“求差值比較大小”這一方式,使學生又掌握了一種新的比較兩個量之間大小的方式;同時體會到分類考慮問題的思考方式,鼓勵學生大膽猜想,對研究的問題發表見解,進行探索、合作與交流,涌現出多樣化的解題思路.教師及時予以引導、歸納和總結,讓學生感知不等式的建模,在活動中體會不等式的實際作用。

在學習本節以前,學生已經學習了有理數比較大小、一元一次方程,所以能夠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有關內容。從學生的思想上看,初二的學生活潑、好動,有大膽、好奇、好勝的特點,教學本節時應注意把握學生的這一特點,避免“填鴨式”的教學,要讓學生在輕鬆的氣氛中學習。

繼續訓練解不等式的基本技能,自己總結解不等式的經驗,滲透不等式的建模,培養學生分析並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讓學生體會實際問題對不等式解集的影響;總結方法,加強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技能,進一步鞏固不等式的建模並求解的過程,鍛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明確概念,使思維更清楚、明瞭,鞏固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及訓練學生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歸納、總結的能力。

通過小組間的合作交流,使學生能找到實際問題中存在的量與量之間的不等關係;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通過學生自主探索,培養學生學數學的好奇心與求知慾,使他們能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鍛鍊克服困難的意志,增強自信心。

學生需要一個能充分展示自我的自由空間,作爲老師,我們需要給學生一個自由的民主的氛圍,能充分培養學生的自信,使“學困生”也能產生髮言的慾望,也能對問題暢所欲言,教師還應能及時捕捉到這一閃光點,給每一位學生都有展示的機會。也就是說要使學生全部積極參與教學,因爲它集中體現了新課程理念:活動、民主、自由。

1民主是現代課程中的重要理念。民主最直接的體現是在課程實施中學生能夠平等地參與。沒有主動參與,只有被動接受,就沒有民主可言。相反,如果沒有民主,學生的參與就不是主動性參與,而是被動的、消極的參與。在課程進行中,教師應形成一種有利於學生主動參與的人際關係氛圍。尊重是進行一切活動的前提,只有尊重學生,才能理解學生,才能做到平等,學生纔會感到安全,纔不會出現有的學生被冷落,被諷刺,甚至被恥笑的現象。

2在提問時,應設計開放性的問題,如:“請你幫助設計一下,怎樣租用,才能使所付租金最少?”這樣纔沒有限制學生的思維,給學生創設一個自由的空間,學生在這個空間中可以按自己的方式展開想象,才能暢所欲言。

3在課堂上,老師應不只關注“優等生”,而應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讓“學困生”和“學優生”同時享有尊嚴和擁有一份自信。特別是發現到一個學困生在舉了手時,應及時給“學困生”展示的機會,讓他們發言,學生在發言中,雖然有時不能把問題完全解決,老師也要充分的肯定這個學生的成績和能夠大膽發言的勇氣。

初中數學《一元一次不等式》說課稿4

一、說教學目標

1瞭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

2會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3通過學習對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及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探究過程,體會類比數學思想方法。

4、培養學生理論聯繫實際的思維能力及總結概括能。

基於對數學新課程標準的理解,數學是研究數量關係和變化規律的數學模型,可以幫助學生從數量關係的角度更準確、清晰地認識、描述和把握現實世界,體會數學思想,發展學生的思維水平。本教材的結構和教學內容分析,結合七年級學生的認知結構和心理特點,

基於教學大綱和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本章的結構和教學內容分析,結合七年級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心理特點,

基於對學情的瞭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是人教版必修教材第9章第2課時的教學內容。在此之前,學生們已經學習了一元一次方程這爲過渡到本課題的學習起到了鋪墊的作用。而本課題的理論、知識是學好以後課題的基礎,它在整個教材中起着承上啓下的作用。

綜上所述,我將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確定:會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教學難點:把不等式中的未知數化爲1這一步時,應根據不等式的性質確定不等號的方向是否改變;

二、說教法、學法

數學新課程標準指出,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數學知識相對比較抽象,學生在學習是覺得很枯燥,接受新知識會比較困難。爲了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我採用了複習導入法、演示法、講解法、類比法。

三、說學法

根據七年級學生注意力不太集中,又好動的心理特點我採用了合作討論法和自主探究法、練習法以提高學生自覺學習的習慣。

四、說教學過程

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能夠根據學生的認知結構和心理特點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將新知識化難爲易,提高本節課的教學效果。我主要從以下五個環節進行教學的。

1、回顧舊知,提出目標

首先通過不等式的基本性質和一元一次方程的複習引入課題,體現了數學中常用的類比數學思想,既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這種類比思想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創造性。再讓學生通過解1道含有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進而回顧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驟達到溫故知新的目的。

2探究新知

在教學新課的過程中根據教材的重、難點;學生已有知識的實際現狀選擇合適的教法和學法並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以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學效率。首先我設計了4道很簡單的一元一次不等式讓學生觀察其共同特點從而很順利的概括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再讓學生舉幾個一元一次不等式,從而加深對一元一次不等式概念的理解;再啓發學生類比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驟探究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和步驟,進一步比較知其聯繫與區別,有利於提高學生的概括總結能力。

3鞏固練習

通過學生自主合作解2個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個不含分母、不含等號,一個含有分母、含有等號。這樣由淺入深的設計讓學生更容易注意到在數軸上表示解集時若包括分界點畫實心點,若不包括分界點畫實心點。

4、歸納小結達標檢測

設計一個問題(議一議):解不等式移項時應注意什麼?係數化爲1時應注意什麼?在數軸上表示解集時應注意什麼?是本節課的知識系統化。

注意:解不等式移項時要變號但不改變不等號的方向;係數化爲1時不等式兩邊同除以或乘負數時不等號的方向要改變;在數軸上表示解集時若包括分界點畫實心點,若不包括分界點畫空心點。

5作業佈置

讓學生把教材第126頁必做第1題和選做第2題寫在課堂作業本上以進一步鞏固本節課的知識。

總之,本節課在教學時我採用的是複習導入法、類比數學思想方法。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讓學生體會類比的數學思想方法的重要性和創新性。從而讓他們通過回顧和練習解一元一次方程的過程,藉助類比思想探索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深刻體會溫故知新的成就感,進而輕鬆愉快的獲得新知,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學習數學的信心。

初中數學《一元一次不等式》說課稿5

一說教材

《一元一次不等式》是人教版必修教材第章第課時的教學內容。在此之前,學生們已經學習了一元一次方程這爲過渡到本課題的學習起到了鋪墊的作用。而本課題的理論、知識是學好以後課題的基礎,它在整個教材中起着承上啓下的作用。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本教材的結構和教學內容分析,結合七年級學生的認知結構和心理特點,我將制定以下三個教學目標:

1瞭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會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2通過學習對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及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探究過程,體會類比數學思想方法。

3培養學生理論聯繫實際的思維能力及總結概括能。

三說教學重、難點

根據教學大綱和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我認爲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並會類比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驟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本節課有兩個教學難點:把不等式中的未知數化爲1這一步時,應根據不等式的性質確定不等號的方向是否改變;會靈活運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及解法的知識解決相關的數學問題。

四說教法、學法

數學知識相對比較抽象,學生在學習是覺得很枯燥,接受新知識會比較困難。爲了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我採用了趣事導入法、類比法。

根據七年級學生注意力不太集中,又好動的心理特點我採用了合作討論法和自主探究法以提高學生自覺學習的習慣。

五說教學過程

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能夠根據學生的認知結構和心理特點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將新知識化難爲易,提高本節課的教學效果。我主要從以下五個環節進行教學的。

1回顧舊知,導入新課

首先通過魯班造鋸的故事引入課題,這個故事也正體現了數學中常用的類比數學思想,既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這種類比思想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創造性。再讓學生通過解1道含有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進而回顧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驟達到溫故知新的目的。

2探究新知

在教學新課的過程中根據教材的重、難點;學生已有知識的實際現狀選擇合適的教法和學法並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以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學效率。首先我設計了4道很簡單的小問題題(用不等式表示下列各式)得出4個一元一次不等式讓學生觀察其共同特點從而很順利的概括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再給出5個不等式讓學生判斷是否爲一元一次不等式從而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再啓發學生類比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驟探究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和步驟,進一步比較知其聯繫與區別,有利於提高學生的概括總結能力。

3鞏固練習

通過學生自主合作解2個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個不含分母、不含等號,一個含有分母、含有等號。這樣由淺入深的設計讓學生更容易注意到在數軸上表示解集時若包括分界點畫實心點,若不包括分界點畫實心點。

4小結

設計一個問題(議一議):解不等式移項時應注意什麼?係數化爲1時應注意什麼?在數軸上表示解集時應注意什麼?是本節課的知識系統化。

注意:解不等式移項時要變號但不改變不等號的方向;係數化爲1時不等式兩邊同除以或乘負數時不等號的方向要改變;在數軸上表示解集時若包括分界點畫實心點,若不包括分界點畫空心點。

5作業佈置

讓學生把教材第126頁第1題和第2題寫在課堂作業本上以進一步鞏固本節課的知識。

總之,本節課在教學時我採用的是故事導入法、類比數學思想方法。由古代著名的工匠魯班經過茅草割手的事實類比發明了鋸子導入課題,讓學生體會類比的數學思想方法的重要性和創新性。從而讓他們通過回顧和練習解一元一次方程的過程,藉助類比思想探索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深刻體會溫故知新的成就感,進而輕鬆愉快的獲得新知識。

初中數學《一元一次不等式》說課稿6

一、說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一元一次不等式》是人教版教材七年級第九章第二節內容,在此之前,學生們已經學習了不等式基本性質,不等式的解集等知識,這爲過渡到本節內容的學習起到了鋪墊的作用。同時也是學生以後順利學習一元一次不等式組有關內容的基礎因此,本節內容在本章中具有不容忽視的重要的地位。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着七年級學生他們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且要會解一元一次不等式,能在數軸上表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

2、過程與方法:通過學生觀察,推理,類比,分析得到得到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用數形結合的方法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

3、情感與態度:初步認識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應用價值,發展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初步感知實際問題對不等式解集的影響,積累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經驗。

三、說教學的重、難點

本着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基礎上,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會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並能將解集在數軸上表示出來。

重點的依據:“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因此,我確定這節課的重難點是看兩方面:一是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二是學生的認識水平。這節課的意圖是讓學生認識一元一次不等式,會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因此,這節課的重點爲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會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並能將解集在數軸上表示出來。

教學難點: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難點的依據:不等式與方程一樣是千變萬化的,因此不等式的解法也不是一層不變的,如何類比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是本節的一個難點。

爲了講清教材的重、難點,使學生能夠達到本節內容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四、說教法

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使學生“知其然”,還要使學生“知其所以然”。我們在以師生既爲主體,又爲客體的原則下,展現獲取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方法的思維過程。

學生知識現狀分析:七年級上學期學生已經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上一節課學生已初步會進行不等式的簡單變形,但是在運用不等式性質3時容易出現錯誤。我主要採取學生活動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真正的參與活動,而且在活動中得到認識和體驗,產生踐行的願望。培養學生將課堂教學和自己的行動結合起來,充分引導學生全面的看待發生在身邊的現象,發展思辯能力,注重學生的心理狀況。當然教師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學資源。教師本人應該通過課堂教學感染和激勵學生,充分調動起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對解決實際問題的渴望,並且要培養學生以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從而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同時也體現了課改的精神。

基於本節課內容的特點,我主要採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1、直觀演示法:

利用圖片的投影等手段進行直觀演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2、活動探究法

引導學生通過創設情景等活動形式獲取知識,以學生爲主體,使學生的獨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活動組織能力。

3、集體討論法

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集體和分組討論,促使學生在學習中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的精神。

五、說學法

讓學生從機械的“學答”向“學問”轉變,從“學會”向“會學”轉變,成爲真正的學習的主人。這節課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方面主要採取以下方法:思考評價法、分析歸納法、自主探究法、總結反思法。

六、教學過程

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突出重點,條理清晰,緊湊合理。各項活動的安排也注重互動、交流,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

導入新課:(3—5分鐘)

在這節課開始之初先出示兩個一元一次方程,要求學生在回憶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礎上解出這兩個方程並要求學生說出每一步的依據。這樣爲後面學習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及類比其解法埋下伏筆。在這之後,要求學生說出不等式的3條基本性質,增強課程連續性的情況下,引導學生進入本課知識的學習。

2創設情境導入新知

教師出示一些簡單的不等式,要求學生觀察分析,分組討論這些不等式的共同特點。學生歸納總結出共同特點後,要求學生類比一元一次方程給這些不等式取名字。

通過觀察,猜想,設置懸念,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要求學生類比推理,歸納總結,發展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類比推理深化新知

在學生識別了什麼是一元一次不等式後,出示例1(1):2(1+x)<3此不等式爲一般不等式,要求學生先自主探索,嘗試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來解這個不等式教師在講解時可以要求學生說出每一步的依據,讓學生不等式的熟練掌握一般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的同時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解法的真諦,同時爲後面解複雜一元一次不等式做鋪墊出示例1(2)此不等式相對於(1)的不等式而言是具有分母的的不等式,可以讓學生先獨立思考後用化歸的思想將不等式化爲一般不等式來解這個不等式出示這兩個不等式代表的是兩種不等式的解法教師在講解的時候一定要給學生分析清楚,如何用劃歸的思想將不等式化爲一般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然後再求解熟練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後,讓學生運用上節課所學的知識在數軸上將其解集表示出來,利用數形結合,始解集更加形象直觀此環節的設置培養學生團結合作,類比推理的能力,讓學生養成勤動筆,勤動腦的習慣積累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運用新知形成能力

爲了鞏固本節課的教學效果,反饋學生學習的情況,本着學以致用的原則,設置了四道解不等式的練習題

(1)5x+15>4x—1(2)2(x+5)>3(x—5)

(3)(4)

這四道題分三個類型,讓學生熟練掌握剛學的知識

根據教材的特點,學生的實際、教師的特長,以及教學設備的情況,我選擇了多媒體的教學手段。這些教學手段的運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枯燥的知識生動化,乏味的知識興趣化。重視教材中的疑問,適當對題目進行引申,使它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串聯、積累、加工,從而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課堂小結,強化認識。(3—5分鐘)

課堂小結,可以把課堂傳授的知識儘快地轉化爲學生的素質;簡單扼要的課堂小結,可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不等式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並且逐漸地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個性。

4、板書設計

直觀、系統的板書設計,還及時地體現教材中的知識點,以便於學生能夠理解掌握

板書

1(1):2(1+x)<3(2)

練習:

(1)5x+15>4x—1(2)2(x+5)>3(x—5)(3)(4)

5、佈置作業。在學習了本節課的知識內容後,爲了讓每一個學生及時鞏固這一節的內容,同時爲下一課時做準備,教師要有區別的佈置作業,這樣做既可以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又可以使學有餘力的學生有所提高,從而達到拔尖和“減負”的目的。

課堂作業:126頁1(1)(2)(3)(5)

(四)課後反思

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本着重視過程,主動建構,突出應用的原則,從學生已有認知出發,讓學生主動地建構其新的認知結構,提升學生的智能,讓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

初中數學《一元一次不等式》說課稿7

尊敬的各位評委,上午好!我說課的課題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組》。

我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手段、教學過程這五個方面來進行說明。

一、教材分析

《一元一次不等式組》是華東師大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七年級下冊第八章第三節,我把本節內容分爲兩個課時,第一課時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概念及解法,第二課時是不等式組的實踐與探索。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第一課時。

《數學課程標準》對本節的要求是:充分感受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等關係,瞭解不等式組的意義;會解簡單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組,並會用數軸確定解集。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主要內容是一元一次不等式(不等式組)的解法及其簡單應用。是在學習了有理數的大小比較、等式及其性質、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礎上,開始學習簡單的數量之間的不等關係,進一步探究現實世界數量關係的重要內容,是繼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組之後,又一次數學建模思想的學習,也是後繼學習一元二次方程、函數及進一步學習不等式的重要基礎,具有承前啓後的重要作用。

《一元一次不等式組》是本章的最後一節,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知識的綜合運用和拓展延伸,是進一步刻畫現實世界數量關係的數學模型,是下一節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組解決實際問題的關鍵。因此,我把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爲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解法。

數學課程應當從學生熟悉的現實生活開始,沿着數學發現過程中人類的活動軌跡,從生活中的問題到數學問題,從具體問題到抽象概念,從特殊關係到一般規則,逐步通過學生自己的發現去學習數學、獲取知識。得到抽象化的數學知識之後,再及時地把它們應用到新的現實問題上去。按照這樣的途徑發展,數學教育才能較好地溝通生活中的數學與課堂上的數學的聯繫,纔能有益於學生理解數學,熱愛數學和使數學成爲生活中有用的本領。

本節課,既有概念教學又有解題教學,而概念教學,應該從生活、生產實例或學生熟悉的已有知識引入,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分析、綜合,抽取共性,得到概念的本質屬性。在此基礎上歸納概括出概念的定義,並引導學生弄清定義中每一個字、詞的確切含義。華師版的教科書中,只設計了一個問題情境,我感覺還不夠,不能從一個問題抽象出概念的本質。因此,在這裏我又增加了一個問題情境,以增加對不等式組概念的理解,加強數學應用意識的培養。

二、學情分析

從學生學習的心理基礎和認知特點來說,學生已經學習了一元一次不等式,並能較熟練地解一元一次不等式,能將簡單的實際問題抽象爲數學模型,有一定的數學化能力。但學生將兩個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在同一數軸上表示會產生一定的困惑。這個年齡段的學生,以感性認識爲主,並向理性認知過渡,所以,我對本節課的設計是通過兩個學生所熟悉的問題情境,讓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從而引導其自主學習。

基於對學情的分析,我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難點是:正確理解不等式組的解集。

三、教學目標

在教材分析和學情分析的基礎上,結合預設的教學方法,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通過實例體會一元一次不等式組是研究量與量之間關係的重要模型之一。

2瞭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組及解集的概念。

3會利用數軸解較簡單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組。

4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5通過實際問題的解決,體會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在解決問題過程中勤于思考、樂於探究,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體驗數學的價值。

四、教學手段

本節課採用多媒體教學,利用多媒體教學信息容量大、操作簡單、形象生動、反饋及時等優點,直觀地展示教學內容,這樣不但可以提高學習效率和質量,而且容易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積極性。

五、教學過程

本節課的教學流程如下:實際問題——一元一次不等式組——解集——解法——應用。

本節課我設計了五個活動。

活動一、實際問題,創設情境

問題1

小寶和爸爸,媽媽三人在操場上玩蹺蹺板,爸爸體重爲72千克,體重只有媽媽一半的小寶和媽媽一同坐在蹺蹺板的另一端,這時爸爸的一端仍然着地後來,小寶借來一副質量爲6千克的啞鈴,加在他和媽媽坐的一端,結果爸爸被蹺起離地.猜猜小寶的體重約是多少?在這個問題中,如果設小寶的體重爲x千克

(1)從蹺蹺板的狀況你可以找出怎樣的不等關係?

(2)你認爲怎樣求x的範圍,可以儘可能地接近小寶的體重?

我提出問題(1),學生獨立思考,回答問題。

考察學生對應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並引出新知。

教師提出問題(2),學生小組合作、探索交流,回答問題。

我預計學生對於這個問題會產生兩種不同的看法:一種方法是利用估算的方法將特殊值代入來求出適合不等式組的特殊解;另一種方法是求出兩個不等式的解集,並分別將這兩個解集在數軸上表示。因此教師應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本題的實際意義,能將兩個不等式的解集綜合分析。

這裏是通過對數量關係的分析、抽象,突出數學建模思想的教學,注重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並鼓勵學生提出不同的解法。

問題2

現有兩根木條,一根長爲10釐米,另一根長爲30釐米,如果再找一根木條,用這三根木條釘一個三角形木框,那麼第三根木條的長度有什麼要求?

教師提出問題,學生獨立思考,回答問題。

教學效果預估與對策:預計學生對三角形三邊關係可能有所遺忘,教師應給予提示。

設計意圖:這是一個與三角形相關的問題,要

求學生能綜合運用已有的知識,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嘗試解決,促使學生在探索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體驗、得到發展,學會新的東西,發展自己的思維能力。

活動二、總結歸納,得出概念

1一元一次不等式組

通過上面兩個實際問題的探究,歸納概括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概念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組解集的概念。

即:把兩個(或兩個以上)一元一次不等式合在一起,就得到了一個一元一次不等式組(linearinequalitiesofoneunknown)。2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解集

同時滿足不等式(1)、(2)的未知數x應是這兩個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在同一數軸上表示出這兩個解集,找到公共部分,就是所列不等式組的解集。

不等式組中幾個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這個不等式組的解集。

師生活動:在活動一的基礎上,將學生得出的結論進行歸納總結。教師要注意傾聽學生敘述問題的準確性和全面性。

教學效果預估與對策:估計多數學生在經歷了上述的探索過程後,能夠對這個結論有所認識,但是未必能夠全面得出結論。因此,教師要耐心加以引導。

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養學生的總結歸納能力。

活動三、解釋應用、拓展延伸

例題

解下列不等式組,並把它們的解集在數軸上表示出來:

師生活動:師生共同完成,教師板書。

在對一元一次不等式意義理解的基礎上,會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組。(2)是對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拓展延伸。

練習1:

用每分鐘可抽30噸水的抽水機來抽污水管道里積存的污水,估計積存的污水不少於1200噸且不超過1500噸,那麼大約多少時間能將污水抽完?

練習2:

某次知識競賽有50道選擇題,評分標準爲:答對一題得2分,答錯一題扣1分,不答題不得分也不扣分,某學生4道題沒答,但得分超過70分,他可能答對了多少道題?

師生活動:教師展示多媒體課件,學生獨立完成。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練習3:

求不等式組的解集。

練習4:

求不等式組的正整數解。

師生活動:教師展示多媒體課件,學生獨立完成。

設計意圖:這兩道習題的設置讓學生進一步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組解集的概念,會用數軸表示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解集。

活動四、課堂小結

我提出了三個問題:

1通過本課的學習,你學到了哪些新的知識?

2一元一次不等式組與不等式在解法和解集上有什麼聯繫?

3在學習這些知識的過程中,你的經驗與教訓是什麼?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作如下的歸納總結:

1學習一元一次不等式組是數學知識拓展的需要,也是現實生活的需要,不等式組的知識源於生活實際,要學會分析現實世界中量與量的不等關係,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組。

2將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解集在數軸上表示可以加深對一元一次不等式組解集的理解,也便於直觀地得到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解集,體現了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方法。

在課堂小結的過程中,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回答,互相補充.

教學效果預估與對策:預計學生在利用本節知識解決所提出的問題的過程中,能夠總結出經驗和教訓,有所收穫。教師要加以引導,師生之間相互加以完善。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第一個問題,可以回顧出本節課所學到的知識;通過第二個問題,使學生在與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對比中加深對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理解,並形成知識網絡。通過第三個問題,培養學生克服困難的自信心、意志力,並獲得成功的體驗,有助於學生全面認識數學的價值。

活動五、課後作業

1教材P53練習1、2、4;

2P55複習題A組5、6。

教師佈置作業,學生記錄作業.

估計大部分學生可以較爲順利完成作業1;作業2具有一定的難度,需要學生首先進行判斷,如果思維上存在障礙,可降低思維難度。

作業的設計,可以讓學生鞏固所學知識,讓學生在這個環節中,進一步理解和體會數學建模思想在實際問題中的應用。

初中數學《一元一次不等式》說課稿8

說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一元一次不等式組》是華東師大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七年級下冊第八章第三節,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知識的綜合運用和拓展延伸,是進一步刻畫現實世界數量關係的數學模型,是下一節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組解決實際問題的關鍵。是繼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組和一元一次不等式之後,又一次數學建模思想的學習,也是後繼學習一元二次方程、函數的重要基礎,具有承前啓後的重要作用。

說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組以及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解集的概念。

2會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組,並教會學生通過在數軸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得到不等式組的解集。

(二)、過程與方法

1創設情境,通過實例引導學生考慮多個不等式聯合的解法。並總結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解與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之間的關係。2通過對典型例題的分析加深對結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認識。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數軸的表示不等式組的解,滲透數形結合這一重要的思想方法。2在解不等式組的過程中讓學生體會數學解題的直觀性和簡潔性的數學美。

說教學重、難點

重點1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概念,會用數軸表示一元一次不等式組解集的情況。 2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解法。

難點靈活運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知識解決問題。

(四)、說教學方法

本節課採用多媒體教學,利用多媒體教學信息容量大、操作簡單、形象生動、反饋及時等優點,直觀地展示教學內容,這樣不但可以提高學習效率和質量,而且容易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積極性。

(五)、說學生的學法:

學生已經學習了一元一次不等式,並會解簡單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知道了用數軸表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分三步進行:畫數軸、定界點、走方向。本節我們要學習一元一次不等式組,因此由一元一次不等式猜想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概念學生易於接受,同時能更好的培養學生的類比推理能力。本節所選例題也真正的實現了低起點小臺階,循序漸進,能使學生更好的掌握知識。

六、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我設計了七個活動。

活動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通過多媒體圖片(選擇材料通俗易懂,易引起學生的興趣)引入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概念:

活動二引領學生探索新知

2、一元一次不等式組

通過上面實際問題的探究,歸納概括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概念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組解集的概念。

活動三範例講解學以致用

例1:藉助數軸,求下列不等式組的解集:

(1)、(2)、

(3)、(4)、(分析由課件展示)

例2:解不等式組:(1)(學生板演,教師對照多媒體點評)

活動四:反饋練習鞏固提高

課堂練習:P48練習(學生板演,教師點評)

設計意圖:這四道習題的設置讓學生進一步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組解集的概念,會用數軸表示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解集。

活動五數形結合總結規律

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解集的確定規律:

(1)、多媒體演練

(2)、總結規律:

1同大取大,2、同小取小;

3、大小小大中間找,4、大大小小解不了。

活動六:反思小結,體驗收穫

這節課我們學到了什麼?談談自己的體會?

多媒體設計表格總結。

活動七:知識反饋,佈置作業

佈置作業:爲了讓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收穫,我把作業分爲選做題和必做題。

(一)、課本P49習題3

(二)、選做題:能力提升

1、若不等式組無解,則m的取值範圍是。

2、若方程組的解是負數,求的取值範圍。

七、教學設計說明與反思:

本節知識與前一節的知識聯繫比較緊密,在教學中要特別注意本節內容與一元一次不等式的知識的聯繫,讓學生經歷知識的拓展過程,並能通過數軸讓學生直觀地認識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解集,使其瞭解數形結合的作用。另外,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對不等式組解集含義的講述,讓學生做到較深刻的理解,並熟練掌握用數軸表示不等式的解集,從而進一步引入利用觀察法、歸納法即可掌握求不等式解集的辦法。

初中數學《一元一次不等式》說課稿9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一元一次不等式與一次函數。它是北師大版八年級下冊第一章“一元一次不等式與一元一次不等式組”中的第五節內容。下面,我從教材理解、學情分析、設計思路、教學流程四個方面談談自己對這節課的思考和設計。

一、教材理解

一元一次不等式與一次函數是在前面學生學習了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一次函數的基礎上安排的。本節內容的重點是利用一次函數的圖象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它既是對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一次函數的進一步鞏固與深化,又是後續學二次函數等知識的基礎和鋪墊,起着承前啓後的重要作用。同時本節教材承擔着“引導學生初步體會不等式、方程、函數之間聯繫和區別”的章節目標,它是本章中的一個難點,滲透着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反映了“事物是普遍聯繫”的哲學規律。本節內容的學習,對於啓發學生數學思維,開拓學生的數學視野,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

依據課標要求和教材內容,我確定本節的教學目標是

1、通過觀察圖象,使學生初步掌握利用一次函數圖象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方法。

2、通過學生合作探究,初步體會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方程、一次函數之間的內在聯繫。

3、培養學生數形結合的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充分感受數學的價值,進一步激發學習數學的熱情。

二、學情分析

我校是一所山區鄉鎮初中,辦公條件相對較差,爲了適應課堂教學改革的需求,近期學校在每個教室三面牆體裝上黑板,並用豎線分成30小塊,每塊黑板都是學生課堂交流展示的平臺,爲學生創造了極大的展示空間。

教室內學生的座位分佈以小組爲單位,6人課桌相併,相對而坐,好、中、差不同層次學生相互搭配,組成6人學習小組,便於課堂上合作交流,互幫互學,互相促進。經過近段來的實踐引導,學生的積極性大爲提高,主動性明顯增強,良好的學習習慣正在逐步養成。小組內部及小組之間討論熱烈,學生思維活躍,敢想敢說,課堂氛圍濃,教學效果好。

在學習本節內容之前,學生已經能夠熟練運用代數方法解出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一次不等式;能準確根據函數關係式畫出圖象,並能從圖象中分析出變量之間的關係;能找出簡單實際情境中的變量及相互關係。這些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對於完成本課時目標十分重要,但由於本節內容綜合性強,並且比較抽象,再加上學生基礎、能力有限,所以學生對本節內容的掌握估計有一定的困難。

三、設計思路

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以及數學課程標準中提出的三個方面的教學實施建議:1、讓學生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與應用過程;2、鼓勵學生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3、注重數學知識之間的聯繫,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等要求,同時結合初中生好奇心、求知慾強等特點,爲了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精神,首先在新課導入時用簡明的引言,點明課題,激發學生學習本節知識的興趣,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其次在課堂學習中,運用新課程提倡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主動地從事觀察、猜測、推理、交流等教學活動,從而使學生形成自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有效的學習策略。爲此,本節課的教學,我將採用“提綱導學——交流展示——訓練提升——學習評價”四環節主體參與式教學方法。

四、教學流程

本節課的教學流程分爲提綱導學、交流展示、訓練提升、學習評價四個部分。

一、提綱導學

教師用簡練的引言,設置疑問,創設情境,導入新課。然後向學生髮放提綱導學活頁,其內容包括兩個部分:一是學習目標,二是導學習題。出示教學目標的目的是爲了讓每個學生都明確本節課的學習任務,增強學習的目的性和方向性;導學習題是對教材內容的深度設計和處理,它緊扣課時目標,體現了知識由淺入深的層次性,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同時問題以填空的形式呈現,更加具體,便於學生操作。

學生明確目標後,結合課本20頁上方的函數圖象,自學完成導學習題。時間預設爲8分鐘。自學中遇到的疑難問題在小組中合作探究解決,教師深入小組指導自學。

二、交流展示

這個環節是在自學的基礎上,讓學生充分交流展示個人或小組的自學成果。時間預設爲15分鐘。具體過程爲:每個小組至少兩人在黑板上展示導學習題的自學成果,教師要引導學生主動參與,鼓勵學生積極參與,保障全班三分之二以上的學生參與展示,力爭黑板不留空白,讓學生在參與中彰顯自我,在展示中提高自我。沒有在黑板上展示的同學,也要積極融入展示活動,可以隨時上前標出展示中的“錯誤”,並寫出自己的意見。書面展示結束後,教師根據學生的作答情況,有策略地請出多名學生向全班同學講解自己解題的思路和過程,在講解中,全體同學參與互動,有疑則問,有問則答,同時從思路、表達等方面對學生進行評價。

前4個問題的設計主要是爲了完成“用一次函數圖象解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課時目標,它是課時重點,所以,自學時間要充裕,展示活動要充分,交流講解要全面。第5個問題是本節的教學難點,學生很難獨立完成,教師要組織學生互動探究,鼓勵學生迎難而上,同時點撥釋疑,引導思路,幫助學生自己逐步得出結論,並展示在黑板上。教師強調後,根據學生的學情分層提出要求。

三、訓練提升

通過前兩個環節的實施,學生已經初步完成了本課時的學習目標,爲了鞏固學習成果,檢測課堂學習效果,所以設計了這個環節。本環節包括練習和講解兩個環節,時間預設爲練習10分鐘,講解8分鐘。訓練的題目爲課本“想一想”、“做一做”中的問題。以上問題由學生獨立完成,每組抽查兩名學生在黑板上分別完成。提前

完成的學生由教師檢查評價後,做課後作業,同時承擔幫助組內學困生完成訓練題的任務。待全班學生基本完成後,抽查3名以上學生到黑板上講解。問題二有多種解題思路,教師要引導學生髮散思維,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體會一次函數、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方程之間的聯繫和作用,爲下一課時的學習做好鋪墊。

四、學習評價

教師對課堂目標的完成情況以及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習狀態、參與程度、知識掌握程度進行課堂學習綜合評價。這一個環節不是孤立存在的,它貫穿於課堂教學的全過程,教師在每個環節,都要對學生學習活動進行適時評價,對錶現積極、學習自主的學生進行表揚,對稍差的學生提出改進的辦法,促使他們進一步掌握學習數學的方法,激勵全體同學高效率地參與課堂學習,生成知識,提高能力,從而有效地完成課時目標和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