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說課稿

作爲一名專爲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說課稿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說課稿,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說課稿

《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說課稿1

一、教材簡析

1、地位和價值

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是高中數學新教材第一冊(上)第一章第5節的內容。在此之前,學生在初中已學習了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組,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數,絕對值不等式(高中),這爲過渡到本節的學習起着鋪墊作用。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是解不等式的基礎和核心,它在高中代數中起着廣泛應用的工具作用,蘊藏着“數與形結合”的重要思想方法,它已成爲代數、三角、解析幾何交匯綜合的重要部分,是高考綜合題的熱點。

2、教材結構簡介

教材首先以一個一次函數圖象的應用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引出圖象法,然後給出一個二次函數,通過具體畫圖象,提出問題。再一般地給出了二次函數圖象解二次不等式的結論。課本精選了四個解不等式的例題,並配有相應的練習和習題。它的後一小節爲解可轉化爲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分式不等式。

二、教育教學觀

1、學生爲主體,重學生參與學習活動。

2、重過程。按照認知規律及學生認知特點,由淺入深,由表及裏,設計一系列教學活動過程。體現由“實踐……觀察……歸納……猜想……結論……驗證應用”的循環往復的認知過程。

3、重能力與態度的培養,在活動中培養學生自主、交流合作、探究、發現的能力。重科學嚴謹的個性品質。重參與學習的興趣和體驗。

4、重指導點撥。在學生自主探究、實踐的基礎上,相機啓發,恰當點撥,促進學生知識由感性向理性提升,由具體到概括抽象,形成師生間的有效互動。

三、教學目標

基於上述認識,及不等式的基本知識,同時學生在初中已學過二次函數,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徵,制訂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及二次函數間的聯繫,及利用二次函數的圖象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

2、能力目標:數形結合的思想(應用二次函數圖象解不等式)

3、情感態度目標:通過問題解決,培養學生自主參與學習,以及嚴謹求實的態度。

四、教與學重點、難點

1、重點:用圖象解一元二次不等式。

2、難點:圍繞二次函數圖象、性質這一主線,解決三個“二次”的聯繫和應用。

五、教法與學法

1、學情分析及學法:函數與圖象應用是初中生數學的薄弱之處,同時剛進入高中的學生,對高中學習還很不適應,需要加強主動學習的指導。基於此,在學生初中知識經驗的基礎上,以舊探新;以一系列問題,促進主體的學習活動(如畫圖象、讀圖等),建構知識;以問題情景激勵學生參與,在恰當時機進行點撥啓發,練、導結合,講練結合;通過學生自己做數學,教師啓發指導,以及學生領悟,實現學生對知識的再創造和主動建構;具體通過教材中的問題及設計的問題情景,給予學生活動的空間,通過這些問題(“腳手架”)的解決,使學生逐步攀升,達到知識與能力的目標。

2、教法:數學教學是數學教與學活動過程的教學,學生是在探究與發現中建構知識,發展能力的,因而確定以“問題解決”爲教法。實現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的發現探索。同時所學內容適宜用“計算機高中數學問題處理系統”輔助教學。

六、教學手段及工具:

多媒體教學手段,高中數學問題處理系統。

七、教學設計及教學過程

1、複習設問,引入新課

高中數學新教材第一冊(上)《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第一課時)說課稿。

《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說課稿2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既是初中一元一次不等式解法在知識上的延伸和發展,又是本章集合知識的運用與鞏固,也爲下一章函數的定義域和值域教學作鋪墊,起着鏈條的作用。同時,這部分內容較好地反映了方程、不等式、函數知識的內在聯繫和相互轉化,蘊含着歸納、轉化、數形結合等豐富的數學思想方法,能較好地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概括能力、探究能力及創新意識。

(二)教學內容

本節內容分2課時學習。本課時通過二次函數的圖象探索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通過複習“三個一次”的關係,即一次函數與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的關係;以舊帶新尋找“三個二次”的關係,即二次函數與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的關係;採用“畫、看、說、用”的思維模式,得出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品味數學中的和諧美,體驗成功的樂趣。

二、教學目標分析

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本節教材的特點和高一學生的認知規律,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爲:

知識目標——理解“三個二次”的關係;掌握看圖象找解集的方法,熟悉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能力目標——通過看圖象找解集,培養學生“從形到數”的轉化能力,“從具體到抽象”、“從特殊到一般”的歸納概括能力。

情感目標——創設問題情景,激發學生觀察、分析、探求的學習激情、強化學生參與意識及主體作用。

三、重難點分析

一元二次不等式是高中數學中最基本的不等式之一,是解決許多數學問題的重要工具。本節課的重點確定爲: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要把握這個重點。關鍵在於理解並掌握利用二次函數的圖象確定一元二次不等式解集的方法——圖象法,其本質就是要能利用數形結合的思想方法認識方程的解,不等式的解集與函數圖象上對應點的橫座標的內在聯繫。由於初中沒有專門研究過這類問題,高一學生比較陌生,要真正掌握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本節課的難點確定爲:“三個二次”的關係。要突破這個難點,讓學生歸納“三個一次”的關係作鋪墊。

四、教法與學法分析

(一)學法指導

教學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學生的學。學是中心,會學是目的。因此在教學中要不斷指導學生學會學習。本節課主要是教給學生“動手畫、動眼看、動腦想、動口說、善提煉、勤鑽研”的研討式學習方法,這樣做增加了學生自主參與,合作交流的機會,教給了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思考問題的方法,使學生真正成了教學的主體;只有這樣做,才能使學生“學”有新“思”,“思”有新“得”,“練”有新“獲”,學生也纔會逐步感受到數學的美,會產生一種成功感,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也只有這樣做,課堂教學才富有時代特色,才能適應素質教育下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需要。

(二)教法分析

本節課設計的指導思想是:現代認知心理學——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爲:應把學習看成是學生主動的建構活動,學生應與一定的知識背景即情景相聯繫,在實際情景下進行學習,可以使學生利用已有知識與經驗同化和索引出當前要學習的新知識,這樣獲取的知識,不但便於保持,而且易於遷移到陌生的問題情景中。

本節課採用“誘思引探教學法”。把問題作爲出發點,指導學生“畫、看、說、用”。較好地探求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五、課堂設計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充分體現以學生髮展爲本,培養學生的觀察、概括和探究能力,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體現理論聯繫實際、循序漸進和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通過問題情境的創設,激發興趣,使學生在問題解決的探索過程中,由學會走向會學,由被動答題走向主動探究。

(一)創設情景,引出“三個一次”的關係

本節課開始,先讓學生解一元二次方程x2—x—6=0,如果我把“=”改成“>”則變成一元二次不等式x2—x—6>0讓學生解,學生肯定感到很突然。但是“思維往往是從驚奇和疑問開始”,這樣直奔主題,目的在於構造懸念,激活學生的思維興趣。

爲此,我設計了以下幾個問題:

1、請同學們解以下方程和不等式:

①2x—7=0;②2x—7>0;③2x—7<0

《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說課稿3

一、教材內容分析:

1、本節課內容在整個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概括地講,本節課內容的地位體現在它的基礎性,作用體現在它的工具性。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是初中一元一次不等式或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延續和深化,對已學習過的集合知識的鞏固和運用具有重要的作用,也與後面的函數、數列、三角函數、線形規劃、直線與圓錐曲線以及導數等內容密切相關。許多問題的解決都會藉助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因此,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在整個高中數學教學中具有很強的基礎性,體現出很大的工具作用。

2、教學目標定位。

根據教學大綱要求、高考考試大綱說明、新課程標準精神、高一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狀況和學生心理認知特徵,我確定了四個層面的教學目標。第一層面是面向全體學生的`知識目標:熟練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兩種解法,正確理解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和二次函數三者的關係。第二層面是能力目標,培養學生運用數形結合與等價轉化等數學思想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運算和作圖能力。第三層面是德育目標,通過對解不等式過程中等與不等對立統一關係的認識,向學生逐步滲透辨證唯物主義思想。第四層面是情感目標,在教師的啓發引導下,學生自主探究,交流討論,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創新精神。

3、教學重點、難點確定。

本節課是在複習了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之後,利用二次函數的圖象研究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只要學生能夠理解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和二次函數三者的關係,並利用其關係解不等式即可。因此,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爲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關鍵是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和二次函數三者的關係。

二、教法學法分析:

數學是發展學生思維、培養學生良好意志品質和美好情感的重要學科,在教學中,我們不僅要使學生獲得知識、提高解題能力,還要讓學生在教師的啓發引導下學會學習、樂於學習,感受數學學科的人文思想,使學生在學習中培養堅強的意志品質、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感。爲了更好地體現課堂教學中“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的教學關係和“以人爲本,以學定教”的教學理念,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將緊緊圍繞教師組織——啓發引導,學生探究——交流發現,組織開展教學活動。我設計了①創設情景——引入新課,②交流探究——發現規律,③啓發引導——形成結論,④練習小結——深化鞏固,⑤思維拓展——提高能力,五個環環相扣、層層深入的教學環節,在教學中注意關注整個過程和全體學生,充分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的每個環節。

三、教學過程分析:

1、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我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長期以來,學生對學習數學缺乏興趣,甚至失去信心,一個重要的原因,是老師在教學中不重視學生對學習的情感體驗,教學應該充分考慮學生的情感和需要,想方設法讓學生在學習中樹立信心,感受學習的樂趣。根據教材內容的安排,我以學生熟悉的畫一次函數圖象、求一次方程和一次不等式的解爲背景知識切入,設置一個練習題組,一方面讓學生總結複習已有知識,爲後面學習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打下基礎,做好鋪墊,另一方面,使學生在自己熟悉的問題中首先獲得解題成功的快樂體驗,然後以2004年江蘇省的一道高考試題爲引子,引入本節課的新授內容。對於本題,引導學生,利用上面解練習題組1的方法,畫出二次函數圖象來解答。二次函數是初中數學的重要內容,本題又給出了函數圖象上許多點,相信學生畫出圖象應該不成問題,只要教師適當點撥,學生不難得到正確答案。以高考試題爲背景引入新課,可以提高學生興趣,抓住學生眼球,吸引學生注意力,還可以讓學生實實在在感受到,高考題就在我們的課本中,就在我們平常的練習中。

2、探究交流——發現規律。

從特殊到一般是我們發現問題、尋求規律、揭示問題本質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我把課本例題1、2編爲練習題組(一),交由學生用上面解高考題的方法——圖象法去解,學生由於熟知二次函數圖象,求解應該不會有太大的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啓發引導學生注意對比兩題的異同,組織引導學生展開交流討論,探討第(2)題能不能先把二次項係數化正以後再構造函數畫圖求解。然後達成共識,如果二次項係數爲負數時,先做等價轉化,把二次項係數化爲正數再解,課本19頁例3、例4作爲題組(二),繼續讓學生用上面的圖象法,由學生自己求解,這時我及時提示學生注意這兩題與題組(一)中兩題的不同(例1、例2對應方程都有兩個不等實根,例3對應方程有兩相等實根,例4對應方程無實根)。兩個題組的練習之後,可以尋求解二次不等式的一般規律。

3、啓發引導——形成結論。

前面兩個題組的四個小題,基本涵蓋了一般一元二次不等式解的各種情況,進一步啓發引導學生將特殊、具體題目的結論做一般化總結,與學生一起就△>0,△<0,△=0c="">0或ax2+bx+c<0a="">0)的解的情況應該水到渠成。至此,學生可以感受到,解二次不等式只須①將二次項係數化爲正數,②求解二次方程ax2+bx+c=0的根。③根據①後的二次不等式的符號寫出解集即可,必要時也可以結合圖象寫解集。這樣我們就得到了二次不等式的另外一種解法(可稱爲“三步曲”法)。

4、訓練小結——鞏固深化。

爲了鞏固和加深二次不等式的兩種解法,接下來及時組織學生進行課堂練習,完成課本21頁練習1—4題。本環節請不同層次的學生在黑板上書寫解題過程,之後師生共同糾正問題,規範解題過程的書寫。

5、延伸拓寬——提高能力。

課堂教學既要面向全體學生,又應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體現分類推進,分層教學的原則。爲此,我又設計了一個提高練習題組,共有三道備選題目,以供程度較好學有餘力的學生能夠更好的展示自己的解題能力,取得更進一步的提高。

四、課堂意外預案:

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更多的關注學生自主探究、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鼓勵學生勇於提出問題,培養學生思維的批評性。在課堂上學生往往會提出讓老師感到“意外”的問題,我在平時的教學中重視對“課堂意外預案”的探索和思考,備課時儘量設想課堂中可能會出現的各種情況,做到有備無患,以免在課堂中學生提出讓自己出乎意料的問題,使自己陷入被動尷尬境地。結合以往經驗,在本節課,我提出兩個“意外預案”。

1、學生在做課本練習1(x+2)(x—3)>0時,可能會問到轉化爲不等式組或求解對不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想法非常好,應給予肯定和鼓勵,這與下節簡單分式不等式和高次不等式的解法有關,是解不等式的另一種解法——等價轉化法,不在本節課之列。

2、根據以往的經驗,在解(x—1)(x+2)>1一類的不等式的時候,由於受方程(x+1)(x+2)=0可轉化爲x—1=0或x+2=0求解的影響,有可能會出現將不等式轉化爲不等式組來求解的錯誤做法,教師要關注學生,及時發現問題並給予糾正,指出上面的轉化不是等價轉化。

《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說課稿4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本課是五年制高等師範教材南京大學出版社《數學》教材第一冊第二章第二節的教學內容,從知識結構看:它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延續和拓展,又是以後研究函數的定義域、值域等問題的重要工具,起到承前啓後的作用;

從思想層次上看:它涉及到數形結合、分類轉化等數學思想方法,在整個教材中有很強的基礎性。

2、教材內容剖析。本節課的主要內容是通過二次函數的圖像探究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教材中首先複習引入了“三個一次”的關係,然後依舊帶新,揭示“三個二次”的關係,其次通過變式例題討論了△=0和△<0的兩種情況,最後推廣一般情況的討論,教材的內容編排由具體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符合人的認知規律。

3、重難點剖析。重點: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難點: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二次函數的關係。難點突破:

(1)教師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分組討論。

(2)藉助多媒體直觀展示,數形結合。

(3)採用由簡單到複雜,由特殊到一般的教學策略。

二、目的分析

知識目標: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理解“三個二次”之間的關係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從形到數”的轉化能力,由具體到抽象再到具體,從特殊到一般的歸納概括能力。

情感目標:在自主探究與討論交流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三、教法分析

教法:“問題串”解決教學法

以“一串問題”爲出發點,指導學生“動腦、動手、動眼、動口”,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注重學生的內在發展。

學法:合作學習(1)以問題爲依託,分組探究,合作交流學習。(2)以現有認知結構爲依託,指導學生用類比方法建構新知,用化歸思想解決問題。

四、過程分析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了四個教學環節:

創設情景、提出問題

問題1:用一根長爲10m的繩子能圍成一個面積大於6m2的矩形嗎?“數學來源於生活,應用於生活”,首先,以生活中的一個實際問題爲背景切入,通過建立簡單的數學模型,抽象出一個一元二次不等式,引入課題。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體現數學的科學價值和使用價值。

自主探究,發現規律

問題2:解下列方程和不等式。①2x—4=0②2x—4>0③2x—4<0

歸納、類比法是我們發現問題、尋求規律,揭示問題本質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尋求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首先從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着手。展示問題2。學生:用等式和不等式的基本性質解題。教師:還有其他的解決方法嗎?展示問題3。

問題3:畫出一次函數y=2x—4的圖像,觀察圖像,縱座標y=0、y>0、y<0所對應的橫座標x取哪些數呢?

學生:發現可以借用圖像解題。此問題揭示了“三個一次”的關係。

設計意圖:爲後面學習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提供鋪墊。

問題4:用圖像法能不能解決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呢?已知二次函數y=x2—2x—8。

(1)求出此函數與x軸的交點座標。

(2)畫出這個二次函數的草圖。

(3)在拋物線上找到縱座標y>0的點。

(4)縱座標y>0(即:x2—2x—8>0)的點所對應的橫座標x取哪些數呢?

(5)二次函數、二次方程、二次不等式的關係是什幺?

教師:展示問題4。此環節,要注意下面幾個問題:

(1)啓發引導學生運用歸納、類比的方法,組織學生分組討論,自主探究。(2)及時解決學生的疑點,實現師生合作。(3)先讓學生自己思考,最後教師和學生一起歸納步驟。(求根—畫圖—找解),抓住問題本質,畫圖可省去y軸。教師抓住時機,展示例題1,鞏固方法(△>0的情況),規範步驟,板書做題步驟,起到示範的作用。設計意圖:運用“解決問題”的教學方法,使每位學生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體現了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地位。

變式提問,啓發誘導

方程:ax2+bx+c=0的解情況函數:y=ax2+bx+c的圖象

不等式的解集

ax2+bx+c>0ax2+bx+c<0

⊿>0

⊿=0

⊿<0

教師:展示例題2(1)—x2+x+6≥0(2)x2—4x+4<0(3)x2—x+3>0。

學生:嘗試通過畫圖求解。

此環節要注意:引導學生把不熟悉的問題轉化爲熟悉的問題解決;對於△=0,△<0的情況,啓發學生用數形結合的思想方法關鍵在於畫好圖像,貴在“結合”。

設計意圖:通過探索、嘗試的過程,培養了學生大膽猜想,勇於探索的精神。

自我嘗試,反饋小結。

教師:展示練習題,把學生分成兩個小組,要求當堂完成,看哪個組做的好做的快。教師對出現的問題及時反饋。同時,進一步啓發引導學生將特殊、具體問題的結論推廣到一般化。展示表格。

學生:填寫內容。

學生理解了“三個二次”的關係,得到一般結論應該是水到渠成。最後,教師做本節課的小結,佈置作業。設計意圖: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培養了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

五、評價分析

1、重視學生學習的結果評價,更重視過程評價。

2、本節課貫徹了新課程的理念,教學形式開放,體現了“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學關係。以上是我對本節課的粗淺認識,如有不妥之處,懇求各位專家、各位同仁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