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牛頓第一定律說課稿

一、 對教材的分析

物理牛頓第一定律說課稿

1、 作用與地位

本節內容是物理必修1第6章第1節《牛頓第一定律》,是在前面的知識基礎上,來研究運動和力的關係,牛頓第一運動定律作爲牛頓運動定律的基石,把最基本的勻速直線運動和物體是否受力兩者聯繫起來,爲後續的牛頓運動定律和平衡力等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起到承前啓後的作用。

2、重點、難點分析

重點:正確認識物體運動跟力的關係,在物體有受力的情況下,應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加深對慣性概念的內涵的理解;

難點:對牛頓第一定律和慣性的理解。

二、 教學目標分析

1、 知識與技能

(1)牛頓第一定律的內容;

(2)慣性是所有物體的特性。

2、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對牛頓第一定律的研究,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推理能力、歸納論證能力和表述能力;

(2)通過慣性現象的解釋,培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實驗探究活動,養成實事求是、尊重自然規律的科學態度

三、 學生的學情分析

學生通過前面5章的學習,已經初步具備一定的分析推理,邏輯思維能力,結合初中知識爲生長點,以教材內容爲線索,藉助演示實驗,引導學生進一步研究力產生的作用效果(即物體在不受外力作用時的運動狀態)來歸納推理出牛頓第一定律。

四、 教法和學法分析

教學中以引導學生通過實驗探究牛頓第一定律,藉助演示實驗,引導啓發學生展開討論,總結規律並得出結論,最後,教師總結並說明牛頓第一定律是理想情況,其只是根據實驗推理的、合乎邏輯的定律。

五、 教學程序分析

(一)導入新課:

通過介紹物體的運動形式是多種多樣的,進一步思考運動與力的關係,引出動力學,說明動力學的奠基人是牛頓,牛頓三大運動定律是動力學的核心內容,也是學好整個力學知識的關鍵,引入牛頓第一定律的學習。

(二)新課教學:

1、創設情境:介紹早在2000多年前,古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 “力是維持運動的原因” 的論斷,通過“迷你實驗室——圖6-5書本的運動”的實驗來說明,當推力撤去後,書本並不會立刻停止運動,而是會繼續向前運動一段距離,導入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實驗”。

2、演示實驗:伽利略的“斜面實驗”。利用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面一步一步說明當小球從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如果假想沒有摩擦,小球將上升到另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當另一傾角逐漸減小爲零時,小球再也達不到原來的高度,而沿水平面持續運動下去。

3、演示“迷你實驗室——氣墊導軌實驗”。這裏提出“如何實現完全理想的情況”而介紹氣墊導軌的特點,並引導學生如課本圖6-7實驗裝置設計實驗,探究滑塊的運動情況。注意提醒學生這是一個近似實驗。

4、介紹在伽利略的基礎上,笛卡兒對伽利略觀點的補充,最後由牛頓總結出——牛頓第一運動定律,並分析牛頓第一運動定律的內容及其是一個推理的而無法用實驗證明的論斷;說明“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而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

5、通過“信息窗——圖6-9太空中的航天飛機”來重點引導分析“一切物體都有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的特性”。

6、由牛頓第一定律引入“慣性”概念,通過閱讀課文理解並歸納物體慣性的內涵。總結出:a、慣性是一切物體固有的屬性;

b、質量是物體慣性大小的量度;

c、慣性是性質而不是力,其大小表示物體運動狀態改變的難易程度等

(三)鞏固練習:

利用多媒體課件設計有關慣性知識的應用,加強對牛頓第一定律知識的理解。

(四)作業佈置:課本課後作業1、3、4、6

(五)板書設計:(略)

六、 教學預測

本節課教學設計從新課程的具體目標要求出發,注重知識的形成過程,教學過程設計力求引導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教學活動,從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出發,圍繞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還是改變物體運動的原因爲主題,並通過簡單的實驗,讓學生充分思考討論,澄清錯誤認識。但在將物理學史與物理規律教學進行有機滲透,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學習在實際教學中可能因爲師生互動不足達不到教學效果,在實際教學中要針對學生的認識水平進行合理的調節。